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科幻小說作家
A. 中作家再獲雨果獎 中國有誰獲得了雨果獎
截止到2018年,中國作家有兩位作家獲得過雨果獎,分別是劉慈欣和郝景芳。2015年8月,劉慈欣憑借科幻小說《三體》獲得 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6年8月,80後女作家郝景芳憑借《北京折疊》摘得第74屆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雨果獎,是」世界科幻協會」所頒發的獎項,自1953年起每年在世界科幻大會上頒發,正式名稱為「科幻成就獎」,為紀念「科幻雜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命名為雨果獎。雨果獎和星雲獎堪稱科幻藝術界的諾貝爾獎。
1、《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第一部於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雜志上連載,第二部作品於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則於2010年11月出版。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其第一部經過劉宇昆翻譯後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1)2016科幻小說作家擴展閱讀:
2015年2月,中國知名長篇科幻小說《三體》的英文版獲得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2014年度「星雲獎」提名。此次獲得提名的《三體》英文版,由美籍華人劉宇昆翻譯自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三部曲的第一部。英文版的名稱被譯為《三體問題》。
在這份提名名單中,獲長篇小說獎提名的共有6部作品,除原著來自中國的《三體》英文版外,主要是分布於美國、英國及加拿大等地的科幻作品。盡管目前僅是獲得提名,但對中國科幻長篇創作而言,具有重大意義。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市舉行的第73屆世界科幻小說大會8月22日宣布,中國作家劉慈欣憑借科幻小說《三體》獲得科幻文壇最高榮譽雨果獎,這是中國人首次獲得這一獎項。
B. 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誰寫的(…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小說名為《最後一個人》是美國近代著名科幻小說家弗里蒂克·布朗曾所作。堪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The last man on earth sat alone in a room. There was a knock on the door...."
把它譯成現代漢語恰好是25個字,僅僅只有一句話: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盡管只有一句話,但它同樣具備了小說的特點。就小說的三要素而言,有人物(一個人)、有情節(一個人獨坐,聽到敲門聲)、有環境(僅有一人的地球上的某房間里)。科幻,重在科學幻想,其最為顯著的特徵就是:擅長誇張、製造懸念,給讀者設置自由而廣闊的聯想、想像等思維空間。這25個字促使讀者追究、探求的問題太多了——
地球上怎麼會只剩下一個人?其他人都到哪裡去了?是去往別的星球還是都死了?如果死了是因為什麼而死的?既然地球上僅剩一個人,那麼敲門的又是誰呢?是人類,是外星人,還是其它高智能的動物?這最後一個人是否去開門?開門後將看到什麼?如果是外星人,他們能夠通過語言來溝通彼此的情感嗎?……最後故事又將會怎樣發展?……總之,將會使每個讀者都產生多維而豐富的聯想和想像,有一百個讀者,就會有一百個關於「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的故事。
C. 大家覺得中國科幻 誰的作品比較好
這個很多,眾口難調,我只說我自己喜歡的。目前中國科幻公認的「最強」當屬劉慈欣(《三體》已經為中國科幻樹立了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再退一步,比較出名的(其實到了這里已經不為大眾所熟悉了)還有王晉康、何夕、韓松等,他們與劉慈欣並稱「中國科幻四大天王」。我們在此先不談這些公認的「大神」,只談我自己的見解:
江波,2003年出道的「更新代作家」,14年來筆耕不輟。他的文風偏向通俗、硬科幻,擅長宏大敘事,能夠在讀者閱讀的過程中張開想像力的翅膀。代表作「銀河之心」系列和「洪荒世界」系列。
阿缺,目前年輕一代中國科幻作家中的佼佼者,文風風趣幽默。大多數作品打「感情牌」,結局大多比較憂傷,然而卻總是留有希望,屬於「光明派」,這和大多數科幻小說中的「黑暗向」形成鮮明反差。阿缺的作品中主角多為兒童、青少年等群體。
陳梓鈞,新一代中國硬科幻接班人,清華大學學生,寫的小說偏向深奧,比較「燒腦」,但故事情節比較完整,人物也比較鮮明,文風也很優美,沒有中國科幻小說中的一些「通病」。代表作《卡文迪許陷阱》《咒語》《海洋之歌》和《閃耀》等。(註:不要把小說《海洋之歌》與電影《海洋之歌》混淆,小說版是科幻題材,發表於《科幻世界》2016年第一期,比電影版出現時間要早,而且是國產;電影版則是外國進口的奇幻動畫電影,於2016年暑期上映,和小說無關)
D. 中國科幻的發展史
第一時期起源於1902年,而第二時期起源於1979年。
1902年,魯迅在《月界旅行·辯言》中透露出非常欣賞西方的科學技術,希望能向國人廣泛傳播的態度。由於過分懼怕科學讀物的文本在的中國讀者中無法獲得接受,魯迅希望科幻小說這種載體,能以糖衣炮彈的方式將先進的西方科學技術傳達給國民。
1979年,童恩正在《人民文學》發表了《我對科幻文藝的看法》。這個短文結束了「功利主義」時期,開創了第二時代。第二時代要求科幻小說找到比科學普及更加根本的價值觀念,童恩正疑惑地認為,這種新的價值可能是去「普及科學的人生觀」。
2016年,在央視節目《2015科幻盛典》中,科幻作家韓松與生產出液態機器的科學家進行了科幻與科學的一次握手。
(4)2016科幻小說作家擴展閱讀
中國最早的科幻小說:
中國最早的原創科幻小說是1904年發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說》,作者筆名「荒江釣叟」。中國最早的純文學刊物《小說林》的創辦人徐念慈不僅翻譯國外科幻小說,本人還創作有科幻小說《新法螺先生譚》。著名作家老舍也創作過一本名為《貓城記》的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說。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科幻文學仍然以欣欣向榮的姿態發展。這一時期的文學體裁更接近科普小說,大多是向低年齡段讀者普及科學知識和預構社會主義國家的美好未來。在主題上比較接近於同時期的蘇聯「社會主義文學」風格。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國大陸的科幻文學的發展陷入停滯。
E. 2016有神嗎好看的科幻小說'
劉慈欣的小說都不用說了吧,三體,中國太陽,都是相當經典的,除此之外災厄紀元也很不錯,都能在掌閱看,強推!
