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年度科幻小說
Ⅰ 公認十大最好看探險小說
公認十大最好看探險小說有:《青葉靈異事務所》、《血墓詭影》、《重慶迷城》、《天坑鷹獵》、《薩滿往事》、《非正常人類異聞錄》、《最後一個鎖龍冢》、《神話禁區》、《活見鬼》、《山海經密碼》。
1、《青葉靈異事務所》
《青葉靈異事務所》是起點中文網作家庫奇奇所著靈異懸疑小說。2018年3月18日作品獲得了首屆世界華語懸疑文學大賽超長篇銀獎。
2、《血墓詭影》
神秘莫測的閩越國王妃之墓,成吉思汗陵,花木蘭之墓,春秋三王墓,金國完顏宗旺之墓,盜墓之王溫韜墓,西夏李元昊之墓,曹操陵,以及秦始皇陵!每一座古墓都是一個傳奇,每一個傳奇都有一把名劍,誰又能想到這一切都是一個迷局。
3、《重慶迷城》
一部只能發生在「3D立體」重慶的科幻小說。
4、《天坑鷹獵》
20世紀80年代末,北京少年張保慶隻身前往東北鷹屯,與獵鷹族姐弟菜瓜、二鼻子不打不相識。城市少年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然的奇妙,同時從菜瓜姐弟的行為中明白了人和自然,取之有道,敬畏生命的道理。
5、《薩滿往事》
異文化怪談探險小說《薩滿往事》(原名《獵關東》),作者唐小豪,獨家連載於磨鐵中文網。
6、《非正常人類異聞錄》
《非正常人類異聞錄》的主角是一個真實的精神病人,不是裝的,不是假的,是個真真實實的病人。與正常人的懶病蠢病、發病原因沒錢沒性生活不同,這是本非常寫實的精神病書:就是一個躁狂妄想症的實際想法和生活。
7、《最後一個鎖龍冢》
《最後一個鎖龍冢》是作者淺海舟所創作的一部冒險小說,該作品已完結。
8、《神話禁區》
《神話禁區》是網路寫手何處不染塵創作的一本東方玄幻類的網路小說,首發於起點中文網,該書整體基調為幽默搞笑,主要內容為主角在一個可進化的宇宙中,靠吃成為強者。
9、《活見鬼》
《活見鬼》是起點連載的一部玄幻小說,作者是天下霸唱。
10、《山海經密碼》
《山海經密碼》是2011年鳳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阿菩。這是一個歷史記載的真實故事:4000年前,一個叫有莘不破的少年,獨自游盪在如今已是繁華都市的大荒原上,他本是商王朝的王孫,王位的繼承人,此時卻是一個逃出王宮的叛逆少年。
探險小說
通俗小說的一種,准確的叫法應為冒險小說(Adventure fiction)。它是以各種不尋常的冒險事件為描寫的中心線索,主人公往往有不平凡的經歷、遭遇和挫折,情節緊張、沖突尖銳、場面驚險、內容離奇。
Ⅱ 《球狀閃電》懷沙解讀
《球狀閃電》| 懷沙
關於作者
劉慈欣,首位獲得世界科幻「雨果獎」的亞洲作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曾連續九次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2015年,憑借長篇小說《三體》成為亞洲首位「雨果獎」獲得者。
關於本書
《球狀閃電》是一本以球狀閃電為中心展開的長篇科學幻想小說,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獨特、神秘而離奇的世界。2018年《球狀閃電》英文版正式發行。
核心內容
本書講述的是男主角和自己心愛的女生林雲,兩人一起研究一種叫球狀閃電的高科技,並且終止了世界大戰的故事。藉由這個故事,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可容人類普通情感棲身的科學理論框架:那些去世的人們並不是完全消失了,而是換了一種迷離夢幻的狀態,在另一種規則下繼續生存。
前言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我是懷沙。今天來說一本劉慈欣的長篇科幻小說《球狀閃電》。
關於這篇小說,可能最著名的標簽就是兩個:第一,它是《三體》的前傳,因為很多在《三體》裡面出現的人物和科學技術在《球狀閃電》這本書裡面就出現過。第二個標簽:硬核,這篇科幻小說涉及很多量子理論的知識。喜歡科學的人看著很過癮,但如果當作文學作品來讀,會覺得有一點太硬了。
而今天,我就想從一個非常軟的角度來切入來說這本書,我們來探討一個科學難以回答的問題:那些我們心愛的人,他們在離開人世間之後,去了哪裡?
