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是一部爛科幻小說
① 為什麼我的一個朋友看完《三體》後認為是垃圾小說
《三體》的爭議與接受
初遇《三體》是在它還沒大紅大紫的時期,那時候它還是一本小眾但有堅定粉絲的作品。在論壇、彈幕中偶爾能看到「消滅人類暴政,世界屬於三體」的口號,對於熱衷此道的我,這彷彿是找到了「組織」。那時的《三體》純屬科幻小說,喜歡的人不多,更注重本質而非光環。
隨著《三體》獲獎,各種人慕名拜讀,但很多人只讀到一半就感到失望,豆瓣上的評價也讓人傷心。在「評論家」眼中,給作品糟糕評價是輕松且不負責任的,但真正感到難過的是那些曾經因劉慈欣的想像力而狂歡的「中二青年」。他們認為劉慈欣在物理方面有考據,並且能寫出框架結構完整、有自己設定的小說。
關於文筆,作者並不熱衷於評價,因為文學的定義難以統一。不同語文老師的喜好差異便足以說明這一點。有的人喜歡獨到的觀點,有的人則認為過於耿直缺乏文學水平。評論者應以公正客觀的態度評價作品,不應以個人偏見影響評價標准。
喜歡《三體》與逼格無關,有人喜歡人情冷暖、風花雪月,有人則偏好江山社稷、歷史變遷。有人看重鮮明的角色和故事生命力,有人則追求清奇的腦洞。每個人對作品的喜好是個人選擇,不能一概而論。
對於不喜歡《三體》的讀者,重要的是理解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這並不意味著作品本身不堪。如果有人喜歡《三體》,那麼作品至少有其吸引人的地方。不去評論不好是一種成熟的行為,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三體》的接受度高,說明它有其價值,但並不表示所有人都會喜歡。作為讀者,應尊重個人喜好,不進行過度貶低。真正的粉絲應該分享作品的魅力,而不是傳播負面信息。在評價作品時,也應考慮作者的創作意圖與背景,避免簡單粗暴的批評。
《三體》並非完美,但其獨特的腦洞與深刻的主題值得欣賞。在評價時,應盡量客觀公正,尊重作品與作者的創作過程。每個人對作品的理解和喜好不同,這正是文學多樣性的體現。
② 劉慈欣的《三體》文筆,為何會飽受人們的批評
劉慈欣《三體》的文筆一直是受到詬病的一個地方,許多人認為大劉的文章語句太生硬,辭藻不華麗,潤色不行,不過在我看來這正是劉慈欣科幻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劉慈欣的科幻文屬於“硬科幻”裡面有許多大量數據和相關論證,如果對基礎物理沒有了解那麼《三體》很有可能是看不下去的。
美國科幻黃金時代的“三巨頭”克拉克、阿西莫夫、海因萊因,這三個人都有許多著名的科幻作品留存於世,但是寫作風格也是大相徑庭的,有的人很擅長人物環境描寫有些人則和大劉一樣更擅長科學技術描寫,這都不影響他們的作品成為經典。劉慈欣的《三體》也是一樣,看大劉的科幻文看的更多的是宏大的世界觀和格局,那種心靈上的震撼不比辭藻優美的修辭來的差。
③ 如何看待《三體》系列小說第一部於20
我覺得《三體》整個系列的文筆都很差,我的評價標准就是我讀起來難受,非常難受
不是不喜歡,而是難受、膈應、違和感巨大、讀不下去的感覺。讀到第二本的時候已經開始有選擇地忽略描述性文字和感慨議論的地方,抓住主要信息知道這個故事在怎麼發展就往後翻了
把一個故事的形成過程分為三個階段(非常粗糙業余的一個分類,只是為了形象說明我的閱讀體驗)
第一階段可以叫做「框架階段」,就是設定故事的框架,故事世界的基本邏輯和主要線索,以及主要人物的關鍵信息相關職能等等,這樣就有一個故事發生發展的輪廓了;
第二階段「填充階段」,就是補充情節細節、人物心理、環境描寫等等這些東西,讓框架從一個乾巴巴的故事主要信息列表,變成一個語言流暢、形象生動、具有可讀性的故事;
第三階段「升華階段」,就是在故事已經成型的基礎上,夾敘夾議啦,調整敘事順序巧設懸念啦,暗藏線索首尾呼應啦,通過巧妙的橋段或者對比讓人物形象飽滿啦,用個人命運隱喻宇宙規律暗藏私貨啦(咦?)等等等等,這樣小說就在思想深度上又上了一個台階
很明顯劉慈欣的第一階段是完全沒問題的,他的想像力和外星人行為邏輯的設定給《三體》系列的故事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常常被人提起的一些金句例如「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等等,也能顯示劉慈欣在第三階段也作了一些不錯的發揮,我想這是為什麼很多人不僅覺得他故事好而且文筆也很贊
