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科幻小說作家
❶ 80後著名女作家有哪些
80後著名女作家
(80後作家主要指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中國當代作家群體,人數眾多。
主要代表人物有韓寒、張悅然、郭敬明、顏歌、笛安、姚良、春樹、冷寧、劉一寒、安意如、徐小雯、蔣方舟等。其中以韓寒、郭敬明最具爭議性和代表性。)
張悅然
女,1982年出生,現就讀於新加坡國立大學。代表作《櫻桃之遠》。
網上正在為張悅然是"偶像派"還是"實力派"吵得不亦樂乎。按照某些媒體的說法,張悅然與郭敬明、韓寒、春樹、孫睿並稱為"80後5大偶像",但更多讀過《櫻桃之遠》的讀者卻認為這是對張悅然的侮辱。因為《櫻桃之遠》中那種隱秘、細膩的女性成長描寫,實在不是隨便一個美女都能寫出的。"玉女"張悅然成了"偶像"和"實力"的爭奪對象,這就充分說明了她今日之人氣。
春樹
女,1983年出生,高中輟學至今。代表作《北京娃娃》。
當初憤怒的"北京娃娃"如今在《時代周刊》上已經一臉無所謂。20多個國家的版稅使她終於不用為買一雙運動鞋而憤怒。還聽說她將要去美國簽名售書了。不管怎麼說,《時代周刊》救了這個在整個2001年都橫眉側目的小女孩,因為已經不再憤怒的她,自從《北京娃娃》之後就再也沒有當初的紅火了。
顏歌
1984年出生,就讀於四川大學。代表作《關河》
網上甚至傳出郭敬明的《幻城》是抄襲顏歌的XX作品。真是牆倒眾人推。不過因此也把一向默默無聞的顏歌給帶了出來。原來這個小女生也相當了得,同樣是新概念的一等獎,工人出版社還出版過她的小說集《馬爾馬各的櫻朵》。聽這名字,就小資得很。她的文字也是委婉得可以擰出水來的那種。我讀猶憐。顏歌低調。不然早出名了。
徐小雯
徐小雯原名 徐湘麗中國作家。80後女性情感作家。(1980年11月1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其間散文、隨筆、詩歌,散見於《青年文摘》《時代文學》《都市小說》以級各省,地(市)刊物,英文作品:《Who stole my love》
王虹虹
(1989-)中國作家協會最年輕會員,廣東省東莞市青聯委員, 東莞市文學院首屆簽約作家。13歲開始文學創作,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長篇科幻小說《媧娘與虹》、海天出版社出版長篇童話小說《湖娃》和短篇童話集《沉睡中 的小魚》、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出版中篇童話小說集《神狼林》,21世紀出版社出版長篇奇幻《三夢之一》,並在京、滬、穗等地多家報刊發表童話作品50餘篇 (部),出版、發表作品達一百二十多萬字,其童話作品受到廣大青少年喜愛,獲得全國性影響。
阿娜爾古麗
(1981-)女,她先後出版、刊發了長篇小說《吃飽穿暖娶老婆》、《官場中的女人》,中短篇小說集《大 山無語》、《小縣愚人》。在美國、新加坡等國及中國台灣報刊上連續發表小說《魚刺的故事》、《冷梅》、《僵硬的微笑》、《大爺看你不想活了》、《望宣化》 等。
南飛雁
(1980-)祖籍河南唐河。2002年畢業於鄭州大學中文系。河南省委宣傳部首批簽約作家。出版有《冰藍世界》、《大路朝天》、《大學無煩惱》、《夢里不知身是客》等多部小說。榮獲由共青團河南省委、河南省文聯 聯合舉辦的2002年度、2003年度河南省首屆五四文藝獎金獎。
莫小邪
(1981-)女,原名馬冬玲,祖籍北京。近年作品散見《青年文學》、《芙蓉》、《作品》、《都市小說》《芳草》《海峽》等。有多首詩 歌入選《中國詩歌精選》、《中國新詩年鑒》、《被遺忘的經典》。2007年榮登中國80後實力作家榜。2009年榮登中國80後青年作家網路風雲榜。
❷ 中國大陸第一篇被改編為科幻電影的科幻小說是:
《珊瑚島上的死光》
❸ 1968年農歷12月19日是什麼星座
農歷1968年臘月十九的星座是水瓶座(對應陽歷1969年02月05日星期三)。
水瓶座(Aquarius),日期為1月20日—2月18日,黃道星座之第十一宮,在摩羯座之東,雙魚座之西。水瓶座的人善於重新組織自己的精神生活。
(3)四川大學科幻小說作家擴展閱讀
水瓶座星座名人:
1、佐佐木希
佐佐木希(ささき のぞみ),水瓶座,1988年2月8日出生於日本秋田縣秋田市,演員、模特,歌手,藝人。婚後本名渡部 希(わたべ のぞみ)。2006年,獲得了初代「CALCON JAPAN」的冠軍。
2、王小丫
王小丫,水瓶座,1968年1月22日出生於四川省昭覺縣,中國內地女主持人,畢業於四川大學經濟系。1997年,主持中央電視台農業節目《金土地》。1998年,憑借主持的《經濟半小時》獲得全國經濟節目優秀主持人第一名。2000年,主持益智答題類節目《開心辭典》。
