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幻小說家
Ⅰ 著名華語科幻小說家倪匡去世,生前曾有過哪些成就
在7月3日下午,著名華語科幻小說家倪匡去世,其生前曾留下了許多經典的作品,與金庸、黃沾和蔡瀾並稱“香港四大才子”。 倪匡原名倪聰,1935年5月30日出生於上海,籍貫是浙江寧波。倪匡的第1篇小說為《鑽石花》,寫到第4篇小說《藍血人》的時候,衛斯理系列小說正式走向了科幻的系列,並且《藍血人》入選了20世紀華文小說100強成為了倪匡科幻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倪匡一生中有許多優秀的作品,但是其本人卻稱,最得意的兩件事情便是替張徹編了許多次的劇本和代替金庸寫小說,也許在傲氣十足、極富才情的倪匡看來,張徹和金庸是非常優秀的人,所以能與二位合作是此生最得意的事情。有人曾經評價倪匡憑一己之力撐起了70年代的香港影壇,在2012年的時候,倪匡還曾獲得了第31屆的香港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可謂是功成名就。
Ⅱ 十部頂級耐看科幻小說
十部頂級耐看科幻小說有《三體》、《吞噬星空》、《卡徒》、《小兵傳奇》、《大英雄時代》、《狩魔手記》、《地球紀元》、《醫院》、《間客》、《天年》。
1、《三體》。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第一部於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雜志上連載,第二部於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則於2010年11月出版。
著名科幻作家韓松十三次榮獲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天王級科幻作家何夕首部長篇巨著開啟中國科幻天年紀元創造中國原創科幻小說新高度一個人,知道自己終將死去或認為自己永生,他相應的人生哲學和世界觀肯定是不一樣的,一個文明也一樣。
Ⅲ 中國科幻之父是誰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黃旭華,男,原籍廣東省揭東縣玉湖鎮新寮村,1926年3 月出生於海豐田調鎮。初中肄業於聿懷中學(抗日戰爭時聿懷中學搬遷揭陽五經富)。解放前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先後從事過民用船舶和戰斗艦艇的研究設計工作。1958年黨中央批准聶榮臻元帥關於研製核潛艇的報告,即參與並領導核潛艇研究設計工作,歷任研究所的副總工程師、副所長、所長;受國防科工委任命為核潛艇工程隊總設計師、總設計師。現為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719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之一。他從事核潛艇研製工作30多年,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的多次海上試驗任務中,他作為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副指揮,嚴格執行上級指示,處理了許多重大技術問題,並榮獲船舶工業總公司個人一等功。他參與完成的我國第一代核替艇研製獲198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導彈核潛艇研製獲199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業總公司勞動模範。1989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
30多年來,在探討和解決我國核潛艇的問題以及一步跨越美國幾代產品進入6O年代初期世界水平等重大技術決策上,和其他領導一起,共同組織,依靠廣大科技人員,從我國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能力出發,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為了充分發揮核動力運用於潛艇的優越性能,通過大量試驗研究,採用適合於水下高速航行的水滴艇型,用圍殼舵與尾水平舵相結合又有所側重的操舵方式,獲得水下高、低航速下垂直面的良好運動穩定性和操縱性,特別在水下發射導彈期間,較好地解決導彈對艇運動狀態的嚴格技術要求;在艇體結構方面,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應用短殼塑性穩定等理論,推導出直徑比常規潛艇大一倍的艇體結構設計計算方法,解決了相當部分採用錐殼結構的耐壓艇體結構和首端大直徑耐壓平面艙壁等重大技術難題,於1964年研製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比美國的第一艘核潛艇研製時間縮短了近兩年,各項性能也均超過美國的第一代核潛艇。