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善於演講的科幻小說作家

善於演講的科幻小說作家

發布時間: 2023-08-26 21:59:07

① 阿西莫夫的簡介

簡介:

艾薩克·阿西莫夫是美籍猶太人,為本世紀最頂尖的科幻小說家之一,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

《基地》、《機器人》 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這些看似各自獨立的故事,相互貫串。

阿西莫夫不僅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化學博士,更是世聞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達百七十餘本,內容廣及科學類的數理化、天文、生物、醫學,還旁涉人文類的文學、宗教、史地等。

(1)善於演講的科幻小說作家擴展閱讀

阿西莫夫對人文主義抱有嚴肅的態度。他經常發表與其相關的演說並寫文章甚至整本書來探討。他把科學看作是地球上偉大而統一的原則。

他利用科幻小說這種特殊的文學形式,在普及科學知識的同時,促使人們去考慮人類與科技、歷史等各方面的聯系,考慮人類與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晚年時,他成了美國人文主義協會的主席,擔任此職務一直到他去世。

在阿西莫夫的演說及眾多非小說類作品中,一個反復出現的主題就是:他認為這個世界人口已經過剩,這種傾向繼續與否將是影響未來的關鍵,關繫到未來世界是充滿了災難與飢荒,還是能夠健康發展,使其居民享有安穩舒適的生活。

在他的小說中,他也強調了這一主題。《鋼穴》描繪了地球大都市的惡夢及由於人口過剩、食物短缺而造成的必須由計算機來控制的管制局面。在此書中,阿西莫夫認為人口過剩、食物短缺幾乎是未來不可避免的一個特徵。

阿西莫夫被認為是一位「理性、科學和懷疑論的衛士」,也就是反對偽科學、超自然現象和宗教迷信的先鋒鬥士。他以自己的著作在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解惑釋疑的工作。他自稱是科幻小說中「屬於比較認真的那一派」,他強調作品的科學性,反對粗製濫造和毫無根據的胡思亂想。

② 韓松(科幻作家)詳細資料大全

韓松,著名科幻作家。被列入當代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之一。生於重慶。1984~1991年就讀於武漢大學英文系、新聞系,獲文學學士學位及法學碩士學位。1991年,以優異的考試成績進入新華社,歷任新華社記者,采訪室主任,《瞭望東方周刊》雜志副總編、執行總編等,現任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副主任兼中央新聞采訪中心副主任,《中國軍隊》雜志編委。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西南政法大學客座教授。曾組織和撰寫大量報導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科技的新聞。曾參加中國神農架野人考察。曾撰寫有關克隆技術進展的《人造人》、剖析所謂「超自然現象」的《鬼的現場調查》和解析中國創新力欠缺的《想像力宣言》等報告文學。

出版的中短篇小說集有《宇宙墓碑》、《再生磚》、《獨唱者》、《沙漠古船》、《看的恐懼》等。其他長篇作品包括《紅色海洋》、《捷運》、《高鐵》、《軌道》等。

最新長篇作品《醫院》三部曲被稱作「新時代反烏托邦的里程碑」。曾獲得科幻銀河獎、華語科幻星雲獎、世界華人科幻藝術獎、京東文學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韓松
  • 國籍 :中國
  • 職業 :作家
  • 性別 :男
主要作品,作品風格,獲獎情況,外界評價,

主要作品

中短篇: 合集《宇宙墓碑》、《2066年之西行漫記》、《看的恐懼》、《獨唱者》、《再生磚》等。 《捷運》封面 雜草、宇宙墓碑、有客自南方來、尋龍記、星河的生日、我的祖國不做夢、天涯共此時、逃出憂山、收音機時代、閃光· *** 、沙漠霹靂:美國敗於伊拉克、三峽之旅、熱乎乎的方程式或熱乎乎的平衡、青春的跌宕、末班捷運、美女狩獵指南、流星、靈隱寺的雨、兩只小鳥、離都與坎城的故事或英雄的新新新人類之末、冷戰與信使、看的恐懼、進化的腥膻、嗨,不過是電影、鬼扯、電話之旅、春到梁山、赤色幻覺、長城、燦爛文化、不要讓老婆的幽靈在網際網路上找到你、本影錐下的初潮、愛滋病,一種能夠通過空氣傳播的疾病、符號世界、柔術、台灣漂移、回到過去、無名連結、劫、江湖、非典倖存者聯誼會、捷運驚變、乘客與創造者、沒有答案的航程、天道、天堂里沒有地下鐵、一九三八年上海記憶、脫母運動、暗室、綠岸山莊。 已出版著作(含合著): 2066年之西行漫記、讓我們一起尋找外星人、紅色海洋、Yes,柯林頓 No,航空母艦、人造人:克隆術改變世界、妖魔化中國的背後、網造人、在未來世界的日子裡、鬼的現場調查、宇宙墓碑(作品集)、想像力宣言二零零六年之西行漠古船輝煌瞬間、捷運、高鐵、軌道、醫院、驅魔。 《高鐵》封面

