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對於科幻小說的印象

對於科幻小說的印象

發布時間: 2023-08-28 04:02:57

Ⅰ 《三體》科幻小說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看了三體之後,我就開始對於缺乏邏輯性的故事深惡痛絕

Ⅱ 科幻小說怎麼寫讀後感

天馬行空、奇異能量,這就是當今小學生所夢寐以求的生活。每天都生活在奇妙世界裡,這也是我們最嚮往的方向。
而科幻就可以帶你進入那裡。人有特殊能量,馬會飛,地球倒著轉了,這就是科幻小說的特點所在。想像,是科幻的基本要求。

我也嘗試過幾本科幻小說。裡面的內容不是用語言就能概括的。那種誇張的想像使人驚奇,使人疑惑。就應為這種好奇心的沖動而使我們探索下去…...

前幾天,我就看了一本名叫《快樂星球》的科幻小說。

聰明、善良但卻膽小、怕事的四年級一班同學丁凱樂(小名樂樂),曾為繁重的學業和生活中的不開心而愁眉不展,但在快樂星球朋友們的幫助下,樂樂逐漸領悟了快樂的正真含義。他終於在演講比賽中講出了心中的真話;他向欺負過自己的「小霸王」金剛伸出了友誼之手;他與快樂星球的朋友們互助互愛,打敗了凶惡的S星球入侵者……在追尋快樂的成長道路上,發生在樂樂身邊的故事層出不窮,高潮迭起!

這本書給我的印象很深刻,看了這本書後使我明白了:我們每個人都要團結一心,只要團結了,就一定能戰勝任何困難。我也要向快樂星球的所有人學習,堅決不向困難和挫折低頭,讓快樂永遠在我的身邊。

真實中所漏缺的,科幻中的彌補回來了。讓科幻帶你進入不可思議的天堂,去領會想像的快樂。以前我比較喜歡看語言類小說,可沒想到的是,神秘的科幻小說卻讓我將自己的愛好給拋到腦後了。自然地描述、豐富的語言、濃厚的語氣……科幻——顧名思義,科學幻想,科學,永遠的思考家,也開始科幻了!

科幻,一個陌生的詞;幻想,一件常做的事。當「陌生人」遇到「常做的事」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讓想像填上你生命中的色彩,成為你的一部分吧!

Ⅲ 我對科幻小說的印象用幾個關鍵詞形容

科幻小說的印象用高概念,狂想,科技,假定等關鍵詞形容。
一個科幻作品好不好,要看它裡面有沒有涉及「高概念」,科幻有時候也被稱為點子文學。
科幻作品中往往有一個核心的理念,它有時超越了純文學。在純文學中我們把生活中的事以文學的手法描寫出來就可以,但是在科幻作品中一般需要提出一個抽象的哲學理論並對它進行討論。

Ⅳ 我們為什麼要讀科幻小說

最近重讀大神劉慈欣的作品,再次被大神超乎想像的想像力深深地震撼。我是從《三體》小說出來後才開始拜讀劉慈欣的書的,在那之前,高中時代,我也喜歡讀各種科幻小說(基本都是國內的),雖然也有不少優秀的作品,但乏善可陳,到現在腦子里留下深刻印象的基本已經沒有了。

第一次看的是劉慈欣著的《三體》,我的想像力彷彿突然被打開了塵封的閥門,浩大的宇宙,無窮的時間和空間向我的腦海里傾瀉而來。我看書的心情是激動的,心緒隨著書中人類命運的跌宕起伏而起伏,彷彿我已經成為了那個幻想世界中的一份子。

劉慈欣筆下的科幻場面都很宏大,故事一般都是圍繞著人類整個族群的生死存亡展開的。個體在其中存在的意義似乎不再重要,族群如何生存下去才是根本目的。人類如何在宇宙中掙扎生存下去是大劉作品的主旋律,貫穿於他的很多作品中,比如《三體》系列,《夢之海》,《流浪地球》,《超新星紀元》等。在人類生存,逃亡,變革中的社會倫理,道德理念,政治問題的一系列思考讓讀者為之嘆服,有人甚至說,大劉的書可以作為人類未來生存的指南。

