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太空戰爭科幻小說
1. 《星際戰爭》丨科幻小說史上公認神作,講述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
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長
這樣的故事是我家小朋友喜歡看的電影的開場,坐在電影院中,每次的星際穿越這類的大片的開場白似乎都是類似的橋段吧……
早在1897年,和凡爾納並稱「科幻小說之父」的英國科幻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就在連載科幻小說《星際戰爭》的開篇有類似的猜想:
環境惡化的火星不再適合居住,火星人在生死存亡的關頭開始尋找新的家園,「要麼侵略,要麼滅亡, 別無選擇」。
可以說這也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大部分科幻小說的架構,也就是開篇就提出地球的難題,在簡單地提及道德的話題後,小說就會很快轉入了完全私人的視角,開始回答這樣兩個問題——也就是災難發生時,人類的家園(或者說英國的鄉村和城市)會變成什麼樣?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在這樣的鋪展中,涉及到問題解決過程中的人性和心理活動,輔之以星球之間的大背景,這樣科技的大規模的創新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一個亮點。
可是我們別忘了,威爾斯創作這一系列小說時是1895年開始,到技巧成熟期的1897年,他的井噴一樣的小說就是最初的科幻小說經典著作,直到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閱讀威爾斯的科幻小說你還是會很容易就沉浸在他營造出來的世界中難以自拔,這真是一大奇跡。
你當然可以設想自己在那個情境當中,忽然得知鎮上的騷亂是因為火星上的生物體砸到了地球上。你是親眼所見的當事人,然而當你述說這個情景給別人時得到的都是質疑和嘲笑。想想看,日常的社會秩序和顛覆一切的異常事件共存,卻無法讓沒有經歷過那個目擊現場恐慌的人們相信,你會怎麼辦?
我猜,現在更多的人熟悉的星際穿越之類的科幻小說是劉慈欣的《星際戰爭》,然而劉慈欣本人也說威爾斯的創作在他童年和少年閱讀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可見威爾斯的科幻小說在作家科幻創作的啟蒙上起到了很難想像的巨大作用。
威爾斯的《星際戰爭》中,作者借用豐富的細節,描繪了極為混亂的末世景象。這種混亂的本質,可以看成是人類社會內部的秩序變化。窮人和富人一起逃難,車站幾乎全面癱瘓,男人開始搶劫女人……原本怡然自得,甚至不易動搖的社會秩序,在一夜之間崩潰。看到這里,是不是也有一些讀者會自動腦補看電影《泰坦尼克號》中船出事,甲板上的亂況,男人、女人,紳士和無賴,那些面對災難顯現的本能和品質一覽無遺,這種對文明關系的思考,在威爾斯的小說中常常見到甚至是貫穿著整部小說。
試想一下,當一向以為自己代表著文明水平的人類,變成了任由火星人奴役的低等群體。會怎麼樣呢?小說文本中的想像和推演藉由炮兵來看:「在這場大戰中,人類……一定學到了憐憫,憐憫那些被我們主宰,受我們折磨的沒有智慧的生物。」
威爾斯的科幻小說既生動又有趣,在他的文字里,這些人們面對災難的不一樣的想法也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當然我們閱讀時會感覺這個認知和當事人的格局相關,可是看著那些文字還是會有很強的代入感,會忍不住設想自己在那個環境下的作為。
除了火星文明和人類文明,小說還有一個埋伏在暗處的角色,那就是微生物。微生物在情節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類肉眼無法觀察到的世界,並不代表它不存在,並不代表它不重要。
可以說在威爾斯的科幻小說《星際戰爭》中,最早提出了火星文明,詳細描寫了外星文明入侵地球的景象,因此成為這一科幻類小說的經典之作。(完)
2. 找一太空戰類科幻小說
沒有印象,是中國的嗎?