作品風格

韓松的作品帶有鮮明的後現代主義文本特徵,但與後現代文學最根本的消解理想、消解意義的特點不同,韓松從不拒絕意義,只是將意義進行了不同於傳統的處理。他以卡夫卡式的陰暗絕望,夢魘般的非理性風格,噩夢的氛圍,冷漠的語調,建構出一個極為獨特的深邃而豐富的虛構時空作為人類歷史文化心理的觀照,對人類歷史文化深層結構中那些觸及的黑暗面——積淀了無數年月的野蠻、殘酷、愚昧、污垢、靈魂的撕裂和異變——進行了極為冷峻的展示。「最好的科幻小說總是多多少少會將矛頭對准那些妨礙人性發展的權力體系,對准戰爭的罪惡,以及異化人民的市場及官僚體系。……科幻小說因此是一種寓言式的鏡子。」 在這個陰暗、可怕、令人作嘔的文本世界中,韓松放棄政治、科學、文化的烏托邦,對現實和傳統進行批判、顛覆,同時進行著對生存的反諷性調侃——枯竭、腐朽、沉重、滯緩、壓抑的日常生活,價值迷惘、信仰危機、意義缺失,沒有愛情、放逐理想、消解詩意,沒有純凈和美好,沒有一絲光亮的所在,充滿了讓人窒息的絕望感——韓松以銳利的眼光透視生活的荒雜,通過形象和卓越的表現創造出來的第二現實,它比真實的現實即第一現實更有感染力和震撼力,更真實、更深刻、更有反諷意味,正如鄭文光所提倡的那樣——「將顯示生活中的素材在科學和邏輯的主導下誇張、變形,將現實世界變成虛化的世界,其最終結果可以將主題深化。」

獲獎情況

《宇宙墓碑》— 1991年首屆世界華人科幻藝術獎科幻小說首獎; 《天道》— 第二屆(1988-1989年度)銀河獎優秀作品獎; 《沒有答案的航程》— 1995年度第七屆銀河獎二等獎; 《深淵:十萬年後我們的真實生活》— 2000年度第十二屆銀河獎三等獎 《天下之水》— 2002年度第十四屆銀河獎讀者提名獎 《天堂里沒有地下鐵》— 2005年度第十七屆銀河獎讀者提名獎 《綠岸山莊》— 2009年度第二十一屆銀河獎讀者提名獎 《老年時代》— 2013年度第二十五屆銀河獎最佳短篇小說獎 《暗室》 — 2009年度首屆中文幻想星空獎最佳短篇小說獎 韓松—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奇幻作家獎(與劉慈欣並列); 《再生磚》— 第二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短篇科幻小說獎; 韓松 — 第二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作家提名 《高鐵》— 第四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銀獎; 《捷運》— 第十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提名; 《驅魔》—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金獎; 《驅魔》—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電影創意金獎; 《驅魔》—2017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 《驅魔》—2018年5月首屆中國科幻讀者選擇獎(即「引力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十環,或二零三八年,北京四十二分鍾》—2018年5月中國科幻讀者選擇獎(即「引力獎」)最佳短篇小說獎。 韓松的科幻文學創作起源於大學時代。韓松的早期代表作,是獲得了台灣《幻象》雜志主辦的「全球華人科幻小說徵文」大獎的《宇宙墓碑》。接下來,他的小說還獲得了包括《科幻世界》「銀河獎」等多種科幻獎項。他的作品別具一格,在讀者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包括鄭文光、金濤、劉慈欣、姜雲生在內的許多中國著名科幻作家都曾表示,韓松在中國科幻文學中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美國《新聞周刊》、科幻評論刊物《軌跡》、英國科幻研究刊物《基地》等,都曾有文章談論過韓松科幻文學的成就,並給予過高度評價。 思考和寫作是韓松的最大樂趣。他的創作不局限在新聞報導和科幻小說。比如,他也創作過非常獨特的詩歌、雜文和無法歸類的其他小說。1999年出版的《想像力宣言》,仍然是中國科幻文學領域最富於批判力的理論著作。《鬼的現場調查》則是集生動曲折的考察記述、引人入勝的文史考證和瑰麗的科學幻想於一體的報告文學。類似的報告文學作品還有展現克隆技術進展的《人造人》等。參與撰寫的政論著作《妖魔化中國的背後》風靡一時,「妖魔化」一詞成為公共辭匯。 像許多文學大家一樣,韓松從來不在乎作品的發表與否,更不注重個人名望。每日的寫作本身,就是他的享受之源。也正是這種對創作的執著和熱情,成就了他對科幻文學範式的多次超越。而《紅色海洋》則是這種文學超越的最新嘗試。 2018年5月31日,第二屆京東文學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韓松的《驅魔》獲年度科幻圖書獎。

