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科幻小說寫了幾年
『壹』 找一本幾年前的都市科幻小說
你想找的是:外星人+系統文+搞笑
推薦:外星人科幻小說《程序意志》,有內涵的文字,不是小白文。
外星人科幻小說《程序意志》正在縱橫中文網連載。男主、女主都是仙女座人。
講述大量外星人在太陽繫到處亂竄,改造地球人類的基因,故事好看、搞笑。
主角出生在地球,後來去仙女座星系 ,成為星系傳奇英雄。
『貳』 求一本國外的科幻小說 在2008年之前 講全世界信仰上帝的人全都消失不見了 只留下那些不信上帝的人
末世迷蹤系列吧,顛覆之神?
《顛覆之神》(《末世迷蹤》第二部)作者:[美] 蒂姆·萊希 傑里·詹金斯
「序
一場突如其來的浩劫,使世界上數以百萬計的人在一瞬間失蹤了。令人不解的是,他們僅僅是肉體不見了,衣裝服飾都留了下來;衣服、眼鏡、隱形眼鏡、發卡、助聽器、假牙、珠寶、鞋襪,甚至起搏器和手術針,一樣不缺。
數百萬人口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包括未出生和正在分娩過程中的嬰兒。然而,還有更多的人是被留了下來--隨後,發生了世界性的大混亂:飛機失事,火車脫軌,汽車相撞,輪船沉沒,房屋失火,悲痛萬分的倖存者自殺身亡……到處在發生交通事故,甚至那些前往營救的人員也失蹤了。這場混亂在經過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後才逐漸平靜下來。
有人傳言,地球受到外星人的襲擊。又有人說,失蹤是由於敵國的入侵所致。然而事實上,整個地球從東至西都在同一時間發生了奇怪的事件,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都有人員失蹤。
泛大陸航空公司的機長雷福德·斯蒂爾和他的二十歲的女兒切麗是這場劫難的倖存者。雷福德的妻子和十二歲的兒子卻失蹤了。在駕駛著波音747飛越大西洋前往倫敦的途中,雷福德對他的高級飛行助手哈蒂·德拉姆說,他簡直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而更可怕的是,他似乎對事情的真相略有所知,因為他的妻子艾琳曾對他發出過警告。她一直相信救世主耶穌基督將要第二次重臨,並將他的子民一同提往天國。難道說艾琳是對的?而其餘的人,包括雷福德和切麗,卻被留了下來?
也許是由於錯過了升天的千載良機,雷福德變得整日憂心忡忡;他暗下決心,他和女兒切麗無論如何不能再犯錯誤了。對於女兒從前的懷疑主義,對於她世俗主義的人生態度,雷福德感到自己負有一定責任。
通過《聖經》,雷福德在感情上日益接近從前妻子所在的教會,其中包括一位「被留在地上」的牧師。這位不幸的牧師布魯斯·巴恩斯,也在失蹤事件中失掉了妻子和孩子;作為牧師他比其他的人更敏銳地感到了悲哀,以及自己信仰的虛偽。
在布魯斯的啟迪下和前任牧師留下的錄像帶的影響下,雷福德和女兒切麗先後信仰了基督。他們和新任牧師一起,成立了一個名為「災難之光」的地下組織,決心在《聖經》預言的大劫難期間同惡勢力作斗爭。
與此同時,在新聞界享有盛名的《環球周刊》資深記者卡梅恰·威廉斯(綽號巴克),也在進行著獨立的探索。在失蹤事件發生期間,巴克正在乘坐雷福德·斯蒂爾駕駛的波音747飛機。雜志社委派他負責追蹤報道這起世界性的失蹤事件。隨著采訪深入,他接觸到一位最具影響力和最具人格就力的神秘的達吉尼亞領導人尼古拉·卡帕斯亞。在失蹤事件發生後的兩周內,卡帕斯亞奇跡般地成為了國際政壇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聯合國首腦;卡帕斯亞向驚慌失措的人們保證,他將把這個備受蹂躪的地球,團結成一個和平的村落。
巴克將雷福德的飛行助手、漂亮的哈蒂·德拉姆介紹給尼古拉·卡帕斯亞,後者很快將這個非同尋常的女人提拔為自己私人助手。在雷福德、切麗和布魯斯的影響下,巴克感到自己對哈蒂負有責任,很想使她脫離卡帕斯亞的控制。由於未能完成一次重要的采訪任務,巴克受到降級處分,被分配到雜志社駐芝加哥分社。他在芝加哥參加了雷福德他們的「災難之光」。
四位成員於是走到了一起,他們立志決不放棄信仰,不論將來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並決心同邪惡的尼古拉勢力斗爭到底,決不妥協。巴克·威廉斯親眼目睹了尼古拉·卡帕斯亞犯下的謀殺罪。布魯斯·巴恩斯則是通過研讀《新的·啟示錄》,認識到一個黑暗的時代已經開始了。然而根據預言,「災難之光」的四位成員中,大約只有一位能夠歷經七年之久的劫難,最後存活下來…… "
是這個嗎?