❹ 中國科幻小說的出路在哪裡
記得以前看吳岩的科幻小說論綱說就是在國外,科幻仍然屬於小眾,屬於大男孩的,異鄉人的異世界。其實個人覺得還是慢慢積淀比較好。三體火起來應該是死神永生吧,大家更感興趣也是黑暗森林,降維攻擊這些。當時還有一篇論降維攻擊與互聯網企業的文章。小說的類別裡面有很多種,科幻也屬於其中一種。不一定非要把科幻拔高到看不起其他類別小說的地步。非科幻的粉絲不會看其實很正常,如果大家都喜歡看了,那一般就是這部書真的寫的很好,能引起很多人的興趣。像凡爾納的很多小說基本都成了推薦給學生讀的名著作品了。至於中國科幻的未來,真的不用過於擔憂。以前科幻長篇出版基本上就是只能賣幾千冊,但這幾年很多人都出了長篇,或者出了短篇選集這些,出版社也有不是只跟科幻世界相關的出版社。科幻世界好像還是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科幻類雜志,雖然這幾年這質量。科幻迷也在逐漸增多,以前讀高中在小縣城,我們班上看科幻的差不多也有十個人左右。而且這跟科學素養的關系不是很多。比如學渣的我還有對讀書不怎麼感興趣的同學這些。要走向世界的話還是要有好作品,美國能形成周邊產品這些除了跟產業相關的原因還是在於有能寫科幻的小說編劇這些。所以還是得等積淀。國外的作品看得不怎麼多,主要還是科幻三巨頭那年代的。後面的有些智商不高看不太懂。這裡面就永恆的終結看過。只是提醒一下,阿西莫夫的小說設定很精彩,但描述真的比較乏味。
❺ 童恩正的人物經歷
童恩正(1935-1997)男,漢族,湖南寧鄉人。考古學家、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考古專業。先後在峨眉電影製片廠、四川大學、美國匹茨堡大學任職教授。四川省政協常務委員,中國科學文藝委員會主任委員。1957年發表第一篇作品,1960年開始科幻小說及科普創作。其作品《珊瑚島上的死光》,被評議為中國科幻小說重文學流派代表作。獲獎多次,並曾在1980年代初期被拍攝成電影,是我國第一部科幻電影。 1935年8月27日童恩正出生在湖南寧鄉。抗日戰爭結束後,其父在湖南大學教書,而童恩正則進入成智小學學習。
1947年,童恩正考進了長沙雅禮中學,頑皮的他曾裝鬼去嚇人,爬到他的小夥伴的肩上,頭上頂一塊白被單,夜晚出現在校園里,把同學們嚇得嗷嗷直叫。 1956年,童恩正父親調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工作,全家遷往成都,童恩正考入四川大學歷史系學習。
1957年,童恩正在四川大學歷史系學習時,便開始發表文學著作和科普著作。1957年,他在《紅領巾》雜志第7期上發表了第一篇小說:《我的第一個老師》。1959年,他寫作了第一篇科幻小說:《五萬年以前的客人》,並於1960年發表在《少年文藝》第三期上。1959年夏天,童恩正跟著四川大學著名考古學家馮漢驥教授,到四川忠縣渰井溝去考察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
1960年出版《古峽迷霧》年輕大學生的作品。作品一發表,便受到了青少年讀者的歡迎。《古峽迷霧》的出版,幾乎改變了童恩正的命運,使他走上專業文學工作者的道路上。
1961年,童恩正大學畢業。畢業後,便在峨影廠擔任編劇工作。他到峨影廠工作以後,開始改編《古峽迷霧》的電影劇本。改編還未完成,四川大學將他又要回學校,擔任馮漢驥教授的科研助手。從此,他開始在考古學和文學兩個領域里縱橫馳騁,過起了身兼兩個工作領域的「兩棲人」的生活。 從1967年起,童恩正自然無法繼續寫作,直到「四人幫」垮台。同他完全斷絕了關系的文藝界,迅速地又向他伸出了友誼之手,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有的要重印他過去的作品,有的約他寫點新作品。1963年曾經同他一起改編電影文學劇本《古峽迷霧》的沈寂,剛剛在上海電影製片廠恢復工作,立即來信鼓勵他繼續從事電影文學創作。1978年5月,他去上海出席全國科普創作座談會,又會見了他所敬佩的高士其與鄭文光、葉永烈、肖建亨、劉後一、周國興、張鋒等科學作家。劫後重逢,他同作家們都很興奮,相約共同為繁榮中國的科學文藝創作作出貢獻。童恩正重新拿起筆來,以比過去更強的自覺性和責任感,投入了創作。他在完成教學和科研工作之餘,改寫了《古峽迷霧》和《珊瑚島上的死光》,並在沈寂的協助下,將它們改編成了電影劇本。他還寫了《雪山魔笛》、《追蹤恐龍的人》、《宇航員的歸來》、《暉暉的小夥伴》等科學幻想小說。
