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科幻小說評價
❶ 流浪地球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流浪地球觀後感(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觀後感1
《流浪地球》令人震撼的不僅是國產科幻片的進步,更是那個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的小說原著——劉慈欣。
莫言曾說:劉慈欣的小說有非常深厚的修養和准備。這句話在流浪地球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小說故事始於剎車時代:因為太陽即將發生的氦閃將波及整個太陽系,人類傾盡資源,幫助地球逃逸到四點三光年外的半人馬座比鄰星。
書中,男主人公在比賽中越過冰封的太平洋,因為自轉的停止,地球的北半球處於永恆的黑暗中:濃得像墨一般……放眼望去,連耀眼的星光都不復存在……像一塊暗黑的,永無邊界的布上的塵埃,被緊緊的束縛,無法動彈,無法離開……孤寂與恐懼濃到稠到凝成冰,強撐的希望在這黑暗裡泯滅。背井離鄉,未來一片迷惘,家,在何方?
本以為會以悲劇結尾:太陽爆炸了,人類卻因種種原因無法到達新家園。
但是沒有,在生存面前,一切都不重要了,恐懼,孤寂,絕望,迷茫,面對不可測的未來,人們鼓起勇氣去面對,代價是高昂的,藝術,倫理,常識,一件又一件曾經無比熟悉的特色從人性中消失,逝去的生命更是多如繁星,剩下的只有對生存的強烈渴望。
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類當中引發叛亂之火,然而太陽最後的滅亡瞬間平息了一切,人類終於懷揣希望踏上漫長的流浪之旅。斗爭。很奇怪吧,明明內心的怯意早已泛濫成災,卻仍要拚死抵抗,明明孤寂纏繞束縛手腳,卻仍要尋覓家在何方!
仙人掌孤寂的在茫茫荒漠中綻放嬌艷;忍冬孤寂的在殘垣斷壁中蓬勃生長;幼獅孤寂的在無邊草原歷練成王;人類,像地球上的千萬種生命一樣,雖然渺小,擁有脆弱的情緒,但也因情感而強大,有著放手一搏的力量,我們用孤獨凝聚力量,尋覓家在何方。
我們終將流浪於宇宙,擁抱孤獨。你若是可以凝聚孤獨的力量,化其為動力,那麼,我相信你會找到家的。
流浪地球觀後感2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浩瀚的宇宙中埋藏了許多神秘。有黑夜中抬頭望去的繁星閃爍,有五彩斑斕太空流浪的星球家園。發生在茫茫宇宙的科幻大戲,被定格在《流浪地球》電影之中。
原作出自劉慈欣大師之手——這位科幻界的大師級人物,與電影導演郭帆強強聯手,憑借深入的聯想與想像,結合實際與未來,對我們生存的家園——地球,展開了深刻的剖析。
未來某一天,太陽急劇膨脹,人類要想辦法逃離太陽系。「持續兩千五百年的漫長宇宙之旅,史稱流浪地球計劃。」人類安裝上萬個行星發動器,把地球推離太陽系。伴隨猛烈的爆炸與震撼的音效,我們更能感受到災難面前人類的無助,同時也有堅強。
眼看就要撞上木星,機智的人們想到點燃木星上的易燃物質使其爆炸,把地球推向另一側。主人公劉培強思忖過後堅定地駕駛空間站點燃木星,讓地球脫離危險,可自己卻英勇犧牲。世上沒有天生的英雄,只有一個個平凡人擋在其他人面前;也許當耀眼的光輝過去,生命的閃爍才歷歷可見。想想生活中的我們,有多少人真誠地幫助他人,為社會生活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又有多少人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堅持夢想,成為國家的棟梁?
鏡頭落在土地的貧瘠、空氣的混濁、植物凋零、人類藏匿的場景時,是人類無休止地浪費資源,肆意破壞環境,摧毀了原本脆弱的生態,也摧毀了自己生存的家園。當今,庚子鼠年的大疫就又提醒了人類,威脅生命的不僅是病毒,還是人們對生態破壞的放縱。果不其然——「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
這部電影提醒了我,不要等到災難降臨,再感到無助與悔恨。我們要減少工業廢水的排放,堅持實施垃圾分類工作,禁食野生動物,普及節能措施。只有立即著手保護生態,才不會讓地球的傷口流出人類的血。相信在築成綠水青山的道路上,人類能與自然握手言和,看夜空的流星,品清幽的稻香;相信《流浪地球》的波瀾起伏,喚醒了大家的勇氣與擔當,讓更多的人們體會生命的意義,在奮斗的宇宙中盪漾。
流浪地球觀後感3
「希望是這個世界上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選擇希望,人生就有堅持的理由。
《流浪地球》的情景設定在太陽步入老年期,地球上的人為了存活,帶著地球去找新的家園的故事。也揭示了當災難來臨時,生活中人性光輝和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
故事中的人之所以有勇氣去做,是因為他們選擇了希望,如果他們不去努力,而是安逸地等著滅亡,那結果截然不同,就算前過程艱難,但是未來是美好的,後者就算過程安逸,結果註定滅亡,這就是希望的力量。
鑽石的珍貴在於,給它一束光,它能折射出千道萬道的五彩繽紛。希望,給它一束人性的光輝,它肯定也會回贈你成功的繽紛世界,所以希望和鑽石一樣珍貴。
小說中有一幕使我留下深刻的記憶,反叛軍要把堅持流浪地球計劃的五千名士兵凍死在冰山雪地中,但五千名士兵當中沒有一個人屈服求饒,他們說:「讓人類永遠保持清醒是不可能的。」他們選擇了整個人類的希望,而不是自己的希望。死刑後一個小時氦閃爆發了,太陽開始走向滅亡,所以說這五千名士兵的選擇是正確的。他們的選擇,拯救了人類。這就是希望的力量。
生活中選擇希望的事例很多很多,比如「豬堅強」。如果不是它選擇了希望,在廢墟中九天九夜都堅持自己的希望,它又怎會有今天安逸舒適的生活?還有最美教師張麗莉,她選擇了更崇高一點的希望——孩子的未來,她一推,讓三名學生免受病痛之苦,讓她們獲得了生命和健康。希望是這人世間最朴質的情感,卻能帶領人們走向光明和未來。
而我們是否也應該像他們一樣,選擇希望呢?
