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納科幻小說精彩片段
㈠ 儒勒·凡爾納創作了哪幾部海底世界的科幻小說
1、飛逝的巨礁:1866年起,出現了一件大怪事。海洋中發現一個龐然大物,就像飛逝的巨礁,多艘航船莫名其妙的被撞裂了。公眾堅決要求把著頭怪物從海洋里清除掉。
2、贊成與反對:對怪物主要有兩派看法,一派認為是一種力大無窮的怪物,另一派則認為是一艘動力強大的「海下船」。我(法國巴黎自然史博物館教授阿羅納克斯)認為,怪物是一種力量大得驚人的「獨角鯨」。美國海軍部組織了一艘名為亞伯拉罕.林肯號的快速驅逐艦,准備去清除「怪物」。我應邀隨行。
3、隨先生尊便:我的僕人孔塞伊不假思索的說:「隨先生尊便。」跟我一同上了以法拉格特為艦長的驅逐艦。驅逐艦從布魯克林碼頭揚帆起錨,向大西洋全速前進。
4、內德.蘭德:艦長和全體海員同仇敵愾,決心一定要捕獲獨角鯨。只有加拿大人捕鯨手內德.蘭德對獨角鯨的存在表示懷疑。
5、向冒險迎去:艦只在太平洋上游弋。大家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努力地觀察海面。三個月過去了,海員們開始泄氣了,開始懷疑自己這次搜尋行動的意義。
半年後,海員們要求返航。艦長許諾最後搜尋三天,三天後如果還無結果就將回去。到了規定期限的最後時刻,一向無動於衷的內德.蘭德突然喊叫起來,他發現了怪物。
作品鑒賞
《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的巔峰之作,在這部作品中,他將對海洋的幻想發揮到了極致,表現了人類認識和駕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類意志的堅韌和勇敢。
在小說里,凡爾納借尼摩船長之口表達了對海洋的贊美和熱愛:「我愛大海!大海就是一切!它覆蓋著地球的十分之七,大海呼出的氣清潔、健康。大海廣闊無垠,人在這里不會孤獨,因為他感覺得到周圍涌動著的生命。
㈡ 凡爾納作品的精彩選段
樓主你好!
這是我幫你查找到的凡爾納小說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地心游記》是一部介於現實與想像之間的典型著作。他以旅行日誌的形式介紹了一次探索地心的旅行。而這次旅行並不僅僅是一次從地面向地心的空間轉移,它也是一次穿越歷史的時間之旅。
「我們已經到達了植物和動物初次出現的時期的岩石旁邊」「我們在這里遇到了世界上第二時期——過渡期——的植物,它們在古代就是樹」「它們是古代動物的骨頭」「到了這時候,叔父的驚奇和愉快就可以理解了,尤其當他再往前走了二十步以後,他發現自己面前有一個第四紀人的完整的標本。」「這顯示了第三紀植物的洋洋大觀,不知屬於目前哪一種類的高大的棕樹、松樹、水松、羅漢松、柏樹這里都有,這些樹都被一大片密得不透眼的藤連在一起,地上全是苔蘚和地錢。」
主人公們發現了一個和他們所居住的世界完全不同的環境,這是一個屬於遠古的環境。我們可以在作者的描述中看到在地球內部穿越的距離與歷史的回溯之前強烈的聯系,猶如時間在倒帶,不同的地層對應著不同的時期,把遠古的場景展現在我們眼前,可以說主人公們在完成一次探索地心的冒險同時,也完成了一次回望歷史的過程。
凡爾納創作每一部作品時對自己都有要求,他的作品都經過周密的構思。他的作品是文學與科學的結合,作品的內容涉及到各個領域。
在《地心游記》中,通過主人公旅行的深入,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展示給我們的地層和相應生態環境的變換,涉及到許多地質學、礦物學、植物學、動物學等。
另外,凡爾納提及中國的小說還有好幾部。
