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外國科幻小說的發展歷史論文

外國科幻小說的發展歷史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6-25 00:11:43

⑴ 一部外國文學經典作品的論文 1500字就夠了

每一本書,都有它自己的「靈魂」,當你閱讀一本書時,自己也就在不知不覺當中,陷入了那個書中所構想的世界。
因為書所有的「靈魂」不同,自然那個所構想的世界也不一樣。而我所指的「靈魂」,就是每本書,其自身要表達的思想,或者願望。

我們會因為那些感人的書,而潸然淚下,或因為那些記錄屈辱歷史的書,而熱血沸騰,甚至因為那些武俠、玄幻的書,而將自己想像成天下第一的人。

《老人與海》卻是一本能讓人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人生,什麼才是堅強的書,一本實實在在的好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不斷地受到挫折、失敗還有許多負面的情緒,許多人因此而消極、失去對生活的熱愛。而《老人與海》卻刻畫出一個與大海搏鬥,在艱難的環境下,奮力生活的老漁夫。大家應該記得,在書中提到過,老人的漁船上那破舊的帆布,就像是一面失敗的旗幟,彷彿在宣告著老人永遠都捕不到魚的倒霉運氣。但是,他沒有放棄,仍然出海捕魚。而在現實中,某些人卻不能堅持,面對挫折就選擇了放棄,選擇了逃避。和那已經生活窘迫的老漁夫相比,那些逃避的人真的是不知道什麼才是挫折。我們可能會因為考試的失利,而對自己失去信心。或者因為別人的批評,而自暴自棄。在那時候,想想這個堅強的老漁夫,他是如何面對生活的。自己的心,自然就會釋然許多。

別人與大海,與自然界的強大力量對抗,而我們現在只是面臨一些學習上、生活上的挫折,與老漁夫相比,真的只是小巫見大巫。他的手已經沾滿老繭,皮膚也已經被刺眼的陽光曬出斑點,那艘破爛的漁船也不能抵禦什麼風暴,自己那破舊的小屋也是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的那種。但是,他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他和那個小男孩聊棒球,去酒館喝酒聊天,仍然天天早上迎著第一縷陽光出海捕魚。無論有沒有收獲,他都會堅持出海捕魚,這不只是因為他要依靠捕魚謀生,而是捕魚已經成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一種記憶。最後一次捕魚,他抓到了一條大魚,可是,在回港的路上,他碰到了鯊魚攻擊,他毅然拿起魚叉捍衛自己辛苦得來的勞動果實。雖然,最後那條大魚被鯊魚吃光了,只剩下白色的骨架。但是,老漁夫那種不言敗的精神,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他勇敢去付出的那種行為,卻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而且我們的手沒有老繭,皮膚沒有曬出斑點,夏天在家裡吹冷氣,衣服是父母幫忙洗,每天放學回家就有熱騰騰的飯菜擺在桌上。我們實在是沒有生活的壓力,我們也真的沒有受到過那些可以成為挫折的東西。我們的煩惱、挫折,只能說是少年時代的那小小的不滿意而已。我們暫時還沒有要為生活而奔勞,也就不知道生活的艱難,也就將自己那點小小的不滿意當作挫折,而且好像還不得了了一樣。我們不了解,在社會中,有許多人像那個老漁夫一樣,艱難的活著,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那些農民工、小販、修補匠……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下活著。我們不應該歧視他們,我們城市的建設,是依靠他們那堅實的臂膀挑著一擔擔的磚石壘。每個人都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要尊敬他們、也學習他們,他們就是《老人與海》的一種現實演義,他們也是那麼堅強,對生活充滿了熱愛。

無論是與書中那個老漁夫相比,還是在現實生活中與那些艱難生活的人相比,我們的生活已經是很好的了,我們更應該熱愛生活,並且學會堅強的面對一切的挫折。我們的路還有很長,在今後我們會遇到比曾經更加多的,更加嚴重的挫折與失敗,但我相信,只要想到那個老漁夫,他的堅強和對生活的熱愛。我們也會學著堅強,自己面對困難!

⑵ 關於科幻小說的發展

科幻理論網http://www.pkusf.net/
裡面有很多關於科幻歷史和其他方面的研究文章,作者都是中國最有名的科幻研究者和科幻作家,相信對你有幫助。

⑶ 外國文學的發展史

西方文學史經歷了古希臘、古羅馬文學——中世紀文學——文藝復興時期文學(人文主義文學)——十七世紀文學(古典主義文學)——十八世紀文學(啟蒙主義文學)——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文學(浪漫主義文學)——十九世紀文學(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二十世紀文學(現代主義文學)

