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硬科幻小說指什麼
1. 硬科幻和軟科幻區別是什麼
硬科幻: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為基礎的、以描寫新技術新發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影響的科幻作品稱為硬科幻。
軟科幻:相對於硬科幻,是情節和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的科幻小說分支。 軟科幻作品中科學技術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
硬科幻小說和軟科幻小說
硬科幻小說是一種科幻小說的分支類型。作品的核心思想是對科學精神的尊重和推崇。在手法上,硬科幻以追求科學可能的的細節或准確為特性,著眼於自然科學和技術的發展。
軟科幻小說是情節和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或社會學等傾向的科幻小說分支。相對於「硬科幻」,作品中科學技術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因為它所涉及的題材往往被歸類為軟科學或人文學科,所以它被稱為「軟」科幻小說。
硬科幻的側重點是對科學技術發展的想像,這種作品一般會涉及很多技術性問題,有很強的理論依據。所以叫硬科幻。代表作有《基地》三部曲,《三體》三部曲等。
軟科幻更多關心的是社會人文,就是未來科技給個人和社會施加的影響,一般來說都較為沉重,屬於反思型小說。像反烏托邦三部曲這樣的
2. 請問硬科幻和軟科幻的區別
硬科幻與軟科幻的區別?
1、軟科幻就是將暢想中可能的未來/過去科技為背景,重點關注人文、生活的科幻作品,好比說蘇禹的《新世》;
2、硬科幻是要求立足現有科學技術成果進行完備推演的可能未來/過去科技,對人類形態、社會生存、自然環境的重大影響和交互作為重點的科幻作品.
(2)軟硬科幻小說指什麼擴展閱讀:
科學幻想(ScienceFiction)簡稱科幻(Sci-Fi)。科學的幻想,即根據有限的科學假設(某些東西的存在,某些事件的發生),在不與人類最大的可知信息量(如現有的科學理論,有據可考的事件記錄)沖突的前提下,虛構可能發生的事件。科幻目前已發展成為一種文化和風格,而科幻文化也成為了一種由科幻作品衍變出來的新文化。
科學幻想從第一部科幻小說(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又譯《弗蘭肯斯坦》)創作以來,從最初的小說形式,慢慢衍生到詩歌、電影、電視劇、漫畫等多個領域之中,並逐漸發展成一種文化。
正統科幻迷主張科學與幻想缺一不可。倘若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則只能歸為奇幻、魔幻或超現實作品;反之幻想若是付之闕如,那就只是一個科學寫實故事。
3. 軟科幻和硬科幻各指什麼
軟科幻
【概念】
軟科幻小說(英語Soft Science Fiction,簡稱Soft SF)是情節和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或社會學等傾向的科幻小說分支。相對於「硬科幻」,作品中科學技術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因為它所涉及的題材往往被歸類為軟科學或人文學科,所以它被稱為「軟」科幻小說。
【舉例】
例如,系列科幻小說《沙丘》中,弗蘭克·赫伯特通過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拋棄了智能機器,而回到了封建社會。赫伯特借對當前社會政治現實的逼真模擬,以「沙丘」的傳奇對人類的現狀進行批判。軟科幻小說也探索社會對事件的反應,和純粹由自然現象或技術進步引發的問題(往往是災難),主題往往是說明科學像一把「雙刃劍」,需要人文關懷的引導(最常見的就是指責機器不能代替人倫情感)。
【軟科幻在作品中的運用】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較注重科學根據,對科幻因素的描述與解釋也較為詳盡,令讀者不禁信以為真,這便是所謂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則非「機關布景派」莫屬(請注意「硬」在此並沒有「生硬」的涵義)。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沒受過理工方面的訓練,在描寫科技內容時便會避重就輕,而盡量以故事情節、寓意與人物性格取勝,他們的作品自然而然屬於「軟科幻」。
有趣的是,關於軟科幻定義的爭議很少,或許這正是因為其界限似乎比硬科幻更為模糊。
科幻小說的軟硬之分,這是就小說而言的,不能拿來套在日本動畫上,而嚴格來說,日漫中也並不存在所謂硬科幻。我理解的軟硬定義是:
硬科幻指以對科技進步的幻想本身作為故事的主線內容,典型的如克拉克、阿西莫夫、劉慈欣寫的一堆東西;
軟科幻指在科幻的背景下描寫社會、人文、倫理……以表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為主要內容,比如趙海虹的作品。
另外,銀英是架空歷史小說,和SF沒多大關系。
科幻小說的軟與硬與劇情是沒有關系,真正區分軟硬的是小說中的科幻是否有理論基礎,也就是從科學的角度上進行合理或者說比較合理的推論和想像的科幻作品,就可以稱之為硬科幻,反之即為軟科幻。
當然,以作品中描寫的側重點來區分軟硬也並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其中的因果關系被弄反了而已,因為側重於理論上的合理性,所以作品的藝術性占的比重就會比較少;同樣的如果側重於藝術性,那麼理論所佔的比重一樣會減少。
至於以作品是否動人來決定軟硬的說法,就有點太過牽強了,即使占的比重很少,但是很多硬科幻在劇情上也是強過很多一般的二流軟科幻的;如果以這類方法來分類的話,豈不是越爛的作品越硬了?
