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作品包括作者
1. 有哪些堪稱偉大的科幻小說
可以稱得上偉大的科幻小說應該有很多部吧,下面是一些科幻大師的長篇經典作品,這些作品非常有名,評價都很高,內容也比較大氣,個人認為這些足以稱為「偉大」的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三巨頭的代表作
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童年的終結》《與拉瑪相會》
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 《銀河帝國》三部曲 《機器人》三部曲 《神們自己》
羅伯特·海因萊因的《異鄉異客》《星船傘兵》《月亮是個嚴厲的女人》【另外一個譯名《嚴厲的月亮》,不過我更喜歡這個】
科幻小說之父 儒勒·凡爾納的三部曲系列
H·G·威爾斯的《時間機器》
阿爾弗雷德·貝斯特的《被毀滅的人》《群星,我的歸宿》
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系列
羅傑·澤拉茲尼的《光明王》
金·史丹利·羅賓遜的「火星三部曲」《紅火星》《綠火星》《藍火星》
一時之間想到這些比較典型的,還有其他很多大師的優秀作品和上面這些作者的很多其他作品包括短中篇小說也應該有不少算得上偉大的~ 在此不能一一提及,如果您有興趣和時間精力的話可以自己通過各種途徑去了解一下~
差點忘了我們的大劉,劉慈欣的《三體》最近不是獲得雨果獎了么,中國科幻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我認為《三體》也可以稱得上偉大。^_^
2. 科幻小說作家有哪些
西方的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瑪麗·雪萊、凡爾納、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小約翰·坎貝爾、哈伯德、莫爾、詹姆斯·布里什、考恩布魯斯、弗雷德里克·波爾、安德森
中國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王晉康、何宏偉、凌晨、劉維佳、柳文楊、米一、潘海天、星河
3. 科幻小說是什麼
主要以科學為基礎進行幻想的幻想小說。對虛構的事物,用科學理論去解釋其存在的合理性。至少,作者必須設想出某種科學理論或技術,使作品中的虛構世界有可能存在。
科幻小說既然以科學為基礎,又不能拋開小說的人文特質,創作時就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著重於描寫科學發展,描寫新技術所建構出的新世界、新事物,等等;另一種是著重於描寫科技對社會、對人的影響,描寫在新的科學時代中,人的道德原則、倫理觀念、生活目標和生存方式,等等。
前一種,就是所謂「硬科幻」,後一種則被稱為「軟科幻」。
必須注意的是,這兩種方式絕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交融、密不可分的。區分出硬、軟,只是由於寫作的側重點不同。只有「科」,單純描寫科學新技術,那就成了科普或科學假想;而只有「人」……那也稱不上「科幻」了。
在此還想補一句:硬科幻和軟科幻的區別,並不在於作品中「科」更多還是「幻」更多,而在於偏重「科」還是偏重「人」。不論是硬科幻還是軟科幻,「幻」都是必然存在而且一直存在的。「幻」並沒有多少之分,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
另一方面,即使是軟科幻,也必須有個能夠自圓其說的科學理論來支持。也就是說,科幻小說,必須具有科學上的合理性。
例如,對於倪匡的大部分小說,我既不贊成歸入硬科幻,也不認為該歸入軟科幻,而是把它看成科幻與玄幻交界的邊緣類幻想小說(倪匡的少量作品,有些具備較為完整的科技設定,確實可算到硬科幻里,另一些則主寫人在新科技面前的矛盾心理,似可放入軟科幻類中)。
4. 哪些是最優秀的科幻小說作家
我的最愛排名不分先後。
喬·霍爾德曼。他的小說《永遠的戰爭》(The Forever War)獲得了1975年的星雲獎(Nebula Award),以及1976年的雨果和軌跡獎(Hugo and Locus awards),作為對包裹在硬軍事科幻小說外衣下的越南戰爭的評論。我讀了他寫的所有東西。
我最喜歡的封面的各種版本的太空海盜。不要讓帶角的頭盔妨礙你——那是藝術家試圖把維京人放進太空維京人。另一方面,燃燒的城市和原死亡之星是直接從故事中走出來的。海盜時代被重新演繹成嚴肅的軍事科幻小說。
5. 科幻小說:為什麼不同作者的小說能在一起出版
將不同作者的作品結集出版,這是出版社的通行做法。選哪些人的作品入集,由該書的主編決定,當然一般也會徵求作者的同意。
6. 世界三大科幻小說家
世界三大科幻作家是:英國的阿瑟·克拉克、美國的羅伯特·海因萊因和艾薩克·阿西莫夫。
從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世界范圍內(以英國為代表)科幻小說的發展經歷了所謂「黃金時代」,形成一個持續創作、出版的高峰。被稱為世界科幻「三巨頭」。
阿西莫夫一生著書近500本,《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譽為「科幻聖經 」,曾獲7次雨果獎、3次星雲獎,為後續眾多的太空系列小說、電影鋪平了道路。
海茵萊因代表作有《星船傘兵》、《星際迷航》、《嚴厲的月亮》、《雙星》、《 銀河系公民》、《銀河行商》等,4次獲得雨果獎,被譽為硬科幻小說大師、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
克拉克被譽為「太空時代的先知」,作品包括《童年的終結》、《月塵飄落》、《來自天穹的聲音》,《2001年太空漫遊》是其經典代表作。
克拉克的科幻電影和科幻小說開啟了「太空史詩」的新類型,它啟發了《星球大戰》、《第三類接觸》、甚至《阿凡達》。曾獲3次雨果獎、3次星雲獎,1986年,被美國科幻與奇幻協會(SFWA)授予終生成就獎——大師獎。
(6)科幻小說作品包括作者擴展閱讀:
西方科幻小說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
1、英國有工業革命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導致真正科學幻想小說的興起;
2、二十世紀初期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帶來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