在1892年出版的一部小說《特派記者與克勞迪斯•彭巴納克》中,主人公是一名新聞記者,小說講的是該記者乘火車從巴黎到北京的一次虛構的旅行,小說末尾的第三章就是以中國為背景的。凡爾納另外還有幾部小說,如《布朗里肯太太》(1891)中也有兩位中國人物,都姓李,一個名叫李盛歐,一個名叫李普奇(一個懶漢);在《征服者羅伯》(1886)中,一架飛行機器到北京上空盤旋,凡爾納從空中對這座城市進行了精彩的描述;在作品《著名的旅行及旅行家》(1878)中,凡爾納用了大約100多頁去描寫發現中國大陸的早期旅行;《18世紀偉大的航海家們》(1879)也用了30多頁描寫中國。即使在《海底兩萬里》(1870)中也有不少描寫中國的部分。
科幻之父儒勒·凡爾納只有唯一的一部以中國為背景的小說《一個中國人在中國的遭遇》,書中細膩筆觸描述19世紀中國的種種風貌,字里行間表達對中國的敬慕之情。
但他並沒有對中國崛起做出預測。
關於凡爾納的偉大預見性。
儒勒·凡爾納在1863年寫了一部小說:《20世紀的巴黎》(Paris in the 20th Century)。這部小說被塵封並且遺忘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直到凡爾納的重孫發現了它,並且在1994年首次出版。在書中,凡爾納預言了巴黎在1960年可能會呈現的面貌。他的小說中充斥著在19世紀看來顯然不可思議的科技,包括傳真機、一個世界性的通訊網路、玻璃建造的摩天大樓、燃氣動力汽車和高速高架火車。
從某種程度上說,凡爾納預言了二十世紀宇航科技的諸多成就,只不過他的這些預言是以科幻小說來表達的。凡爾納在自己的小說中大膽並科學地預測了許多後來完全實現了的東西,比如直升機、潛水艇、人類進入太空、中國的崛起、電子廣告、霓虹燈、電子計算機等等。《從地球到月球》這部作品中的很多數據,包括發射地點(佛羅里達卡納維拉爾角)、飛行時間、登月人數都與後來的美國阿波羅計劃完全一樣。
凡爾納的一本最有預見性、但讀過的人最少的小說是《一個美國記者在公元2890年的日記》。書中的紐約名叫環球城,公路兩邊都是一千英尺高的摩天大樓,氣候由人工控制,莊稼可在北極生長,廣告放映在雲端上;書中主人公編的《地球先驅報》,擁有八千萬讀者;記者將新聞從木星、火星、金星上轉播回來,人們坐在自己家中就可看到各地發生的大事。這些與今天的現實簡直一模一樣。然而,這是凡爾納在一百年前所描繪的情景。正如法國著名的利奧台元帥所說:「現代科學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諸實踐的過程而已。」
滿意望及時採納!有問題歡迎追問!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㈢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們》中的精彩片段!
1. 在那兒,他們倆坐在一塊孤立的石
頭上,沉思著,在大自然的沉寂中,在淡淡的月光下,彷彿世界上再也沒有別的人;夜幕降
臨,他們倆陶醉在這神奇和胸襟開朗的境界里。只有兩顆相愛的心靈才能領略到大地上的這
種秘密和朦朧。
2. 世界上有這么一種莊重的人物,以不笑為原則,用嚴肅的面具掩蓋著他們的卑鄙,這位
生客卻不象他們那樣使人
。不但不使人
,而且他那種隨隨便便的樣子,十
分瀟灑又可愛的樣子,顯得他是一位
,對一切東西都曉得從好的一方面去看待。
3. 鄧肯號上的乘客只能躲在甲板下面,因為天上的雨水和海上的波浪交織成一片
洪流。大家的談話是集中到天氣上了。每個人都有意見,除了少校,因
為他縱然看到洪水滔
天也是滿不在乎的。巴加內爾踱來踱去,只是搖頭。 希望給點分 1. 在那兒,他們倆坐在一塊孤立的石
頭上,沉思著,在大自然的沉寂中,在淡淡的月光下,彷彿世界上再也沒有別的人;夜幕降
臨,他們倆陶醉在這神奇和胸襟開朗的境界里。只有兩顆相愛的心靈才能領略到大地上的這
種秘密和朦朧。
2. 世界上有這么一種莊重
的人物,以不笑為原則,用嚴肅的面具掩蓋著他們的卑鄙,這位
生客卻不象他們那樣使人
。不但不使人
,而且他那種隨隨便便的樣子,十
分瀟灑又可愛的樣子,顯得他是一位
,對一切東西都曉得從好的一方面去看待。
3.
