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與高考
⑴ 科幻小說與其他幻想小說的區別
一、有條件限制下的想像
科幻小說與其他幻想小說最本質上的不同,是在於有條件限制下的想像。這種想像並不是想幹嘛就幹嘛,而是要充分地考慮到現如今科學技術對人的限制,在這種限制下,尋找一個突破口,進行幻想與想像,而且還要一本正經地幻想,並不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因為有了限制,所以科幻小說才很難寫,但它的難度並不是在於故事情節上的創造,而是一個以現實為基礎的科學創意,甚至這個科學創意能為我們科技的發展帶來動力。
二、基於科學知識
科幻小說是基於科學知識,進行一定幻想與想像的文學題材,所以科幻小說與奇幻和玄幻小說最大的不同就是,幻想與想像是否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除此之外,另一個較為明顯的區別就是,科幻小說的故事背景往往是在未來,而奇幻和玄學小說的故事背景大多是在過去。
因為寫科幻小說需要大量數理方面的知識,但許多網路小說作家卻並沒有理工科背景,所以如今網路上的很多科幻小說,並沒有強有力的科學知識基礎作為支撐。
(1)科幻小說與高考擴展閱讀:
西方科幻小說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
1、英國有工業革命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導致真正科學幻想小說的興起;
2、二十世紀初期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帶來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
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核裂變、宇宙航行、彩色電視機、電子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進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說的繁榮;
4、經過二三十年的繁榮,科幻小說家從科幻作品的主題、情節,到藝術的方法進行新的探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科幻小說
⑵ 高考後想看科幻小說,除了《三體》《無人駕駛帝國》《北京折疊》還有什麼書推薦
劉慈欣
《球狀閃電》,《流浪地球》
儒勒·凡爾納
海洋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
村上春樹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銀河系漫遊指南》系列
《銀河系漫遊指南》,《宇宙盡頭的餐館》,《生命,宇宙及一切》,《再見,多謝你們的金魚》,《基本上無害》。
萊姆
《完美的真空》(短篇科幻小說集)
阿西莫夫《日暮》等
⑶ 科幻小說與普通小說的區別
科幻顧名思義,科學幻想
目前主流兩種科幻:硬科幻和軟科幻
硬科幻就是科學技術背景比較深厚的科幻文學,例如劉慈欣的流浪地球之類的,先設定一個技術比較發達的未來,提出某種假設,在此基礎上敘述一篇故事
軟科幻就題材隨意多了,可以拿一些看似正確但是偏冷門的理論(理念)來展開,例如王晉康的十字就是有少數科學家認為:不能將所有有害人類的病毒全部趕盡殺絕或者說純粹依靠葯物與外力來對抗疾病(其實目前也好將來也好幾乎做不到),必須保留一些病毒來達到生和死的平衡,人類(整個物種族群)本身的免疫系統也會在和病毒不斷的對抗中獲得變異與進化。
⑷ 高考的時候寫科幻小說能不能得高分
你文筆很好嗎?寫的小說必須要緊扣主題啊。而且,高考改卷速度很快,小說要細細看的,閱卷老師不會花太多時間看的,寫的再精彩也沒有什麼用,作文填寫字數和時間也有限啊,要是寫科幻小說,我認為風險很大。
⑸ 科幻小說和玄幻小說的區別
玄幻一詞為近代網路文學的產物,文體光怪陸離如穿越、西方魔幻、東方仙俠、武俠,甚或改編電影動漫等等,稱謂繁雜混亂難以定性。最終逐漸的歸納為一個詞彙--玄幻。
科學幻想(Science Fiction)簡稱科幻(Sci-Fi)。科幻小說自誕生以來,確定為Science Fiction。人類自古至今總是在幻想著科學以外的事情,宇宙中的某個地方有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人類可以掌控天氣變化、駕馭自然;擁有不死之身;穿越時空;回到過去!去往將來!在科學幻想里這都是可以的!在將來,馬上也許就可以實現了!
