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基地名字
A. 求主角建立了一個基地的科幻小說
就叫《基地》。阿西莫夫的作品
B. 求《基地》系列科幻小說。。。 謝啦
已上傳,自己下吧
C. 末世基地類科幻小說排行榜
依諄陳昂境賂平
D. 有一本科幻書,名字叫什麼基地來著的。
如果你記得有「基地」字兩個,那去當當上搜索一下看看故事介紹,就知道是哪本了。
E. 求科幻的城市名稱
1.川陀:小說,基地三部曲。
銀河第一帝國的首都,人口高達400億,因為數萬光年的銀行帝國領域管理的復雜性,首都的作用被高度異化了,整個星球融合成為一個城市。地面是看不見的,全部都淹沒在一棟比一棟復雜的人造建築下面了。遠方的天邊只有金屬的地平線,不斷延伸,一片單調的灰色。
2.無限城:漫畫,閃靈二人組。
無限城是上層巴比倫市人們沒事干,把人當實驗品觀察研究的實驗場所,把現實中的人、事、物,還有不可能在現實中出現滿足的東西全部虛擬話,然後完滿的成為絕頂實驗點。
無限城是典型的賽博題材的城市,在這里人和人的存在被虛擬化了,但虛擬化的人也是一種存在。所以,智能電腦,人類就在這實際上虛擬的空間中找尋自己存在的意義。
3.無名城:CGART雜志,概念小說。
為了應對奔向地球的宇宙時間湍流,世界各國科學家在美國內華達洲沙漠中共同建造了以時間頻率理論為基礎的高科技城。無名城通過巨大的摩斯環產生逆向時間保護區和扭曲時間保護區,無名城位於逆向時間保護區中,而扭曲時間保護區覆蓋整個星球。通過不同的時間頻率使無名城和正常的時間域隔離。無名城擁有自己獨立的生態圈,作為地球新的諾亞方舟,和人類延續的希望。
4.極星市:小說,基地三部曲。
也就是俗稱的第一基地,位於位於銀河系邊緣荒蕪的極星上。該城市的最初公民全部為自然科學家和家屬。在第一銀河帝國崩潰後,極星市成為整個銀河系唯一的知識的源泉,在這里科學家延續了科技的發展,保留了文明的火種,並通過宗教和貿易的形式不斷把基地科技和理念推向銀河系,大大的縮短了帝國崩潰後的黑暗期。
5.鋼窟:小說,鋼窟。
ZT:整個城市陰暗而雄偉,在經濟上完全獨立。兩千萬人擠在五千平方公里的城市中,通過力場防護罩和外界隔絕開來。紐約成為一座鋼窟,一座巨型的、自給自足的鋼筋水泥洞窟。而在全球,這樣的城市約有八百個,平均人口一千萬。它們可以把建築頂端包起來,可以把四周圍住,也可以往地底下鑽。「毫無疑問的,城市代表了人類征服環境的極致。人類征服環境的極致表現不在太空旅行、不在殖民到如今已傲慢自大獨立自主的那五十個殖民世界,在於城市。」這樣的鋼鐵城市中沒有樹木,沒有花草,天空中沒有鳥兒飛過,甚至連下雨都是難得一見的事情。人們每天蜷縮在水泥小格子裡面生活、工作,陰郁而麻木。然而,城市本身帶給人們的厚重壓抑感,和社會等級制度的壓力相比就不算什麼了。
6.錫安:電影,黑客帝國。
人類的地下城,由Matrix的歷代救世主在地底深處建立的人類城市,也是現實中人類唯一的城市。錫安分三層:船塢,居住區,生活支持區。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在地表人類被機器人飼養作為機器人的能源而存在。在地下,人類依舊依靠巨大的生活維持系統提供氧氣水分和食品。在地表的機器人無法離開人而存在,地下的人類無法離開機器而存活。地表機器控制人類,地下人類控制機器。
7.大西洋城:電影,深淵。
這個大西洋城不是柏拉圖描繪的沉沒於大西洋的亞特蘭帝斯,而是大西洋底的智能生物所建造的。這些大西洋底的生物科技遠遠超過人類,如果不是那次核彈危機,這些愛好和平的生物並不願意在人類面前出現。大西洋城猶如夢境,每個建築都散發著絢麗的光線。
8.黑暗城:電影,The Dark City。
未知的空間,未知的時間。宇宙中漂浮著一座詭異的城市,每日凌晨12點,全城的人類就會陷入睡眠,每個人都會被一種未知的種族改變記憶,隨之城市的形狀也會發生改變。當人類醒來時又是一個黑夜,在這里沒有白天也沒有希望。
