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關於疫情的科幻小說怎麼寫

關於疫情的科幻小說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5-02-21 16:15:39

❶ 《花冠病毒》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花冠病毒》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花冠病毒》讀後感1

讀畢淑敏作家的書很久了,提醒幸福,紅處方,血玲瓏,每次都看的身有感觸,她的文字,看上去總是嚴肅的,不活潑的,初次閱讀,有一種讓人覺得有一種嚴肅感,壓迫感,緊張感,或者是和她早年的羨謹工作經歷,醫生以及年歲尚小就去邊防的原因,可是往往到最後,她總是在激勵你,鼓勵你,讓你舉得這世界是美好的,你彷彿通過她的文字,從嚴肅彷徨走到了樂觀積極的道路上,讓你接下來的生活重新長滿了力量。

說實話,花冠病毒,沒有高中以上的化學知識,很難讀懂它,我雖然是高中畢業,但奈何高中成績是在太爛,而距離高中時間又太遠,中間的化學知識,實在也沒讀懂,甚至是慚愧。

這些年,我深感自己的變化,由此及彼,我想別人也有一樣的變化,這樣會不會負負得正?說起的變化,這段日子,最重要的是體重吧,還有是皺紋,當然還有日漸世俗的心,覺得現實,無論談及任何一件事情,一個觀念,都是不自覺得加上兩個字,現實。是不是現實終究飛不過滄海?不得而知,或許滄海也是一種現實。

控制體重,一定要控制。

《花冠病毒》讀後感2

當病毒席捲人間,將是對人性最大挑戰的時刻!

拿到《花冠病肆銷毒》這本書時,恰逢前所未有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大爆發時期。大家都被隔離在家中,連平時已經融入我們生活中的收快遞行為,也被硬生生的中斷了,所以我是在手機上看完本書的電子版的。

作者是親身經歷了2003年「非典」時期奔赴前線采訪的經歷,有了靈感,創作了這么一個故事。所講的「花冠病毒」雖為虛構,但是跟我們2019年底一直延續到了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有著極為相似的病症表現,連名字都很相似。

故事表現人性在面臨危難時刻而迸發出的悲憫和無奈,在絕境中展示出的強大和堅韌,讀起來讓人慾罷不能。小說已不再是敘述一場冒險,而是更深入地關注生命、人性、救贖等命題。兇猛疫情突然襲擊中國的大城市燕市,一時間,千萬民眾的生命陷入危機。親臨一線的科研教授於增風,以身試毒不幸身亡,並給這種寄生的古老生物賦予一個溫暖的名字——花冠病毒。

當重大疫情洶涌而至,全城戒嚴、人心惶惶之際,擁有心理學背景的女作家羅緯芝突然接到一個電話,一家機構告知其被推薦為親臨抗毒一線的采訪組成員。經過激烈的心理掙扎,她答應啟程。這時,一個神秘的年輕人李元忽然找到她,兩人達成一項秘密交易,並給她一瓶白色粉末,以備不時之需。在由袁再春組成的抗疫一線小組內,羅緯芝深入了解了危機情況下各色普通人面對恐慌和毀滅時的心理困境,並陰差陽錯的從袁再春手中,拿到了於增風教授的遺物。匪夷所思的是,遺物中居然藏有花冠病毒的病菌。羅緯芝身染瘟疫,命懸一線,又不可思議的獲救,成為花冠病毒的「刀」下唯兄雹基一倖存者。

她是幸運的,當很多人感染病毒死去時,她因機遇巧合獲得了解葯而獲救;她又是不幸的,就因為她體內血液中含有治癒花冠病毒的抗體,導致有人前方百計的抽取她的血液,還無情的囚禁她,差一點命喪黃泉。

書中的疫情比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還要嚴峻,我們只能揪心的看著事件在不斷失控,官方急求葯物卻遲遲研發不出,各方勢力都想從這場病毒虐殺中獲利。這時候,人性的自私和貪婪就暴露出來了。負責疫情的掌權者為了救自己孫子和兒媳的命,不擇手段,囚禁羅緯芝,然後不斷的抽取她的血液來救自己的孫子和兒媳,這樣的行為不得不說令人發指。但是,不論人心有多難測,不論在災難前面我們有多無助,總是有那麼一些正義之士,為了大我犧牲小我。

