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科幻小說成真
『壹』 有哪些一百年前的科幻預言已經成真
用來描述未來的詞語,是「希望」而非「失望」,是「建設」而非「破壞」,是「創新」而非「固守」。這是根植在人性當中永恆的認知。
「天空是人類的,宇宙也是。」
1865年,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的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寫了一個神奇的故事:三位科學家乘坐一顆巨大的空心炮彈,飛往月球探險。挑戰者們攻克繞月飛行的阻力,最終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太平洋。
機器人學之父、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曾經預言:未來將是一個由計算機主導的世界,技術會取代流水線上的工人,也會有全新的工作崗位出現:「未來將要出現的工作,將不可避免地涉及計算機的設計、製造、安裝、運營和維修。對『智能』機器的了解,將可能成為新興的行業。」
機器人學之父、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幾十年後,人類對技術革新的預言逐漸成為現實。阿西莫夫的設想,就是現在的人工智慧領域,他認為計算機會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讓世界運轉更加「自主」,事實上這正在實現。人工智慧絕不僅僅是個熱詞,它還將促進我們的未來社會進化。
預言成真,不僅為科技創新者帶來快感,也讓生活中需要智能技術的我們感到興奮。
是誰在拉近預言與現實的距離?是誰不願等待未來的到來,通過技術研究與創新思考為人類開拓認知的疆界、進化生活方式?
他們是站在科學、技術與產業最前沿的人。
他們在基礎科學研究的第一線,在科技創新產品化和用技術成就美好生活的第一線,在創造互聯網「新經濟」解決人們現實需求的第一線,也在全球科技創新和產學研交流的第一線。
他們,就是這個時代的「科技創新者」。
5月31日,PingWest品玩圍繞「科學、技術以及與之帶來的商業升級與社會變革」的主題,邀請到18位「科技創新者」,希望促成一場關於科技推動時代進步的思考,與對未來生活的啟發討論。2019科技創新者大會(TIC 2019),即將啟程。
這支「科技創新者」的隊伍中,有將視線投向太空及前沿研究的科學家們。他們傾聽來自宇宙的聲音,研究怎樣打開太空資源,反哺地球文明。
有相信技術創新可以使人們通向美好未來的技術理想主義者們。他們講述AI、雲計算與各行各業的落地應用,此外,高通還將帶來關於5G技術的最新展望。
有思考產業創新升級的商業觀察家們。他們從機器人教育、智能生活、地產、出行、健康、職場等角度分享關於商業創新的思考。
「科技創新者」們的到來,讓PingWest品玩作為一家科技內容平台和創新連接器,更加具有憧憬未來生活的底氣和勇氣,也是我們對科技是航海文化而非叢林文化的價值構建的一貫堅持。
他們的到來,也一定會為關注科技創新的你帶來思考與啟發,告訴你關於科學、技術與商業究竟在哪些方面改變著你我的生活。
『貳』 有哪些科幻小說里的情節已經成真了
我覺得就是有篇文章叫地心歷險記,裡面有什麼黑科技幻想不太記得了,但是印象中當時有些黑科技是後來實現了的,其實人類真的很厲害,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叄』 《三體》中有哪些設定已有研究進展,可能會在未來多少年成真
由作家劉慈欣所寫的科幻小說《三體》在國際上收獲了巨大聲譽,同時這也引發了大家對於《三體》裡面內容的思考,在小說之中,作者劉慈欣以精煉的筆觸向讀者描繪了未來璀璨的人類文明,事實上,《三體》中有些設定在現實的科學領域研究已經有所進展,甚至可能在未來成真。例如在《三體:地球往事》之中主角汪淼通過VR設備進入三體游戲世界這與現在的VR發展息息相關。同樣是在《三體》的第一部之中被用來執行史強所策劃的“古箏行動”的納米技術“飛刃”,在現實的研究之中,已經取得了卓越性的進展,甚至可能在未來10年之間小說對於納米技術的構想將化為現實。
《三體》一書最早於2006年發行作者劉慈欣利用他天才般的構想描述了人類文明的興起與毀滅,他在書中對未來人類文明的描繪也令許多人心生嚮往。雖然《三體》之中劉慈欣對未來人類文明的暢想未能在現實生活中得到實現,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在一代代科學家堅持不懈,攻堅克難的努力之下我們在有生之年也會得以見到小說之中天才般的構想與現實之中得到復刻。