硬科幻
[編輯本段]【硬科幻的定義】
硬科幻是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為基礎的、以描寫新技術新發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影響的科幻作品稱為硬科幻(Hard SF)——無論我們現在有了怎樣創新的理解,這都是硬科幻的原始定義
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試圖重置這個定義: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學猜想推動情節的
歷史上在談及「硬科幻」時,還使用過另外一個詞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釋,該詞與HardSF本不盡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襲科幻黃金時代創作流派風格並重復某些主題的科幻作品」——從主題限制上講與上述硬科幻大同小異,而從「流派風格」上的限定來看實際是指一種敘述方式——也就是說,上述重置的定義更接近這個定義。
【硬科幻的代表人物】
硬科幻的代表人物就不能不提到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1905)這位法國的作家。
凡爾納的科幻作品中,所提及的各種事件在都是不可思議的。但是這些東西大都具有嚴密的科學根據,而且大多數都在後來出了實物。像大型潛水艇、飛機、直升機,通信用到的電報、電話甚至視像電話,還有像日光燈、電視機這些東西。在《從地球到月球》一書中,人類還實現了登錄月球,直得一提的是,書中的發現地點與阿波羅十一號的發現地點僅相距4英里,可以看出來,這是經過嚴謹的計算與實地考察的。
談到硬科幻,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士郎正宗。的確,現在攻殼機動隊實在是太有名了,SAC還有SAC 2nd GIG,不知道的人反而是異類了。攻殼的最初是士郎的漫畫,那大概是我所知道的第二難懂的漫畫了(第一難懂的是攻殼2——Man-machine Interface)。在這部漫畫里,士郎用大量的欄外文字對攻殼的世界進行設定,這便是攻殼系列的基礎。在攻殼2里,士郎對攻殼1的世界觀做了補充和發展,並創造了一種將虛擬的網路世界視覺化的方法。攻殼1,攻殼2,再加上《蘋果核戰記》(或許還有攻殼1.5),這些士郎的漫畫就成了SAC系列的原型素材(誠然,編劇的文學偏好,例如《麥田守望者》,也是SAC系列的催生劑)。很喜歡SAC系列,該動畫的故事情節,人物刻畫都是一流的,它所表達的思想更是復雜得超出想像。這可以說是近年來科幻動畫的巔峰了。如果說神山的SAC系列是攻殼迷小心翼翼的同人作品的話,那麼押井的劇場版則純粹是披著攻殼的外皮表達自己的東西了。電影《Ghost in the Shell》還多少有原著的情節,《Innocence》則根本是赤裸裸地借著攻殼表達一些押井自己想要的意境。
「攻殼」的意思是「靈魂進入外殼」。「生死去來,棚頭傀儡,一線落時,落落磊磊。」失去ghost的shell,就像斷線的傀儡一樣七零八落不成體統。然而,到底ghost是什麼?在這個連義體人的性器官都設定好了的世界,這是唯一一個無解的問題。或許,這是該「硬科幻」的唯一軟肋?我是超級攻殼迷,但是,我聽不到ghost的呢喃。