推薦一部美國的太空科幻小說
《安德的游戲》奧森·斯科特·卡德寫的
雨果獎星雲獎雙獎作品
《安德的游戲》(Ender's Game)作者是美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奧森·斯科特·卡特(Orson Scott Card),該作品發表於1985年,曾獲得星雲獎及雨果獎,其續集《死者的代言人》(Speaker for the Dead)發表於次年,也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這使卡特成為唯一一個曾連續兩年獲得星雲獎最佳長篇的作家。
【Ender系列作品是他的代表作,目前已出版的有】
1.《安德的游戲》(Ender's Game)1985
2.《死者的代言人》(Speaker for the Dead)1986
3.《屠異》(Xenocide)1991
4.《精神之子》(Children of the Mind)1996
5.《安德的影子》(Ender's Shadow)1999
6.《霸主的影子》(Shadow of the Hegemon)2000
7.《影子傀儡》(Shadow Puppets)2002
8.《巨人的影子》(Shadow of the Giant)2004
9.《安德的放逐》(Ender in Exile)2008
這是以出版順序排列的,而以最佳閱讀順序排列,則個人建議為1、5、6、2、3、4,因為這是以時間順序為排列的。
【內容簡介】
背景
故事發生在未來,當時地球已經兩次遭遇過蟲族的進攻,國際艦隊認為必須在世界各地尋找天資聰穎的孩童,自幼便送到國際艦隊訓練兒童的空間站(「戰斗學校」)進行訓練,把他們塑造成軍事奇才,人類方可有存活的希望。
主角出身
主角安德魯·維京,綽號安德(Ender——即「終結者」之義),是美國男孩,有一兄一姊。在卡德筆下的未來世界裡,世界由於人口過多,因而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三胎以上是絕對不允許的。安德的父母生下安德的哥哥(彼德)和姐姐(瓦倫蒂)時,國際艦隊發現兩個孩子都是神童,但是由於彼德暴戾無情,瓦倫蒂又過於溫柔,國際艦隊認為他們不能在軍事方面成才,因此特地准許安德的父母生下第三個孩子,即安德。
安德也是個神童,很早就表露出他的天才和智慧。他自小就受到哥哥的欺負和折磨,姐姐則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安德。同時由於安德才智出眾,因此國際艦隊,特別是戰斗學校的校長,安德的秘密指導者希倫·格拉夫上校,相信他是人類的最後希望,在他六歲的時候就把他送到了戰斗學校。
戰斗學校
在戰斗學校里,安德不但要學習在由學生組成的軍隊里進行模擬戰斗,同時也要面對其他學生的妒忌、陷害以及各種其他爾虞我詐的行為。因為他在戰略和領導力上的不世天才,也因為他的教師希望嚴格地測試他,他在戰斗學校的進階速度比其他學生要快得多。
安德首先進入的是新生訓練,在這期間,他結識了阿萊,是他後來最要好的朋友之一。後來,校方提前結束了安德的新生訓練,讓他參加了名為火蜥蜴的戰隊,隊長是心胸狹隘,頗有暴力傾向的波讓·馬利德,不斷地欺負安德年幼,對他進行排擠,不讓他參加訓練或者戰斗,幸虧火蜥蜴隊有同樣受波讓排擠的女神槍手佩查·阿卡利照顧他。在一次戰斗中,安德違反了隊長波讓·馬利德的不得開火的指令,使火蜥蜴反敗為勝,結果波讓不但向安德大打出手,而且把安德交易到野鼠戰隊。
在野鼠戰隊,安德結識了丁·米克。在和丁·米克的談話中,丁·米克向安德坦言,他認為蟲族的威脅其實並不存在,國際艦隊為了保住政治權力才設立了戰斗學校,而戰斗學校中的兒童被剝奪了他們正常的童年,成為了政治斗爭中無謂的犧牲品。雖然安德不同意丁·米克的論點(事實後來也證明丁·米克的論點是錯誤的),但是安德也因此學會了不輕易相信他人的言行。
後來安德又轉到佩查·阿卡利的鳳凰戰隊,並且進步奇快,不久便成為全校的最佳戰士。同時,戰斗學校的網路中運行的心理游戲也對安德進行了心理訓練。這個游戲程序在某種程度上有自己的自主意識,但是同時也被憤世嫉俗但是好心的格拉夫校長操控。