在1963年,童恩正寫的科幻小說《珊湖島上的死光》,在1978年發表後轟動全國,獲得全國第一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並且立即拍攝了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受到正統文學和廣大社會鼓掌歡迎,熱情伸開雙臂擁抱接納。就是這篇作品,同時被資深科幻小說評論家評議為中國科幻小說重文學流派的代表作。後來,這篇小說還被改編成連環畫、廣播劇,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雖然,童恩正對自己的這篇小說評價並不很高。他認為,這篇作品受到社會歡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十年浩劫後文藝界是一片空白,他的這部饒有趣味的作品正好適應了人民大眾對填補精神空白的需要,正如一個人在餓極時吃一碗茶泡飯也香一樣。但是,他卻從中受到很大鼓舞,決心要拿出較高水平的作品來報答熱愛他的人民。 1980年終於成行的童恩正訪美的由來。以前,考古學家們往往依靠經驗和記憶力,艱難地拼合著破裂的龜甲。假設用從拼湊甲骨文中摸索到的一些規律來編製程序,將這製成軟體,輸入電子計算機,綴合的速度就將快得多。於是童恩正邀約了兩位搞計算機的朋友一起編制了綴合龜甲的程序,輸入電子計算機,初步結果是成功的:電子計算機綴合龜甲的成功率在40%上下,超過了那位美國教授。論文發表後,引起了大洋彼岸那位教授的注意。於是,他發出邀請,要童恩正迅速訪美,切磋學問。這就是後來在對於生理學的關注也使童恩正有了新的發現。童恩正在他的著名的考古學論文《試論早期鋼鼓》一文中,除用考古學,地理學,土壤學的知識論證了早期銅鼓起源於我國雲南東部高原的一支屬於濮僚系統的農業民族,否定了銅鼓起源於越南的學說以外,還對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銅鼓的神秘功能作出了科學的解釋。由於銅鼓有節奏的聲音具備某些神秘的刺激作用,致使流行銅鼓地區的人民對之產生了崇拜心理,銅鼓成為權威的象徵,在祭祀,戰陣中使用,用於震懾和號召群眾。這並非迷信,因為人類學家發現,某一頻率的有節奏的鼓聲能引起參加祭典的人反常的感覺和行動,如自我陶醉,出現幻覺,身體的反常扭動甚至痙攣等。而為什麼這種鼓聲能引起反常感覺和行動,人類學家並未回答。童恩正注意到了生理學家的研究成果,回答了這個問題。原來,生理學的實駿證明,有節奏的聲音能刺激大腦皮層的感覺中樞和運動中樞。人類基本腦波的平均頻率為每秒八至十三周,所以,鼓聲的頻率為每秒7~9拍時,人們就會明顯地表現出反常的動作。因此,鼓聲神秘的刺激作用是由於鼓聲的頻率與人腦波的平均頻率一致引起的。
涉獵其他科學知識,長期在社會中觀察和寫作,幫助一考古學家在事業上有所成就,這在童恩正的學術活動中的例子並非一件、兩件。同樣,一個考古學家豐富的實踐活動幫助一個科學作家,這在童恩正的兩棲生活中也不鮮見。二十多年來,童恩正像他小時候崇拜過的徐霞客一樣,走遍了祖國大部分地區。長江南北,大河上下,都曾留下過他尋幽訪古的足跡。他曾經兩次越過我國西南最雄偉的橫斷山脈地區,經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而直達雅魯藏布江。那皚皚的雪峰、深陷的峽谷,充滿了大自然的魅力。祖國山河的壯麗,歷史的輝煌,使他深深地以自己作為一個中華民族的子孫而感到自豪。在考古調查和發掘中,他又有機會十分自然地與群眾接觸,不是「體驗」生活,而是「參加」生活。他曾經多次蹲在火塘旁邊,與藏族同胞喝青稞酒,與羌族同胞喝咂酒,與彝族同胞喝包穀酒,聽他們吟唱開天闢地的神話、古老的傳說、舊社會駭人聽聞的苦難,「四人幫」時代新的壓迫和生活的艱辛。這時,童恩正感到他們內心的喜怒哀樂,體會到他們朴質真誠的感情。這一切,構成了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的泉源。 1991年,童恩正赴美講學,後移居美國。在美國期間,他擔任了多所大學的教授,成為美國知名教授之一,這期間,童恩正曾多次返國,關心祖國的科學研究和科普創作。每次回國,他都要同四川科普作家群歡聚一堂,談笑風生,令參加聚會者沒齒不忘。他在生時最後一次返國,與其弟恩文及筆者聚首2日,相談甚歡。他談到自己正在全力創作偵探類科幻小說,並為此購買了各種武器以親身體驗槍戰。誰知,這竟成永訣。這年4月,童恩正患肝病在美國住院治療,因換肝手術失敗猝然離世。
❻ 80 後小說作品特點