《蘋果核戰記》是士郎的另一代表作。可以說,《蘋果核戰記》與攻殼的設定一脈相承。事實上,SAC 2nd GIG明顯參考了那個「隕石把北京砸成一個大湖」的混帳蘋果核編年史。這是一部設定之復雜絲毫不遜與攻殼的作品,看看那本厚厚的《Apple Seed Data Book》就知道了。在那本書里,蘋果核編年史,Landmate,槍械甚至ESWAT的一些戰術都有非常詳細的介紹。在這些介紹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Landmate的評價——只是功能比較多的防彈衣而已。這么現實的設定,與某些動漫中厲害得離譜的人形決斗兵器對比強烈。
同樣是機體秀,《戰斗妖精雪風》要比《Macross Zero》高明得多。我沒看過《戰斗妖精雪風》的小說(據說是日本硬科幻的金字塔之作),動畫的情節也沒怎麼看懂——這種只是摘錄了小說幾段的動畫,能看懂反而奇怪吧;然而還是很喜歡這部作品。不僅僅是因為裡面足以讓武器愛好者目瞪口呆的場面,更因為動畫里那靜謐的情調。在流水般細碎清澈的鋼琴聲中起飛的雪風,在我心裡劃了一道無法磨滅的優美弧線。——順便,第一百次鄙視《戰斗妖精少女》。
在音像店裡,看到了《蒸氣男孩》的DVD,是跟其它兒童動畫片在一起。不禁苦笑:這動畫,小孩真的看得懂嗎?說實話,這實在算不上科幻故事——如果倒退到蒸氣時代,或許算是吧。然而,這卻確確實實是講科學和人類關系的動畫。故事裡父親和祖父關於科學的兩種觀點,可以說是相當深入的討論了。然而到底誰對誰錯,有誰明白?就是大友克洋,也只能給一個父子同時失蹤的結局。而happy ending之後的畫面,更不僅僅是字幕間的插畫而已。——這便是大友克洋的最新作品。談到硬科幻,不能不提大友克洋。有人說大友克洋的作品是最硬的,硬到掉在地上可以砸一個坑。看過《Memories》《大都市》的我,總覺得這更多的是形容大友冷峻的現實主義風格吧。在世界觀的設定和故事的背景知識上,大友不見得比士郎等人高明。不過,科幻故事是多種多樣的,有誰規定它一定要像攻殼那樣?舉了這么多例子,無非是要說明科幻的「軟」與「硬」之分。然而寫到後來,我發覺這么做的自己真的很好笑:動畫片只要喜歡就好,哪管什麼「軟」與「硬」,「浪漫」與「現實」!
[編輯本段]硬科幻與軟科幻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較注重科學根據,對科幻因素的描述與解釋也較為詳盡,令讀者不禁信以為真,這便是所謂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則非「機關布景派」莫屬(請注意「硬」在此並沒有「生硬」的涵義)。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沒受過理工方面的訓練,在描寫科技內容時便會避重就輕,而盡量以故事情節、寓意與人物性格取勝,他們的作品自然而然屬於「軟科幻」。
所謂軟科幻就是以關注人文為重點的科幻作品,硬科幻是以科學技術為重點的科幻作品.
星際之門這種作品,其實是軟科幻.它並不是長篇壘讀地告訴你星際之門的工作原理,技術等等.而是告訴你星際之門可能為給我們帶來些什麼.
