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爾的科幻小說
⑴ 法布爾、笛福、列夫.托爾斯泰、高爾基分別哪國家,有哪些作品
法布爾
法國
代表作《昆蟲記》
笛福
英國
代表作《魯賓遜漂流記》《莫爾·弗蘭德斯》《傑克上校》
托爾斯泰
俄國
《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以及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阿·托爾斯泰,蘇聯俄羅斯作家,列寧勛章獲得者,蘇聯科學院院士。代表作《苦難歷程》和《伊凡雷帝》。
高爾基
前蘇聯作家
代表作有《海燕之歌》,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
⑵ 關於法布爾的故事
亨利.法布爾(1823—1915)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極其窮困,作過中學教師,靠業余自學,花十二年的時間,先後取得業士、雙學士和博士學位,中學教書二十餘年兢兢業業,同時業余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發表過非常出色的論文,得到達爾文的肯定,帝國教育部獎勵他,但他想「登上大學講台」的夢始終沒有實現,開辟獨立的昆蟲學實驗室的願望始終得不到支持。他的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偏見」和「貧窮」屈服。他依然勤於自修,擴充知識儲備,精心把定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觀察實驗,不斷獲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擊「偏見」。他向學生傳授自然科學新知識,也得罪了不少以生理功能解釋本能的生物學同行,他不怕人們指責自己沒有與「十九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中的細胞學說和進化論保持一致,他幾乎是在忘卻一切。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盡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正因為他熱愛真理所以他撰寫《昆蟲記》時,一貫「准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法布爾為之獻身的,正是這種揭示把握「真相——真理」的偉大事業。這成了他一生的至高理想和崇高勞動,他為此幸福與安慰。他將一切品質和才華匯集在這種精神之下,為人類作出自己獨特的奉獻。
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著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法布爾的心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他以人性觀照蟲性,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人文關懷;並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在其樸素的筆下,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如優美的散文,人們不僅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閱讀本身就是一次獨特的審美過程。
《昆蟲記》不僅僅浸淫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如果沒有那樣的精神,就沒有《昆蟲記》,人類的精神之樹上將少掉一顆智慧之果。
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譽滿全球,這部巨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所表現的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法布爾把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成果和經歷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以人文精神統領自然科學的龐雜實據,蟲性、人性交融,使昆蟲世界成為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學形態,將區區小蟲的話題書寫成多層次意味、全方位價值的巨制鴻篇,這樣的作品在世界上誠屬空前絕後。沒有哪位昆蟲學傢具備如此高明的文學表達才能,沒有哪位作傢具備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蟲學造詣。《昆蟲記》作者被當時法國與國際學術界譽為「動物心理學的創導人」。在晚年法布爾出版了《昆蟲記》最後幾卷,使他不但在法國贏得眾多讀者,即使在歐洲各國,在全世界《昆蟲記》作者的大名也已為廣大讀者所熟悉。文學接尊稱他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法國學術界和文學界推薦法布爾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可惜沒有等到諾貝爾委員會下決心授予他這儀大獎,這位歌頌昆蟲的大詩人已經瞑目長逝了。