『叄』 找一本十幾年前的科幻小說,將幾個人受地球聯合政府的命令,開著一艘裝滿核彈的宇宙飛船去炸一個星球
葛紅兵的 太空使命 系列 我覺得一定沒錯。這本書小時候我看過,印象很深刻。
『肆』 自私的基因:一部爭議了40年的「科幻小說」
道金斯
「讀者請將本書當做科幻小說來閱讀。」40年前,英國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開始寫作《自私的基因》,這句話做了開頭。當時英國礦工工會罷工,導致牛津大學的實驗室頻繁停電,他只能暫停對蟋蟀的研究,寫書自娛。時年35歲的他沒有預料到,這本書將給他帶來大名氣以及同樣大的麻煩。
道金斯有些後悔,書名中用上了「自私」這個字眼。在最初完成三四章之後,理查德·道金斯曾經拿書稿給一位倫敦出版商過目。那位出版商建議改一下題目——「自私的」這個詞有些負能量,可以換成「不朽的」。
批評者正是抓住這個字眼不放,認為道金斯在為人類的自私行為張目。他自辯,這只是用來描述基因,而非人心。
道金斯失算的還有一點,就是《自私的基因》遠超生物學領域的影響。比如對互聯網文化。他寫成此書時,推特、蘋果手機、WiFi、暴走漫畫和電腦病毒尚未出現。在該書最後一章,道金斯發明了一個新詞——「Meme」。中文對這個詞的翻譯五花八門,有米姆、模因、謎因、謎米……這個詞甚至被收入了《牛津英語詞典》,被定義為:「文化的基本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模仿而得到傳遞。」如今「Meme」一詞與信息的無限復制和病毒式傳播聯系在一起,已經成為研究互聯網文化現象的一門新學科。
在上世紀60年代,牛津大學只有一台計算機,「龐大得裝滿了整個大房間」,道金斯開始學慣用計算機編程來幫助自己的研究。在其著作中,更是把DNA比喻為一種「計算機語言」。互聯網行業亦是對道金斯最接受的族群,比爾·蓋茨就是道金斯的書迷。「很少有書在寫了40年之後還值得人去讀,只有少數的經典,像費曼的物理學或是理查德·道金斯的那些書。」互聯網新貴們總是喜歡使用基因這個字眼來闡釋自己的數字化之道,又往往對生命科學倍加關注。比爾·蓋茨在自己的讀書博客上最新推薦的一本書,是印度裔作家悉達多·穆克吉的《基因:一部隱秘的歷史》。
40年的時間里,道金斯被列作了「新無神論四騎士」之一。10年前寫出的《上帝的錯覺》更是讓自己陷入更大的輿論旋渦,被神學家們稱為「魔鬼代言人」。2013年在《辛普森動畫》中的一集中,理查德·道金斯被刻畫成了地獄里戴著眼鏡梳著中分煲人肉湯的紅皮膚惡魔。
40年的時間里,理查德·道金斯完成了12部著作,大多是話題之作;在BBC的科普紀錄片和脫口秀節目中成為公眾學術明星;大堡礁里有一種魚被命名為道金斯魚;由微軟起家、登上過太空的億萬富翁查爾斯·西蒙尼的資助,其在牛津大學開設「西蒙尼大講堂」,成為牛津的「公眾科普教授」,將斯蒂芬·平克、賈雷德·戴蒙德等一干信奉進化論的中堅學者引為同道。
道金斯出身貴族家庭,自身帶著貴族范兒,但是在學術領域,他確實好鬥。正如當年一位老師鼓勵道金斯所說的,要學會「活得危險一些」他不依不饒地和反對者們展開論戰,言辭犀利,堪稱學術大嘴。他拍攝視頻,定期朗讀那些攻擊他的郵件,然後上傳到Youtube上。「達爾文的鬥犬」的綽號當屬實至名歸。
理查德·道金斯在《盲人鍾表匠》中感慨道:達爾文學說的麻煩在於,人人都自以為懂。40年後,他完成了個人的一部自傳,為自己辯護。道金斯在自傳中說自己很討厭「單純」這個詞,但直至達爾文走下貝格爾號180年後的今天,進化論也從未被單純地僅僅放在生物學領域里去談論。科學之辯仍舊需要科學研究者好鬥下去。
作者:沈灃
來源:北京晚報
『伍』 關於科幻的疑問
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科幻作品創作到今天為止,已然有了百餘年歷史。
然而自魯迅時代及其後七八十年時間里,科幻作品多以「普及科學知識」的面目出現,故而在非文學的功利性道路上愈行愈遠。毋庸置疑,科幻作品尤其是科幻小說總是具有相對強烈的科學啟蒙特質,故而在傳統主流文學創作領域乃至科幻作者本身,大都將它歸類到少年讀物一類。
直到1978年以後,以《珊瑚島上的死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科幻作品以及以童恩正、葉永烈、鄭文光、劉興詩為代表的科幻作者群體的涌現,幾乎可以稱作是中國科幻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之一。
這個階段的科幻作品逐漸從少兒化向成人化轉變,同時其中的科學元素從最初以體現傳播和教育的功能為主的前台向著以設置背景為主的後台轉變。也即從非文學的尷尬地位開始向著大眾文學轉移。盡管這些作品更多的是借用科幻的外殼,本質上依舊是冒險或者警匪小說(如倪匡的衛斯理系列小說,科幻設置在其中不過是背景),但其中也不乏擁有真正科幻內涵的作品。以《珊瑚島上的死光》為例,死光作為一種道具,他小說本身起到相當大的情節推進作用。盡管小說本身的語言並沒有任何出眾之處,然而既然文章能夠在《人民文學》上發表並且被改編成電影就很能說明當時的社會主流已然認識到科幻小說這一游離於傳統文學類型之外的作品類型了。
如果科幻作品在當時能夠獲得與他同時進入中國主流文壇的現代主義作品同等的地位,那麼在當時以改革開放為背景,中西方在文化以及各種文化思潮的交流之下,科幻實現一次強而有力的走入主流文學市場,甚至開創一個中國式的「科幻黃金時代」也不是不可能的。這一點可以從八十年代末期到今日,《科幻世界》雜志的崛起上得到充分印證:目前該雜志作為一份實際上質量並不算太高的讀物,以平均三十萬份、最高四十萬份的月銷售量穩穩占據世界科幻歷史上科幻類雜志銷量第一的位置。這幾乎是六七十年代科幻作品在美國炙手可熱的時候,所有的科幻類刊物的月銷售量的總和。