⑷ 外國短篇小說發展歷史

公元前寫手加上公元後寫手的合體技

⑸ 外國小說發展史

一、中西方小說的發展史 中西方的小說,都是以神話傳說為其淵源的。古時候,科學不發達,出於對大自然的敬畏,勞動人民想像出了許多主宰世間的「神」,對神人格化的描寫,就是神話;將人神化的描寫,就是傳說。中國的盤古開天地的故事,三皇五帝的故事,西方的希臘神話,羅馬神話,北歐神話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作品。 東西方最初的小說,是與歷史緊密相連的,是作為史料的補充記載事件的。中國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故事,漢代史書中的人物傳記,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說;西方古巴比倫的《吉加美士史詩》,古希臘的《荷馬史詩》《伊索寓言》等都屬於這一類小說,這類小說已具有小說講求虛構的特點,但仍不是文人的創作,是直接從民間搜集記錄下來的,所以這類小說情節比較簡單,文筆比較粗糙。班固所說的「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造」是對這類小說准確、形象的評價。 中國的小說是到唐代才脫離歷史記錄而成為文學創作的。唐代的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文人的思想也更加開闊,這時傳奇應運而生,李朝威的《柳毅傳》、白居易的《長恨歌》、陳鴻的《長恨歌傳》等,都是依照傳說創造而成的。唐代小說多為虛構想像而講求文采,不僅僅是歷史性質的東西了,但作為史的志怪志人小說也並沒停止。傳奇小說到宋代就逐漸衰落了,隨之而興起的話本,經過文人加工就變成了許多話本小說和演義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這類小說是文人採用民間創作而再創作的,以描繪精彩動人的情節場面和塑造生動活躍的人物性格見長,有明顯的說書人的語言風格。由這里再發展,便成為文人的獨立創作而不再加民間的東西來加工了,這一類代表作是《金瓶梅》,它開辟一條寫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是現實主義文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後的《紅樓夢》更是把中國古代現實主義小說推到了頂峰。「五四」以後,中國小說家開始借鑒西方小說的寫作手法,逐步走出了一條新路。 西方小說,則是在「文藝復興」後快速的發展、成熟起來的。中世紀的西方小說發展近乎停滯,14世紀末的「文藝復興」推翻了教會對文學的控制後,15世紀末西方出現了提倡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以描寫現實生活和刻畫各階層的人物形象為內容的人文主義小說,這類小說是為配合當時歐洲反封建而產生的,同時它也定下了西方小說以記敘凡人凡事為主的基調。義大利 伽丘的《十日談》,西班牙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等是這類小說的代表作品。隨之出現是古典主義小說,其主張用典雅的民族規范語言去寫作,這種小說在17世紀的法國發展得最完備。代表作為注 高乃依的《熙德》,古典主義小說的的興起使西方小說語言得到了一次大幅的提高。18世紀開始流行以宣傳科學知識,啟蒙大眾意識為目的的啟蒙主義小說,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德國歌德的《浮士德》,英國笛福的《魯濱遜飄流記》,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等,這類小說的出現是為了給當時的資產階級革命大造輿論。19世紀,浪漫主義小說,現實主義小說和批判現實主義小說交替占據小說領域的主導地位。浪漫主義小說如法國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等,富於想像、構思奇特、語言奔放、感情熾烈。現實小說則著力反映生活的本質,描繪典型人物和典型生活現象,英國的狄更斯、法國的都德為這類小說的代表作家。批判現實主義小說著力暴露封建制度的腐朽沒落和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深刻批判現實的罪惡,法國巴爾扎克和莫泊桑,英國的夏洛蒂、勃朗特,。俄國的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美國的馬克·吐溫等一大批作家的作品都屬於這一類。時值今日,這三類小說仍是西方文壇最主要的三類小說。 東西方小說發展史就大致如此。 二、中西方小說的特點 除了小說的基本特點外,中西方小說還具有如下各自的特點: 1、中國傳統小說注意人物行動、語言和細節的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形象,但性格單一,少變化,缺乏主體感。西方小說則多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寫,強調挖掘人物內心的潛意識,善於寫出豐滿、變化、主體感強的人物性格。再《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只有通過人物的對話及動作引出矛盾沖突,但安娜·卡列尼娜卧軌前的一系列矛盾卻只用他的心理描寫就能夠表達清楚;林黛玉在吟詩作對中表現她的才氣,而保爾用內心獨白表明他的理想;張飛只具有忠勇這一性格特點,但簡·愛的性格卻是由勇敢、堅強、熱情、善良等許多性格揉和而成的。總之,在人物描寫方面中西方各有特色。 2、中國小說較之西方小說情節更加曲折,故事更為完整。情節曲折、故事完整是中國小說獨特的藝術傳統。魏晉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說就具有曲折生動的特點。唐傳奇中許多名篇的布局,異常宏偉,嚴謹而巧妙,故事情節發展富於戲劇性。明清的長篇小說內容參差錯落,波瀾起伏,錯落有致,結構縝密,渾然一體。如《紅樓夢》,處處設伏,回回轉折,寫盡賈府故事。西方於情節方面出眾的作品雖也不少,但終不能與中國小說相比較。 3、中國小說語言簡練生動,西方小說內容豐富翔實。中國小說吸收了民間藝人語言,同時繼承了古代散文的優良傳統,常常寥寥數語便能勾勒出事件、人物。西方小說中包含著作者廣博知識,涉及社會許多方面,因而內容豐富翔實,人們可以從中獲得許多領域的知識。恩格斯就曾說過他在巴爾扎克小說中獲得有關的19世紀法國國內的狀況比他從任何報告中獲得的都多。中西方小說有這樣不同的特點,也與中西方的美學觀念不同有一定關系。 4、中西方小說都曾受封建統治文化的壓迫摧殘。封建文化使得中國小說發展極為艱難,明清人士更以寫小說為恥辱,以致許多偉大的作家生活、創作條件都無法保障,許多偉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誰。封建文化使得西方小說在幾乎整個中世紀中發展極端緩慢,許多有才華文學家被迫為教會服務,寫一些宗教性質的枯燥空洞的文章。 三、中西方小說未來的發展前景 清朝末年,中西方已開始系統的認識對方,中西方小說的優點也不斷地被對方借鑒。當然,由於歷史原因,中方借鑒的多一些。直到今天,中西方的小說家們仍不懈的努力研究者兩方小說中的藝術魅力,雖然語言的不同對相互的藝術鑒賞有一定的影響,但美是相通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西方小說藝術最終會取長補短,融為一體,共同發展,到達新的藝術高峰。