《昆蟲記》被譯成許多種文字出版。他被譽為「昆蟲詩人」,我國也翻譯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昆蟲記》是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然後以其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後編寫成書。《昆蟲記》十大冊,每冊包含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
⑶ 科普文和科幻文一樣嗎
科普就是科學技術普及的簡稱。人類的科學和技術活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科學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二是科學技術的傳播與人才培養。因此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普就是把人類研究開發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以及融化於其中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通過多種方法,多種途徑傳播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使之為公眾所理解,用以開發智力,提高素質,培養人才,發展生產力,並使公眾有能力參與科技政策的決策活動,促進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如:《昆蟲記》(法布爾)
科幻文是在一定的科學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想像。比如凡爾納的科幻小說
⑷ 法布爾的故事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
1823年12月22日,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 )出生於法國普羅旺斯的聖雷恩村。此後的幾年間,法布爾是在離該村不遠的馬拉瓦爾祖父母家中度過的,當時年幼的他已被鄉間的蝴蝶與蟈蟈兒這些可愛的昆蟲所吸引。七歲那年,法布爾回到聖雷恩開始上學,但那一段兒時歲月一直深深地銘刻在他的心中。
1833年,法布爾一家來到了羅德茲,其父靠經營一家咖啡館維持生計。四年後,一家人又移居到圖盧茲。法布爾進了圖盧茲的神學院,但中途退學,出外謀生,曾在鐵路上做過工,也在市集上賣過檸檬。後來,他通過了阿維尼翁師范學校的選拔考試,獲得獎學金,並在三年的學習後獲得了高等學校文憑。
畢業後,時年十九歲的法布爾在卡本特拉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所教授的課程就是自然科學史。
1849年,他被任命為科西嘉島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師。島上旖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物種,燃起了他研究植物和動物的熱情。阿維尼翁的植物學家勒基安向他傳授了自己的學識。此後,他又跟隨著莫坎-唐通四處採集花草標本,這位博學多才的良師為法布爾後來成為博物學家、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853年,法布爾重返法國大陸,受聘於阿維尼翁的一所學校,並舉家遷進了聖-多米尼克街區的染匠街一所簡朴的住宅里。1857年,他發表了《節腹泥蜂習性觀察記》,這篇論文修正了當時昆蟲學祖師萊昂·杜福爾的錯誤觀點,由此贏得了法蘭西研究院的贊譽,被授予實驗生理學獎。這期間,法布爾還將精力投入到對天然染色劑茜草或茜素的研究中去,當時法國士兵軍褲上的紅色,便來自於茜草粉末。1860年,法布爾獲得了此類研究的三項專利。
後來,法布爾應公共教育部長維克多·杜盧伊的邀請,負責一個成人夜校的組織與教學工作,但其自由的授課方式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滿。於是,他辭去了工作,攜全家在奧朗日定居下來,並一住就是十餘年。
在這這十餘年裡,法布爾完成了後來長達十卷的《昆蟲記》中的第一卷。期間,他多次與好友一同到萬度山採集植物標本。此外,他還結識了英國哲學家米爾,但米爾英年早逝,兩人醞釀的計劃「沃克呂茲植被大觀」因此夭折。同時,一大不幸降臨到法布爾身上:他共有六個孩子,其中惟一與父親興趣相投、熱愛觀察大自然的兒子儒勒年僅十六歲便離開了人世。此後,法布爾將發現的幾種植物獻給早逝的儒勒,以表達對他的懷念。