在這個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時代,人人都埋頭於腳下,躬耕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似乎已然騰不出時間仰望一下自己頭頂的星空,更不用說考慮什麼人類的未來了。大劉的作品無疑會啟發我們從更高的層面上思考一些問題。宇宙有目的嗎,這句話是大劉作品《朝聞道》里的提出來的問題,《朝聞道》講述的是一群人類的精英用生命為代價,與一位來自更高文明的外星人交換自己研究領域的知識的故事,大劉在節目《朗讀者》中被主持人問及如果未來遇到外星人,他最想跟外星人說的話是什麼,大劉說,他想問外星人,宇宙有目的嗎。

宇宙有什麼目的我們不得而知,但庸庸碌碌的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擁有著短期或者長期的目標,我們在實現這些目標的過程中會遇到困惑,焦慮,有時候會走進死胡同里,在狹隘的漩渦里越陷越深,最終迷失自我。我們心中需要有一片宇宙,能壯大我們的胸懷,需要有一片潔凈的星空,能夠凈化我們的心靈。我們不需要拷問宇宙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知道,在仰望星空時,總會感到心靈沉靜,古老而神秘的宇宙,亘古長存的宇宙,它那近乎無限的時間和空間給予的莊重感,總能撫慰我們的心靈。

我想,這就是讀科幻小說的好處吧,它以無窮的想像力為基石,架構了一個我們夢想中的世界,滿足了我們探求未知的好奇心。它啟迪我們以更加寬廣的心胸來看待問題,因為科幻世界中充滿著現實世界的無限可能。它也讓我們學會仰望星空,在追尋更大目標的同時滌盪我們的靈魂,在追尋目標的同時不至於妄自菲薄抑或迷失自己,這些是我喜歡讀科幻小說的原因。每次在某段時間內遇到什麼煩惱,我總會在晚上出去看夜晚的星空,在看星空的時候我總能感受到星空的神秘偉力,讓我不安的心緒平靜下來,很快地走出煩惱。

黑格爾有句名言:「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同時他又說:「只有那些永遠躺在坑裡從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會掉進坑裡。」

科幻作品的作者們對未來世界充滿了喜怒哀樂,正是這些想像力的產物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人類正是有了想像,才能在遠古時代那個十分弱小的年代,創立宗教,形成部落,將弱小的人類聚集在一起共同對抗強大的猛獸和嚴酷的自然,那時候的人類,每天夜晚做的最多的事應該就是聚集在璀璨的星空下暢想未來了吧。想像力給人類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時至今日,人類站在了自然界的頂端,但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有增無減。科幻作品無疑是人類想像力發展的偉大產物,宇宙的誕生到宇宙的終結,物種的興起和衰滅都在字里行間,科幻作品中流淌著人類無窮的想像力,也必將指引著我們在進化的道路上繼續高歌猛進。

Ⅳ 怎樣來評論科幻小說《天意》

‍‍

《天意》在中國科幻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在《三體》前,它是國內最成功的長篇科幻小說。此前有老王的《生死平衡》,後面有大劉的《球狀閃電》,商業成績都不如它。更重要的是這件事:作者錢莉芳是徹徹底底的新人。老王的長篇《生死平衡》,是根據獲獎中篇擴寫;大劉寫《球狀閃電》前,已靠一系列短篇奠定地位。二人在科幻文學圈成名已久。而錢莉芳從未在《科幻世界》發表作品,《科幻世界》編輯部決定直接發行長篇,何其大膽的決定!首先是文字風格——也就是大家經常念叨的「文筆」。我說過很多時候所謂「文筆不好」是個人好惡,那麼我的確不喜歡《天意》的「文筆」,大白話,非常「實」,「實」到干癟:甲見到乙,甲說吧啦吧啦;乙說吧啦吧啦;甲再說;乙再說。甲的心理活動,以台詞或描述一五一十全部道出。小說開頭韓信鬱郁不得志,心理活動描寫六頁,用了五個「啊!」(這是誇張。這樣寫,好的方面是直白易懂,不說廢話。缺點則是過於直白,乃至膚淺,文字缺乏生命力或者說「文采」。看《天意》前剛看完老雷的《華氏451》,兩相對比,差距非常明顯。

女性作者有「細膩」的刻板印象,早年女性科幻作者比如凌晨的確符合這一刻板印象。但《天意》情感表達之生硬,甚至不如一些男性作者。之前看評論稱《天意》「具有女作家特有的細膩情感」——看來我們對「細膩情感」在認知上有根本差異。做個比較,蘇學軍寫於1995年的短篇《遠古的星辰》,同樣涉及時間旅行和中國古歷史,文字駕馭較《天意》好很多。