黃旭華因此補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遙遠的古代,人們就渴望能夠探尋那變幻莫測的大海的奧秘。那蔚藍色的一切都是那樣令人不可捉摸,從而勾起原始人類不可抑制的探求慾望。於是便有人抱著沉重的石頭躍身水中以一飽眼福。可是,在當時的技術水平之下,縱使潛泳水平再高的人,只憑人工呼吸最多也只能達20米左右的深度,這對於「滔滔無底」的大海來說,又能達多少分之一呢?人們就是這樣懷著一種無比渴望的心情探求著。
黃旭華沒想到他的名字會和核潛艇連在一起,八個兄弟姐妹三十年不知道他搞核潛艇,父親臨終時也不知他這個兒子是干什麼的,母親從63歲盼到93歲才見到兒子一面。三十年,別夢依稀。面對親人,面對事業,黃旭華隱姓埋名三十載,默默無聞,寂然無名。母親從—向。二面對事默默無
1958年,聶榮臻元帥以戰略家的勇氣向中央請求搞核潛艇,黨中央、毛主席很快批准。核潛艇研製馬上進入准備狀態,曾有過幾年仿製蘇式常規潛艇經歷又畢業於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黃旭華被選中參研。黃旭華說,「船」和「艇」沾邊兒,組織上則看中了他寬闊前額下面潛藏的智慧。1959年,赫魯曉夫訪華,中國提出希望蘇聯幫助,但赫魯曉夫認為,中國人造不了核潛艇,只要蘇聯有了,大家建立聯合艦隊就可以了。赫魯曉夫的傲慢,令毛澤東發出巨人的怒吼: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從那時起,黃旭華的人生就牢牢地和核潛艇拴在了一起。
核潛艇,被稱為集海底核電站、海底導彈發射場和海底城市於一體的尖端工程。誰能想到中國的核潛艇竟是從玩玩具開始的。當時,只有黃旭華等少數人搞過幾年蘇式仿製潛艇,潛艇和核潛艇有著根本區別,核潛艇什麼模樣,大家都沒見過。他們弄來一個核潛艇玩具模型,拆了裝,裝了又拆,而「真傢伙」的內部結構則一無所知。黃旭華碰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潛艇的形狀。可不要小看這個形狀,它對於在阻力很大的海水裡航行的潛艇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黃旭華選擇了難度很大,但卻是最先進的水滴線型為艇體的形狀。為了確定水滴線型的可行性,他和同志們在實驗室里不知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試驗,沒有試驗風洞和大型水池,沒有厚鋼板加工設備,關鍵的是中國還沒有陸上核電站。1963年這項工程不得不暫時下馬。1965年,二、六機部黨組建議恢復研製工作,中央很快批復同意重新上馬。
黃旭華十分清楚,研製核潛艇,美國走了三步,原蘇聯走了五步。中國怎麼搞?照美式蘇式,穩妥,但時間拖不起。一步到位,時間短,但風險太大。可是我們有什麼理由非走別人的老路不可呢?就象戰斗中不能走偵察兵走過的老路而要走偵察兵畫給你最近的線路那樣,黃旭華選擇了「太多風險」 的路——三步並作一步——一步到位。
這是一條看似平坦卻步履艱辛的路。當時,國外資料真假難分,虛實難辨。某外刊資料稱:為保證導彈發射落點精度,美國打算在艇上裝一個65噸重的大陀螺,以穩定其航行狀
態。但這么大的物體中國不能生產,設計組反復論證分析試驗數據,表明沒它也行。但專家爭論激烈,人家比我們先進都用,我們不用,發射時潛艇翻了誰敢負責?打不中目標誰敢負責?黃旭華想:我們是獨立研究,不是抄襲,有什麼必要跟在人家屁股後邊跑?既然試驗可以不裝,就應該相信自己的試驗——不裝,黃旭華拍板定案。後來得知,其實美國壓根就沒有裝,黃旭華總算沒上當。
