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極度拖延是科幻小說嗎

極度拖延是科幻小說嗎

發布時間: 2023-09-14 01:01:12

⑴ 星際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星際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1、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科幻小說史上的必讀經典。《沙丘》入選了美國亞馬遜「一生必讀的100本書」、BBC「英國最受歡迎的100本書」、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科幻奇幻小說TOP100」等多項榜單。

2、劉慈欣的《三體》。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其第一部經過劉宇昆翻譯後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3、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本書講述了在統治銀河系達一萬兩千年之久的銀河帝國逐漸走向衰亡期間,只有心理史學的一代宗師哈里·謝頓預見未來銀河將會經歷一段長達三萬年、充滿無知、野蜜和戰爭的照暗時期。

哈里謝頓集合帝國中最優秀的科學家,來到銀河邊緣的一個荒涼行星建立「基地」,使之成為未來世代人類的希望燈塔的科幻史詩故事,共由五個短篇故事組成。

4、喬治奧威爾的《1984》。在這部作品中奧威爾刻畫了一個令人感到室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星際旅行未來社會中,至高者以追逐權力為最終目標,人性被強權徹底扼殺,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極度貧困,下層人民的人生變成了單調乏味的循環。人民反抗的故事。

5、威廉-吉布森的《神經喚術士》,這本書榮獲1985年科幻文學星雲、雨果、菲力浦、狄克三大獎最佳小說,不僅是科幻小說史上劃時代的作品,人類想像的一次精彩突破,也是今日述及網際網路的出現與流變時,一定要回歸的源頭。請點士地入圓片揚述。

6、道格拉斯·亞當斯的《銀河系漫遊指南》。地球被沃貢人毀滅了,因為要在它所在的地方修建一條超空間快速通道,主人公阿瑟·鄧特Arthur Dent話下來了,因為他有一位名叫福特·派法特Ford Prefect的朋友。

這位朋友表面上是個找不著工作的演員,其實是個來自參宿四的外星人,是名著《銀河系漫遊指南》派赴地球的研究員。兩人開始了一場穿越銀河的冒險,能夠幫助他們的只有《銀河系漫遊指南》一書中所包括的無限智慧。

7、奧爾道斯赫背黎的《美麗新世界》。該作主要刻畫了一個距今600年的未來世界,物質生活十分豐富,科學技術高度發達。

人的慾望可以隨時隨地得到完全滿足,享受著衣食無憂的日子,不必擔心生老病死帶來的痛苦,然而在機械文明的社會中卻無所謂家庭、個性、情結、自由和道德,人與人之間根本不存在真實的情感,人性在機器的碾磨下灰飛煙滅。

8、羅伯特海因萊因的《陌生土地上的陌生人》。《陌生之地上的陌生》人是美國作家羅伯特A海因萊因的傑作。故事講述了情人邁克爾史密斯(MichaelSmith)的故事,並探討了他與火星人的互動以及分享人類文化。

9、菲利普迪克的《仿生人會夢見電羊嗎》。《仿生人會夢見電羊嗎》以2021年的舊金山為背景。核戰後,放射塵讓地球上的動物瀕臨滅絕,地球已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為了鼓勵殘存的人口移民,政府承諾,只要移民到外星球,就可以為每個人自動配備一個仿生人幫助其生活。而後仿生人反抗的故事。

10、厄休拉K·勒金的《照暗的左手》,《黑暗的左手》是由美國作家厄休拉·勒奎恩於1969年所發表的科幻小說,為伊庫盟系列小說之一,獲得1969年的星雲獎與1970年的雨果獎。

⑵ 求推薦科幻耽美小說(可以是末世,星際,戰略的哦)

書名:[末世]絕處逢生
作者:焦糖冬瓜
文案:這是一個冷漠、強大、腹黑特種兵利用自身優勢不斷引誘某個菜鳥研究員最後吞入腹中的故事。
這是一個菜鳥研究員在某個強悍特種兵的引誘下不得不遠離悠閑生活,苦逼地面對喪屍還有各路殺手,在刀口上舔血拎著腦袋度日,最後還成為高級研究員被萬眾仰慕載入人類史冊的故事。
本文背景:兩百年前,彗星病毒肆虐地球,將全球絕大多數人類感染成為喪屍,剩餘人類蝸居在名為夏爾的地下城市,軍部在研究彗星病毒的基礎上培養出適用於人類的X病毒,而特殊任務部隊則是接受X病毒之後的強悍戰斗部隊。
X病毒三大無節操特性:
1.增強特種兵的體能、各種激素分泌、能量釋放以及身體自愈能力,請諸位自行YY這種能力用於滾床單時強大的爆發力。
2.當某個特種兵非常想和某人滾床單時,X病毒將促使這位特種兵體內荷爾蒙成百倍分泌並且經由空氣傳播,從而達到引誘的目的,被引誘的對象會出現一些不河蟹的幻想。
3.特種兵的體#液中含有經過代謝失去復制能力的X病毒,吸收這些病毒的普通人能在短時間內提高身體癒合能力,請大家自行想像如果受了傷快死了,只要和特種兵來個熱吻就死不了啦!

宇宙之主 作者:淺淡色
簡介:
穿越到奇葩未來,作為一個天賦雙E的廢柴,蕭晉一直堅信自己是x點廢柴流男主,有一天一定能夠用實力把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的臉統統扇腫。
——只要找到屬於自己的金手指。
然而,等到金手指真的到來的時候,蕭晉才知道,他真的太甜了。
古有賣身葬父,他為什麼也要以身償債啊?!
坑爹呢這是!別以為他不知道星宇荒獸的發情期足足有一百年!
一!百!年!QAQ他的腰……

《絕密檔案》作者:阿凈
沒人知道手握帝國情報處的盧恩是個Omega,他躲在暗處的角落靠著人工晶元和CCTV監控著整個帝國。
在帝國,除了女王,就是我。——盧恩(請自行想像鳥叔一手的河蟹模樣,口水)
以前聯盟最有前途的上校,現在聯盟議員、未來總統的候選人——詹姆斯.派爾斯,機甲和軍艦是他骨子裡的血液,直到遇到一個Omega,他的未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遇到他,改變了我的命運。——詹姆斯

這是一個關於帝國情報處老大在菜鳥時出任務,招惹了聯盟未來總統的悲催故事。

《為了宇宙和平!》作者:金鈴子

文案:

外星人:你是我的,不然我去毀滅地球!
孟雨澤:……這熊孩子,腫么個事兒……

外星攻X溫吞心軟熱愛和平受
#攻不良,愛吃醋、獨占欲過重、無三觀、無下限、無節操#

⑶ 「好書推薦」 —彼得·沃茨:腦洞大開顛覆三觀的《盲視》

本書簡介: 雖然是一本科幻小說,但卻是回答了一個人類的終極哲學心理學的問題:人為什麼會有意識?我們的大腦里為什麼會有一個「我」?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會感受到有一個「我」在看在感受這個世界呢?