我想是的。當生活,學習,工作不如意時,我們應該選擇希望,堅持走下去。每當我跨過溝壑,走過崎嶇的小路,眼前出現一片綠蔭,心中頓時變得明朗。你選擇了希望,希望也就會選擇你,並帶給你美好的未來。
我覺得,希望是這個世界上比鑽石更珍貴的東西!
流浪地球觀後感4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看了一場電影,名叫《流浪地球》,看完之後我既感動又感慨。感動的是劉啟的爸爸為了讓木星爆炸的壓力推動地球離開,自己先把駕駛艙和休眠艙分離,然後自己奮不顧身開著駕駛艙引爆木星;感動的是朵朵說的那段關於希望的話;感動的是每個人都在為希望拼搏著......
地球是多麼的美麗,可電影中的地球讓人感覺不寒而慄。沒有花草樹木,沒有鳥語花香,也沒有名勝古跡,更沒有新鮮的空氣......有的則是倒塌的樓房,被冰凍的人,還有極度寒冷的`天氣,可想而知,地球的環境是多麼重要,我們要保護環境,才能不讓太陽毀滅。
劉培強很愛自己的兒子,他為兒子和爸爸爭取到了免抽簽進入地下城的資格。為了人類未來的命運,作為宇航員的他義不容辭地去了太空。在太空站,他每天都在思念他的兒子,也是這種力量給了他引爆木星的勇氣。一開始,太空站里的所有人都可以轉移到其他星球居住,地球就毀滅了,可他沒有放棄希望,最後犧牲自己保護了大家,這是一種大愛,一種值得我去致敬的大愛。
看完電影,我不僅為這部電影的大片既視感震撼,更被每個人身上的品質所深深吸引。我想,以後我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也都會充滿希望,哪怕只有微不足道的希望,相信只要我努力去拼搏,就會成功,就會出現奇跡。同時,我們也要珍惜自然資源,不要過度的開采、收集,這樣才不會出現電影里的景象。
流浪地球觀後感5
昨天去影院看了《流浪地球》,首映那天沒剩好位置就多等了一天。
大劉的原著是很久之前看了的,看完電影後又回來看了一遍小說。
電影中整體世界觀背景和原著相比幾乎沒有太大改動,人物和故事情節則基本可以說是再創造了,可以嘗試這么理解:電影展現的是在逃逸時代Ⅰ中發生的事件——有一次過近日點時,地木距離過近引發災難,所以有了電影中的故事。
在看電影前,我的期待並不高(之前沒看任何預告片)畢竟載體不同,表現方式必然不同,表現出來的效果也自然不同,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所以走出影院後反倒挺驚喜的。
相比之下電影的視角更溫情些,突出的不是科幻色彩,而是在科幻色彩下,不同身份和性格的人物,在危機下的不同表現和選擇。
其實這點說到底和大劉是一致的。大劉科幻作品中的世界構建確實是完整宏大,但不管是《三體》、《帶上她的眼睛》還是《贍養人類》,故事包裹的內核仍然是人性和人的處境。只是電影表現的稍微有點過度,以至於科幻有點成了背景板的意思。另外電影和小說的情感基調不同也是顯而易見了。
總的來說,光特效和場景就值回票價,節奏不拖拉,內容充實,沒有尿點,演技過關,略顯煽情,能提前猜到大致情節走向(比如誰要領便當)。總體觀影體驗良好。
不敢期待什麼科幻元年,只希望這次《流浪地球》票房表現好一些,能帶動以後這個領域的投資。畢竟上一個有姓名的國產科幻片可能還是1988年的《霹靂貝貝》......
期待大劉的其他作品搬上熒幕吧!
