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一號的科幻小說
⑴ 找一篇曾經在《科幻世界》刊登過的小說名稱
《致命接觸》(英)史蒂芬·巴克斯特著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來噴射推進實驗室見證米開朗基羅計劃的最高潮……8年前,我們向半人馬座阿爾法A-4發射了激光脈沖信號;而今天,2025年7月14日,我們將會收到這個信號的反射波……」米開朗基羅計劃的指揮官里德·馬龍熱情洋溢地向人們介紹著。
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是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恆星,距離為4.2光年。按照英國人史蒂芬·巴克斯特在科幻小說《致命接觸》中向我們講述的故事,2010年人們發現了圍繞阿爾法星的一系列行星,其中從里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即阿爾法A-4,與地球很相似,並且在A-4的大氣中發現了可能與外星生命有關的甲醛,一時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激光返回的時間已被精確計算到毫秒,那一刻萬眾屏息期待,世界各大媒體的「攝像蜂」都對准顯示屏。
然而,什麼信號也沒有,所有的接收器靜寂無聲,那束激光彷彿穿過阿爾法A-4一去不復返,指揮官里德·馬龍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此時,提出這個計劃的數學家科尼列厄斯卻詭秘地笑了。
怪事接二連三發生。距地球100天文單位的一顆彗星突然不見了,此前馬龍他們還曾利用這顆彗星試驗激光脈沖的效果。
一直向地球發回信號的探測器旅行者1號和2號突然信號中斷,再無消息。它們已沖出太陽系,此前工作狀態比預想的還要好。
緊接著,地球上的天文學家觀察到,位於太陽系邊緣的海王星的衛星海衛一的運行軌道出現紊亂,它開始跳躍,有時又突然消失,就像遭到干擾的電視信號。
異常的現象像傳染病一樣向地球逼近,全世界的科學家都目瞪口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科尼列厄斯似乎明白:
「考慮一下這個可能性:我們生活在某個由先進的虛擬現實技術構成的『模擬世界』里,眼前空盪盪的宇宙不過是個假象———在那堵牆後頭,我們看不見的地方,無數的外星文明正在閃光呢!這難道不可能嗎?」
科尼列厄斯的意思是:先進的外星文明早就注意到了地球及地球人的進化,他們運用虛擬現實技術,為我們構造了一個星光燦爛的「模擬世界」,這個世界也相當於人類的樊籠,現在,這個「模擬世界」的「放映機」出問題了,而且事故正在向地球蔓延。
2025年科尼列厄斯的想法,與20世紀中葉提出的費米悖論和「動物園假說」有關。
我們已經知道,太陽系有百億年的壽命,銀河系有千億計的太陽,宇宙中有千億個銀河。如果我們足夠謙虛,認為地球人並不特殊,宇宙中超越我們的文明應該不計其數———理論上人類能夠在100萬年以後飛行到銀河系的各個星球,只要有外星人比我們早進化100萬年,他們就應該具備探訪地球的能力,那麼,為什麼沒有外星生命訪問過我們?他們究竟在哪裡?20世紀的物理學家費米問道。這就是費米悖論。
在費米悖論提出之後,有人提出「動物園假說」解答道:外星生命或許已經訪問過我們了,但因為我們文明太過原始,他們不屑於與我們交流,而是把我們放在地球這個大動物園里,供他們觀賞。
疑似孤獨症患者的數學家科尼列厄斯一直懷疑那「永恆星空」有多真實。他提出用激光探測半人馬座阿爾法A-4,其實別有用心,是為了試探製造這些星空布景的外星人的底。
他的想法是:如果我們從地球上看出去的景觀都是某個高等文明構造的虛擬現實,那麼製造和維持這些東西需要巨大的能量和計算能力,而且當人類的探測距離不斷擴大和精細度不斷提高,製造和維持虛擬現實需要的能量會越來越大,直至某一天,他們的這套系統將難以為繼,出現故障。米開朗基羅計劃的那束激光終於讓他們露了餡。
「1969年以前,月亮可以只是個粗糙的模型,只要能滿足人類視覺的觀測就足夠了;但從1969年起,那個月亮的圖片兒肯定得換成一塊真正的石頭。明白了吧?」科尼列厄斯沖女記者凱特眨眨眼。
有時,人們喜歡玩復雜一點的游戲。
⑵ 與旅行者號有關的美國科幻電影
星際旅行的電影版第一集,大陸曾經出過書不過是1980年出版的沒聽說再版過!不過該書發行量不小舊書攤轉轉吧應該能買到的。我有書下面2個連接就是書的圖片!