著名的紀錄片導演劉效禮先生,曾經說過一句傷感的話,他說:「人的一生,就是所愛之人,不斷離去的過程。」
沒錯,這句話很傷感,但是它也是一個殘酷真相。災禍、疾病、意外,確實都會讓我們的所愛之人逝去。人死不能復生,我們努力去適應親人的離去,但最終發現久久難以忘懷,或許這就是人生吧。
但是,這本小說卻告訴我們:那些去世的人們,他們並不是完全消失了,而是換了一種迷離夢幻的狀態,在另外一種規則下繼續生存。那請問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它真的有可能存在嗎?
首先,讓我們先來進入小說的故事情節。
第一部分
用一句話來概括全篇內容:就是男主角和自己心愛的女生林雲,兩人一起研究一種叫「球狀閃電「的高科技,並且最終終止了一場世界大戰的故事。整個故事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可以概括成:球狀閃電是什麼?
故事的一開篇,描寫了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
當天是男主角14歲的生日,一家三口坐在客廳里吃飯聊天。突然,意外發生了,從窗戶外邊飛進來一個圓形的,放著光的球體。一家人一開始以為這是一個球狀閃電。球狀閃電,就是閃電的一種,它不是我們平時在空中看到的那種像裂縫一樣的閃電,而是圓形的,它也被老百姓俗稱為地滾雷。
球狀閃電,「啪」地一下擊中了男主角的爸媽。下一秒,兩人就變成了兩堆灰燼,等於說瞬間就死了。就這么一秒鍾,一個美滿的家庭就只剩下男主角一個孤兒了。
事後,專家就仔細分析了事發現場,認為這個突然飛進屋的大光球不是一個簡單的閃電。但具體是什麼,科學家說不太清。從此以後,男主角就成為了一個科學工作者,他很想破解這個「球狀閃電」的秘密。
後來男主角就上大學了,在大學里他認識了物理學家張彬教授。這個張彬是我們小說一個很重要人物,張彬教授就把男主角領進了「球狀閃電」這個研究領域。後來在做研究的時候,男主角就認識了小說的女主角林雲。林雲是一個冷若冰霜的大美女,不過偏偏對男主角很好。兩個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之後一邊做研究一邊談戀愛,可以說生活過得很幸福。
寫到這,小說花了好多篇幅,來描寫他們具體的研究過程,包括他們怎麼去俄羅斯拜訪了各種科學家什麼的,還涉及很多物理學知識。這些情節我全都幫你略去了。反正最後的結論就是,「球狀閃電」根本不是閃電,它其實是一顆宏電子。那這個宏電子是什麼?
首先,在真實世界裡面,電子我們都知道,它非常小,繞著原子核在做高速運動。按照小說的設定,在我們生活的地球和宇宙的外面,其實還有一個更大的世界,那個世界叫宏世界。不過關於宏世界什麼樣,小說完全沒有涉及。宏世界的電子是可以作用於我們這個世界的,殺死男主角爸媽的光球,根本不是什麼地滾雷,而是一顆宏電子。
根據量子理論,我們知道,微觀的粒子有一個屬性,叫作「非定域性」。就是不確定區域那幾個字,非定域性,而電子也有非定域性。它的意思,咱們通俗地說吧,就是我們沒有辦法確定一顆電子它具體在什麼位置上。它是一個飄飄忽忽的狀態,你可以理解成這一刻還在這里,然後下一刻突然就飛到另外一個地方了。中間不是用光速飛過去的,而是瞬間移動的。
按照小說里的科學設定,凡是被宏電子打死的人,也會變成像電子一樣飄飄忽忽的狀態,科學家管它們叫量子幽靈,「他們」一種不生不死,無法描述。說到這插播一句,在小說《三體》里,人類拿出了一個叫「量子幽靈」的計劃對抗三體人,用的就是《球轉閃電》里的設定。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管這本書叫《三體》前傳。至於量子幽靈具體是什麼樣的,這個話題我們等會再詳細說。我們現在把故事情節過一遍。
剛才我們說到,科學家弄清楚了,球狀閃電原來是宏世界裡的宏電子。發現這個之後,女主角林雲非常興奮,因為她認為,宏電子可以被用在軍事用途上。
這就是小說的第二部分:球狀閃電能幹什麼。