故事最後,人類與病毒的抗爭終以有正義之士團結一致來拯救社會得以終結。而現實中,人類與病毒的血戰還在繼續,人類只有團結一致,共同抗擊病毒,在災難面前同仇敵愾,共同面對,才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花冠病毒》讀後感3

買這本書已經許久了,之前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還因為似乎聽說這是畢淑敏的封山之作,所以特意買來一探究竟。但由於各種原因,近日終於讀完畢淑敏的《花冠病毒》,想像以前一樣提筆便寫,因為記憶不好,怕拖久了就會忘了內容而再也寫不出什麼了,可提筆之後發現仍是不知寫什麼,倒不是記憶力突然減退,而是思緒像泛濫的洪水,無法成渠。

故事的情節並不復雜,只是說燕市得了一種從未見過的病毒引發的瘟疫,來勢兇猛,人類毫無招架之力,大批的市民染病死亡,最後由民間志士,發明葯物,暫擊退了這場瘟疫的故事。沒有錯綜復雜的人物線索,沒有太多的心機算盡、喪盡天良,但比這些更真實的是人們面對災難時那各有不同的反應。

上始市長,下至平民,左起官員,右到醫生,大到國外,小到家庭,在災難面前,為自己、為事業、為理想、為人類,這些不同的出發點引發了千花異態的表情與行動。整個故事死了很多的人,一個中國較大的大型葡萄酒酒窖都擺滿了屍體,還不算已經連天加夜被焚燒的,前線醫生染毒身亡,女主角差點命喪黃泉,抗疫總指揮引疚發病而亡,但我仍無法真正去恨這場瘟疫的主要肇事者「花冠病毒」,甚至包括那個賣國求榮的敗類!我可以理解他們所有的反應與行為,但是其中有一些讓我警醒與防範。

病毒與我們一樣生活在地球上,它們只是一種細菌而已。單單因為我們是視角,就認為對方是該被消亡的,其實面對打算要消滅它們的我們,對於病毒來說,我們也是不共戴天的敵人。就生命來說,都是有始有終的,雖然我們應該愛惜、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也要尊重別的生命,小到細菌,大到各類動物,生活在地球上,就有自己生存的權力。我們做為地球上,目前較為聰明的一類物種,卻做著自大自毀的事——破壞生態環境。上帝很久前就說過:「欲使其亡,先使其瘋狂」!我不知道人類有沒有達到瘋狂的地步,但至少自詡為地球的主宰之心已定,這就讓我們無法平等的看待其它的生靈,包括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學了唯物論後,地球不再是我們的母親,而是僅供人們不停向其索要的寶箱,卻不在意這寶箱是否已不堪重負。唯物論不是不好,而它讓人無所畏懼。那花冠病毒在冰山上睡的安穩,是人們的好奇與貪婪將它引入人間,最後卻把所有的深仇大恨堆砌給它。

最後,讓我久久不能平靜的就是畢阿姨對於生命的看法,她說:生命是由各種元素構成,人類個體是由意識能量操縱一堆碳水化合物組成的,宇宙是能量守恆的,我們看似的消耗,其實是把原子從一種結構組合變為另外一種。我們的消滅與誕生都是在經歷著失去和重組這些元素,因而退一步,就組成我們的這些原子而言,我們是永恆不死的,因為原子的壽命是很久很久很久的,可以約等於永恆。更讓人心跳不已的是:曾和我們的原子聯系過的原子,會記錄下曾經聯結過的記憶,這多麼像前世今生啊!是多麼浪漫的一種感覺!

有時候,看著眼前,看著社會,再看著歷史,常常會心升痛苦很想落淚,這不是我東施效顰般的想學林黛玉,而是人類的'苦難真的太多了!其實生命是很脆弱的,一個碰撞、一種跌墜、一場瘟疫就會把這能量根源從肉體中抽離,而生命的堅強,也只是指在意識清晰的情況下,人可以擁有不懼於困難的意志。生活為了讓我們明白人類活著多不容易,已經想盡千萬方法,造就萬千苦難,希望人類可以停止同類相伐的行為,珍愛自己,也珍愛異己。目前來看,很多人在此困難面前瑟瑟發抖,拚命攀爬向上。可縱使是大千世界,仍是地球啊!縱使是跑的再高再遠,也還是和人類呆在一起的!