外界評價

我寫的是二維科幻 ,韓松寫的卻是三維科幻 。如果說中國科幻是一個金字塔 ,二維科幻是下面的塔基 ,而三維科幻則是塔尖。 ——劉慈欣 華文世界反烏托邦的新長征 技術時代的聊齋志異,電子囚籠中的卡夫卡 我們每日乘坐的捷運,有你從未知曉的真實 內附《捷運事故應急指南》 韓松以難能可貴的認真和執著堅持寫作了幾十年,他的小說詭異而華麗,深沉而熱烈,實在別具一格,為文學開辟了新的道路。 ——阿來 作家 《捷運》散發出一股技術時代的妖風,它像一個新鮮、生猛而痛苦的幽靈。

③ 求國內著名科幻大師的詳細資料。

王晉康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48年11月24日

【民族】 漢族

【個人簡介】

生於河南南陽,高級工程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協會員兼科學文藝委員會委員,河南作協會員。民盟南陽市委副主委。1966年高中畢業適逢文革劫難,1968年下鄉,在新野五龍公社度過了3年知青生涯。1971年到雲陽鋼廠楊溝樹鐵礦當木模工,1974年調入南陽柴油機廠。1978年以優異成績搭上最後一班車,考入西安交通大學,1982年畢業,分配到南陽油田石油機械廠。曾任該廠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為本單位學術帶頭人,主持研製的大型修井機自走式底盤和沙漠修井機底盤達到國內和國際先進水平,獲部級科技進步獎,其中後者為國家級重大項目。1993年因10歲嬌兒逼迫講故事而偶然闖入科幻文壇,處女作《亞當回歸》即獲1993年全國科幻徵文的首獎。隨後又獲97國際科幻大會頒發的銀河獎。迄今已發表短篇小說40篇,長篇小說5篇,計200餘萬字。

【作品年表】

王晉康作品輯錄一:

短篇小說(共52篇,未統計完全):

亞當回歸 (科幻世界1993、5期,以下凡不註明的都指在科幻世界發表)
科學狂人之死 (94、2)
黑匣子里的愛情 (94、5)
魔鬼夢幻 (94、9)
天火(94、11)
美容陷阱(94、?)
星期日病毒(95、5)
追殺(95、6)
生命之歌(95、10)
義犬(96、7)
斯芬克斯之謎 (96、7)
天河相會(96、8)
西奈噩夢(96、10)
拉格朗日墓場(97、1)
生死平衡(97、4,97、5)
七重外殼(97、7)
三色世界(97、10)
秘密投票(97贈刊)
魔環(98、1)
克隆人與人類未來(論文)(98、2)
太空清道夫(98、4)
豹(98、6 98、7)
解讀生命(99、1)
告別老父(我們愛科學 期號不詳)
四重緊身衣(我們愛科學 期號不詳)
完美的地球標准(科幻大王,期號不詳 以後簡稱大王)
犧牲者(大王 期號不詳)
最後的愛情(海洋出版社選集)
養蜂人(99、9)
失去它的日子(科幻世界 期號不詳)
可愛的機器犬(99、12)
侏儒英雄(大王 期號不詳)
黃金的魔力(大王 2000、2)
替天行道(2001、10)
新安魂曲(2002、5) 水星播種(2002、5)
母親(大王 2002年3、4、5)
步雲履(大王 2002、8)
他就是我(科幻世界,期號不詳)
50萬年後的超級男人(2001、2)
龍的傳說(大王2001、11)
盜火(大王 2001、8)
三人行(大王 2002、10)
臨界 (2002、10)
善惡女神 (大王,2003期號不詳)
生存實驗 (2002、12)
時空旅行三則 (大王 2003 期號不詳)
替身(大王 2002、11)
數學的詛咒 (2003、4)
夏天的焦慮 (2003、6)
靈童(大王 2003、6)
間諜鬥智(大王 2003、8)

二;長篇小說(共17本,含大陸和台灣分別出版的):

生死平衡(江蘇少兒出版社 97、8)
生死平衡(台灣版)(97、12)
生命之歌(新華出版社 98、1)
追殺K星人(四川少兒出版社 99、8)
七重外殼(湖南教育出版社 99、8)
天火(廣西科技出版社 2001、8)
少年閃電俠(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
拉格朗日墓場(花山文藝出版社 2002、1)
死亡大獎(福建少兒出版社 2002、9)
類人 (作家出版社 2003、1)
類人 (台灣獅鷲出版社 2003、5)
生命之歌(同上,2003、7)
生死之約(湖北少兒出版社 2003、9)
新人類三部曲(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10)
尋找中國龍 (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3、10)