經過一番努力,林雲成功地開發出一種宏電子機槍,這種槍能夠連續射出一個個宏電子。這個武器有兩大好處,第一是它能穿牆,因為宏電子可以瞬間移動,所以可以打擊躲在掩體里的敵人。第二個好處是,它能實現選擇性打擊。小說里設定,科學家可以調整宏電子的屬性,想打什麼物質打什麼物質。比如,現在有一輛敵人的卡車,如果你把「球狀閃電機槍」調成殺傷人類模式,那一串球狀閃電飛過去,整個車電子設備全沒事,人全變成灰燼。如果調成攻擊電子設備模式,那人沒事,整車的電子設備都失靈。如果再切換成打「打擊天然橡膠」模式,那打過去,車輪胎全燒掉。
這種球閃機槍被研究出來之後,馬上就得到了一次實際使用的機會。而這次使用,讓男主角和林雲分手了。
事情是這樣的:有幾個恐怖分子佔領了一所核電站,他們挾持了幾個孩子作為人質。畢竟是在核電站里,人類也不敢輕易開槍,決定使用球狀閃電機槍把他們打死。林雲親手操作著球閃機槍,幾顆宏電子穿牆朝壞人飛過去,裡面的恐怖分子還沒弄明白怎麼回事,就被打成了灰燼。但遺憾的是,那幾個人質孩子也一起被殺害了。男主角感覺很痛苦,而這個時候,他發現林雲的眼睛裡,居然閃著一種狂熱的光芒。男主角一看就嚇壞了:原來我女朋友是個殺人狂魔啊,他就非常反感林雲。
這件事情結束後,男主角就對「球狀閃電」武器充滿了反感。首先他決定和林雲分手,然後從球狀閃電研究中心辭職了,辭職之後他一個人去了美國,做一些和球狀閃電沒有關系的科學研究,等於從這個事業里淡出了。在男主角辭職之後不久,他的物理老師張彬也得病去世了,張彬的遺囑是,用球狀閃電來火化他的遺體。而林雲,繼續留在研究所,研究球狀閃電武器。
在幾年之後,世界大戰爆發了。這也是小說的第三部分,球狀閃電是怎麼終止戰爭的。
在小說的後半段,劉慈欣描寫了一場世界大戰。戰爭的雙方是中國和另一個敵對聯盟。這個敵對聯盟具體是誰,作者寫得比較模糊,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其實寫的就是美國。
戰爭一開始,中國軍隊就使用了球狀閃電武器,但沒想到的,美國人也掌握宏電子和相關技術,經過一番戰斗,中國連續打了幾個敗仗,敵軍就從太平洋那邊打過來了,馬上要登陸中國本土。
眼看中國就要戰敗了。就在這個時候,在中國的戈壁灘上,突然發生了一次巨大的爆炸,方圓1000公里的國土被夷為平地。而這次爆炸還產生了一個副作用,中國1/3的國土面積上的電子設備失靈了,小半個中國退回到了農業時代。
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這次爆炸之後,敵軍馬上和中國簽署了停戰協議,戰爭結束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這次爆炸是林雲引發的。她在和男主角分手之後,就把精力全都撲在研究宏粒子上,而且取得了重大突破。她想,既然宏世界裡有宏電子,也肯定有宏原子吧,既然有宏原子,是不是也有宏核聚變?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試驗,林雲最後掌握了宏原子的聚變能,同時宏原子核聚變除了能釋放巨大的能量。還有一個副作用,爆炸後釋放出的輻射波能讓附近電子設備全部失靈。
而在戰爭的後期,林雲眼看中國就要戰敗了,她決定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和平。這次宏聚變爆炸相當於告訴敵人,我們中國已經掌握了可怕的宏聚變武器,你要是再敢繼續前進,那我繼續引發宏聚變,全球都回到農耕時代。而林雲也在這場爆炸里犧牲了。
這是一個同歸於盡的威脅手段,敵人一看非常害怕,就只能和中國簽署了停戰協議。林雲用自己的犧牲,守衛了中國國土,也換來了世界和平。
知道這個消息後,男主角感到非常後悔,他知道自己之前錯怪林雲了。林雲之所以表現得很冷血,不是因為她喜歡殺戮,是因為她是一個軍人性格,她明白要保衛自己在乎的東西,一定要做出犧牲,甚至是犧牲自己的生命。
在故事最後,人類開始重建被戰爭破壞的家園。因為有宏原子技術,人類的未來反而可能迎來一次技術躍遷和大進步,就像人類二戰之後迎來了技術大進步一樣的道理。而男主角,最後和自己的初戀情人結婚了,但是在他心裡,永遠帶著對林雲的思念。