4. 請問硬科幻和軟科幻的區別
1、硬科幻是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心理學、醫學等科學為基礎的,軟科幻相對於硬科幻,是情節和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或社會學等傾向的科幻小說分支。
2、硬科幻以嚴格技術推演和發展道路預測,以描寫極其可能實現的新技術新發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影耐和響的科幻作品;軟科幻作品中科學技術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因為笑飢它所涉及的題材往往被歸類為軟科學或人文學科。
3、硬科幻指以對科技進步的幻想本身作為故事的主線內容,典型的如克拉克、阿西莫夫、劉慈欣寫的一堆東西;軟科幻指在科幻的背景下描寫社會、人文、倫理……以表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為主要內容,比如蘇禹的《新世》。
(4)軟硬科幻小說指什麼擴展閱讀:
雖然「硬科幻」、「軟科幻」的分法常見諸許多雜志、網站和愛好者之口,但贊成者內部對「軟硬」的定義也存在爭議;同樣,有許多人拒絕承認這種說法,認為沒有必要去細分科幻小說。
一個典型的混亂案例是《星球大戰》(Star Wars)。許多保守的愛好者因為其中「原力」(Force,某種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設定而認為它不屬於科幻,而只能算奇幻小說,或好萊塢太空電影,反正不是科幻;另一些硬科幻小說擁護者認為好萊塢太空電影都是奇幻;而公眾一般直截了當地把它們統統歸為「科幻電影」。
5. 什麼是硬科幻什麼是軟科幻
硬科幻: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心理學、醫學等「硬科學」為基礎的,以嚴格技術推演和發展道路預測,以描寫極其可能實現的新技術新發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影響的科幻作品稱為硬科幻。與之對應的有軟科幻。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試圖重置這個定義: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學猜想推動情節的。
軟科幻(英語Soft Science Fiction,簡稱Soft SF),相對於硬科幻,是情節和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歷史學或社會學等傾向的科幻小說分支。
相關信息:
硬科幻的共同特點是故事情節依靠技術來推動和解決。作者也會盡量讓故事中的科技與出版時已知的科學保持一致.這是科幻界尤其是讀者對硬科幻的主要看法。
歷史上在談及「硬科幻」時,還使用過另外一個詞 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釋,該詞與Hard SF本不盡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襲科幻黃金時代創作流派風格並重復某些主題的科幻作品」——從主題限制上講與上述硬科幻大同小異,而從「流派風格」上的限定來看實際是指一種敘述方式——也就是說,上述重置的定義更接近這個定義。
6. 硬科幻和軟科幻區別是
一、涉及內容不同:
1、硬科幻:
硬科幻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心理學、醫學等「硬科學」為基礎的,以嚴格技術推演和發展道路預測進行故事。
2、軟科幻:
相對於硬科幻,軟科幻作品中科學技術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它所涉及的題材往往被歸類為軟科學或人文學科。
二、特點不同:
1、硬科幻:
硬科幻的共同特點是故事情節依靠技術來推動和解決。作者也會盡量讓故事中的科技與出版時已知的科學保持一致.這是科幻界尤其是讀者對硬科幻的主要看法。
2、軟科幻:
在描寫科技內容時便會避重就輕,而盡量以故事情節、寓意與人物性格取勝。
(6)軟硬科幻小說指什麼擴展閱讀
科幻小說的軟與硬與劇情是沒有關系,真正區分軟硬的是小說中的科幻是否有理論基礎,也就是從科學的角度上進行合理或者說比較合理的推論和想像的科幻作品,就可以稱之為硬科幻,反之即為軟科幻。
如果以作品中描寫的側重點來區分軟硬也並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其中的因果關系被弄反了而已,因為側重於理論上的合理性,所以作品的藝術性占的比重就會比較少;同樣的如果側重於藝術性,那麼理論所佔的比重一樣會減少。
7. 軟科幻和硬科幻各指什麼
簡單來說,硬科幻就是著重描寫未來科技,知識深度比較高的科幻。
相反,軟科幻就是著重描寫人類情感,多表達未來社會人類精神思想或哲學思辨的科幻(小說)。
具體說來,"硬幻想"是指幻想以物理,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這些自然科學為基礎的,是"堅硬"的科學;"軟幻想"則是指幻想以社會學,歷史學,哲學以及心理學等"柔軟"的科學為基礎的,這與中國的關於以"文"為主,以"科"為主的科學幻想小說的說法是不同的概念.
台灣著名科幻研究家葉李華先生曾對此定義說:"因為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較注重科學根據,對科幻因素的描述與解釋也較為詳盡,令讀者不禁信以為真,這便是所謂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則非'機關布景派'莫屬.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沒受過理工方面的訓練,在描寫科技內容時便會避重就輕,而盡量以故事情節,寓意與人物性格取勝,他們的作品自然而然屬於'軟科幻'."
8. 什麼叫作"軟科幻"
科幻小說有「硬」和「軟」的區別!