⑹ 寫一篇美國崛起的歷史小論文200

美國似乎永遠是國際問題的焦點。近來國內媒體又開始流傳曾經一度影響人們判斷的「戰爭造就了美國」一說。其中的一些論點和論據,卻難以經得起歷史事實的推敲。關於美國的崛起和強大,有諸多原因。如果請教法律學者,他們一般會指出法制的因素;如果向政治學者求解,又會得到政治制度方面的答案;如果求教於經濟學家,便會覺得經濟成長是美國發展的主要動力。換言之,美國之崛起,是很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戰爭造就了美國」這一論點有失公允客觀。



可以說,戰爭在許多國家的歷史上都是存在的,包括我們中國。但是,戰爭對於一個國家發展的影響,尤其是對於美國歷史的推動作用,還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8世紀晚期的美國獨立戰爭,是美國立國的開始,無疑是美國在當時和未來發展的一個前提條件。但是,同樣身為殖民地的眾多拉美國家,後來也通過獨立戰爭先後擺脫了歐洲列強的殖民統治,卻始終沒有走上富強之路。可見,戰爭可以開創一個新國家,但建設一個新國家,包括美國,卻需要種種其他因素。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不勝枚舉。

美國建國初時國土面積十分狹小。到19世紀中、晚期以後,美國國土范圍從東部大西洋沿岸,向西部延伸,橫跨美洲大陸,直達加利弗尼亞、俄勒岡、華盛頓等西部海岸,覆蓋了除加拿大、墨西哥之外的整個北美大陸。毋庸置疑,領土擴張在美國歷史上客觀存在。19世紀美國領土擴張的途徑有多種,包括外交手段(1794年的美-英《傑依條約》),出資購買(1803年路易斯安娜購買案,1867年阿拉斯加購買案),以及戰爭(1846-48年,美國-墨西哥戰爭,以及對印第安人的戰爭)等。可見,戰爭及軍事只是美國領土擴張的途徑和手段之一。更為重要和根本的是,19世紀美國的西部擴張運動。19世紀初,美國內陸及西部大多數地區依然是人煙稀少,甚至是荒無人跡尚未開發的處女地。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經過近百年經濟大開發,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農業、工業和商業強國。建設,而非戰爭,才是美國崛起和強大的源泉與主流。

記得二十多年前在國內讀大學時,曾經流行一種觀點,即美國的強大,是在一戰和二戰中大發戰爭財的結果。其實,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美國的經濟實力已經開始超越英、法等歐洲列強,躍居世界首位。在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中,除了直接遭受戰火蹂躪的國家和地區,有實力滿足戰爭時期巨大的工、農業產品以及軍火需求的國家,除了美國以外,別無它國。一旦世界燃起戰爭烽火,只有美國具備足夠的經濟實力,滿足戰爭的需要,同時利用戰爭,化干戈為經濟發展的機會。所謂「機會偏愛有準備之人」,不虛言也。概言之,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擁有的足以制勝的軍事實力,都是以戰前美國已經形成的經濟實力為基石。經濟實力形成在先,戰場制勝於後,不可因果倒置。