先聲明:這是轉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郁秀的《花季·雨季》標志了80後的到來。這是很多人認可的說法。80後的顛峰,當數韓寒和郭敬明。郁秀的《花季·雨季》於當時而言可以算是佳作,供人模仿。影響是中國開始涌現了無數《花季·雨季》忸怩作態的文章,出於藍還勝於藍。這樣的書放到現在,誰都會寫好。最近接觸了一個概念:哈韓星族。我覺得韓國的東西就是坑人,有幾個長相還好的男男女女在那裡糾結不清,無病呻吟,觀者如潮地流淚,盲目地崇拜裡面所謂的明星。還有一大堆進口的書,在外包裝上印著「韓國最新暢銷書」,盡管書是中國人寫的三年前出版的。里邊的故事大多是講一個自以為很笨的女孩和一個很帥以至掉渣的男孩的相愛過程,大多還是男孩去接近女孩。甚至女孩是男孩的姐姐。總之全文完了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這就是所謂的暢銷,80後的哈韓。其次是80後許多不怎麼有名的人寫了些不怎麼有名的書,內容從哈韓一族延伸過來,沒有什麼思想價值,估計有些人還不懂小說怎麼回事。當時我奇怪這樣的書為什麼能出版,後來我發現這些人大多不明白牛是怎麼回事,生活在糖窩里。後來我明白了不少,出一本書要二十萬經費,他爹一揮手給了人三十萬,或者直接跟人出版商先上床後說話,不給我出我生下個孩子不信你試試。一本書寫的好不好,在會編一個故事的基礎上,要有文學價值,它包括文化價值,思想價值,語言價值。一本書的看點就在於三個價值,有沒有其中一個或者幾個。捐錢或者賣身出書的人,本身能否講清楚一個故事都是一個問題,加上不知道文化的積累,思想的沉澱,文字的分析,於是一個看點都沒有。就80後實例而言韓寒的書在文化價值的體現方面做的很到位,特別是《三重門》的引經據典,雖然個別地方略顯牽強買弄,但也算是文化沉澱的產物。如舉例的「馬嘶如笑」,引自《廣陽雜記》,這不是賣弄。再如人們看做傳馬千言的《杯水窺人》中,,對「全」字的拆解,也算是一種文化。古已有之的拆字對聯,就是一種文化,悠遠古老的中國文化。《三重門》暢銷的另一個自身原因就是其思想價值。他的思想價值是字里行間的叛逆,以辛辣的語言批判了當代的中國教育。這里的思想價值是指個人對事物自主的看法。文章沒有思想就沒有生命,沒有生命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在小說里,必須得體現一個人對世界的認識。80後小說里引出了一個概念:80後的早熟。意思是80後的人是有思想的。說到底,80後就那麼幾個人有思想,其他人只是盲目隨從罷了。生活的評論未免有點以面概全了。當然,我也未免有點以面概全。至於語言價值首推郭敬明,很多80後老跟在郁秀後面,唱高調:21世紀是什麼什麼的社會,我們要如何如何面對。不知道標新立異,比喻老師就知道蠟燭園丁。郭敬明的文章有種滄桑感,有的時候讓人心碎,痛入骨髓。這就是文字的魅力。80後很多熱門語言功底僅僅在於可以講完一個故事上,故事講得單調的可以。這樣的話不如去學說小品,說相聲的話只怕侮辱了相聲。當然,有些人故事都說不好。80後的弊病就是學張愛玲,出名趁早。可連這個也學不好。這事沒錯,關鍵是寫的書跟放了個響屁沒什麼區別,沒什麼價值,還要向人炫耀,實在令人發指。中國就沒缺過這類人,只不過咱們80後的某些小屁孩表現的明顯些罷了。韓寒說:別以為我跟你們出生的時間接近些我就會幫你們。這樣的弊端發現了就得嚴肅的提出,嚴肅的置疑!80後混進了這種人,實在令人失望。
❼ 當代中國最具思想閃光點和想像力創新性及預測性的作家有誰
第一位:
陳楸帆,生於1981年11月30日,廣東汕頭人,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語言文學專業、藝術學院影視編導專業雙學位。作品以現實主義和新浪潮風格著稱,對科幻創作,著迷於介於不同類型間的模糊與游離,通常以一個精妙絕倫的點子和富有戲劇性的情節,描繪出全新的人類倫理關系的故事。
第二位:
張冉,生於1981年12月,2012年開始創作科幻小說,是繼王晉康之後第二位以出道作品就獲得銀河獎、星雲獎的科幻作家。文章風格多變,可溫情可冷酷,幾乎每種類型的科幻都讓他寫過。既能寫出宮崎駿般的溫情,又能寫出好萊塢電影般的大氣,作品點子鮮明,場景、語言、人物都讓人過目不忘。
第三位:
寶樹,出版有長篇小說《三體X:觀想之宙》和短篇集《古老的地球之歌》、《時間之墟》,多部作品被譯為英、日、西、意等語言發表。善於用大量讀者喜愛的網路段子與嚴肅文學相結合,探討極深度的宇宙哲理,常常在未有答案的終極問題上,拋出自己的理論。擅長用熟練的寫作技巧製造「宏上加宏」的驚異效果,延伸你思考的維度。
第四位:
阿缺,九零年生人,畢業於四川大學,中國科幻全新代代表作家之一。阿缺寫的小說引人入勝,故事性很強,而且最後會有一定的哲理啟發。故事中真摯的愛情描寫是讓人自顧不暇的看點,幽默中透露出的悲傷,讓人迷醉在宇宙間燦爛的愛情中。
宇宙尺度下的愛情悲歌,5G時代的超人工智慧,未來太空戰的星際武器,人口爆炸下的一體多意識寄居,精心動魄的情節,天馬行空的腦力爆炸。繼劉慈欣之後,備受世界矚目的中國超級思想者,四人經典作品首次集合,「大幻想家」也將要出版。
❽ 有漢語言文學專業考研的人嘛,能不能給點建議,在線等
中國語言文學,顧名思義,包括語言和文學兩個大的專業。按照教育部對學科門類的劃分,它主要包括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8個二級學科,每個二級學科下面,又分若干個研究方向。當然,具體到每個學校,這8個二級學科不一定都會設置碩士點;研究方向的劃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據自身的科研條件和師資力量來確立,可以說是「各自為政」。