自1979年開始,趙之、魯兵、甄朔南、陶世龍等科普作家以《中國青年報》「科普小議」專欄為陣地,對當時的主要科幻作者和作品進行了系統的批判。
1980年,錢學森在全國出版工作者會議上發表講話,表達了自己對科幻小說的反感。
1983年上半年,「清除精神污染」運動在文學理論界中展開。科幻作品被定義為「精神污染」
1983年11月5日的《人民日報》在一篇評論文章中聲稱:「一些掛上『科學幻想』的招牌的東西已經在社會上流行起來,並已造成科學上和精神上的污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極少數科幻小說,已經超出談論『科學』的范疇,在政治上表現出不好的傾向。」[1]
與此同時,科幻文學是姓「科」還是姓「文」的爭論也被提上桌面。該問題所關心的是科幻到底是一種文學體裁,還是科普創作的一部分。當時,在第一線從事科幻創作的作者們,幾乎都認同科幻小說是一種文學樣式。而科普評論家、科學家和有關領導則判定科幻小說是科普創作的一部分。他們以此為出發點,要求科幻小說更多地圍繞著科學內容展開,壓縮其中情節、背景描寫、人物刻畫等文藝成份,實質上便是否定科幻小說的文學本質。
在現今回顧這一段歷史,搜尋這場爭辯的相關資料的時候,我們很快看到了讓人哭笑不得的一點:作為這樣一場咋政策上決定一種在國內現實存在,在國外正經歷著一場名為「賽伯朋克」革命的文體之生死存亡的討論,居然從來不曾有主流文學界人士介入。
故而以科幻作者和科學家、科普批評者、文學機構上的領導構成的爭論雙方所關注的焦點,從科幻小說中所設定或者預知的科學構想,到作品中反映的意識形態傾向性問題,進行了漫長而沒有任何意義的爭辯。
當時的科幻作者面臨著一個很尷尬的局面:他們大多是理科出身,對文學尤其是科幻文學的認識大多本身就沒有太深刻和獨到的見解;然而他們筆下所涉及的領域又往往並非他們自己所擅長的部分。故而面對著質問和批判,他們能夠進行回應的,往往是在那些遠離文學范疇、他們自己也不甚精通的各門類科學理論的詰問。同時,作為科學工作者,黨政機構的一次次審查給予他們的日常研究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當時科幻作者的「領頭羊」鄭文光突發腦溢血癱瘓,各大科幻期刊被勒令停業整頓。在這樣的背景下,幾乎所有的作者都選擇了妥協的方式。以撰寫科普作品出身,當時唯一的專業科幻作家葉永烈為例,1984年成為專業作家之後,不再進行科幻領域的創作,而是轉向紀實文學方面的寫作,算是為自己正了是作者而非科普工作者的名。
從1983年11月算起,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中國當時的所有科幻作品被徹底打上了「精神毒草」的標簽。各類科普雜志上不再發表科幻作品,圖書市場無論是國外的作品引進還是本土作家的創作,一切涉及科幻的原創性出版活動幾乎都被徹底停止。
其時,著名科幻理論家吳岩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感嘆:「現代科學精神在中國普羅大眾中從來就沒有生根。」
這一個階段,曾出現了一個明顯的科幻領域的斷裂期:沒有作品,沒有批評。彷彿從來就不存在這樣的事物。
在一片缺乏科學精神的土壤里,作為承接和融合了科學與幻想的科幻作品以及科幻作者大都是孤立無援的。而且以其內容的復雜性和思想的難以把握,它往往同時受到來自文學界和科學界兩方面的困難包圍。鑒於中國的特殊國情,八十年代初期的這一批作者,在這兩重包夾之下,還多了一層無所不在的政治因素。
之後一直到90年代初期,隨著《科幻世界》的壯大,中國科幻才逐漸開始邁出回復元氣的步伐。但是在經歷了十幾年的潛伏期之後:「當七十年代末中國文化百廢待興時,科幻文學與主流文學一起復興,一起學習國外創作的先進經驗。但是當九十年代中國科幻再一次復興時,主流文學已經「經歷了反思文學、改革文學、尋根小說、先鋒小說、新寫實小說等一個又一個文學思潮,作家們的寫作水準越來越高,趨向成熟。科幻小說在這期間一直是一個零生產狀態。到了九十年代,當純文學將國外的各種文藝思潮操練了一遍,出現多元化格局的時候,剛剛復甦的中國科幻小說在審美和藝術水準上只能望其項背,有些科幻作品在藝術性上還不如八十年代的作品。」[2]
不過顯然,科幻作者和讀者大多有些理想主義的傾向。甚至於其中很有一部分人對科幻這一融合了科學與幻想的存在抱著類似於宗教精神的依戀和責任感。很多活躍在七八十年代的作者、讀者,以及在90年代之後為科幻之復興所吸引的評論者開始對科幻批評以及科幻理論研究方面進行學理性的研究。較為有代表性的有吳岩、星河、姚海軍等。
從此開始,中國科幻逐漸走向世界。《科幻世界》雜志社在1991年、1997年、2007年分別承辦了三次世界科幻(奇幻)大會。除了更多地吸引了一大批科幻讀者之外,它最為重要的功能是推進了科幻理論的發展。科幻,不僅僅是小說和電影。
縱觀中國科幻的百年發展歷程,總得說起來,大約有四次高峰。第一次是在世紀之初,科幻作為一種來自於西方,承載著「啟蒙」的大潮奔涌而來,不過它的發展很快就在民族運動當中消亡;第二次是在五十年代初期,那個時代的一切文學幾乎都伴隨著口號式的意識形態的束縛;第三次便是在文革結束,改革開放初期的興盛,然而本來應該是進入最為純粹發展階段的科幻作品,卻又一次地被政治所壓迫;第四次便是當下,落後於世界二十年的科幻,要解決的問題從來不只在於創作。
