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中短篇科幻小說
㈠ 著名短篇科幻小說
1、《競技場》by弗雷德里克·布朗。主角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身處一座宇宙彼方的競技場,並被告知自己需要與一名外星人用冷兵器作戰,如果失敗地球將被毀滅。背負沉重壓力的他會怎樣與敵人鬥智斗勇,完成自己的使命?此文我十多年前在科幻世界上看過,至今難忘。
2、《2.013》by劉洋,在劉慈欣的《死神永生》中曾經提到過一個詞叫「數學武器」,那麼你有沒有社香港或,如果我們生活的宇宙中,連數學規律都發生了改變,世界會變得如何瘋狂和神奇?這篇小短文看上去挺好玩,挺有趣,但它關於宇宙的的設想讓人看完以後不由得頭皮一麻……
3、《人人都愛查爾斯》by寶樹:寶樹的科幻小說既有著天馬行空的幻想,又往往能在現實中看到影子。比如這篇講述的便是虛擬現實技術和現在已經流行的真人直播秀結合後發生的一些事,當一個人的人生寄託完全放在別人身上時,這個人還有自我嗎?
4、《贍養人類》BY劉慈欣:大劉最具批判現實主義色彩的作品之一。矛頭直指「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一資本主義社會的根基,充滿悲天憫人的氣息。從小說里哥哥星球的身上,我們能看到現實社會中階層對立、斷裂的影子,但作者真正要說的還是,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
5、《逆行線》by赤色風鈴:我們已經習慣了科技的發展進步,也開始默認現在的生活是理所當然,但是如果有一天突然反了過來會怎麼樣?一夜之間,地球科技倒轉,奔騰處理器、BP機、磁帶、收音機、馬車又回到我們的生活中……文章寫得興味盎然卻又讓人毛骨悚然。
6、《水星播種》by王晉康:很久之前曾聽人說,我們人類是外星人的造物,古代各個民族的神話,就是外星人製造人類的映射。在這篇小說中,作者讓我們人類也成為了某個外星種族的造物主,那麼在它們的神話中會如何描述我們呢?
7、《阿夏》by遙控:很久之前在科幻世界上看到過,故事雖短但意味雋永。未來背景下,人類失去了自然繁殖能力,從而產生出一種奇特的家庭組織關系:一男一女通過克隆轉生的方式永生永世不再分離。有人覺得浪漫,有人覺得惡心,但是無論怎樣這種想像力還是讓人嘆為觀止。
8、《白色鏈條》by柳文揚。這是一個容易腐朽與失落的有機物的世界,在我們人類出現之前,從來沒有什麼生物想到了有效的辦法,有意識地證明自己曾經存在。它們所能留下只有自己身上骨骼形成的化石。億萬年後人類早已滅絕了,外星人能否憑化石認出誰是地球上曾經的霸主呢?
9、《你們這些還魂屍》by羅伯特·海因萊因:一個時間特工穿梭時空提前阻止犯罪的神秘組織成員,他窮盡一生追蹤一名連環爆炸犯,但最終直面對手時,真相卻讓他瞠目結舌。人生是一個循環,無論如何都無法逃脫。這個故事讓我看到了腦洞大開的科幻大師是怎樣玩壞穿越梗的,
10、《龍與十字架》by喬治·馬丁:本文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在未來的太空時代,古老的基督教該如何傳承?一個信仰主的外星怪物,可以稱作異端嗎》,還是說異端另有其人?馬丁老爺子的腦洞大開之作,引人深思。
阿瑟.克拉克《太陽帆船》,主要敘述了主人公參加地月之間的光動力飛船比賽的故事,可以說是最早的描寫「光帆推進」技術的小說。小說最後,沒人贏得比賽,主人公的飛船「黛安娜」號失控地飛向遠方,最終飛出太陽系,成為了地球人類製造的在太陽系外速度最快的物體。小說中主人公和飛船之間如同戀人一般親密的關系感人至深。最後飛船離開了他,飛向外太空,雖然令人悲傷,但也充滿希望——這畢竟是人類航天事業邁出的一大步,誰知道會不會有哪個外星文明發現它呢?