對真菌的研究一直是法布爾的愛好之一。1878年,他曾以沃克呂茲的真菌為主題寫下許多精彩的學術文章。他對塊菰的研究也十分詳盡,並細致入微地描述了它的香味,美食家們聲稱能從真正的塊菰中品出他筆下所描述的所有滋味。
1879年,法布爾買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園,並一直居住到逝世。這是一塊荒蕪的不毛之地,但卻是昆蟲鍾愛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兒還有他的書房、工作室和試驗場,能讓他安靜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種觀察與實驗中去;可以說這是他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這兒,法布爾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和科學札記,完成了《昆蟲記》的後九卷。如今,這所故居已經成為博物館,靜靜地坐落在有著濃郁普羅旺斯風情的植物園中。
法布爾一生堅持自學,先後取得了業士學位、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喜愛古羅馬作家賀拉斯和詩人維吉爾的作品。他在繪畫、水彩方面也幾乎是自學成才,留下的許多精緻的菌類圖鑒曾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詩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贊不絕口。
《昆蟲記》並非刻意寫就,而是作者自得其樂地觀察與寫作的成果。這便定下了作品的基調:看似平平淡淡,但卻無時無刻地反映出作者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一如其朴實清貧,但寧靜美好的鄉間生活。他留下的觀察記錄是不變的,但給讀者的思索卻是靈活可變的,他沒有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只是給讀者帶去了知識、趣味、美感以及思想的享受。
《昆蟲記》原著問世以來,已被譯為多種文字,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就已經有了漢譯本,引發了當時廣大讀者濃厚的興趣。到了九十年代末,中國讀書界再度掀起「法布爾熱」,出現了多種《昆蟲記》的摘譯本、縮編本,甚至全譯本。
本譯本從原著的十卷中選取部分章節,主角都是中國讀者耳熟能詳的昆蟲,如螞蟻、蝴蝶、蟋蟀、蜘蛛等,並且特別集中了原著中文學性、可讀性較強的片斷。《昆蟲記》原著長達十卷,每一卷均由許多章節組成,每一種昆蟲所佔的篇幅不盡相同,而且有關不同昆蟲的章節之間並無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它不同於小說,不受情節的局限。這種結構體裁,決定了精選本仍然能葆有原作的風格與趣味。此外,節選本精練的篇幅,也可以使讀者用有限的時間與精力,以輕松的心情享受閱讀的快樂。
本書的翻譯工作由兩位譯者共同完成。《蝗蟲》、《蟹蛛》、《綵帶圓網蛛》、《蟋蟀》、《胡蜂》、《綠蟈蟈兒》、《朗格多克蠍子》、《螢火蟲》等章節由劉瑩瑩譯出;《迷宮蛛》、《克羅多蛛》、《黑腹狼蛛》、《蟬》、《紅螞蟻》、《螳螂》、《大孔雀蝶》、《小條紋蝶》等章節由王琪譯出。全部譯文由陳偉先生細心修改訂正,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忠實法文原著的整體風貌和表達特色。
一、法布爾傳略(王光)
1823年12月22日,法布爾降生在法國南部阿韋龍省聖雷翁村一戶農民家中。其父安杜瓦納·法布爾能言善辯,好打抱不平;其母維克陶爾·薩爾格性情溫順,和藹可親。但他們是個山鄉窮戶。
法布爾四歲左右,父母送他到祖母家生活,暫時減輕家庭衣食負擔。天真的孩子愛上了祖母家的白鵝、牛犢和綿羊,迷上了戶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蟲鳥。
長到七歲,父母接他回家,送他進了村裡的小學。校舍條件極其簡陋,一間正規房間,一間房頂閣樓。正規房間既當教室,又作廚房、飯堂和睡房,門外就是雞窩豬圈。老師雖有責任心,卻經常無法正常教書,因為他還兼任著本村的剃頭匠、舊城堡管理員、敲鍾人、唱詩班成員和時鍾維修工。
初入學堂,法布爾很不適應,26個法文字母讓他花了比別人多幾倍的時間,但小法布爾求知慾望格外強烈。他常有機會跑到鄉間野外,每次回來,兜里裝滿了蝸牛、貝殼、蘑菇或其他植物、蟲類。
大人一心嚮往城市生活。法布爾十歲時,小學還沒讀完,只好隨全家遷到本省的羅德茨市去住。父母在那裡開了個小咖啡館,同時安排酷愛學習的小法布爾去羅德茨中學,只隨班聽課,不在校食宿。這期間,為交足學費,法布爾每逢星期日便去教堂,為彌撒活動做些服務工作,掙回少許酬金。整個中學階段,法布爾家為生計所迫,幾度遷居,又先後在上加龍省的圖盧茲市和埃羅納省的蒙彼利埃市落腳。少年法布爾不得不出門做工謀生,致使中學無法正常讀下來。他抓緊一切時間自學,強記勤問。到了15歲那一年,他隻身報考沃克呂茲省阿維尼翁市的師范學校,結果被正式錄取。