Ⅰ星艦迷航記 (台灣的譯名)下面是電影的簡介當然書也是一樣的內容
寇克將軍,歡迎您重返企業號!
一團碩大無朋的高能離子雲,在遙遠而神秘的太空中迅疾地飄移。這團能量雲具有無堅不 摧的威力,足以毀滅宇宙間任何物質結構。在它所劃過的軌跡上,早已有好幾艘分屬銀河 三大勢力的星艦遇難了……。
地球--銀河系星球聯邦的重鎮,星際艦隊總部的所在地。在位於北美洲舊金山的艦隊總部 辦公室中,寇克將軍正像往常一樣百無聊賴無所事事,突然間卻接到了一個再好不過的命 令--「檢視企業號,准備執行緊急任務」。原來地球的防衛體系己經發現了那團高能離子 雲,而且偵測出它正對准地球飛來。寇克將軍的任務,就是要趕在它到達地球之前,率領 企業號先迎上去一探究竟。
闊別了將近十年,當寇克重新登上企業號時,內心的興奮與激動真是難以形容。可是當他 隨著現任的艦長迪卡檢閱過了人員與裝備之後,卻又不禁興起不少陌生的感覺。因為經過 這些年來的不斷改良,企業號的功能與威力都增強了許多,但也因而使得前任的艦長寇克 將軍有點摸不著頭緒了。
不過還好的是,接下來馬上就有很大的驚喜沖淡了這份陌生感--神通廣大的寇克竟然在短 時間之內幾乎把老戰友都找齊了!例外的只有史波克先生,他因為正在瓦肯星進行高深的 修煉,所以沒有辦法趕來,成了這次任務的唯一遺憾。
由於寇克是星際艦隊的高級長官,所以在出發之後,迪卡艦長只好很不情願地暫時交出指 揮權。一開始的時候,兩位新舊艦長之間難免有些成見與摩擦,但漸漸地就因為相互了解 而變得惺惺相惜。寇克發現迪卡的確是個優秀稱職的好艦長,而迪卡也開始真正地把寇克 敬作父執。原來迪卡的父親也曾做過寇克部下,後來卻不幸在「末日武器」那個事件中英 勇犧性了。
企業號上的新面孔,除了迪卡艦長之外,還有一位美麗的女領航員伊莉雅。雖然她是德羅 坦星人,但除了有頭發之外,卻是地球人眼中的標准美女,連迪卡艦長都曾與她有過一段 羅曼史。
在迎向能量雲的途中,企業號突然發生嚴重故障,不得不把速度減慢下來。沒想到此時史 波克卻意外地出現了,使得所有的老戰友全都興奮不已。原來史波克還是沒有通過最後的 考驗,他體內深藏的人性仍然無法根除。當史波克面對現實,完全想通之後,便決定還是 回到星際艦隊來繼續服役。
不過,在精通心理學而洞悉人性的麥考伊眼中,卻已經看出了寇克與史波克的復雜心情。 他感覺到他們最關心的似乎並不是這次的任務,而是返企業號的成就感。
由於史波克的高超能力,很快就幫史考特等人排除了一切故障,使得企業號能及時迎上那 團能量雲。不料正當穿進雲層時,伊莉雅卻突然被一種不知名的力量擄走,然後卻又傳送 回來了一個與她一模一樣的復制人。據這個復制的伊莉雅說,她是那團雲派來作為雙方溝 通的媒介。原來這團雲竟然是個有智慧的個體!它透過假伊莉雅,宣稱自己的名字叫「威 者」(V' ger),正要航向地球去尋找自己的創造者,並且還要試圖與創造者結合。接著 假伊莉雅又不顧眾人的疑惑,反而開始詢問有關企業號的問題。因為過去與伊莉雅的一段 淵源,迪卡便理所當然地負責與這位假伊莉雅溝通;他還不時地利用這種特殊關系,試著 向她套取更多威者的情報。
當這團能量雲還剩幾個小時就要到達地球時,史波克擅自偷了一艘小型太空梭,單槍匹馬 地駛向雲層內部,試著用瓦肯人的心靈感應術與它溝通。結果史波克發現威者竟然是部活 機器,它的故鄉在銀河系的另外一端,是一個全部由機器人統治的星球。
雖然威者具有無比強大的威力,卻與人類一樣有個始終無法解開的謎--不知道自己的生命 從何而來?但史波克不能了解的是,它為什麼要到地球去尋找答案?