因為安德的快速學習速度,校方將他提前提升為新組建的飛龍戰隊的指揮官(在平行作品《安德的影子》中,戰隊成員是安德的游戲系列的另一個主要角色比恩選擇的)。飛龍戰隊本來是由一群新手所組成,但在安德的帶領,五名分隊長(韓楚、瘋子湯姆、弗拉德、莫洛、達坡)的輔佐,和隊中奇異天才比恩的協助下,飛龍戰隊迅速成為百戰無一敗的超級戰隊,讓所有學生刮目相看,但同時也招來了怨恨和妒嫉。
安德原先的第一個隊長,波讓·馬利德因為嫉妒安德的能力,而試圖謀殺安德(在平行作品《安德的影子》中,可以看到一些其他角色在此事件中的作用),但是結果是安德為了自衛,殺死了馬利德。安德因此經歷了一次心理崩潰,但是在他的姐姐瓦倫蒂·維京的幫助下走出了陰影。
指揮學校
在幾個月的法庭審理之後,安德被提前6年提升到高級指揮學校,跳過了戰術學校和初級指揮學校的學習,開始在電腦上進行和蟲族的模擬戰爭游戲,同時安德在 學校的一些好友(如比恩、阿萊、佩查、丁·米克、以及飛龍戰隊的五名分隊長)也派來作安德的屬下。國際艦隊更事先將前一次戰爭的英雄馬澤·雷漢送上近光速旅行,延長生命,使他可以成為安德的教官。在一次又一次的模擬指揮訓練中,安德和其他的天才兒童們雖然戰無不勝,但是由於訓練嚴格,以及噩夢造成的睡眠不足,使得安德在最後的考試中使用了超級的戰術武器:設備醫生。設備醫生一旦使用,便會使任何物體化為灰燼,安德為了攻擊敵人的要害,竟然用設備醫生把敵人的主星球毀滅。
但是安德不知道的是,其實他所指揮的並非模擬考試。在最後一段訓練中,安德實際上在通過超光速的安塞波通訊來指揮真實的戰斗,他和其他孩子在「訓練」中的勝利其實是人類艦隊對蟲族艦隊的勝利。而在最後的「考試」實際上是人蟲之間的決戰,安德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把蟲族的母星和所有的蟲族女王完全毀滅。在戰斗後,安德才發現他始終被國際艦隊利用,最終竟然滅絕了整個蟲族,年僅11歲的他也成為了亘古未有的大屠殺者,因此陷入又一次心理崩潰。
戰後
在蟲族的威脅消失後,地球上的列強馬上爆發了內戰。雖然戰爭只持續了5天,但是人類回歸列強爭霸的形勢已成定局。安德此時不但具有非凡的戰爭天才,而且他也成為全人類的英雄,極易被政治力量利用。因此,他被禁止返回地球,而和他的姐姐瓦倫蒂·維京等送上了人類的第一個殖民艦隊,去開發蟲族滅亡後所遺留的星球。他之後成為人類第一個外星殖民地的政府長官。
死者代言人之旅
安德的聲名被迅速忘懷,但是他仍舊在殖民地受到尊敬。在前往殖民地的路上,他就已經發現有一些蟲族使用了通心術和他交流,這也是他在高級指揮學校的噩夢的來源。通過蟲族建造的和戰斗學校的心理游戲程序關聯的網路,安德了解到蟲族之戰起源於雙方的誤解和溝通困難,以及蟲族仍有最後一個女王存活了下來。在發表了蟲族之戰的記述《蟲族女王》之後,安德帶上了在繭中沉睡的女王,和姐姐瓦倫蒂·維京踏上了尋找適合蟲族復興的星球的旅程。
安德和瓦倫蒂的旅程在《死者代言人》等書中續有論述,而安德的哥哥彼得,以及安德的戰友們後來在地球上的事跡則在《影子傀儡》等書中續有論述。
如有需要的話,郵箱留下,可以給你發電子書。
3. 有誰能推薦一些純科幻的小說最好是星際大戰類的。
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
簡介:《基地》是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代表作,和他的機器人小說一起成為科幻小說中的經典。《基地》是由一系列故事構成的,除了《基地三部曲》外還有基地前奏和基地續集,其中《基地三部曲》分為《基地》(Foundation)、《基地與帝國》(Foundation and Empire)、《第二基地》(Second Foundation)。在這個系列中阿西莫夫創造了一個未來的銀河世界,心理史學家哈里·謝頓預見未來銀河人民將會經歷長達三萬年的黑暗時期,於是找了一批最優秀的科學家來到銀河邊緣的一個荒涼行星建立「基地」,整個故事即以「基地」的興衰為線索。