黑暗城實際是由一種未知的外星生物所控制的,通過一種核心裝置,可以實現類似質能轉換的奇跡,所有的物質都可以通過外星生物領袖的意志而改變。黑暗城中的人類是外星人從地球整城劫持的,用於科學研究及探索生命奧秘。
9.螞蟻之城:小說,吞食者。
引用劉慈欣的原文:土層中還有一個活著的城市。它的規模絕不比紐約小,後者只是一個二維的平面城市,而它是一座宏大的立體城市,有很多層。每一層密布替迷宮般的街道,有寬闊的廣場和宏偉的宮殿,整座城市的供排水系統和消防系統的設計也比紐約高明得多。城市有著復雜的社會結構,嚴格的行業分工。整個社會以一種機器般的精密和協調高效地運轉著,不存在吸毒和犯罪問題,也沒有沉淪和迷茫。但它們並非沒有感情,當有成員死亡時,它們表現出長時間的悲傷。它們甚至還有墓地,它位於城市附近的地面上,掩埋深度為三厘米。
實際上,這就是一個螞蟻窩,但同樣是一種偉大的城市。
10.機器城:電影,黑客帝國。
當機器人覺醒後,他們建立的自己的城市:machine city,所有的智能機器人都生活在這個城中。最初機器人和人類保持良好的貿易關系,它們的發明在人類世界大受歡迎。但是,心胸狹隘的人類無法忍受地球上存在和自己平等的異端-機器人。人類發動了對機器人的全面戰爭,而機器人的生產力是無窮盡的,戰爭中,人類節節敗退。喪心病狂的人類破壞了天空,妄想切斷最初靠太陽能生存的機器人,而機器人發現了人類身上的生物電,靠飼養人類獲取能源最終生存下來,並成為了地球的新的主宰。
幾百年過去了,機器人進化出自己的生態圈。城市外圍是人類飼養地,機器不斷種植和收割著人類,飼養地中的機器人把收割的人類裝入發電單元,億萬個發電單元是人類思想與Matrix的介面,也是機器城的發電廠,通過三條輸電線與機器城連接。數千個機器烏賊發射器環繞在機器城周圍,用於抵抗任何來犯的威脅。機器城中有如昆蟲大小的機器爬蟲,機器飛蛾,有碩大的機器城主和無數機器公民。Matrix中的智能程序如果想擁有實體去機器城也可以通過那個邪惡的法國人merovingian走私出去
F. 基地是哪一國的科幻小說家誰的代表作
《基地》(Foundation,意為地基、基石。),是美國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出版於1951年的科幻小說短篇集
G. 有哪些神級科幻小說如三體.基地這樣值得血推的
《海伯利安》系列
《拉瑪》系列
《浩瀚蒼穹》系列(推薦看美劇)
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
克拉克「太空漫遊」四部曲
沙丘三部曲
除此之外強力推薦喬治馬丁的《冰與火之歌》(雖然不是科幻)
H. 求科幻基地類小說
《基地》系列,《像墮天使一樣飛翔》,《趁生命氣息逗留》,《發條女孩》,《三體》,《圓圓的肥皂泡》,《華氏451°》,《賜予的瘟疫》,《B面拼盤》
I. 阿西莫夫的出名作品有那些。我看過基地。
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O-1992),美籍猶太人,為本世紀最頂尖的科幻小說家之一,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以他的名字為號的「阿西莫夫科幻雜志」,是美國當今數一數二的科幻文學重鎮。 阿西莫夫是一位多產得驚人的作家,自50年代初,至今已出版了300多部著作。
他的一生就是一個傳奇。
1920年1月2日,阿西莫夫出生在原蘇聯斯摩棱斯克的彼得洛維奇,雙親是猶太人。3歲時,他隨家庭遷居美國紐約州的布魯克林,1928年加入美籍。
阿西莫夫生性聰明,記憶力極強,5歲時就在當過會計師的父親的輔導下開始自學。7歲時,他居然已能教5歲的妹妹念書了。後來,父親開了一家雜貨店。由於本小利微,家境並不殷實,阿西莫夫便利用課余時間幫忙照應:站櫃台、發報紙、為固定客戶傳遞電話信息…… 常常忙得不可開交。