人啊!咱們都睜開眼睛看看好嗎?珍愛自己,也珍愛異己。

《花冠病毒》讀後感4

很少一鼓作氣看完一本,這本書看到凌晨三點。

因現在被新型冠狀病毒侵襲,網上很多人推薦,又被這本書的名字所吸引,在家中閑來著,孤獨的無趣,剛翻看幾頁即被裡面的情節所吸引。初看像是災難片,但作者又說是科幻片,看到最後原是言情片。

作者畢淑敏是一位非常有才情,溫和、善良的人,她的筆下充滿著人文關懷,對醫生、對生命,甚至對病毒。

結合書中的內容,筆者在老家過年及呆在家中近一個月的觀察和思考,概括如下。

一、或將有新一輪的離婚率上升

人們因病毒產生的焦慮,會使離婚率大幅度上升。本來以為生死之交,相濡以沫。卻不料很多夫妻因為無班可上,整天待在家裡,除了采購一些生活必需品外,就是千篇一律的相處。這種單調的生活,日久生厭,很快滋生出熟悉的交惡,彼此口角增多,相互逆反。

辦理結婚和離婚的比例可能倒置。大概很多人不願意萬一得了病毒死了,還和自己不喜歡的人拴在一起。如果得了其他病,正是需要親人照料的關鍵時刻。疾病有時是黏合劑,會讓一些貌合神離的夫妻,在危難中團結起來。但得了病毒的感染則不同,根本不需要你的照料,親人也不可能去照料你。疫情期間,經常會有很多家人之間相互舉報發熱的情況,然後這些人被醫療機構隔離。

既然人生苦短,很可能在某一個瞬間,被不可知的病毒順手牽羊,何不趁著自己還能支配身體的機會,濫情放縱。人們被虛無統治著,越積越多,精神垃圾越堆越多。同居亂情的遍地都是,在巨大的天災面前,人們不把法律放在眼裡了。

二、心理疾病或顯著增長

通常認為,人們在遇到災難的時候,會經歷三個階段:抑鬱、焦慮、憤怒,這是危險三部曲。引導民眾走出來,人都是愛推卸責任的。

所有人從未有過如此記憶,呆在家裡就是為祖國做貢獻,吃飽了不出去就是防病。現實情況也確實如此,在疫情肆虐,出外有可能被感染,那麼呆在家中就是最好的自我隔離。

短時間內,大家歡欣躍,終於可以徹底放縱休息了。但是,時間長了,總是讓你焦慮不安。

本就有抑鬱症的不敢去醫院開葯,輕微抑鬱的開始加重……

三、疫情期間,最需要的幾項能力

1、獨處

我們最需要的能力是享受孤獨,與自己和諧相處的能力。很多人正是因為不懂得和自己相處,喜歡與朋友聚會,喝酒、泡吧,將時間與光陰消耗在與別人(家人以外)相處中。疫情期間,難得有那麼多自己安排的時間,怎麼辦?如何安排?刷視頻、玩微信,看連續劇?總有無聊的一天,總有百無聊賴的一天,所以,如何在獨處中獲取能量才是關鍵。

2、與家人和平相處的能力

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家庭是聚少離多。這難得的不能出門只能呆在家中的現狀讓很多人措手不及,因為這些太缺少與戀人,與孩子,與父母長期相處的能力與技巧了。

因近期疫情嚴重,原定於2月10日上班的時間因此推遲,具體上班時間再等通知。

3、主動學習的能力

我們上班下班,總是被別人安排著,很少有這么多時間由自己支配。在難得的這么時間內,我們如何安排,怎樣學習才能提高自己呢?這是需要我們每個人思考的問題。

4、如果可能,盡量用文字記載思想。

文字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最高形式,人類發展出語言已經十幾萬年,但形成文字也就近幾千年的時間,文字是承載人類文明的最佳工具。