何夕《六道眾生》。未來人口爆炸,已超過百億,為了安置如此多的人口,科學家們利用不同的普朗克常數秘密製造了五個新世界,與本世界並稱為「六道世界」,六個世界互不幹擾,是「平行世界」,大量的居民被移居到新世界當中卻渾然不覺,以為是「星際移民」。小說中的反派郝南村擁有能夠在六道世界中自由穿梭的超能力,他野心勃勃,企圖藉此控制六道世界;而擁有同樣超能力的男主角何夕在揭開了自己身上的秘密以及六道世界的秘密後,充滿正義感的他決心粉碎郝南村的陰謀;女主角牧野靜是警察,在參與神秘事件的調查中認識了何夕並暗戀對方,不料何夕一心想對抗惡勢力,並不渴望愛情,他的冷漠傷了牧野靜的心。人性的冷暖與善惡在這部短篇小說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小說曾獲得2003年的銀河獎,強烈推薦!
阿缺《江河流殤》。一個以霍金的「時序保護猜想」為梗的悲劇故事,堪稱科幻版、悲劇版《你的名字。》:生於22世紀的男主角江川通過「超時空通信技術」與20世紀的民國女孩舒原取得了書信聯系,就這樣交往了十年,漸漸地兩人產生了愛戀之情,江川想穿越時空見舒原一面,但是因為技術原因始終無法實現。後來江川得知了在日本侵華戰爭的天津大沽口戰役中,舒原頑強抵抗,不願被日軍抓去日本做慰安婦而自殺。江川心急如焚去救人卻最終失敗,因為「時序保護猜想」決定了過去不可能被改變,改變過去等於違背自然規律,任何穿越到過去的東西如果會改變過去,要麼會被「時間」撕碎,要麼會回到原來的時空。於是一段跨越兩個世紀的傳奇愛情就此斷絕。小說字里行間透露出一股讓人冷到骨子裡的悲傷,令人潸然淚下,是一部可以打動人心的佳作。
㈢ 有哪些短篇的科幻故事
附件給你上傳了,都是著名的科幻小說家的一些中短篇作品。
內容:
《阿西莫夫中短篇科幻作品集》
《史蒂芬·巴克斯特中短篇科幻作品集》
《羅伯特·海因來因短篇小說集》
《羅伯特·西爾弗伯格短篇科幻小說集》
《克利福德·西馬克中短篇科幻作品集》
《弗雷德里克·波爾中短篇科幻小說集》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短篇科幻小說集》
《阿瑟·克拉克中短篇科幻小說集》
《雷·布雷德伯里中短篇科幻小說集》
《尼爾·蓋曼中短篇科幻作品集》
喜歡的話給個採納哦~!
㈣ 推薦好看的短中篇科幻小說
瘋丟子,晉江寫手,有「冷門奇才」的稱號,代表作有《生化!星際外援》《同學兩億歲》《末世齊祭》經典
㈤ 世界經典科幻小說推薦10本 10部世界經典科幻小說介紹
1、《海底兩萬里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1870)。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是科幻小說的先驅,他的這部小說問世60年後,「科幻小說」這個詞才正式出現在公眾文化中。《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最具預見性的作品,其中的潛艇戰、水肺潛水甚至泰瑟槍之後都成為現實。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的名字「鸚鵡螺號」就源自《海底兩萬里》。
2、《震盪波騎士The Shockwave Rider》(1975)。賽博朋克小說的開山之作,比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發表《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還要早九年,甚至賽博朋克cyberpunk這個詞也是在這部小說發表五年後才出現。雖然,《震盪波騎士》中沒有描寫一個虛擬現實的華麗網路空間,但小說中的電腦黑客在全球計算機網路上釋放了一個可以自我復制的程序,約翰·布魯勒爾John Brunner把這個程序叫做「蠕蟲」。1982年,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在分布式計算領域所作的工作和約翰·布魯勒爾小說中的描述驚人地相似。1988年第一個現實中的蠕蟲病毒在互聯網上出現並迅速擴散,感染了數千台電腦。
3、《天堂的噴泉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1979)。阿瑟·C·克拉克Arthur C.Clark的這本小說描寫了「太空升降機」—從位於10000公里高處的地球軌道上,將一條纜索放到地面上。通過這條纜索,人們乘坐特殊的纜車或升降機進入宇宙空間。如果這樣的「太空升降機」有一天成為現實的話,其預見性可以和《海底兩萬里》中的鸚鵡螺號潛艇媲美了。阿瑟·C·克拉克沒有發明出太空升降機的實物,不過他進行了嚴謹的演算,證明太空升降機是可行的。他甚至預測出碳纖維將是製造升降機纜索的理想材料。二十年後,這一預測成為現實,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首次將太空升降機研究付諸行動時,碳納米管成為核心材料。
4、《賽亭星Cyteen》(1988)。C.J.切瑞C.J.Cherryh將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嚴酷的星球,那裡的定居者和地球居民關系惡劣。《賽亭星》的矛盾主線是推動克隆人超越基因復製品限制的嘗試。故事中科學家通過創造類似的童年經歷,試圖塑造他們社會中最有價值公民的性格。切瑞通過這部作品,巧妙地探討了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孰重孰輕的爭論。