至於冷戰時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與以前蘇聯為主的華約曾經大搞軍備競賽。蘇聯在核武器,常規武器裝備,軍隊人員數量等方面,都不亞於美國,且擁有一個龐大的軍工體系。最後,華約解體,前蘇聯分崩離析,國民經濟的爛攤子原形畢露。可見,軍事、戰爭決不是一個現代國家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戰爭造就了美國」,言過其實。



有文章認為,美國文明的基因是軍事,美國歷史的中心性是戰爭。戰爭「不僅是美國對外政策的工具,也是美國對外政策的目的」。以此推知,美國在歷史上應該屢屢挑起對外戰爭才是。眾所周知,戰爭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1775年爆發的美國獨立戰爭,是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正義之戰。1812年的「美-英第二次戰爭」,是捍衛美國獨立的戰爭。在美國內戰中,林肯領導的聯邦政府和軍隊,維護了國家統一,並廢除了南部的奴隸制度。具有爭議的是1846-1848年的「美國-墨西哥戰爭」,交戰雙方對德克薩斯的歸屬各執一詞,最後以墨西哥喪權失地了結。19世紀美國的最後一場主要戰爭「美國-西班牙戰爭(1898)」,起因於古巴等地反抗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美國乘機插手,趕走了西班牙,控制了菲律賓、關島、波多黎各等地。這是美國歷史上並不多見的直接爭奪並建立海外殖民地的戰爭。毋庸置疑,美國參與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對中國的戰爭,都是不光彩的侵略行為。19世紀美國本土擴張中最為不幸的軍事行動是對印第安人的戰爭。以上美國19世紀及其以前歷次主要戰爭和軍事行動,不論其是非如何,都是特定歷史環境中,國內外各種因素作用下的產物,是美國歷史的一部分,但不足以代表美國歷史發展的主題及基本內容。

話說人類進入20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到第三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了兩年,美國才遲遲參戰。如果說一戰是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不義之戰,在二戰時期,美國則站在正義的一方,和中國人民,還有世界反法西斯人民一道,共同抗擊日寇、德國法西斯。斷言「軍事是美國文明的基因……戰爭對於美國歷史具有中心性……」,使人聯想到曾經窮兵黷武,挑起戰爭災難的日本軍國主義和法西斯德國,這不是客觀公允的歷史態度。近年來,美國的一些軍事行動引起國際社會(包括美國內部)極大的反對。尤其是2003年以來的伊拉克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最為錯誤和愚蠢的一場戰爭。但是,綜觀美國歷史,不應惡其現在,攻其一生,輕易下「戰爭對於美國歷史具有中心性」這樣的結論。



受19世紀中晚期歐洲列強「炮艦政策」的影響,人們很容易把美國的海外商業擴張和武力擴張掛鉤,認為商業利益必以「武力開路,藉助武力實現」。這是對於美國海外商業擴張的片面認識。事實上,在19世紀整整一百年間,美國對外經濟活動以對英國、歐洲的農業貿易為支柱。內戰前,依靠棉花等農產品出口;其後,糧食產品(小麥等穀物),牛、豬肉類產品成為主要農業出口商品。可以肯定地說,19世紀美國對外商業支柱,外匯收入主要來源是農業出口貿易,與海外軍事行動毫無關系。

19世紀晚期,美國工業力量上升,一些工業企業開始向海外尋求商業機會。最初是產品出口,進而直接投資設廠。到20世紀初,美國新興的跨國公司在英國、歐洲及加拿大等較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設有工廠和銷售部門。用一位美國公司在英國代理人的說法,就是「和平地工作(意指工商業貿易)以征服世界」。武力開路,「貿易跟著旗幟走」,在美國與拉美、亞洲等不發達地區交往時的確存在,但不代表美國對外商業史的全貌和主流方面。

至於戰爭對於美國企業管理制度形成與成長的影響,更不應該隨意誇大,亂加聯系。美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起源於19世紀的鐵路公司。19世紀晚期,大型工商業企業開始出現,獨具特色的美國現代工業研發機制應運而生並逐步制度化,現代管理制度也逐步形成。工業技術革命和企業管理革命同步進行,是當時工業革命的一大特色。根據企業/公司發展戰略和需要而設立的相適應的現代管理結構和機制,到20世紀20年代,得到進一步完善並規范化。關於這一點,美國企業史專家阿爾弗萊德·錢德勒有極為詳盡系統地論述。美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後為美國政府機構,大學、工會等組織廣為採用。過分誇大軍事、戰爭的影響力,極易誤導我們對國家發展道路的正確認識。