從阿維尼翁師范學校畢業後,法布爾謀得同省卡龐特拉中學初中教員職位,從此開始了長達二十餘年的中學教師生涯。
起初,他教數學。一次帶學生上戶外幾何課,忽然在石塊上發現了壘築蜂和蜂窩,被城市生活禁錮了八九年的「蟲心」突然煥發。他花了一個月的工資,買到一本昆蟲學著作,細讀之後,一種抑制不住的強大動力萌生了,他立志要做一個為蟲子書寫歷史的人。那一年他不足19歲。
研究昆蟲的決心下定了,但維持生存的職業是教書,法布爾仍須為現實問題苦鬥。他先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會考,拿到高中畢業資格的業士證書。以後又堅持業余自修,通過各門考試,取得大學資格的物理數學學士學位。24歲的法布爾,由政府教育部門調派到科西嘉島,擔任阿雅克修市中學的教員。他一面努力任教,一面利用業余時間做動植物觀察記錄。四年後,他被調回阿維尼翁市,擔任中學教員。他心目中有個理想:有朝一日能在大學講課。
兩年後,法布爾仍靠自學,取得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又過一年,31歲的法布爾以兩篇優秀學術論文的實力,一舉獲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兩篇論文的題目分別是:《關於蘭科植物節結的研究》和《關於再生器官的解剖學研究及多足綱動物發育的研究》。就在同一年,他在《自然科學年鑒》發表了長期積累的成果——《節腹泥蜂習俗觀察記》。《觀察記》博得廣泛贊賞,法布爾出色的觀察才能令人折服,人們公認他不僅糾正了以往權威學者的錯誤,彌補了前人的疏漏,而且闡發了獨到的見解。法布爾的昆蟲學文章,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34歲那一年,他發表了關於鞘翅昆蟲過變態問題的研究成果,學術質量之精、理論意義之大,令同行刮目相看。法蘭西研究院向他頒發了實驗生理學獎金,肯定他在活態昆蟲上的研究具有不同於昆蟲結構解剖學的價值。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格外關注這位年輕的法國人;待1859年《物種起源》問世時人們讀到,達爾文稱他是「難以效法的觀察家」。
博學的法布爾老師,又發現一種從茜草中提取紅色染素的工藝,當地政府准備採用他的技術。可是沒想到,經過數年周折,工廠主最終建造的是一個人工合成茜紅色染料的車間,沒有實現他想利用茜草自然資源的「工業化學夢」。這期間,帝國教育部曾以傑出教師的名義為他授勛,主要表彰他在教師崗位上也能從事自然科學研究;他為此還受到拿破崙三世幾分鍾的接見。放棄化工計劃後,為實施教育部長教學改革方案,增設自然課內容,法布爾給女大學生不定期作了一些講座,聽課者越來越多。出於保守、偏見和妒嫉,一群有身份的政界、教育界人物無端指責他是「具有顛覆性的危險人物」,宗教界頑固派攻擊他「當著姑娘的面講植物兩性繁殖」。最後由房東出面,強令法布爾全家搬走。法布爾決定離開阿維尼翁這座城市,決心今後再也不想登什麼大學講台。這一年是1870年,法布爾已經46歲。
法布爾攜妻室子女進入沃克呂茲省境內,在奧朗日市找到一處安身的家。先丟了飯碗,再花銷路費,生活沒了著落。一向靦腆的法布爾破天荒開口「求錢」,向只有幾面之交的英國著名哲學家密爾(舊譯「穆勒」)訴苦,這位英國朋友幾年來在阿維尼翁僑居。密爾先生慷慨解囊,法布爾一家度過難關。此後五年間,法布爾主要以撰寫自然科學知識讀物為生,他的卓越文才開始顯露出來。他出版了不少讀本,其中包括《天空》《大地》《植物》等講解性作品,也包括《保爾大叔談害蟲》這樣的系列故事性作品。
1875年,長期思考後,法布爾決定遠離城市喧囂,加緊實現整理舊資料、開展新研究的昆蟲學工作計劃。他帶領家人,遷往鄉間小鎮塞里尼昂。小鎮各方面條件較差,甚至沒有像樣的學校。他鼓勵小兒子:在這里能鍛煉出強壯的身體和強健的頭腦,比在故紙堆里更能發現美和真。經過四年努力,整理二十餘年資料而寫成的《昆蟲記》第一卷,於1879年問世。
1880年,法布爾的宿願終於實現:他用積攢的一小筆錢,在小鎮附近購得一處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舊民宅,進一步研究活蟲子的計劃即將變成現實。他精神舒暢,用當地普羅旺斯語給這處居所取了個風趣的雅號——荒石園。年復一年,荒石園主人穿著農民的粗呢子外套,吃著普通老百姓的清湯淡飯,尖鎬平鏟刨挖,於是,花草爭妍,灌木成叢,一座百蟲樂園建好了。他守著心愛的荒石園,開足生命的馬力,不知疲倦地從事獨具特色的昆蟲學研究,把勞動成果寫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他就是這樣,孤獨、歡欣、清苦、平靜地度過了35年餘生。
《昆蟲記》是以大量科學報告材料和文學氣質艱苦寫成的巨著,文體基本為散文,主體內容集中在昆蟲學問題上,同時收入一些講述經歷、回憶往事的傳記性文章,若干解決理論問題的議論,以及少量帶科普知識性的文字。一位飽經滄桑、追求不止的昆蟲學探索者的優勢,在這部巨著中得到充分發揮。十卷二百二十餘篇,內容豐富自有公論;可其工程之艱難,恐怕只有作者本人才最清楚。法布爾這樣說:「散文寫作」比求解方程根來得「殘酷」。