這之後,科技人員又圍繞著新式潛艇的15個難題展開了攻堅戰。最後,這些難點又綜合為七大技術關鍵。這些攻堅戰打得十分漂亮,在不到5年的時間里,先後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些成果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為了中國的核潛艇,新婚不久,黃旭華告別妻子隻身來到風暴經常光顧的試驗基地。後來他乾脆把家也搬到了荒涼的小島。他說荒島上一年只刮兩次風,一次刮半年。平時,他沒時間回家,大地震也顧不上回家。女兒說他是「到家裡出差來啦。」妻子說他是「客家人」。是的,為了艇上千萬台件設備,上百公里長的電纜、管道,他要「網路」全國24個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單位,工程復雜,牽涉面廣,難度可想而知。那時沒有計算機,他和同事們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成千上萬個數據,送走了一個個不眠之夜……終於,中國的核潛艇搞出來了。
1970年第一艘核潛艇試航。
1974年第一艘核動力潛艇交付海軍使用。
1981年第一艘導彈核潛艇順利下水。
中國,成為繼美、蘇(今俄)、英、法之後勤部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88年初,核潛艇按設計極限在南海作深潛試驗。內行人明白,這是一次重要試驗,也是一次最危險的試驗。所有參試人員明白,中國只有常規潛艇下潛經驗,而核潛艇要復雜得多危險得多。70年代末,美國的「長尾鯊號」就是在深潛試驗時,下去後再沒有上來,艇上160多人全部葬身海底,至今無法知道失敗原因。這艘由里到外全部由中國人自己造出來的艇,能闖過中國核潛艇研製史上的首次深潛試驗大關嗎?包括有關專家都似有疑慮,有的參試人員做好了犧牲准備,向親人囑託了後事。黃旭華也明白:越是危險的試驗,越需要沉著冷靜,越需要精神集中。他和同事們再一次檢查每一台設備,每一塊鋼板,每一條焊縫,每一根管道,確認萬無一失才決定下潛。按說,試驗時黃旭華應在指揮艇上坐鎮,但他為增強參試人員的信心和掌握第一手試驗資料,堅持上艇親自作深潛試驗:50米、100米……到達深潛設計要求,艇殼承受著巨大的水壓,多處「咔嗒」、「咔嗒」地n向……終於,潛艇在設計要求深處一切完好,深潛試驗成功了,消息傳到家中,一向默默支撐著家庭重擔的妻子竟放聲大哭。當下水試驗的所有任務都按照預想順利完成後,在場的科技人員終於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在人們難以想像的困難條件下,用智慧,用一種無堅不摧的愛國精神,書寫出了壯麗的核潛艇詩篇。
黃旭華,成為世界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深潛試驗第一人。
Ⅳ 作者簡介(葉永烈)
作家簡介:
葉永烈,現為上海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一級作家,教授。1940年生於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1歲起發表詩作,18歲起發表科學小品,20歲出版第一部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21歲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此後,多年從事科普創作,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關心,並對葉永烈作了兩次批示:「調查一下,如屬實,應同上海商量如何改善葉永烈同志的工作條件。」(1979年1月6日)「我看要鼓勵科普創作,這項工作在世界各國都很重視。」(1979年3月4日)
由於方毅同志的關心,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國科協聯合舉行隆重儀式,授予葉永烈「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
曾先後創作科幻小說、科學童話、科學小品、科普讀物700多萬字。曾任中國科協委員、全國青聯常委、上海市科協常委、上海市科普創作協會副理事長、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
電影《紅綠燈下》(任導演)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科教片獎,《小靈通漫遊未來》獲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作品一等獎,《借尾巴》獲全國優秀讀物獎,根據葉永烈長篇科幻童話改編的6集動畫電影《哭鼻子大王》獲1996年「華表獎」(即政府獎)。
後來轉向紀實文學創作。主要新著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6卷本《葉永烈自選集》;此外,還有《毛澤東的秘書們》、《陳雲全傳》、《葉永烈采訪手記》、《星條旗下的中國人》、《我的家一半在美國》、《一九九七逼近香港》、《商品房大戰》、《何智麗風波》等。
