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的預言變成現實的東西
『壹』 《海底兩萬里》中哪些想像已經變成了現實
有如下:
以電力做動力的潛艇即現在的核動力潛艇、用空氣壓縮的槍發射帶電的子彈即現在的電擊槍,還有潛水艇、電能、完善的潛水設備,用電報傳遞信息;人類登月;駕駛直升機來往;海底潛艇等都變成了現實。
《海底兩萬里》的文學價值
這部小說是一本科幻文學巨作。通過描述幾個人在「鸚鵡螺號」的帶領下,走進海洋感受海底那奇妙的世界。書中通過生動誇張的描寫,充分表現了海底的奇妙世界,閱讀完後讓人會有流連忘返的感覺。
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里》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為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說,不但為對海底知識了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
整部小說動用大量篇幅,不厭其煩地介紹諸如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環系統、珍珠生產等科學知識,成為名副其實的科學啟蒙小說。
『貳』 凡爾納的哪些預言實現了
80天環游地球實現了。還有他所設想的從海水中提取能量,電池等等想法都一一實現了。
儒勒·凡爾納 :
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是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
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
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一些人稱作「科幻小說之父」。而隨著上個世紀後凡爾納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發現,科幻學界對於凡爾納的認識也在趨於多樣化。
『叄』 哪些科幻小說家的想像力成真了
醫學研究、空間探索和機器人等領域都已經誕生了許多科技奇跡。但是想一想電影里令人畏懼的機器人,或許人們對於機器人並沒有多少美好的憧憬吧。
空中飛車的吸引力也並沒有那麼大,倒不是因為金錢或能源的問題,而是我們已經製造出了遙控飛機——嘿,空中飛車也沒那麼狂炫酷吊炸天嘛。
究竟哪些科幻片中的高科技會成為現實呢?Reddit用戶RobStone采訪了Reddit的科學家們,邀請他們分享哪些最為不可思議的科技會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科學家們沒有回答明確的時間軸——這確實太難預測了,但是一些回答足夠引起人們遐思。
『肆』 小說作家曾預言的11個神奇虛構設備,如今每一個都成為了實現
趣味 探索 訊 科幻小說一直深受很多人喜愛,盡管小說作者大多數時間只是坐在家裡「憑空想像」,但是科幻小說還是將我們帶進一個精心設計的未來主義世界。然而,人類在過去100年中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技術。這些技術讓科幻小說預言的高 科技 已經成為現實。我們來看看已經實現的15個預言虛構設備。
1.1865年,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發布了《從地球到月球》的長篇科幻小說,文中描述了三個美國人發射宇宙飛船並降落在月球上的使命。該小說的部分情節類似於真正的登月。沒想到104年後的1969年,美國宇航員真的駕著飛船來到了月球,並且第一次踏上月球表面。
2.1966年的科幻影視系列作品《星際迷航》中曾出現了一款翻蓋手機。10多年來的1983年,摩托羅拉的「大哥大」手機才上市。不過,直到1989年摩托羅拉發布了第一款翻蓋手機類似於「星際迷航」的設備。
3.幾十年來,3D立體圖一直存在於科幻小說中。不過,2017年,一家澳大利亞公司聲稱它已經設法製作了一張全息3D立體圖,類似於原版《星球大戰》電影中的全息3D立體圖。
4.《星際迷航》中的特色復制器可以在幾秒鍾內完成3D列印食物和日常用品。然而,現在科學家現在正在使用3D列印技術用塑料,金屬和玻璃製造物體,盡管這個過程並不快。
5.2008年,自從鋼鐵俠套裝首次亮相以來,鋼鐵俠套裝已成為傳奇。不過美國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套高 科技 服裝,和鋼鐵俠的一部能力很相似。這套裝備顯示出生命支持系統,將跟蹤士兵的生命體征。內置了3D拾音器還可以幫助士兵找出來自火災和車輛的來源。美國最早可能會在2019年夏天開始測試高 科技 套裝。
6.19世紀,法國儒勒·凡爾納在1889年做出預言,人們有一天會聽新聞而不只是閱讀報紙。不過現實世界中的第一次無線電廣播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出現。
7.1914年,英國喬治·威爾斯的一部小說《解放全世界》中提到一種爆彈從飛機上掉下來,可以無限期地爆炸,威力極其巨大。人類因為這種爆彈最終走向了和平。30年後,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枚。從那以後,世界走向了和平。
8.1927年的電影《大都會》,情節中曾出現了模擬可視電話。然而21世紀的今天,可視電話已經成為實現,並脯越來越受到現代人的青睞。
9.1887年的小說《向後看》,第一次提到「信用卡」一詞。不過現實世界中的第一張信用卡於1950年被推出,不過現在大多數人都已經離不開信用卡了。
10.在1953年的小說「華氏451」中,作者雷·布拉德伯里寫了一篇關於「貝殼」和「頂針收音機」的文章,文章中提到類似於具有藍牙功能的耳機和耳機。今天成千上萬人都在用具有藍牙功能的耳機聽歌和接聽電話。
11.1964年,科幻小說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預測了「機器人大腦」的 汽車 。50多年後,我們的無人駕駛 汽車 正在測試中,2030年之前將正式開始上路。
『伍』 《海底兩萬里》中哪些幻想已成為現實
1. 人類登月和太空飛行已成為現實,這些在《海底兩萬里》中所描述的奇幻場景,如今已經變為客觀現實。
2. 小說中提及的飛機、坦克、火箭、潛艇等裝備,以及遠射程大炮、電話、電影、電視、傳真和摩天大樓等概念,一件件地從幻想走向了現實。