這就是《球狀閃電》的情節主幹。下面,我們來進入這個音頻的主題,關於量子幽靈,是怎麼繼續陪伴在親人身邊的。
第二部分
我們換個角度看,整篇小說其實就是男主角不斷失去所愛之人,但這些人卻一直以量子幽靈的形式留在他身邊的故事。
故事一開始,男主角就失去了父母。但是他很快就發現,他的父母其實還在他身邊。
第一次靈異事件,發生在男主角上大學之後。有一天他回到原來的家裡,突然發現桌上的杯子,居然是倒扣著的,他自己是不太倒扣杯子的,這個是他媽媽生前的習慣。
然後,男主角在廁所的洗手池裡,還發現了一些頭發。這些頭發有黑有白,顯然是爸媽留下的。這也不可能啊,人都已經走了好幾年了,頭發怎麼還能在呢?而且,突然在下一秒,發現手裡的頭發就像變魔術一樣,唰地一下當著他的面消失了。男主角當時就是感到,一定是爸媽還停留在房間里沒有走。但是他心裡沒有一點害怕,哪個孩子會害怕自己父母的靈魂呢?反而,男主角當時反而有一種莫名的開心,他通過這個細節,明白了量子幽靈的存在機制。雖然爸媽的真人沒有出現,但他們以某種形式待在他的身邊。男主角覺得很欣慰。
為什麼人們會對親人的離去感到悲傷?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他們再也接受不到任何來自親人的新信息了,這是我們內心最最不能接受的。我們總希望,一個房間,一處地方,還保持著有人在的樣子。
其實這個就是我們中國人在清明節掃墓的心理機制。在我們的心裡,特別害怕墓地荒蕪了,所以要定期去維護,除草,要一遍遍地擦拭墓碑,就是希望這里有生氣,有新變化,給人一種有新信息在產生的狀態。而且我們都知道,一旦墓碑旁邊,開了一朵花,或者長了一棵樹,那我們內心就非常高興,可能會說,這是顯靈了。為什麼我們高興?因為接收到了來自故去之人的新信息。
所以,這是量子幽靈的第一個特別之處,我們可以把它稱之為:有新信息產生。
我們接著看故事,也是男主角第二個失去的人,他的老師張彬。
張彬老師是得病去世的,剛才我們說過,因為他一輩子研究球狀閃電,所以他的遺囑很特別,希望後人用球狀閃電武器把自己的遺體打成灰燼。結果,這么一打之後,張彬就和男主角的爸媽一樣,意外地變成了一個量子幽靈。
這個事是林雲發現的。具體發現過程是這樣的:當時,林雲正在研究宏原子的核聚變技術,有一個數學表達式她怎麼也推導不出來。後來,在她給張彬老師掃墓的時候,突然發現墓碑上出現了很多數學公式。這絕對是張彬老師顯靈了,因為造墓碑的工匠怎麼可能懂這么高深的數學呢?林雲趕快把數學公式抄下來,回家一看,果然,就是她當時正在苦苦破解的數學表達式。
為什麼變成量子幽靈之後的張彬,能理解這些公式?因為他本來就是一個物理學家,在變成量子幽靈之後,他就能更好地理解那個量子世界了,所以計算出了宏原子聚變的數學表達式。同時,他還能觀察到林雲這邊因為算不出公式干著急,張彬就選擇直接抵達了林雲掃墓的那個時空,在墓碑上把那個公式寫出來了。
我們看,這里又透露出量子幽靈的一個特點:量子幽靈可以跨時空存在,想去哪個時間去哪個。這說明,時間對於他們來說,完全不是阻隔。
死亡的本質是什麼?其實就是一個人在和光陰的對抗中失敗了,死亡是這場對抗失敗的結果。但是,這些量子幽靈能夠成功戰勝時間。他們不是被延長壽命了,而是能再也不受時間的制約了。在某種程度上,就等於獲得了永生。這個恰恰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這是量子幽靈的第二個特點,他們戰勝了時間。
我們接著看故事,在小說最後,林雲不是在一場宏聚變的爆炸里犧牲了嗎?按照小說的科學設定,所以她也變成了一個量子幽靈。
一天晚上,男主角正在工作台上工作。平時他的書桌上,放著一個紫水晶的空花瓶。這天晚上,他突然問到一股清香,一抬頭,花瓶里居然插著一隻藍色的玫瑰。但等男主角仔細看的時候,玫瑰突然消失了。但是,在空氣里留下的那股香味,就是他們兩人在剛認識的時候林雲用的香水。我們知道,味道是可以存儲記憶的,那一瞬間,男主角把所有兩人過往的美好回憶全都想起來了。這說明,林雲還在用一種特殊的方式,陪在自己身邊。
因為林雲使用了只屬於兩人的專有回憶,這就說明了她作為一個人類的個性、回憶、生前的目標、性格、理想都依然留存著。雖然她已經沒有具體的肉體了,但她的精神還存在。