文字往大了說,承載著人類文明。就個體而言,記錄個體的成長軌跡,所思所想。

比如,記載一天的流水賬,使我們的生活有跡可查。

當天的心情日記,N多年以後,當我們回憶時,翻出日記即可。

讀書的心得體會,使我們在大腦中的碎片化的知識重新整理成形。

最後,正如畢淑敏在《花冠病毒》中所言,人類和病毒終有一戰。但那可能是多少年以後的事,是頂尖科學家、病毒學家的重要工作。我們作為普通人更最重要的可能是,在身體和心靈遭遇突變,出現極端困厄的狀況,最終能依靠的必有你的心靈能量。並盡可能地融入到這個世界,熱情地綻放生命。

各位加油,堅守住。

《花冠病毒》讀後感5

《花冠病毒》是畢淑敏的鴻篇巨著。這本書是為班上學生推薦的。畢淑敏是國家一級作家,心理學家,從事醫學工作20年開始專業寫作,共發表作品300萬多字。第一次讀她的作品是《血玲瓏》,就對她豐富的醫學、文學、心理學知識而折服,後來在試卷上也常見她的文章。有的語文老師曾告訴我們要注意畢淑敏、余秋雨的文章,作為中考閱讀題是有很大的可能的,從此便對畢淑敏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在給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時,看到了這樣的介紹:「這本書包含著我對已經和將來世界的回眸與眺望。包含著我對宇宙的好奇和幻念。」內容介紹說這本書是寫的是人們與花冠病毒之間的一次戰爭,一次生與死的較量。於是就推薦了這本書。

趁假期,我也看看這本書,不想一看就不想放下。

看完後有對環境的擔憂,有對醫學界的科學家的崇敬,有對作為作家參與抗疫戰爭的羅緯芝的敬佩之情,有對大難時期政府虛報數據的無奈的理解,有對少數人、利慾熏心的憤恨,有對作者的精妙構思、豐富的文學和心理學知識而嘆服。

羅緯芝作為作家深入第一線采訪,了解花冠病毒的過程中,為了解於增風教授因感染花冠病毒殉職後的遺言,不顧危險,打開了於增風的遺物,結果不幸被感染了花冠病毒,在被病毒侵蝕的過程中,病人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如何被毒魔一口一口地吞噬,如何膽肺寸斷而決而一點辦法都沒有。在恍惚中,在本能的求生慾望中,在想到母親病危的過程中,還記得臨上陣時有一名神秘男子名叫李元的給了她一種葯,叫她遇到危險時就吃一點葯粉,那叫1號葯的粉末居然就是靈丹妙葯,讓她起死回生了。

因感染了花冠病毒的人越來越多,火化的機器都忙不過來了。為了防止病毒進一步擴散,最後政府不得不命令原來貯存葡萄酒的窯庫改成了停屍庫進行冰凍。李元為了研究出花冠病毒的抗體,需要得到活的毒株,羅緯芝冒著危險到停屍庫去采樣。當看到這些章節的內容時,頭腦的想像空間就變大了,當夜深人靜,獨自一人在家時,偶爾有風吹動窗簾動時,對面桌上的電來蚊器里的液體也好像絲絲縷縷地經受熱蒸騰出來晃悠悠地直往上竄。這些與書中的情節、頭腦中的畫面一吻合,實在是有些嚇人。身體里有一種東西在躁動,血液在加快,自己也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這時如果缺乏控制力和注意的轉移的話,很可能會發出尖叫聲的。

當看到羅緯芝在郝轍的強勢進攻下將要產生性慾的內容時,我有些後悔給學生介紹這本書了。怕給學生不良的影響,後來因羅發現自己咳嗽吐出一絲血,更加明確自己的病情,為了不把病傳給郝轍,她毅然決然地拒絕了郝轍的要求。整觀全文,也有對此內容表示理解的心情。人有七情六慾,在優秀者身上同樣會體現,而且有些東西還比普通人更強烈,如果不寫這些體現人性的東西,也許羅緯芝這個物形象就太完美而顯得不真實了。