還有就是道格拉斯·亞當斯的《銀河系漫遊指南》系列,目前科幻世界出了其中的兩部,為《銀河系漫遊指南》和《宇宙盡頭的餐館》,還有三部估計科幻世界會陸續推出,其文筆極其辛辣幽默,看的時候我無數次的笑到噴飯,無數次的佩服亞當斯的風趣幽默,「原因?沒什麼原因,事實上,原因去吃午餐了」。這個系列被歐美譽為喜劇科幻的聖經,為了表彰其卓越貢獻,一顆小行星的名字也以書中男主角「阿瑟」命名,劇情荒誕到了一定境界,但是正式這種極其的荒誕成就了這一偉大系列
安德系列,一共有四本,《安德的游戲》《死者代言人》《屠異》《安德的影子》,系列通過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審視人類和蟲族的戰爭,深刻探討了種族,戰爭,正義等等等等……一套非常好的書,很值得一看
沙丘三部曲,《沙丘》《沙丘之子》《沙丘救世主》,呵呵,對於這個史上第一個包攬雨果、星雲雙獎的小說,還有什麼好說的?
星際爭霸
《星際旅行》《星球大戰》
銀河英雄傳說
星艦迷航
師士傳說
星際浪子 21世紀星級走私
《尋找人類》
星際之亡靈帝國
〈星墓〉和〈星獸王〉很不錯
光輝歲月 血染的圖騰 刀鋒女王 利伯蒂的遠征 黑暗降臨之前 等等,都是星際的同人小說,都寫得不錯,其中我最喜歡 光輝歲月 ,是以 BEYOND 的《光輝歲月》為引子及其倡導的精神為主旨寫的,非常的好看,結尾非常精彩。
光環
星際盜墓
星際之門,星船傘兵,銀河系漫遊指南
血染的圖騰和光輝歲月,都是新唐寫的,關於星際爭霸的小說,都是相當經典的
利伯蒂的遠征和黑暗降臨之前,刀鋒女王
星際爭霸之彼岸花
星際爭霸之流氓高手
都是無罪老師寫的
SC彼岸花,流氓高手.揚眉.流氓高手
4. 儒勒·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的寫作背景和作品的主題是什麼
19世紀60年代,美國內戰爆發,這是歷史上著名的美國內戰。這是一場反對奴隸制的戰爭,凡爾納對此非常關注。凡爾納的老朋友赫塞爾也是如此。他和他周圍的自由派衷心祝願北美聯邦政府的支持者取得勝利,林肯能夠獲得國家權力。人們認為,赫塞爾的北方軍隊是反奴隸制思想的捍衛者,在力量對比中佔有絕對優勢。
這部作品為人類最終征服月球、拓展生命世界提供了一個天才的想法。作者以大膽、奇特、有邏輯的科學思想為主線,同時展開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和戲劇性情節。最具代表性的是巴比肯總統和尼科爾斯船長之間的關系。這兩位傑出的科學家因為研究相反的科學內容而成為敵人,但他們最終在人類對宇宙的挑戰中化敵為友,一起沖進了無垠的宇宙,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實驗。凡爾納的小說是一個虛構的世界。盡管他的一些觀點沒有科學依據,但仍然存在著各種被忽視的漏洞。比如炮彈車廂里的各種物體要保持原來的姿勢,水不會從傾斜的瓶子里流出來,從手裡掉下來的東西還在空中懸著。然而,因為這些不可思議的現象,無數的讀者被吸引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5. 有什麼外國經典科幻小說推薦
首先是我認為最經典的幾個系列:《星球大戰》系列,《安德的游戲》三部曲,《安德的影子》(人蟲大戰),《銀河漫遊指南》系列......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就不說了,相信您已經十分熟悉了吧。
其次還有: 宗教科幻:《不朽》,關於宇宙空間戰爭的:《垂暮之戰》和《幽靈旅》,以及阿西莫夫有關機器人的長短篇小說(大多以他提出的機器人三定律展開)如:《基地》系列。
另外還有《沙丘》系列,《玩家一號》,《真名實姓》,《計算機中的上帝》,《千年戰爭》和《永遠的和平》,《十三層空間》,《記憶裂痕》。
6. 《星際戰爭》| 科幻小說開山之作,科幻迷不容錯過
一直以來,人類對天空、宇宙的探索與幻想,從未停止過。
腦洞大開的神話故事和藉助不斷精進的儀器進行科學觀測一起,我們對宇宙的認知越來越多,對宇宙的暢想也逐漸豐富。
1877年火星沖日期間,時任米蘭布雷拉天文台台長斯基亞帕雷利(Schiaparelli)繪制了一幅火星全球地圖。他在發表的同時,宣布他在火星上看到了貫穿大陸的纖維狀「海灣」,或者說,他在火星上發現了 「運河」!