【部分著作內容簡介】

《類人》:21世紀末,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莫過於「類人工廠」,在這里,人類用純技術的辦法製造人類DNA並發育出類人,同時嚴格規定類人不得有指紋。類人工廠總工程師何不疑正值事業顛峰,卻突然歸隱鄉間,留給世人一個難解之謎。32年後,警官劍鳴銷毀了一個假造指紋的類人女子,與電腦高手德剛結仇,劍鳴的未婚妻如儀去太空球探望爺爺,發現爺爺的腦殼竟被人忠僕偷偷揭開;德剛向警方告發了劍鳥是何不疑製造的類人,警察局為清除異類,設計了一場爆炸;死裡逃生的劍鳴與仇人連手,潛入類人工廠,卻再遭追殺;類人工廠的主電腦霍爾反叛,不露形跡地修改了類人工廠的電腦程序……當人造生命和電腦生命變成現實,人類將何以自處?人性會怎樣變化?人類之愛還能否存在?

《七重外殼》本書是中國科普佳作精選中的一冊,收錄了科幻作家王晉康的中篇科幻小說多篇,這些作品內容豐富,構思奇特,文筆精妙,生動形象地反映了科學家們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給讀者以深刻的啟示。

一、總序
二、七重外殼
三、西奈噩夢
四、豹
五、生命之歌
六、後記

《豹人》體育用品公司總裁接到了一個電話。打電話的人說:「我自己找上門來,想與先生簽訂一份對雙方都有利的合同。……如果我取得第八至第二的任何名次,貴公司只需付我1美元……但我若奪得冠軍,這個數目就立即上升到3000萬……如果我奪得冠軍又打破世界記錄,貴公司要上述酬勞再增加1美元,也就是30,000,001美元。但如果我的記錄突破9.5秒大關……聽清了嗎?如果突破9.5秒大關,我的酬勞就要變成1億美元。……」打電話的美籍華人青年謝豹飛以9.39秒的成績打破了世界記錄,震驚了世界,也贏得了中國姑娘田歌的芳心。但月圓之夜,謝豹飛控制不住情慾,強暴了田歌,並將其咬死。這一切皆因謝豹飛的基因里被嵌入了少量獵豹的基因。田歌的堂兄當著警察的面,掐死了謝豹飛,給妹妹報了仇。他視死如歸,沒打算活著回國。但律師的辯護卻使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④ 劉慈欣《三體》動畫開播演講全文:宇宙很大 生活更大

B站宣布,在 12 月 10 日中午 11:00,由嗶哩嗶哩主要出品,三體宇宙、藝畫開天聯合出品的《三體》動畫將於B站全網首播。

《三體》動畫開播前,原作者劉慈欣發布了一段開播演講。你可能已經聽過無數遍,人類很渺小。那人的存在,有什麼意義呢?劉慈欣在開播演講中給出的回答是,宇宙很大,生活更大。

據悉,作為國內知名作家劉慈欣創作的一部長篇科幻小說系列,《三體》原名《地球往事三部曲》。該系列包括《三體》、《三體 II:黑暗森林》和《三體 III:死神永生》三部。

以下為演講全文。

大家好,我是劉慈欣,《三體》動畫就要開播了,今天藉此機會我想和大家聊聊與有關宇宙的事情。

你可能已經聽過無數遍:人類很渺小。

那麼我們究竟有多渺小呢?帶橋

如果太陽系的直徑相當於從北京到上海,那麼太陽就只有一顆乒乓球的大小。

而地球,只是乒乓球旁邊一粒直徑 0.37 毫米的塵埃。

在銀河系中,像太陽系這樣的恆星系察沒有 2000 億個。在銀河系外,還有無數個比銀河系還要大幾百倍的星系。

所以,用蟲子形容人類還是太大了。以大小而論,我們確實連塵埃也算不上。

這或許讓很多人感到絕望和虛無:那人的存在,有什麼意義呢?