你想想,當我們懷念一個所愛之人的時候,懷念的是什麼?就是他的意識,他的性格。一個人之所以是他,而不是別人,正是因為他有獨特的意識。
在那一刻,男主角甚至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因為球狀閃電,雖然奪走了他的幾個所愛之人,但是也讓他得到了一種獨特的幸福感。那些重要的人,用一種特別的方式陪在他身邊。
說到這,這本小說里描寫的量子幽靈的三個特點我們就總結完了,分別是:有新信息產生,不懼怕時間和保留原有人格。
不得不說,如果那些故去的人真的能用這種方式存在,那真是太讓人欣慰了。
下面,我從科學和感悟兩個角度,說說自己對這本小說的看法。
第三部分
首先,我們先看看小說的科學設定。
很抱歉,其實根據當前科學理解,沒有任何實驗證據表明,這個世界上有宏原子、宏電子,也沒有任何科學理論支持人的意識不滅。這是我作為一個科普工作者,給你的一個「純科學」的解釋。
但是,我們今天不說純科學。接下來,我想和你分享我真實的個人經歷。這些經歷,讓我重新思考了科學對人類生活的意義
我曾經給好幾個朋友講過《球狀閃電》這本書,每次講完故事之後,我就會給他們解釋什麼是量子的疊加態,什麼是多重宇宙,這些很硬核物理學知識。但你知道他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嗎?至少有三個朋友,在不同場合和時間,問我:懷沙,那你說,我的親人,有沒有可能也在另一個世界還活著呢?
你看,他們關注的是這個問題。
你知道我怎麼回答的嗎?我當時就斬釘截鐵地回答說:有可能,完全有可能。在得到這個回答之後,我能看見,他們的眼睛都是放光的。感覺就是,他們心裡的一直以來的願望,終於找到了科學的支持。在那一刻,我能體會到,他們眼中的那個光芒是有價值的,而且恰恰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
這件事讓我意識到,我的朋友在當時需要的,不是一個嚴謹的科學解釋,而恰恰是一個有科學理論支撐的,情感化的,能夠保留夢想的空間。這讓我重新思考了科學對人類生活的意義。
我們來總結一下,其實科學方法對世界的理解,可以分成下面四種,分別是:
第一,科學明確已經驗證正確的事情。
第二,科學明確已經驗證不正確的事情。
第三,科學目前明確知道,無法驗證的事情。
第四,科學還不知道能否驗證的事情。
首先,我們排除掉第四點,目前科學還不知道能否驗證,這個問題說不清,我們就不討論了。我們重點看前三點。
我們先看第一點,科學明確已經驗證的事情。這部分事情很多,我們每一條學過的物理學定律,一切實現了產品化的科技成果,都屬於這條。這些東西是能明確提升我們生活質量的。
這部分知識有一個特點:它可以給人類提供確定性的,可衡量的價值。比如,某個技術在專利局明碼實價,技術轉讓費多少錢,單次使用多少錢。一個科技公司,估值多少億,在二級市場上明明白白。或者一種通過了 FDA 審查的新葯,是一個確定的化學分子式,它的商業價值是多少億美元,都能預估出來。
而第二種,科學明確證明了不正確的事情。比如科學明確告訴我們,在日食發生的時候,在地球上唱歌跳舞做法式,不能加速太陽恢復。還有,買彩票,去賭場賭博不能致富。這部分知識可以明確幫我們避免損失某些價值。比如,如果你去賭場玩那種叫百家樂的游戲,背後的數學已經明明白白地告訴你了,首先它不能致富,而且平均你每下注100元,就輸4塊錢,你可以明確知道,自己的資產在以4%的速度「變瘦」。
在科學上,前兩種知識可以總結成:科學明確已經證明的和科學已證偽的。它們就是我們理性面對世界最好的武器。它讓我們的生活可控,可感知。作為一個現代人,面對這兩種知識,我們唯一的態度就是遵從。我很喜歡有個詞:從善如流。如果你也是一個理性的人,我甚至找不到任何理由,不從善如流。
值得討論的是第三種。我們怎麼看待那些目前科學明確無法給出結論的事情。什麼是這些事情,比如霍金輻射是否是存在。這件事,我們得到黑洞表面去做測量,那科學家可以告訴你,基本上可以確定人類目前無法測量。或者那個著名的薛定諤的貓,盒子有一隻貓,有可能是活的,也可能是死的。但是你一開蓋子,它一定會死。那你就永遠不能知道它是死是活。這些事情,科學明確告訴你,我無能為力。