『肆』 劉慈欣《三體》預言成真半人馬α星系宜居帶發現行星
科幻小說中的很多內容最後都變成了現實。比如偉大的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在作品中預言了飛機、登月飛船、電力驅動的潛水艇、電視等等。二十一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家無疑是劉慈欣,《三體》在人類科幻小說史上具有巔峰般的地位。假如現在有人告訴你,大劉在《三體》中設想的三體文明,竟然有成真的可能性,你會怎麼想?希望真有三體文明?還是不希望在黑暗的森林中碰到另一個拿獵槍的?事情要從科學家最近的一個發現說起。
我們都知道,半人馬α星系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個恆星系。這個恆星系由三顆恆星組成,組成了所謂的「三體」系統,也就是科幻小說《三體》中的三體文明所在地。這其中有兩顆互相環繞的恆星,半人馬αA星和半人馬αB星,另外還有一顆紅矮星圍繞著AB二星旋轉,它就是著名的比鄰星。比鄰星距離太陽4.24光年,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
由此可見,在半人馬α星系中,A星與太陽很相似。這也是為什麼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著名電影《阿凡達》,將潘多拉星球,設定為環繞A星旋轉的一顆氣態行星的衛星。如果地球人真的能夠來這里殖民的話,半人馬αA星絕對是非常合適的地點,因為A星各方面的條件實在是和太陽太像了。
地球人要真想過去殖民,首先那裡得有岩石行星才行,否則帶著地球去流浪--劉慈欣《流浪地球》的目的地,恰恰也是這個三體星系--至少在可預期的未來是不可能的。不過,這個問題現在已經解決了。
前不久,《自然通信》( 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志發表了一般文章,宣布在A星附近發現行星了,而且是在A星的宜居帶以內。下面我們先說說科學家是怎麼做出這個發現,然後再來討論一下這個發現的意義。
其實說來話長,要從突破計劃(Breakthrough Initiative)說起。突破計劃成立於2015年,發起者是尤里·米爾納,俄國出生的猶太人,著名風險投資家,在Facebook,Twitter,Spotify,Groupon,京東,小米,阿里巴巴,Airbnb,Whatsapp等企業都有投資,現在估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跟著尤里·米爾納一起掏錢的還有扎克伯格等人。
突破計劃的主要目的是 探索 地外智慧文明。2015年的時候霍金還活著,而且霍金一直對 探索 地外文明非常感興趣,所以被抬出來站台當吉祥物。突破計劃中最出名的部分叫做突破攝星(Breakthrough Starshot),打算用地球上射出的激光推動光帆,加速到20%光速,飛向臨近太陽系的比鄰星等處,看看那裡是個啥情況,還要拍照片傳回地球。不過以地球人現在的技術水平,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困難不是一點兩點,就不細說了。
突破計劃還有突破收聽(Breakthrough Listen)、突破發信息(Breakthrough Message)、突破觀察(Breakthrough Watch)等其他子計劃。其中突破收聽就是接收外星信號,進而分辨是否有智慧文明。突破發信息計劃是向太空發送關於地球的信息。
自從劉慈欣的黑暗森林理論廣泛傳播以來,大家應該都能意識到,但凡有點心眼的外星智慧文明,都不會隨便暴露自己的位置。這恐怕也是為什麼之前著名的搜尋外星文明信號的SETI計劃,除了一個不能重復的奇怪的WOW!信號之外,沒有任何像樣的發現。同樣的,突破發信息計劃,根本沒有實施的打算,因為突破計劃自己宣稱:要全人類同意才能向地外發信號。最起碼大劉是肯定不會同意的。
突破觀察計劃是通過望遠鏡尋找地球20光年之內的區域,有沒有地球大小的岩石星球,以及其上是否有文明活動的跡象,而且重點搜索區域就是半人馬α星系。這次半人馬αA星附近宜居帶內行星的發現,正是突破觀察的成果。所謂的宜居帶,就是恆星附近不遠也不近的地方,行星表面溫度不冷不也熱,類似於地球這樣,適合液態水存在。
過去尋找地外行星,最常見的辦法是通過所謂的掩星法,就是行星經過恆星之前,恆星的光芒被遮擋,會發生微小的下降,然後又上升。不過掩星法有很多的缺點,比如更適合發現比較大的行星,也更適合環繞恆星周期比較短的行星。