‍‍

Ⅵ 你對中國科幻文學(小說,電影)有什麼看法

科幻小說在中國,有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隸屬於「兒童文學」,當這種片面的認識終於得到糾正之後,科幻小說終於成為「通俗文學」的一種形式。但在主流文學界的一般認識之中,科幻小說還進入不到「高雅文學」。科幻小說長久不能進入雅文學的領域,實際上就是指出,在目前文學理論的評價框架下,科幻小說在藝術美感上是很弱的,甚至被認為幾乎沒有藝術美感。科幻小說被認為不過是講述一個離奇的故事,「有趣」和「離奇」是其最重要的特徵(相比童話或者其他兒童文學,科幻小說的位置更為尷尬,因為面向兒童讀者群的特殊的敘事技巧和藝術感染力被剝離,它需要直接面對主流文學的評價模式)。

分析科幻小說之所以被認為缺乏藝術美感的原因,可以清晰地發現,作為藝術美感產生的基礎——藝術真實,在科幻小說中得不到認同。對照上述理論界對於藝術真實的理解和解釋,科幻小說中確實缺乏「生活的邏輯」。比如在關注未來的科幻小說中,幾乎每一篇小說都呈現了一個互不相同的未來世界,那裡整個人類的文化、經濟與政治都是「出乎意料」的,那麼,在這個情境中,很難說文本到底包含多少現實生活的邏輯;在觀照技術革新的科幻小說中,物質生活的巨變非常突出,科幻作家往往能想像出令人震驚的科學技術,那些新鮮的機械、商品和各種工具,可以說在現實生活中少有直接對應物,也就更談不上基於現實的「真實」;最大的難題是對地外生命、地外文明構想(或者是若干年後徹底進化的人類本身),其諸多細節是徹底天馬行空地想像,比如人類作為一種能量而不是一種物質實體而存在,這些顯然更不具備上述所謂現實生活的經驗。

還有涉及其他種種科幻題材的小說內容就不再贅述了,出於討論上的簡便,不妨暫時將其定義為「強幻想」,它們共同的一個特徵便是,無論是對物質世界、還是對人類的精神世界的描繪,都大大超越現有的實際生活,有些甚至很難從現有生活中找到類似的對照物。必須承認,無論作家做何等想像,必然受到其生活體驗的約束於局限,也就是說一切想像幾乎都能從現實生活找出根源,但問題是,當這種想像與現實過分地疏離之後,讀者的生活體驗就很難與作品的描述產生「共振」,讀者可能認為小說是精彩的、曲折的、生動的,但是確在潛意識中不斷暗示自己,這是「編造的」、「虛假的」,從而很難體會到強有力的藝術真實感(按照現在對於藝術真實的理解),進而產生審美體驗。

不過實際上,這里存在的最大的疑惑和矛盾是:盡管從理論上分析可以看出,科幻小說幾乎不具備藝術真實(當然,這里尤指「強幻想」的科幻小說,與其相對的「弱幻想」,比如在科幻小說中被稱為「軟科幻」的那一部分,其背景可能就是現實生活,因此它較為勉強甚至完全適用地可以用一般的批評範式來對待,不必斷章取義地將我這里所指的「科幻小說」理解為科幻小說的全體),然而在實際閱讀過程中,一個合格的、成熟的讀者能夠體會到科幻小說中的美感,換句話說,他們能夠感受到科幻小說中的「真實」,並且將那些幾乎不可思議的「強幻想」與自身在現實生活中的體驗統一起來,從而被喚起一種情感上的或者思想上的共鳴。

比如阿莫西夫《基地》(系列)中描述了已有一萬二千年悠久歷史銀河帝國,進行了史詩般的宏大敘事,小說厚重而富有歷史感;劉慈欣在《地球大炮》中,設計了一個將地球沿直徑掏出一個空心管道的的技術構想,展現了科學技術的偉大力量,以及人必然能夠征服自然的信念;韓松在《紅色海洋》中對於若干年後生活在海洋中的退化的人作了細致的描繪,其殘酷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給讀者造成了強烈地沖擊,呈現了一幅鮮活的關於生存、爭斗和死亡的悲劇式的圖景。

不用將科幻名作一一列舉,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是,盡管從理論上分析,科幻中的「強幻想」難以將讀者帶入一個不自覺的真實之境,然而實際情況卻與之恰恰相反,優秀的科幻文本不斷地營造真實之境並賦予讀者強烈的審美體驗。那麼,當理論與實踐不相符合之時,帶來的思考就是,原有的理論是否存在局限甚至缺陷?