作者簡介 :彼得·沃茨( Peter Watts),加拿大著名硬科幻小說家,同時也是一位專攻海洋哺乳動物的生物學家。經典作品《海星》、《島》、《怪星》,多次入圍雨果獎、軌跡獎、坎貝爾紀念獎的科幻大獎

推薦理由 :科幻小說並非科幻。

內容簡介 :《盲視》背景設定在21世紀末到22世紀初,差不多一百年後的未來,發達的技術能滿足人類的一切需求,還為他們製造出完美的 幻境 ,讓他們沉浸其中。漸漸地,他們徹底喪失了與現實的一切聯系,人類在死亡。但新人類在崛起—吸血鬼基因的人、多個意識並存於一個身體的 組合人 、任何時候都能保持絕對客觀的人……以正常人的標准,他們是絕對的 怪物 ,甚至不太能夠稱之為「人」。但是,當外星人現身太空、普通人渾渾噩噩的時候,正是這幫畸人挺身而出,努力拯救我們的世界。他們所面對的外星人對手神秘莫測,不可理喻。一次次強硬的試探性交流,最終不可避免地引爆了毀滅性的決戰。

本書共分四大部:第一部分序章,第二部分忒修斯,第三部分羅夏,第四部分為卡律布狄斯。

本書在科學技術的細節上豐富又過硬,是最典型的 硬科幻, 因為作者沒有向讀者交代密集的心理學、生物學、物理學專業名詞,也沒有交代小說里無比復雜的背景設定。理工男科幻作家的傲嬌之氣撲面而來。為便於閱讀,下面從時間、地點、人物、故事情節進行展開介紹,而非依本書章節順序。

第一部分:時間。 2082年2月13日,格林尼治標准時1035時。

第二部分:地點: 地球及太陽系最邊緣的奧爾特雲。

第三部分:主要人物:1.席瑞·基頓 (小說中的我):小時因治療癲癇而切除了半邊大腦,失去了正常的人類感情,但也因此而能客觀地觀察、轉述別人的事情,不摻雜任何個人的主觀偏見。隨時隨地把別人有意或無意的表情、言行、肢體動作等等綜合成生物形態結構,洞察其中的真實想法,又叫綜合觀察者、政委。 2.艾薩克·斯賓德 :生物學家,負責分析了解外星人的生物基礎、生理機能。他的視覺、觸覺、味覺等感官經歷了全面改造,比普通人敏銳科多,而且還擁有一般人沒有的感覺能力。 3.蘇珊·詹姆斯 :語言學家,負責解譯外星生命,以及與外星生命溝通。她的大腦實際上通過腦神經手術分裂出了四個不同的個體意識,分別為蘇珊、薩沙、蜜雪兒、克朗切次級人。各有不同個性,都是語言學家,輪流醒來主導與外界的溝通,但必要時可四個意識同時工作,效率極高。 4.阿曼達·貝茨 :軍事專家,負責防衛和必要的主動攻擊,保護自己人的安全,消滅可能造成威脅的敵人。她除了可以調遣一批精密的軍事人以處,在主動出擊的行動中也有指揮其他人類進退的指揮權 。5.朱卡·薩拉斯第 :吸血鬼,忒修斯飛船的真正指揮者(本書中他是超級厲害的正面人物)。具有「十字架障礙」,即若他突然看見十字架形狀的東西,容易觸發最強烈的正反饋,導致中風。自然界原來一直沒有什麼兩條線互相垂直的東西,所以吸血鬼生存了許多年,世代都沒有問題,但自從基督教的十字架風行於世,吸血鬼就漸漸絕跡了。 6.羅伯特·坎寧漢 :艾薩克·斯賓德的替補,在艾薩克·斯賓德死後,他結束冬眠,接替工作。 7.攀爬者 :外星人,形狀似大蜘蛛,有九條腿。

第四部分:故事情節: 2082年2月13日,65536個 外星探測器(螢火蟲) 突然降臨地球,並給地球拍了照,然後就在大氣層里焚毀了。那麼,這些外星探測器是來偵探地球,然後將其毀滅嗎?不知道,人類全蒙了。

直到很多年以後到了22世紀初,人類忽然在太陽系最邊緣的奧爾特雲截獲了一個信號。這個信號很有可能跟當年降臨的探測器有關。於是人類派出了忒修斯飛船前往調查。經過幾十年的飛行,飛船終於到達目的地,船員們從冬眠里被喚醒之後,果然在這里發現了一艘巨大的叫 羅夏的外星飛船 。飛船重量1.8×1010千克,體積2.3×1010立方米。在接近羅夏時,四人合體 蘇珊·詹姆斯 以四個不同的次級人:蘇珊、薩沙、蜜雪兒、克朗切分別與其進行交談,以其獲得有用信息,但得到的回復就一句話:你們真的不會喜歡這里。

於是五個主要人物冒險抵達外星飛船羅夏,在它的頂部鑿開一個大洞,進入到飛船內部,結果在裡面與外星人攀爬者發生了正面沖突。在軍事專家 阿曼達·貝茨 的的精心設計和指揮下,經過激烈的戰斗,最終抓住其中的兩只外星攀爬者-大蜘蛛,把他們帶回到了自己的忒修斯飛船上。語言學 蘇珊·詹姆斯 破譯出了外星攀扯者的一部分語言,於是建立起了跟他們溝通的方法。

無奈的是兩只外星大蜘蛛,嚴刑逼供之後也沒有什麼收效。只好測試他們的智力水平。經過測驗之後,卻發現,外形大蜘蛛的智商比人類不知道高多少。但是,在智力測驗過程中, 蘇珊·詹姆斯 發現了一個很詭異的現象。外星大蜘蛛的智商很高,當 席瑞·基頓 問他窗口中有哪些物體?外星大蜘蛛會說他看見的每一個地球船員,但是唯獨沒有他自己。

就是說這些智商驚人的外星大蜘蛛,居然是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完全實現了無「我」。他們的身體里邊是沒有一個我,他們完全沒有自我意識。就像下圍棋的那個人工智慧阿爾法狗。他下圍棋的水平是天下無敵,但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下圍棋。

小說進展到此,核心顯現: 想像你擁有智力,卻從不知道,你有行動日程,卻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 腦洞大開,顛覆三觀。

也就是說,可憐無知的地球人只會浪費能量與處理能力,我的自我中心主義已經發展到了神經病的地步。人類管自己叫智人,擁有智慧且揚揚得意,可你真的知道它是什麼嗎?你真的知道它的用處是什麼嗎?而外星攀扯者卻用人類自己的認知能力對付你。因為他擺脫了自我意識糾纏的智力。

書中舉例:每個鋼琴演奏家都知道,要想讓自己演出失敗,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用意識指揮手指的動作。每個舞者、每個雜技演員都知道要放鬆心靈的鉗制,讓身體自由發揮。也就是說盡可能擺脫主觀自我意識對你的主導。

別跟我提什麼學習曲線。別跟我說什麼在無意識的表演之前必須經歷好多個月的刻意練習,又或者在靈光閃現之前總少不了許多年的實驗與研究。就算你所掌握的知識全都是有意習得的又如何?你以為這就能證明它是唯一的方式嗎?啟發式軟體會從經驗中學習,這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機器成了象棋高手、圍棋高手,汽車學會了自動駕駛,統計程序會遇到問題,然後設計各種試驗去解決它們,而你卻以為通向學習的唯一道路名叫 自我意識 ? (機器根本沒有自我意識) 。

而更讓人無語的是,本書作者認為人類睡覺實在是一件沒有任何實效的事情: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無知無覺、身體消耗燃料卻不從事生產。想像一下,假使我們不需要每十五個鍾頭陷入無意識狀態,假使我們的大腦能從嬰兒期便始終保持清醒,直至一百二十年後大幕落下,我們將成就多少事業?讓人一聲嘆息。實際上從佛學的角度的來看,當人證到「無我」後,行住坐卧,明明了了,確實可以達到無需睡眠的程度。