突破觀察的思路很簡單,先將主恆星的光遮擋起來,再通過近紅外波段觀察,有可能直接獲得行星的圖像。突破觀察為此製作了特殊設備,加裝到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台(European Southen Observatory,ESO)的VLT(Very Large Telescope)上。VLT總計有4台望遠鏡,直徑為8.2米,工作范圍在可見光和紅外波段,是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之一。目前全球口徑最大的望遠鏡是美國11.9米的LBT。
從2019年開始,突破觀察與ESO合作推進了對半人馬α星系AB兩顆恆星宜居帶的觀察工作,總計積累了100小時的觀察時間。目前的技術可以在半人馬α星系AB兩顆恆星的宜居帶內,找到3倍地球直徑以上大小的行星。這次發現的行星,據估計直徑為地球的5至7倍。當然,這顆行星是否真的存在還不能最終確定,更多的研究計劃受到了2020年之後疫情的影響。但這次的結果為未來觀測開辟了新的道路,很快會有更多的研究結果來檢驗這顆行星的真偽,或者暴露關於它的更多細節。
這顆5到7倍地球直徑的行星,如果最終確認的話,大小在海王星和土星之間。海王星的直徑是地球的4倍,土星直徑是地球的10倍。一般來說,岩石行星的直徑不超過地球直徑的1.7倍。因此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可能是一個熱海王星。也就是說,這顆行星最外面有大氣層,下面是液態的海洋,內部有一個固態的內核。目前關於這顆星體,除了估計了它的大小,還知道它的熱輻射數據和地球類似,即它的表面溫度可能和地球差不多。
在類海王星行星上,即便溫度適中,能夠產生生命,也未見得能產生智慧文明--畢竟缺少陸地。但假如這顆行星有一顆類似於土衛六那樣的衛星,則非常適合於智慧生命的生存。土衛六的直徑是地球的40%,比月球大將近50%,重力是地球的八分之一,弱於月球,月球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土衛六有非常稠密的大氣層。如果給人加上翅膀,由於大氣稠密且重力低,人可以靠扇動翅膀在土衛六上飛起來。聽到這些,是不是有種很熟悉的感覺?沒錯,《阿凡達》裡面的潘多拉星球,就是這樣的設定。在那裡人可以騎在龍上飛,還有能懸浮的山體,都是低重力加上大氣稠密的結果。
看到這里有人可能在想,半人馬α星那裡,不可能發展出高級智慧文明,畢竟三體行星的環境太惡劣了。其實這是劉慈欣《三體》小說帶給大家的誤解。那種混沌的三體系統,需要三個質量差不多的星體在一起才行。半人馬α星系,其實是一個穩定系統,其中A星和B星組成穩定的雙星系統;遠處的比鄰星,質量很小,距離也很遠,其引力對A、B兩星那裡影響非常小。
實際上,假如A星宜居帶中的熱海王星行星真的有土衛六一樣的衛星,那裡將非常適合智慧生命的演化。半人馬αA星和太陽非常相似,而且年齡和太陽都差不多。假如地球上能產生生命的話,半人馬星系那裡也很有可能出現生命。這樣的衛星溫度適宜,而且有巨大的主星吸引小行星撞擊,可以避免出現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地球滅絕恐龍那樣的慘劇,生命有更適宜的條件進行演化。因此我們不禁好奇,那裡的智慧生命能發展到什麼樣的水平?
按計劃在2021年10月31日,當然不排除再次推遲的可能性,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要升空。詹姆斯·韋伯擁有6.5米口徑的望遠鏡,遠超哈勃的2.4米。韋伯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在近紅外波段對地外行星的大氣進行觀測。或許屆時就能有更多的結果向大家報告。
到2025年,ESO的39.3米口徑極大望遠鏡ELT將上線,集光能力將是VLT的近20倍。屆時可對地球大小的地外行星成像,甚至研究地外行星大氣層的構成。不過,假如半人馬αA星的宜居帶那裡有熱海王星的話,其宜居帶內很難再有類似於地球的岩石行星。尋找智慧生命的希望應該寄託在熱海王星的衛星上。但是目前的技術能否支持尋找這樣的衛星,還是未知數。
如果真的要派探測器過去看一看,要等到核聚變技術成熟之後,發射核聚變推進的探測器,在幾十年時間里抵達半人馬α星系,為地球人獻上近距離圖像,讓我們看到更多的細節。其實這一天也不會太遙遠。本世紀內核聚變太空引擎就會出現。很可能下世紀的某個時間點,人類就能看到那個三體星系的高清無碼照片。
祝大家身體 健康 ,活到那一天!(這是佰思科學一向的幽默,真誠祝大家牛年吉祥,牛氣沖天!)
