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如果沒有丨科幻精神
⑴ 科幻小說的特點有哪些
科幻小說最大的特徵就在於,它賦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來得以實現的極大可能,甚至有些「科學幻想」在多年以後,的確在科學上成為了現實。因此,科幻小說就具有了某種前所未有的「預言性」。
在哲學主題上來說,科幻小說和人類上古的神話傳說有著相似的精神基礎,即對人類與宇宙關系的解釋、人類社會未來命運的關注與猜測。在文學譜繫上,浪漫主義的文學傳統應該是科幻小說最早的文學母體。早期的科幻小說往往帶有恐怖小說、冒險小說或奇幻小說的痕跡。
(1)科幻小說如果沒有丨科幻精神擴展閱讀
科幻小說代表著一種「開放的系統」,它不受傳統社會思想的束縛,可以無拘無束地探討各種各樣的社會概念和科學概念。當然,對科幻小說是不是「開放的系統」一直存在著爭論,但科幻小說是充滿了不同的種族、不同的生命、不同的社會和變化多端的不同的環境,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它們為科幻小說的形式和內容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空間。
因此麥克因泰爾說科幻小說「是最有價值的文學方式」,「科幻作家正開始挖掘科幻小說無限的可能性,生產出文學領域里最激動人心的作品」。
因此我們讀當代西方的科幻小說,必須擺脫傳統的閱讀方式,充分馳騁自己的想像,因為科幻小說本身就是與現實拉開距離的「陌生化」的作品,而西方現實又是我們感到陌生的現實。換句話說,西方當代科幻小說是與我們拉開雙重距離的作品,以傳統的閱讀方式想像,很難理解其絕妙之處和真正的意義。
⑵ 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有著怎樣的關系
後者是基礎,前者是體現。
首先,你要明白並不是所有的科幻小說都能跟科技發展聯繫上。科幻小說也分為硬科幻和軟科幻。很多軟科幻的作品反應的都是社會人文方面的事物,只是借科幻這個舞台來表達小說主題而已,並沒有太多對科學的描述。然而硬科幻的作品卻不然,它們多是有著大段的科學描述,著重以自然科學和應用技術為題材,語言嚴謹准確。而小說的故事性反而成為了附屬品。
但無論是哪類,小說所虛構的情節、人物等等,根據自然科學或是社會科學的原則來看,都應是大體可能產生的,而不是同已被揭示或是尚待揭示的自然規律或社會規律相背離的。也就是說科幻首先要以科學為基礎。
總的來說,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了科幻小說一個發揮的空間,若沒有科技發展這巨大潮流,科幻小說就失去了生命。
眾所周知,有很多寫作科幻小說的作家既是作家又是科學家。如阿瑟·克拉克、阿西莫夫、儒勒·凡爾納及眾多現代的美國科幻小說家等等。他們大都身處在一個科學氣息較濃厚的環境里,所以他們有預見本領域甚至是科技發展方向的能力,能把握住時代跳動地脈搏。他們小說里所提到的事物或是正處在研究中不久就能實現的(只是借小說將時間提前一下)或是他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會被研究出來的。科幻小說家們只是將這種在大眾看來還不明朗的科學趨勢具象的表現出來而已。
科幻小說理所當然有它的科學預見性,就像儒勒·凡爾納的作品中所描繪的潛艇、電視、飛機都給後世的科學家很多的啟發,這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時科學的發展。
但這種預見是有其局限性的,談了幾十年的太空旅行我們現在不還是只能在月球上留下我們的足跡嗎?