因為無法阻止威者,企業號只好隨著它一起航向地球。到達地球之後,威者立刻開始用各 種訊號呼喚它的創造者,結果當然是得不到迴音。但又不知是什麼緣故,威者卻認為這全 是地球上的「碳基生命」干擾所致,因此決定要把所有的生物全部消滅!
好在寇克急中生智,騙假伊莉雅說創造者必須先與威者面對面接觸,然後才肯回答它的問 題。假伊莉雅信以為真,便帶領寇克、史波克、麥考伊與迪卡一起走向能量雲的核心。沒 想到卻發現裡面只有一艘老式的宇宙飛船--三世紀前從地球發射的「航海家二號」 (Voyager Ⅱ)。原來它在飛過了那個機器人的世界之後,被改造成一部有智慧與意識的 機器,然後又繼續執行人類在三百年前賦予它的原始命令--「搜集一切資料並立刻傳回地 球」。
真相大白之後,威者卻又提出一個更驚人的要求,它說它想要真正地擁抱自己的創造者 --人類。於是迪卡艦長自告奮勇,在一片奇異耀眼的光芒中,與威者以及復制的伊莉雅結 合成一體。威者融合了迪卡與伊莉雅的人性,變成一種嶄新的生命形態,心滿意足地離開 地球,繼續它無盡的宇宙探險。地球的危機也就此化解。
參考資料:http://w.886.cn/5mhp/100223047/100223047_43097.jpg
參考資料:http://w.886.cn/5mhp/100222718/100222718_62805.jpg
⑶ 近代第一部太空科幻小說的作者是誰
法國人儒勒.凡爾納。
《太陽系歷險記》凡爾納有名的作品裡面只有這本小說是寫太空的。
內容簡介:
19世紀中葉,一顆彗星突然與地球相撞,地中海附近的一些居民被帶到彗星上,從此開始在太陽系漫遊;他們在一位法國上尉的帶領下,同舟共濟,戰勝了太空嚴寒等種種困難,終於在兩年後趁彗星再度與地球相遇之際,勝利返回地球。
作者用大量篇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彗星、木星、土星等天體的特徵和許多有趣的天文知識,歌頌了人們在科學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臨危不、患難與共的高尚情操,同時也鞭笞了個別人的自私行為。
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是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
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在與出版商赫澤爾父子合作期間(1862年至凡爾納去世),凡爾納的文學創作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受到了各國讀者的喜愛。
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一些人稱作「科幻小說之父」。而隨著上個世紀後葉凡爾納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發現,科幻學界對於凡爾納的認識也在趨於多樣化。
⑷ 看過一本科幻小說,但忘了名字,求大神指點!! 大致內容是:一個飛船來到一個星球,那個星球的地面被
80年代有本兒童科幻書,寫的是兩個孩子到別的星球,然後在別的星球穿上了可以變溫的衣服,藍色的好像,誰記得寫書名字?