即將出版《葉水烈文集》,共50卷,其中科普作品24卷。
1989年被收入美國《世界名人錄》,並被美國傳記研究所聘為顧問。1998年獲香港「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
Ⅳ 誰知道 科幻小說家 衛斯理 的全部作品名稱
衛斯理的作者,筆名倪匡
原名: 倪聰,字亦明。(「匡」字是他在《辭海》中點出來的)
生日: 一九三五年五月三十日中午十二點三十七分
出生地: 上海
籍貫: 浙江鎮海
生肖: 豬
星座: 雙子座
血型: O型
家庭狀況: 二兄、二弟、一姐、一妹
最喜歡的食物: 海鮮(魚、蝦、蟹、貝……)
一九五一年,倪匡初中畢業後以十六歲半之齡進入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受訓三個月,自華東人民革命大學「畢業」後,繼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公安幹警,並先後參與「土地改革」、「治理淮河工程」後至蘇北、內蒙古墾荒,足跡並遠至東北大興安嶺。在內蒙時因「破壞交通」(嚴冬冰封河道時,將一條小木橋拆下來充作木柴)被打成「反革命」,遭隔離軟禁數個月。
一九五七年,倪匡由內蒙古逃亡至廣州,七月間偷渡澳門再逃進香港。從此義無反顧,再也沒有回過神州大陸。初至香港時曾在夜校讀書,因而認識了倪夫人,李果珍女士。倪匡最初在染廠里做雜工,並開始投稿《真報》,後被《真報》錄用,先後任工友、校對、助理編輯、記者與政論專欄作家(筆名為衣其)。
一九五七年底,倪匡第一篇有關「土改」的小說《活埋》在香港工商日報發表。第一篇發表的散文是《石縫中》。第一本小說是《呼倫池的微波》(創作於五十年代末,背景為蒙古草原)。
一九五八年,倪匡開始寫武俠小說,筆名為岳川。
一九五九年,倪匡與李果珍女士結婚,現有一女(倪穗)、一子(倪震)。後大部份時間乃是自修,算得上沒有正式接受過學校教育。
一九六二年,倪匡於查良鏞(金庸)的鼓勵下,開始用筆名「衛斯理」寫小說。第一篇小說名為《鑽石花》,在《明報》副刊連載。至第四篇小說《藍血人》起,衛斯理系列小說正式走向科幻系列。(《藍血人》一書於二零零零年入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成為倪匡科幻小說的代表著作)。
六十年代末,武俠影片大行其道之際,倪匡轉而從事劇本創作。十多年間,所寫劇本不下數百部,代表作有張徹導演的《獨臂刀》。
一九七二年,衛斯理系列小說《新年》發表後,倪匡暫停衛斯理系列小說的創作,時間長達六年。
一九七八年,衛斯理系列小說《頭發》發表,被評為最受香港青年歡迎的小說。倪匡此後又回到了科幻小說的創作道路上。
一九八六年復活節,倪匡在台北一家教堂中受洗(不過仍然肯定上帝就是外星人)。原因是與牧師禱告後,治好了多年以來的酒癮。近年來他篤信基督,頻頻在香港及台灣作見證。
一九八七年,倪匡與梁小中(石人)、哈公、黃維梁、胡菊人、張文達等發起成立香港作家協會,並出任會長。
一九九二年秋,衛斯理系列小說《運氣》發表後,倪匡移居美國三藩市新唐人埠,居所甚似一個多士壚。閑時在家裡種花養魚,如蔓陀蘿及神仙魚等。他笑稱洗手間可以看到金門橋,所以作了一句詩:「舉頭看金門,低頭看『小鳥』」。移民後的倪匡生活優哉悠哉,自稱廚藝第一、園藝第二、文藝僅是第三。
倪匡人生閱歷豐富,什麼苦難都嘗過。他為人風趣幽默。古怪興趣多,古怪想法更多。(曾經有一次,在一隻小小的跳蚤身上感悟到自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生命力原來如此脆弱,對於惡劣環境的適應性和忍耐力,還不及一隻構造簡單的跳蚤。)所以他寫文章手疾眼快,千變萬化。倪匡自認是個很胡鬧的人,但對於工作他是很嚴謹的。他規定自己每天要寫八千多字,這樣他便可以工作一個月,然後休息一個月。他又規定自己在黃昏前盡量把工作做好,因為一入黑,他的手便蠢蠢欲動,想摸酒杯了。他寫各種類型的小說,如科幻,偵探,武俠以及愛情文藝小說,他又寫電影劇本,乃至抒寫個人感受的雜文和散文。自一九七五年來港後,他筆下出現了不少科幻,偵探及武俠小說,電影劇本不下幾百部,而且在本港各報刊上他每天都發表專欄文字。
倪匡是個怪人,做事往往出人意表,他不懂駕駛,但迷上研究汽車時,曾經獨個兒把一部汽車化整為零後再裝嵌回原狀。他至少有兩次遇鬼經驗,堅信靈魂的存在與不滅。早年時還經歷過「狐仙顯聖」,因此,至今仍然認為不同的生物在通過所謂的修練,是可以讓身體產生結構上的變化,就會成人成仙。(衛斯理科幻系列《成精變人》,就是一隻神鷹經過種種的變化,最後變成人的故事!)