別處轉載希望對你有所啟發,謝謝
『陸』 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歷程(急)
我認為我們是從90年代以後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進入到非常新的時期,1956年到1957年政府當時講「向科學技術進軍」,繁榮科普、繁榮兒童文學,科幻也跟著走向高潮。通過一些兒童讀物,當時的科幻非常家喻戶曉。
我覺得在這個時代,最紅的明星還是上一代的劉慈欣。他在粉碎「四人幫」後最早的那個10年就已經開始寫了。從《三體》開始,科幻作為類型文學這種特殊的文學形式開始出現。以前科幻小說不是類型文學,沒有類型文學的一系列特點,特別是粉絲文化,過去是沒有的,今天粉絲文化已經非常強烈了。
今天其實應該全方位發展科幻,不能放棄少兒科幻這一塊。劉慈欣的書為什麼賣的不好?就是因為現在的社會還不知道科幻這個東西。
『柒』 找一本小說,大概0幾年的都市異能或者古武小說
隱殺(重生,異能,後宮,文筆真不錯),異體(太監了),異俠(主角叫大明好像,傷不起),重生之天下異能(重生異能,禁忌之戀,太監),我的身體有個鬼,覺醒-仿如昨日(和前一本都是令狐BEYOND的書,還不錯),鬼喊抓鬼(是三天兩覺的小說,寫過販罪,驚悚樂園),劍道真解(重生,異能,妹控,反派),校園全能高手(外星文明,體術),人間兵器(改造,冷血,殺戮),迷天(催眠修煉大師,黑暗),執掌神權(成神類),神職(土地公),我的老婆是公主(異界反穿,魔法),家裡養個狐狸精(單女主,修真,都市)。以上都看過,只介紹了我覺得不錯的小說,有幾本太監的書本實在寫的很好,所以就寫上了,= =
『捌』 科幻小說讀後感怎麼寫呢
這是一本寫於六七十年前的科幻小說,盡管如此,今天讀來,還是能夠感受到作者的不可思議。
關於邏輯。對於社會發展的可預測這一點,也是小說最基本的一個設定,僅從邏輯上來說是不成立的。但就每一次危機的到來,和每一次社會的變革,以及文明的衰退或者發展,作者給出的架構還是能夠不錯的自圓其說的。
花了不到一天的時間,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盡管這本書已經經歷了很多個十年,但仍然沒有生澀的感覺。
『玖』 科幻世界詳細介紹
你好
《科幻世界》所屬分類:中國雜志互動網路媒體聯盟互動網路媒體聯盟平面科教類科幻科普類媒體科普讀物
摘要:
《科幻世界》(Sci-FiWorld,縮寫SFW),中文月刊,創刊於1979年,是中國乃至世界發行量最大的科幻小說雜志,曾獲得「世界科幻協會最佳期刊獎」,並入選「中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
雜志社總部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成都市。
雜志社還衍生出多個面向不同群體的科幻、奇幻類刊物,如:《科幻世界畫刊》(已停刊),《飛·奇幻世界》,《科幻世界下半月版·譯文版》,《驚奇檔案》(已停刊),《小牛頓》等。
並不定期出版叢刊《星雲》(已出至《星雲六》),主要刊載國內外原創中短篇科幻小說。
提問編輯摘要
《科幻世界》封面《科幻世界》(Sci-FiWorld,縮寫SFW),中文月刊,創刊於1979年,是中國乃至世界發行量最大的科幻小說雜志,曾獲得「世界科幻協會最佳期刊獎」,並入選「中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
雜志社總部位於中華洞尺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成都市。
雜志社還衍生出多個面向不同群體的科幻、奇幻類刊物,如:《科幻世界畫刊》(已停刊),《飛·奇幻世界》,《科幻世界下半月版·譯文版》,《驚奇檔案》(已停刊),《小牛頓》等。
並不定期出版叢刊《星雲》(已出至《星雲六》),主要刊載國內外原創中短篇科幻小說。
其前總編為中國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阿來(已離職),游顫鄭現任社長、總編秦莉,主編姚海軍。
目錄[隱藏]
1發展歷程
2現編輯管理團隊
3官方說明
4盈虧歷程
5相關評論
6相關詞條
7參考資料
《科幻世界》-發展歷程
《科幻世界·譯文版》封面《科幻世界》創刊於1979年,前身是《奇談》和《科學文藝》,至今已有二十餘年的歷史;有數據顯示《科幻世界》發行量最少的一期僅七百份,而今天是近四十萬;是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科幻雜志,曾獲得「世界科幻協會最佳期刊獎」、「中國國家期刊神頌獎提名獎」,並入選「中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雙獎期刊」,曾承辦過1991年世界科幻協會年會,是中國科幻期刊中一面歷久彌新的金牌。
目前發行量已經高達40萬.
《科幻世界》成功舉辦了97北京國際科幻大會,在國際科幻世界享有盛譽。
《科幻世界》入選「全國百種重點社科刊」。
是中國期刊界一個響亮的品牌。
在科幻小說之外,《科幻世界》亦設立有「圖說科幻」、「科幻影視」、「科學美文」、「奇想」等欄目,皆由資深編輯親自執筆主持,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
「把握現在,擁抱未來。