而這本小說討論的宏電子和量子幽靈,就屬於這個,科學目前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
對於這些事情,我個人過去的態度是,如果叫不準,那就取最小值,別抱太大的希望。但是,我那幾個朋友對《球狀閃電》這本書的反應讓我完全改變了。為什麼不能取最大值呢?起碼,現在,我在2019年的態度是:因為這里迸發出來的價值和意義,是大到無法衡量的。
說到這,我還得說一個親身經歷。我認識一個企業家,很有錢,生活非常自律,長期吃素。我就問他為什麼,結果他給了我一個非常感性的回答,他說,因為我的家裡人在看著我。
原來,在幾年前,他家裡人生病了。然後自己心裡就默默許了一個願,說:無論這次家裡人的病能不能治好,我以後都吃素。不過最後家人還是去世了,但他從此就堅持吃素,身體就變得很健康。他堅持認為,絕對有在天之靈在看著他。對於這么有錢的人來說,來自市場的、凡事人間的刺激已經真的不能激發他了。但親人在看著他,這點對他的激勵作用,就是無價的。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有了心智,我們才存在的。詩人顧城也說:閉上眼睛,這世界就和我無關。我們得到 App 里講天文學的高爽老師的簽名也說:構成這個世界的不是原子,而是故事。
沒錯,宇宙確實很大,但真正震撼的東西,還是心裡的意義。
回到我們一開篇提出的問題:那些我們心愛的人,他們在離開人世間之後,去了哪裡?
我覺得我更喜歡,甚至更信奉這樣解釋:
如果真的把整個人類世界都縮小到一個宏原子這么微觀的尺度下,到底會發生什麼?不確定。不確定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切都有可能。
而且,現在真的有很多正經科學家相信,宇宙可能真的只有人類一個物種存在。造物主就是造了一個巨大的宇宙來陪我們人類玩。為什麼就一定不行呢?不就是稍微有點浪費嗎?上帝不怕浪費。如果宇宙真的只有我們一個物種,我們為什麼不能把想像值提到最高呢?
所以,《球狀閃電》這部小說最大的價值,不在於它是否符合量子理論的科學設定,也不是描寫了一場高科技的世界大戰。而是作者在目前的科學設定上小小地前進了一步,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供人類普通情感棲身的科學理論框架。科幻在科學和情感之間建立了一個緩沖區,給我們的柔軟的情感披上了鎧甲。這本書告訴我們,那些我們在想像中,夢中會出現的畫面,是真的有可能發生的。我們的所愛之人就在這個宇宙里,隨時可能給我們傳回陣陣耳語,告訴我們:是的,我在。因為你的心即是宇宙,如果你需要,我一直都在。
撰稿、講述:懷沙
腦圖:摩西腦圖工作室
Ⅲ 劉慈欣的全部作品
劉慈欣的全部作品:《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不能共存的節日》、《全頻帶阻塞干擾》。
其中《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
2015年8月23日,憑借《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2017年6月25日,憑借《三體3:死神永生》獲得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2018年11月8日,獲2018年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
劉慈欣的創作特點
劉慈欣承襲了古典主義科幻小說中節奏緊張,情節生動的特徵,並且在看似平實拙樸的語言中,濃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學和自然的偉大力量。
