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行星撞擊地球

科幻小說行星撞擊地球

發布時間: 2023-07-11 07:15:27

『壹』 水晶頭骨的預言,2012年的12月份真是世界末日嗎

古瑪雅文明的歷法表,結束於2012年,但美國宇航局的天文學家,莫里森表示,這只不過是一個歷法的結束而並不表示地球就要在2012年滅亡

據國外媒體報道,由於瑪雅古文明使用的日歷在2010年12月結束,再加上好萊塢災難巨片《2012》將在11月份公映的海報漫天張貼的推波助瀾,互聯網世界裡也推出了2012年地球將要滅亡的慫人理論。受這三個因素的影響,最近人們對於2012年的地球末日恐慌似乎有蔓延之勢。

為此,美國宇航局天文學專家大衛·莫里森(David Morrison)博士專門開設了「詢問天文學家」欄目,以消除人們不必要的恐慌。莫里森說,開設「詢問天文學家」欄目後,每天都會收到上千封郵件詢問關於2012年世界末日的事情。

莫里森專門在《太平洋天文學會》上發表了一片文章,在文章中莫里森就大家關於2012年是地球末日的說法經常提到的20個問題做了回答。互聯網世界裡的2012年12月地球將要滅亡的理論似乎是從一本科幻小說里提取出來的。在這部科幻小說里,記述了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中的蘇美爾文明記載,一顆名為Nibiru的行星將在2012年12月撞擊地球,使地球走向毀滅。

關於互聯網上的這個理論,莫里森博士表示Nibiru行星根本不存在。莫里森說:「大家要認識到 ,Nibiru只是存在於一部科幻小說裡面,在現實中根本就沒有存在的證據。其中犯的一個很明顯的錯誤就是,對於一個天文學家來說,重復聲明這顆行星正在接近我們地球的同時又在聲明看不到這顆行星,這樣的做法明顯很愚蠢。」

莫里森還對互聯網上傳播著的關於政府機構極力掩蓋這顆Nibiru行星正在向地球逼近的消息感到好笑。莫里森說:「即使政府真的想掩蓋這顆行星存在,那這顆行星也不可能是Nibiru。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一顆行星正在向地球逼近的話,那這顆行星會被數千個天文學家和業余天文愛好者觀測到。如果真的被觀測到的話,以現在的互聯網科技,早就傳遍世界了。我了解天文學家這個群體,即使真的有政府條約要求保守相應的秘密 ,處於對人類負責的態度,天文學家們也會將信息傳遞給大家。「

莫里森還對瑪雅古文明使用的日歷在2010年12月結束這件事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莫里森說:「古歷法的研究對歷史學家來說可能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但是因為計算方法不同,這些古歷法不能和我們今天用於計算時間的歷法相互比對。或者說,我們不能拿古歷法中記載的時間和我們當前用的時間想混淆。最關鍵的地方在於,不管是古歷法還是現在的歷法,都不能推測未來,也不能告訴我們在將來的某個准確的時間內會發生什麼事情。比如說,不能告訴我們2012年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情。我每天關注到的僅僅是日歷牌上的頁數每天都在減少,一直到12月31日,今年的日歷牌將完全用完。但日歷用完並不意味著12月31日是世界的末日。這僅僅表示著又一個新年的開始而已。」
另外莫里森提到,很多人寫郵件給他時提到,16世紀大預言家諾查丹瑪斯也曾經預言世界將在2012年毀滅。莫里森說,事實證明,諾查丹瑪斯就沒有預言正確過一件事情。

莫里森還提到,有人還問及互聯網上的另一個謠言版本說,在我們銀行系中,當星體排成一條直線的時候,星際間的相互作用力會改變地球的重力場並讓地球反向旋轉,以至引起地球毀滅。對於這則謠言,莫里森說:「讓地球反向旋轉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地球歷史中沒有發生過,在未來也不可能發生。地球磁極確實會在40萬年發生一次顛倒事件,但證據表明,磁極顛倒對地球並不造成傷害。」

將在11月份公映好萊塢災難巨片《2012》的宣傳也增加了人們的恐懼。莫里森稱,在宣傳《2012》時好萊塢電影公司用了在公眾中造勢的宣傳手法。莫里森說:「整部《2012》就是一個大騙局,裡面充斥著好萊塢對自己拍攝大型災難片先進技術的宣傳。我希望公眾不要將電影情節加到現實中來。」