具體包括8個方向
050101 文藝學
專業簡介:文藝學也叫文學學,是研究文學的性質、特點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給文學實踐以指導的學科。文藝學研究范圍非常廣泛,包括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文學現象以及文學史等,當今的研究者還將視角轉向了新興的、頗具活力的文化研究方面。該專業與哲學聯系緊密,理論性、思辨性較強。
研究方向:文學理論、文藝美學、文學批評、文化與詩學、西方文論、中西比較詩學、中國古典詩學、中國文學批評史等。
所學課程:文藝學的方法與體系、西方古典美學、西方現當代美學、中國古代美學史專題研究、文藝心理學、文藝學方法論、馬列文論文藝思潮研究、形式美學、西方文學與文化理論、中國詩學研究、當代人類學美學、中國現代文學批評、文化研究、西馬文論等。
推薦院校: 山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山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遼寧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
報考熱度:★★
文藝學專業由於理論性非常強,學科內容抽象,所以在文學類專業中報考熱度一般。選擇此專業的考生,大多是出於興趣和愛好,因此報考人數雖然不多,卻是精英雲集。同時,由於各院校招生人數較少,錄取比例通常在15%左右。
050102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專業簡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以中國境內語言為研究重點,分析、歸納人類語言的發生學關系和內在規律。該學科可分為理論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兩大塊,理論語言學傾向於理論研究,探討特定語言的語音、詞法、句法、語義、語用的共時結構和歷史演變規律;應用語言學泛指語言學理論或方法運用在其他領域及學科而產生的應用**叉學科,如語料庫語言學、法律語言學、教學語言學等,實用性更強。對外漢語在某些高校是應用語言學的一個分支。
研究方向:理論語言學、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及方言學、語言信息處理、語言測試、文化語言學、語音學、對外漢語教學等。
所學課程:漢語語言學史、語言學概論、語言變異研究、語言與文化、中國語言學史、語言統計學、漢語方言學、語義學、社會語言學、實驗語音學、語法專題研究、修辭專題研究、語體學研究、文字音韻訓詁學、對外漢語教學等。
推薦院校: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廣播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等。
報考熱度:★★★★
現在對外漢語教學人才缺口上百萬,仍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各院校相繼開設了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業,同時增加了對外漢語方向,報考熱度由此可見一斑。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報考人數達到891人,創歷年新高,錄取比例一般低於10%。
050103漢語言文字學
專業簡介:漢語言文字學為語言類的傳統學科,分為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兩個大方向。它包括傳統的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以及現代漢字學、漢語語音學、語法學、語義學、語用學、修辭學等一系列學科,主要研究從上古到現代的漢語的口語系統與文字系統的演變規律、結構特徵和現實狀況。現代漢語側重於研究現代普通話和方言,與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聯系緊密;古代漢語側重研究古文字(甲骨文、金文、隸書等)、古音韻、訓詁、詞彙等,與歷史文獻學、考古學和古代文學關系密切。