號上的乘客只能躲在
下面,因為天上的雨水和海上的波浪交織成一片
。大家的談話是集中到天氣上了。每個人都有意見,除了
,因為他縱然看到洪水滔
天也是滿不在乎的。巴加內爾踱來踱去,只是搖頭。
㈣ 凡爾納科幻小說神秘島的佳句
1.你只有探索才知道答案
2.平常採到一個有珍珠的貝,他們才能得一分錢,何況他們採得的貝裡面多數是沒有珍珠的.
3.我的心還在這個國家,並且,直到我最後一口氣,我的心也是在這個國家!」
4.信不信,到底也沒有什麼關系。
5.固然他的命運是離奇古怪,但他也是崇高偉大的。
6.但願所有的仇恨都在這顆倔強的心中平息!
7..但是,還沒有等大家提到嗓子眼的心回到原處,只聽見一陣震耳欲聾的巨響,劃破了沉寂的夜空,有如高壓水柱的呼嘯
㈤ 求《海底兩萬里》精彩片段+賞析
海底兩萬里》寫於1870年,這本名著是凡爾納敘述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在海洋旅行的所見所聞!
這事發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的人們發現了一隻所謂獨角鯨的大怪物,他(阿龍納斯)接受了邀請並參加捕捉行動,在捕捉過程中卻不幸與其僕人(康塞爾)掉入水中,卻意外游到了這只怪物的脊背上。後來得知這只驚動一時的獨角鯨原來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這潛水船是一位叫尼摩船長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其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途徑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然後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稀罕的海生動植和水中奇異景象。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是,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有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於世。
主人翁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他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精心研究、設計、建造了這只獨角鯨大怪物——潛水船(鸚鵡螺號),他與潛水船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好像這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尋自由,又對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這孤獨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龍納斯並與他共同經歷了一幕幕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事件。
其中有幾處是我覺得比較引人入勝:上部 第二十章 托里斯海峽:「鸚鵡螺號」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觸到海峽的礁石而被迫停下來。然而這對阿龍納斯,他的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卻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能在旁邊的小島上逗留了兩天,這對一個原來生活在陸地上卻因為某種原因而留在海上2~3個月的人來說是上天何等的優厚待遇啊!然而,在他剛想享受戰利品時卻遇到了土人圍攻。最終以尼摩船長沉著冷靜去對付土人圍攻而告一段落。