最後,莫里森承認,隨著大家對外太空的興趣日益濃厚,人們對未知的恐懼也會讓部分人染上「宇宙恐懼症」。莫里森說,他發現人們開始經常擔心太陽磁場、太陽風暴、宇宙黑洞等對地球未來產生的影響。

莫里森說:「以前這些方面都是天文學家才感興趣的客體,但是現在許多年輕人卻張口閉口的就談論這些問題(而且大部分信息都是來自於互聯網,錯誤的或帶有誤導性的較多)。這些問題居然成了部分年輕人恐懼的來源。在加上一些科幻災難片的推波助瀾,如果不加以疏導,宇宙恐懼症或許真的會變成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貳』 有一部美國的科幻,是講有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未撞擊前人們就坐飛船上去用核彈炸掉它,它的片名是什麼

世界末日 Armageddon (1998)


又名: 絕世天劫 / 隕石大沖撞

導演: 邁克爾·貝

主演: 布魯斯·威利斯 / 本·阿弗萊克 / 麗芙·泰勒 / 威廉·菲德內爾 / 比利·鮑伯·松頓

類型: 動作 / 科幻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俄語

上映日期: 1998-07-01

『叄』 劉慈欣《三體》預言成真半人馬α星系宜居帶發現行星

科幻小說中的很多內容最後都變成了現實。比如偉大的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在作品中預言了飛機、登月飛船、電力驅動的潛水艇、電視等等。二十一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家無疑是劉慈欣,《三體》在人類科幻小說史上具有巔峰般的地位。假如現在有人告訴你,大劉在《三體》中設想的三體文明,竟然有成真的可能性,你會怎麼想?希望真有三體文明?還是不希望在黑暗的森林中碰到另一個拿獵槍的?事情要從科學家最近的一個發現說起。

我們都知道,半人馬α星系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個恆星系。這個恆星系由三顆恆星組成,組成了所謂的「三體」系統,也就是科幻小說《三體》中的三體文明所在地。這其中有兩顆互相環繞的恆星,半人馬αA星和半人馬αB星,另外還有一顆紅矮星圍繞著AB二星旋轉,它就是著名的比鄰星。比鄰星距離太陽4.24光年,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

由此可見,在半人馬α星系中,A星與太陽很相似。這也是為什麼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著名電影《阿凡達》,將潘多拉星球,設定為環繞A星旋轉的一顆氣態行星的衛星。如果地球人真的能夠來這里殖民的話,半人馬αA星絕對是非常合適的地點,因為A星各方面的條件實在是和太陽太像了。

地球人要真想過去殖民,首先那裡得有岩石行星才行,否則帶著地球去流浪--劉慈欣《流浪地球》的目的地,恰恰也是這個三體星系--至少在可預期的未來是不可能的。不過,這個問題現在已經解決了。

前不久,《自然通信》( 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志發表了一般文章,宣布在A星附近發現行星了,而且是在A星的宜居帶以內。下面我們先說說科學家是怎麼做出這個發現,然後再來討論一下這個發現的意義。

其實說來話長,要從突破計劃(Breakthrough Initiative)說起。突破計劃成立於2015年,發起者是尤里·米爾納,俄國出生的猶太人,著名風險投資家,在Facebook,Twitter,Spotify,Groupon,京東,小米,阿里巴巴,Airbnb,Whatsapp等企業都有投資,現在估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跟著尤里·米爾納一起掏錢的還有扎克伯格等人。

突破計劃的主要目的是 探索 地外智慧文明。2015年的時候霍金還活著,而且霍金一直對 探索 地外文明非常感興趣,所以被抬出來站台當吉祥物。突破計劃中最出名的部分叫做突破攝星(Breakthrough Starshot),打算用地球上射出的激光推動光帆,加速到20%光速,飛向臨近太陽系的比鄰星等處,看看那裡是個啥情況,還要拍照片傳回地球。不過以地球人現在的技術水平,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困難不是一點兩點,就不細說了。

突破計劃還有突破收聽(Breakthrough Listen)、突破發信息(Breakthrough Message)、突破觀察(Breakthrough Watch)等其他子計劃。其中突破收聽就是接收外星信號,進而分辨是否有智慧文明。突破發信息計劃是向太空發送關於地球的信息。