古人雲:兵者,凶器也。戰爭曾經給人類帶來無盡的災難,美國也不例外。無論是美國內戰,還是一戰和二戰,多少生靈死於非命。20世紀60-70年代初的越南戰爭,除了人員傷亡外,更造成美國內部動盪,社會分裂。70年代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滯脹」的尷尬,日益上升的國家財政赤字,都與漫長的越戰相關。上世紀90年代美元的強勢地位,並非如一些文章所言是美國對外軍事行動的結果,而是日本經濟長期萎靡不振,東西德合並後德國經濟陷於低迷狀態,1994-1995年墨西哥貨幣恐慌,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及美國國內新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綜合影響而成。如果說1990年代美國對外軍事行動對其經濟繁榮有積極影響的話,主要在於維持了一個有利於經濟發展,相對穩定的國際秩序。這一點,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是一致的。幾年前,筆者曾撰文指出由於布希政府的國內外政策,美國似乎又在走越戰時期「槍炮和黃油都要」的老路,勢必給美國經濟造成沉重負擔。伊拉克戰爭以來,美國消耗了巨大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且債台高築,國際聲望更是一落千丈。在風聲鶴唳的反恐聲中,美國人不是感覺更安全,而是更危險。對於美國而言,軍事與戰爭,並不總是「意味著擴張和繁榮」。

以美國一貫的經濟創新能力,維持現有的、相對穩定的國際秩序和商業環境,對於美國的重要性,遠遠高於「用武力實現擴張並攫取經濟利益」。人類經過上世紀兩次世界戰爭後,在處理國與國之間經濟利益方面成熟了許多。以武力攫取經濟利益和勢力范圍的行為,雖未絕跡,但已為國際社會絕大多數國家所唾棄。美國之實力,運用得好,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穩定;運用失當,輕易便可給世界帶來災難。遺憾的是,美國政府近年來的許多對外政策和軍事行動,增加了國際社會中不確定、不穩定,甚至進一步敵對的因素。一超獨大的傲慢心態,單邊主義,「先發制人,預先打擊」等霸權作風,少數人頭腦中揮之不去的冷戰思維,在國際事務中日趨依賴武力的傾向,皆令人深感不安。美國政府能否像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一樣,意識到伊拉克戰爭的錯誤,吸取教訓,從而以合作、外交、平等的方式,促進國際社會的協作、穩定、和平與發展,還需拭目以待。



中美關系,至關重要。客觀認識美國的歷史進程,正確理解美國之現狀,有助於我們更加理性地、建設性地處理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關系。宣揚美國的本質、目的、歷史中心就是戰爭,只能進一步鼓動中美對抗的情緒,於己於人皆不利。誇大戰爭在美國崛起中的作用,混淆國家富強的主要原因,豈不是要把國家的發展道路引入歧途。深入理解一個國家成長和發展的真實源泉和道路,更能堅定我們以建設為中心,和平崛起的信心。人類在21世紀內和平與發展的重擔,仍將由中國、美國、歐盟,俄羅斯等少數幾個大國共同承擔。擔子挑得好,是人類之福;擔子挑砸了,這個世界,其實很脆弱。

⑺ 人類是如何起源和發展的(論文、小說、科幻故事或調查報告)

http://www.oursci.org/lib/darwin/index.htm

⑻ 中外科幻發展史,誰能說一下

中國科幻小說的歷史

(Ⅰ) 背負起普及科學的重任

與瑪麗·雪萊夫人的《弗蘭肯斯坦》相比,中國的科幻小說創作起步是比較晚的。據有史可考的文獻紀錄,中國第一個關注科幻小說的人是被尊為"一代文豪"的魯迅先生。

1902年,當時的中國正處在民族危亡與大變革的前夜,青年魯迅遠渡東瀛,在日本的弘文書院補習日文期間,魯迅根據日文譯本轉譯了法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凡爾納的名篇《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可以說是開中國翻譯科幻小說之先河。至於他的那句"導中國人之前行必自科學小說始",也早已廣為流傳。只可惜魯迅先生,自己並沒有一部原創的科幻小說作品流傳後世,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至於各中緣由,還有待遇進一步考證。

一般認為中國的第一部原創的科幻小說是1904年荒江釣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說》,關於作者具體的其他資料便沒有尋找到。不過同時期的還有一位鮮為人知先驅式的人物是值得一提的,他就是徐念慈先生。

徐念慈(1875年-1908年),今江蘇常熟人,別署東海覺我。通曉日文和英文,擅長數學和寫作。思想進步,受西方啟蒙及科學思想影響頗深。1904年前後,與友人曾樸在滬創設小說林社和《小說林》雜志,並曾任譯述編輯。