事實上,單一考慮作用的話。科幻小說對科學的促進作用並不十分明顯,要知道小說家的預言沒有實現的要比已經成為現實的多的多!但它對社會的科學啟蒙以及文明傳播方面的貢獻卻是巨大的。它給了人們想像的翅膀,你盡可以想像你未來的生活是什莫樣子,而不用擔心它不會實現。不是有句話嘛,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⑶ 科幻小說都有哪些分類
分類: 藝術
解析:
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是西方近代文學的一種新體裁。它的情節不可能發生在人們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礎是有關人類或宇宙起源的某種設想,有關科技領域(包括假設性的科技領域)的某種虛構出來的新發現。
科幻小說與一般的傳統小說不同,其特殊性在於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但它又是一種文藝創作,並不擔負著傳播科學知識的任務。
從抒寫幻想的方式來看,它應歸屬於浪漫主義文學的范疇。一些優秀的科幻小說也像優秀的浪漫主義作品一樣,紮根於社會現實,反映社會現實中的矛盾和問題。其中某些傑出的科幻小說,往往能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參考價值的預見。有時,某些科學發明尚未出現,科幻小說里則已經進行生動的描繪,如潛水艇、機器人、宇宙航行等。
在當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說是最受人歡迎的通俗讀物之一,其影響和銷售量,僅次於驚險小說和偵探小說。西方科幻小說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一、英國有工業革命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導致真正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二、二十世紀初期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帶來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核裂變、宇宙航行、彩色電視機、電子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進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說的繁榮;四、經過二三十年的繁榮,科幻小說家從作品的主題、情節,到藝術的方法進行新的探索。
當代西方的科幻小說,涉及到許多尖端的科研項目,當然也經常出現似是而非的假科學。因此,科幻小說常常遭受到科技界人士的鄙視和指責。
西方最著名的科幻小說,有法國的儒勒·凡爾納寫的《月球旅行》,英國的赫·喬·威爾斯寫的《大戰火星人》,美國的阿西莫夫寫的《 *** 的太陽》等。
國內最著名的科幻小說,有鄭文光的《飛向人馬座》,劉慈欣的《球狀閃電》等。中國的倪匡也是一位多產的科幻小說作家,現居美國三藩市,「衛思理」是他常用的一個筆名,代表作有《還陽》,《新武器》,《爆炸》,《另類復制》等。
附錄
1、在所有的文學分類中,科幻小說出現得最晚,也遭到最多的誤解。
如果你問朋友:「你喜歡讀科幻小說嗎?」你可能得到的回答是:「 科幻小說?什麼是科幻小說?」或者「我看過超人和那類連環圖畫, 好幾年前早就不看了。」沒那麼氣人的回答是:「哦,你說的是電視里那些哄人的飛碟和火星入侵者吧?嘿,有空兒我也看,但我確實歷來對這種小兒科的玩意沒有真正興趣。」你還可能常常碰到那麼一些人,他會以輕蔑的口氣,直接了當回答:「我從不讀這些荒謬的東西。」 我們在這兒要談的就是第一個回答提出的問題:「什麼是科幻小說?」這確是所有難題的關鍵,因為深入探討下去,我們會發現,事實上,上面談到的種種反應都和這個問題是密切相關的。