科幻小說作為文學創作的一種形式,與主流小說最大的區別是,它不僅關注精神層面,而且也關注物質層面。這里的物質層面,不是當下文學理論中通常意義下的「物質生活的享受」,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整個物質世界,涵蓋了科學與宗教對於物質世界的認識(對於科學,包括對宇宙的現有認識和尚未進行實證的科學猜想)。按照李兆欣對於科幻本質的理解,科幻小說的思想性體現在它觀照「變化對人的影響」,在主流小說中,這個「變化」是指現實生活中的時代變遷、生活方式的變更、思想觀念的蛻變等;在科幻領域中,「變化」則具有更為廣泛的含義,它還包括直接的科學理論與技術產品的變化(當然,這更多是虛構的,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實際變化),甚至是科學規律本身的「變化」(虛構出另一種「自然的規律」)。即使在精神層面,這種變化甚至也不僅是人自身,而可以是動物、植物,甚至是完全虛構的「地外文明」。

因此,藝術真實的概念可以在科幻領域中得到這樣的拓展:

1、藝術真實包括對物質世界符合邏輯的假想和虛構,其藝術效果是產生科學之美與自然之美,或者是對科學本身的反思和批判之後的悲劇美。

科學美與自然美(這里尤指自然規律,而不局限於自然風光)在主流文學作品中一般得不到充分體現,甚至不能體現。文學作為藝術美的最高形式之一,它區別於科學,甚至在實際的理論探討中,需要特別地對文學與科學加以區分。在實踐上,文學作品也少有表現科學美的。

但是在科幻領域中情況完全不一樣,大量的科幻小說,尤其是被稱為「硬核科幻」的作品,非常關注科學規律以及科學技術,許多在主流文學中幾乎不可能被採用的題材,在科幻小說中得到充分發展。比如當代科幻作家劉慈欣,在《地球大炮》中虛構一個貫穿地球的巨大管道,利用力學原理進行運輸,而後又虛構,通過電磁學原理,利用這個管道用來當作加速器,向地外發射各種機械結構;在《詩雲》中,他更為天馬行空地虛構出一個巨大無比「存儲器」(功用上類似於現在電腦的存儲設備),它由幾個星球作為原材料製作而成,飄散在地球的周圍;在《夢之海》中,他虛構出,地球上的海洋之水被凍結,並被製成巨大的規則的長方體,漂浮在對地同步軌道上,折射太陽的光輝,成為一件藝術品。這些在目前看來,完全不具備技術可操作性的虛構情節,在閱讀的時候確具有極其逼真的真實感,其宏大的結構、壯闊的場景,甚至帶有宗教色彩的對「造物主」的贊嘆和膜拜,都充分地反映了科學美、技術美和自然美。

劉慈欣自己也曾表示:「世界各個民族都用自己最大膽最絢麗的幻想來構築自己的創世神話,但沒有一個民族的創世神話如現代宇宙學的大爆炸理論那樣壯麗,那樣震撼人心;生命進化漫長的故事,其曲折和浪漫,也是上帝和女媧造人的故事所無法相比的。」[7]不爭論這個觀點是否在認識上有所偏頗,它至少說明,科學(理論、規律)、自然是具有美感的。那麼,既然我們能夠從客觀世界實際存在的關於自然的規律和事物中獲得審美體驗,一部優秀的科幻作品也就同樣可以由符合邏輯的基本「假設」出發,建構另一個世界,或者另一種人類尚不能/不可能觀測到的景緻,來實現本質上相同的科學美感。並且,就人類當下的對世界的認識程度,自然規律的真與美往往是統一的、同一的。宇宙學中的超弦理論尚不能通過實證來檢驗它是否是真的,但是它之所以能夠作為一個重要的理論假設而存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在數學形式上以及某些其他方面具有強烈的美感,甚至在討論它時用到了關涉美學的概念(奧卡姆剃刀)。因此,科幻小說中對於物質世界——比如自然科學中的定律、數學公式中的常數、尚不存在的景緻——進行符合邏輯的虛構,在實踐上完全能夠產生藝術真實感。而主流小說對此的忽視,恰恰反映出主流文學在這類題材中的弱勢和無力。