本世紀初,徐念慈開始關注科幻小說。它先是翻譯了美國的西蒙鈕加武(我懷疑這是傳統譯法,但由於沒有找到通譯,所以只好採用原譯法)創作的《黑行星》,之後又參與審校了另外八部類似作品。1905年小說林社出版的《新法螺》一書中,收入了徐先生自創的一部隨筆性質的中篇小說《新法螺先生譚》(需要說明的是《新法螺》共收錄了三篇科幻小說,其餘兩篇是包笑天從日文本轉譯的德國科幻小說《法螺先生譚》和《法螺先生續譚》,這是兩篇文章都是談話體小說,"譚"通"談",原作者不詳)。在這篇文章中,徐先生運用了大量的筆墨描述了主人公縱橫於多姿多彩的月球、金星、火星等組成的外太空世界之間,並將諸如"衛星"、"磁極"、"離心力"、重力加速度、萬有引力乃至"造人術"、"腦電"、"循環系統"等這些即使是現在看來也並不落伍的概念運用自如,巧妙的穿插於文章之中,可見其功力不俗。我提醒需要大家注意,1905年的中國還處在晚清末期,在當時的歷史和社會背景下,能夠創作出這樣的文章確實是件難能可貴的事情。

關於清末民初的其他科幻小說作品及其作者的情況,可以參見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的《清末民初小說書系·科學卷》。

民國以後,直至解放初期,中國科幻小說創作進入了一個沉默期,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著深刻的聯系。但是,即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依然出現了一批有影響的科幻小說性質的文藝作品。其中老舍先生的《貓城記》可以說是其中的佼佼者。事實上,《貓城記》是一篇映射當時黑暗社會現實的諷刺體的預言故事,但是由於它的背景是火星上的"貓社會"所以憑添了幾分科幻小說氣氛。據說,老舍先生曾經因為這篇文章而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只可惜先生在"文革"中不堪迫害,憤然自盡,於是便與大獎失之交臂。這只是一種傳言,並不足取,但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篇文章的份量。

另一部有史可考的作品是1940年出版的顧均正所著的小說集《和平的夢》,共包括《和平的夢》、《倫敦奇疫》、《在北極的光》三部分。據我所知,這部小說集的科幻小說色彩要比《貓城記》濃的多,幾乎可以看作是正統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另有人認為這部作品更接近於文藝式的科普作品)。由於准備倉促,有關這方面的其他資料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考證。

回顧科幻小說在中國的前半個世紀,我們並不難看出仁人志士們翻譯、創作科幻小說的目的,無外乎希望把科學知識,以一種通俗的形式向大眾普及,使大眾"獲得一斑(般)之知識,破遺傳之迷信,改良思想,補助文明。"(魯迅《月界旅行·辨言》)以達到救國救民的目的。這對中國科幻小說後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Ⅱ)走向大眾的"兒童文學"

解放後,特別是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中國科幻小說開始以兒童文學的形式的走向大眾。我們必須承認一點中國科幻小說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有賴於蘇聯科幻小說的發達與傳統(事實上,中國作家在國際上所獲得唯一的一個科幻小說獎項就是在這一時期的蘇聯拿到的)和當時親密的中蘇關系。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在中國這樣一個缺乏科幻小說傳統的國度里,如果不是受到外來的強烈影響,是根本不會有科幻文學發展的餘地的,特別是在計劃經濟和農業生產處於國民經濟的主導地位時代。由於研究的局限,我無法斷言中國對於科幻小說的少兒性與科普性的定義是否與蘇聯科幻小說發展思想有直接的聯系(事實上也並非如此),但這種影響不應該被忽視。

在這一時期,比較著名的作家有鄭文光(代表作有《從地球到火星》等)、劉興詩、肖建亨、遲叔昌等。其中,鄭文光先生的成就最高,這不僅是因為他的《從地球到火星》為中國科幻小說在世界上贏得了榮譽,更是因為他數十年筆耕不輟,為我們留下了不少可以傳世的佳作。在這一點上,我們稱其為中國科幻小說的"泰斗"是不為過的。

但是,由於"十年浩劫"對於文藝界的無情摧殘,再加上中國並沒有對於科幻小說的傳統以及認為兒童文學處於從屬的地位的認識,使得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道路被徹底封殺了。科幻小說和她的讀者與作者,都不得不開始在漫長的"冬夜"里靜靜的等待……

直到1978年,中國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之後,科幻小說才迎來了他在中國的大地上新的春天。

(Ⅲ)新生!命運的轉折

是的,正如題目所言。"1978"對於中國科幻小說事業是一個轉折,而對於整個中國又何嘗不是一次歷史性的大轉折呢?在解放思想的號召下,中國的文藝界開始復甦,有人稱其為"中國的文藝復興運動",這樣的比喻雖然不算十分恰當,但這也說明了這場變革的歷史意義。正是在這樣的意識條件下,中國科幻小說開始了新的創業與變革。