傳聞說倪匡曾在東北省看見過外星人,所以他的科幻小說才這么出色,而他自已說本身是喜歡寫武俠小說,但有金庸這位老友金玉在前,只好舍難取易,專心從事科幻小說。(寫科幻小說容易???)在所有作品中他最喜歡的人物是衛斯理,最喜歡的作品是衛斯理系列《尋夢》,其次是衛斯理系列《黃金故事》。最喜歡的武俠作品是《火並》。
倪匡的廣泛興趣,過目不忘的本領以及鍥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使他自一九五七年來港後的著作深入民心。他的作品組織嚴謹又帶啟發性,常使人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倪匡先後使用過的筆名計有:倪匡(武俠與科幻)、衛斯理(科幻)、沙翁(雜文)、洪新(高達、高飛傳奇)、魏力(木蘭花傳奇)、岳川(武俠)、衣其(政論)、九缸居士(雜文)、危龍等等。
倪匡是最多產、多樣化的作家,他自稱「自有人類以來,漢字寫得最多的人」。(其實這是倪匡自謙,這句話中的「漢」字大可刪去。古今中外,倪匡唯一可能的對手,只有西方科幻大師艾西莫夫。然而艾大師的英文多是由打字機或文字處理機打出來的,所以這句話絕無人能找到反證。)倪匡也是最有職業道德的專業作家,他從不拖稿、欠稿(早期寫得太快,寫完後還故意擱幾天再交稿)。但稿費、版稅奇高,並有兩大原則:請先付錢;貨出不改(小說絕對不準人改,劇本如何改則絕不過問)。
倪匡的作品包括小說(武俠、推理、科幻、奇幻、奇情、色情)、散文、雜文、專欄、政論、電影劇本。(請參考倪匡著作目錄)從沒有寫過的文體只有歌詞與廣告詞。
倪匡的小說氣氛逼人、情節詭異、構思奇巧。小說的數量已超過三百本。電影劇本已超過四百部,保證是世界記錄。
倪匡的寫作動機,一、謀生;二、興趣;三、沒有別的本事(但後來又發現自己是個很稱職的演員)。寫作收入,稿費加版稅,一年超過二百萬港幣。寫作風格,喜歡玩花樣,變題材,不投讀者所好,卻總能牽著讀者的鼻子走。寫作天賦,自認是與生俱來的。(倪匡相信一種理論,就是有文學天賦的人,大多也都嗜酒,例如古之李白,今之古龍、倪匡。)寫作習慣,一定要聽音樂(否則靜不下心來),書桌桌面成三十度仰角(才不會腰酸背痛);從來不能也不會以電腦或口述代替手寫。寫作速度,最高記錄為一小時四千五百字(格子),那是「革命加拚命」的速度;最慢一小時也有二千五百字。寫完之後從不再看第二遍(最早期作品例外)。自謂「漢字寫作,速度之快,世界第一。」
倪匡對小說的理念:「小說只分兩種——好看的與不好看的」(他認為不好看的小說,即使裡面有再多的學問、道統或藝術價值都沒用)。小說的主體是創作意念,至於情節安排則各憑功力。 他認為作家的責任是寫出的作品讓讀者廢寢忘食。他對色情文學的定義是小孩子看不懂的文學——看得懂的就不是小孩子,當然就有權利看。
倪匡的個性極端情緒化,難得不糊塗。率性放任,熱情爽朗,慷慨俠情。絕對的自由主義,不喜歡受約束,不愛爭勝負,不喜歡正經八百,絕不會道貌岸然。
倪匡的愛好很多,有養魚、種花、集貝殼、木工、烹飪、古典音樂等等,皆是由迷轉痴,由痴變狂。推而廣之,任何具有許多不同式樣的東西都喜歡研究、收集。喜歡讀書,什麼樣稀奇古怪的書都看,但最喜歡看小說。閱讀速度最快時,可達到平均一天看二十萬字的小說。
倪匡還有三個嗜好,一曰酒,以前一天至少可以喝一公升XO。最近,他宣布了「戒酒」,但定義是酒可以照飲,不過不要飲醉。如今可喝可不喝,但仍認為酒是一種最好的「抗憂郁劑」。二曰煙,曾有過三十五年的煙齡,最高記錄一天四到五包(刷牙時都不停——刷左邊牙齒時香煙咬在右邊;刷右邊時咬在左邊)。直到有一天,忽然聽到上帝的聲音說了幾遍:「你可以不抽煙了!」從此就再也不抽了。(上帝的意思倪匡想了一下子才弄懂,所謂「可以不抽煙」,是指上帝加諸自己的三十五年「煙刑」已滿。)三曰女人,最欣賞柔順聽話的女人,當然外在美也很重要。《鹿鼎記》中的雙兒是倪匡心目中完美妻子的典型。