當李元、凌念他們想把研製出來對花冠病毒能產生抗體的預防葯推而廣之時,無奈他們是化學博士,無醫生資格,政府不答應。

為了達到要求,凌念們迫不得已想出了一個辦法,用帶有花冠病毒的風箏飛到市長家的花園里,為了讓市長家裡的人得病,引起市長重視,得到醫療通行證。不料卻被市長陳宇雄的寶貝孫子陳天果拾到了。陳天果患病了,在生命垂危之際,李元與羅緯芝說服市長,羅輸血給天果就救了孩子的命。然後天果的媽媽也傳染了病,市長傳令讓羅緯芝留下,不顧羅的身體虛弱,讓她繼續輸血給天果媽媽蘇雅,在救天果之前,羅因服了「白娘子」1號葯後康復產生了抗體,在電視里講過康復後有抗體。因媒體的宣傳,讓羅遭受了郝轍預謀的車禍。在羅昏迷狀態下抽她的血。市長為了孫子及家人,也要抽羅的血。看到這些內容時,覺得人心險惡,有的人自私自利,有權的人可以利用權利,無權的人明的來不了,就來暗的。實在應該提高警惕啊!

文章結尾處,故事情節更是意料之外,李元、凌念竟然是雙胞胎,他們的父親就是於增風,他們現在的導師詹婉英就是他們的母親,而李元因救助一個病人去世的消息讓羅緯芝肝腸寸斷,然而詹婉英卻告訴她李元沒死,死去的是凌念,而李元卻只能叫凌念了。

經過一番周折,羅緯芝與李元這對以病毒為媒人的年輕人終成眷屬。一場與花冠病毒的大戰也因李元的研究,政府的最終開化而勝利了。

看了這本小說後,我對靈芝的葯用價值多了一份了解和認識。但文章最後也強調了靈芝的妙用還得依照醫生的囑咐,不得亂服。

《花冠病毒》讀後感6

《花冠病毒》是著名作家、心理學家畢淑敏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國內首部心理能量小說。花冠病毒,有著一個溫暖的名字,是一種古老的寄生病毒。20NN年,它從冰川中蘇醒過來,迅猛地席捲了中國燕市。一時間,千萬民眾的性命陷入危機。曾是心理學家的女作家羅緯芝臨危受命,成為蒞臨抗毒一線的采訪組成員。在抗疫一線小組內,她親眼目睹了危機之下各色普通人面對恐慌和毀滅時的心理困境。無意中,羅緯芝也感染了花冠病毒,卻又奇跡般的獲救。然而接下來,瘟疫事件的發展不斷失控,官方急救葯物卻遲遲研發不出。各方勢力都想從這場病毒虐殺中大發災難之財。災難之下,考驗的正是每個人的內心。

病毒像是一面照妖鏡,折射出了每個人內心的黑暗面。瘋狂搶購囤積日用品的百姓、大發災難之財的商人、彼此間變得有隔膜不信任的人們……災難之下的社會褪去了浮華的外表,暴露出百孔千瘡。正如書中所說,「自然界的病毒還沒有殺死我們,彼此的不信任,已經足夠殺死我們一百次了。」人類最大的敵人不是病毒,而是自己的內心。

因而,想要在與花冠病毒的血戰中取得勝利,最重要的就是在內心堅定必勝的信念。正如在疫情日漸嚴重的情況下,抗疫總指揮還是堅持不泄露口風,對外宣稱病情得到了控制。過去我可能會以為,這是一種怕承受輿論壓力的不負責任的做法。現在我明白,這是為了穩定民心,不讓人們在被病毒侵蝕之前先被內心的恐懼擊垮。

一個人內心的力量能有多強大?我不禁回想起了在心理課上觀看的電影《Thesecret》。電影里所闡述的吸引力法則在這里無疑也是適用的。當你想要做成某件事情,只要向宇宙發出信號,整個宇宙都會幫助你。同樣,當你心中充滿陰霾,向宇宙發射了充滿負能量的信號,結果就是自己困住自己。有一位心理學家在徵得同意的前提下對一位死刑犯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將犯人固定在一個極其狹小的空間,讓他的手臂伸入牆上的一個小孔。與此同時,在隔壁房間將犯人的手腕處輕輕劃開一個小口,讓他聽到水的滴答聲,告訴他動脈已被割開。最後,犯人「失血」而亡。可見內心的力量足以致命。

在生活中,我們需要積極的內心能量。要想在生活中戰無不勝,首要做的就是戰勝自我。進入大學前,我想要改變自我,向著更能夠適應社會的外向型的人發展。到目前為止,我仍不能說自己成功做到了這一點。究其根源,我想我還是無法說服自己的內心。很多時候當我質疑自己的能力,瞻前顧後,機會就擦肩而過了。生命就是一條單行線,你再如何捶胸頓足說後悔,也不能把錯過的事重來。心理學的很多理論,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然而如何做到卻是一個大的挑戰。