」這便是《科幻世界》風靡於大中學生、廣大青年人和所有科幻愛好者中的真正原因。
「把握現在,擁抱未來。
」這便是《科幻世界》風靡於大中學生、廣大青年人和所有科幻愛好者中的真正原因。
中國銀河獎
《科幻世界》以發表科幻小說為主,一年一度的「銀河獎」是中國科幻業界內代表中國科幻整體水平的最高獎項。
國內知名科幻作家,皆在此受到全國科幻讀者的矚目。
在科幻小說之外,《科幻世界》亦設立有「科學」、「科幻影視」、「前沿」、「躍遷層」、「科幻寫作堂」等欄目,皆由資深編輯、作者執筆主持,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
除了《科幻世界》,科幻世界雜志社現在還辦有《科幻世界·譯文版》(單月科幻、雙月奇幻)、《飛·奇幻世界》和《小牛頓》;另外曾辦過《科幻世界畫刊》、《科幻世界·幻想譯文版》(現與科幻世界·譯文版合並)、《驚奇檔案》、《飛》等。
並且不定期地推出《星雲》,以刊登一些優秀原創中長篇科幻小說;目前,《星雲》已經出版四本,分別為《星雲》(天意)、《星雲Ⅱ·球狀閃電》(球狀閃電)、《星雲Ⅲ·基因戰爭》(基因戰爭、飛呀飛、回憶蘇格拉底)、《星雲Ⅳ·深瞳》(去死的漫漫旅途、無名氏、深瞳)、《星雲Ⅴ格蘭格爾5號》、《星雲Ⅵ·掉線》(掉線)。
科幻世界雜志社還與多家出版社策劃了「世界科幻大師叢書」、「世界奇幻大師叢書」、「世界流行科幻叢書」、「游戲科幻小說」和「美國最佳科幻小說年選」等,為中外科幻文學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科幻世界》-現編輯管理團隊
總編:秦莉社長:秦莉
副總編:姚海軍副社長:劉成樹
主編:姚海軍編輯部主任:楊楓
文學編輯:田子鎰劉維佳師博李克勤明先林譚樂樂白俊霞
美術編輯:李益炯編務:賀靜
《科幻世界》-官方說明
科幻世界雜志社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專業科幻出版機構,旗下擁有《科幻世界》、《飛·奇幻世界》、《科幻世界·譯文版》和《小牛頓》四種深受中國青少年讀者歡迎的暢銷期刊和幻想類圖書項目。
科幻世界系列期刊及圖書擁有數量龐大的忠實讀者,在中國幻想類期刊市場上,特別是在大、中城市的期刊市場上,穩定保持著95%以上的市場佔有率。
世界科幻協會(WSF)年會
科幻是高科技時代的專屬文化語言,科幻類期刊、圖書則是暢銷書目上的重要部分。
作為國內科幻業界的主力軍,科幻世界雜志社一直致力於中國科幻文化市場的培育,每年一度的中國科幻銀河獎徵文催生出大批優秀科幻作家和科幻佳作。
1991年,科幻世界雜志社代表中國科幻業界成功主辦的世界科幻協會(WSF)年會,被WSF評為「WSF成立以來最隆重最成功的1991年年會」。
1997年,科幻世界雜志社遍邀全世界的科幻作家、科學家、宇航員參加』97北京國際科幻大會,其輝煌永載中國科幻史冊。
隨著《哈利·波特》、《魔戒》等境外奇幻文化對國內文學出版市場的沖擊,科幻世界雜志社創辦《飛·奇幻世界》,以此為陣地,擎起國內原創奇幻文學的旗幟;同時以《科幻世界·譯文版》為窗口,向國內讀者引薦國外幻想文學精品。
科幻世界再一次站在了中國奇幻文學的前沿陣地上。
為了讓國人的想像跟上時代,為了打造中國科幻圖書品牌,科幻世界雜志社與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強強合作,於2003年正式啟動了中國科幻「視野工程」。
「視野工程」的三大支柱叢書「世界科幻大師叢書」、「中國科幻基石叢書」和「流行科幻叢書」,以專家的視角,廣泛運用刊物、網站等專業媒體的宣傳攻勢,掀起了又一輪科幻熱潮。
2004年,「科幻大師叢書」更榮獲了由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國際合作出版促進委員會、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出版參考》雜志社等出版界權威組織頒發的2003年度引進版社科類優秀暢銷圖書獎。
「科幻世界出品」已在國內科幻小說讀者群中樹立起了鮮明的品牌意識,「科幻世界雜志社編輯」便是科幻圖書質量的品質保證,讀者認購的風向標!
《科幻世界》-盈虧歷程
《科幻世界》艱苦多年,到九四年才扭虧為盈,後來經歷了一個暴漲期,錢大把的進來,又不知如何管理。
當我九八年到《科幻世界》時,雜志社正處在這個時期內。
成都的科幻迷組織只要報個活動計劃,就能成百上千地從雜志社拿出錢來。
裝修個辦公室也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無預算無計劃。
他們在上海搞的大型宣傳活動花費了兩萬塊錢。
九七年那場完全由《科幻世界》一家出資,投入巨大的世界科幻大會更不用說了。
公正地說,《科幻世界》那些年搞的活動是中國大陸僅有的科幻活動。
沒有這些活動,世人更不知科幻為何物了。
作為生意人,雜志社高層在扭虧為盈之後,一直在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他們看來,中國科幻的市場就這么大,也沒什麼搞頭了。
於是把大量資金抽到其它項目上去。
頗為諷刺地是,這些項目都賠了錢,個別小公司甚至走到倒閉的邊緣。
幾年來,仍然只有他們從內心深處並不喜歡的科幻給他們帶來了利潤。
並且利潤十分巨大,足以把那些虧損沖得無影無蹤。
後來他們變「扎實」了,只是把從科幻上賺到的錢置換成房地產:住宅房以獎勵為名送給「老職工」,另外還有其它一些房地產,置業范圍甚至遠達成都以外的某郊縣。