自從劉慈欣的黑暗森林理論廣泛傳播以來,大家應該都能意識到,但凡有點心眼的外星智慧文明,都不會隨便暴露自己的位置。這恐怕也是為什麼之前著名的搜尋外星文明信號的SETI計劃,除了一個不能重復的奇怪的WOW!信號之外,沒有任何像樣的發現。同樣的,突破發信息計劃,根本沒有實施的打算,因為突破計劃自己宣稱:要全人類同意才能向地外發信號。最起碼大劉是肯定不會同意的。

突破觀察計劃是通過望遠鏡尋找地球20光年之內的區域,有沒有地球大小的岩石星球,以及其上是否有文明活動的跡象,而且重點搜索區域就是半人馬α星系。這次半人馬αA星附近宜居帶內行星的發現,正是突破觀察的成果。所謂的宜居帶,就是恆星附近不遠也不近的地方,行星表面溫度不冷不也熱,類似於地球這樣,適合液態水存在。

過去尋找地外行星,最常見的辦法是通過所謂的掩星法,就是行星經過恆星之前,恆星的光芒被遮擋,會發生微小的下降,然後又上升。不過掩星法有很多的缺點,比如更適合發現比較大的行星,也更適合環繞恆星周期比較短的行星。

突破觀察的思路很簡單,先將主恆星的光遮擋起來,再通過近紅外波段觀察,有可能直接獲得行星的圖像。突破觀察為此製作了特殊設備,加裝到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台(European Southen Observatory,ESO)的VLT(Very Large Telescope)上。VLT總計有4台望遠鏡,直徑為8.2米,工作范圍在可見光和紅外波段,是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之一。目前全球口徑最大的望遠鏡是美國11.9米的LBT。

從2019年開始,突破觀察與ESO合作推進了對半人馬α星系AB兩顆恆星宜居帶的觀察工作,總計積累了100小時的觀察時間。目前的技術可以在半人馬α星系AB兩顆恆星的宜居帶內,找到3倍地球直徑以上大小的行星。這次發現的行星,據估計直徑為地球的5至7倍。當然,這顆行星是否真的存在還不能最終確定,更多的研究計劃受到了2020年之後疫情的影響。但這次的結果為未來觀測開辟了新的道路,很快會有更多的研究結果來檢驗這顆行星的真偽,或者暴露關於它的更多細節。

這顆5到7倍地球直徑的行星,如果最終確認的話,大小在海王星和土星之間。海王星的直徑是地球的4倍,土星直徑是地球的10倍。一般來說,岩石行星的直徑不超過地球直徑的1.7倍。因此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可能是一個熱海王星。也就是說,這顆行星最外面有大氣層,下面是液態的海洋,內部有一個固態的內核。目前關於這顆星體,除了估計了它的大小,還知道它的熱輻射數據和地球類似,即它的表面溫度可能和地球差不多。

在類海王星行星上,即便溫度適中,能夠產生生命,也未見得能產生智慧文明--畢竟缺少陸地。但假如這顆行星有一顆類似於土衛六那樣的衛星,則非常適合於智慧生命的生存。土衛六的直徑是地球的40%,比月球大將近50%,重力是地球的八分之一,弱於月球,月球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土衛六有非常稠密的大氣層。如果給人加上翅膀,由於大氣稠密且重力低,人可以靠扇動翅膀在土衛六上飛起來。聽到這些,是不是有種很熟悉的感覺?沒錯,《阿凡達》裡面的潘多拉星球,就是這樣的設定。在那裡人可以騎在龍上飛,還有能懸浮的山體,都是低重力加上大氣稠密的結果。

看到這里有人可能在想,半人馬α星那裡,不可能發展出高級智慧文明,畢竟三體行星的環境太惡劣了。其實這是劉慈欣《三體》小說帶給大家的誤解。那種混沌的三體系統,需要三個質量差不多的星體在一起才行。半人馬α星系,其實是一個穩定系統,其中A星和B星組成穩定的雙星系統;遠處的比鄰星,質量很小,距離也很遠,其引力對A、B兩星那裡影響非常小。

實際上,假如A星宜居帶中的熱海王星行星真的有土衛六一樣的衛星,那裡將非常適合智慧生命的演化。半人馬αA星和太陽非常相似,而且年齡和太陽都差不多。假如地球上能產生生命的話,半人馬星系那裡也很有可能出現生命。這樣的衛星溫度適宜,而且有巨大的主星吸引小行星撞擊,可以避免出現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地球滅絕恐龍那樣的慘劇,生命有更適宜的條件進行演化。因此我們不禁好奇,那裡的智慧生命能發展到什麼樣的水平?