第十卷脫稿時,他原來不打算把《菜青蟲》《螢火蟲》兩篇編進去,因為這兩篇是為計劃之中的第十一卷寫的。就在這時候,他意識到自己85歲的老身子骨支撐不住了,而且耳聵眼花,手指僵到難以正常寫作的地步。最後,他心中埋沒了「第十一卷」的念頭,毅然將兩篇文章定為第十卷的增補篇。1910年,他已過86歲,第十卷問世了。他抱著書,拄著拐杖,裝上放大鏡,一步三搖,流連在「荒石園」中,仍想再把《昆蟲記》寫下去……但老人的心願難以實現了。
就在這一年,家人以「從事《昆蟲記》寫作五十周年」之名,邀集法布爾的摯友和學界友好來到「荒石園」,為他舉行一次小型慶祝會。法布爾倍感安慰,熱淚盈眶。消息傳出,輿論界大嘩大驚:法國人居然把隱居「荒石園」中的這位值得驕傲的同胞忘得如此輕松!法布爾不在乎這「疏忽」,他正開始籌劃出版全十卷精裝本《昆蟲記》,並親自為這一版本寫下一篇短短的序言。序言結尾是這樣幾句話:「非常遺憾,如今我被迫中斷了這些研究。要知道從事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僅有的安慰。閱盡大千世界,自知蟲類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讓我再獲得些許氣力,甚至有可能再獲得幾次長壽人生,我也做不到徹底認清蟲類的益趣。」
新聞界造起宣傳聲勢,「法布爾」的名字四處傳揚;「了不起」「最傑出」「偉大」一類贊揚聲此起彼伏,榮譽桂冠一個接一個飛向老人;「荒石園」熱鬧非凡,趕往參觀、慰問、祝賀的人群絡繹不絕,其中有普通讀者,有學界要人,也有轎車成行的政府官員。能令法布爾為之動心的消息只有一個:那一年裡,自己作品銷出的冊數,是此前20年的總和。後來,法布爾的小石膏像四處出現;再後來,法布爾的大型塑像相繼剪綵揭幕。老人一輩子未識光彩榮耀為何事,此時下意識地搖著頭,頗有莫名其妙之感。近90歲的老翁,操著詼諧的口吻對老朋友說:「這些作法,也太『神乎』了。他們愛怎麼著就怎麼著吧,反正我是感到,自己一天比一天憔悴,一天比一天臨近末日。」
離92歲生日只差一個月了,法布爾卧在床上,靜候生命里程這又一標志性日子的到來。那是1915年11月的一天,他平靜得像一位藐視死神的勇士。這時候人們發現,他已悄悄地長眠了。一位以昆蟲為琴撥響人類命運顫音的巨人,從此消失。
法布爾去世不到十年,十卷精裝本《昆蟲記》出齊。他的女婿勒格羅博士,將介紹他一生的文章結集出版,續作《昆蟲記》第十一卷。
法國文學界曾以「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為稱號,推薦他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可惜諾獎委員們還沒來得及做最後決議,便傳來法布爾已經離世的消息。然而,這一光榮稱號被人們傳頌開來。
人們曾稱法布爾是「昆蟲觀察家」,到晚年公認他為「昆蟲學家」;他去世後,人們在一段時間里稱他為「昆蟲學家、作家」,後來又把他稱作「作家、昆蟲學家」。這些稱號,對法布爾來說是當之無愧的。
二、法布爾與《昆蟲記》 (鄒華)
花城出版社出版譯自法文本的《昆蟲記》十卷全譯本,為這出「昆蟲總動員」劃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至此,距周作人、魯迅最初的介紹已近80年了。
在法布爾那個時代,研究動物是蹲在實驗室里做解剖與分類的工作,昆蟲學家的研究是把昆蟲釘在木盒裡,浸在燒酒里,睜大眼睛觀察昆蟲的觸角、上顎、翅膀、足,對這些器官在昆蟲的勞動過程中起什麼作用卻很少思考;他們給昆蟲工人命名,卻不知道這個工人生產的是什麼。昆蟲生命的重要特徵——本能與習性等等,登不了昆蟲學的大雅之堂。法布爾挑戰傳統,將自己變成蟲人,深入昆蟲的生活,用田野實驗的方法研究昆蟲的本能與習性。他的這種研究方法遭到了正統勢力的責難,他辯駁道:「你們是把昆蟲開膛破肚,而我是在它們活蹦亂跳的情況下進行研究;你們把昆蟲變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憐的東西,而我則使得人們喜歡它們;你們在酷刑室和碎屍場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藍的天空下,在鳴蟬的歌聲中觀察;你們用試劑測試蜂房和原生質,而我卻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現;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探究生命。」(《昆蟲記》卷二)
在冷酷無情的大自然環境中,昆蟲們堅忍不拔地為個體與種族的生存而斗爭。法布爾也一如他所摯愛的昆蟲一樣,百折不撓地堅持自己的研究方法。當法布爾從他的「荒石園」中捧出濃縮他一生研究昆蟲的成果——《昆蟲記》,用大量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將紛繁復雜的昆蟲世界真實地呈現在人們的面前時,世界震驚了。
《昆蟲記》是一部嚴謹的科學著作,但面孔卻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沒有乾巴巴的學究氣,沒有學術著作的晦澀枯燥與一本正經,「沒有充滿言之無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確地描述觀察到的事實,一點兒不多,一點兒不少。」(《昆蟲記》卷二)
