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中涉及的定律和科幻小說
Ⅰ 小說《三體》中寫的一些科學知識和宇宙知識,還有推論什麼的是作者想的還是都是真的
首先三體,它是科幻小說,當然基礎知識是真的,比如納米材料的確很堅硬,但大多數涉及宇宙的,都是推測,或者說純粹是猜想,比如水滴和智子,把單個質子展開並蝕刻是根本無法想像的,當然把太陽當擴音器什麼的,不清楚,但我記得這個也是個猜想。但涉及主觀方面的,比如黑森法則,的確很有意思,而且也很有依據,這個是講不清楚的,你可以參考一下費米悖論,書上也提到過,或者宇宙綠岸公式,就是計算,宇宙中可能演化出生命的星體的個數的一個公式。還有就是地球名片,我個人認為,地球名片沒啥用,因為我覺得不怎麼可能有地外文明……你真的要知道詳情,或者喜歡三體,你可以去看作者劉慈欣,就是大劉作的幾個訪談節目,純手打,望採納~
Ⅱ 《三體》讀書筆記與摘抄
《三體》不僅是一部科幻小說,更是一次對宇宙、文明與人性的深刻探索。通過閱讀,我們不僅能夠了解到宇宙的宏大與神秘,還能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有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黑暗森林法則揭示了宇宙中文明生存的殘酷性。在這個法則下,每個文明都像是帶槍的獵人,在宇宙中小心翼翼地生存,擔心被其他文明發現並消滅。這種生存方式在人類社會中也有所體現,人類對未知的恐懼與探索的慾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面對未知與可能的威脅時,人類往往會選擇自我保護,這與黑暗森林法則中的生存邏輯不謀而合。
此外,文明等級的衡量標准,即對宇宙能量的利用程度,也為我們理解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目前的人類文明雖在太陽能的利用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與宇宙文明的最高境界相比,仍處於較低層次。這不僅讓我們意識到人類文明的發展潛力,也提醒我們在利用資源與環境時需更加謹慎,以避免對自然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再者,維度的概念在《三體》中也得到了深入的探討。從0維到4維的空間理解,不僅豐富了我們對物理世界的認識,也引發了對時間與空間關系的思考。在四維空間中,時間與空間的結合使得過去、現在與未來同時存在,這種思想與佛家的「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相呼應,揭示了人類存在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最後,文明與個體之間的關系在《三體》中得到了深刻闡述。《三體》提醒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理解為四維世界的生物在三維世界中的投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既能看到人類文明的輝煌與成就,也能反思個體在宇宙中的渺小與脆弱。《三體》通過這些概念,不僅揭示了人類與文明的復雜關系,也鼓勵我們對自身定位與未來探索進行深入思考。
總之,《三體》不僅是一部關於科幻與宇宙的巨作,更是一部對人類文明、個體與宇宙關系的深刻反思。它促使我們思考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資源利用的智慧以及面對未知世界的勇氣與謹慎。通過閱讀《三體》,我們不僅能夠拓寬知識視野,也能夠對自身與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與思考。
Ⅲ 究竟什麼是三體問題,三體問題真的不可解嗎
很多人認識三體問題是通過一部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而知的。
然而實際上三體問題由來已久。何為三體問題呢?簡單來講,就是三個可視為質點的天體在相互的引力作用下的運動規律問題。而在《三體》小說之中,這三個可視為質點的天體就是三顆恆星。當只有一顆恆星的時候,問題是非常簡單的,就如我們的太陽一般,我們能夠對太陽的運動了如指掌。
而當恆星的數量增加到兩顆的時候,問題一樣容易,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雙星系統,兩顆恆星在相互引力作用下的運行規律不需要用到什麼高深的理論,只需要經典力學便可以對這個雙星系統的運行軌跡進行准確的預測。而一旦恆星的數量增加到了三顆,那麼問題就變得非常復雜。
人類對於人工神經網路的研究實際上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開始了。
簡單來講就是從信息處理的角度對人腦的神經元進行抽象,從而按照不同的連接產生不同的網路。研究人員通過讓人工神經網路學習大量的三體數據集,從而使其獲得對三體運動的推斷能力,而相比Brutus演算法幾個月的計算而言,人工神經網路得出結果只需要0.001秒的時間,而且根據數千個計算結果顯示,精確度和Brutus演算法非常接近。
人工神經網路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得出結果,就在於其並不是對天體系統運行軌跡每一小步的數據都進行計算,而只是通過計算產生的運動而推斷運動的模式,從而得出對未來的預測。如果現實中真的存在著一個三體行星,那麼我們可算是幫他們解決了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