劉慈欣擅長將工業化過程和科學技術塑造成某種強大的力量,作品中洋溢著英雄主義的情懷。例如小說《流浪地球》,該作品綜合了自然災害、技術進步和人類生存的宇宙困境等宏大的主題,地球因為太陽的毀滅而必須進行逃離太陽系的悲壯遠征。
劉慈欣還擅長使用「密集敘事」和「時間跳躍」的手法,在作品中無限加快敘事的步伐,使讀者的思維無法趕超作者的思維,並在敘事過程中留下大量的時間空缺,將未來發展呈現到讀者面前的機會,產生一種獨特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的歷史感。
如在《地火》《吞噬者》和《夢之海》等小說中,密集化的敘事提高了作品的可讀性,還增加讀者對大自然瞬息萬變的感受,增加了讀者對科學技術應付危機的信心。
Ⅳ 好看的科幻類小說
這是劉慈欣的至今為止的小說,中國科幻的巔峰。
【目錄】
長篇科幻小說——
[01]《中國2185》
[02]《超新星紀元》(實體書版)
[03]《超新星紀元》(完全版)
[04]《魔鬼積木》
[05]《球狀閃電》
[06]《三體》
[07]《三體Ⅱ黑暗森林》
[08]《三體Ⅲ死神永生》
中短篇科幻小說——
[01]《鯨歌》
[02]《微觀盡頭》
[03]《坍縮》
[04]《帶上她的眼晴》
[05]《地火》
[06]《流浪地球》
[07]《鄉村教師》
[08]《微紀元》
[09]《纖維》
[10]《命運》
[11]《全頻帶阻塞干擾》(俄羅斯版)
[12]《全頻帶阻塞干擾》(中國版)
[13]《信使》
[14]《混沌蝴蝶》
[15]《西洋》
[16]《中國太陽》
[17]《夢之海》
[18]《朝聞道》
[19]《天使時代》
[20]《吞食者》
[21]《詩雲》
[22]《光榮與夢想》
[23]《地球大炮》
[24]《思想者》
[25]《圓圓的肥皂泡》
[26]《白堊紀往事》
[27]《鏡子》
[28]《贍養上帝》
[29]《歡樂頌》
[30]《贍養人類》
[31]《山》
[32]《海水高山》
[33]《2018年4月1日》
[34]《人生》
[35]《太原之戀》
[36]《時間移民》
其它小說——
[01]《燒火工》
科幻評論——
[01]《混沌中的科幻》
[02]《SF教——論科幻小說對宇宙的描寫》
[03]《築起我們的金字塔》
[04]《消失的溪流——八十年代的中國科幻》
[05]《談〈珊瑚島上的死光〉》
[06]《天國之路——科幻和理想社會》
[07]《無奈的和美麗的錯誤——科幻硬傷概論》
[08]《在2001年銀河獎大會上的講話》
[09]《掐頭去尾看本屆雨果獎》
[10]《〈東京聖戰〉和〈冷酷的方程式〉》
[11]《我們是科幻迷》
[12]《快樂的科幻》
[13]《科幻與幻想的對決》
[14]《三維的韓松》
[15]《我們需要的科幻——〈黑太陽〉書評》
[16]《〈超新星紀元〉後記》
[17]《第一代科幻迷的回憶——寫在〈超新星紀元〉出版之際》
[18]《被遺忘的佳作》
[19]《峽谷中的旅程——讀王晉康的〈類人〉》
[20]《〈球狀閃電〉後記》
[21]《從雙獎看美國當代科幻》
[22]《從大海見一滴水——對科幻小說中某些傳統文學要素的反思》
[23]《科幻邊界上的諸神復活——〈光明王〉書評》
[24]《小木屋中的星空——〈開闊的前庭〉後記》
[25]《太空中的西部世界——〈外星稽查行動〉後記》
[26]《文明的返祖——〈最後的城堡〉評論》
[27]《科學的淡出——〈賭一把〉評論》
[28]《機器的征途和人的復活——〈悲劇之歌〉評論》
[29]《納須禰於芥子——從〈死鳥〉看科幻的宗教感情和宏大敘事》
[30]《道德的迷霧和生存的真相——〈狩獵月亮〉評論》
[31]《玻璃箱中的思考——〈沙王〉評論》
[32]《君子報仇,萬年不晚——〈斗篷與棍棒〉評論》
[33]《澤拉茲尼的輪回——〈獨角獸棋局〉評論》
[34]《你會愛上吸塵器嗎?——〈血孩子〉評論》、
[35]《生態女性主義、蓋婭和人格放大——〈永久凍土〉評論》
[36]《為〈科學文化〉雜志所寫的常見科幻電影介紹》
[37]《寫在〈三體〉第二部完成之際》
[38]《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年科幻小說年度選集前言》
[39]《當科普的科幻嘗起來是文學的》