這也遭到正統派的指責,說他的文字不庄嚴。法布爾說:「如果說我是為了那些企圖有朝一日稍微弄清本能這個問題的學者、哲學家們而寫,我也為,我尤其是為年輕人而寫,我希望他們熱愛這門被你們弄得令人憎惡的博物史;這就是為什麼我在極力保持翔實的同時,不採用你們那種科學性的文字,因為這種文字似乎是從休倫人(17世紀北美洲的印第安人——編者注)的語言中借來的。」(《昆蟲記》卷二)更何況那是一個「風格即人」的時代。當布封喊響「風格即人」以後,整個18、19世紀,博物學家大都熱衷於將研究成果寫成文學性著作。法布爾也不例外,也刻意在文章風格上下功夫,但《昆蟲記》沒有一般文學作品花里胡哨的俗態。法布爾的風格就如他的人格一樣:樸素而真實。
請看法布爾描寫寬厚的蟬在七月的一個下午鑽了一口水井,卻被侵略者搶占的情景:
果然,一大群口乾舌燥的傢伙在東張西望地轉悠著。它們發現了這口井,井邊滲出來的汁液把它暴露了。這群傢伙一擁而上,開始還有一點兒小心翼翼,只是舔舔滲出來的汁液。我看到匆忙趕到甜蜜的井口邊的,有胡蜂、蒼蠅、球螋、泥蜂、蛛蜂、金匠花金龜,最多的是螞蟻。
那些個子小的為了走近清泉,便鑽到蟬的肚子下,蟬寬厚地抬起爪子,讓這些不速之客自由通過;那些大一點兒的昆蟲,不耐煩地跺著腳,迅速地吸了一口就退開,到旁邊的樹枝上去兜一圈,然後更加大膽地回來。它們越發貪婪了,剛才還有所收斂,現在已變成了一群亂哄哄的侵略者,一心要把開源引水的鑿井人從泉水邊趕走。
在這群強盜中,最不罷休的是螞蟻。我曾看見過它們一點一點兒地亂咬蟬的爪尖,逮著正被它們拉扯的蟬的翅尖兒,爬到蟬背上,撓著蟬的觸角。一隻大膽的螞蟻就在我的眼皮下,竟然抓住蟬的吸管,拚命想把它拔出來。
這個巨人給這些小矮子煩得沒了耐心,最終放棄了水井。它朝這群攔路搶劫的傢伙撒了一泡尿逃走了。(《昆蟲記》卷五)
法布爾寫《昆蟲記》並不局限於僅僅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觀照蟲性,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人文關懷,並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最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充滿了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正是這種對於生命的尊重與熱愛的敬畏之情,給這部普普通通的科學著作注入了靈魂,使這部描寫微小的昆蟲的書成為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鴻篇巨制。
貧窮和偏見困擾了法布爾的一生,他完全可以利用化學和數學天賦走一條駕輕就熟的捷徑,贏得掌聲和榮譽,過上夢想中的好日子。他之所以執著而艱難地堅持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是因為他有著某種精神;那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就沒有《昆蟲記》,人類的精神之樹上將少掉一顆智慧之果。
法布爾說:「我是聖多馬(耶穌十二門徒之一,親手觸摸耶穌傷口始信其復活。——編者注)難於對付的弟子,在對某個事物說『是』以前,我要觀察、觸摸,而且不是一次,是兩三次,甚至沒完沒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鐵證下歸順聽從為止。」(《昆蟲記》卷七)求真,使他把昆蟲研究的實證精神發展到極其嚴謹的地步,必須通過反復的觀察和實驗來探究昆蟲世界的真相;求真,使他如孩童般天真,敢於根據自己的觀察和實驗質疑權威理論。法布爾在研究樹莓樁中的壁蜂時發現,他觀察到的事實與優勝劣汰的理論相悖,於是,他戳了進化論一針:
如果優勝劣汰這個據說是支配和改造著世界的著名規律言之有據,如果最有天賦的真的把最沒有天賦的從世界這個舞台上排除掉,如果未來是屬於最強者、最有技巧者;那麼壁蜂家庭自從它們在樹莓樁里挖洞以來,它們本應該就讓那些固執地要從通常的出口出去的弱小者死掉,而全都由善於從側面鑿洞的強有力者來代替的。……可是,強者的子孫並沒有使弱者的子孫消失,相反它們仍然是少數。優勝劣汰規律的巨大意義給我留下了強烈的印象,但是每當我想把這個規律應用於觀察到的事實,它卻使我空忙一場而得不到任何證據來解釋實際的情況。這個規律在理論上是宏偉的,可在事實面前卻是裝著空氣的球。 (《昆蟲記》卷二)
達爾文的進化論是「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一,19世紀正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行其道的世紀,法布爾發出這不合時宜的聲音,正是求真的精神給了他勇氣。
洋洋灑灑二百萬字的《昆蟲記》,不僅詳盡地記錄著法布爾的研究成果,更記載著法布爾痴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等,尤其是《阿爾瑪實驗室》《返祖現象》《我的學校》《水塘》《數學憶事:牛頓二項式》《數學憶事:我的小桌》《童年的回憶》《難忘的一課》《工業化學》這幾章。如果換一種眼光看,不妨把《昆蟲記》當作法布爾的自傳,一部非常奇特的自傳,昆蟲只不過是他研究經歷的證據,傳記的旁證材料。
回答者: andyjyy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10-2 20:09