從現時的定義來看,科幻應是玄幻的內涵,歸納到玄幻中。科幻偏重於科學技術角度,而玄幻則更光怪陸離包羅萬有。
由來
所謂玄幻這個詞彙,最早來源於黃易的作品。
玄幻分為三大類型
大幻想小說
"大幻想小說"一詞來自日本,以日本女作家安房直子的作品為代表。在安房直子的筆下,"那是一個奇幻的國度,一個精靈出沒的世界,那裡有狐狸的窗戶,那裡的樹枝上全都落滿了白色的鸚鵡,那裡聽得見女孩的靈魂在嚶嚶哭泣……"有人稱安房直子的"大幻想小說"是"當代聊齋"。照此推理,似乎中國作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可以推為"大幻想小說"的鼻祖。
玄幻小說
"玄幻小說"一詞,據我所知,出自中國香港。我所見到的最早的玄幻小說,是1988年香港"聚賢館"出版的黃易的《月魔》。當時,"聚賢館"也准備出版我的作品,出版商趙善琪先生送給我一本香港作家黃易的小說。趙善琪先生在序言中寫道:"一個集玄學、科學和文學於一身的嶄新品種宣告誕生了,這個小說品種我們稱之為'玄幻'小說。"這是"玄幻小說"一詞首次亮相,並有了明確的定義。
黃易的玄幻小說,形成系列,都以一個名叫凌渡宇的人物為主人公。凌渡宇有著傳奇經歷,他在西藏長大,然後留學美國,獲得兩個博士學位。他又修煉密宗,有超人靈覺,因此世界上許多超自然疑案,都邀請他參與探索。
黃易的系列玄幻小說,十萬字一本,印成小巧的口袋書。由於黃易的玄幻小說講究懸念,故事情節曲折,又展示種種奇特的玄虛境界,所以他的系列玄幻小說出版之後,迅速在港台走紅。
黃易的玄幻小說號稱"集玄學、科學和文學於一身",其中究竟有多少科學成分,不得而知。不過,玄學倒是貫穿小說之中,趙善琪稱"黃易是一位玄學大師,對風水命理、占卜星相無一不精"。
當然,黃易所謂的玄學,只是淺層次的"風水命理、占卜星相"而已,並非《周易》、《老子》、《莊子》這三部被稱之為"三玄"的書所奠定的"玄學",亦即形而上學。
黃易的"集玄學、科學和文學於一身"這一玄幻小說概念,不僅並不準確地體當代黃易作品本身,而且與中國當今流行的玄幻小說相距甚遠。可以說,以《小兵傳奇》為代表的中國當今玄幻小說,不僅無科學可言,亦無玄學可言!
我以為,中國當今的玄幻小說,只是沿用了黃易創立的玄幻小說的軀殼,而舍棄其內核。中國當今的玄幻小說,其中的"玄"不再是指玄學,而是可以詮釋為玄想。
我們的老祖宗賦予"玄"字以神奇玄妙的色彩。許慎《說文》解為:"玄,幽遠也。'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言道幽深微妙。"正是"玄"意味著"幽深微妙",所以也就給予玄幻小說以無限玄想的天地!
在《葉永烈點評玄幻小說熱》中,我曾這么說及:"玄幻小說是當代興起的,它建立在玄想之上,強調一個'玄'字,內容走得比魔幻小說更遠,從創作層面講,玄幻小說作者比科幻小說作者創作更自由,不需要受科學依據的束縛,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除了《小兵傳奇》之外,玄幻小說《斗羅大陸》《斗破蒼穹》《踏古誅天》《聖王》《傲天戰神》等作品也如雨後春筍一般層出不窮。2004年10月,我在北京出席了"玄幻文學的中國市場"研討會,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在會上一下子就推出20種署名"火天車"的玄幻小說,玄幻小說之熱由此可見一斑。
奇幻小說
我注意到,《小兵傳奇》、《風姿物語》也常常被稱為"奇幻小說"。"奇幻小說"與"玄幻小說"兩個名詞混用、互用。這表明,如今的"玄幻小說"一詞,這"玄"亦可解釋為"奇",與玄學毫不相干。
奇幻小說不像玄幻小說只限於中國,奇幻小說在外國也有,而且常常與魔幻小說混為一談,甚至把《哈利·波特》也歸入奇幻小說。人們追溯奇幻小說的歷史到19世紀初以至更早的希臘神話。外國奇幻小說的代表作當推英國作家托爾金的《魔戒》三部曲。台灣翻譯家朱學恆在把《魔戒》譯成中文時,首創"奇幻小說"一詞,從此"奇幻小說"一詞在華文世界流行。朱學恆在台灣創辦了"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
奇幻小說迄今無嚴格的定義。台灣徐慶雯為"繆思奇幻館"所寫的開館宣言中,這么述及:"我們需要想像力,不是教唆逃避現實,陷溺虛無,卻是要鼓勵轉換視野,伸展心智,而奇幻故事獨特的神秘本質,無限的幻想空間,正是想像力的源泉。"這段話曾被認為給"奇幻小說"下了一個廣義的定義,在我看來,奇幻小說的特點在於"奇",以神奇、奇異、奇怪、奇特的幻想,貫穿於小說之中。這種幻想,與科學無關。