當 阿曼達·貝茨與席瑞·基頓 進入到羅夏內部後,腦子出現幻覺,也是自我意識的「功勞」。因為當外星大蜘蛛攀爬的速度太快時,大腦無法整合,僅能抓住一幅定格的畫面,此時眼睛處於「歇業」狀態。這也容易理解,比如當速度達到光速時,時間也空間同時就不復存在了。所以大腦是只葡萄糖做的大豬玀,它乾的所有事都是不靠譜,也就是說人類進化到現在,仍是個徹頭徹尾的大傻瓜。你將知曉真相,而真相將讓你瘋狂,腦洞大開!而從龍樹《中論頌》二十一品中的第十一頌:若謂以眼見,而有生滅者,則為是痴妄,而見有生滅者。就是你認為我現在用眼睛看見了有種種的滅,我就認為這個生命是存在的,那麼龍樹說你這就是傻瓜一個,從這里也可以得到印證。

有意思的是書中的觀察者 席瑞·基頓, 也並非真正的觀察者,為什麼?因為他的自我意識仍然是存在的。如果按照佛學中的唯識觀點,人類有八個識,分別是前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而依六祖的「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圓」來看,修行過程中,首先運用的是第六識,這也說明修行是從分別、造作入手。前五識都是傀儡,都是因為第六識和第七識在支配它們。比如說第六識睡覺了,眼睛就看不見,耳朵就聽不見。但是睡覺的時候耳朵還會聽得見聲音,對不對?這是因為什麼?因為耳識一部分還沒有關閉。但是如果意識關閉了,耳識即使聽到聲音,而第六識不發生作用的話,那我們其實仍然是不能辨別聲音是什麼。就像我們看那個東西,每一個人看出來同一個東西卻都是不一樣的,這其實也就是因為我們的第六識、第七識是不一樣的。我們有不同的閱歷、背景、經驗,所以我們看出來的東西都是不同的。所以先將分別的第六識的轉為妙觀察智,這才是真正的「觀察者」,第七識轉了平等性智,達到「無我」,前五識就轉為成所作智,第八識轉為大圓鏡智,大千世界,有情無情,無論巨細,皆可同時顯現。

意識和智能其實完全是可以分離的嗎?既然自我意識並不是高智慧生物所必需的,那麼我們人類身體里邊的這個「我」到底在干什麼呢?作者認為,人類現在正好處在一個進化的過渡期。在這個過渡期里邊,人類的注意力資源是不夠用的,而意識的作用無非就是分配注意力而已。比如大家看過內克爾立方體是不是能看出兩個不現的立方體。但眼睛同一時刻只能看出一個,而不能同時看到兩個。

參考喜馬拉雅魏知超對本書的解讀:心理學有過一派觀點,認為意識其實就是注意力,這兩個詞描述的其實就是同一個東西。一旦生物進化跨過這個坎,大腦的處理能力夠用了,他能夠同時看見兩個立方體。那時不但不再需要意識,意識反而會成為一個累贅。為什麼呢?因為一旦人腦中出現了一個我,那麼滿足我的體驗就變成了一件顯得特別重要的事情。比如說人腦里邊有一個神經迴路,它一旦被有節律的聲音刺激,就會有釋放出一些化學物質,讓神經系統得到安撫。

這個神經迴路是用來做什麼用的呢?是用來監控心跳的。而因為心跳,如果有一個穩定的節律,就說明你的身體沒有問題。那麼這樣一個神經迴路,對人的生存當然是有益的,但是,一旦我們對這種感受有了一個主觀體驗,我們就會主動去找各種有節奏感的東西來讓自己快活。這樣一來呢,這個神經迴路的作用就再也不是監控心跳,而是用來讓我們享受音樂。

於是,那麼多的音樂家出現了,我們聽著美妙的音樂在主觀感受上當然很美好啊,我很爽,難道還不好嗎?但是站在物種進化的角度來看,這些東西都是對大腦資源的極度浪費,欣賞音樂,這樣的大腦資源本來可以用來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這樣一來,人類往更高級的物種進化的歷程,就被嚴重地拖了後腿。反過來看,書中的那些外星大蜘蛛,他們可能在進化的很早期就消滅了自我意識,於是他們就在智能發展的道路上一路遠遠把人類甩了N個世紀。

而我們人類呢?在本書里,卻因為歷史上一個很偶然的事件,很無厘頭地阻斷了進化的歷程。導致自我意識在人類身上一次被保留了下來,所以,人類這種有自我意識的文明心態,放在全宇宙里是一個極其罕見的特例。

在宇宙中其它的文明,他們其實早就跨過了這一關。對於那些外星文明來說,意識只不過是在進化這條歷史長河中的一瞬間。於是當大蜘蛛這個外星文明在茫茫太空里偶然接收到從地球上散發出來的那些無線電信號的時候,他們完全被嚇到了。

因為這些信號,里邊包含著大量描述人的主觀體驗的信息,什麼我快活極啦,什麼這才是真正牛X的搖滾樂,什麼我覺得應該這樣來欣賞現代藝術!外星人一開始完全看不懂。但他們憑借他們超高的智能很快就分析出來這些主觀體驗,一旦在他們自己的神經系統中又發出意識,就會使他們智能的效率大大的降低,這是一種會讓阻礙外星人進化的病毒。毛骨悚然。

你若能看見他,他多半並不存在。

那些外星大蜘蛛非常聰明,卻沒有任何的主觀體驗。智能和意識完全分離,這到底有可能嗎?要回答這樣的一個問題呢,我們就必須要退回到一個更加本質的問題,意識到底是怎麼樣產生的呢?

朱利奧·托諾尼《意識與腦》認為,無論是人還是動物、植物等一切生物都是有意識的,區別僅僅是強弱的差異。意識是生命物質的一個根本的基本屬性,與組織精微的物質系統一起出現,它內在於系統的組織,是復雜存在物的屬性,且不能被進一步還原為更基本屬性的活動。人的意識在什麼時候形成?在一個受精卵產生時就有。

但南懷型瑾在《易經雜說》引用佛家的觀點論證「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時指出,人的身體叫作正報。而物質世界,如山河大地,乃至房屋桌椅等等物質,名為依報,附屬的意思。一切植物乃至泥土,是有生而無命。命是有靈性、有感情、有思想,有感覺是命,即是有意識的。生命是生與命兩個東西的結合,精氣為物是生不是命。與朱利奧·托諾尼《意識與腦》認為植物也有意識而不同。

那意識到底是什麼?《意識與腦》指出意識就是信息。那麼有信息就能產生意識嗎?朱利奧·托諾尼認為意識包括兩個維度,一是信息量,二是信息的整合程度。一部手機裡面存儲了很多照片、文檔,就有意識嗎?沒有。因為它沒有整合。當人在全身麻醉時,大腦的各個區域仍然在活動,信息依然存在,但意識卻並不存在或很微弱,為什麼?因為大腦的各個區域沒有被整合。人在昏迷時也是如此。只有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意識才會顯現。

那麼《盲視》里的那些外星大蜘蛛他們的智能那麼高,卻沒有「自我」,這種情形有可能出現嗎?按照整合信息理論是不可能的。因為智能極高而意識為零,就意味著他們大腦的每一個區域都能很好地解決單個問題,也就是信息量極大,但是所有這些大腦區域之間完全不整合,相互沒有任何一點信息交流。顯然不可能。外星文明要發展到攀爬者這種級別。期間必然要解決大量很復雜的問題。也就是需要綜合不同腦區的能力來共同解決眼前遇到的那一個困難。只要這樣的情形一發生,大腦不同區的信息就一定要發生交流,一旦信息整合意識就必然產生。

而佛學卻並不認同整合信息理論,為什麼?因為當人達到證悟狀態後,第六意識轉為妙觀察智,對萬事萬物不再分別,但「第六意識」還是存的。而第七識轉為平等性智,實現萬物平等的「無我」。

那麼佛學的第六意識雖然存在,卻「無我」有道理嗎?