法布爾(Jean-Henri Fabre,一八二三~一九一五年)出生於法國南方一個叫聖雷昂的村子裡。由於父母都是農民,法布爾的青少年時期是在貧困和艱難中度過的。他的學習過程非常刻苦,但由於中學時拉丁文和希臘文都學得相當好,為他以後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於蘭科植物節結的研究》《關於再生器官的解剖學研究及多足綱動物發育的研究》《昆蟲記》《阿爾瑪實驗室》》《返祖現象》《我的學校》《水塘》《數學憶事:牛頓二項式》《數學憶事:我的小桌》《童年的回憶》《難忘的一課》《工業化學》《蝗蟲》、《蟹蛛》、《綵帶圓網蛛》、《蟋蟀》、《胡蜂》、《綠蟈蟈兒》、《朗格多克蠍子》、《螢火蟲《迷宮蛛》、《克羅多蛛》、《黑腹狼蛛》、《蟬》、《紅螞蟻》、《螳螂》、《大孔雀蝶》、《小條紋蝶》
⑸ 昆蟲記是法布爾唯一一部長篇生物學著作嗎
應該是。
《昆蟲記》(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或《昆蟲的故事》,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書首次出版。
該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時表現出的靈性,還記載著法布爾痴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等內容。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⑹ 19世紀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第一部科幻小說接連被15家出版社退稿他既痛苦又氣憤,
走向成功
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當初他的第一部小說《氣球上的星期五》接連被15家出版社退回。在他痛苦和報憤時,他的妻子給了他鼓勵,他便嘗試著走進了第16家出版社。經理赫哲爾閱讀後,當即表示同決出版,並與他簽訂了20年的寫作出版合同。
儒勒·凡爾納的成功是多種因素決定的。首先成功需要嘗試。儒勒·凡爾納動筆寫了他的第一部小說是一次嘗試,他拿著隊的第一部小說走進出版社也是一次嘗試,他在妻子的鼓勵下走進了第16家出版社又是一次嘗試,這些嘗試最終使他成功了。試想,如果缺少了這些嘗試中的任何一個會怎樣?也許我們就不會看到他的這部《氣球上的星期五》了,也許世界上會少了位著名的科幻小說家。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是成功的開端。然而嘗試需要勇氣。人的一生中有著許多次嘗試,而做任何事要的就是這敢於去嘗試的勇氣。做一件事無論成功與否,首先就是要敢於去做,如果連最起碼的嘗試都不敢又何來成功呢?小孩子怕摔跤就永遠學不會走路;沒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到現在我們也嘗不到螃蟹的美味;儒勒·凡爾納不做出第16次嘗試就不會成功。所以凡事不要說不行,而要說:"讓我來試試。"
成功也需要毅力。古語雲: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它告訴我們恆心毅力是成就事業的保證。山再高只要堅持不斷地一步一步地向上走,總有一天會登上頂峰;書再難,只要堅持不斷地一頁一頁地去讀,總有一天會全面讀懂。馬克思的《資本論》寫了40年,法布爾的《昆蟲論》寫了20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寫了20年,曹雪芹的《紅樓夢》披閱了十載。鍥而不舍,水滴石穿,頑強的毅力使他們成功了。
成功當然還需要智慧。智慧是成功的基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謂智慧,一是對於客觀規律的深刻認識、對於事物的洞察力,二是有豐富的知識積累。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就是他對我國國情和國際形勢的了解,對社會的深刻認識和洞察力。19世紀的著名數學家貝爾證明出了"阿貝爾--魯菲尼定理",他能證明這一定理是因為有了豐富的知識,這就是他的智慧。試想,如果讓一個文盲來證明這一定理會怎樣?也許花上一生的時間也不會成功。如果說嘗試是一扇門,那麼成功就是門對面的一座城堡,智慧便是門前一條通往城堡的路,而毅力就是路上帶刺的鮮花。冰心說過: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當然除了嘗試、毅力、智慧,成功還需要奮頭號、自信等等。而具備了這些條件便會帶你走向成功。
⑺ 我國科幻文學發展的重要階段出現在什麼時候
20世紀30年代是我國科幻文學發展的又一重要階段。在抗戰救國的背景下,文學界、教育界力倡「科學救國」,出現了新一輪科幻文學翻譯與創作的高漲。這一時期的重要譯作有法國作家法布爾的《昆蟲記》、《科學的故事》,蘇聯作家伊林的《十萬個為什麼》等。
⑻ 求推薦中外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以及他們的作品!