或者讓我們換一個角度。

目前,可供人類觀測的宇宙尺度是九百三十億光年,也就是說,光從宇宙的一端抵達另一端,需要九百三十億年。但實際上,這一天永遠不會到來,因為宇宙還在不停地擴張。

《三體》里的宇宙學家關一帆教授說,如果宇宙是一個人,這意味著他沒有一個神經信號能夠傳遍全身,大腦永遠不知道其他肢體的存在。他就像一個高位截癱的病人,或者更殘酷一點,像一具不斷膨脹的死屍。

宇宙其實很渺小,小到即便光速 30 萬公里 / 秒,卻只能保持沉默。以我們從出生到死亡的幾十年來度量,它只是一張靜態的畫面。

宇宙遠不及你和愛人的一次旅行、你給父母的一句問候、你在午夜時分的一次靈感乍現、或者你向它勇敢地發射一枚火箭意義重大。

面向宇宙,我只是一粒塵埃。而面向自己,宇宙則是一具死屍,而我卻活著。

物理學家亨利・龐加萊曾說道:“思想,只不過是長夜當中的一星閃光而已,但這閃光就是一切。”對我而敗行納言,寫作《三體》的意義就是如此。

願大家在觀賞《三體》動畫的過程中,也能體會我的感覺。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

12 月 10 日,B站見。

⑤ 艾薩克·阿西莫夫

艾薩克·阿西莫夫
艾薩克·阿西莫夫(1930-1992) 美國著名科幻作家(Isaac Asimov,1920-1992),他一生高產,著述頗豐,作品竟達到500部之多,早已遠遠超過了「著作等身」的地步。
阿西莫夫是俄裔猶太人,他於1920年出生在俄國,3歲時舉家遷往美國,5年後取得美國國籍。阿西莫夫的父親在紐約布魯克林區開有數家糖果連鎖店,阿西莫夫則一邊讀書一邊幫忙照料店鋪。阿西莫夫的父親保守刻板,對子女要求嚴格,禁止阿西莫夫看暴力色情之類的報刊書籍,於是阿西莫夫選擇了科幻小說,並從9歲開始痴迷。
在阿西莫夫18歲那年,他將自己的處女作《宇宙瓶塞鑽》投給著名科幻作家兼編輯坎貝爾主編的科幻雜志,但是坎貝爾認為這篇作品「作為短篇太長,作為長篇則太短」,而且他「不喜歡慢騰騰的開頭,以及自殺的結局」。不過坎貝爾還是給了阿西莫夫以很大的鼓勵。結果在1939年3月,阿西莫夫終於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逃離灶神星》。
就在這同一年,阿西莫夫獲得了哥倫比亞學士學位,1941年他又獲得文學碩士。二戰中阿西莫夫曾入伍服役,戰後於1948年獲得博士學位,並進入大學教書。 阿西莫夫一生寫有大量的科幻作品,其中最主要的有兩大系列:「基地」系列和「機器人」系列。
「基地」系列為讀者展示了一個浩瀚龐大的宇宙畫卷。它的故事發生在遙遠的未來,其時人類已遍布250萬顆行星,人口達到1000 ,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宇宙帝國。而這時一位社會心理學家卻根據推算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帝國行將崩潰,人類社會將進入一個長達30000年的黑暗時期,所有的文明都將盪然無存;但是如果按照他的方法,通過建立基地的方法,則可以將人類文明的火種保留下來,並將黑暗時期縮短為1000年。於是,「物理學基地」和「心理學基地」相繼被建立,它們將完成保存並發展人類文明的艱巨任務……
「機器人」系列中的短篇作品主要收集在《我,機器人》和《其餘的機器人》等作品集當中,其中前者本刊已在以前介紹過。此外阿西莫夫有關機器人的科幻還有長篇《鋼窟》和《裸日》等。阿西莫夫利用自己提出的「機器人學三定律」,為機器人建立了一套行為規范和道德准則,從而演繹出一系列推理性和邏輯性極強的漂亮故事。本期要介紹的,就是阿西莫夫的長篇推理偵探科幻《鋼窟》。
除上述兩大系列之外,阿西莫夫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科幻作品,比如描寫某文明星球數千年才出現一次星空的《黃昏》,描寫「平行世界」中外星人的《眾神自己》,以及他唯一涉及時間旅行的《永恆的末日》,……可謂不勝枚舉,不一而足。
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阿西莫夫不僅創作科幻小說,同時也寫作科普作品,他的科普作品同樣讓人百讀不厭。正如阿西莫夫逝世後一位評論家所說:「他的作品愉悅了數百萬人,同時改變了他們對世界的看法。」
主要作品:《空中石子》(1950)《太空潮》(1952)《鋼穴》(1953)《終結》(1955) 《赤裸的太陽》(1956)《基地三部曲》(1964)《我,機器人》《機器人的其他故事》
《基地》系列:《基地邊緣》(1982)《黎明世界的機器人》(1984)《機器人與銀河帝國》(1985)《基地與地球》(1986)《基地序曲》(1988)《復仇星》(1988)《轉交基地》 (1993)