下部 第三章 一顆價值千萬法郎的珍珠:這一章敘述尼摩船長,啊龍納斯,他的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在收集珍珠時發現一位印度採珠人遭到黑鯊的襲擊,幸虧尼摩船長以無以匹比的勇敢和尼德•蘭對鯊魚身體結構的熟識,用魚叉刺中鯊魚的心臟而完結生命為告終。在細節可以看出尼摩船長他,作為逃到海底的人類種族代表之一,而對人類表現出無私的奉獻精神。不管他平時嘴上怎麼說,但這個奇怪的人善良之心至今還未完全泯滅。
這本書還寫到了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這些故事情節都是非常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於一爐。
作者還獨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我推向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致入微刻畫交替出現。讀書引人入勝,欲罷不能。這的確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好書
㈥ 儒勒凡爾納科幻小說中的好句
最近又借來兩本看了看,恩,先摘兩句吧。
《神秘島》
1.直到他們在遠處消失,移民們還在原地目瞪口呆,就好像他們親眼看到童話世界裡的寒冬突然變成了盛夏。
《海底兩萬里》
1.——它有脈搏、有血脈、有顫動、有抽搐。我非常同意學識淵博的莫利的意見:大海如同動物有血液循環一樣,他也有真實的循環過程。
2.(在海底珊瑚中埋葬了同伴後,尼摩船長對阿龍納斯先生說)「是的,」尼摩船長面色莊重地答道,「免受鯊魚的侵擾,也免受人類的欺凌!」
看了不短的部分,我只摘出了這些感覺比較好的。其實我認為,凡爾納的小說不是靠文字的優美取勝的,而是靠科學的想像吸引讀者,就像《海底兩萬里》中壯麗的鸚鵡螺號,美麗而神秘的海底景觀與海底生物,這些才是真正吸引讀者之處。而小說情節又比較緊湊,沒有騰出太多的空間來做抒情描寫,所以可能所謂的「優美」詞句並不多。僅做了兩句摘錄,希望對樓主有用。
㈦ 《海底兩萬里》的精彩片段及賞析,必須有賞析,片段是原文哦!一定要有賞析!
精彩片段及賞析如下:
片段1原文:
不過希望在人心中總是根深蒂固的!並且我們又是兩個人。最後,我還要肯定一點——這看來像是不可能的——即使我要打破我心中的一切幻想,即使我要「絕望」,現在也辦不到!戰艦跟那鯨魚沖撞的時間是在夜間十一點鍾左右。所以到太陽升起,我們還得游泳八個小時。我們替換著游,游八小時必然可以做到。海面相當平靜,我們還不至於過度疲勞。
有時,我的眼光想看透深沉的黑暗,但什麼也看不見,只有那由於我們游泳動作激起的浪花透出一點閃光來。在我手下破碎的明亮的水波,點綴在鏡子般閃閃的水而上,就好像一塊塊青灰色的金屬片。
賞析如下:
這段充滿了人物力量的心理描寫讀之使人驚嘆,建議最後的景色描寫,很好的烘託了人物精神上富有鬥志,而又在身體上十分疲勞的,正在與自己斗爭的心理狀態。
不僅如此,他更凸現出了作者超凡的技巧。在他的作品中,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使他的作品閃現著永恆的魅力。所以凡爾納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是當之無愧的。
片段2原文:
林中地上並沒有生長什麼草,小樹上叢生的枝權沒有一根向外蔓延,也不彎曲垂下,也不向橫的方面伸展。所有草木都筆直伸向洋面。沒有枝條,沒有葉帶,不管怎麼細小,都是筆直的,像鐵桿一般。海帶和水藻,受到海水強大密度的影響,堅定不移地沿著垂直線生長。
而且這些水草叉是靜止不動的,當我用手分開它們的時候,一放手,它們立即回復原來的筆直狀態。這林子簡直就是垂直線的世界。
賞析如下:
透過它們頑強的生命力,可以看到處在上升階段的資產階級那種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它們堅定不移的生長著,不畏艱險,永不屈服。「一放手,它們立即回復原來的筆直狀態。」它們永垂不朽。
㈧ 摘抄凡爾納作品中描寫環境的一段