流浪地球觀後感6
《流浪地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劉慈欣,他有「中國科幻第一人」的稱號,他寫的最有名的書是「三體」,《流浪地球》也是他的一部科幻小說,這些小說都介紹了「地球末日」發生的故事。
劉慈欣這本《流浪地球》還被拍成了電影,春節的時候上映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了,是部讓我目不轉睛看完的電影,但是電影與書比較起來,還是書里講的故事比較完整。
這本書主要講了,劉啟的爸爸劉培強在他四歲的時候去參加了「拯救地球計劃「,成為了一名宇航員,幫助地球離開太陽系,而這時候他的媽媽缺生病死了,劉啟跟著外公去了地球最後的掩蔽所「地下城」。
「拯救地球計劃」是要用2500年時間幫地球逃出太陽系。17年過去了,雖然「拯救地球計劃」還沒有成功,地球還沒毀滅,但是地球遇到了麻煩,地球被木星巨大的引力所吸引,撞向木星!怎麼能讓地球自生自滅呢?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地球上的人類「選擇了「希望」,劉啟他們決定竭盡全力來拯救危在旦夕的地球與人類,他們想到一個辦法,用地球上的氧氣去點燃木星上99%的氫氣,因為這兩種氣體一旦混合,只要一根火柴就會形成轟天震地的大爆炸,再利用大爆炸的氣浪把地球彈離木星。
大爆炸成功了,地球得救了,而劉啟的爸爸劉培強與千千萬萬人一起犧牲了,地球繼續著他2500年流浪的旅程。
我敬佩劉培強叔叔為了人類犧牲自己的崇高品格,我也就像書里的韓朵朵一樣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選擇了希望,雖然它可能十分渺茫,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但我們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完成它,實現它。
今天我們更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希望一定能夠變為現實。
流浪地球觀後感7
《流浪地球》這本小說很短,很快就看完了。
這本科幻小說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地球人類經過50億年的進化,絕大多數人在關乎自己生死存亡的問題上居然那麼弱智。
太陽的演化規律這種的不是特別復雜的自然規律,又關繫到50億年後人類(正是故事中的人類)命運,那時候的人類應該是深刻理解而且非常堅信才對其正確性才對,畢竟這是一個人類(故事中的人類)已發現了50億年的規律啊,如果有錯的話,應該早就被發現了吧,所以怎麼可能僅僅憑借一時發現太陽的某些參數和400年前一樣,就將其推翻?存在了50億年的理論,居然是錯的,人類有多麼弱智啊!我想問一下,科學家呢?他們都死光了嗎?既然最後他們所堅持的理論是正確的,那麼他們當時就找不到可靠的證據來反駁那荒謬的、突然產生的想法嗎?
接下來,弱智的人類推論這是小部分人的騙局,然後就把領導地球逃出太陽系的五千人處死。剛處死完,太陽發生氦閃,真的變成了紅巨星,吞沒它周圍的行星。我想問一下,好如果是騙局,那些設置這個騙局的人們的動機是什麼?如果太陽不會膨脹毀滅地球,他們費那麼大勁把地球推離太陽系,推向一個不確定的、很可能走向滅亡的世界,他們自己不也得滅亡嗎?這個騙局對他自己有什麼好處呢?什麼好處能超越自己的生命呢?那些被處死的人不能為自己辯護嗎?就這樣輕易的被處死了。處死他們的那些人,一點邏輯思維都沒有嗎?
假設人類平均25年繁殖一代的話,50億年,人類繁殖了2億代,竟會進化得如此弱智,這符合自然規律嗎?我懷疑猩猩進化2億代也不會比那些人更弱智。
我真的覺得《流浪地球》好弱智。
電影我還沒看,不知道電影中如何彌補這種弱智。
流浪地球觀後感8
太陽系即將毀滅,人類將地球家園推離太陽系軌道往半人馬星系去,歷時2500年,100代人。這時候人們會發現,除了生存和生命本身,其餘對功名利祿、出人頭地的追求都無甚意味。事業上擺人一道的權謀,業務上觥籌交錯的應和,錙銖必較的算計,低頭哈腰的唯諾,套路和苟且,職位和金錢都不再值得耗費思慮。就連愛情都無意價值,親情也可隨意舍棄,人生價值的排列,僅僅在於去往逃生通道路上的那條長長隊列的先後。
而人類的可悲,在於對生命的感悟,非不能置之死地而後得,只有在懸崖處勒住馬轡,看見碎石自馬蹄處墜入無盡不見底的深淵的那一刻、那一剎,才能突然體會到了生命的分量,才能在人生的圓餅圖上把它從一輪新月,瞬間標注成了一個圓盤。
但還好,生活、生命的意義,會在煉獄時頓悟,也會在天堂里發現。
看慣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如果置身隔絕凡塵的世外桃源,亦會豁然開朗,看向遠方。亦會不再拘泥那些看似重值千鼎,實則輕如鴻毛的塵事,而是著眼人類不過短短幾十載壽命的本身。
紐西蘭就是這樣的世外桃源。忘卻其他,返璞歸真。《桃花源記》所述:「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只道生活,無顧功名,大概與此無異。
太陽系的毀滅不過文筆杜撰,無法有切膚之感受。而紐西蘭之旅,則可有身體力行之親歷。置身其中,才會發現「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兒」,不再是一種戲謔,而是值得頻頻點頭。