研究方向:漢語方言、漢語史、漢語詞彙學、現代漢語語法修辭、音韻文字訓詁、中古漢語詞彙語法、漢語語音學、漢語發展史、漢字信息處理、對外漢語教學等。
所學課程:古代漢語語法學、漢語語音史、音韻學、訓詁學、文字學、漢語修辭學、語言學理論、現代漢語語法學、中國語言學史、漢語史料學、方言專題研究、詞彙學專題研究等。
推薦院校: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
報考熱度:★★★
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傳統基礎學科,其專業性質突出,名校名師眾多,就業和深造的出路較好,研究生畢業進高校的可能性相對較大,歷年來報考人數也十分穩定。
050104中國古典文獻學
專業簡介:中國古典文獻學以整理和研究中國古代典籍、弘揚傳統文化為宗旨。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中國古典文獻學很「年輕」,僅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這個專業主要致力於中國古代典籍的研究與整理,如文學作品總集、歷代作家別集的校點、箋注、輯佚、編著,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寫作家傳記、文學活動編年、作品系年以及寫作本事、流派演變的記述與考證等。
推薦院校: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山東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山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浙江大學等。
報考熱度:★
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性強,研究內容較為冷僻,就業受到一定的限制。且一直以來招生人數不多,報考者大多是對這方面感興趣的考生,其碩士點大多設在研究所,因此每年的報考人數相對較少。
050105中國古代文學
專業簡介:中國古代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個專業以古代文學發展的歷史、文學體裁的演變、歷代作家作品、文學流派、文學現象、典籍、文論、各個時期文學承前啟後的關系等為研究對象,因而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熟悉某一段歷史階段的文學發展情況。
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魏晉隋唐文學、宋元文學、明清及近代文學、分體文學史、古代文論等。
所學課程:校讎學、詩經研究、楚辭研究、史記研究、杜詩研究、先秦兩漢文學史、六朝詩歌流變、唐代文學研究、宋代文學研究、元明清小說史、近代文學研究、近代學者治學方法、中國戲劇史、中國古代文學史料學、中國文學批評史等。
推薦院校: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蘇州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四川大學等。
報考熱度:★★★★
很多古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認為,選擇這個專業是因為興趣,而不是它的實用價值。事實上,從近幾年的形勢來看,對古代文學的興趣似乎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取向。這使原本熱度穩定的古代文學專業越來越火,2007年北京大學的錄取比例高達3∶100。
050106中國現當代文學
專業簡介: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注重學理研究與現實問題的緊密結合。它主要是對20世紀以來的文學理論與文學思潮予以重審,對現當代文學的歷史發展、思潮流變、文學群體、作家作品進行深入研究,探討文學與鄉土文化、啟蒙文化、政治意識形態之間的聯系,以開闊的視野,結合新興的研究方法,將傳統的文學研究置於不斷加劇的「現代化」和「全球化」進程中來思考,以此來認識和回應當代社會巨變所帶來的新的文學、文化問題。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為國家重點學科。
研究方向: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兒童文學、戲劇影視文學、科幻文學、民間文學、當代文化與文學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思潮、中國現當代文學與鄉土文化等。