「有多少個科幻小說家(且不論讀者)就有多少科幻小說的定義。」 這提法可能有點誇大其詞。不過凡是對此領域多少有點熟悉的人,都非常清楚,要為科幻小說下一個確切而無可爭議的定義非常困難。勃特勒的《埃瑞洪》和E·M·福斯特的《機器停止》是科幻小說?如果阿爾杜斯·赫胥利的《美麗新世界》是科幻小說,那麼喬治·歐威 爾的《1984》呢?或者那隻是一篇關於未來社會的諷刺作品吧? 難道凡是以火星為背景的冒險故事就該叫科幻小說嗎? 深究下去,我們不難發現,原來有許多所謂的科幻小說,只是披著科幻外衣的其它種類故事。它可能只是本普通驚險小說,只不過用 雷射槍代替了自動武器。橫越大西洋的走私者變成了來往於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走私者。《星球大戰》就是這類假科幻小說中的一個典型例子。
再就科幻定義本身而言(絕大多數定義是科幻小說作者定的), 我們發現,從最簡單到最復雜的都有,比方說科幻是一種「如果……, 將會發生什麼」的故事,也有的認為科幻是「探索人的定義和他在宇宙中的地位,這些探索及其結果將會豐富現有的、既先進,但又不清晰的知識。」這些定義顯然都不十分清晰。反而,著名科幻小說家羅伯特·A·海因萊因所下的定義,盡管有些乏味,倒可視為一個良好的起點。他認為刻畫小說是「在這種小說中,作者表現了對被視為科學方法的人類活動之本質和重要性的理解,同時對人類通過科學活動 收集到的大量知識表現了同樣的理解,並將科學事實、科學方法對人 類的影響及將來可能產生的影響反映在他的小說里。」簡短些說,我 們引用艾薩克·阿西莫夫的話來說:「科幻小說可界定為處理人類回應科技發展的一個文學流派。」
從以上定義中,我們不難發現,科幻小說相對於其它文學類別是一個後來者。科學技術的變化,在人的一生中,足以影響人生產生急激的改變,這在工業革命後是世界上特有的現象。這種特定現象自 1750年最先出現在英國和荷蘭,其後在1850年出現於美國和西歐,自1920年就遍及世界。
第一個對這種影響人類生活的新因素作出反應的著名作家是法國的儒勒·凡爾納,他被稱為「現代科幻小說之父」,他的作品經常探究科學及其發展對人類的影響。在英語世界中,最早的大師是H·G· 威爾斯。他倆一起奠定了大多數科幻小說主題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科幻小說作家千變萬化,寫出多姿多採的作品,使科幻小說繁榮發展起來。
外星人生活在別的太陽之下,銀河 *** 的德政和暴行,有著荒謬、 邪惡或者令人感動的生命形態的星球,威力巨大能探視人心思維的機器--科幻小說涉及的就是這樣一些奇妙的生物、陌生的環境以及人類對它們作出的反應。應該指出的是「科學幻想小說」雖然號稱「科學」,但小說里無需充滿科學的內容。事實上,雖然也有一些故事以嚴肅的科學內容為主題,但那隻是例外。如果科幻小說真的要在細節 上專門描述科學的結構和活動,那麼這種科幻小說只有科學家才會對 它有興趣。一切有知性的人們之所以對科幻小說感到興趣,原因是它 的主題和題材遠遠超越科學,包括了生活各方面的難題和可能性。 科幻小說極易與其它臆想小說(speculative fiction),特別 是與(fantasy )相混淆。事實上,甚至有些科幻小說家有時也給弄糊塗了,稱其作品為幻想之作,而有時又把一些幻想小說貼上科幻小說的標簽。科幻小說的確和幻想小說一樣,都與臆測未知有關,甚至有時可能享有共同主題,這倒是真的。科幻小說和幻想小說的目的, 基本上是通過想像的敘述為讀者提供線索,就象巫醫和外科一生的目的都是要給人治病。兩者都創造詭異的情境和描述怪誕現象。不同的 是處理的手法。如果將科幻小說視為幻想(從不嚴格的意義上說), 那麼,科幻小說是一種獨特的幻想,它對奇跡的解釋是「自然的」, 而非「超自然」的。主題展開是具有邏輯推理性的,每一步都必須考 慮到必要的科學細節,有合理的科學構思。這些正是海因萊因的定義 所試圖闡明的。
正如上所述,有一種非常流星,但又不十分准確或者蓋涵性不強的科幻小說定義,即:「科幻小說是『如果……,將會怎麼樣」的故事。如果一個人能夠永生,將會發生什麼?如果一個人能夠回到過去 的年代並改變歷史的軌跡,將會怎麼樣?如果天空出現飛碟把人擄走, 如果猩猩變成地球的統治者,如果月球與地球相撞,會怎麼樣?圍繞這些內容,大量低級趣味的雜志、電影、電視劇集,以科幻小說的名義出現在大眾面前。上述主題常被用做故事的引子,但開頭後,這些 主題便被擲至一邊,各種毫無邏輯,非科學的荒謬內容傾注於內。這 是真正科幻小說最陰險的敵人。由於披上「科學」外衣(故事裡不總 是有一個科學家嗎?),公眾極容易上當,並對科幻小說產生錯覺。