科幻分為三大類型
一、抒情類科幻
抒情類科幻多具有散文特點。它不以題材見長,而是文筆優美,感情婉轉愁悵為特點。雷•布雷德伯里是抒情類科幻的代表人物。他的許多作品,如、等等,都有懷舊傾向。而抒情風格則是這種傾向的文字外表。
詹姆斯•岡恩的,也是一篇典型的抒情科幻。新的冰川期來臨,人類移民赤道附近,北方大部分地區無法居住。主人公里德留守在家鄉,目睹著冰川一天天逼近。冰川中一具少女的屍體,成為他生活中的精神寄託。全篇並沒有什麼離奇的情節。主要篇幅都用來描寫里德的戀鄉之情。
泰利•比森的,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描寫了一個外星殖民者對地球的懷念。情節淡化到極點。姜雲生甚至直接將它稱為科幻散文,而不是科幻小說。
中國科幻作品裡,抒情作品極少。可以舉出的例子,是何海江、饒駿合作的《飛越海峽的鴿子》。
二、荒誕類科幻
荒誕手法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重要特點。這類作品以反邏輯的敘述方式,映照出現實社會本身的荒誕色彩。在科幻作品裡,運用荒誕手法的很少。大部分科幻作品都有明晰的「自設邏輯」。並且要用邏輯性的語言來講清它們。
詹姆斯•岡恩是運用荒誕手法的代表。他的、、等,時空錯綜復雜,變幻莫測。把這些小說與他傳統敘述風格的科幻作品,比如、等放到一起,可以清楚地看到兩者間的區別。
中國科幻作家中,韓松是使用荒誕手法的代表人物。他的幾乎所有短篇都難以理清邏輯脈絡,更多是刻畫出一種雜亂、怪誕、莫名其妙的氣氛。《逃出憂山》是荒誕科幻的代表作。其它如《末班地鐵》、《赤色幻覺》、《超越現實》等等,也有濃厚的荒誕色彩。同時,韓松還創作了比較寫實的科幻作品,如長篇《2066之西行漫記》,短篇《青春的跌宕》,把這兩類作品放到一起比較便可以看出,作者對荒誕風格的追求是一種創作上的自覺。
三、幽默類科幻
賦予科幻小說以輕松、幽默的風格殊為不易。但也有一些不錯的例子。馮尼格特便用短短的篇幅,輕松活潑地寫下了《巴恩豪斯效應的報告》。對戰爭狂人進行了辛辣的諷刺。星新一以微型科幻見長。在方寸之地打出漂亮的拳招,幽默筆法必不可少。鄭淵潔的也是少見的幽默科幻。其風格近乎無厘頭。王晉康作品風格偏重於厚實,大氣。所以輕松滑稽的、便尤其顯得突出。鄭軍的《蟲飛蟻走也驚魂>,也是幽默科幻的代表。
科幻成現實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些科學幻想正在變成現實,它們的神秘色彩也將逐漸被揭示。例如,1987年上映的美國科幻大片《驚異大奇航》中,科學家把縮小到幾納米(一納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的人和飛船注射進人體血管,讓這些超微小的「參觀者」直接觀看到人體各個器官的組織和運行情況。納米級的技術在當時只是一種科學幻想,但如今已出現在現實世界。納米機器人(nanorobot)的研發成功,就是這一嶄新技術的完美體現。有關專家預言:用不了多久,個頭只有分子大小的神奇納米機器人將源源不斷地進入人類的日常生活。中國科學家和未來學家周海中教授在1990年發表的《論機器人》一文中甚至預言:到21世紀中葉,納米機器人將徹底改變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⑹ 中國十大科幻小說是哪些
《太空漫遊2001》硬科幻的聖經,把科幻小說徹底從低俗小說泥潭中解救出來。2,《基地》,其實是個系列小說,史詩級的描寫,摻雜著阿西莫夫對人類文明的重新審視對歷史的反思(最近風頭正盛的大數據讓人不禁想起《基地》系列裡的「心理史學」)3,《三體》1、2、3又是系列小說,劉慈欣力作,被稱為中國科幻基石,事實證明並非吹牛,中國科幻很少能這樣兼具好看與深邃了,關鍵是很適合中國人的口味(據說在美國遇冷)強烈建議題主看看。4,《銀河系漫遊指南》超乎想像的故事情節及字里行間閃爍的英式幽默是這本書的最大特點。而且想像力簡直爆棚。5,《時間機器》這本書的牛B之處在於這部小說傳播了這樣的理念:時光旅行可以靠科學技術手段實現,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樣依賴於魔法。