如果您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請發消息給我,並附上問題的連接,謝謝

⑥ 中國科幻作家三巨頭

中國科幻作家三巨頭是劉穗襲漏慈欣、王晉康、何夕。劉慈欣、王晉康、何夕是中國具知名度的三位科幻作家,被譽為「中國科幻三巨頭」。《變型戰爭》收錄了猜爛劉慈欣、王晉康、何夕有代表性的中短篇作品——《太原之戀》《全頻帶阻塞干擾》《人生》《生命之歌》《水星播種》《替天行道》《人生不相見》《田園》等。禪蠢閱讀《變型戰爭》,不僅可以領略中國科幻作品的實力,還可以享受到中國*有想像力的大腦向全世界所展現出的一場場宏大的頭腦風暴。

⑦ Reading | 科幻作家劉慈欣的英文演講(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

2018年,美國華盛頓當地時間11月8日晚,著名科幻小說家及《三體》作者劉慈欣被授予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Clarke Award for Imagination in Service to Society)。 

中英雙語演講稿:

Ladies and Gentleman,

女士們,先生們:

Good evening!

晚上好!

It』s my great honor to receive the Clarke Award for Imagination in Service to Society. Thank you.

很榮幸獲得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

This award is a reward for imagination. Imagination is a capability that should have exclusive belonged to God but we, as human beings, luckily have this too. It is far beyond our imagination to grasp the meaning of the existence of imagination. A historian used to say that the main reason why human beings have been able to surpass other species on earth and to build civilizations is that we are able to create something in our heads that does not exist in reality. In the future, whe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ecomes smarter than us, imagination may be the only advantage we have over AI.

這個獎項是對想像力的獎勵,而想像力是人類所擁有的一種似乎只應屬於神的能力,它存在的意義也遠超出我們的想像。有歷史學家說過,人類之所以能夠超越地球上的其他物種建立文明,主要是因為他們能夠在自己的大腦中創造出現實中不存在的東西。在未來,當人工智慧擁有超過人類的智力時,想像力也許是我們所擁有的惟一優勢。

Science fiction is a literary genre based on imagination. And the first sci-fi works that impressed me were those by Arthur C. Clarke. Together with Jules Verne and George Wells, Arthur Clarke was among the first Western modern sci-fi writers to enter China. In the early 1980s, the two novels 2001: A Space Odyssey and Rendezvous With Rama were published in my country. At that tim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just ended. While the old life and faith had collapsed, the new ones had not yet been established. Like other young people, I felt lost ring that period. These two books, for the first time, however, brought my imagination to life. My mind opened up like it has never before. I felt like a narrow stream finally embracing the sea.

科幻小說是基於想像力的文學,而最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亞瑟·克拉克的作品。除了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和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外,克拉克的作品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西方現代科幻小說。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出版了他的《2001:太空漫遊》和《與拉瑪相會》。當時文革剛剛結束,舊的生活和信仰已經崩塌,新的還沒有建立起來,我和其他年輕人一樣,心中一片迷茫。這兩本書第一次激活了我的想像力,思想豁然開闊許多,有小溪流進大海的感覺。

At midnight when I finished reading 2001: A Space Odyssey, I walked out of the house and stared at the starry sky. I was able to see the galaxy, thanks to the unpolluted sky of China back then. That night, I noticed that the starry sky looked nothing like before.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I was awed by the magnitude and mystery of our universe, the feeling which you only get facing religion. Later on, the novel Rendezvous With Rama stunned me by showing how imagination could build a lifelike, fantastic world. It was Arthur Clarke who opened up this world of feelings to me, and who paved my way to become a sci-fi writer.

讀完《2001:太空漫遊》的那天深夜,我走出家門仰望星空,那時的中國的天空還沒有太多的污染,能夠看到銀河,在我的眼中,星空與過去完全不一樣了,我第一次對宇宙的宏大與神秘產生了敬畏感,這是一種宗教般的感覺。而後來讀到的《與拉瑪相會》,也讓我驚嘆想像力是如何構造出一個栩栩如生的想像世界的。正是克拉克帶給我的這些感受,讓我後來成為一名科幻作家。

Today, more than 30 years later, it graally dawns on me that people like me, who were born in the 1960s in China, are probably the luckiest people in human history. No generation is like us, no generation has been able to witness such tremendous changes in the world around us. The world we are living in today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ur childhood. And such changes are taking place with even greater speed.

現在,三十多年過去了,我漸漸發現,我們這一代在上世紀60年代出生於中國的人,很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幸運的人。因為之前沒有任何一代人,像我們這樣目睹周圍的世界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與我們童年的世界已經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世界,而這種變化還在加速發生著。

China is a highly futuristic country. It is true that the future of China may be full of challenges and risks, but never has this country been so attractive like today. This reality provides fertile soil for the growth of science fiction, and it is enjoying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in the country. As a Chinese sci-fi author, who was born in the 1960s, I』m the luckiest from the luckiest generation.