描述一個國家,無非美景、美食、風土、人文。但我覺得這些都不足贅述,只總結為這是一個尚「有問津者」的桃花源,是一個可以了解什麼是生活、生命,什麼是人類、社會的地方。
流浪地球觀後感9
希望,比鑽石還珍貴。
地球上荒無人煙,寸草不生。天上刮著大風,下著大雪,天寒地凍,人們寸步難行。建築倒的倒,塌的塌,荒涼的世界裡,沒有一個讓你遮風擋雨的地方………
這就是電影《流浪地球》中的場景。這部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獲獎科幻小說,於今年大年初一上映。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太陽內部能量耗盡,即將巨大化並會吞噬整個地球。由於太陽已沒有能量,地球陷入了冰川期,人類只能移居地下城。為了全人類的未來,聯合國召開會議,會議中決定製造一萬台超級發動機,以驅使地球脫離軌道離開太陽系。但是,遠離過程中,地球即將撞擊木星,逃脫只有最後一線希望。許多無所畏懼的人們在完成任務中壯烈犧牲了。
由於木星的巨大引力,幾乎所有人都放棄了,他們不相信地球還有存活的希望。他們只想和木星同歸於盡。可是,中國救援隊不這么認為。他們找到了唯一的希望——通過噴火,點燃木星,使木星爆炸。即使他們成功的幾率很小,但是他們還是不放棄希望。就如電影中所說:「希望是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最後,在他們的努力下,地球遠離了木星,人類得以存活下來。
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會因為困難和絕望,放棄希望。比如,一名運動員離終點還差幾步,他只要咬緊牙關,堅持不懈,或許就可以得第一名。可是,他因體力問題放棄了眼前的希望,被後面的人反超了,多可惜啊!所以,我們不管學習或做事,都不能半途而廢,要抓住機會,在困難面前永不退縮,只有這樣,才能離成功越來越近。
來吧!讓我們行動起來,抓住每一個機會,珍惜每一線希望。因為,希望是這個世界上,比鑽石還要珍貴的東西。
流浪地球觀後感10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開始看時沒有頭緒,不過看完這部影片我就有了一些想法。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講了作為領航員的劉培強去太空後有十七年一直沒回家,他的兒子劉啟對他非常不滿意,後來又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帶他的妹妹跳出了地下城,在冰寒地凍得雪地里闖盪,正好這時地球受到了木星引力的干擾,他們兄妹兩加入了一支救援隊,繼續在雪地中闖盪,此刻身在太空的劉培強一直沒有忘記兒子,給他留下了地下城的入口。在拯救地球過程中,劉啟的爺爺不幸喪命,這時他又看到了同隊的隊員,他們改變了新的計劃點燃木星。在他們努力工作中,劉培強為了幫助兒子來到了駕駛艙。這次劉啟的行動成功了,可是在距離還差3000米距離時劉培強趕到駕駛艙飛向了火星從而救下了地球。
這部影片告訴了我們要愛護地球,否則幾百年後我們可能也不得不實行流浪地球計劃了。影片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深刻的記憶「沒有什麼比的上人的思想。」影片最後部分,劉培強舍己為人,帶著空間站的30噸燃料點燃了木星。這舉動讓我非常感動。每個人都知道應該舍己為人可在真正的現實中確很少有人能做到。人們連捨去一些小的利益都十分困難更別提生命了。
舍棄是一個人必須學會的,因為不能單單只為了自己。我們要為大局做事,為大局著想不能只想著自己。在電影中也有許多親情,比如劉啟對父親極度的不滿,父親還是對他恩愛有加,最後終於和父親化解了誤會。
劉培強充分體現了舍己為人和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要放棄,要用希望去戰勝困難。只要不放棄就會有希望。
這就是我的感受,你的呢?
❷ 流浪地球好看嗎
特別好看,
太陽快要爆炸,人類分成兩派:飛船派、地球派
飛船派計劃打算造飛船,只帶走少數人,憑人類的科技能力到最近的星系,需要2500年,飛船和人造生態系統是不可能持續2500年的,飛船派會死在路上,
地球派決定帶著地球跑,拯救盡可能多的人,保存地球的資源和生態,
流浪地球計劃具體是:
一【剎車時代】花幾百年的時間,讓地球停轉,製造一萬座行星發動機,在地下深處建造居住生活的城市
二【逃逸時代】花幾百年的時間,炸掉月球,利用木星引力離開太陽系
三【加速時代】花幾百年的時間全力加速,飛向目標星系
四【減速時代】花幾百年的時間減速,准備進入新的星系
五【新太陽時代】調整公轉自轉,讓地球適應新環境,適合和人類居住
整個過程要花2500年,要經歷非常多代人的努力。
小說重點不在克服外部困難,重點的刻畫人類內斗,愚昧大眾和少數精英之間的對抗,作者牛逼之處在於,無論誰正義、無論誰輸誰贏,永遠是人類勝利,因為,只有活下來的人才是人類,無論這些人邪惡醜陋到什麼地步,都是人類的正統。
電影中把殘酷的內斗全都藏起來了,不是說一點沒有,只是沒有明說,
電影故事內容,把前兩個時代,好幾百年的事,壓縮投射在一代人身上,重點在逃逸時代利用木星離開太陽系的這個短時間。
如果你只看電影,並不能理解《流浪地球》的宏大和悲愴
如果你只看小說,會錯過精彩的畫面