1882年,他再次宣布了自己的發現,他說:「在某些季節里,運河變成了雙行線……地球上沒有類似的結構,因此這是火星上的特殊結構。」並強調:「這種特殊結構是火星人為農業灌溉修築的水利工程。」
由於他此前對火星地貌的命名廣為人們接受,他的地圖和「河道」主張也很快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並在歐洲興起「火星熱」。
(當然,事實上,這些不過是大氣抖動導致的成像不佳、望遠鏡倍率過大造成成像過暗,再加上觀測者意識中對於「運河」的主觀想法導致的。)
於是,歐洲人對火星興趣高漲之時, 1898年,一本引起群眾恐慌的小說《星際戰爭》面世了 。
作者威爾斯在小說中描繪了一場火星人對地球的侵略戰爭: 因火星環境變化而面臨滅絕的火星人開始入侵地球,他們憑借先進的武器輕而易舉地擊敗了軍隊,所向無敵。正當火星人准備向全世界展開攻擊時,地球上的病菌卻輕易地攻破了火星人的免疫系統,使他們全部染病身亡。
這本書開創了「外星人入侵」題材的先河,乃科幻小說開山之作。
知名電影人奧遜·威爾斯將小說改為廣播劇,有部分觀眾信以為真,認為外星人真的入侵地球,在當時甚至產生了—定程度的恐慌。
這本書的作者赫伯特·喬治·威爾斯是英國科幻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科幻界的莎士比亞」,與法國科幻作家凡爾納並稱為「科幻小說之父」,4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
他的作品最為人知的是: 《時間機器》(1895)、《隱身人》(1897) 和《星際戰爭》(1898)。
在《星際戰爭》一書中,他不僅探討了「可能是什麼」,並且對「應該是什麼」也提出了質疑。對當代和後世而言,威爾斯的影響力是無可置疑的。
他的作品成功預言了飛機、坦克、太空旅行、核武器、類似萬維網等事物的出現,直到今天還影響著人類對科學、文學和社會問題的思考方式。
英國知名評論家沃爾特·艾倫盛贊道:「威爾斯的科幻小說至今無人企及。」
21世紀的我們,對於太空、病毒、微生物、生態平衡等等有了比百年前更深的認知。盡管如此,書中展現出的超前性還是震撼了我。
火星人入侵之初,人類對此的討論,作者這樣描述:
我想,模里西斯的渡渡鳥當時也一定雄踞自己的窩大,大談那一船來搜尋野味的水手。「親愛的,我們明天就啄死他們。」
人類嘗試向火星人發出信號,但溝通無果。作者評論道:
火星人注意到這種信號,無異於人類注意到牛的一聲叫喚。
作者描述火星人的進食:
火星人從活的動物身上吸血,血液通過小小的輸液管直接注入他們的器官。
一想到這我就惡心……但人類也別忘了自己是怎麼吃兔子肉的,兔子也有智力。
最後,火星人沒有死於人類的抵抗,卻死於地球的微生物:
病菌殺了他們,像殺死紅草一樣。對於病菌來說,他們的生理系統赤手空拳。火星人在摧毀了人類最強大的武器之後,他們被英明的上帝創造的、地球上最卑微渺小的東西殺死了。
《星際戰爭》展現給我們的,不僅有人類對文明關系的思考,還有火星人入侵帶來的社會變革和秩序變化。在極端的末日環境下,人類原本怡然自得的禮讓、謙遜、階層,變成了搶劫、掠奪、生死面前各安天命……
如果火星人佔領了地球,那麼人類唯一的出路,就是「 傳承和增長知識 」。
「在這場大戰中,人類……一定學到了憐憫,憐憫那些被我們主宰,受我們折磨 的 沒有智慧的生物。」
7. 10本國外經典科幻小說
國外有很多科幻小說,就選幾本經典的來讀讀吧。下面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10本國外經典科幻小說,希望你喜歡。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1本:《海底兩萬里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1870)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是科幻小說的先驅,他的這部小說問世60年後,“科幻小說”這個詞才正式出現在公眾 文化 中。