簡直是硬科幻的鼻祖啊。6,《我,機器人》系列,阿西莫夫又一力作,書中出現了最著名的「機器人三大定律」,不過無論從思想深度還是從情節描寫上都不如《基地》7,《1984》,反烏托邦小說代表作,作品刻畫了人類在極權主義社會的生存狀態, 時刻警醒世人提防這種預想中的黑暗成為現實。8,《宇宙過河卒》,這本書使得「巴薩得引擎『家喻戶曉。9,《美麗新世界》,軟科幻小說代表作,情節一般但影響深遠。因為它是赫胥黎的代表作,重點本來就是為了傳播他的哲學思想,像我這種=理科生基本抓瞎。10,,《機器人夢到電動羊了嗎?》書名有點無厘頭,但由他改編的電影《銀翼殺手》可以說是影響最深遠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⑺ 高考英語科幻小說推薦
同學我通過了上海高級口譯,我的經驗應該還是有參考價值的。所謂「直面高考的英文科幻小說」是沒有這種東西存在的。經典的科幻小說多會提凡爾納的作品,《海底兩萬里》《八十天環游地球》等。另外我不是很懂你讀的是什麼班,一般很少要求看科幻小說的;因為科幻小說專有名詞太多,這些單詞大都又難記使用頻率也低,對高考沒什麼大用處。而且看英文原版小說對英文綜合能力要求很高,像你的水平硬要去看,只會吃力不討好,進步慢且勞心勞力,高二了也耗不起這個時間。我的建議是:你如果需要增加科技方面的詞彙,找這方面的報刊來看,新聞、科普介紹短文都行。還有,我認為最有效的應付高考英文作文的方法是,找一本高考作文範文、模板方面的書(要盡量新一點的和你們現在的題型類似的,不然就白背了)每種文體、每種題材等的範文都下苦功背個一兩篇,高考怎麼考都不怕。這是我的經驗談,希望能幫上忙。
⑻ 科幻和玄幻小說的區別
上溯到古代神話和傳說。
實際上,大部分奇幻小說都脫不開古代神話的影子。黑暗之神降下災禍,英雄挺身而出,解救世界,這種情節在奇幻小說中最為常見。
在奇幻小說中,人物經常要面對魔法、巫術,甚至與神力對抗;同時,又往往面臨著戰爭與和平、慾望與真情的痛苦選擇。人物自身,多數懂得超凡的法術、戰技,或是擁有罕見的神器法物;有些奇幻小說主角根本不是人類,而是吸血鬼、半龍半人、精靈族等等。
奇幻小說的這些設定,在令人物光華四射的同時,也把人物帶到激烈的矛盾糾纏中,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悲劇中。可以說,奇幻小說中的主角,幾乎都有著古典浪漫主義英雄氣質。
奇幻小說在四類幻想小說中源流最久。那些古代傳說、史詩,實際上已是奇幻小說的雛形。
其實,《西遊記》、《封神演義》,都能稱得上奇幻小說。《綠野仙蹤》也算(不是外國那個《綠野仙蹤》,是中國的,主角叫冷於冰,學道的)。《聊齋志異》可算是奇幻短篇集了。
目前常說的奇幻小說,大致可分為西式和日式兩類。
西式奇幻根源最深,從《魔戒之王》上溯到亞瑟王與圓桌武士,再到希臘、北歐古代神話,處處都有西方文化的烙印。這種文化體系與中國差異甚大,許多地方幾乎無法溝通。由於文化背景所造成的觀念隔閡,中國讀者接受起來稍嫌費力。但是,說到對英雄的敬佩,對英雄主義的追求、贊賞,全世界都是共通的。
西式奇幻,通常分為「主流奇幻類」(Hign Fantasy)和「劍與魔法類」(Sword & Sorcery)兩種,前者比較注重文學性(如《魔戒之王》),後者則多偏重於冒險、戰斗,更象是「動作片」。
日式奇幻,實際上是西式奇幻和日本文化結合的產物,而日本文化中又有中國文化的血脈。因此,比起西式奇幻,日式奇幻更容易贏得中國讀者的親近。再加上精彩動漫的輔助推廣,日式奇幻很容易就在中國闖開了一條路。
日式奇幻,絕大部分是日本武士道精神、西式奇幻故事、中國謀略智慧的結合。文化根基較弱,但娛樂性強,人物塑造往往非常炫目。
一些恐怖小說,以現代生活為背景,加入吸血鬼、狼人、鬼魂等元素,勉強可歸入奇幻類,或歸入奇幻小說與恐怖小說交界的邊緣幻想類。
所謂「歷史架空」小說,通常是虛構出一個世界,或是一段歷史,然後以此為基礎創作傳奇故事,其中魔法、巫術、神怪內容並不多,基本採用歷史小說的手法來寫,人物能力也通常不超過正常人的極限。這類小說的「可能性」雖不大,「真實性」卻較強,算是奇幻小說與歷史小說的交叉類別。
玄幻小說,可以說是近年來才興起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幻想小說」。它的創作原則就是無原則,它的幻想基礎就是無基礎。