你不要聽別人瞎吹,流浪地球並不是宣言中國一家獨大的政治洗腦片,全片都在避免出現【只有中國nb,外國人都是弱雞】的場面,電影和小說一樣有非常高的思想境界,以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去講故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最高管理者是五常聯合政府,說法語,
太空站,AI講英語,主角的重要夥伴講俄羅斯語,
地球上,各個國家都有救援隊,主角團隊幾乎沒有完成一次任務,要麼失敗,要麼讓外國人完成了。
電影表現的是全人類只有密切合作才能活下去
---------------------------------------------------------------------------------
流浪地球長期被黑,並不是說有人憎恨流浪地球明目張膽的故意長期辱罵流浪地球,這種人其實非常少。
真正破環流浪地球風評的人,是那些脫離電影主題,故意把流浪地球說成是【唯中國nb的電影、思想狹隘的電影】
電影導演、主演所說的【環境不好,大眾不看好、不接受中國科幻】,並不是指那些打低分的人,而是指全部觀眾都把流浪地球看扁了,
打四分、五分的人認為別人打分低,錯都在別人身上,,其實高分者中偏見極深的人才是大多數
外國人對中國有偏見,認為中國人都被洗腦了,當他們發現這么一部熱門電影、產生好奇的時候,當他們問好不好看的時候,他們最想知道有意思的點是什麼,最怕的就是【這是一部政治洗腦片】。
我見過好多外國人來問這片好不好看,回答全是清一色【中國nb】,沒有人去科普nb的故事設定,那外國人還能怎麼想,果然是洗腦片唄,還看什麼看。
有很多外國人和一部分中國人,沒有看電影,僅憑大眾評論風向,判斷出【流浪地球是政治洗腦片】
怪他們不看不問嗎
人家確實來問過了啊
只不過大眾瞎吹吹錯了方向,讓不知情人誤解了電影。
現在網飛可以看流浪地球了,配音版本故意忽略掉各國參與救援、強調命運共同體的部分,給外國觀眾一種錯覺,【片子里只有中國人】【這是部宣揚中國霸權的電影】
現在無論國內國外,所有人都在把流浪地球往低處拉,怎麼low就怎麼來,所有人都把他描述成一部思想狹隘且low的電影。
❸ 流浪地球的讀後感
流浪地球的讀後感(通用12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流浪地球的讀後感(通用12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流浪地球的讀後感1
太陽系即將毀滅,人類將地球家園推離太陽系軌道,往半人馬星系去,歷時2500年,100代人。這時,人們會發現,除了生存和生命本身,其餘對功名利祿,出人頭地的追求都無甚意味,職位和金錢都不再值得耗費思慮,就連愛情都無價值,親情也可以隨意舍棄。人生價值的排列僅僅在於去往逃生道路上,那條長長隊列的先後。
而人類的可悲在於對生命的感悟,並不能致死地而後得只有在懸崖勒住馬轡,看見碎石自馬蹄處墜入無盡不見底的深淵的那一刻,那一剎,才能突然體會到生命的分量,才能在人生的圓餅圖上,把它從一輪新月瞬間標注成了一個圓盤。
但還好。生活,生命的意義會在煉獄時頓悟,也會在天堂里發現。
看慣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如置身隔絕凡塵的世外桃源,亦會豁然開朗,看向遠方。亦會不再拘泥那些看似重值千鼎,實則輕如鴻毛的塵事,而是著眼人類不過短短幾十年的壽命本身。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只道生活,無顧功名,大概與此無異。
保護好地球,足矣。
流浪地球的讀後感2
說實話,我是學渣。評論裡面各種物理學霸的科普其實我都不是很懂,雖然有些是高中物理知識。
小說很精彩,但我更喜歡電影的版本。
作為一個物理白痴,我只有以下這些感想:
1.如果我們當下生活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但這種優越的生活條件是建立在後代子孫痛苦之上的,我想我們這一代人也不會覺得高興。本書的男主提到,當他聽到那首贊頌太陽的歌時,想到將來他的第一百代子孫生活在一個美好的星球,感動到流眼淚,即便第一百代子孫的福祉是建立在前九十九代子孫的痛苦之上的。
2.在看到電影里莫斯向全球宣布「流浪地球」計劃宣告失敗時,裡面有的人用槍自殺;有的人則稍微幸福一些,能跟家人相擁,度過最後的時光。我則握著我的愛人,試圖記住他臉龐上的每一根毛發,每一條皺紋。雖然這只是電影,雖然還沒有到世界末日,但影片結束時我由衷地感到幸福,能握著自己愛人的手,而且大家都還活著。真是太好了。
因為我是又感性,又矯情,物理又不好的人,所以在我看來,整部戲的內核就是在表達家人的重要性。
如果問我死前我最想做什麼事?我想應該就是這件了——再好好看你一眼。
流浪地球的讀後感3
得知電影要上映,搜索到小說看了一遍,氣勢很恢宏,人物形象不夠豐滿,這是我的初次感覺。
今天,看了電影,前面的鋪墊很長,故事也完全改變了,其實一開始我是失望的,但後面慢慢漸入佳境,到了韓朵朵通過廣播,要求增援那一段,我居然哭了。總體感覺還是不錯的,雖然故事情節老套,但畫面唯美深邃,蒼涼悲壯,在3D的效果下,也令人動容。
回來後,又看了一遍小說,覺得修改故事也很正常,小說中的原故事確實不適合搬上大銀幕,用上這個故事,雖然是老酒,也算用了個新瓶。只是不知道大劉對於這個改編是否滿意?