人類的力量是有限的。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一個攻不無克戰無不勝的內心信念,無論是面對天災人禍,還是自己將要踏上的每一步。

《花冠病毒》讀後感7

一見到這本書,我就被深深地吸引,因為書名是「花冠病毒」。花冠代表著華麗與美好,病毒卻代表著醜陋、恐怖與死亡。這兩個詞語並列,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與感覺沖擊。

故事講述的是一種可怕的瘟疫病毒「花冠」突襲燕市,一時間,千萬民眾的生命陷入危機。親臨一線的病理教授於增風,以身試毒不幸身亡。燕市全城戒嚴、人心惶惶,擁有心理學背景的美麗姑娘羅緯芝臨危受命,親臨抗毒一線采訪,深入了解了危機情況下各色普通人面對恐慌和毀滅時的心理困境,並陰差陽錯的拿到了於增風教授的遺物。遺物中居然藏有花冠病毒的病菌,羅緯芝身染瘟疫,命懸一線,依靠神秘人李元贈送的神秘葯粉,不可思議地獲救,成為各方利益集團角逐的對象。為了人類和病毒決戰的最後勝利,羅緯芝們不惜獻出自己的鮮血甚至生命,最終取得了抗疫的最後勝利。在這場戰役中,美麗的姑娘羅緯芝也收獲了至死不渝的熾烈愛情。

小說開篇「燕山市花冠病毒死亡人數超過100,抗疫指揮部公開發布數字為25人」,就緊緊抓住了讀者的心,越來越嚴重的疫情,越來越緊張的局勢使讀者也高度緊張,這和2003年得SARS疫情何其相似!這也使得這部「不軟不硬的科幻小說」充滿了現場的真實感和危機感。

小說中說,地球不僅僅是人類的,也是病毒的,人類和病毒必有一戰,人類是無法消滅病毒本身的,因為它的出現得要比人類早得多,沒有人類的時候,它們就是這顆藍色星球的主人了。這些遠古生物長眠在南極和青藏高原的雪山中,全球變暖,這些病毒就會重返人間。真會是這樣嗎?想著都覺得很可怕。隨著人類活動領域不斷擴大,遠古以來就沉睡的病毒很有可能沖出江湖,使某些動物或者植物感染,隨著人類濫食而被感染,也有可能對牲畜的家庭集體化的養育方式而感染病毒。比如一頭牛因喝了含有病毒的遠古雪水而斃命,在自然條件下,這頭牛死在荒原不致病毒快速蔓延,但我們如果集中喂養,一些不良牧場主會把得病的牛屍焙乾、粉碎,攙在飼料里,這就使得牛因蠶食同類的屍體而染病,進一步將病毒帶給人類。居安思危,人類違反自然規則的行為或許真會導致病毒蔓延,或許,人類和病毒的這一戰真的不可避免,勝負又有誰知呢?看現在環境污染、濫用抗生素引起細菌、病毒變異真是讓人觸目驚心。人類啊,別讓近期利益蒙蔽了雙眼,千萬不要自掘墳墓啊!

書中對原子不滅觀點的描述頗俱浪漫情懷,「每個生命都是原子構成,生命結束後,這些原子裊裊飄然離去,開始新的輪回,新的組合。有好事者計算過,每個人身上多達10億個原子,當生命潰散後,這10億個原子與其它原子重組,可能是海里的水,也可能是拂面的風,可以使沉重的鉛,可以路邊的一株樹……」這些描述使我頓感因緣如是,不生不滅,無窮無盡,親人雖然逝去,但親人的原子還在,溫暖的親情還在。人的形體,在浩瀚的宇宙里是多麼渺小,人的一生,在時間長河裡又是多麼短暫啊,但構成我們的原子是永恆的,它們徘徊在這個宇宙里,永遠不會消失。