1979年,對於中國科幻小說來說,應該是值得記住和紀念的一年。在這一年,著名科幻小說家、《珊瑚島上的死光》的作者童恩正正式提出了,科幻小說應該以普及科學的人生觀為己任的主張。先拋開這種觀點的正確與否不論,它的提出無疑是動搖了自魯迅以來,關於科幻小說是科普作品的一貫論調,開啟了科幻小說向文學靠攏的大門。一時間,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眾多的科幻小說作品應運而生。

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一大批有影響科幻小說作品,比如《飛向人馬座》(鄭文光著)、《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跡》(葉永烈著)、《古星圖之謎》和《追蹤恐龍的人》、《科學福爾摩斯》系列等。其中,最有影響的當數葉永烈的《小靈通漫遊未來》,這部作品曾經創下了中國科幻小說圖書的銷售紀錄。但平心而論,這部作品依然沒有脫離科普作品和兒童文學的框架,但這也許正是"小靈通"成功的關鍵。同時期,中國的科幻影視也實現了零的突破,先後出現了《珊瑚島上的死光》(根據童恩正同名小說改編)、《消失的大氣層》和《霹靂貝貝》等幾部科幻、准科幻影片,雖然數量不多,但意義非同小可。不過這個時期傳統認識對於人們的影響還是顯而易見的,單是從這幾部影片的出品單位就可以知曉。在期刊領域,也出現了《科幻海洋》(海洋出版社)、《科學文藝》(也就是如今的《科幻世界》)等專業科幻期刊和准科幻期刊《智慧樹》(天津出的,不妨把他算作科幻兒童刊物)。可以說,80年代初的熱潮是真正意義上的"春天與高潮"。

⑼ 外國文學發展歷史

1. 對外國文學史的研究逐漸向縱深發展。「九五」期間,外國文學史繼續成為中國學者的研究重點,除了適應教學的需要外,留學回國的教師逐漸增多,並帶回了國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是造成文學史繼續成為研究熱點的主要原因。除了一批比較傳統的文學史如李賦寧主編的《歐洲文學史新編》和劉海平、王守仁主編的《新編美國文學史》之外,「九五」期間還出版了一大批外國文學斷代史、國別斷代史、國別史和針對主要文學形式的發展的研究成果。如楊仁敬主編的《二十世紀美國文學史》、王佐良和何其莘撰寫的《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史》、李明濱主編的《二十世紀歐美文學史》、黃源深撰寫的《澳大利亞文學史》、沈萼梅主編的《義大利當代文學史》、何其莘撰寫的《英國戲劇史》、瞿世鏡主編的《當代英國小說》、郭繼德撰寫的《加拿大英語戲劇史》、鄭克魯撰寫的《現代法國小說史》、陳世雄主編的《歐美戲劇史》等。吳元邁主編的「20世紀外國文學國別文學史叢書」,是按照國家和語種來分類、分別由各語種專家執筆的一套文學史叢書。北京外國語大學充分發揮其多語種的優勢,推出了一套「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文學研究叢書」,這是一套以普通讀者為對象,按國別劃分的文學史話,每冊篇幅並不很大,語言比較流暢,趣味性較強,有助於擴大外國文學在廣大讀者中的影響。
2. 研究類的專著逐漸增多。除了對外國文學史的研究外,我國高校研究人員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國外的文學思潮、文學流派,以及國外的重點作家。由於「九五」期間正值世紀之交,因此,二十世紀外國文學流派和二十世紀西方的重點作家就成為首選的研究課題。比較有代表性的理論專著包括申丹的《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陸建德等主編的《現代主義之後:寫實與實驗》、李維屏的《英美意識流小說》、肖明翰的《福克納研究》、張劍的《艾略特與英國浪漫主義傳統》、蔣洪新的《走向<四個四重奏> T. S. 艾略特的詩歌藝術研究》、郭天相主編的《俄羅斯詩學研究》、李德恩的《拉美文學流派嬗變與趨勢》、吳福恆等主編的《美國作家論》等。這些研究成果有很強的針對性,有些是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成果的作者都能在總結歸納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有所發現,真正實現了與西方學者在同一研究層次上的交流和對話。
3. 對國外文學發展的趨勢日益敏感,介紹也更加及時。隨著我國高校教師出國進修機會的增多,越來越多的教師有機會接觸外國文學批評的第一手資料。受國外文壇活躍的學術氣氛的影響,我們的教師認為有必要及時地把國外文學批評的最新動態介紹給中國的讀者。「九五」期間,刊登在《外國文學》、《國外文學》、《外國文學評論》等專業文學刊物上的大批評介、譯介性的文章正是這些教師努力的結果。收集成冊的評介國外文學批評的代表作有王逢振主編的《20世紀西方文論研究》和盛寧的《人文困惑與反思:西方後現代主義思潮批評》。
4. 外國文學的研究已開始擺脫純文學的束縛。「九五」期間我國外國文學研究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有一批研究人員自覺地遵循文化的概念,努力擺脫舊時經院式純文學研究思路的束縛,開始研究文學與哲學、文學與宗教、文學與文化等跨學科的課題。這種將文學作品與孕育它的那個時代的人文文化結合起來研究的做法,使我們的研究人員開闊了思路,對作品的剖析也有了新的視角。王守仁的《性別·種族·文化托妮·莫里森與20世紀美國黑人文學》和何雲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俄羅斯文化》是這一嘗試有代表性的成果。
5. 對外國文學翻譯的研究已開始受到關注。外國文學的翻譯從實質上來講是一種比較研究,即對一種文化的語言揣摩和研究之後,用另一種文化的語言進行表達、闡述的再創造。我國的外國文學翻譯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九十年代以來,大批外國文學作品被譯成中文:當代作品被及時地介紹給中國讀者,不少經典作品被多位、甚至數十位譯者反復「重譯」。雖然,外國文學的譯介工作在近十年來發展很快,但是譯文的質量確實很令人擔憂。這里既有翻譯的實踐問題,也存在理論方面的問題。翻譯批評是為了解決文學翻譯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而發展起來的新的學科分支,而南京大學的許鈞則是這一領域的學科帶頭人。他的《翻譯思考錄》、《中國翻譯理論與實踐》(與王克非合作)等專著和論文是我國學者首次對翻譯批評系統論述的成果。
6. 高校外國文學教材初見規模。由於我國高校外國文學的研究與教學的緊密關系,教材建設始終受到高校外國文學研究人員的關注。九十年代初,外國文學教材建設的重點是編寫外國文學史和文學選讀本。「九五」期間教材建設出現了多元化的趨勢:沿用了多年的外國文學史教材面臨修訂的任務,以適應外國文學發展的趨勢;近十年來推出的一批外國文學史專著由於資料新、觀點新,更成為高校外國文學史課程的首選教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譯林出版社、商務印書館等出版社購買在中國的重印權後出版的原文版外國文學名著更為外語院系的外國文學課提供了原文教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組織力量編寫了一套(共11種)原文的通用語種文學選集,現已推出西班牙、拉丁美洲、俄羅斯、韓國等四種,陸續要出版的還有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阿拉伯等。由於篇幅大(每冊近千頁)、涵蓋面廣(選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因此,非常適宜作為高校外語院系的文學課或閱讀課教材。這套文學選集叢書的出版填補了我國在外國文學教材方面最大的空白。
(二) 我國高校外國文學研究的優勢