《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最具預見性的作品,其 中的潛艇戰、水肺 潛水 甚至泰瑟槍之後都成為現實。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的名字“鸚鵡螺號”就源自《海底兩萬里》。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2本:《震盪波騎士The Shockwave Rider》(1975)
賽博朋克小說的開山之作,比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發表《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還要早九年,甚至賽博朋克cyberpunk這個詞也是在這部小說發表五年後才出現。雖然, 《震盪波騎士》中沒有描寫一個虛擬現實的華麗網路空間,但小說中的電腦黑客在全球計算機網路上釋放了一個可以自我復制的程序,約翰·布魯勒爾John Brunner把這個程序叫做“蠕蟲”。1982年,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在分布式計算領域所作的工作和約翰·布魯勒爾小說中的描述驚人地 相似。1988年第一個現實中的蠕蟲病毒在互聯網上出現並迅速擴散,感染了數千台電腦。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3本:《天堂的噴泉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1979)
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的這本小說描寫了“太空升降機”—從位於10000公里高處的地球軌道上,將一條纜索放到地面上。通過這條纜索,人們乘坐特殊的纜車或升降機進 入宇宙空間。如果這樣的“太空升降機”有一天成為現實的話,其預見性可以和《海底兩萬里》中的鸚鵡螺號潛艇媲美了。阿瑟·C·克拉克沒有發明出太空升降機 的實物,不過他進行了嚴謹的演算,證明太空升降機是可行的。他甚至預測出碳纖維將是製造升降機纜索的理想材料。二十年後,這一預測成為現實,NASA(美 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首次將太空升降機研究付諸行動時,碳納米管成為核心材料。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4本:《賽亭星Cyteen》(1988)
C.J.切瑞C.J. Cherryh將 故事 背景設定在一個嚴酷的星球,那裡的定居者和地球居民關系惡劣。《賽亭星》的矛盾主線是推動克隆人超越基因復製品限制的嘗試。故事中科 學家通過創造類似的童年經歷,試圖塑造他們社會中最有價值公民的性格。切瑞通過這部作品,巧妙地探討了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孰重孰輕的爭論。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5本:《火星三部曲The Mars Trilogy》(1992-1996)
作者金·斯坦利·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把故事中對火星的殖民化開始於2026年,200年後結束,那時火星的地形改造基本完成,人類邁出了走進星際空間的第一步。火星三部曲著 重描寫火星殖民者的日常生活細節,並且密切關注火星的地理環境,彷彿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會登上這個紅色星球一樣。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6本:《鑽石年代The Diamond Age》(1995)