區別贗貨和真正的科幻小說,不是看題材。機器人、激光槍和怪 物本身並不構成科幻小說。真假科幻(假科幻實質上是反科學小說)的區別在於題材的處理。科幻小說家有時會提出一些以現有科學知識 來說難以置信或不可能的假設(如行使快於光速的星際飛船)。有時也企圖解釋他們的假設(例如,穿越四維空間摺合太空的通道),或者有時任其如此不加解釋,但故事一開始,他會盡量依靠現有知識, 並利用它來展開主題。更多時,假設以及其後的開展只是已知事實的外延。現在我們已能夠製造會學習和改進自己,能下棋和進行簡短對話的電腦。如果我們製造一個比現在規模大十倍,復雜程度提高一千 倍的電腦,會出現什麼情況呢?這些正是科幻小說家經常問自己的問 題。寫科幻小說並非易事。講述一個來自金星的生物訪問地球,我們 必須隨時掌握最新的關於金星表面的天文信息,並解釋此生物在那兒致命的高溫和壓力(據我們目前所知)下如何生存。時光旅行很有趣, 但必須苦苦思索其中違反因果律的情況並設法解決所帶來的後果。一句話,所有真正的科幻小說的基本要素是科學精神--信仰人類理性的優越以及宇宙固有的合理性。
可是,科幻小說不僅僅是個人的盲目奇想,很多人不喜歡科幻小說,是因為它「過於想像」,但是有組織的、建設性的想像與瘋狂、 不加約束的白日夢之間是有很大區別的。一種想像是神經病的--誇大妄想狂--不能區別事實與幻覺,另一種則是冷靜頭腦的思考。「 過於想像」的嘲笑取決於你說的想像是什麼。事實上,可以說,在大部分時間里大多數科幻小說的想像力是不夠的。
愛因斯坦說:「想像比知識更重要。」人沒有好奇心和想像力就是放棄其作為人類一員的天賦權利。有些成年人跟科幻小說以至年輕人都絕了緣,而且還自以為是地說,「我從中學起,就不看科幻小說 了。」這與其說是在自我歌頌剛剛才得到的成熟,倒不如說是在祝賀 自己精神動脈的某種硬化。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常會失去一個重要特 性「驚奇感」。關於這一點,我想再次引用愛因斯坦的話:「我們能夠體驗的最美麗最深奧的情感是神秘感。它是一切真正科學的播種機。誰對這種情感感到陌生,已不再能引起驚奇贊嘆之情,就如同行屍走肉了。」
記得我們年少的時候,世界上的一切是多麼清新光明,最簡單的事物也充滿生機,引人入勝。我們多麼渴望不尋常的念頭。我們卻很少認識這點,所以不尋常也就當做尋常了。我們年紀越大,世界有時 也隨著我們變老了。眼中的事物在平凡的日子裡褪了色,於是我們以 單調貧乏的心靈去面對世界,還是為自己機械的生活方式而慶幸呢。 難道這是不可避免的嗎?當然不是!科幻小說是一種渠道,在那裡我 們的思想仍在流動,並非停滯。科幻小說撥動我們當然好奇心,伸展我們的想像力。它不是一種供偷偷地欣賞的、現實的虛假替代品,而 是現實美麗的延伸,也是為光明的宇宙增添更加輝煌的色彩。
身體缺乏鍛煉,就顯得沒有活力,頭腦也是一樣的。科幻現實不僅十分 *** ,還為精神世界帶來見識及力量。許多科幻小說家本身就是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另外,每天都有許多勤勞智慧,負責任的男女想方設法繼續享受年輕人靈活思維的快樂。他們享受好的科幻小說的能力正是他們幸福的外征。
除了「過於想像」外,另一種常見的嘲笑是,科幻小說「逃避現實」。沒有人會反對文學小說為了避免「逃避主義」的罪名,必須以各種方式去反映讀者最迫切的問題,因此,我們不明白,為什麼衛星 工作人員或星球之間的管理行政人員的所作所為比維多利亞時代中葉鄉下人或俄國人的活動更多地被人認為是在鼓勵逃避現實傾向。且不談顯而易見的看法,即:人只能在他緊迫繁忙之中去尋求文學,從以上意義來說,所有文學都是逃避主義的,那麼從哪方面可以說具有創 造性的科幻小說會是逃避現實的呢?逃避主義通常包涵要愜意的幻想, 不要殘酷現實的意思,然而許多科幻小說描寫的正是最現實的細節, 諸如可能發生的核大戰及戰後余災。如果科幻小說果真是逃避現實的文學的話,那麼它可真是逃避現實的文學中的一種奇特形式了,它竟然用人口膨脹、環境污染、細菌戰爭、遺傳工程、情緒遙控、太空探索、與非人類的智慧對抗、外星文明以及其它許多這種現象,使人憂心忡忡。科幻小說提出以上現象比現實世界處理這些問題要早幾十年呢。所以,如果說科幻小說逃避的話,那麼它是逃進現實中去啊!