Robert ·Wright著的《佛教為什麼是真實的:冥想與啟蒙的科學與哲學》中,將人的大腦分為七個模塊: 自我保護模塊和避免疾病模塊 ,這兩個模塊是讓我們躲避危險,讓我們能活得更久一點; 社交模塊和爭取社會地位模塊 ,這兩個模塊是讓我們想辦法活得比別人更好一點,從而獲取更多的生存繁衍資源; 擇偶模塊、留住配偶模塊和育兒模塊 ,這三個模塊是讓我們把基因給傳下去。

人的意識其實更像是一出舞台劇。舞台劇的主角,是大腦里的各個模塊,它們輪流上場,不同的時機,由不同的模塊占據舞台的中央。例如你被飛馳而過的汽車濺了一身臟水,很生氣,這時自我保護模塊啟動引起憤怒。

也就是說呢,這個舞台劇,是沒有唯一的主角的。所以,佛學認為「我」的確是一個幻覺,因為沒有「我」,只有「我們」。其實「我們」也不存在。因為所謂的」我們」也只是一些模塊交替出現的結果,與外界環境是有交互關系的。所以,「外息諸緣,內心無喘,方可入道」,也就是說你的意識完全不受外界環境的任何影響,才具備入道的條件。比如文天祥,殺頭時,內心也絲毫不動,沒有任何恐懼。

你以為有一個唯一的」自己」在思考,但你擁有的其實是腦子里的一個個小人。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多重人格。例如 蘇珊·詹姆斯 就有四個人格。《盲視》說你若能看見它,它多半並不存在。其實應該是你若能看、聽、觸、嗅到的,其實根本不存在。

精典語句摘錄:螞蟻總在打仗,這只說明它們活著,除此之外別無意義。

生命沒有絕對,只有程度。

等我回家時,我或許會成為宇宙中最後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生物。

只有在迷失之後,我們才開始了解自己。

大腦是有欺騙性的,它進化出反饋迴路好增強心跳的穩定性(血液循環系統),卻時不時受到節奏與音樂的誘惑。

你將知曉真相,而真相將讓你瘋狂。

睡覺實在是一件沒有任何實效的事情,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無知無覺,身材消耗燃料卻從不從事生產……

如果你願意品味更多精彩內容,請閱讀《盲視》。

⑷ 法國 科幻作家 儒勒凡爾納 寫過的 一部開篇 是一大堆密碼 ,在故事的結尾密碼被破譯的小說,請問叫什麼啊

《大木筏》(《亞馬遜漂流記》)(La Jangada)是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

內容提要:在秘魯境內亞馬孫河邊住著正直誠實的加拉爾一家。女兒米娜要出嫁到巴西的帕拉,這樣全家人及朋友、船員一百多人登上了大木筏,一路上風景秀麗,吸引了大家。中途上來一個搭乘者托雷斯,他古怪陰險的注視著男主人的一舉一動,難道這裡面有什麼秘密?原來男主人真名叫喬阿姆。達格斯塔,是一名逃亡的死刑犯。由於托雷斯的告密,喬阿姆被捕,可以解釋他無罪的文件是一張天書,最後機警的法官破譯了密碼,恢復了喬阿姆的名譽。http://ke..com/view/709171.htm

⑸ 科幻類小說的是怎麼分類的

分類: 文化/藝術 >> 文學 >> 小說
問題描述:

怎麼有科幻,玄幻,還有什麼魔幻,夢幻,那麼多,確切有什麼分解啊?

解析:

作為一個科幻、奇幻小說的愛好者,我(還有我的很多朋友)是這樣認為的:

科幻,玄幻,魔幻,奇幻,都統稱為「幻想類小說」(「夢幻小說」沒聽說過)。

科幻小說,即科學幻想小說,主要是一定的科學技術為前提,適當的對可能出現的科學技術加以推測。在這些對未來技術和現有技術的基礎之上講述故事。比如《終結者》系列電影、阿西莫夫的「機器人」系列小說。

奇幻小說,無視科學技術,採用或者重新創造神話傳說背景,在這些充滿神秘色彩的背景中講述故事。故事常常出現神靈,牧師,魔法師,巨人,矮人,幽靈,獸人,等形象。可以理解為是現代作家創作出來的神話故事。例如《指環王》《龍槍》等。奇幻小說作者大部分是西方人。中國作家的奇幻小說有《縹緲錄》為代表的「九州」系列小說。

魔幻小說,由於奇幻中常出現「魔法」等神奇的力量,所以很多人把帶有「魔法」內容的小說也稱為魔幻小說。時下在「起點」「幻劍書盟」等原創小說發布網站里,大部分小說都可歸結為魔幻小說。但要注意的的是另有一個「魔幻現實主義」類型的小說,在今天的魔幻小說出現前,也被稱為魔幻小說。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代表作有上世紀南美作家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玄幻小說,得名於黃易的「玄幻系列」小說。現在一般是指網路上比較流行的帶有修真、武俠、魔法甚至科學幻想的作品。玄幻小說的概念和魔幻小說非常接近,很多時候不分彼此。

客觀的說,網路上的玄幻魔幻等小說由於追求網路連載時的點擊率,大部分都篇幅很長,卻創作速度極快。所以常常在故事構思,人物塑造上留下這樣或那樣的毛病,行文中不乏「我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一手拿著魔法卷軸。」這樣的低級問題。文學水平良莠不齊,閱讀時要加以鑒別。

⑹ 科幻小說都有哪些分類

分類: 藝術
解析:

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是西方近代文學的一種新體裁。它的情節不可能發生在人們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礎是有關人類或宇宙起源的某種設想,有關科技領域(包括假設性的科技領域)的某種虛構出來的新發現。

科幻小說與一般的傳統小說不同,其特殊性在於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但它又是一種文藝創作,並不擔負著傳播科學知識的任務。

從抒寫幻想的方式來看,它應歸屬於浪漫主義文學的范疇。一些優秀的科幻小說也像優秀的浪漫主義作品一樣,紮根於社會現實,反映社會現實中的矛盾和問題。其中某些傑出的科幻小說,往往能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參考價值的預見。有時,某些科學發明尚未出現,科幻小說里則已經進行生動的描繪,如潛水艇、機器人、宇宙航行等。

在當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說是最受人歡迎的通俗讀物之一,其影響和銷售量,僅次於驚險小說和偵探小說。西方科幻小說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一、英國有工業革命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導致真正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二、二十世紀初期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帶來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核裂變、宇宙航行、彩色電視機、電子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進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說的繁榮;四、經過二三十年的繁榮,科幻小說家從作品的主題、情節,到藝術的方法進行新的探索。

當代西方的科幻小說,涉及到許多尖端的科研項目,當然也經常出現似是而非的假科學。因此,科幻小說常常遭受到科技界人士的鄙視和指責。

西方最著名的科幻小說,有法國的儒勒·凡爾納寫的《月球旅行》,英國的赫·喬·威爾斯寫的《大戰火星人》,美國的阿西莫夫寫的《 *** 的太陽》等。

國內最著名的科幻小說,有鄭文光的《飛向人馬座》,劉慈欣的《球狀閃電》等。中國的倪匡也是一位多產的科幻小說作家,現居美國三藩市,「衛思理」是他常用的一個筆名,代表作有《還陽》,《新武器》,《爆炸》,《另類復制》等。