我國的外國文學研究人員除分散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外國文學研究所和上海等省市的社科院外,主要集中在高等學校――高校的外語院系、中文系和外國文學研究機構。我國高校的外國文學研究隊伍具有以下優勢:
1. 我國高校外國文學研究人員的數量之多是其他研究機構所不能比擬的,已成為我國外國文學研究的主力軍。
2. 由於高校的教學必然涉及外國文學的各個領域,因此,高校的外國文學研究的涵蓋面非常廣,成果的覆蓋面也很廣。
3. 高校的科研基本上是服務於教學的,所以,高校外國文學研究人員選擇的課題更傾向於解決有實踐價值的問題。
4. 由於高校的研究隊伍相對穩定,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部分重點大學,特別是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南京大學等已形成了年齡、學歷結構合理的外國文學研究群體,其中的一批資深教授已成為全國外國文學領域的學科帶頭人,中青年學者已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研究方向。
5. 藉助於各級外國文學學術團體,高校外國文學研究人員之間的學術交流更直接也更頻繁,開始出現了資源共享、合作搞課題的好勢頭。

⑽ 有一篇很早以前的外國科幻小說,

你可以到 穿越小說_網游小說網(betworks——cn)
同步VIP章節更新,免費閱讀,在線觀看。
它的最大特色,還是站長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推薦一些親自閱讀過的小說,這點是非常好的。

熱點內容
小說我的女王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4-11-05 01:16:05 瀏覽:985
免費小說閱讀網契約婚姻娶一贈一 發布:2024-11-05 01:07:50 瀏覽:494
全本免費已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11-05 00:40:04 瀏覽:528
女生玄幻校園魔法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4-11-04 23:29:10 瀏覽:925
關於火星的作文科幻小說 發布:2024-11-04 23:19:19 瀏覽:90
穿越免費全本言情完結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4-11-04 23:09:33 瀏覽:261
軍事武器科幻小說 發布:2024-11-04 21:32:14 瀏覽:790
校園小說的內容有什麼 發布:2024-11-04 20:55:23 瀏覽:627
如果不曾深愛你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4-11-04 20:33:03 瀏覽:820
小說推薦漢鄉 發布:2024-11-04 20:21:23 瀏覽: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