再說句題外話,得知這篇小說是《三體》之前的作品,我不禁在裡面尋找它的影子。當我在大屏幕上看到大劉的名字時,我甚至為他感到驕傲,那麼多年的堅守,最後的成名,是多麼的不易!可是,一個心中有著整個宇宙的人,應該不覺得寫小說和成名是最重要的吧?他的世界應該不只有賺錢和買房吧!但是,他肯定是願意讓更多的人看到他的書的。
硬科幻,我無法企及的領域。我甚至已深深覺得能將自己寫的小說搬上大銀幕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而這小說,不是小情小愛,而是———硬科幻。
流浪地球的讀後感4
在未來,太陽最終將會變成紅巨星,吞噬地球,人類為了繼續生存下去,唯一的出路是進行星際移民,目標星系是半人馬座比鄰星。但是對於移民方式存在飛船派和地球派之爭。飛船派計劃人類乘坐飛船逃離地球,但是依照當時人類的技術,在到達目的地之前,由於飛船設計的太小,內部生態系統會失去平衡;地球派則計劃在地球上安裝發動機,使地球飛向比鄰星。最終執行了地球派的計劃。
依照地球派的設想,人類的逃亡過程分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第二步,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到達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第三步,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調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人們把這五步分別稱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I(加速)、流浪時代II(減速)、新太陽時代。
整個移民過程將延續兩千五百年時間,一百代人。
本文為處於流浪時代I的我回憶逃亡過程的前三步。逃離過程中一方面要應對地球逃離過程中所引發的一系列挑戰,另一方面還要和飛船派進行抗爭,使得地球逃離計劃能夠成功執行。經過重重困難,最終地球成功逃離了太陽系,進入流浪時代I,加速飛向比鄰星,等待著地球的仍然是長達兩千四百年的的漫長飛行。
流浪地球的讀後感5
從《三體》知道大劉,看了一點點,篇幅過長還在閱讀過程中,同是雨果獎的《北京折疊》也看到豐富的想像力和對現今世界的解讀。只有簡單涉獵科幻的經驗看完了《流浪地球》。
大劉的想像力很是值得稱贊,雖沒三體精妙,但卻能有人之不能想,帶著地球一起流浪,厲害。只是在這流浪途中,似乎沒有了人情味。宏大敘事和全局觀念雖在其中,但大劉因為這更大的災難而放棄了生活中的最基本感情:夫妻之情。當妻子面對丈夫的出軌沒有絲毫波瀾時,讓人不解。在我的理解下,地球流浪是個常年累月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在這長久的生活中,即便是大災難情感這樣的東西還是不會消失,不會不珍惜。也或許是大劉的短篇,沒有空間去展開這樣的情節。不,應該就是在這樣的描述中,他不抱有這樣的家庭觀念,心中因為有了所謂的全局觀念就舍棄了小情懷(但卻是不朽的情感)。但他也描述了其中主人公的愛情、後代……
對於瞬間美好的描述(泡沫的絢爛),以及對地球的渴想,都是很能引起情感共鳴的。
流浪地球的讀後感6
當我開始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才發現電影即將上映了,於是一邊期待書的情節一邊期待電影的情節。
一直很喜歡科幻的關於世界末日的美劇,因為會警示我們珍惜當下愛護當下的資源,警示我們千萬要可持續發展,但人類啊,總是到了懸崖無退路才知道來補救,或者說,總是有一部分人類已經察覺到這警鍾已經敲醒,於是他們開始去警示其他世人,但始終敲不醒他們的警覺。
是說他過於樂觀嗎,如同他們覺得我們過於杞人憂天,感覺這世界的分化是理性樂觀的人和過於樂觀的人之間的較量,是聰明的人和假聰明的人之間的較量。
或者我們都需要一個英雄或者一群英雄們,不顧一切地帶領著大家義無反顧地前進,帶著信念,帶著正確的預知,帶著無所畏懼。我們也需要正確的認識,我們選擇站在真理還是假像的隊伍呢?當然是真理,但我們究竟如何得知哪個是真理呢?不言而喻,學習,探索,求知。
如果到達了那一天,沒有了春夏秋冬,世界只是灰色,不停息的發動機,我們的信念是否依然堅定?
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奢求。
「不知是我身處噩夢中,還是這整個宇宙都是一個造物主巨大而變態的頭腦中的噩夢!」
還是更多地去想,怎麼避免這么噩夢吧,希望這個流浪時代只是一個遙遠的警示,希望更多的人提高意識保護地球吧。
#全文有幾處高潮,人物刻畫輕描但深刻,
這短篇小說跟三體對比,我覺得對於故事的情節性描述得更加到位,比較深刻,可能這也是短篇小說的魅力吧
流浪地球的讀後感7
2019上映了一部高票房高質量的《流浪地球》,令人震撼的不僅是國產科幻片的進步,更是那個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的小說原著——劉慈欣。
莫言曾說:劉慈欣的小說有非常深厚的修養和准備。這句話在流浪地球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小說故事始於剎車時代:因為太陽即將發生的氦閃將波及整個太陽系,人類傾盡資源,幫助地球逃逸到四點三光年外的半人馬座比鄰星。
書中,男主人公在比賽中越過冰封的太平洋,因為自轉的停止,地球的北半球處於永恆的黑暗中:濃得像墨一般……放眼望去,連耀眼的星光都不復存在……像一塊暗黑的,永無邊界的布上的塵埃,被緊緊的束縛,無法動彈,無法離開……孤寂與恐懼濃到稠到凝成冰,強撐的希望在這黑暗裡泯滅。背井離鄉,未來一片迷惘,家,在何方?