按計劃在2021年10月31日,當然不排除再次推遲的可能性,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要升空。詹姆斯·韋伯擁有6.5米口徑的望遠鏡,遠超哈勃的2.4米。韋伯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在近紅外波段對地外行星的大氣進行觀測。或許屆時就能有更多的結果向大家報告。

到2025年,ESO的39.3米口徑極大望遠鏡ELT將上線,集光能力將是VLT的近20倍。屆時可對地球大小的地外行星成像,甚至研究地外行星大氣層的構成。不過,假如半人馬αA星的宜居帶那裡有熱海王星的話,其宜居帶內很難再有類似於地球的岩石行星。尋找智慧生命的希望應該寄託在熱海王星的衛星上。但是目前的技術能否支持尋找這樣的衛星,還是未知數。

如果真的要派探測器過去看一看,要等到核聚變技術成熟之後,發射核聚變推進的探測器,在幾十年時間里抵達半人馬α星系,為地球人獻上近距離圖像,讓我們看到更多的細節。其實這一天也不會太遙遠。本世紀內核聚變太空引擎就會出現。很可能下世紀的某個時間點,人類就能看到那個三體星系的高清無碼照片。

祝大家身體 健康 ,活到那一天!(這是佰思科學一向的幽默,真誠祝大家牛年吉祥,牛氣沖天!)

『肆』 當一顆直徑為1000公里的小行星要撞擊地球......

1994年7月17日4時15分到22日8時12分的5天多時間內,SL9的20多塊歲片接二連三地撞向木星,這相當於在130多個小時中,在木星上空不間斷地爆炸了20億顆原子彈,釋放出了約40萬億噸「TNT」烈性炸葯爆炸時的能量。
天文學家通過觀測和計算發現,SL9闖進我們太陽系已有相當長的時間。它在飛向太陽系內層的途中,於1992年7月8日到達離木星中心只有11萬千米左右,對於半徑達7萬千米的木星來說,這是個很近的距離。木星的強大引力毫不客氣地把離得如此近的SL9給瓦解了。待到1993年3月蘇梅克夫婦和利維先生發現SL9時,它至少已經分裂成21塊碎片,這些碎片排成一列,全長超過16萬千米。有人形容它是「一列賓士在太陽系空間的長長的列車」。
木星不僅「碾」碎了彗星,也改變了它的軌道。就在SL9被發現之後不久,天文學家們作出了准確的預報,不僅預報了它撞向木星將是不可避免的,也告訴了我們撞擊的時間和撞在木星上的位置等。撞擊事件准時發生了,當時,由21塊碎片組成的「宇宙列車」已長達500萬千米以上,其中半數以上的碎塊的直徑都超過了2千米。最大的碎塊的直徑大約是35千米,它是第一個撞上木星的。撞擊產生出來的能量相當於6萬億噸「TNT」當量,瞬間溫度在3萬攝氏度以上,也許達到了5萬攝氏度,撞擊處的直徑相當於地球直徑的80%,撞擊處周圍的黑斑更比地球大得多。這一切說明木星受到了重重的一擊。
當時,全世界都在關注這項千年難遇的天象奇觀,正在太空中運行的空間望遠鏡和「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等,也都投入了觀測,獲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
你看看,最大的碎塊的直徑大約是35千米,它是第一個撞上木星的。撞擊產生出來的能量相當於6萬億噸「TNT」當量,瞬間溫度在3萬攝氏度以上,也許達到了5萬攝氏度,撞擊處的直徑相當於地球直徑的80%!更不用如你所說直徑1000公里的了!
地球的直徑也不過才1.2萬公里左右,這么大的小行星,對地球的撞擊完全有可能導致地球解體。粉碎成無數的碎塊。即使不會造成地球解體,我個人認為至少會出現以下情況:
在該小行星接近地球時,其引力的作用將變的很明顯,首先會在距離地球一定距離時就干擾了月球的運行。在稍微近一些後,地球上的潮汐變的復雜和劇烈,固體潮也是如此。會在地面上看到一個大小可和月球相比的天體懸掛在空中。這顆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後,會首先對地球大氣形成一個巨大的沖擊波,在大氣的作用下,會在表面散落出一些小碎塊,會看到一個大火球周圍伴隨著一群小火球。小行星撞擊到地面後,以它的大小,很可能會直接沖進地核。會帶給全世界一個史無前例的大地震或者大地震群,以及火山的噴發,因為地球內部的平衡被打破了。冷卻下來後,會出現一個碩大的隕擊坑,地球將不再是球狀的。撞擊激起的灰塵會隨著氣流飄散到全球,數十年不會消散,陽光無法照射到地面,地面的溫度會逐漸降低到很冷。沒有光,也就沒有了光合作用,倖存下來的綠色植物會成批死亡,食物鏈開始一節一節的斷掉……