還有,除了描寫核戰爭本身外,很多故事描寫一場戰爭的可能前奏,探索當前局勢中冒險的復雜性。另外,它形成了當前發展最快的一類小說,科幻小說拚命抨擊諸如種族和殖民主義問題。這樣的攻擊 在主流小說中並不多見。事實上,我們在科幻小說中所碰到的,正是我們應強調的高瞻遠矚和人類生存意識。這常比自稱是社會現實主義的作品更具深遠意義。
然而,科幻小說通常考慮的問題是關於遙遠的未來(可能是一百 萬年後的事);人類作為不斷進化中的生物(可能會滅絕並被地球上 某種新種類所取代);比人類更有知性的生物(可能大大地優越於我 們,就有如變形蟲對我們無法理解一樣。他們的心智是我們無法理解 的。)。M·R·庫因在《自由主義者的信仰》中的一段引語對這種 態度提供了很好的回答:「……如果我們不能超越當前迫切問題而從宇宙的根基和背景上去加以思考,我們對人類意識的觀點就會變得狹 窄、閉塞甚至變得暴戾。」
最後,讓我以諾貝爾獎獲得者和科幻小說迷赫爾曼·穆勒博士的話作為結束語:「透過科學的眼睛,我們愈來愈領略到:現實世界並非如人類童年時所見的、秩序井然的小花園,而是一個奧秘絕倫、浩瀚無比的宇宙。如果我們的藝術不去探索人類正在闖入這大千世界時所碰到的境遇及反思;也不去反映這些反思帶來的希望和恐懼,那麼, 這種藝術是死的藝術。……但是人沒有藝術是活不下去的,因此,在一個科學的時代里,他創造出科幻小說。」 greengarden/php/article_detail.php?id=1383
⑷ 科幻小說有哪些特點為何作品少見
科幻小說特點:
1.科學性
2.預見性
3.故事性
科幻小說不同於其他的小說,其中有很重的知識性,並不是說有想像力有文采就可以了,小說的內容要有科學方面的知識。
這類小說難寫也難有人才,懂文學的作者很多,懂科學的作者卻極少,想要寫好寫出有實力的科幻小說是非常不容易的,這要求作者本身對科學方面的事物了解的相當豐富,再加上文學才華,才能寫出有含金量的科幻小說。反之,沒含金量的科幻小說,就會成為一本爛書,根本得不到專業人士的認可。再加上此類書不是十分普及,讀者群也不是很大,與科幻小說相比,魔幻、奇幻、玄幻等書選擇多,也受讀者喜歡,書商就不太願意選擇科幻。所以,就導致科幻小說冷場面,寫得少,出得少,看得少。
⑸ 科幻文學的利弊體現在哪裡
科學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缺乏人文精神,科學會對人類造成災難性後果。在科幻文學中不乏作家對人類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雙重理解與思考,有的甚至具有深刻的批判意識,反思科學究竟給人類帶來了什麼,是福音還是禍害?閱讀這一類科幻作品可以幫助青少年建立起正確的、全面的科學發展觀與人文關懷、人文精神。
⑹ 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的關系400字作文
論科學幻想與科學發展的辯證關系
論文摘要:
科學幻想對科學發展有預言作用,推動作用;科學幻想與科學發展,兩者相輔相
成,相互影響;同時科幻作品能改變人的科學思維。因而科學需要豐富的想像力,敢於幻想。但是
科學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和發現。科學需要腳踏實地,求真務實,講究科學精神。如果不講究科學
精神而盲目地信任科學幻想,將會誤入歧途,阻礙科學的發展,故在看待科學幻想時要用向前發
展的科學精神。
關鍵詞:
科學幻想;科學發展;科學精神。
科學
:可理解為「人類已經找到的代表現實的真理知識內容」(即具體的科學知識)或