這段經歷對阿西莫夫的一生產生了重大影響。由於家庭背景不同尋常,小時候又受到嚴格的管教,再加上從小就承擔起家中的一些責任,這使得阿西莫夫具有極強的責任感。正如他的傳記作者米歇爾?懷特所言:「所有這一切不可避免地將阿西莫夫塑造成了後來那個自覺、自律、自己給自己施加壓力的工作狂。在他的一生中,停止寫作幾乎能夠給他帶來生理上的痛苦。」 而且,阿西莫夫對科學產生興趣,也跟他父親開的這家雜貨店有關。
創辦伊始的《奇異故事》每期都刊載一些科學試題。這些試題以及那些充滿幻想的科學故事令9歲的阿西莫夫十分著迷。每看完一期他總是又熱切地盼望著能早一天看到下一期。阿西莫夫後來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科幻讀者就像棒球迷期待雙殺或全壘打一樣,渴望太空船或新的電子技術能產生奇跡。在和同伴玩官兵捉強盜的游戲時,我把手中的玩具槍當成激光槍,去射殺甘尼美星上長著犄角的恐怖怪物。我從前就是這樣的一個少年……各位讀者可以想像出,腦筋死板、只重視普通常識的家長們,在看見我們閱讀原丨子彈、電視飛彈、登陸月球、火箭等等故事書時的滑稽模樣。對他們而言,那都是不可能發生的無聊故事罷了。」
流行雜志為阿西莫夫開啟了閱讀之門,使他對知識產生了一種渴求,並且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讀書求知和思考、鑽研問題的樂趣。這不僅給他帶來了學業上的成功,而且還將他引入了寫作生涯。
中學時代的阿西莫夫喜歡獨來獨往,常給人以傲慢的印象。在展示自己令人驚嘆的記憶力並考高分的同時,他還喜歡瞎起鬨和搞惡作劇,跟老師們對著干(他的這種鬧騰和插科打諢的「習性」,到了大學時代和踏上工作崗位伊始仍在「發展」,並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因此,雖然阿西莫夫的功課很棒,但他卻不招老師待見。
而在這個時期,調皮搗蛋的阿西莫夫也完全能夠靜下心來學習。他有著強烈的求知慾,並且毫不挑剔,什麼都想學。他15歲便念完高中,邁進了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的課堂。課余時間里,他一邊大量閱讀科普和科幻作品,一邊積極思考問題,內心的創作沖動也越來越強烈。18歲那年,他發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說《被放逐的維斯塔》。21歲時,他在著名科幻編輯約翰?W?坎貝爾點撥下,寫出了科幻短篇經典《黃昏》(日暮)並一舉成名。 1939年,阿西莫夫從哥倫比亞大學本科畢業,其後又相繼取得了該校的碩士和博士學位。自1955年起,他開始擔任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從事酶學、光化學的研究。這期間,除了在部隊服役的短暫歲月,他一直沒有中斷科普和科幻創作,並且已經寫出了奠定他科幻小說大師地位的幾部重要作品:《我,機器人》和《基地》系列。而他在20世紀50年代初創作的一些科普作品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早期的科普創作實踐使阿西莫夫認識到,他不僅喜歡而且也非常擅長撰寫科學類題材的作品(而不只是將它們作為科幻小說的情節與對話的陪襯)。1957年,前蘇聯發射成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深深地觸動了阿西莫夫。他痛感美國社會公眾的科學素養落後於由衛星上天所標志的當代科技水平。作為一名科學作家,他認為自己有責任盡力而為,使這種差距盡快地縮小,於是便毅然放下早已得心應手的科幻創作,而潛心於撰寫普及科學知識的書籍和文章了(直至15年後他才「重出江湖」,再度進行科幻小說創作)。 然而,創作需要充裕的時間,教學工作顯然大大限制了阿西莫夫的創作活動。另外,極有自知之明的阿西莫夫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雖然自己的頭腦和專業功底並不差,但自己的前途並不是在顯微鏡下,而是在打字機上:「我明白,我決不會成為一個第一流的科學家;但是我可能會成為一個第一流的作家。我作出了這樣的選擇:去做我能做得最好的事情。」1958年,他毅然不顧他那時尚未離丨婚的前妻的反對,告別了講台和實驗室,成為一名專業專家。 這是阿西莫夫事業和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那時候,他已經出版了24本書。