所學課程: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中國現代文學史料學、中國現代作家論、中國現代文學論爭、現代台港文學史、現當代文學思潮史、文學經典導讀、當代文學通論、當代各體文學專題等。
推薦院校: 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蘭州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東北師范大學
報考熱度:★★★★
由於現當代文學招生人數多,時代感強,知識涵蓋時間段較短,便於入門和復習,成為眾多跨專業生的首選。加之本專業繼續深造的空間廣闊,該專業的報考人數一直居高不下,近兩年的情況尤為突出,2007年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的錄取比例分別為6%、9%和7%,其熱門程度由此可見。
050107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專業簡介: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旨在培養具備相關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的系統知識,能在少數民族教育、文化部門和單位從事教學、科研、翻譯、文學創作、新聞等工作的專門人才。該專業主要學習有關民族的語言、文獻,了解相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情況,並接受從事專業工作所需業務能力的訓練。該專業地域性較強,僅有少數高校開設。
研究方向:少數民族語言研究、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少數民族文獻研究、中國歷代民族政策研究、中國少數民族關系史、中國少數民族族別史、藏族語言文學研究、維吾爾語研究與應用、文獻翻譯研究等。
所學課程: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概論、中國文學史、有關民族語言史、有關民族文學史、有關民族現代語言、漢語—民族語語法對比、有關民族歷史等。
推薦院校: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社科院、南開大學、四川大學、新疆大學、黑龍江大學、新疆師范大學、西北民族大學、西藏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內蒙古大學、貴州民族學院、雲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等。
報考熱度:★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特色鮮明,兼具語言與文學兩方面的專業性質。開設院校少且多在西部地區,由於語言的限制,報考者大多為本地或本民族考生。其學術研究專業性強,招生人數非常有限,因此其報考人數也相對較少。
050108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專業簡介: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是一門復合型的學科。其研究立足於吸收傳統世界文學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學科界限,把世界文學、歐美文學納入全球整體格局中,弘揚中華民族文化。該專業要求考生具有較為扎實的中外文學功底和開闊的文化視野,具備良好的外語能力,能夠熟練閱讀外文文獻。
研究方向:中外文學關系、比較文學與文論、世界華人文學研究、外國文學與翻譯研究、比較文學理論、西方文學與中西比較文學、東方文學與東方比較文學、比較詩學、歐美文學、國外中國學等。
所學課程:比較文學原理、比較文學導論、西方文藝理論專題研究、中外文學關系研究、西方文學專題研究、中國現代文學與外國文學、中西比較詩學、中日文學研究、比較美學、比較文藝學、英美文學原著、中西美學比較研究、中外現代文學、西方現代文學等。
推薦院校:四川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等。
報考熱度:★★★
這個專業的優勢體現在它的開闊度和開放性上,但對外語的要求很高。外國語言系也有類似的專業,更適合對外國文學研究本身有興趣的報考者,其報考熱度一直穩定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