當一個科幻愛好者走進他們那些擁擠的辦公室時,很難想像這個雜志社真正的家底。
《科幻世界》-相關評論
阿來1979年,四川省科協創辦了一個名叫《奇談》(後又更名為『科學文藝』)的科普雜志,這就是今天《科幻世界》的前身。
「四川省科協」這五個字讓《科學文藝》在當時廣大科幻愛好者心目中已經隱約有了「國家級科幻雜志」的權威性。
在當時中國的計劃體制下,每個省都要辦一家科普刊物,像上海的《科學畫報》、海南的《大科技》等。
如果你沒有找到你那個省的科普刊物,那就是由於它的發行量太小的原因;《科學文藝》當初就是作為四川省下屬的省級科普刊物出台的。
那個時代里,科幻和科普是不分家的。
甚至中國科幻作家的全國性組織都被稱作「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並延續至今。
當時的《科學文藝》上充滿了科普文章、科學家傳記等內容,當然也有大量科幻小說。
而那時許多科普刊物甚至純文學刊物也都在發科幻小說。
《科學文藝》只是更為集中一些。
當時與它風格一樣的刊物有北京的《科幻海洋》、天津的《智慧樹》、黑龍江的《科學時代》和《科幻小說報》,被稱為中國科幻的「四刊一報」。
在那個百廢待興的時代里,《科學文藝》輕而易舉就達到了二十萬冊發行量。
其它幾家科幻報刊也是一樣。
但是很快,政治和市場的壓力雙管齊下,其它幾家無法抵擋,敗下陣來。
最後一個倒閉的是天津的《智慧樹》,時間是一九八六年。
壓力之下,四川省科協讓《科學文藝》自負盈虧,這是一個重要的變化。
從那以後,這家雜志社慢慢變成了「紅帽子企業」:頭頂著國家刊物的名義,實際上是股份制的民營企業,它的老闆就是雜志社裡的幾個大股東。
它擁有國營出版單位無法擁有的靈活,同時對於市場壟斷也擁有一般國營出版單位無法擁有的渴望。
沒有婆婆,一方面沒有靠山,一方面也沒有了束縛。
當時不足十人的小雜志社民主選舉了自己的社長——楊瀟,楊瀟當選除了本身確有能力外,前四川省委書記女兒的身份也是重要因素。
客觀地說,如果不是這個擋箭牌,中國科幻惟一的一脈香火也將不復存在。
那麼九十年代中國科幻的復興將因為缺乏核心,會比現在更困難一些。
在楊瀟的帶領下,雜志社舉辦了世界科幻大會、改變了辦刊風格……
當時,科幻世界的決策層主要由四人組成:楊瀟、譚楷、向際純、莫樹清。
向際純時任美編負責人,也是一個策劃人。
老讀者們一定還知道,九四、九五年那時,《科幻世界》象今天的《科幻大王》一樣,一半文字一半卡通。
沒有這個轉軌,《科幻世界》就無法切入中學生市場並獲得生機。
而整個工作基本是向策劃並組織的。
當時還有一套暢銷的科幻美術卡片也是向際純的手筆。
人的功勞大了,自然不滿足原來的地位。
於是決策層中發生了一場1:3的斗爭。
結果以向際純離開成都到北京一家出版社任職告終。
從那以後,再沒有人向楊瀟的地位挑戰,她是雜志社的絕對權威,整個雜志的行事風格很大程度上是她個性的延伸。
只是她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公眾並不熟悉她。
當時雜志社的編輯部由來自成都一些文學刊物、劇團的編輯組成,本身對科幻全無理解。
一位五十齣頭的老編輯家裡有許多古典文學著作。
他說:「下了班以後他就看這些,對科幻全沒有興趣」。
至於年輕員工更不用說了,他們基本上是科協老員工的子弟,來《科幻世界》單純是為了一個飯碗。
那時社某領導愛提的一件事就是,他把年輕員工召到一起,讓他們每人說出三個科幻作家的名字,無論中外均可,結果成績最好的說出了兩個!
後來,雜志社陸續引進了姚海君、文瑾、唐風、劉維佳等人,使《科幻世界》里有了懂科幻的人。
在雜志社與作者和讀者交流時,這些年輕朋友作了主要的工作。
但是你千萬別有誤解或者多大的期望,因為他們只是打工仔,在大政方針上是完全沒有發言權的。
阿來進入雜志社又是另外的問題。
九七年我參加北京世界科幻大會時,阿來就隨譚楷來到的北京。
我清楚地記得,當時一位北京「消息靈通人士」遠遠地指著他說,這個人將是茅盾文學獎的得主。
那時我連茅盾文學獎幾年一屆都不知道,所以根本沒想到,這位老兄竟然在「預言」三年以後的事情!當然,《科幻世界》的領導想必更有「預見性」,所以早早地把未來的茅盾文學獎得主聘於賬下,等待新聞爆起的那一天。
這種「見好就收」的舉動從九八年就開始了,這也是促使我離開雜志社的原因。
雜志社的領導都臨近了退休年紀,這么作無可非議。
而我還是個三十不到的年輕人,坐在一輛日見保守的車上是沒有前程的。
只不過那時,我沒有對任何人講這個心裡話。
銀河獎(原「中國科幻銀河獎」)是中國幻想小說(主要對象為科幻小說,後加入其他相關項目評選)界的最高榮譽獎項,也是中國大陸惟一的科幻小說獎。
獲獎作品代表著中國大陸科幻創作的最高水平。
銀河獎最初設立於1986年,為《科學文藝》(現在的《科幻世界》)《智慧樹》兩家科普刊物聯合舉辦。
《智慧樹》停刊後,銀河獎改由《科幻世界》獨家舉辦。
銀河獎頒獎大會每年舉辦一次,成為了每年一度的科幻盛會。
2007年,「中國科幻銀河獎」正式更名為「銀河獎」。
在原有的「科幻小說獎」和「年度最受歡迎的外國科幻作家獎」基礎上,增設三項大獎,即長篇奇幻小說獎、中短篇奇幻小說獎和科幻美術獎。
2009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
2009年12月11日,《SFW》編輯部主任楊楓帶領編輯奎寧、劉壯,前往位於成都西部的大邑縣晉原鎮初級中學。
這是《SFW》第二次將「科幻進校園」活動開進中學校園,也是第一次主動走進初中。
在去之前,我們心中充滿忐忑,初中的孩子們知道什麼是科幻嗎?老師們對科幻又是什麼態度呢?