⑸ 這艘飛最遠的飛行器,為什麼讓人類絕望了
1977年,美國發射了一艘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被命名為「旅行者一號」,目前這艘探測器已經運行了40多年,至今仍在宇宙中飛行,截止到去年,旅行者1號已經距離太陽211億公里的距離,是目前飛行最遠的人造探測器。
雖然目前的一切都在猜測階段,但隨著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我們能將自己的疑惑一一解答,而這裡面,或許包含著人類如何繼續生存的答案。
⑹ 為什麼編劇們不以旅行者一號為起源題材製作科幻電影
《星際迷航1:無垠太空》中,公元23世紀,星紀7412.6,一團碩大無朋的高能離子雲,在遙遠而神秘的太空中迅疾地飄移。這團能量雲具有無堅不摧的威力,足以毀滅宇宙間任何物質結構。它在途中摧毀了所遇到的克林貢星艦以及一個星際艦隊監控站,而其前進的方向直指地球。如果高能離子雲降臨地球,將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柯克船長的任務,就是要趕在它到達地球之前,率領企業號先迎上去一探究竟。結果發現,高能離子雲的內核是300年前地球人發射的旅行者6號。這顆無人探測器在飛行途中被黑洞吸走,出現在一顆機械行星的附近。該星球的機械文明認為它是低級的同類而加以改造,從而有了自己的意識,成為機械的生命體「旅行者」。但是,它仍然記得自己探索宇宙奧秘的使命,只是與創造者失去聯系,令它認為,必須回到地球,與創造者合體,才能繼續執行自己的任務……現實中,旅行者系列太空無人探測器只發射了2艘,1號和2號,而《星際迷航1:無垠太空》中,回家的探測器是6號。當然,把電影里地6號改為1號或者2號,也絲毫不影響故事的發生。旅行者1號和2號都帶著刻有人類相關信息的鍍金唱片,准備向可能捕獲它們地外星人傳遞資料。然而,外星人真的能理解人類傳遞地信息嗎?旅行者之外,先驅者10號和11號也攜帶了類似的鍍金鋁盤,所以有科幻作家拿這個開涮。南斯拉夫作家伏尼米爾·福亭傑在《友誼的信息》中,這樣寫道:先驅者號剛剛飛出太陽系就被一艘外星人的星級戰艦捕獲。這艘星際戰艦的使命就是前往地球,消滅上面的所有生物,佔領它。先驅者F的到來令外星人非常困惑。他們打開先驅者F,發現了那張人類精心製作的地球宣傳鋁盤。他們研究了那張鋁盤,然後得出了一個對他們來說合情合理的解讀:「下面的線條完全清楚了,說明這裝置是從第三行星派來打我們的。信息中說:我們全體,不論男女,都將起來保衛本行星。這就是手舉起來的意思。我們一絲不掛,因為我們已經捐獻了所擁有的一切東西,造出飛船消滅你們……左端的圖畫。那個點放射出光束,還有上面的連串雙圈。他們用那種爆炸來嚇唬我們,聲言要將我們一分為二……」
⑺ 旅行者一號
這玩意兒好像至今已經進入柯依伯帶了,是1977年發射的太空探測器,美國最近的一次接收到的信號表明它已經進入柯依伯帶內了,只是目前只能聽到聲音了。
⑻ 求書名,很小時候看的科幻小說,講的是一艘已經被遺棄在宇宙的飛船,經歷漫漫歷程後變成了具有智能的生命
《星際旅行系列--首次接觸》作者:吉恩·羅登貝里
⑼ 關於旅行者1號的科幻電影
星際旅行電影版第一部就是有關旅行者的不過我記得不是1號
⑽ 尋找一部很早的科幻小說,兩個地球人登陸月球,發現月球內部是空的,有人類居住
小時候讀過,台灣商務印刷出版社出版,現在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