3. 需要注意的是,潛水艇的設想並非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的獨創。早在1670年,荷蘭人就已經發明了潛艇,而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潛艇戰術更是一次次被實戰運用。
4. 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首先,科幻小說往往是基於科學研究的推理和預言,它們建立在科學理論之上,是科學的幻想;其次,科幻小說激發了人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思考,引領人們勇於幻想未來的可能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科學的發展。
5. 例如,《海底兩萬里》中對海洋知識的介紹,包括潛水艇、潛水服、電的使用等科學知識的描繪,都帶有神奇的科學色彩。這些描述不僅豐富了讀者的科學知識,也啟發了許多科學家根據凡爾納的幻想進行發明和實驗。
6. 俄國宇航之父齊奧爾斯基曾表示:「凡爾納的小說啟發了我的思想,使我朝一定的方向去幻想。」法國科學院院士利奧泰也盛贊:「現代科技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諸實踐的過程。」現代潛艇之父西蒙·萊克在自傳中也提到《海底兩萬里》,並視凡爾納為他一生事業的總指導。
7. 盡管凡爾納的小說創作受到時代和知識水平的限制,存在一些不科學的設想,但這並不減損他作為科學幻想文學巨匠的偉大成就。
『陸』 《海底兩萬里》中哪些幻想已成為現實
人類登月、太空飛行、海底漫步都已成為現實。
凡爾納小說里的不少設想,在當時曾被視為痴人說夢。如飛機、坦克、火箭、潛艇、遠射程大炮、電話、電影、電視、傳真、摩天大樓,等等。可是後來卻一件件成為了現實。
需要注意的是潛水船(潛水艇)的設想並不是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提出的。早在一六七O年,荷蘭人就發明了潛艇,美國人則在獨立戰爭中首次運用了潛艇戰。
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的關系:
一、科幻小說往往是科學研究基礎上的的推理和預言,可以說是建立在科學的理論上的科學的幻想。
二、科幻小說又激發人們對科學的興趣,啟發思考,使人們大膽幻想未來遠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科學的發展。如《海底兩萬里》中作者對海洋知識的介紹,包括對潛水艇、潛水服、電的使用等科學知識的介紹,都充滿了神奇的科學色彩。
而且有不少科學家因為受凡爾納的故事的啟發而發明和付諸實踐的。俄國宇航之父齊奧爾斯基說:「凡爾納的小說啟發了我的思想,使我按一定的方向去幻想。」法國科學院院士利奧泰盛說:「現代科技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諸實踐的過程。」
現代潛艇之父西蒙·萊克曾在自傳中提到《海底兩萬里》,並稱凡爾納是他一生事業的總指導。
當然,由於受時代和知識所限,凡爾納的小說也存在不少不科學的設想,但這並不影響他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柒』 《海底兩萬里》那些想像事情如今已經變成現實
想像:用電力做動力的潛艇;現在:核動力潛艇
想像:用空氣壓縮的槍發射帶電的子彈;現在:電擊槍
《海底兩萬里》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凡爾納三部曲」(另兩部為《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神秘島》)的第二部。全書共2卷47章。
小說主要講述了博物學家阿龍納斯、其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一起隨鸚鵡螺號潛艇船長尼摩周遊海底的故事。
(7)科幻小說的預言變成現實的東西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波蘭人民反對沙皇獨裁統治的起義遭到殘酷鎮壓是凡爾納創作《海底兩萬里》的一個導火索。他在小說中塑造了尼摩船長這個反對沙皇專制統治的高大形象,賦予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人道主義精神,以此來表達對現實的批判。
創作小說之初,凡爾納和出版商赫澤爾之間就書中的主人公鸚鵡螺號船長尼摩的特徵展開了一場爭論。赫澤爾認為該把尼摩描寫成為奴隸販賣交易的死敵,為他對某些海上船隻的無情攻擊提供清晰而理想的辯護。
但凡爾納卻希望尼摩是位波蘭人,他永不寬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國沙皇(他曾血腥鎮壓了一場波蘭人的起義)。
不過赫澤爾擔心他引起外交上的分歧,使該書在有利可圖的俄國市場上遭禁。最後,作者和出版商逐漸相互妥協了,他們認為尼摩的真正動機應當弄得模稜兩可才有吸引力,尼摩應當被大致定位為自由的擁護者和反壓迫的復仇者。在《神秘島》中,這才公布他是印度達卡王子。
『捌』 哪些科學預言在今天變成了現實
凡爾納的預言實現了的有:
1、飛行器。作為現代世界的交通工具,今天飛機已經廣泛地使用了。但是凡爾納在一百多年前早就設想:將來人類一定會駕駛「比空氣重」的物體作定向飛行(《征服者羅比爾》《世界主宰者》)。
1863年他就和友人納達爾共同創立過「航空機車促進協會」。他不但寫作科幻小說,而且還用實際行動去促進科學發展。
2、火箭。在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中,書中人物梅斯頓為了實現把三個人送上月球的計劃,設計出一種至少半英里長的「哥侖比亞炮」,他仔細描述了登月機械的動力、燃料、內部裝置諸問題,寫作這本書的時候才是1860年。
而在現實生活中,直到1969年才有「阿波羅號」登上月球。人類用整整100時間終於實現了這個大膽的設想。
3、電視。在凡爾納晚年一本小說《2889年一個美國新聞記者的一天》中明明白白寫了電視裝置。這部1889年發表在紐約《論壇報》上的小說中,記述美國報界企業家到歐洲去旅行,他在巴黎從電視屏幕上看到他留在紐約的妻子正在晨妝,進早餐等活動,他跟她談話就象人在對面一樣。
而電視直到1940年左右才發明出來,視頻通話就更晚了。
4、核潛艇的潛水船,在《海底兩萬里》提到。
5、地行器,在《地心游記》提到。
6、用鋼鐵做成的可控島,在《機器島》中提到。
7、子午線將會被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