中國是一個充滿著未來感的國度,中國的未來可能充滿著挑戰和危機,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具有吸引力,這就給科幻小說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其在中國受到了空前的關注。作為一個在60年代出生在中國的科幻小說家,我則是幸運中的幸運。

I started writing sci-fi because I looked for a way to escape the ll life, and to reach out, with imagination, to the mysterious time and space that I could never truly reach. But then I realized that the world around me became more and more like science fiction, and this process is speeding up. Future is like pouring rain. It reaches us even before we have time to open the umbrella. Meanwhile, when sci-fi becomes reality, it loses all its magic, and that frustrates me. Sci-fi will soon become part of our lives. The only thing I can do, is to push my imagination further to even more distant time and space to hunt for the mysteries of sci-fi. As a sci-fi author, I think my job is to write things down before they get really boring.

我最初創作科幻小說的目的,是為了逃離平淡的生活,用想像力去接觸那些我永遠無法到達的神奇時空。但後來我發現,周圍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像科幻小說了。這種進程還在飛快地加速,未來像盛夏的大雨,在我們還不及撐開傘時就撲面而來。同時我也沮喪地發現,當科幻變為現實時,沒人會感到神奇,它們很快會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我只有讓想像力前進到更為遙遠的時間和空間中去尋找科幻的神奇,科幻小說將以越來越快的速度變成平淡生活的一部分,作為一名科幻作家,我想我們的責任就是在事情變得平淡之前把它們寫出來。

This being said, the world is moving in the direction opposite to Clarke』s predictions. In 2001: A Space Odyssey, in the year of 2001, which has already passed, human beings have built magnificent cities in space, and established permanent colonies on the moon, and huge nuclear-powered spacecraft have sailed to Saturn. However, today, in 2018, the walk on the moon has become a distant memory. And the furthest reach of our manned space flights is just as long as the two-hour mileage of a high-speed train passing through my city.

但另一方面,世界卻向著與克拉克的預言相反的方向發展。在《2001:太空漫遊》中,在已經過去的2001年,人類已經在太空中建立起壯麗的城市,在月球上建立起永久性的殖民地,巨大的核動力飛船已經航行到土星。而在現實中的2018年,再也沒有人登上月球,人類的太空中航行的最遠的距離,也就是途經我所在的城市的高速列車兩個小時的里程。

At the same tim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at an unimaginable speed. The entire world is connected via the internet and people have graally lost their interest in space, as they find themselves increasingly comfortable in the space created by IT. Instead of an exploration of the real space, which is full of difficulties, people now just prefer to experiencing virtual space through VR. Just like someone said, 「You promised me an ocean of stars, but you actually gave me Facebook.」

與此同時,信息技術卻以超乎想像的速度發展,網路覆蓋了整個世界。在IT所營造的越來越舒適的安樂窩中,人們對太空漸漸失去了興趣。相對於充滿艱險的真實的太空探索,他們更願意在VR中體驗虛擬的太空。這像有一句話說的:「說好的星辰大海,你卻只給了我Facebook。」

This reality is also reflected in science fiction. Arthur Clarke』s magnificent imagination about space has graally faded away. People stopped looking at starry skies. In the sci-fi works today, there are more imagination about how we live in cyber utopia or dystopia. Writers focus more on various problems we encounter in reality. The imagination of science fiction is abandoning the vastness and profoundness that Arthur Clarke once opened up, instead people are now embracing the narrowness and introversion of cyberpunk.

這樣的現實也反映在科幻小說中,克拉克對太空的瑰麗想像已經漸漸遠去,人們的目光從星空收回。現在的科幻小說,更多地想像人類在網路烏托邦或反烏托邦中的生活,更多地關注現實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科幻的想像力由克拉克的廣闊和深遠,變成賽博朋克的狹窄和內向。

As a sci-fi writer, I have been striving to continue Arthur Clarke』s imagination. I believe that the boundless space is still the best direction and destination for human imagination. I have always written about the magnitude and mysteries of the universe, interstellar expeditions, and the lives and civilizations happening in distant worlds. This remains today, although this may seem childish or even outdated. It says on Arthur Clarke』s epitaph, 「He never grew up, but he never stopped growing.」

作為科幻作家,我一直在努力延續著克拉克的想像,我相信,無垠的太空仍然是人類想像力最好的去向和歸宿,我一直在描寫宇宙的宏大神奇,描寫星際探險,描寫遙遠世界中的生命和文明,盡管在現在的科幻作家中,這樣會顯得有些幼稚,甚至顯得跟不上時代。正如克拉克的墓誌銘所說:「他從未長大,但從未停止成長。」

Many people misunderstand sci-fi as trying to predict the future, but this is not true. It just makes a list of possibilities of what may happen in the future, like displaying a pile of cobblestones for people to see and play with. Science fiction can never tell which scenario of the future will actually become the real future. This is not its job. It』s also beyond its capabilities.