晉原中學在「5·12汶川大地震」時遭受重創,這個學期才剛剛搬回新建的新校舍。
整個學校耗資三千多萬,校園寬敞明亮,環境怡人。
我們一路走來,在整個大邑縣看到的最好的建築就是這所中學,可見當地 *** 非常重視教育事業。
與前來歡迎的龔老師交談得知,這所貌似普通的學校竟然建立於1903年,比之前編輯們去過的重慶巴縣中學還要歷史悠久,不禁讓人感慨川渝地區的教育歷史悠久。
下午的活動,在晉原鎮初級中學老師的熱情歡迎下開始。
首先是教導主任董主任代領全校語文組的老師和美術老師與《SFW》編輯們座談,討論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大力倡導科技創新教育。
會上,老師們談了對科創活動的意見,紛紛表示開拓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後又對現在不少學生沉迷於「玄幻小說」和網路游戲表示了自己的擔憂。
編輯部主任楊楓為在座的老師系統介紹了《科幻世界》的發展歷程,詳述了1999年高考作文題撞車這一「偶然中的必然」事件,強調《科幻世界》一直秉持傳播科學,放飛幻想的辦刊宗旨,並用從《科幻世界》走出的作者和讀者的親身經歷,讓老師們知道了一本好的雜志對孩子們成長所起的積極作用。
我奎寧為老師們解釋了什麼是科幻,科幻的特點、與其他類型小說的區別。
在座的老師聽罷恍然大悟似的說:「原來科幻和奇幻是不一樣的啊!」奎寧又為老師們介紹了正統幻想類文學與時下網路文學的區分,普及了書刊出版的基本知識。
一位語文組的老師翻開面前最新一期的《SFW》說:「我看這篇小文章寫得就很好,對學生很有幫助,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個樣。
今後對《SFW》等課外雜志的觀念要更新了。」
暢談了近一個小時,大家意猶未盡地結束了座談會。
這次座談給於老師們觀念上的改變還是很大的,我們非常希望以後能與更多的中學老師溝通,希望這些最了解青少年的教育者能給於學生更多的幫助。
接著,編輯們來到晉原中學的一間多媒體教室,准備開始科普講座。
雖然這間教室只能坐得下一個班的學生,但講座會通過學校的視聽網路進行現場直播,所有班級的同學都能收聽得到。
這讓本以為只有一兩百人聽講的主講人奎寧緊張不已。
好在他進入角色很快,從一個測試題開始,帶領孩子們開始了一場「我的想像力哪去了」的想像之旅。
同學們在笑聲和驚訝聲中度過了45分鍾。
在講座開始前,《SFW》還為同學們散發了雜志和具有針對性的調查表,為了解讀者需求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夕陽西下,科幻世界雜志社第一次初中科幻行落下了帷幕。
老師和編輯們對活動效果都很滿意,商量著下一次的活動時間和內容。
「科幻進校園」是一項長期的活動,希望通過我們的堅持,能讓更多的新讀者們都能加入中國科幻的龐大陣營中。
2009《科幻世界》校園行之十:重慶科幻行2009年11月25日早上八點,雜志社編輯楊楓、遲卉、屈暢、劉壯和發行部同事一起趕赴成都火車站,搭乘當天第一班動車組,去重慶舉辦「科幻進校園」活動。
下午兩點半,眾編輯放下行囊,乘車前往位於重慶市巴南區魚洞鎮的巴縣中學,舉辦今年首場科幻進中學校園活動。
巴縣中學是一所百年老校,擁有光輝的歷史,學校以「科技教育」為辦學特色,提倡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機結合,特別重視素質教育,鼓勵學生創建、參加各種社團。
該校除了在學生社團中小有名氣的「深空」科幻協會,還有創造發明協會、天文愛好者協會、機器人協會等多個學生社團,參加的同學人數非常可觀。
一進校園,編輯們就被熱情的師生引進了即將舉行講座的會場:巴縣中學科技館。
學校科技館正門口居然停著一架退役的殲-6飛機!一架殲擊機為什麼停在學校里?原來巴縣中學是重慶市唯一的「飛行學員早期培訓基地」!
學校領導對此次活動重視程度之高,讓編輯們頗感驚喜。
學校寬松的學習氛圍也讓編輯們大開眼界。
講座開始前,眾編輯受邀來到三樓會議室,與學校領導和部分學生社團的輔導老師交流座談。
大家就將來互利互助,進一步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展開了熱烈討論。
編輯部主任楊楓向巴縣中學教務處馬萬槐處長介紹《科幻世界》。
到場的各學生社團指導老師說,我們學校圖書館是訂了《科幻世界》的。
報告廳門口是專為同學們組織的專場《科幻世界》書刊展銷活動。
此時講座還沒有開始,同學們在展台前流連忘返。
講座即將開始,同學們陸續走進報告廳,四百人的報告廳轉眼之間就坐滿了。
在《科學•幻想•快樂》這個講座中,遲卉用很多實例告訴同學們,「幻想是快樂的」。
同時,她還通過游戲的形式告訴大家,創作一個幻想故事並不是想像的那麼難。
等互動環節告一段落,大家走出科技館才發現,太陽已經下山了。
眾編輯與學校領導和「深空社」部分同學合影留念。
(後面那三位匆匆走下台階的,是剛才聽講座一直堅持到最後的同學。
他們這時又要匆匆趕 *** 室去上自習。
)
從巴縣中學回來,當晚眾人在朝天門一家很有個性的青年旅舍休息。
遲卉在寫「重慶之旅第一天」的報道。
11月26日,感恩節。
上午眾編輯考察重慶市中區圖書市場(劉壯先回母校打前站),之後應四川外國語學院中文系「原上草」文學社之邀,舉辦奇幻文學專題講座和科幻文學沙龍。
本次活動得到了川外中文系領導及老師的大力支持。
這也是雜志社第一次與高校文學社團共同舉辦的大型活動。
解放碑重慶書城的「科幻小說」專區。
令人欣慰的是,科幻世界策劃製作的圖書在這里品種比較齊全,擺放的位置也不錯。
下午三點鍾,編輯們在川外會合,川外中文系副主任譚代龍老師熱情接待了大家。
這是活動當天中午,中文系同學現做的兩塊展板。
前期的宣傳展板已在學校廣場上展出一個星期,海報也在教學樓、圖書館的公告欄貼出,「原上草」同學們的工作熱情讓人敬佩。
屈暢的講座題目是《西方奇幻文學發展脈絡》。
除了概述西方奇幻文學發展歷史、介紹中譯本西方奇幻著作之外,作為《冰與火之歌》的譯者,屈暢還結合自身的經驗,跟大家介紹了翻譯方面的心得。
從濟濟一堂的會場上同學們專注的神情、開心的笑臉看,屈暢的口才和博學非常引人入勝,讓大家不知不覺就進入了一個神奇的世界。
台上妙語連珠,台下也是卧虎藏龍:川外科幻協會的會長(你猜是誰?)、重大科幻協會副會長(又是誰?)、川外校園新聞媒體《新一代》雜志主編(你再猜?)……