F. 少年文藝2016網上如何投稿我是初中生,有一篇科幻短篇小說大概九千多字,可以投稿嗎稿費的情況呢
少年文藝官網或是官博都有約稿函
科幻短篇其實可以投的地方很多
建議你去寫手之家,豆瓣稿費銀行,天使領域-浮雲殿看看
裡面有各種類型雜志或是報刊的約稿函,稿費標准,徵稿要求都有明確的標注
當然也有不少網站的信息
祝你成功,有問題可追問~
G. 短時間內,國內哪些科幻作家有可能獲得雨果獎或星雲獎
我感覺《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根和《射鵰英雄傳》的作者金庸能夠獲得科幻作家。因為他們寫的那些小說都是科幻的。
H. 你有哪些科幻小說推薦
這部獲了獎的作品就不用我多說了吧,其實科幻在其中的作用小於它的現實意義,但是整體故事構思非常精妙。來自《北京折疊》。
I. 哪一個科幻小說家放棄實驗室工作轉行寫小說好像還挺有名
劉慈欣。
劉慈欣(Cixin Liu),1963年6月出生於北京,祖籍河南省信陽市羅山,山西人[1],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2-3]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第九屆全委會委員,[4]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5-6],陽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同時也是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
1985年10月參加工作,作品蟬聯1999年—2006年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2010年趙樹理文學獎,2011年《當代》年度長篇小說五佳第三名,2011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0、2011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作家獎,2012年人民文學柔石獎短篇小說金獎,2013年首屆西湖類型文學獎金獎、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不能共存的節日》[7]《全頻帶阻塞干擾》等。其中《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8]
2015年8月23日,憑借《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9-10]。2017年6月25日,憑借《三體Ⅲ·死神永生》獲得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11]。2018年11月8日,獲2018年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12]。
2019年2月5日,劉慈欣作品改編電影《流浪地球》[13-14]和《瘋狂的外星人》上映[15],8月,獲2019福布斯中國100名人榜榮譽[16]。2019年9月23日,劉慈欣長篇小說《三體》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17]
1963年6月出生於北京,祖籍信陽市羅山,山西陽泉長大。
1985年畢業於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現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電工程系。
1985年10月參加工作,後於山西娘子關電廠任計算機工程師。[19]
1989年創作科幻小說《超新星紀元》首版和《中國2185》,但未發表。[20]
20世紀90年代開始向《科幻世界》雜志社投稿。[21]
1999年6月,在《科幻世界》首次發表兩篇作品《鯨歌》和《微觀盡頭》,同年首次憑借《帶上她的眼睛》獲得1999年中國科幻銀河獎一等獎。[21]
2000年發表短篇小說《地火》《流浪地球》,憑借《流浪地球》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21]
2001年發表短篇小說《鄉村教師》《微紀元》《全頻帶阻塞干擾》等,憑借《全頻帶阻塞干擾》和《鄉村教師》首度同時獲得銀河獎兩項獎項。[21]
2002年至2005年間,劉慈欣憑借一系列中短篇小說連續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期間的主要作品有《朝聞道》《思想者》《地球大炮》《詩雲》《鏡子》《贍養人類》等,並於2003年1月和2004年6月先後出版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和《球狀閃電》。
劉慈欣
2015年2月,劉慈欣憑借《三體》獲得美國星雲獎提名。[25]3月,接任騰訊移動游戲「想像力架構師」。[26]4月,作品《時間移民》獲得「2014中國好書」獎項。[27]6月,獲2015騰訊書院文學獎「致敬小說家」。[28]8月23日,劉慈欣憑借科幻小說《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也是中國科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29]9月12日,劉慈欣獲第26屆科幻銀河獎特別功勛獎。[30]10月18日,劉慈欣憑借《三體》獲得了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組委會頒發的華語科幻文學最高成就獎,並被授予特級華語科幻星雲勛章,該等級勛章只有獲得國際最高科幻獎項雨果獎和星雲獎的作家有資格獲取。[31]
2016年1月19日,被評為「2015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32]發表短篇小說《不能共存的節日》。[7]3月4日,在接受采訪時確認,自己已當選山西省作協副主席。[5]6月15日,元力影業開拍青少年科幻動作系列電影《混沌之城》,劉慈欣為該系列影片擔綱監制[33]。10月,劉慈欣成為中國"火星大使",為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名稱和圖形標識全球徵集活動宣傳推廣工作代言。[34]
2017年4月4日,雨果獎候選小說名單揭曉,劉慈欣以《三體》第三部《死神永生》(英文翻譯:劉宇昆)再次入選雨果獎最佳長篇提名[35]。6月25日,劉慈欣憑借《三體Ⅲ·死神永生》獲得了世界級科幻獎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11]
2018年7月12日,IDG資本宣布正式聘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擔任IDG資本「首席暢想官」。[36]11月8日晚,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Clarke Award for Imagination in Service to Society),以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12]
2019年4月14日,劉慈欣當選第七屆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