另一方面,科幻小說中還有大量虛構,其目的和效果並非是反映科學美,而是描述技術災難。這類作品的立場往往是對科學持批判和有限度的發展的態度,對人類當前的發展模式進行質疑,以及關涉技術對人的異化等問題。這類題材在主流文學中,更多地是從體制和文化的角度進行批判,而不是直接關注物質生活本身。現實生活中的技術災難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強度,都是有限的,而作為文學創作,基於生活的虛構是藝術上的必然,因此,科幻作品中往往有現實生活中完全不存在的災難性場面,題材涉及基因問題、人口問題、能源問題、納米技術、計算機網路、人工智慧等多個科技領域。雖然與客觀世界進行比照時我們會認為這些「災難」是荒謬的,但是必須看到,作為藝術上的提煉,成熟的讀者不僅在閱讀時能夠從文本中感受到災難的真實氣息,在本質上,它也同樣是現實生活中科技負效用的一種映射。因而它們在藝術上是真實的。

換一個角度,理論界現在對於藝術真實的理解,即反映生活的「真相」、「本質」和「規律」,在涉及對科幻小說的評價中,對於「生活」一詞的規定過於狹窄,在文學中,它不僅像我們一直理解的那樣,包含的是「人與人的關系的總和」以及「關系總和中的個體的人」,還應當涵蓋人所生活其中、並不斷探尋其規律的客觀世界與人的關系,以及人與客觀世界關系下的個體的人。

2、藝術真實包括映射人類社會自身的「非人類」社會,其藝術功用與描寫人類自身一樣,重在喚起讀者在情感、意志和觀念等方面的共鳴。

科幻小說中存在大量「非人類智慧」的描寫與虛構,比如具有獨立意識的人工智慧、外星人,或者已經與現今的人類完全不一樣的未來人。在形式上,這些描寫似乎虛假的,缺乏真實感的,因為它們表面上看來與現實社會不相關,其人物形象與事件也完全在人們的經驗之外。但在實踐中,這類文本同樣能夠帶來強烈的真實感/現實感,因而它應當具備了藝術真實。

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不難發現,不管作者如何構想「非人類」社會,實際上都必然不能完全脫離作者自身的生活經驗,也就是我們的現實世界。科幻小說中絕大部分非人形象都是人格化的,不過是外在形象與文化形式可能有大量的虛構,但人格化是其很難脫離的一個基本規則。比較人類在神話故事以及宗教故事中對於非人(神鬼)的構想,這些虛構也同樣是將「非人」進行人格化。

因此,在人格化的角色中,無論其外面如何怪異,小說的情節依然局限在一個人與人的關系網路中,非人的角色實質上乃是為了對照現實的人,非人社會實質上同樣是為了對照現實的人的社會,進而表達作者對於人的立場和態度。這一點在本質上與主流文學中的魔幻現實主義是相同的。比如艾薩克·阿西莫夫在《二百歲的壽星》中虛構了一個機器人,「他」本來可以「不朽」,但為了成為一個真正的、完整的人,他最終體驗了死亡。在這里,所謂機器人就是一種現實的人的映射,而深深打動讀者的,就是小說通過一個機器人的「生命歷程」所反映出的人的情感、情緒和生命的意義。從這一點,非人的形象同樣具有強烈的真實感,關於非人的虛構一樣具備藝術真實性。

在另一些科幻小說中,也會存在並沒有人格化的非人形象,比如洞察宇宙真理的智慧體等。在這類小說中,人的形象實質上被抽象化與概括化了。一般的小說中,人作為一個實際的存在,他必然需要具備獨特的個性和特定的意識,這在文學創作中稱為「典型」。但科幻小說卻能夠突破這種傳統,它可以沒有具體的人的形象,而是將哲學意義上關於的「人」的共性和本質抽里出來,在文本中進行哲學思考。比如在一篇科幻小說中,一個人死後在黑暗的空間中與另一個「聲音」進行對話,這對話其實就是一個哲學思辨的過程,對於一些形而上的問題進行不斷地拷問;在一篇名為《維序者》的科幻小說中,作者塑造了一個維持「時間秩序」的智慧體的形象,而實質上小說也是在進行關涉時間、存在與歷史的某種哲學思考。