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核裂變、宇宙航行、彩色電視機、電子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進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說的繁榮;
4、經過二三十年的繁榮,科幻小說家從科幻作品的主題、情節,到藝術的方法進行新的探索。
7. 你知道哪些科幻小說秦列舉占不包括作者作品名稱
我小時候列舉的不包括作者,名稱上有很多。
8. 求一科幻小說作者~
這是來自於羅伯特.海寧德《所有的人都可以起死回生》中的故事
一九四五年的一天,克力富蘭的孤兒院里出現了一個神秘的女嬰,沒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誰。她孤獨地長大,沒有任何人與她來往。
直到一九六三年的一天,她莫明其妙地愛上了一個流浪漢,情況才變得好起來。可是好景不長,不幸事件一個接一個的發生。首先,當她發現自己懷上了流浪漢的小孩時,流浪漢卻突然失蹤了。其次,她在醫院生小孩時,醫生發現她是雙性人,也就是說她同時具有男女性器官。為了挽救她的生命,醫院給她做了變性手術,她變成了他。最不幸的是,她剛剛生下的小女孩又被一個神秘的人給綁走了。這一連串的打擊使他從此一蹶不振,最後流落到街頭變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直到一九七八年的一天,他醉熏熏地走進了一個小酒吧,把他一身不幸的遭遇告訴了一個比他年長的酒吧伙計。酒吧伙計很同情他,主動提出幫他找到那個使『他』懷孕而又失蹤的流浪漢。唯一的條件是他必須參加伙計他們的『時間旅行特種部隊』。
他們一起進了『時間飛車』。飛車回到六三年時,伙計把流浪漢放了出去。流浪漢莫明其妙地愛上了一個孤兒院長大的姑娘,並使她懷了孕。伙計又乘『時間飛車』前行九個多月,到醫院搶走了剛剛出生的小女嬰,並用『時間飛車』把女嬰帶回到一九四五年,悄悄地把她放在克力富蘭的一個孤兒院里。然後再把稀里糊塗的流浪漢向前帶到了一九八五年,並且讓他加入了他們的『時間旅行特種部隊』。
流浪漢有了正式工作以後,生活走上了正軌。並逐漸地在特種部隊里混到了相當不錯的地位。有一次,為了完成一個特殊任務,上級派他飛回一九七零年,化裝成酒吧伙計去拉一個流浪漢加入他們的特種部隊。
9. 科幻小說文明的作者智齒是否還有其他作品
近期才發現《文明》這部小說的,這部小說寫的非常好,言語順暢,構思精巧,很希望有實體書的出版。
我會第一個購買收藏。
10. 求推薦中外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以及他們的作品!
一、劉慈欣。劉慈欣,男,漢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參加工作,山西陽泉人,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作協會員,山西省作協會員,陽泉市作協副主席,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包括7部長篇小說,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說,18篇短篇小說,以及部分評論文章。作品蟬聯1999年—2006年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2010年趙樹理文學獎,2011年《當代》年度長篇小說五佳第三名,2011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0、2011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作家獎,2012年人民文學柔石獎短篇小說金獎,2013年首屆西湖類型文學獎金獎、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等。其中《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4年11月,出任電影《三體》的監制。2015年8月23日,憑借《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2015年10月18日,憑借《三體》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文學最高成就獎,並被授予特級華語科幻星雲勛章,該等級勛章只有獲得國際最高科幻獎項雨果獎和星雲獎的作家有資格獲取。同時劉慈欣擔任了由游族網路開發的三體游戲的雲端架構師。 2015年11月入選「中央電視台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候選人。
二、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是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
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在與出版商赫澤爾父子合作期間(1862年至凡爾納去世),凡爾納的文學創作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受到了各國讀者的喜愛。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一些人稱作「科幻小說之父」。而隨著上個世紀後葉凡爾納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發現,科幻學界對於凡爾納的認識也在趨於多樣化。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第二多的名家,僅次於阿加莎·克里斯蒂,位於莎士比亞之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的統計顯示,全世界范圍內,凡爾納作品的譯本已累計達4751種 ,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譯次數最多法語作家。
三、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英國著名小說家,尤以科幻小說創作聞名於世。1895年出版《時間機器》一舉成名,隨後又發表了《莫洛博士島》、《隱身人》、《星際戰爭》等多部科幻小說。他還是一位社會改革家和預言家,曾是費邊社的重要成員,會晤過羅斯福和斯大林,撰寫了《基普斯》、《托諾-邦蓋》、《波里先生和他的歷史》、《勃列林先生看穿了他》、《恩惠》、《預測》、《世界史綱》等大量關注現實,思考未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