2010-3-9 18:24 回復
土星冰環
129位粉絲
3樓
「……我不為別的,只為寫作而活著。」
全心寫作,豈止「著作等身」 淵博的學識和不懈的努力使阿西莫夫作品的數量迅速上升,並使他獲得了一系列的榮譽和褒獎。他全身心地投入寫作,每天至少寫作8小時,有時甚至整個星期都坐在打字機旁。一年之內,他往往能推出10部或更多的著作。1979年2月,他正好出版第200部作品。1985年突破300部。到了1987年8月,已上升到394部。在阿西莫夫逝世前不久,他曾自述出版過467部著作,但研究他的作品的專家稱,他至少出版過480部著作。而且其體裁廣及嚴肅的歷史和科學論著及輕松的戲劇、幽默小說,其內容不乏對科學的創見和預測、對歷史的解說以及對生活的調侃。 阿西莫夫的所有作品壘起來會有多高? 目前尚沒有人做過計算。其實,阿西莫夫豈止「著作等身」,肯定是「著作超身」了,而且極有可能打破吉尼斯紀錄。在其自傳《我,阿西莫夫》中附錄的作品分類就有:科學總論24種,數學7種,天文學68種,地球科學11種,化學和生物化學16種,物理學22種,生物學17種,科學小品40集,歷史19種,文學10種,談聖經的7種,幽默與諷刺9種,自傳3卷,科幻隨筆2集,長篇科幻小說38部,科學探案2部,科幻小小說與短篇科幻故事33集,趣味短篇故事1集,短篇科學探案故事2集,以及由他主編的科幻故事118集。 巨大的成就使阿西莫夫成了一位傳奇式的人物。卡爾?薩根在談到阿西莫夫時指出:「在這個科技的世紀,我們需要一位在科學和公眾之間起聯系作用的人物,沒有一個人能夠把這項工作做得像阿西莫夫那樣出色,他是我們這個時代偉大的講解員。」 是的,阿西莫夫對科學有著精深的理解,對科學的本質有著深遂的洞察力。他不僅通曉現代科學的許多前沿課題,而且也非常熟悉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再深奧的科學知識,一經他的妙筆點綴,讀來便毫無生硬之感。 「背景廣闊,主線鮮明;布局得體,結構嚴整;推理縝密,敘述生動;史料詳盡,立足前沿;新意迭出,深蘊哲理」,這是跟阿西莫夫有過直接交往的卞毓麟先生對阿西莫夫科普作品特色的概括。在阿西莫夫的科普作品中,內容的廣泛性與敘述的邏輯性有著完美的統一。 他能在極其廣闊的知識背景中牢牢地把握住寫作的主線,從而揮灑自如一氣呵成。在他的科普作品中,科學性與通俗性也有著高度的統一。他經常在書的開頭,甚至在序言中,就提出種種引人入勝的問題,從而能在一開始就從心理上抓住讀者;緊接著的展開部分敘述之生動更不待言,結尾部分則更以其豐富的想像力和展望性而使人感到余韻無窮。阿西莫夫的許多作品又是現代性與歷史感高度統一的典範,血肉飽滿的科學過程往往使他的通俗讀物兼具普及功能與學術價值。 更令人驚嘆的是,阿西莫夫似乎從未有過寫不下去的時候,他常常能夠迅速地從一個主題轉到另外一個主題,而且樂此不疲。這也是他創作速度如此之快的原因之一。他天生具有一種「施教能力」,總能直截了當地說明事物,准確無誤地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從而創立了自己友好、坦誠地直接訴諸讀者的風格,並頻繁地運用於寫作中。