附錄

1、在所有的文學分類中,科幻小說出現得最晚,也遭到最多的誤解。

如果你問朋友:「你喜歡讀科幻小說嗎?」你可能得到的回答是:「 科幻小說?什麼是科幻小說?」或者「我看過超人和那類連環圖畫, 好幾年前早就不看了。」沒那麼氣人的回答是:「哦,你說的是電視里那些哄人的飛碟和火星入侵者吧?嘿,有空兒我也看,但我確實歷來對這種小兒科的玩意沒有真正興趣。」你還可能常常碰到那麼一些人,他會以輕蔑的口氣,直接了當回答:「我從不讀這些荒謬的東西。」 我們在這兒要談的就是第一個回答提出的問題:「什麼是科幻小說?」這確是所有難題的關鍵,因為深入探討下去,我們會發現,事實上,上面談到的種種反應都和這個問題是密切相關的。

「有多少個科幻小說家(且不論讀者)就有多少科幻小說的定義。」 這提法可能有點誇大其詞。不過凡是對此領域多少有點熟悉的人,都非常清楚,要為科幻小說下一個確切而無可爭議的定義非常困難。勃特勒的《埃瑞洪》和E·M·福斯特的《機器停止》是科幻小說?如果阿爾杜斯·赫胥利的《美麗新世界》是科幻小說,那麼喬治·歐威 爾的《1984》呢?或者那隻是一篇關於未來社會的諷刺作品吧? 難道凡是以火星為背景的冒險故事就該叫科幻小說嗎? 深究下去,我們不難發現,原來有許多所謂的科幻小說,只是披著科幻外衣的其它種類故事。它可能只是本普通驚險小說,只不過用 雷射槍代替了自動武器。橫越大西洋的走私者變成了來往於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走私者。《星球大戰》就是這類假科幻小說中的一個典型例子。

再就科幻定義本身而言(絕大多數定義是科幻小說作者定的), 我們發現,從最簡單到最復雜的都有,比方說科幻是一種「如果……, 將會發生什麼」的故事,也有的認為科幻是「探索人的定義和他在宇宙中的地位,這些探索及其結果將會豐富現有的、既先進,但又不清晰的知識。」這些定義顯然都不十分清晰。反而,著名科幻小說家羅伯特·A·海因萊因所下的定義,盡管有些乏味,倒可視為一個良好的起點。他認為刻畫小說是「在這種小說中,作者表現了對被視為科學方法的人類活動之本質和重要性的理解,同時對人類通過科學活動 收集到的大量知識表現了同樣的理解,並將科學事實、科學方法對人 類的影響及將來可能產生的影響反映在他的小說里。」簡短些說,我 們引用艾薩克·阿西莫夫的話來說:「科幻小說可界定為處理人類回應科技發展的一個文學流派。」

從以上定義中,我們不難發現,科幻小說相對於其它文學類別是一個後來者。科學技術的變化,在人的一生中,足以影響人生產生急激的改變,這在工業革命後是世界上特有的現象。這種特定現象自 1750年最先出現在英國和荷蘭,其後在1850年出現於美國和西歐,自1920年就遍及世界。

第一個對這種影響人類生活的新因素作出反應的著名作家是法國的儒勒·凡爾納,他被稱為「現代科幻小說之父」,他的作品經常探究科學及其發展對人類的影響。在英語世界中,最早的大師是H·G· 威爾斯。他倆一起奠定了大多數科幻小說主題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科幻小說作家千變萬化,寫出多姿多採的作品,使科幻小說繁榮發展起來。

外星人生活在別的太陽之下,銀河 *** 的德政和暴行,有著荒謬、 邪惡或者令人感動的生命形態的星球,威力巨大能探視人心思維的機器--科幻小說涉及的就是這樣一些奇妙的生物、陌生的環境以及人類對它們作出的反應。應該指出的是「科學幻想小說」雖然號稱「科學」,但小說里無需充滿科學的內容。事實上,雖然也有一些故事以嚴肅的科學內容為主題,但那隻是例外。如果科幻小說真的要在細節 上專門描述科學的結構和活動,那麼這種科幻小說只有科學家才會對 它有興趣。一切有知性的人們之所以對科幻小說感到興趣,原因是它 的主題和題材遠遠超越科學,包括了生活各方面的難題和可能性。 科幻小說極易與其它臆想小說(speculative fiction),特別 是與(fantasy )相混淆。事實上,甚至有些科幻小說家有時也給弄糊塗了,稱其作品為幻想之作,而有時又把一些幻想小說貼上科幻小說的標簽。科幻小說的確和幻想小說一樣,都與臆測未知有關,甚至有時可能享有共同主題,這倒是真的。科幻小說和幻想小說的目的, 基本上是通過想像的敘述為讀者提供線索,就象巫醫和外科一生的目的都是要給人治病。兩者都創造詭異的情境和描述怪誕現象。不同的 是處理的手法。如果將科幻小說視為幻想(從不嚴格的意義上說), 那麼,科幻小說是一種獨特的幻想,它對奇跡的解釋是「自然的」, 而非「超自然」的。主題展開是具有邏輯推理性的,每一步都必須考 慮到必要的科學細節,有合理的科學構思。這些正是海因萊因的定義 所試圖闡明的。

正如上所述,有一種非常流星,但又不十分准確或者蓋涵性不強的科幻小說定義,即:「科幻小說是『如果……,將會怎麼樣」的故事。如果一個人能夠永生,將會發生什麼?如果一個人能夠回到過去 的年代並改變歷史的軌跡,將會怎麼樣?如果天空出現飛碟把人擄走, 如果猩猩變成地球的統治者,如果月球與地球相撞,會怎麼樣?圍繞這些內容,大量低級趣味的雜志、電影、電視劇集,以科幻小說的名義出現在大眾面前。上述主題常被用做故事的引子,但開頭後,這些 主題便被擲至一邊,各種毫無邏輯,非科學的荒謬內容傾注於內。這 是真正科幻小說最陰險的敵人。由於披上「科學」外衣(故事裡不總 是有一個科學家嗎?),公眾極容易上當,並對科幻小說產生錯覺。

區別贗貨和真正的科幻小說,不是看題材。機器人、激光槍和怪 物本身並不構成科幻小說。真假科幻(假科幻實質上是反科學小說)的區別在於題材的處理。科幻小說家有時會提出一些以現有科學知識 來說難以置信或不可能的假設(如行使快於光速的星際飛船)。有時也企圖解釋他們的假設(例如,穿越四維空間摺合太空的通道),或者有時任其如此不加解釋,但故事一開始,他會盡量依靠現有知識, 並利用它來展開主題。更多時,假設以及其後的開展只是已知事實的外延。現在我們已能夠製造會學習和改進自己,能下棋和進行簡短對話的電腦。如果我們製造一個比現在規模大十倍,復雜程度提高一千 倍的電腦,會出現什麼情況呢?這些正是科幻小說家經常問自己的問 題。寫科幻小說並非易事。講述一個來自金星的生物訪問地球,我們 必須隨時掌握最新的關於金星表面的天文信息,並解釋此生物在那兒致命的高溫和壓力(據我們目前所知)下如何生存。時光旅行很有趣, 但必須苦苦思索其中違反因果律的情況並設法解決所帶來的後果。一句話,所有真正的科幻小說的基本要素是科學精神--信仰人類理性的優越以及宇宙固有的合理性。

可是,科幻小說不僅僅是個人的盲目奇想,很多人不喜歡科幻小說,是因為它「過於想像」,但是有組織的、建設性的想像與瘋狂、 不加約束的白日夢之間是有很大區別的。一種想像是神經病的--誇大妄想狂--不能區別事實與幻覺,另一種則是冷靜頭腦的思考。「 過於想像」的嘲笑取決於你說的想像是什麼。事實上,可以說,在大部分時間里大多數科幻小說的想像力是不夠的。