『伍』 如果我們發現小行星將在20年內撞擊地球,那,我們將如何阻止它

假如一顆直徑約為30千米寬的小行星將要在20年後撞擊地球。拯救人類的時間表是什麼樣子的?

一顆30千米寬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還有20年。拯救人類的時間表是什麼樣子的?

社會 和政治結果真的很難預測。如果你還沒有想過,你可能要讀讀尼爾.斯蒂芬森的《七夏娃》 來看看一個深思熟慮的科幻小說作者想像如何應對一場近乎毀滅性的全球災難(盡管斯蒂芬森假設兩年的提前預期更加艱難)。

考慮 科技 學和技術的問題容易得多,所以我會專注於科學和技術而不是 社會 和政治。

首先,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有沒有一顆未被發現的30千米寬的小行星朝我們飛來?答案確信是的。這顆小行星不可能來自小行星帶。天文學家已經非常詳細的標繪了每一個這種大小的小行星(甚至更小的小行星)的軌道。在接下來的幾千年,沒有這樣大小的天體能撞擊地球,大概幾百萬年也沒有可能。

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有一個未知的天體在其軌道上運行,但是,如果那是一顆巨型彗星或者一顆被拋出柯伊伯帶的天體以極橢圓軌道朝我們飛來(就像幾乎徑直朝太陽掉落那樣),這樣的天體很難發現。除非它到我們的距離有天王星和海王星到地球那麼遠我們才有可能發現。

事實上在那個距離的天體要20年才能到達地球。

相對來說,30千米寬的小行星是極其稀有的。沒有任何記錄在過去20億年地球曾被這樣大小的行星撞到過。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發生這樣撞擊的可能性,呃,天文學上很小。但是,我們還是羅列方案。

好吧,如果小行星撞擊地球會發生什麼呢?我們會談論在白堊紀晚期那個撞擊我們的比這種行星大2-3倍直徑的天體。它朝向太陽運行的軌道很陡,它也會高速運動。它可能攜帶了可以將舊恐龍時代摧毀的100倍的能量。這是一個完全滅絕級別的事件。在地球復雜的生命 歷史 進程中沒有先例,我們也只能推斷。

地表將要被點燃。然後是巨大的地震和海嘯,接踵而至的是沖擊區的大量火山運動。臭氧層也被破壞。海洋變酸。太陽可能被遮擋數十年。所有的地面基礎設施被摧毀。大部分復雜物種無疑會在災後滅亡。

現在我們已經列出了問題的范圍,可以考慮應對了。辦法一:我們能否讓小行星轉變方向?根據2018年的一項研究(科學家們設計了概念性小行星偏轉器,並且評估了它可能產生的巨大潛在威脅),最可能實現的途徑是在小行星旁邊引爆多個核彈頭,使小行星表面蒸發來改變它的軌道。

美國宇航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歐洲航天局和中國國家航天局(加上私營企業)立即開始合作,我可以想像,一套協調的發射在大約2年內完成,並且在發射後10年會攔截到小行星。不像許多憤世嫉俗者那樣,我覺得這種國際合作會發生。只是威脅太大。所有其他方面的事情都不重要了;也沒有國家和相關機構回去擔憂這個撞擊是否會發生了。