阿西莫夫對寫作有一種近乎偏執的熱情,他的職業是寫作,「業余愛好」還是寫作,寫作就是他的生命,「……我不為別的,只為寫作而活著。」當有人問起阿西莫夫的創作量時,他總是聲稱自己是「不得不」寫。他說,寫作是一種動力,如果他離開打字時間稍長,就會犯癮。1985年,法國《解放》雜志出版了一部題為《您為什麼寫作?》的專集,收有各國名作家400人的筆答。這些回答豐富多彩,或庄或諧,但無一不反映了作家的心態與才智。其中阿西莫夫的回答是:「我寫作的原因,如同呼吸一樣;因為如果不這樣做,我就會死去。 」 阿西莫夫自知有寫作的天份,因此對自己的才能也從未謙虛過,有人認為他自我膨脹、自以為是,他卻喜歡稱自己的冒失為「阿西莫夫式的狂妄自大」。對於阿西莫夫成為「寫作狂」或「寫作機器」的根源,有種種猜測和說法。除了興趣的因素外,阿西莫夫自己認為,只有以如此有序的方式從事寫作才能向自己證明,自己是在做一項「正當的工作」。從本質上說,這是他表明自己像父親多年辛勤工作經營的雜貨店那樣努力地工作的唯一方式。也正是這強大的工作信念,使他如此在乎著書數量,並時刻被一種危機感所驅使。 阿西莫夫對著書數量的狂熱追求,被看作是他非常奇怪的性格特點,而且在他生前就頗為引人注目,同時也使他聲名遠揚。他的驚人的著書量甚至還被寫入了一部科幻作品中。這部名為《效仿》的小說有一段對話這樣挖苦阿西莫夫道:「『你看過阿西莫夫早期創作的親猶太人詩作嗎?《猶太人被放逐前》,就是他在2000多年前寫的那部作品?』『我只聽說過那個指導編撰了《阿西莫夫的銀河網路全書》的阿西莫夫,這個書名也太狂妄了……什麼?所有的5000冊都是他寫的?』『是的,他是個工作狂。這可憐的傢伙,沒有別的事干。』」
2010-3-9 18:24 回復
土星冰環
129位粉絲
4樓
艾薩克·阿西莫夫小說目錄
《空中卵石》雙日出版社1950年(即 蒼穹微石)
蒼穹一粟》(Pebble in the Sky),中國大陸譯名《空中石子》(施咸榮譯本)和《蒼穹微石》(漢聲譯本),是美國作家以撒·艾西莫夫出版於1950年的長篇科幻小說,也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雖然最早出版,故事年代卻是「銀河帝國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集,此時整個銀河系業已統一在「銀河帝國」的旗幟下。。。
故事的開頭發生在1949年6月的地球,芝加哥的退休裁縫約瑟夫·施瓦茨在人行道上突然被核能研究所因事故而產生的泄露射線擊中,來到了地球紀元12411年,銀河紀元827年[2]的芝加哥(這時的名字叫芝加)。他被農夫亞賓·瑪倫一家收留。此時地球已經遭到放射性物質的嚴重污染,只有少數地區可供人類存活,並只能供養2000萬全球人口,因此地球人在年滿60歲時都要被施行安樂死;每個家庭都被分配了嚴格的生產定額,不能勞動的殘疾人士也要被安樂死。亞賓·瑪倫的岳父格魯身患殘疾,但被瞞報。亞賓·瑪倫計劃將施瓦茨留在家中協助完成生產定額,但後來聽從格魯建議,將其送至城中,擔任核能研究所教授謝克特發明的「學習機」的人體試驗志願者。通過改造,施瓦茨無意中具備了判讀甚至控制他人思維的能力。
這時的地球屬於銀河帝國的一部分,帝國派駐總督(由外星人擔任,總督府邸在西丨藏高原),但實行內部自治,最高地方行政長官為「古人會」的首腦——地球大臣,實際權力則為其秘書巴爾基斯把持。地球人因為其星球具有放射性而遭到銀河帝國其他星球的種族歧視,從而對所有的外星球懷有敵對情緒,地球大臣秘書及「古人會」策劃用細菌武器來毀滅銀河帝國。
天狼星考古學家貝爾·阿瓦丹來到地球,試圖證實全銀河帝國的人類都起源於地球。他向地球大臣提出進入放射區進行考古發掘的申請,但是遭到拒絕。在芝加街頭,他碰到從研究所逃出的施瓦茨,以及謝克特博士的女兒寶拉,三人從此相識。
地球大臣秘書用細菌攻擊帝國的計劃被其送去接受「學習機」改造的助手泄露,從而為謝克特博士得知,並告訴了阿瓦丹。為滅口,秘書將博士父女、施瓦茨和阿瓦丹全部抓走。施瓦茨施展心靈感應技巧,操縱秘書帶領眾人逃出,阿瓦丹向帝國總督舉報秘書的陰謀。此時秘書前來,宣稱沒有任何針對帝國的陰謀,並自願留下擔當人質。地球密謀組織向銀河發射細菌火箭的最後期限即將來臨……
希望被您採納!
J. 有什麼科幻基地流小說
《重建家園》,《末世超級商人》已完本,末世基地流的經典之作
《母皇》星際戰爭類(也算基地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