「科學真理的理論」(科學理論體系),也可能是「如何找到並區別稱為科學知識及科學理
論的方法」(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在後者中,可能也包含科學哲學。
科學的發展可概括為:一是給出新的解決問題方式;二是試圖更簡約地理解自然現象。
科學幻想就是依據科學技術上的新發現、新成就以及在這些基礎上可能達到的預見,用
幻想藝術的形式,表現科學技術遠景或者社會發展對人類影響。
例如一篇名叫《追趕太陽》的科幻小說。故事的情節是:一個月球考查隊發生了事故,
失去了能量。惟一倖存的女宇航員要等待地球的救援。但她必須在失去能量的條件下保持宇
航服的溫度。於是,她便用步行的方法「追趕太陽」,使自己在月球的「一天」內始終保持
在陽光下。這裡面的線索便是:由於月球重力小於地球,人可以憑借體力在一個月球日內環
繞月球一周。
這是將創意設置在天文學基礎上,
體現了人類對科學方法的人類活動之本質和重
要性的理解。
科學幻想與科學發展是緊密結合,其關系如下:
⑺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科幻小說
有,比如《X的誕生》,它的故事都非常的接地氣,一點都沒有那些傳統的科幻設定,非常的具有生活氣息。
⑻ 《科幻精神》作者: [智利] 羅貝托·波拉尼奧
。。原作名: El espíritu de la ciencia-ficción
。。ISBN: 9787208175006
。。內容簡介。。
波拉尼奧的早期作品,既充滿幽默感又有潰敗潦倒的青春悲情,日後出現在他作品中的諸多元素以及敘事結構都能在這里找到影子。
小說雖以科幻為題但並不是一本通常意義上的科幻小說。故事圍繞21歲的雷莫和17歲的揚·史瑞拉展開,他們在皮諾切特政府掌權後移居墨西哥城,一起租住在一間小閣樓里。揚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房間里,給他崇拜的科幻作家們寫抒情又譫妄的信,向他們講述自己的生活、困擾、夢境。雷莫則同形形色色的詩人朋友一起在墨西哥城中遊逛、調查、聚會……
。。作者簡介。。
羅貝托・波拉尼奧(Roberto Bolaño,1953—2003)
出生於智利,父親是卡車司機和業余拳擊手,母親在學校教授數學和統計學。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奧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卻遭到逮捕,差點被殺害。逃回墨西哥後他和好友推動了融合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以及街頭劇場的「現實以下主義」(Infrarealism)運動,意圖激發拉丁美洲年輕人對生活與文學的熱愛。1977年他前往歐洲,最後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結婚定居。2003年因為肝臟功能損壞,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羅那去世,年僅五十歲。