愛因斯坦說:「想像比知識更重要。」人沒有好奇心和想像力就是放棄其作為人類一員的天賦權利。有些成年人跟科幻小說以至年輕人都絕了緣,而且還自以為是地說,「我從中學起,就不看科幻小說 了。」這與其說是在自我歌頌剛剛才得到的成熟,倒不如說是在祝賀 自己精神動脈的某種硬化。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常會失去一個重要特 性「驚奇感」。關於這一點,我想再次引用愛因斯坦的話:「我們能夠體驗的最美麗最深奧的情感是神秘感。它是一切真正科學的播種機。誰對這種情感感到陌生,已不再能引起驚奇贊嘆之情,就如同行屍走肉了。」

記得我們年少的時候,世界上的一切是多麼清新光明,最簡單的事物也充滿生機,引人入勝。我們多麼渴望不尋常的念頭。我們卻很少認識這點,所以不尋常也就當做尋常了。我們年紀越大,世界有時 也隨著我們變老了。眼中的事物在平凡的日子裡褪了色,於是我們以 單調貧乏的心靈去面對世界,還是為自己機械的生活方式而慶幸呢。 難道這是不可避免的嗎?當然不是!科幻小說是一種渠道,在那裡我 們的思想仍在流動,並非停滯。科幻小說撥動我們當然好奇心,伸展我們的想像力。它不是一種供偷偷地欣賞的、現實的虛假替代品,而 是現實美麗的延伸,也是為光明的宇宙增添更加輝煌的色彩。

身體缺乏鍛煉,就顯得沒有活力,頭腦也是一樣的。科幻現實不僅十分 *** ,還為精神世界帶來見識及力量。許多科幻小說家本身就是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另外,每天都有許多勤勞智慧,負責任的男女想方設法繼續享受年輕人靈活思維的快樂。他們享受好的科幻小說的能力正是他們幸福的外征。

除了「過於想像」外,另一種常見的嘲笑是,科幻小說「逃避現實」。沒有人會反對文學小說為了避免「逃避主義」的罪名,必須以各種方式去反映讀者最迫切的問題,因此,我們不明白,為什麼衛星 工作人員或星球之間的管理行政人員的所作所為比維多利亞時代中葉鄉下人或俄國人的活動更多地被人認為是在鼓勵逃避現實傾向。且不談顯而易見的看法,即:人只能在他緊迫繁忙之中去尋求文學,從以上意義來說,所有文學都是逃避主義的,那麼從哪方面可以說具有創 造性的科幻小說會是逃避現實的呢?逃避主義通常包涵要愜意的幻想, 不要殘酷現實的意思,然而許多科幻小說描寫的正是最現實的細節, 諸如可能發生的核大戰及戰後余災。如果科幻小說果真是逃避現實的文學的話,那麼它可真是逃避現實的文學中的一種奇特形式了,它竟然用人口膨脹、環境污染、細菌戰爭、遺傳工程、情緒遙控、太空探索、與非人類的智慧對抗、外星文明以及其它許多這種現象,使人憂心忡忡。科幻小說提出以上現象比現實世界處理這些問題要早幾十年呢。所以,如果說科幻小說逃避的話,那麼它是逃進現實中去啊!

還有,除了描寫核戰爭本身外,很多故事描寫一場戰爭的可能前奏,探索當前局勢中冒險的復雜性。另外,它形成了當前發展最快的一類小說,科幻小說拚命抨擊諸如種族和殖民主義問題。這樣的攻擊 在主流小說中並不多見。事實上,我們在科幻小說中所碰到的,正是我們應強調的高瞻遠矚和人類生存意識。這常比自稱是社會現實主義的作品更具深遠意義。

然而,科幻小說通常考慮的問題是關於遙遠的未來(可能是一百 萬年後的事);人類作為不斷進化中的生物(可能會滅絕並被地球上 某種新種類所取代);比人類更有知性的生物(可能大大地優越於我 們,就有如變形蟲對我們無法理解一樣。他們的心智是我們無法理解 的。)。M·R·庫因在《自由主義者的信仰》中的一段引語對這種 態度提供了很好的回答:「……如果我們不能超越當前迫切問題而從宇宙的根基和背景上去加以思考,我們對人類意識的觀點就會變得狹 窄、閉塞甚至變得暴戾。」

最後,讓我以諾貝爾獎獲得者和科幻小說迷赫爾曼·穆勒博士的話作為結束語:「透過科學的眼睛,我們愈來愈領略到:現實世界並非如人類童年時所見的、秩序井然的小花園,而是一個奧秘絕倫、浩瀚無比的宇宙。如果我們的藝術不去探索人類正在闖入這大千世界時所碰到的境遇及反思;也不去反映這些反思帶來的希望和恐懼,那麼, 這種藝術是死的藝術。……但是人沒有藝術是活不下去的,因此,在一個科學的時代里,他創造出科幻小說。」 greengarden/php/article_detail.php?id=1383

⑺ 最好看的科幻網路小說經典必看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起源於西方的科幻小說也越來越受到國內讀者的推崇和喜愛,科幻小說漢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最好看的科幻網路小說有哪些?以下是我推薦給大家的關於經典科幻小說,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小說吧!

經典科幻小說推薦

1《計算中的上帝》

羅伯特·J·索耶

外星生命

《計算中的上帝》是加拿大科幻作家索耶本人最滿意的作品,開頭便很新奇:一個蜘蛛形外星人鬧劇般出現在多倫多博物館,求見古生物學家。但「新奇」只是索那製造的第一個效果。很快,外星人霍勒斯道出了他此行的目的:解除不同星球文明的周期毀滅之謎。隨著研究的推進,兩個讓人大吃一驚的事實顯現於我們面前:地球史前的五次物種滅絕周期與兩種來訪外星文明遠古時期的物種滅絕周期完全相同,似乎有一隻上帝之手在操控著文明的進程;幾個更古老、未曾經歷過這種周期性毀滅的文明則已經將自身電子化,藏身於行星內部的超強掩體中。 故事 至此,索那成功地將「新奇」變成了「驚奇」。故事向著更加出人意料的方向發展,自私的古老文明為防止新文明對其生活的干擾,竟然用方舟將獵戶座一等星引爆成了超新星。正當超能粒子流即將再次滅絕三個智慧種族時,奇跡出現了——一隻彷彿從另一個宇宙「伸」過來的巨掌,擋在了超新星與三顆文明星球之間!震撼!此時,你的感受也只有震撼能形容了。

2《索拉利斯星》

斯坦尼斯拉夫·萊姆

外星生命

「我不知道,可我深信,人類前行的路上,還會有殘酷的奇跡出現。」

《索拉利斯星》是前蘇聯(波蘭)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萊姆1960年的作品,被三度搬上螢幕。這是和克蘇魯神話完全沒有關系的一個故事,沒打算硬往上扯,但是確實有助於加深理論知識,提高業務水平。雖然行星生物體的概念並不是這位作者的首創,但是這篇小說中的描述還是很有創造性的。

在主人公的內心糾結之外,最引人入勝的其實是關於謎之行星的種種不可思議的敘述。通過穿插於全書中的一系列資料片段,作者揭示出了人類努力試圖與索拉利斯星海的偉大意識溝通的徒勞,以及在索拉利斯星海的種種壯麗奇觀面前,人類的不斷爭論顯得多麼多餘和可笑。同時,他亦對不斷進取的探索精神給予了肯定與贊揚。