5、《火星三部曲The Mars Trilogy》(1992-1996)。作者金·斯坦利·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把故事中對火星的殖民化開始於2026年,200年後結束,那時火星的地形改造基本完成,人類邁出了走進星際空間的第一步。火星三部曲著重描寫火星殖民者的日常生活細節,並且密切關注火星的地理環境,彷彿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會登上這個紅色星球一樣。
6、《鑽石年代The Diamond Age》(1995)。故事情節是一個下等民小女孩偶然間獲得了一本世界上最前進的繪本啟蒙書,這本書在各種情況下一直指導小女孩的成長。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塑造這本啟蒙書和小女孩生活的整個世界時,借鑒了埃里克·德雷克斯勒Eric Drexler關於分子納米技術的一些觀念,那就是微型機械過特定時間就會創造新奇跡。
7、《彩虹盡頭Rainbows End》(2006)。第一次讀這本小說時,主要內容中遠超現實的科技讓讀者感覺作者弗諾·文奇Vernor Vinge把故事背景設定在2025年似乎過度樂觀。「隱形眼鏡」佩戴者的周圍覆蓋著網路上的數字信息—「網衣」。個人社交網路資料可能出現在他們的頭邊,完整的景象也可能被投射到幻想的世界,在汽車或飛機上噴塗怪物或龍的圖案。不過現實世界的科技發展速度遠比我當時想像的迅猛。
8、《熾熱Incandescence》(2008)。格雷格·伊根Greg Egan把年代設定為:遙遠的未來,背景:跨星系的文明—這部作品似乎無可爭議地屬於太空歌劇的范疇,不過格雷格·伊根之前還寫過一本廣義相對論和天體物理學的啟蒙小說。故事情節大多發生在工業革命前詭異的世界,文中的角色需要盡快發現某些先進的物理學原理,否則他們就會有大災難。
9、《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1895)。H·G·威爾斯H.G.Wells的這本小說有點自我剽竊的意味—那台機器的操作原理似乎是直接從《頑固的亞爾古英雄The Chronic Argonauts》中搬過來的。H·G·威爾斯的這篇短篇小說出版於1888年,比《時間機器》出版時間早七年。盡管如此,《時間機器》仍是部出色的科幻作品,因為這部小說傳播了這樣的理念:時光旅行可以靠科學技術手段實現,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樣依賴於魔法。近幾十年中物理學家們爭先恐後進行理論上時光機器的研究,就證明《時間機器》關於四維宇宙中時光旅行的描寫極具預見性。
10、《我,機器人I,Robot》(1950)。1941年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創造了「機械人工程學robotics」這個詞。短篇小說集《我,機器人》收錄了艾薩克·阿西莫夫最著名的作品—《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也不得見人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機器人應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雖然艾薩克·阿西莫夫的作品中沒有過多描述機器人的「正電子大腦」如何運作,但提出了一種思路:機器的思想運轉正常,但指令沖突使其行為怪異。之後的計算機程序員對這種思路再熟悉不過,因為指令沖突時程序就會出現bug。
㈥ 世界經典科幻小說推薦10本 世界經典科幻小說推薦10本
1、《海底兩萬里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1870)。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是科幻小說的先驅,他的這部小說問世60年後,「科幻小說」這個詞才正式出現在公眾文化中。《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最具預見性的作品,其中的潛艇戰、水肺潛水甚至泰瑟槍之後都成為現實。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的名字「鸚鵡螺號」就源自《海底兩萬里》。
2、《震盪波騎士The Shockwave Rider》(1975)。賽博朋克小說的開山之作,比威廉·吉布遲橋森William Gibson(發表《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還要早九年,甚至賽博朋克cyberpunk這個詞也是在這部小說發表五年後才出現。雖然,《震盪波騎士》中沒有描寫一個虛擬現實的華麗網路空間,但小說中的電腦黑客在全球計算機網路上釋放了一個可以自我復制的程序,約翰·布魯勒爾John Brunner把這個程序叫做「蠕蟲」。1982年,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在分布式計算領域所作的工作和約翰·布魯勒爾小說中的描述驚人地相似。1988年第一個現實中的蠕蟲病毒在互聯網上出現並迅速擴散,感染了數千台電腦。
