博爾赫斯的科幻小說
① 博爾赫斯的小說有那些
1923年出版的第一部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熱情》和後來發表的兩部詩集《面前的月亮》(1925)、《聖馬丁的手冊》(1929),表現出明顯的先鋒派的影響,其中描繪的景色、事物都帶有神秘色彩。1935年第一部短篇小說集《世界醜事》問世,其獨特的寫作風格引起評論界注意。1941年短篇小說集《交叉小徑的花園》發表,在阿根廷和拉丁美洲國家贏得很高聲譽。 其他重要短篇小說集還有 《阿萊夫》(1949)、《死亡與羅盤》(1951)和《布羅迪埃的報告》(1970)。此外,他還寫了大量的散文和文學評論。
② 博爾赫斯的作品
作品列表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兼翻譯家,被譽為作家中的考古學家。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一個有英國血統的律師家庭。在日內瓦上中學,在劍橋讀大學。掌握英、法、德等多國文字。 作品涵蓋多個文學范疇,包括:短文、隨筆小品、詩、文學評論、翻譯文學。其中以拉丁文雋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見長。
寫作特點
詩歌、散文和短篇小說是博爾赫斯三大創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輝映。有一種很生動的說法是:「他的散文讀起來像小說;他的小說是詩;他的詩歌又往往使人覺得像散文。溝通三者的橋梁是他的思想。」他是與帕斯、聶魯達齊名的拉美三大詩人之一,他的詩歌語言質朴,風格純凈,意境悠遠。他的散文大多非常短小,但構思新穎,結構巧妙,安德烈·莫洛亞:「博爾赫斯是一位只寫小文章的大作家。小文章而成大氣候,在於其智慧的光芒、設想的豐富和文筆的簡潔——像數學一樣簡潔的文筆。」
他的作品反映了「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學的非現實感」。例如他最著名的短篇集《虛構集》(1944)和《阿萊夫》(1949)中就匯集了很多共同的主題:夢、迷宮、圖書館、虛構的作家和作品、宗教、神祇。他的作品對幻想文學貢獻巨大。研究者們也注意到博爾赫斯不斷惡化的眼疾似乎有助於他創造性的文學語言,畢竟,「詩人,和盲人一樣,能暗中視物」。博爾赫斯的文體很特別,他的小說寫的很像詩歌又很像散文,帕斯說博爾赫斯的文體幾乎是三位一體,這樣一種特殊的文體,是獨一無二的。
他早年深受柏拉圖和叔本華等人的唯心哲學,還有尼採的唯意志論的影響,並且從休謨和康德那裡接受了不可知論和宿命論、以及古希臘哲學家芝諾、蘇格拉底等人的哲學影響。他對笛卡爾的思想也瞭然於心,在上述哲學家的觀點的基礎上,他採用時間和空間的輪回與停頓、夢境和現實的轉換、幻想和真實之間的界限連通、死亡和生命的共時存在、象徵和符號的神秘暗示等手法,把歷史、現實、文學和哲學之間的界限打通,模糊了它們的疆界,帶來一個神秘的、夢幻般的、繁殖和虛構的世界,在真實和虛幻之間,找到了一條穿梭往來的通道,並不斷地往返,並獲得神奇的閱讀感受。
③ 博爾赫斯的哪些小說被拍成電影了
博爾赫斯的小說拍攝的電影
《仇恨的日子》 根據《埃瑪·宗茲》改編,導演萊奧波爾多·托雷·尼爾松,1954(阿根廷);
《玫瑰角的漢子》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導演勒內·穆稀卡,1957(阿根廷);
《入侵》 根據博爾赫斯和比奧伊·卡薩雷斯創意拍攝,導演烏戈·聖地亞哥,1968(阿根廷);
《埃瑪·宗茲》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導演阿蘭·馬格魯,1969(法國);
《蜘蛛的謀略》 根據《叛徒與英雄的主題》改編,導演貝爾納多·貝爾托魯齊,1970(義大利);
《另一些人》 根據博爾赫斯和比奧伊·卡薩雷斯的腳本改編,導演烏戈· 聖地亞哥,1974(法國);
《死去的頭目班德拉》 根據《釜底游魚》改編,導演埃克托爾·奧利韋拉,1975(阿根廷);
《第三者》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導演卡洛斯·烏戈·克里斯蒂安森,1980(巴西);
《武士和女俘的故事》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埃德加多·科扎林斯基,1992(阿根廷)。
④ 博爾赫斯的作品哪部最有名推薦幾部最值得看的~
博爾赫斯的主要作品有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激情》(1923)、《面前的月亮》(1925)、《聖馬丁牌練習簿》(1929)、《陰影頌》(1969)、《老虎的金黃》(1972)、《深沉的玫瑰》(1975)短篇小說集《惡棍列傳》(1937)《小徑分岔的花園》(1941)、《阿萊夫》(1949)、《死亡與羅盤》(1951)、《布羅迫埃的報告》(1970)等。此外還譯有卡夫卡、福克納等人的作品。文體多是干凈利落,文字精煉,構思奇特,結構精巧,小說情節常在東方異國情調的背景中展開,荒誕離奇且充滿幻想,帶有濃重的神秘色彩。但也有人說他的作品寓意的都是虛無。你可以先看看這些《埃瑪·宗茲》《玫瑰角的漢子》《叛徒與英雄的主題》《釜底游魚》