故事情節是一個下等民小女孩偶然間獲得了一本世界上最前進的繪本啟蒙書,這本書在各 種情況下一直指導小女孩的成長。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塑造這本啟蒙書和小女孩生活的整個世界時,借鑒了埃里克·德雷克斯勒Eric Drexler關於分子納米技術的一些觀念,那就是微型機械過特定時間就會創造新奇跡。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7本:《彩虹盡頭Rainbows End》(2006)
第一次讀這本小說時,主要內容中遠超現實的科技讓讀者感覺作者弗諾·文 奇Vernor Vinge把故事背景設定在2025年似乎過度樂觀。“隱形眼鏡”佩戴者的周圍覆蓋著網路上的數字信息—“網衣”。個人社交網路資料可能出現在他們的頭 邊,完整的景象也可能被投射到幻想的世界,在汽車或飛機上噴塗怪物或龍的圖案。不過現實世界的科技發展速度遠比我當時想像的迅猛。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8本:《熾熱Incandescence》(2008)
格雷格·伊根Greg Egan把年代設定為:遙遠的未來,背景:跨星系的文明—這部作品似乎無可爭議地屬於太空歌劇的范疇,不過格雷格·伊根之前還寫過一本廣義相對論和天體物 理學的啟蒙小說。故事情節大多發生在工業革命前詭異的世界,文中的角色需要盡快發現某些先進的物理學原理,否則他們就會有大災難。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9本:《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1895)
H·G·威爾斯H.G. Wells的這本小說有點自我剽竊的意味—那台機器的操作原理似乎是直接從《頑固的亞爾古英雄The Chronic Argonauts》中搬過來的。H·G·威爾斯的這篇短篇小說出版於1888年,比《時間機器》出版時間早七年。盡管如此,《時間機器》仍是部出色的科 幻作品,因為這部小說傳播了這樣的理念:時光旅行可以靠科學技術手段實現,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樣依賴於魔法。近幾十年中物理學家們爭先恐後進行理論 上時光機器的研究,就證明《時間機器》關於四維宇宙中時光旅行的描寫極具預見性。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10本:《我,機器人I, Robot》(1950)
1941年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創造了“機械人工程學robotics”這個詞。短篇小說集《我,機器人》收錄了艾薩克 · 阿西莫夫最著名的作品—《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也不得見人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機器人應保 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雖然艾薩克·阿西莫夫的作品中沒有過多描述機器人的“正電子大腦”如何運作,但提出了一種思路:機器的思想運 轉正常,但指令沖突使其行為怪異。之後的計算機程序員對這種思路再熟悉不過,因為指令沖突時程序就會出現bug。
科幻小說課外書相關 文章 :
1. 5本必看外國科幻小說
2. 10本課外必讀書
3. 課外書大全
4. 不可錯過的科幻經典小說分享
8. 有什麼關於太空的科幻小說啊
《沙丘》三部曲(經典!),《遲暮之戰》,《安德的游戲》,《不銹鋼老鼠的宇宙冒險》(語言很風趣,值得一讀的反叛英雄小說),《童年的終結》,《2001太空奧德賽》……先列這些吧,都是科幻大師的作品哦。要看短篇的話建議看《科幻世界》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