為什麼這么說?因為玄幻小說基本上是綜合了西式奇幻、中國武俠、日本動漫、科學技術的大雜燴。
中國文化包容性極強,任何外來事物都能溶進它的懷抱中,並衍生或變形出一些新事物。
玄幻小說正是如此。大多數玄幻小說,取了西方的魔法、中國的武術和謀略、日式的人物造型,再加上科幻,再加上神話(而且經常是中國、印度、希臘神話並存……),構建出神奇的世界,精彩的故事。
論到虛構、幻想,玄幻小說是四類幻想小說中最自由的。它寫未來科技,卻不需要用科學理論驗證;它寫魔法,又不考證西方巫術學體系;它寫武術,卻比傳統武俠更神奇強大,經常超越人類生理極限……不論是虛擬世界架構,還是人物經歷,都是玄之又玄,天馬行空,自由無比。
玄幻小說經常遭人斥罵。科幻迷罵它「胡思亂想」,奇幻迷也罵它「胡思亂想」。殊不知,玄幻小說的特點就是胡思亂想,無原則,無基礎。但是,這種胡思亂想卻有自己的理論體系和設定,不管這體系能否經得起嚴謹考證。
玄幻小說,可以說與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完全對立。魔幻是以「幻」作為渲染,主寫現實事件;玄幻則是以現實事件作為情節表象,主寫「幻」。
在四類幻想小說中,玄幻小說是最「幻」的一類。因為少了束縛,所以能夠揮灑自如,隨心所欲,讀起來往往痛快淋漓,十分刺激。因此,盡管「正統科幻」和「正統奇幻」都對玄幻大加貶斥,玄幻小說仍然擁有相當廣大的讀者。
玄幻小說之所以流行,恐怕是因為,玄幻小說中的人物往往能力超凡,擁有非常大的自由,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一種極大的快樂與放鬆----生活中最難受的就是不能隨心所欲,而玄幻小說給了讀者放鬆心靈、體驗自由的機會。或者說,玄幻小說「讀起來很過癮」。
玄幻小說,由於其本身特徵,很難對它下個確切定義。特別是在台灣,很少聽到「奇幻」這個詞,而是以玄幻代稱。
我們所看到的許多「奇幻」、「科幻」甚至「武俠」小說,其實應該歸入玄幻類。而市面上所售的玄幻小說,其中有極少部分實際上是奇幻、科幻小說。
玄幻小說很難獲得成年讀者的青眯,卻往往受到青少年讀者狂熱喜愛。玄幻小說的作品數量最多,平均水平也最低,到處都是垃圾作品,因此往往令人產生「玄幻小說都很差勁」的印象。實際上,玄幻小說也有出色的精品。
對於「正統」的科幻迷、奇幻迷們來說,如果敞開心扉,不帶偏見地去評析,玄幻小說也算是有存在價值的專門類別,而且不會在短期內消失,甚至還會更為壯大。畢竟,存在即合理,玄幻小說的盛行,是有其社會心理根源的。
⑼ 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有什麼關系
科幻小說是建立在現在科學的理論上的,顧名思義就是科學的幻想,對科學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比如許多科幻小說的題材在科學界是比較新穎的,裡面所幻想的東西可以給科學家們以點播,想想也並非沒有可能。科幻小說是對未來科技的一種嚮往,憧憬和想像,能給科技研究者一些科學上的啟示,吸引常人去愛上科學,去研究科學。
(9)科幻小說與高考擴展閱讀:
西方科幻小說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
1、英國有工業革命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導致真正科學幻想小說的興起;
2、二十世紀初期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帶來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
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核裂變、宇宙航行、彩色電視機、電子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進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說的繁榮;
4、經過二三十年的繁榮,科幻小說家從科幻作品的主題、情節,到藝術的方法進行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