與人們常有的誤解不同,科幻小說並不是在預測未來,它只是把未來的各種可能性排列出來,就像一堆想像力的鵝卵石,擺在那裡供人們欣賞和把玩。這無數個可能的未來哪一個會成為現實,科幻小說並不能告訴我們,這不是它的任務,也超出了它的能力。

But one thing is certain: in the long run, for all these countless possible futures, any future without space travel is gloomy, no matter how prosperous our own planet becomes.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從長遠的時間尺度來看,在這無數可能的未來中,不管地球達到了怎樣的繁榮,那些沒有太空航行的未來都是暗淡的。

Sci-fi was writing about the age of digital information and it eventually became true. I now look forward to the time when space travel finally becomes the ordinary. By then, Mars and the asteroid belts will be boring places and countless people are building a home over there. Jupiter and its many satellites will be tourist attractions. The only obstacle preventing people from going there for good, will be the crazy price.

我期待有那麼一天,像那些曾經描寫過信息時代的科幻小說一樣,描寫太空航行的科幻小說也變得平淡無奇了,那時的火星和小行星帶都是乏味的地方,有無數人在那裡謀生;木星和它眾多的衛星已成為旅遊勝地,阻止人們去那裡的唯一障礙就是昂貴的價格。

But even at that time, the universe is still unimaginably big that even our wildest imagination fails to catch its edge. And even the closest star remains out of reach. The vast ocean of stars can always carry our infinite imagination.

但即使在這個時候,宇宙仍是一個大得無法想像的存在,距我們最近的恆星仍然遙不可及。浩瀚的星空永遠能夠承載我們無窮的想像力。

Thank you all.

謝謝大家。

⑧ 世界三大科幻小說家

世界三大科幻作家是:英國的阿瑟·克拉克、美國的羅伯特·海因萊因和艾薩克·阿西莫夫。

從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世界范圍內(以英國為代表)科幻小說的發展經歷了所謂「黃金時代」,形成一個持續創作、出版的高峰。被稱為世界科幻「三巨頭」。

阿西莫夫一生著書近500本,《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譽為「科幻聖經 」,曾獲7次雨果獎、3次星雲獎,為後續眾多的太空系列小說、電影鋪平了道路。

海茵萊因代表作有《星船傘兵》、《星際迷航》、《嚴厲的月亮》、《雙星》、《 銀河系公民》、《銀河行商》等,4次獲帶毀得雨果獎,被譽為硬科幻小說大師、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

克拉克被譽為「太空時代的先知」,作品包括《童年的終結》、《月塵飄落》、《來自天穹的聲音》,《2001年太空漫遊》是其經典代表作。

克拉克的科幻電影和科幻小說開啟了「太空史詩」的新類型,它啟發了《星球大戰》、《第三類接觸》、甚至《阿凡達》。曾獲3次雨果獎、3次星雲獎,1986年,被美國科幻與奇幻協會(SFWA)授予終生成就獎——大師獎。

(8)善於演講的科幻小說作家擴展閱讀:

西方科幻小說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

1、英國有工業革命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導致真正科學幻想小說的興起;

2、二十世紀初期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帶來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

3、第二次信攜世界大戰後,由於核裂變、宇宙航行、彩色電視機、電子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蠢坦備,進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說的繁榮;

4、經過二三十年的繁榮,科幻小說家從科幻作品的主題、情節,到藝術的方法進行新的探索。

⑨ 科幻小說作家有哪些

西方的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瑪麗·雪萊、凡爾納、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小約翰·坎貝爾、哈伯德、莫爾、詹姆斯·布里什、考恩布魯斯、弗雷德里克·波爾、安德森
中國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王晉康、何宏偉、凌晨、劉維佳、柳文揚、米一、潘海天、星河等

熱點內容
最好玩的少婦小說推薦 發布:2025-01-12 07:24:34 瀏覽:628
西幻小說國家名字大全 發布:2025-01-12 07:04:13 瀏覽:653
女主叫安小暖的小說男主叫夜溟爵叫什麼名字 發布:2025-01-12 06:52:53 瀏覽:394
求嬰穿古代小說 發布:2025-01-12 06:36:46 瀏覽:950
找有種馬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12 06:25:11 瀏覽:660
漫言情微信小說背叛 發布:2025-01-12 06:13:00 瀏覽:961
穿越古代呆萌受gl小說下載 發布:2025-01-12 05:30:55 瀏覽:515
好看經典的婚後現代小說 發布:2025-01-12 05:25:43 瀏覽:779
硬科幻小說穿越 發布:2025-01-12 05:24:01 瀏覽:807
女主蘿莉穿越末世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1-12 04:19:42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