這篇小說被歸類於科幻小說,僅就前半部分的懸念來看也有恐怖成分。以今天的科學水平來看它是有些不夠硬,但是其中關於愚與智、一與多、實與虛的哲學思考即便是放在今天來看也絲毫不顯得過時。在故事的尾聲,主人公得出了結論,索拉利斯行星上的巨大海洋不只是一個有意識的生物,它已經位於更高的領域,是一位不完美的神明的雛形,以無可匹敵的巨大力量尋求著自我表達。人類在太空中不斷探索,在索拉利斯行星上,他們遇到了身為渺小短暫的生物所永遠無法理解的奇跡……

3《永恆的終結》

艾薩克·阿西莫夫

時間旅行

24世紀,人類發明了時間力場。27世紀,人類在掌握時間旅行技術後,成立了叫做永恆時空(Eternity)的組織,在每個時代的背後,默默地守護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永恆時空以一個世紀為單位,並視每個世紀的發展需要而加以微調。通過糾正過去的錯誤,將災難扼殺在萌芽中,人類終於獲得安寧的未來。然而,這種「絕對安全」的未來卻在某一天迎來了終結。不知不覺中形成的因果鏈,彷彿從四面八方涌來的黑暗,即將吞噬全人類。

安德魯?哈倫,生於95世紀,永恆時空的時空技師。他的天職是靠操縱時空壺,進行時間旅行來守護500億人類,而在一次時空任務中,他邂逅了令他一見傾心的姑娘,而這突然來到的愛情卻讓他開始質疑整個世界。同時,人類最後的希望,也落在了時間旅行者安德魯?哈倫最後的時空任務上……

科幻小說,用科技與想像來描述未來世界,闡釋對未來社會的結構、矛盾和發展走向的預測,想像了不同 文化 、意識和社會形態可能的發展趨勢,科幻不僅是科幻,也更可以是對社會和人文的 反思 。

讀一本科幻,收到的不僅是新奇的科技知識,也有著很多的反思。書在這里,你在哪裡?

4《神經浪遊者》

威廉·吉布森

賽博朋克類

《神經浪遊者》是電腦判客科幻的典範。在創作上,這部小說場面高度正確。逼真地反映了80年代美國的社會氛圍。小說在創作上的突破,開闊了科幻審視社會的視野,給科幻小說帶了新的活力。

這是第一本同時獲得「雨果獎」(Hugo Award)、「星雲獎」(Nebula Award)與「菲利普-狄克獎」(Philip K. Dick Award)三大科幻小說大獎的著作。

小說的主人公名叫凱斯,屬於生活極不穩定的下層階級。他依賴於一種永久性的高水平腎上腺素,插迸用戶電腦賽伯空間的控制板,把自己脫離肉體的意識切人交感幻覺世界,他是個賊,又為別的更加富有的賊工作。僱主們向他提供特殊軟體,用於穿過聯合系統明亮的隔牆,打開通往資料庫豐富的信息窗。他偷了僱主們的東西,試圖在阿姆斯特丹找個買賣贓物的人轉手,但被識破,於是四處躲避追殺,在最危難之時,受雇於某跨國企業,奉命潛入泰西埃一阿什普爾家族企業的信息中心一迷魂光,竊取機密情報......

5《真名實姓》

弗諾·文奇

賽博朋克類

《真名實姓》是最早的完整呈現電腦計算空間中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化的概念「fleshed-out」。可以認為《真名實姓》是最早的「塞伯朋克流派」的代表作。它在2007年被授予普羅米修斯名人堂獎。

作為塞伯朋克流派中活躍至今的作家,弗諾·文奇擁有極高的聲譽,在硬科幻小說寫作方面很有一手他的小說邏輯嚴密,情節緊湊,展示出科技的奇妙之處,尤以細節的締造和令人驚嘆的預見力著稱大量細致又經得起推敲的描述讓虛構出的"異世界"及生活其中的種族幾可亂真這和他本身的科學素養大有關系。

喜歡賽伯朋克科幻的人,千萬不要錯過哦~

6《三體》

劉慈欣

末日

亞洲首部獲得雨果獎的作品,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

「」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軍方探尋外星文明的絕秘計劃「紅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按下發射鍵的那一刻,歷經劫難的葉文潔希望讓外星人來徹底改變人類。地球文明向宇宙發出的第一聲啼鳴,改變了人類的命運。

四光年外,「三體文明」正苦苦掙扎——三顆無規則運行的太陽主導下的百餘次毀滅與重生逼迫他們逃離母星。而恰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地球發來的信息。在運用超技術鎖死地球人的基礎科學之後,三體人龐大的宇宙艦隊開始向地球進發。

作者劉慈欣在《後記》中介紹,他希望描述一個零道德的宇宙圖景,但是《三體》本身卻並非是零道德的,它充滿了對於人類社會的道德反思,從極權社會人性的泯滅,到人類追求利益的那條鮮血淋漓的途徑,再到後工業時代的人類沙文主義以及人類發展與環境的關系,他精確的描述了人類社會產生的罪惡以及現代主義所擔憂的科學、技術、工業給人文世界帶來的沖擊,並通過道德碰撞營造出戲劇沖突。

7《日本沉沒》

小松左京

末日

《日本沉沒》故事圍繞著日本列島展開。小笠原群島北部一座小島一夜之間沉入海底。負責調查工作的地球物理學權威田所博士和深海 潛水 艇駕駛員小野寺俊夫潛入海底,在七千米深的日本海溝發現了大規模的異常現象。與此同時,日本列島也接連發生新干線工程被迫停工、高速公路大橋垮塌等事故,各地火山活動頻繁,地震不斷。

為此,日本政府秘密召開專家昕證會,田所博士在會上發出了日本即將沉沒的警報。將信將疑的政府部門隨即制訂應對緊急狀況的「D-1計劃」,展開絕密調查。隨著調查的深入以及「京都大地震」和「東京大地震」的發生,日本面臨沉沒的事實越來越明朗化,日本政府不得不在「D-1計劃」的基礎上制訂了旨在拯救日本民族的「D-2計劃」。當日本沉沒的消息公開後,國際社會立即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救援行動,同時,打探日本沉沒後遠東局勢的情報活動也開始了。日本列島沉沒了。流離失所的日本人開始了歷史性的流浪生活。《日本沉沒》適合科幻小說 愛好 者閱讀。

8《基地》系列

阿西莫夫

美國著名科幻大師阿西莫夫的超長篇科幻史詩《基地》系列,架構於《羅馬帝國興衰記》,是關於未來銀河帝國興衰的史詩。由《基地序章》、《基地》、《邁向基地》、《第二基地》等幾部組成,阿西莫夫在寫完全系列前不幸逝世。《基地》主要講述了一名數學家謝頓計算出銀河帝國將要沒落後,在外太空建立用來拯救人類文明的「基地」。第一基地聚集了眾多的科學者,他們保護著人類即將沒落的知識。當他們面臨銀河皇帝的威脅,變種人「騾」心靈控制的威脅後,艱難出發去尋找第二基地——聚集神秘的心靈史學家的處所以尋求幫助。

01、基地

《基地》「基地」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1965年獲得了雨果獎最佳歷史小說系列。講述了在統治銀河系達一萬兩千年之久的銀河帝國逐漸走向衰亡期間,只有心理史學的一代宗師哈里·謝頓預見未來銀河將會經歷一段長達三萬年、充滿無知、野蠻和戰爭的黑暗時期,於是設立集合帝國中最優秀的科學家,來到銀河邊緣的一個荒涼行星建立「基地」,使之成為未來世代人類的希望燈塔的科幻史詩故事。

02、邁向基地

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都能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奇幻因素,成為後來科幻小說的典範。大師之所以為大師,正因他一出手就能化腐朽為神奇。他的三大系列——機器人,帝國,基地——各有「奇趣」,即使現在我們已經十分熟悉他的作品,仍不能不佩服他當年的創意。