這部小說不僅僅是敘述一場冒險,一場戰役,而是更深入地關注生命、人性、愛情等話題。在女主人公羅緯芝得知自己的戀人逝去,在冰窖向戀人的遺體告別時,有這樣一段描寫,「羅緯芝希望自己在此地凍裂,她已然做好了准備,承受生命墜落時的崩碎,和李元一起化為原子。現世離得這樣近,化為原子的時候,一定也是肩並肩唇齒相依。到那時,一切悲傷都不復存在,他們在天空任意飛舞。飛累了,就停下來歇一歇。他的氫和她的氧,會變成一滴清澈的露珠。她的碳和他的碳,會變成一塊甜美的蛋糕,他的鍺和她的鍺,會變成一株峨眉的靈芝……,此刻,羅緯芝最想讓自己變為一粒小小的太陽,沾染到他的唇邊,熔化那裡已開始凝聚的冰晶,再享受一次銷魂的深吻……人生要在離開這個世界時安詳,和你在一起,哪裡都是天堂……」這比「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更具有一種豁達的情懷,在這里,除了熾烈的愛情,我們還感受到了一種超越生死的灑脫。人的一生太短暫,如果將自己融入到浩渺的宇宙中去,還有什麼不能釋懷呢?

書的最後,作者借李元的母親之口說,「對逝者最好的悼念,不是哭泣和黑紗,是柔和與溫馨,甚至是滿懷詩意的追思,因為我們從根本上來說,是不朽的」。是啊,我們的原子是永恆的,我們也便是永恆的了。

畢淑敏老師的小說多以悲劇意識和死亡意識來探求幸福、死亡等終極關懷,而在本書中中,畢淑敏老師卻聚焦心理災難。這也許是要在災難來臨之前,先給人類提個醒吧!

❷ 幾個預言都神預測了2020年的病毒爆發,未來真能被預知嗎

從客觀的角度來說,未來是可以被預知的,可是這種預知只是廣義上的預知,言外之意就是我們只能夠大概的把握事情發展的走向,想要知道具體的細節是不可能的,就比如說這次新冠狀病毒的災難,預言只是說2020年會發生病毒爆發,但是並沒有詳細的說病毒爆發的時間和地點,所以這種預言對於我們來說只能起到警示的作用,想要採取具體的措施來規避它是很難的,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說一下未來可以被預知的依據。三:從玄學的角度來看,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一個輪回,而我們正處在這個輪回之中,所以靠著這個輪回,我們就可以知道未來將會發生什麼事情。

按照玄學的理念,萬事萬物都是在不斷的輪回和周轉的,在這個周轉的過程當中,我們會遇到相似的人和相似的事,就比如說玄學裡面有這樣一種說法,“一甲子,大事生,萬物一輪回”,這句話的意思是每過12年將會有一件大事發生,並且這種大事有可能會讓世間萬物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而縱觀以前的歷史,有的事情確實符合這個說法,就比如說08年的大地震和今年的大疫情,中間正好隔了12年。

❸ 《海奧華預言》

        《海奧華預言》,是作者米歇·戴斯瑪克特(Michel Desmarquet)用第一人稱寫的一本「游記」。記錄了作者在外星人的引領下來到海奧華這個行星,在「濤」的幫助下參觀了地球的史前文明,瀏覽了猶太人的歷史、基督來歷、摩西的真實故事、人種起源等等等等。預言了地球要有一場不可避免的全球性大災難。 要避免這場全球性大災難,最重要就是要摒棄物質和金錢社會,提升心靈,這個跟去年疫情剛剛爆發的時候出名的「火星男孩」說的一模一樣。

但是作為一個科幻小說,處處用說教的方法去寫,真的跟邪教無異,有的很煽動人的說法,說的我都有點信。不過,我還是更相信亞當·斯密,人類社會是脫不開資本化本質的。

資本化的確改變了地球氣候,改變了所有動植物的生存環境,讓地球千瘡百孔(我也的確是操那八百輩子都沒用的邪心,而且是操稀碎啊)。哲學和心靈方面的發展也的確停了。

❹ 一隻下金蛋的鵝,它下金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一隻下金蛋的鵝,它下金蛋的真正原因是:核輻射導致鵝蛋變成了金色。

《一隻下金蛋的鵝》是一篇立意很高的文章,它的取材是比較生活化的,反映的是對核輻射的危害的認識,但是不落窠臼。把金屬的同位素轉換、核物理÷放射性和冷戰時期人們對核的深深恐懼聯系在了一起,還有點像中世紀練金術的現代翻版,其用心之巧,可見一斑。