這是我幫你查找到的凡爾納小說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地心游記》是一部介於現實與想像之間的典型著作。他以旅行日誌的形式介紹了一次探索地心的旅行。而這次旅行並不僅僅是一次從地面向地心的空間轉移,它也是一次穿越歷史的時間之旅。
「我們已經到達了植物和動物初次出現的時期的岩石旁邊」「我們在這里遇到了世界上第二時期——過渡期——的植物,它們在古代就是樹」「它們是古代動物的骨頭」「到了這時候,叔父的驚奇和愉快就可以理解了,尤其當他再往前走了二十步以後,他發現自己面前有一個第四紀人的完整的標本。」「這顯示了第三紀植物的洋洋大觀,不知屬於目前哪一種類的高大的棕樹、松樹、水松、羅漢松、柏樹這里都有,這些樹都被一大片密得不透眼的藤連在一起,地上全是苔蘚和地錢。」
主人公們發現了一個和他們所居住的世界完全不同的環境,這是一個屬於遠古的環境。我們可以在作者的描述中看到在地球內部穿越的距離與歷史的回溯之前強烈的聯系,猶如時間在倒帶,不同的地層對應著不同的時期,把遠古的場景展現在我們眼前,可以說主人公們在完成一次探索地心的冒險同時,也完成了一次回望歷史的過程。
凡爾納創作每一部作品時對自己都有要求,他的作品都經過周密的構思。他的作品是文學與科學的結合,作品的內容涉及到各個領域。
在《地心游記》中,通過主人公旅行的深入,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展示給我們的地層和相應生態環境的變換,涉及到許多地質學、礦物學、植物學、動物學等。
另外,凡爾納提及中國的小說還有好幾部。
在1892年出版的一部小說《特派記者與克勞迪斯•彭巴納克》中,主人公是一名新聞記者,小說講的是該記者乘火車從巴黎到北京的一次虛構的旅行,小說末尾的第三章就是以中國為背景的。凡爾納另外還有幾部小說,如《布朗里肯太太》(1891)中也有兩位中國人物,都姓李,一個名叫李盛歐,一個名叫李普奇(一個懶漢);在《征服者羅伯》(1886)中,一架飛行機器到北京上空盤旋,凡爾納從空中對這座城市進行了精彩的描述;在作品《著名的旅行及旅行家》(1878)中,凡爾納用了大約100多頁去描寫發現中國大陸的早期旅行;《18世紀偉大的航海家們》(1879)也用了30多頁描寫中國。即使在《海底兩萬里》(1870)中也有不少描寫中國的部分。
科幻之父儒勒·凡爾納只有唯一的一部以中國為背景的小說《一個中國人在中國的遭遇》,書中細膩筆觸描述19世紀中國的種種風貌,字里行間表達對中國的敬慕之情。
但他並沒有對中國崛起做出預測。
關於凡爾納的偉大預見性。
儒勒·凡爾納在1863年寫了一部小說:《20世紀的巴黎》(Paris in the 20th Century)。這部小說被塵封並且遺忘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直到凡爾納的重孫發現了它,並且在1994年首次出版。在書中,凡爾納預言了巴黎在1960年可能會呈現的面貌。他的小說中充斥著在19世紀看來顯然不可思議的科技,包括傳真機、一個世界性的通訊網路、玻璃建造的摩天大樓、燃氣動力汽車和高速高架火車。
從某種程度上說,凡爾納預言了二十世紀宇航科技的諸多成就,只不過他的這些預言是以科幻小說來表達的。凡爾納在自己的小說中大膽並科學地預測了許多後來完全實現了的東西,比如直升機、潛水艇、人類進入太空、中國的崛起、電子廣告、霓虹燈、電子計算機等等。《從地球到月球》這部作品中的很多數據,包括發射地點(佛羅里達卡納維拉爾角)、飛行時間、登月人數都與後來的美國阿波羅計劃完全一樣。
凡爾納的一本最有預見性、但讀過的人最少的小說是《一個美國記者在公元2890年的日記》。書中的紐約名叫環球城,公路兩邊都是一千英尺高的摩天大樓,氣候由人工控制,莊稼可在北極生長,廣告放映在雲端上;書中主人公編的《地球先驅報》,擁有八千萬讀者;記者將新聞從木星、火星、金星上轉播回來,人們坐在自己家中就可看到各地發生的大事。這些與今天的現實簡直一模一樣。然而,這是凡爾納在一百年前所描繪的情景。正如法國著名的利奧台元帥所說:「現代科學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諸實踐的過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