「硬科幻」----在西方世界裡,是指以自然科學為主要題材的科幻作品。而在我國,是指以科學內容為主的科幻作品。
「軟科幻」----在西方世界裡,是指以社會科學為主要題材的科幻作品。而在我國,是指以文學內容為主的科幻作品。
但總得來說,硬科幻與軟科幻的概念,是一種經驗上的、感覺上的概念,缺乏精確含義。甚至可以聽到這樣的評論:西方的硬科幻比我們的軟科幻還注重文學性,西方的軟科幻比我們的硬科幻還注重科學性。這說明上面兩個概念是多麼的不明確。
外國大師級的:儒勒·凡爾那、海因萊因、艾薩克·阿西莫夫、田中芳樹、大衛·赫爾、赫·齊·威爾斯、阿瑟·C·克拉克、羅伯特·希克萊、喬治·奧威爾,······
這些是偶以前看過的,很經典的說------很難懂的說!
中國的優秀科幻作者:倪匡、王晉康、劉慈欣、綠揚、潘海天、周宇坤、星河、趙海虹、童恩正、······
對於那些外國的大師們,偶相信那些傳世之作各位讀者已經都看過了-----即使沒看過也知道了。偶本想不推薦,但又想要多些灌水,只好再做馮婦。
儒勒·凡爾那:〈海底兩萬里〉〈八十天環游地球〉〈神秘島〉〈格蘭特船長的女兒〉〈環繞月球〉〈氣球上的五個星期〉······太多了記不得了
海因萊因:〈你們這些僵屍〉〈帝國雙星〉〈生命線〉
艾薩克·阿西莫夫:〈基地系列〉〈我,機器人系列〉(能看完這兩部就夠了,好強的說〉
田中芳樹:〈銀河英雄傳說〉〈亞爾斯蘭戰記〉〈創龍傳〉〈葯師寺涼子系列〉(這個算不算偶沒法定)
大衛·赫爾:〈天幕墜落〉〈埋葬媽媽〉〈美食〉
赫·齊·威爾斯:〈時間機器〉〈大戰火星人〉
阿瑟·C·克拉克:〈與拉瑪會合〉〈太陽帆船〉〈天堂噴泉〉〈2001:太空歷險〉
喬治·奧威爾:〈1984〉
羅伯特·希克萊:〈萬能製造機〉〈殺人證〉〈忠實的救生艇〉
下面是偶認為很精彩的中國科幻作品-----除了倪匡基本上是在《科幻世界》上認識的:
倪匡:大家太熟悉了,自己去看吧!偶就不說了。
王晉康:此人不知道大家熟悉不熟悉?他是偶在《科幻世界》上認識的,他寫的科幻作品篇幅很短但每個都很精彩!
《生命之歌》《七重外殼》《拉格郎日墳場》《生死平衡》《西奈噩夢》《養蜂人》《解讀生命》《失去它的日子》《最後的愛情》〈斯芬克司之迷〉〈豹〉
劉慈欣:此人是另一個經典!
《地火》《帶上她的眼睛》《流浪地球》《鄉村教師》
綠揚:《魯文基教授系列》
潘海天:《克隆之城》《偃師傳說》《永生的島嶼》〈黑暗中歸來〉
周宇坤:〈心靈密約〉〈誰是亞當〉〈會合第十行星〉〈死亡漂移〉〈俠客之行〉
星河:〈決斗在網路〉〈帶心靈去約會〉〈異域追蹤〉〈潮嘯如槍〉〈時空死結〉
趙海虹:〈樺樹的眼睛〉〈歸航〉〈伊俄卡斯達〉
童恩正:〈珊瑚島上的死光〉,這部是很古老的小說
金濤:〈月光島〉,也是很古老的小說
還有一些不錯的文章:〈MUD---黑客事件〉〈盤古〉〈唐古拉風〉〈黑月亮升起來〉〈斷章----漫遊殺手〉〈血里的音樂〉〈基因傳奇〉〈地球殺場〉〈星球大戰〉〈查理的心願〉〈冷酷的平衡〉〈時間狩獵〉〈時空捕手〉〈宇宙心靈〉〈太空雕像〉《宇宙墓碑》《櫥窗中的荷蘭賭徒》《愛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