現在國內的不少言之空洞的文章,動不動就「XX艦隊的100000艘戰艦和XX艦隊的150000艘戰艦在第二星雲區突然相遇」或者「6000龍騎兵整齊的排列著,將士肅穆一股殺氣」然後開始天馬行空,這種從真實的生活中尋找素材的更是應該贊揚的,這樣的話更接近科幻的原意是幻想也是科學。



(4)關於疫情的科幻小說怎麼寫擴展閱讀:

白宮新簽證限制令引來多方批評,美專家:特朗普正在「宰掉下金蛋的鵝」

新冠肺炎疫情讓特朗普政府終於有機會可以對合法移民實施限制。據美國沃克斯新聞網22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當日簽署第二輪移民限制行政令,將境外綠卡申請禁令延長至今年年底,並暫停簽發一系列允許從科學家、工程師到互惠生等各類人員在美國工作的「外來勞工」簽證。印度《經濟時報》23日稱,每年近七成H-1B簽證由印度國民獲得,但此舉對美國科技公司的影響將超過對印度IT服務提供商的影響。

據《華爾街日報》23日報道,這些限制舉措是特朗普4月份出台的臨時移民禁令的升級版。除了H-1B簽證,這次的禁令還適用於新H-2B簽證、J-1簽證和L-1簽證。一位不具名的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稱,上述禁令預計將會為美國人提供52.5萬個崗位。

特朗普頒布的簽證限制行政令中稱,「在疫情嚴重影響經濟的情況下,通過H-1B、H-2B、J和L非移民簽證進入美國的工人對美國人的就業機會構成了重大威脅。」特朗普表示,這些限制將持續到2020年底,但「必要時可能會繼續延長」。

不過,美國境內的移民、簽證持有者、食品加工業的臨時工人,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醫護人員和研究人員將不受影響。新的簽證限制舉措將於24日生效。印度《經濟時報》稱,谷歌印度裔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對特朗普的限制簽證措施感到失望。

他說,「特朗普的行政令讓人失望,我們將繼續與移民站在一起,努力為所有人擴大機會」。報道稱,雖然每年發放的8.5萬份H-1B簽證中,印度國民獲得了近70%。但過去幾年印度IT服務提供商已減少了對H-1B簽證的依賴,並在當地僱用更多員工。

加拿大廣播公司22日稱,特朗普政府給成千上萬跨境工作的加拿大人籠罩上不確定的陰雲,這比特朗普4月份發表的移民聲明嚴重得多。在過去兩年裡,加拿大人每年提交4000多份H-1B簽證申請。另外,很多人在正常年份都能拿到L商務簽證,包括跨國公司高管。

美國商界尤其是矽谷的科技公司也紛紛提出批評。據報道,2019年,申請H-1B簽證最多的10家企業當中,有7家是美國知名科技公司,包括亞馬遜、微軟、蘋果、IBM等。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移民專家愛德華·奧爾登22日表示,特朗普正在「宰掉下金蛋的鵝」。

因為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從吸引海外科學家和學生中獲益。奧爾登表示:「特朗普政府趕走他們的決心是前所未有的。這將對美國引領創新、並在未來技術開發競賽中領先中國的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熱點內容
小說古代言情大女主 發布:2025-02-22 11:06:55 瀏覽:37
喜馬拉雅聽書怎麼選擇高清 發布:2025-02-22 10:47:12 瀏覽:27
最經典好看的小說 發布:2025-02-22 10:32:15 瀏覽:56
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我決定裝蒜小說免費觀看 發布:2025-02-22 10:22:09 瀏覽:303
男主被綠的肉武俠小說 發布:2025-02-22 10:03:24 瀏覽:216
網路小說怎麼寫才有人看 發布:2025-02-22 09:54:05 瀏覽:65
穿越古代搞建築開發的小說 發布:2025-02-22 08:45:20 瀏覽:738
豬八戒小說網言情 發布:2025-02-22 08:03:45 瀏覽:179
男主全能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2-22 08:02:06 瀏覽:298
忠犬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2-22 07:39:25 瀏覽: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