講座結束,楊楓主任就之前回收的調查問卷中同學們共同關心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耐心解答。
當晚,眾編輯出席由中文系主任鄧齊平老師主持的晚宴,席間,大家相談甚歡,並對今後可能開展的一些合作進行了意向性討論。
尤其鄧主任和曹老師提了很多與科幻世界開展深入合作的想法,讓大家很振奮。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愛的川外學子們能感受到科幻蓬勃興起的活力!感謝川外中文系對於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你們有這樣一群呵護關心你們的老師,不知道會令多少人羨慕呢。
晚餐結束後,編輯們與中文系鄧齊平主任及老師、「原上草」文學社社長段瑞雪(後排右一)合影留念。
晚上七點三十分,編輯們參加文學社主持的科幻專題沙龍。
有別於以往的讀編交流會,當晚的沙龍活動中,同學們非常活躍,大膽提問,編輯們認真答疑解惑,活動一直持續到將近十點鍾。
直到熄燈在即,大家才依依不捨地分手。
總體來說這更像是一場科幻世界推介會,因為會上雖不乏關注錢莉芳劉慈欣的資深幻迷,但不了解科幻的同學更多。
如果這兩個小時的交流達到了一點掃盲的功效,幫助同學們拓寬了一些視野,編輯們就滿足了。
沙龍一角可愛的同學們。
11月27日上午,編輯們與「科幻網」站長楊波和科幻評論人江韜在位於江北區的重慶科技館會面,大家一邊游覽科技館,一邊討論各種科幻話題。
科技館外廣場的合影。
遠處霧中的綠色建築是重慶歌劇院。
傍晚,編輯們與重慶幻迷在解放碑一家咖啡館玩桌面「不插電」游戲。
11月28日,編輯部重慶行的最後一天。
由於活動定在上午九點半開始,巴縣中學距離解放碑有超過四十分鍾的車程,當天編輯們起了個大早,一切收拾停當,大家出發前往巴縣中學。
在巴縣中學校門口,編輯們與參加當天讀編交流會的部分同學合影留念。
活動正式開始前,同學們先帶領編輯參觀他們足以引以為豪的巴縣中學科技館。
科技館內的天文館。
展廳內的白球實際上是一些電子秤,可以顯示參觀者在太陽系各行星上的體重讀數。
天文館內圖文並茂的展板,向大家展示人類認識宇宙的過程。
「深空社」會長大步(右)和副會長(左),後者同時也是巴縣中學天文協會會長。
科幻交流會正式開始。
大家在進行了自我介紹之後,談及自己是如何接觸到《科幻世界》的時候,很多同學都用了一個相同的句式:「我在報攤上/同學手裡/圖書館/某某某處——掃了一眼」,相似的經歷引得大家不時發出輕笑。
交流會十分熱烈,話題之豐富廣泛大大超出編輯的預想:薛定諤的貓,多維世界,量子糾纏,瑪雅預言,自然科學和哲學的區別,人是否真實存在,科幻電影,煉金術,科學是否是一種宗教……因為今天到場的全部是高一和高二的同學,由此可以感覺到巴縣中學多年提倡科技創新理念所取得的巨大收效。
科幻世界巴縣中學見面會在遲卉臨場為大家寫的故事誦讀中圓滿結束。
會後,科幻協會會長、有個會五國外語的媽媽的大步送給我們一件非常珍貴的禮物:他委託父親從新疆油田1979號井下1979米深處鑽探上來的一塊19.79厘米高的岩心!這是創刊於1979年的科幻世界在三十歲生日之際收到的最有價值的禮物。
見面會進行中。
正在發言的同學思維活躍,博覽群書,很能代表巴縣中學的教育成果。
「深空社」會長大步送給《科幻世界》的禮物——新疆油田1979號井下1979米深處1長9.79厘米的岩心。
當日下午四點五十,編輯們登上返回成都的列車,結束了這次為期四天的重慶之旅。
衷心祝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科幻早日結出豐碩的果實,有更多的朋友加入科幻世界——我們共同的樂園!
後續報道:
屈暢最近收養了一隻流浪貓,出發之前給他的貓准備了四天的干糧,在重慶的這幾天一直擔心它獨自關在屋裡會挨餓。
回家以後發現,小傢伙對待食物似乎不像以前那麼熱情了——估計是這幾天吃太多了……
這就是屈暢家的新成員。
小傢伙第一次為公眾所知是在11月25日的科幻微博上;這是第一次放出小傢伙的玉照。
『拾』 為什麼最近世界的優秀科幻小說看不到都是70.80年的
(問題回答):《弗蘭肯斯坦》原是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在1818年創作的小說,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的全名是《弗蘭肯斯坦--現代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中譯本有《弗蘭肯斯坦》《人造人的故事》等)。(內容介紹):故事講述的是年輕的科學家弗蘭肯斯坦為追求和利用當時的生物學知識,從停屍房等處取得不同人體的器官和組織,拼合成一個人體,並利用雷電使這個人體擁有了生命。巨人雖然天性善良,嚮往美好,渴望感情,但是,由於面貌醜陋,被社會視為怪物,當作巨大的威脅,處處碰壁。他要求弗蘭肯斯坦為自己製造一個配偶,答應事成後與其雙雙遠離人間。弗最初應允了怪物,但在接近成功之時,擔心怪物種族從此危害社會,於是毀去了女性怪物。苦苦企盼的怪物瘋狂報復,殺死弗的未婚妻等幾個親人。弗發誓毀掉自己的作品,追蹤怪物一直到北極地帶,受盡折磨後病逝,而怪物亦自焚而死。(作者簡介):瑪麗·雪萊(MaryShelley,1797-1851)出生於英國,父親是政治家兼哲學家;母親是公認最早的女權主義者,在原來的婚姻破裂後與瑪麗的父親結婚。兩人都小有名氣,並著有各種小冊子。1797年瑪麗出生,10天後母親便因病離世,這件事一直影響著瑪麗,在她的內心深處始終保留著"自己害死了母親"的念頭。後來父親再婚,瑪麗不得不與生父、繼母、繼母原來的孩子、繼母與生父的孩子等人生活在一起,家庭成分復雜,矛盾較大。直到瑪麗長大成人後遇到了雪萊,才終於獲得了與人交流感情的機會,可其時雪萊已有妻室,因此瑪麗在很長一段時間還充當了"第三者"的角色。雪萊妻子投河自殺後,瑪麗終於得以與雪萊結婚,但婚後多次流產,只成活了一個孩子。6年半之後雪萊又被淹死……瑪麗的一生充滿了不幸和恐怖,終生為死亡所纏繞,所有這些後來都被表現在她的作品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