3、《天堂的噴泉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1979)。阿瑟·C·克拉克Arthur C.Clark的這本小說描寫了「太空升降機」—從位於10000公里高處的地球軌道上,將一條纜索放到地面上。通過這條纜索,人們乘坐特殊的纜車或升降機進入宇宙空間。如果這樣的「太空升降機」有一天成為現實的話,其預見性可以和《海底兩萬里》中的鸚鵡螺號潛艇媲美了。阿瑟·C·克拉克沒有發明出太空升降機的實物,不過他進行了嚴謹的演算,證明太空升降機是可行的。他甚至預測出碳纖維將是製造升降機纜索的理想材料。二十年後,這一預測成為現實,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首次將太空升降機研究付諸行動時,碳納米管成為核心材料。
4、《賽亭星Cyteen》(1988)。C.J.切瑞C.J.Cherryh將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嚴酷的星球,那裡的定居者和地球居民關系惡劣。《賽亭星》的矛盾主線是推動克隆人超越基因復製品限制的嘗試。故事中科學家通過創造類似的童年經歷,試圖塑造他們社會中最有價值公民的性格。切瑞通過這部作品,巧妙地探討了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孰重孰輕的爭論。
5、《火星三部曲The Mars Trilogy》(1992-1996)。作者金·斯坦利·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把故事中對火星的殖民化開始於2026年,200年後結束,那時火星的地虛核形改造基本完成,人類邁出了走進星際空間的第一步碼譽猛。火星三部曲著重描寫火星殖民者的日常生活細節,並且密切關注火星的地理環境,彷彿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會登上這個紅色星球一樣。
6、《鑽石年代The Diamond Age》(1995)。故事情節是一個下等民小女孩偶然間獲得了一本世界上最前進的繪本啟蒙書,這本書在各種情況下一直指導小女孩的成長。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塑造這本啟蒙書和小女孩生活的整個世界時,借鑒了埃里克·德雷克斯勒Eric Drexler關於分子納米技術的一些觀念,那就是微型機械過特定時間就會創造新奇跡。
7、《彩虹盡頭Rainbows End》(2006)。第一次讀這本小說時,主要內容中遠超現實的科技讓讀者感覺作者弗諾·文奇Vernor Vinge把故事背景設定在2025年似乎過度樂觀。「隱形眼鏡」佩戴者的周圍覆蓋著網路上的數字信息—「網衣」。個人社交網路資料可能出現在他們的頭邊,完整的景象也可能被投射到幻想的世界,在汽車或飛機上噴塗怪物或龍的圖案。不過現實世界的科技發展速度遠比我當時想像的迅猛。
8、《熾熱Incandescence》(2008)。格雷格·伊根Greg Egan把年代設定為:遙遠的未來,背景:跨星系的文明—這部作品似乎無可爭議地屬於太空歌劇的范疇,不過格雷格·伊根之前還寫過一本廣義相對論和天體物理學的啟蒙小說。故事情節大多發生在工業革命前詭異的世界,文中的角色需要盡快發現某些先進的物理學原理,否則他們就會有大災難。
9、《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1895)。H·G·威爾斯H.G.Wells的這本小說有點自我剽竊的意味—那台機器的操作原理似乎是直接從《頑固的亞爾古英雄The Chronic Argonauts》中搬過來的。H·G·威爾斯的這篇短篇小說出版於1888年,比《時間機器》出版時間早七年。盡管如此,《時間機器》仍是部出色的科幻作品,因為這部小說傳播了這樣的理念:時光旅行可以靠科學技術手段實現,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樣依賴於魔法。近幾十年中物理學家們爭先恐後進行理論上時光機器的研究,就證明《時間機器》關於四維宇宙中時光旅行的描寫極具預見性。
10、《我,機器人I,Robot》(1950)。1941年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創造了「機械人工程學robotics」這個詞。短篇小說集《我,機器人》收錄了艾薩克·阿西莫夫最著名的作品—《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也不得見人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機器人應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雖然艾薩克·阿西莫夫的作品中沒有過多描述機器人的「正電子大腦」如何運作,但提出了一種思路:機器的思想運轉正常,但指令沖突使其行為怪異。之後的計算機程序員對這種思路再熟悉不過,因為指令沖突時程序就會出現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