但是問題是第三階段的發揮要建立在第二階段圓滿完成的基礎上,要先有一個飽滿的情緒積累和情節鋪墊再放出哲理金句,才能給讀者內心的震撼。而大劉常常從第一階段直接跳到了第三階段,非常出戲不說還讓人覺得人物整天自說自話自嗨,整個故事的描述也有種失去平衡的感覺。
1,三體在想像力方面,可謂在世界科幻史上都是頂尖的。科幻小說最開始號稱點子文學,一個出色的點子可以撐起整個故事而三體三部曲中有無數亮瞎了的經典創意,比如第一部出現的三體世界的恆紀元和亂紀元,比如第二部的黑暗森林理論、水滴、面壁計劃和破壁人,第三部更是充滿了各種令人拍案叫絕的點子。
就故事尺度來說,第一部是在地球上,第二部上升到兩個文明間的碰撞,第三部達到整個宇宙的高度,確實宏大。在想像力和點子這兩方面,三體在世界其他科幻經典面前也有有驕傲的資本。
2,文學性。三體三部曲明顯感覺就是人物構思巧妙,結構嚴謹,輕重分明,故事敘述流暢,各種亮點都分別有序展現出來。我獨立之後,有「想法很棒,寫的很好,好的點子多多」的感覺。閱讀《三體》系列,除了在其中仍然能體味到一些傳統的科幻作品的風格之外,又可以帶來一種像閱讀那些出色的商業通俗小說時會感受到的快感。而且,會為作者超越常人的想像力而叫絕,也很欣賞作者的思考,以及其中部分的思想。這個小說系列的可讀性,就其情節展開的精彩度來說,作為其基礎的,恰恰是作者驚人而且超越常人的想像力。
在這個小說系列中所體現出來的作者對於多種科學知識的了解、利用與合乎科幻邏輯的外推幻想。劉慈欣的文筆駕馭中篇小說感覺正合適,流浪地球、鄉村教師、贍養人類都是優秀的作品,
總體而言,三體在國內算是科幻小說的巔峰,這點不必說。放在世界科幻里,也算是優秀的傑作,可算是一流。
《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
黑暗森林法則: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獵人,不管是天使還是魔鬼,不管是嬌嫩的嬰兒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還是天神般的男神,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這也就是宇宙的黑暗森林法則。
劉慈欣,男,漢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參加工作,山西陽泉人,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陽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
2015年10月18日,憑借《三體》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文學最高成就獎,並被授予特級華語科幻星雲勛章,該等級勛章只有獲得國際最高科幻獎項雨果獎和星雲獎的作家有資格獲取。同時劉慈欣擔任了由游族網路開發的三體游戲的雲端架構師。
2015年11月入選「中央電視台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候選人。
④ 為什麼我的一個朋友看完《三體》後認為是垃圾小說
1,可能三體過於難以理解,有些人看了之後心煩意亂,才覺得不好看
2,三體有很多的理論知識芹簡,悄罩而一般人知識水平不算太高,因而比較難懂
3,三體是強調科學理論的,會讓一些人感覺根本不知道在講什麼
4,國內有幾個與三體「同名」(不知道是巧合還是盜用名字)的小說,跟三體完全不著邊際,可能會有人把他和三體混在一啟首鬧起
⑤ 《三體》這本書是硬科幻還是軟科幻,為什麼
三體這本書是比較硬科幻的,畢竟書中提到了很多科學還沒有達到的程度,有一定的超前性。在科幻領域中有很多超前的理論,在後來這些理論被科學家們所解釋,從側面證明了三體是很硬科幻的。
兩個假說即便對當代科學研究、觀測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誘發人們對所謂真理的思考,並且也對現有的真理」進行批判與此同時,還對小說中的高等文明對低等文明的入侵進行了一定的鋪墊。對於文明之間的善意與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