『伍』 科幻小說里的未來世界有哪些東西實現了
1、飛行器。作為現代世界的交通工具,今天飛機已經廣泛地使用了。但是凡爾納在一百多年前早就設想:將來人類一定會駕駛「比空氣重」的物體作定向飛行(《征服者羅比爾》《世界毀態主宰者》)。
1863年他就和友人納達爾共同創立過「航空機車促進協會」。他不但寫作科幻小說,而且還用實際行動去促進科學發展。
2、火箭。在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中,書中人物梅斯磨猜頓為了實現把三個人送上月球的計劃,設計出一種至少半英里長的「哥侖比亞炮」,他仔細描述了登月機械的動力、燃料、內部裝置諸問題,寫作這本書的時候才是1860年。
而在現實生活中,直到1969年才有「阿波羅號」登上月球。人類用整整100時間終於實現了這個大膽的設想。
3、電視。在凡爾納晚年一本小說《2889年一個美國新聞記者的一天》中明明白白寫纖游源了電視裝置。這部1889年發表在紐約《論壇報》上的小說中,記述美國報界企業家到歐洲去旅行,他在巴黎從電視屏幕上看到他留在紐約的妻子正在晨妝,進早餐等活動,他跟她談話就象人在對面一樣。
而電視直到1940年左右才發明出來,視頻通話就更晚了。
4、核潛艇的潛水船,在《海底兩萬里》提到。
5、地行器,在《地心游記》提到。
6、用鋼鐵做成的可控島,在《機器島》中提到。
7、子午線將會被測出。
『陸』 有哪些科幻小說中的設想已經變成了現實
海底兩萬里描寫了一個當時還沒有的潛水艇艇上生活著一群快樂的海盜在幾個大洋之間的到處跑,現在潛水艇已經到處都是,雖然現在已經不是新鮮事,星際迷航中激發他們對探究宇宙的熱愛,半個世紀前的科幻小說所預示的觀點,隨著現在的技術的發展也得到了證實,例如月中人中傳播的日心說和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這些科幻小說中的設想現在都已經變成了事實。
『柒』 有哪些科幻小說中的設想已經變成現實
史蒂芬森的小說也預測了人們將會在現實世界與他人互動時,會因為計算機的魅力而在不恰當(而且惱人)的時機分心。他沒料準的是他說那些人只會是一小部分,但實際上現在所有人隨時都在玩他們的手機。
『捌』 哪些科幻小說家的想像力成真了
醫學研究、空間探索和機器人等領域都已經誕生了許多科技奇跡。但是想一想電影里令人畏懼的機器人,或許人們對於機器人並沒有多少美好的憧憬吧。
空中飛車的吸引力也並沒有那麼大,倒不是因為金錢或能源的問題,而是我們已經製造出了遙控飛機——嘿,空中飛車也沒那麼狂炫酷吊炸天嘛。
究竟哪些科幻片中的高科技會成為現實呢?Reddit用戶RobStone采訪了Reddit的科學家們,邀請他們分享哪些最為不可思議的科技會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科學家們沒有回答明確的時間軸——這確實太難預測了,但是一些回答足夠引起人們遐思。
『玖』 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里後來真正被發明出來了的東西有哪些
老凡在他的書中預測了多項發明,比如鸚鵡螺號,還有《征服者羅比爾》的海陸空三用飛船,《培根五億法郎》的原子彈,《兩年假期》的飛機,《喀爾巴阡古堡》的立體電影,《神秘島》的電報,《從地球到月球》的登月飛船……
當然,最著名的莫過於探月二部曲的炮彈。《海底兩萬里》虛構了「鸚鵡螺號」潛水艇
祝新年好運
歡迎到凡爾納吧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