[40]《西風百年——淺論外國科幻對中國科幻文學的影響》
[41]《傳統文學要素在科幻小說中的變化(節選)》
[42]《超越自戀:科幻給文學的機會》
[43]《重返伊甸園——科幻創作十年回顧》
[44]《〈流浪地球〉:尋找家園之旅》
[45]《中國科幻劃時代的理論建構——〈科幻文學論綱〉》
[46]《〈水晶的天空〉序》
散文隨筆——
[01]《電子詩人》
[02]《文明的反向擴張》
[03]《遠航!遠航!》
[04]《宇宙隨想》
[05]《當前航天技術與科幻預測的對比》
[06]《技術奇點二題》
[07]《AI種族的史前時代》
訪談錄——
[01]《小π訪談》
[02]《開辟想像天地的人們:初識劉慈欣》
[03]《〈科幻世界〉訪談》
[04]《回答〈小作家〉雜志的采訪》
[05]《起點FANS見面會實錄》
[06]《〈科幻大王〉特約采訪》
[07]《〈成都日報〉訪談:劉慈欣 握住現實的科幻狂人
[08]《〈三聯生活周刊〉關於目前科幻狀況的的采訪
[09]《為什麼人類還值得拯救?——劉慈欣與江曉原對話錄》
[10]《道德的盡頭是科幻的開始——〈南方都市報〉訪談》
[11]《本土科幻任重道遠——〈沈陽晚報〉訪談》
[12]《網路貼吧見面會實錄(整理版)》
[13]《科幻拷問道德——〈北京青年報〉訪談》
[14]《中國科幻文學的「異類」——〈新京報〉訪談》
[15]《中國科幻文學需要大師——〈山西晚報〉訪談》
[16]《北京理工大學3月29日大劉見面會問答全紀錄》
[17]《如果·劉慈欣》
[18]《〈人民日報·海外版〉關於科幻的采訪》
[19]《歡迎進入「三體紀元」——〈南方都市報〉訪談》
[20]《我們走的,是一條全新的路——〈文學報〉訪談》
[21]《影像時代,科幻文學在衰落——〈東莞時報〉訪談》
[22]《大劉成都簽售活動微博速記》
[23]《〈三體〉讀者見面會大致情況》
[24]《〈新京報〉劉慈欣、韓松同題問答》
[25]《給力中國科幻——〈現代快報·博客周刊〉訪談》
[26]《〈看天下Vista〉:劉慈欣讓中國科幻進入「三體紀元」》
[27]《〈中國青年報〉:一邊柴米油鹽 一邊星光燦爛》
[28]《讀者的認可是惟一的希望——〈都市消費晨報〉訪談》
[29]《夢想的力量——〈中國日報〉專訪》
[30]《我知道,意外隨時可能出現——〈城市畫報〉訪談》
[31].《精英化只會害了科幻——〈南都周刊〉訪談》
[32]《宇宙的鐵幕——〈晨報周刊〉訪談》
[33]《對宇宙的敬畏是科幻文學的動力——〈文藝報〉訪談》
[34]《〈城市畫報〉劉慈欣、韓松訪談》
[35]《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手——〈南方周末〉專訪》
[36]《只有科幻能對人性「嚴刑逼供」——〈華商報〉江曉原、劉慈欣問答》
[37]《讓我們仰望星空吧——〈南方人物周刊〉訪談》
[38]《〈東方早報〉:劉慈欣談科幻世界與人類命運》
[39]《科幻,百歲的孩子——〈北京青年周刊〉訪談》
[40]《我對用科幻隱喻反映現實不感興趣——搜狐讀書頻道訪談》
[41]《宇宙比道德更寬泛——〈經濟觀察報〉訪談》
[42]《用科幻的眼睛看現實——劉慈欣7月22日香港書展名作家講座實錄》
[43]《老外看中國科幻,好比我們看外國人寫武俠——〈南方周末·讀書周刊〉訪談》
[44]《世界上有兩個我——〈錢江晚報〉訪談》
[45]《中國原創科幻,前景仍不明朗——〈北京日報〉訪談》
[46]《〈三體〉並不適合拍電影——〈大都會科幻評論〉訪談》
[47]《科幻故事 一生講不完——香港〈文匯報〉訪談》
[48]《專職寫科幻沒安全感——〈華西都市報〉訪談》
[49]《劉慈欣:月亮與六便士》
[50]《〈三體〉不是里程碑——〈科學時報〉訪談》
Ⅳ 《2018》劉慈欣在哪看
起點中文網。《2018》劉慈欣連載於起點中文網,並可以免費進行觀看。《2018》是劉慈欣科幻系列小說,講述了在2018年,人類社會擁有了可以改變基因延長壽命的技術,通過延基,人類壽命可達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