一、劉慈欣。劉慈欣,男,漢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參加工作,山西陽泉人,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作協會員,山西省作協會員,陽泉市作協副主席,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包括7部長篇小說,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說,18篇短篇小說,以及部分評論文章。作品蟬聯1999年—2006年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2010年趙樹理文學獎,2011年《當代》年度長篇小說五佳第三名,2011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0、2011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作家獎,2012年人民文學柔石獎短篇小說金獎,2013年首屆西湖類型文學獎金獎、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等。其中《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4年11月,出任電影《三體》的監制。2015年8月23日,憑借《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2015年10月18日,憑借《三體》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文學最高成就獎,並被授予特級華語科幻星雲勛章,該等級勛章只有獲得國際最高科幻獎項雨果獎和星雲獎的作家有資格獲取。同時劉慈欣擔任了由游族網路開發的三體游戲的雲端架構師。 2015年11月入選「中央電視台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候選人。
二、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是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
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在與出版商赫澤爾父子合作期間(1862年至凡爾納去世),凡爾納的文學創作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受到了各國讀者的喜愛。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一些人稱作「科幻小說之父」。而隨著上個世紀後葉凡爾納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發現,科幻學界對於凡爾納的認識也在趨於多樣化。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第二多的名家,僅次於阿加莎·克里斯蒂,位於莎士比亞之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的統計顯示,全世界范圍內,凡爾納作品的譯本已累計達4751種 ,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譯次數最多法語作家。
三、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英國著名小說家,尤以科幻小說創作聞名於世。1895年出版《時間機器》一舉成名,隨後又發表了《莫洛博士島》、《隱身人》、《星際戰爭》等多部科幻小說。他還是一位社會改革家和預言家,曾是費邊社的重要成員,會晤過羅斯福和斯大林,撰寫了《基普斯》、《托諾-邦蓋》、《波里先生和他的歷史》、《勃列林先生看穿了他》、《恩惠》、《預測》、《世界史綱》等大量關注現實,思考未來的作品。
⑼ 法布爾的《昆蟲記》中除了真實記錄昆蟲的生活,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 )。全書充滿了( ),充滿了( )
法布爾寫的《昆蟲記》除了真實得記錄了昆蟲的生活,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社會人生。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姻、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作者對人類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全書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充滿了對萬物的贊美之情。
該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時表現出的靈性,還記載著法布爾痴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等內容。
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9)法布爾的科幻小說擴展閱讀:
法布爾的書中所講的是昆蟲的生活,但讀了卻覺得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說戲劇更有趣味,更有意義。
他不去做解剖和分類的工作(普通的昆蟲學里已經說的夠了),卻用了觀察與試驗的方法,實地地記錄昆蟲的生活現象,以及本能和習性之不可思議的神妙與愚蒙。
看了小說戲劇中所描寫的同類的運命,受得深切的銘感,現在見了昆蟲界的這些悲喜劇,彷彿是聽說遠親—的確是很遠的遠親—的消息,正是一樣迫切的動心,令人想起種種事情來。他的敘述,又特別有文藝的趣味,更使他不愧有昆蟲的史詩之稱。
⑽ 法布爾的作品有哪些
法布爾的作品:
1、動植物學術論著:《細草:專利與論文》、《阿維尼翁的動物》、《塊菰》、《橄欖樹上的傘菌》、《葡萄根瘤蚜》。
2、代表作:《昆蟲記》又譯為《昆蟲世界》、《昆蟲的史詩》、《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法語名稱是《Souvenirs entomologiques》,英文名稱是《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
3、論文:《關於蘭科植物節結的研究》和《關於再生器官的解剖學研究及多足綱動物發育的研究》《節腹泥蜂習俗觀察記》。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 (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他用水彩繪畫的700多幅真菌圖,深受普羅旺斯詩人米斯特拉爾的贊賞及喜愛。他也為漂染業作出貢獻,曾獲得三項有關茜素的專利權。
(10)法布爾的科幻小說擴展閱讀
《昆蟲記》(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昆蟲的故事》,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書首次出版。
《昆蟲記》是一本講昆蟲生活的書,涉及蜣螂、螞蟻、西緒福斯蟲等100多種昆蟲。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時表現出的靈性,還記載著法布爾痴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等內容。
人不能在生命的旅程中一遇到攔路的荊棘,就把生命當成笨重礙事、一文不值的東西扔掉。——法布爾《昆蟲記》
結束是為了開始,死亡是為了生存。——法布爾《昆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