倪匡最推崇的小說家分別是金庸、古龍、瓊瑤、亦舒、高陽、夏樹靜子、愛倫坡;最推崇的散文家是柏楊與李敖。
倪匡是業余刻圖章高手,當年就是靠偽造圖章與路條,才能一路從內蒙古逃到香港。偽刻圖章的原料是肥皂,並沒有依照任何樣本,只知道刻得愈大就愈唬人。他還是業余海洋貝殼分類專家,曾購上千本參考書,並租下一個居住單位,陳列所收藏的各種貝殼。又曾花上幾年時間收集及鑽研貝殼,雖然最後意興闌珊把心愛的收藏賣掉,但他對貝殼的認識已達專家境界。
倪匡絕對贊成人性本惡。對婚姻不贊成也不反對。他認為一生最值得追求的東西是快樂。(不過倪匡也承認很難,倒是自尋煩惱一定不會令自己失望。)認為人類之所以有進步的主要原因是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話。
倪匡做人的態度:「看得順眼的多來往,看不順眼的,不管你怎樣,當你不存在。
倪匡有幾位至交好友,古龍,兩人於一九六七年結識,旋結為莫逆之交。古龍過世,倪匡傷心欲絕,弔祭時淚灑靈堂(還把古龍陪葬的洋酒喝了一大半)。結果古龍的遺體竟然當場吐血!倪匡不顧他人的警告,將故人之血鄭而重之珍藏起來。金庸,倪匡多年的好友與老闆。他的小說只在《明報》連載,而大部份的小說也由明窗出版社出版,倪匡曾替金庸代寫連載中的《天龍八部》數個月,故意把阿紫的眼睛弄瞎。(不過後來金庸對倪匡說想刪去他寫的一段,倪匡只說來問我就不是當我朋友。)金庸於一九八二、八三年之間贊倪匡曰:「無窮的宇宙,無盡的時空,無限的可能,與無常的人生之間的永恆矛盾,從這顆腦袋中編織出來。」黃沾,倪匡譽其為:奇才;香港粵語流行曲之父。傳說兩人是「文曲星」下凡,一分為二的結果。倪匡曾於一九九三年秋贈黃沾對聯一副:「兩日烹調有黃沾,一生煮字無白雪」,但黃沾卻認為這兩句次序應該對調。張系國,兩人同為中文科幻的開山祖師,但是對科幻小說的理念、表現形式、角色與使命的看法都截然不同。張系國描寫初見倪匡的情形:「倪匡則人未至笑聲先到,完全是紅樓夢里鳳姐兒出場的架勢。後來每次見面,都是先聽到他的朗聲長笑才見其人。」又說:「坦白說,我是先喜歡上倪匡本人,才讀他的小說。看他瘦瘦小小的個兒(註:那是十年以前),怎麼樣也不能想像他竟有如此旺盛的精力,每小時能寫四千五百字,四五天就可寫完一部小說或劇本……文壇鬼才的美稱,倪匡可當之無愧。」沈西城,倪匡專家。曾以「洛人」為筆名,替倪匡續寫浪子高達的故事。著有《我看倪匡科幻》、《細看衛斯理科幻》、《金庸與倪匡》等。葉李華,另一位倪匡專家,精研倪匡作品近二十年。因酷愛科幻小說,與倪匡結為忘年至交,也是倪匡的電腦啟蒙老師。
倪匡的妹妹即著名小說家亦舒,本名倪亦舒。他笑說出版社每次找他都是為了取得亦舒的出版權,他的反而無人問津。他的兒子倪震,也是出版界的人,出版《yes》雜志,更游說倪匡寫少年衛斯理!
倪匡在四十歲生日時,曾撰自壽對聯:「年逾不惑,不文不武,不知算什麼;時已無多,無欲無求,無非是這樣」。他自撰的墓誌銘:「多想我生前好處,莫說我死後壞處」。
倪匡下筆如有神,六十分鍾四千餘字,雖雲快矣,但仍不如其講話速度,他說話快如連珠炮,速度比寫字速度還要快近十倍(最高記錄五秒三句),放慢了速度就說不出來。(據說這是因為倪匡本來是左撇子,被硬性矯正,從小受了「腦傷」之故,也因此至今仍左右不分。)稱為名嘴,實至名歸。
倪匡自稱是世界寫漢字最多的人,因為他自一九五七年由內地來港後,寫了三十年,一個星期寫足七天,每天寫數萬字。最令人稱奇的,是他可以寫三十年而靈感不斷,題材不盡,且是暢銷的保證。江湖中人更戲稱他為「袋裝書大帝」。出版界流傳一個笑話:即使倪匡寫的是無字天書,也會迅速售清。極其量下次購買倪匡作品時,看清楚是不是無字天書續集罷了!在香港,純以寫稿而致「富」的作家甚少,倪匡是其中之一。
參考資料:http://www.bookspice.com/kehuan/fenlei/wsl.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