本以為會以悲劇結尾:太陽爆炸了,人類卻因種種原因無法到達新家園。
但是沒有,在生存面前,一切都不重要了,恐懼,孤寂,絕望,迷茫,面對不可測的未來,人們鼓起勇氣去面對,代價是高昂的,藝術,倫理,常識,一件又一件曾經無比熟悉的特色從人性中消失,逝去的生命更是多如繁星,剩下的只有對生存的強烈渴望。
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類當中引發叛亂之火,然而太陽最後的滅亡瞬間平息了一切,人類終於懷揣希望踏上漫長的流浪之旅。斗爭。很奇怪吧,明明內心的怯意早已泛濫成災,卻仍要拚死抵抗,明明孤寂纏繞束縛手腳,卻仍要尋覓家在何方!
仙人掌孤寂的在茫茫荒漠中綻放嬌艷;忍冬孤寂的在殘垣斷壁中蓬勃生長;幼獅孤寂的在無邊草原歷練成王;人類,像地球上的千萬種生命一樣,雖然渺小,擁有脆弱的情緒,但也因情感而強大,有著放手一搏的力量,我們用孤獨凝聚力量,尋覓家在何方。
我們終將流浪於宇宙,擁抱孤獨。你若是可以凝聚孤獨的力量,化其為動力,那麼,我相信你會找到家的。
流浪地球的讀後感8
《流浪地球》這本小說很短,很快就看完了。
這本科幻小說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地球人類經過50億年的進化,絕大多數人在關乎自己生死存亡的問題上居然那麼弱智。
太陽的演化規律這種的不是特別復雜的自然規律,又關繫到50億年後人類(正是故事中的人類)命運,那時候的人類應該是深刻理解而且非常堅信才對其正確性才對,畢竟這是一個人類(故事中的人類)已發現了50億年的規律啊,如果有錯的話,應該早就被發現了吧,所以怎麼可能僅僅憑借一時發現太陽的某些參數和400年前一樣,就將其推翻?存在了50億年的理論,居然是錯的,人類有多麼弱智啊!我想問一下,科學家呢?他們都死光了嗎?既然最後他們所堅持的理論是正確的,那麼他們當時就找不到可靠的證據來反駁那荒謬的、突然產生的想法嗎?
接下來,弱智的人類推論這是小部分人的騙局,然後就把領導地球逃出太陽系的五千人處死。剛處死完,太陽發生氦閃,真的變成了紅巨星,吞沒它周圍的行星。我想問一下,好如果是騙局,那些設置這個騙局的人們的動機是什麼?如果太陽不會膨脹毀滅地球,他們費那麼大勁把地球推離太陽系,推向一個不確定的、很可能走向滅亡的世界,他們自己不也得滅亡嗎?這個騙局對他自己有什麼好處呢?什麼好處能超越自己的生命呢?那些被處死的人不能為自己辯護嗎?就這樣輕易的被處死了。處死他們的那些人,一點邏輯思維都沒有嗎?
假設人類平均25年繁殖一代的話,50億年,人類繁殖了2億代,竟會進化得如此弱智,這符合自然規律嗎?我懷疑猩猩進化2億代也不會比那些人更弱智。
我真的覺得《流浪地球》好弱智。
電影我還沒看,不知道電影中如何彌補這種弱智。
流浪地球的讀後感9
《流浪地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劉慈欣,他有「中國科幻第一人」的稱號,他寫的最有名的書是「三體」,《流浪地球》也是他的一部科幻小說,這些小說都介紹了「地球末日」發生的故事。
劉慈欣這本《流浪地球》還被拍成了電影,春節的時候上映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了,是部讓我目不轉睛看完的電影,但是電影與書比較起來,還是書里講的故事比較完整。
這本書主要講了,劉啟的爸爸劉培強在他四歲的時候去參加了「拯救地球計劃「,成為了一名宇航員,幫助地球離開太陽系,而這時候他的媽媽缺生病死了,劉啟跟著外公去了地球最後的掩蔽所「地下城」。
「拯救地球計劃」是要用2500年時間幫地球逃出太陽系。17年過去了,雖然「拯救地球計劃」還沒有成功,地球還沒毀滅,但是地球遇到了麻煩,地球被木星巨大的引力所吸引,撞向木星!怎麼能讓地球自生自滅呢?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地球上的人類「選擇了「希望」,劉啟他們決定竭盡全力來拯救危在旦夕的地球與人類,他們想到一個辦法,用地球上的氧氣去點燃木星上99%的氫氣,因為這兩種氣體一旦混合,只要一根火柴就會形成轟天震地的大爆炸,再利用大爆炸的氣浪把地球彈離木星。
大爆炸成功了,地球得救了,而劉啟的爸爸劉培強與千千萬萬人一起犧牲了,地球繼續著他2500年流浪的旅程。
我敬佩劉培強叔叔為了人類犧牲自己的崇高品格,我也就像書里的韓朵朵一樣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選擇了希望,雖然它可能十分渺茫,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但我們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完成它,實現它。
今天我們更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希望一定能夠變為現實。
流浪地球的讀後感10
對於自己來說,一直排斥科幻小說,也許是自己腦洞不夠大開,也許是因為自己物理一直沒有學好,亦或是因為自己膽小,不敢去看地球如何而來,地球將如何不復存在,想想都害怕,小時候,村裡死個人,我都能嚇得得去「收魂」。要不是因為拍成電影,也不會去看《流浪地球》這本書,《三體》早就在書架上兩年了,但是遲遲沒有去打開,因為腦海里無法構想,讓自己會看的很痛苦。
在這本書里人性的東西我沒有看出多少,或許是自己才疏學淺,看不懂不能怪,比較贊同選擇希望,任何時候都應該選擇希望的,有了希望才有活下去的勇氣。個人比較好奇的是,經歷那幾個時代,吃飯問題怎麼解決,不知道電影里有木有解決。