在克里昂一世統治下,第一銀河帝國勉強維持最後的統一與繁榮,但帝國國勢仍持續衰落。這主要是帝國的政治,經濟盤根錯李的因素所導致,並非當時任何人所能解決的。

克里昂的二任首相哈里·謝頓發展出能預測未來的心理史學,為拯救帝國,他在群星盡頭建立起第二基地,與第一基地互為呼應。

哈里·謝頓,鐸絲·凡納比里,婉達·謝頓等人身上充滿著傳奇色彩,情節的發展匪夷所思,但敵對的力量異常強大,鹿死誰手實難預料。他們能使銀河帝國復興嗎?結局如何?看來我們只有邁向基地,才能探測個中奧秘。

03、第二基地

太空題材

《第二基地》(SecondFoundation),是美國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出版於1953年的科幻小說中篇集,「基地三部曲」的第三部。本書講述了在騾攻佔基地之後,騾和第一基地的遺民尋找「謎」一般的第二基地的傳奇 事跡 ,共由兩個中篇故事組成。

9《與拉瑪相會》

阿瑟克拉克

太空題材

外星人不請自來,這是人類期待已久卻又不敢相信的事件。22世紀的某一天,這樣的事件終於發生了——一艘巨大的宇宙飛船自外太空悄然而至。它的到來解答了困擾人類多年的那個問題:茫茫宇宙之中,我們並非孑然獨處;除我們之外,這里還有其他智慧種族,科技水平遠遠高於我們。

人類將它命名為拉瑪,派遣了自己的飛船與它會合。但種種跡象表明,拉瑪似乎已是一艘死船,僅在自動程序引導下繼續著目的不明的飛行。它的船員們無影無蹤,只留下無比宏偉的遺跡,讓人感慨、驚嘆。

然而,正當人們陷入迷惑之時,拉瑪復活了。它改變軌道,直奔地球……

10《寄生前夜》

瀨名秀明

生化危機

這部小說是當前日本科幻小說界的代表作之一,日本的醫學十分發達,不少小說都取該題材為背景展開故事。

故事梗概大概是,生物實驗室的技師永島利明,他的妻子聖美在一次車禍中腦死亡。遵照聖美的遺願,把她的腎捐獻給了一個14歲女中學生麻理子。永島利明無法接受妻子死亡的事實,於是私下裡提取了聖美的肝細胞並在實驗室中加以培養,並命名為「EVE」,期待聖美能以細胞的方式存活。然而EVE細胞中的線粒體,卻借麻理子的身體,借機發起對人類的反叛…這部小說是當前日本科幻小說界的代表作之一。

>>>下一頁是作家最愛的科奇幻小說

⑻ 有哪些值得閱讀的科幻小說

1、蓋伊-莫普斯,《五人一體》。在未來,由於人口爆炸,政府通過一項強制措施,每個人年滿17歲時必須決定自己的種類:勞動者、享樂者、生化人、共體人。每種人類享有不同期限壽命,到期死亡。共體人是將五個人的人格移入一具身體,每個人格只在一天固定時段的四小時內活動。人格之間不能同時控制身體,但可以通過郵件溝通。共體人定期更換使用軀體,合計擁有142年壽命。死亡公園是一個真人競賽場所,進入園區的人參加各種虛擬游戲,賭注是壽命,贏者獲得額外壽命,輸者損失壽命乃至直接死亡。進入園區的人必須參加游戲,否則會被強制安排隨機游戲。凱特、本、邁克、西拉、亞歷克斯五個人組成共體人,雖然相互之間存在矛盾和爭吵,但總體相安無事。他們進入死亡園區進行比賽,獲得不少時間獎勵。但是一個神秘的生化人向凱特提出交易,將五個人拉入危險境地。今年我看了一堆包含人口爆炸背景的科幻小說,《五人一體》是第一部。作者蓋伊-莫普斯是英國皇家律師,從小喜歡犯罪懸疑小說,50歲轉職全職作家,《五人一體》是他的處女長篇。雖然設定有縫合之嫌,好在敘事流暢,故事曲折,懸疑噱頭吊得足,甚至還有推理小說常用的敘事詭計和結尾大反轉。
2、、原則
瑞·達利歐是全世界頂級投資家,對沖基金公司橋水創始人。橋水創立至今為客戶賺取的收益遠遠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家對沖基金。達利歐認為橋水的成功源自他所奉行的一套原則,而這些原則也是他一生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
達利歐認為,我們可以像看待機器一樣看待生活、管理、經商和投資,並將其系統化為一系列原則。這本書闡述了他的原則的兩大基石——極度求真、極度透明,並介紹了以此為基礎的創意擇優,以及基於可信度評價的決策機制。
書中500多條原則將幫助我們保持開放心態,看清現實,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從容面對做決策、打造強大團隊等問題,更進一步深入認識自我,實現不斷成長。
這本書和窮查理寶典,並不僅僅是讓你做好投資,而是全方面的指導你的人生。窮查理寶典更多思想理念方面,原則更為細致入微。
3、黑天鵝
對於世界的運行方式,《黑天鵝》揭示的內容比十幾座圖書館加起來還多。——湯姆·彼得斯,《追求卓越》作者
在《黑天鵝》這一堪稱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書中, Nassim Nicholas Taleb研究了高度不可能事件以及不可預期事件的強大的影響力,相當精彩且極具啟發性——它很有可能改變你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好多我們自以為非常清楚確定的事情,在看過《黑天鵝》之後你會發現實際上我們一無所知。但是也不必悲觀,作者同時還告訴了我們對付「黑天鵝」的訣竅,處理得當的話還有可能變被動為主動,甚至從中獲益。

⑼ 什麼是科幻文學

科幻小說的特點如下:

1、科幻小說具有某備遲隱種前所未有的預言性。

2、它賦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來得以實現的極大可能。

3、甚至有些科學幻想在多年以後,的確在科學上成為了現實。

科幻小說的8個子流派

奇幻小說:受神話和民間傳說啟發的科幻故事,通常包含魔法元素。

超自然小說:關於秘密知識或隱藏能力的科幻故事,包括巫術,招魂術和通靈能力。

烏托邦小說:關於作者認為是完美,理想社會的文明的科幻故事,常常帶有諷刺意味。

反烏托邦小說:關於作者認為在政府規則,貧困或壓迫等方面存在問題的社會的科幻故事。

太空歌劇:以肥皂劇為主題的戲劇,科幻故事發生在外太空,以沖突,浪漫和冒險為中心旦者。

太空西部:融合科幻元素與西方類型元素的科幻故事。

賽博朋克:科幻故事,將先仿廳進技術與較不先進,崩潰的社會並置。

蒸汽朋克:將科技與蒸汽動力機械相結合的科幻故事。

熱點內容
武俠小說閱讀文學網 發布:2024-11-25 12:28:49 瀏覽:245
顧清芷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4-11-25 11:40:27 瀏覽:778
2010出版的玄幻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11-25 10:51:56 瀏覽:561
有關穿越西遊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11-25 10:15:46 瀏覽:537
重生太清老子的完結小說 發布:2024-11-25 10:12:17 瀏覽:769
小說叫非君莫屬免費閱讀 發布:2024-11-25 09:57:51 瀏覽:311
痛仰小說全文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4-11-25 09:56:14 瀏覽:346
好看小說rar微盤 發布:2024-11-25 09:16:09 瀏覽:632
冒險科幻小說中學生 發布:2024-11-25 09:07:44 瀏覽:919
同人小說完結推薦 發布:2024-11-25 09:01:58 瀏覽: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