但是會起作用么?真的很難說。我們從未做過這樣的嘗試。最近的嘗試是像隼鳥2號和奧斯里斯號的任務,它們將與小行星會合,並接觸到小行星的表面,或者新視野號,它將高速精準的飛往冥王星。但是我們會嘗試使我們不了解形狀以及構成的天體改變軌道。也許我們會盡快發射核武器,隨著對小行星的了解來調整參數完成任務。

核武器正在前往小行星的途中時,我們在地球上毋庸置疑也會制定生存計劃以防失敗。一種選擇是深入地下。另一種可能就是深入海底。無論哪種方式,我們都需要一個數十年的能源來維持一個閉環的生命支持系統提供水和空氣。我們還想建立倉庫儲存種子、牲畜和其他需要免於滅絕的關鍵物種。

每一個相關機構都會開始建造這些設施,而且幾乎肯定會實施戒嚴,確保人們不會沖進這些設施。

億萬富翁會建造自己的庇難所,而很多人也會試圖闖入這些庇難所。無論採用何種選擇標准來決定誰能進入庇護所,都會引起大規模騷亂。這時就會很糟糕。

另一個生存選擇是進入太空,所有的主要相關機構也肯定會為此努力。國際空間站環繞在近地軌道上,太容易收到撞擊產生碎片的影響。只剩下了三種選擇:地球同步軌道,月球和火星。第一個是最容易實現的,但沒有資源來源是一個大問題-----如果你要自給自足數十年。月球不太容易到達,但能提供更好的生存選擇。火星是最難實現的,但它是最適宜生存的。很難抉擇。

圖解:藝術家的想像圖,展示了火星被地球化後表面和大氣的樣子

相關機構和企業家可能會嘗試所有三個選擇,但這真的非常非常難。我們不知道如何在這些地方建立一個完全自給自足的移民區,而且20年的時間不夠解決這個問題。再者,人們願意嘗試甚至是高風險的探險,因為另一種選擇的可能性就是滅絕。

考慮不同的可能後果很有意思。如果讓小行星偏轉軌道成功了,所有的倖存者會怎麼做?相關機構會怎麼做?

如果小行星撞擊了我們呢?並非所有的生存群體都會被毀滅。一些獨立的群族可能會逃過。50年後當人們出現時會發生什麼?第一批倖存下來的人最終會統治地球嗎?當太空移民返回地球後會發生什麼?他們會回到這個荒蕪的星球嗎?很多事情都要考慮。

幸運的是,這一切發生的可能性非常非常非常小。

相關天文知識

小行星為微型行星的一種。以太陽系而言,小行星屬於太陽系小天體,和行星一樣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廣義的小行星大小介於流星體和矮行星之間,直徑可從數米至1,000公里不等,包括在這個尺寸下太陽系裡非彗星的所有小天體。但大部分的小行星都分布於內太陽系,加上外太陽系小天體(如半人馬群和海王星外天體)的物理特性和內太陽系小天體有所差異,因此「小行星」一詞更常被用於專指內太陽系非彗星的小天體。

參考資料

1.WJ網路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forbes-K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陸』 找一本十幾年前的科幻小說,將幾個人受地球聯合政府的命令,開著一艘裝滿核彈的宇宙飛船去炸一個星球

葛紅兵的 太空使命 系列 我覺得一定沒錯。這本書小時候我看過,印象很深刻。

熱點內容
網路小說的賺錢途徑 發布:2025-01-13 09:25:01 瀏覽:147
武俠小說都有什麼武功 發布:2025-01-13 09:24:56 瀏覽:868
科幻小說家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1-13 09:20:39 瀏覽:124
玄幻小說有五帝 發布:2025-01-13 09:17:27 瀏覽:23
穿成豪門老男人的心肝寶貝小說言情 發布:2025-01-13 09:07:53 瀏覽:705
描寫玄幻小說熱鬧的街 發布:2025-01-13 09:02:09 瀏覽:964
春色撩人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1-13 08:35:44 瀏覽:766
推薦一些好看的言情推理小說 發布:2025-01-13 08:18:47 瀏覽:533
先鋒小說推薦 發布:2025-01-13 07:49:27 瀏覽:939
科幻小說里哪吒是誰寫的 發布:2025-01-13 07:43:13 瀏覽: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