這類小說的共同特徵是缺少情節,但它的特色是能夠抽離出一個抽象的人的概念,從而在文本中進行哲學層面上的思辨。這種創作形式在主流小說很少見,因為主流小說幾乎無法在缺少具體的人(也沒有人格化的形象)的基礎上去進行創作。但這應當具有藝術真實性。因為所謂文學,不是僅僅要從文本中體現對於現實生活的關照,具有感性上的相通與共鳴,同樣也可以直接超越感性的認識,直接從哲學的層面對高度概括後的現實世界進行理性思考,關注於抽象的形而上的概念(比如人存在的意義,宇宙是否完全可知,空間與時間的本質等)。如果薩特能夠在他的小說中進行存在主義的思考,就沒有理由認為科幻小說不能進行更為抽象的哲學拷問,也就應該認為,科幻小說中虛構的非人格化的非人形象,實質上是在小說中進行哲學思辨的一種媒介,是一種觀念的抽象表達,具有藝術上的真實性。

Ⅶ 廣大讀者對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的評價如何可以說說看嗎

很多讀者都評價說小說《三體》非常的好看,具有豐富的內容情節和天馬行空的幻想以及生動形象的人物。

那麼為什麼很多讀者都非常喜歡《三體》呢?第一是因為《三體》依託真實的歷史背景,讓讀者有一種代入感;第二是多樣化的人物使這部小說讀起來很生動;第三是因為《三體》是一部科幻小說,滿足了許多讀者對科幻世界的幻想。

以上就是小編要說的了,大家覺得怎麼樣呢?

Ⅷ 什麼原因讓你對科幻小說愛不釋手

求知慾,好奇心,對神秘未知的嚮往,天馬行空而富有想像力,對科技的熱愛,人都有一種探索精神,看科幻小說的時候,不知道下一步作者會怎麼寫,嚮往新奇的事物。

Ⅸ 科幻小說的意義何在

有些人總覺得科幻小說是帶給我們一種目標,讓我們能夠把我們現在的生活過成像科幻一樣的世界,可是我們恰恰忘了,其實科幻小說,他的目的僅僅是讓我們在小說當中發現我們的影子,並且讓我們學會自我反省,如何才能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Ⅹ 科幻小說的特點是什麼

科幻小說的特點如下:

1、科幻小說具有某種前所未有的預言性。

2、它賦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來得以實現的極大可能。

3、甚至有些科學幻想在多年以後,的確在科學上成為了現實。

科幻小說的8個子流派

奇幻小說:受神話和民間傳說啟發的科幻故事,通常包含魔法元素。

超自然小說:關於秘密知識或隱藏能力的科幻故事,包括巫術,招魂術和通靈能力。

烏托邦小說:關於作者認為是完美,理想社會的文明的科幻故事,常常帶有諷刺意味。

反烏托邦小說:關於作者認為在政府規則,貧困或壓迫等方面存在問題的社會的科幻故事。

太空歌劇:以肥皂劇為主題的戲劇,科幻故事發生在外太空,以沖突,浪漫和冒險為中心。

太空西部:融合科幻元素與西方類型元素的科幻故事。

賽博朋克:科幻故事,將先進技術與較不先進,崩潰的社會並置。

蒸汽朋克:將科技與蒸汽動力機械相結合的科幻故事。

熱點內容
女主叫安小暖的小說男主叫夜溟爵叫什麼名字 發布:2025-01-12 06:52:53 瀏覽:394
求嬰穿古代小說 發布:2025-01-12 06:36:46 瀏覽:950
找有種馬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12 06:25:11 瀏覽:660
漫言情微信小說背叛 發布:2025-01-12 06:13:00 瀏覽:961
穿越古代呆萌受gl小說下載 發布:2025-01-12 05:30:55 瀏覽:515
好看經典的婚後現代小說 發布:2025-01-12 05:25:43 瀏覽:779
硬科幻小說穿越 發布:2025-01-12 05:24:01 瀏覽:807
女主蘿莉穿越末世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1-12 04:19:42 瀏覽:28
網路小說霸氣名句 發布:2025-01-12 04:06:01 瀏覽:50
男主開辦學校的古代小說 發布:2025-01-12 03:56:18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