但是這不妨礙好評如潮,最起碼電影給國人爭臉了,雖然我也沒去看電影。懵懂的我,對外太空的知識知之甚少,也就不去探索了,了解一些皮毛而已。
流浪地球的讀後感11
希望,比鑽石還珍貴
地球上荒無人煙,寸草不生。天上刮著大風,下著大雪,天寒地凍,人們寸步難行。建築倒的倒,塌的塌,荒涼的世界裡,沒有一個讓你遮風擋雨的地方………
這就是電影《流浪地球》中的場景。這部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獲獎科幻小說,於今年大年初一上映。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太陽內部能量耗盡,即將巨大化並會吞噬整個地球。由於太陽已沒有能量,地球陷入了冰川期,人類只能移居地下城。為了全人類的未來,聯合國召開會議,會議中決定製造一萬台超級發動機,以驅使地球脫離軌道離開太陽系。但是,遠離過程中,地球即將撞擊木星,逃脫只有最後一線希望。許多無所畏懼的人們在完成任務中壯烈犧牲了。
由於木星的巨大引力,幾乎所有人都放棄了,他們不相信地球還有存活的希望。他們只想和木星作文同歸於盡。可是,中國救援隊不這么認為。他們找到了唯一的希望——通過噴火,點燃木星,使木星爆炸。即使他們成功的幾率很小,但是他們還是不放棄希望。就如電影中所說:「希望是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最後,在他們的努力下,地球遠離了木星,人類得以存活下來。
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會因為困難和絕望,放棄希望。比如,一名運動員離終點還差幾步,他只要咬緊牙關,堅持不懈,或許就可以得第一名。可是,他因體力問題放棄了眼前的希望,被後面的人反超了,多可惜啊!所以,我們不管學習或做事,都不能半途而廢,要抓住機會,在困難面前永不退縮,只有這樣,才能離成功越來越近。
來吧!讓我們行動起來,抓住每一個機會,珍惜每一線希望。因為,希望是這個世界上,比鑽石還要珍貴的東西。
流浪地球的讀後感12
身為一個不稱職的劉慈欣的粉絲,電影的熱度讓我在看完《流浪地球》電影後翻開了原著。可能是之前《三體》和《時間移民》的關系吧,總覺得大劉的作品應該有一個宏大的世界觀乃至宇宙觀,很長時間的過程,幾代人的變遷,又如何會拘泥於一個時間點寫一部英雄向的小說呢。果不其然,文字的表達和電影畢竟是不一樣的。
電影《流浪地球》:美國科幻大片真得不要太好看喲,我對科幻電影的愛日月可鑒(雖然如今窮到買不起電影票),當看到這樣一部《流浪地球》真的是感動的,看電影的第一眼便知道這真的是良心之作了,場景里冰凍著的著名建築,劉培強劉啟父子間的情感連接,王磊上尉對於職責的堅持和生命的責任無不令人動容。作為一部2h的電影,帶著一份東方特有的對故土的眷戀流浪,何其浪漫。可是這樣一部電影還是令我遺憾的,從韓朵朵那偶像劇般的呼籲到洛希極限計算的錯誤,我期待著更加成熟的國產科幻片。
小說《流浪地球》:小說的情節那自然是比電影豐富的,以一個人的一生作為時間跨度,以一個人的經歷反映時代,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在看電影時其實是有疑惑的,為什麼要帶著地球流浪?為什麼希望那麼珍貴?而文字是給了答案的,一個小小的生態球實驗,一段絕望的滑雪比賽中邂逅的婚姻,一聲「我的流浪地球」的吶喊。這般看似脆弱的人性和不滅的智慧,太陽氦閃,變軌加速,彈弓效應,讓這部畫面感極強的硬科幻小說耐人尋味。誰也不知道未來到底是什麼樣,坐在井底的青蛙雖然看到的藍天很小,可是它抬頭了,它想看,不是嗎?
真的很喜歡大劉耿直的硬科幻小說,也很看好中國的科技和電影業,《流浪地球》就是那希望。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❹ 如何評價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我國科幻書的里程碑,對我國科幻世界觀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我國在國際科幻上能打得出手的著作。
❺ 流浪地球的作品評價
此作品極為感人。有人言,沒看過這篇小說就不算看過小說。
在讀過劉慈欣幾乎所有作品以後,我毫不懷疑,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
最有想像力、最具人文內涵的本土科幻,第八屆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得主
《科幻世界》主編姚海軍、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著名科幻作家韓松鼎力推薦。
劉慈欣的小說將科技和人文思想高度結合,深入挖掘了科學中的美學因素。
他作品中深廣的憂郁感和民族主義思想也是他深受讀者喜愛的重要原因。
——《維基網路詞典》
劉慈欣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個光年尺度上的展覽館,裡面藏滿了宇宙文明史中科學與技術創造出來的超越常人想像的神跡。進入劉慈欣的世界,你立刻會感受到如粒子風暴般撲面而來的澎湃的激情——對科學,對技術的激情。正是這種激情,使他的世界燦爛銀河之心。這激情不僅體現在他建構宏大場景的行為上,也體現在他筆下人物的命運抉擇中。那些被宏大世界反襯得孤獨而弱小的生命的這種抉擇從另一個角度給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