⑤ 推薦博爾赫斯的經典小說
小徑分叉的花園
沙之書
最經典
這兩篇是我高中的時候看的,當時就有眼前一亮心潮澎湃的感覺。
死亡與指南針也不錯。其實你看過的都是比較經典的了。
如果真喜歡的話,推薦買一本《博爾赫斯小說集》。浙江文藝出版社的。
⑥ 博爾赫斯有哪些經典的作品
詩集《面前的月亮》 散文集《探討集》 散文集《我希望的尺度》 詩集《聖馬丁札記》 傳記《埃瓦里斯托·卡列戈》 論文集《討論集》 短篇小說集《惡棍列傳》 小說集《杜撰集》 短篇小說集《小徑分岔的花園》 短篇小說集《虛構集》 詩歌散文集《影子的頌歌》 詩集《另一個,同一個》 散文評論集《序言集成》 短篇小說集《沙之書》 詩歌序言集《深沉的玫瑰》 短篇小說集《夢之書》 詩集《鐵幣》 散文《什麼是佛教?》 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激情》 詩集《夜晚的故事》 詩歌散文集《阿德羅格》 演講集《博爾赫斯口述》 演講集《七夕》 詩集《天數》 詩集《密謀》 短篇小說集《莎士比亞的記憶》 短篇小說集《阿萊夫》
⑦ 博爾赫斯有什麼比較好看的作品推薦
小說集 《惡棍列傳》 Historia universal de la infamia 1935
《小徑分岔的花園》 El jardín de senderos que se bifurcan 1944
《虛構集》
《布羅迪報告》 El informe de Brodie 1970
《沙之書》 El libro de arena 1975
《夢之書》 Libro de sueños 1976
《阿萊夫》 El Aleph 1949
《杜撰集》
《莎士比亞的記憶》 La memoria de Shakespeare 1983
寫作特點
詩歌、散文和短篇小說是博爾赫斯三大創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輝映。有一種很生動的說法是:「他的散文讀起來像小說;他的小說是詩;他的詩歌又往往使人覺得像散文。溝通三者的橋梁是他的思想。」他是與帕斯、聶魯達齊名的拉美三大詩人之一,他的詩歌語言質朴,風格純凈,意境悠遠。他的散文大多非常短小,但構思新穎,結構巧妙,安德烈·莫洛亞:「博爾赫斯是一位只寫小文章的大作家。小文章而成大氣候,在於其智慧的光芒、設想的豐富和文筆的簡潔——像數學一樣簡潔的文筆。
他的作品反映了「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學的非現實感」。例如他最著名的短篇集《虛構集》(1944)和《阿萊夫》(1949)中就匯集了很多共同的主題:夢、迷宮、圖書館、虛構的作家和作品、宗教、神祇。他的作品對幻想文學貢獻巨大。研究者們也注意到博爾赫斯不斷惡化的眼疾似乎有助於他創造性的文學語言,畢竟,「詩人,和盲人一樣,能暗中視物」。[5] 博爾赫斯的文體很特別,他的小說寫的很像詩歌又很像散文,帕斯說博爾赫斯的文體幾乎是三位一體,這樣一種特殊的文體,是獨一無二的。
他早年深受柏拉圖和叔本華等人的唯心哲學,還有尼採的唯意志論的影響,並且從休謨和康德那裡接受了不可知論和宿命論、以及古希臘哲學家芝諾、蘇格拉底等人的哲學影響。他對笛卡爾的思想也瞭然於心,在上述哲學家的觀點的基礎上,他採用時間和空間的輪回與停頓、夢境和現實的轉換、幻想和真實之間的界限連通、死亡和生命的共時存在、象徵和符號的神秘暗示等手法,把歷史、現實、文學和哲學之間的界限打通,模糊了它們的疆界,帶來一個神秘的、夢幻般的、繁殖和虛構的世界,在真實和虛幻之間,找到了一條穿梭往來的通道,並不斷地往返,並獲得神奇的閱讀感受。
⑧ 有哪些震撼人心的科幻類小說可以推薦
《人造美女》;它是星新一寫的微型小說,其反映的主題在於:生活中,人性的東西依然是根本的,是無處不在的,並且是美好的,偏離了人性,人類不僅將不能平和的生活,甚至會失去人本身。
⑨ 博爾赫斯小說集的作品列表
這里收錄小說五十九篇,分別見諸博爾赫斯的六個小說集,即《惡棍列傳》(1935)、《虛構集》(1944)、《阿萊夫》(1949)、《布羅迪報告》(1970)、《沙之書》(1970)和《莎士比亞的記憶》(1983),這些篇目也都編入了我社一九九九年出版的《博爾赫斯全集·小說卷》。本書沒有收錄的十一篇作品也許不能說都不重要,取捨的標准主要是考慮到國內讀者通常的閱讀口味,也就是說可讀性強的篇目都盡量擱 進來了。對於有興趣作專門研究的讀者來說,《博爾赫斯全集》(全五卷)自是必備之書,那是博爾赫斯作品唯一的簡體中文版全集,我社仍將繼續印行。
本書由王永年、陳泉兩位先生翻譯。目錄中最後四篇(《莎士比亞的記憶》一集)由陳泉譯出,其餘各篇皆王永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