波拉尼奧近四十歲才開始寫小說,作品數量卻十分驚人,身後留下十部小說、四部短篇小說集以及三部詩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偵探》在拉美文壇引起的轟動,不亞於三十年前《百年孤獨》出版時的盛況。而其身後出版的《2666》更是引發歐美輿論壓倒性好評,均致以傑作、態改侍偉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贊譽。蘇珊・桑塔格、約翰・班維爾、科爾姆・托賓、斯蒂芬・金等眾多作家對波拉尼奧贊賞有加,更有評論認為此書的出版自此將作者帶至塞萬提斯、斯特恩、梅爾維爾、普魯斯特、穆齊爾與品欽的同一隊列。
。。短評,,
#
如果要推薦給從沒讀過波拉尼奧書的人,我一定先推這本,然後是荒野偵探 2666
#
波拉尼奧的文學地圖,隨處可見關於《遙遠的星辰》《未知大學》《護身符》《帝國游戲》的超鏈,雷莫和揚是作家的分身,就像《荒野偵探》中的本能現實主義者們,為了莫名其妙的神秘事件在城中如孤魂般游盪。雷莫的回憶是年輕殲拿流亡者寫給墨西哥的情書,卻總夾雜著絞刑架、毒氣室之類的納粹元素,敘述中散落的小故事,無不是對智利軍事政變的影射,宇宙飛船離開了滿目瘡痍的地球,年輕的反對派抵達了北方的流亡地,他們可以重新開始,但臨行前的逮捕和毒打還是留下了傷痕。波拉尼奧又一次扒掉了知識分子的畫皮,政治理想的幻滅終將淪為流亡者的文學素材,熱血青年免不了墮落成心懷不滿的失業者。揚寄給美國科幻作家的一封封信是徒勞的幻想,也是用科幻精神寫下的控訴。以上種種匯聚成了開場那次奇怪的訪談和有頭沒尾的獲獎小說,就像一場夢,總是與現實相關…
#
看到雷莫支線的最後一節男女對話突然惶恐:不會要變村上龍了吧?但緊接著揚出現了,然後是波拉尼奧(命中淚腺一次),接著是墨西哥宣言——讀著讀著才發現是未知大學里的最愛之一。最後,合上書心想沒錯絕對沒錯挖墳賺錢這個行為太正確了!
#
《荒野偵探》和《遙遠的星辰》之後最喜歡的一部波拉尼奧。在這里,參加革命前後的波拉尼奧相遇了。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是屬於他的《麥田裡的守望者》,一腔浪漫的熱血。
#
親愛的羅伯特,情境是這樣的:一個土狗色的清晨,飛船出現在帆吵群山的輪廓之上,智利開始隨著整個拉丁美洲一起沉沒下去,我們變成了逃亡者,而你們則是追殺者。畫面並非靜止不動,不是什麼「永恆」,也不是什麼無畏的英雄夢,畫面是動態的,而且向著多個方向移動!明天以逃亡者和追殺者的身份纏斗的人們,到了後天可能就會一起攜手迎接虛無,不是嗎?
引自第73頁
#
我應該問問別人的感覺,或是查查某本日歷,因為我有時會感到那是那一年中最漫長的夜晚。不止如此,有時我甚至堅信那個夜晚是永遠不會結束的,它和其他所有的夜晚都不一樣,其他的夜晚在結束時要麼是一口把黑夜吞掉,要麼是細嚼慢咽不斷反芻,最後才慢慢迎來黎明。我說的那個夜晚—一如穿著一百千米長的靴子的九命神貓般的夜晚一是在一些非同尋常的時刻消失或離去的,就像用鏡子做游戲一樣,在夜褪去的時候,它的一部分始終不願離開,這也就意味著它並未完全消散。它是最和善的九頭蛇,它在早晨六點半時又恢復到了凌晨三點四十五分時的樣子,盡管只持續了五分鍾,而且很多人可能對此心生厭惡,可是對另一些人而言,這無疑是一種恩賜,是真正的寬恕,是天空在倒帶。
引自第144頁
種怪誕的文學想法。揚往美國寄的信越來越多了。在我的夢里,勞拉對我說前進,還要我去尋找颶風的蹤影,夢中的場景是一座高山,勞拉頭發閃亮,充滿活力。在現實生活中勞拉說了我愛你,我們會非常幸福的。還得當好人!我補充道。我們要做善良仁慈的人,勞拉,我們要做慷慨仁愛的人!勞拉笑了,但我是認真的。一天下午——那個午後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我們在乘坐地鐵站內的電梯時,我跳了段踢踏舞。就是這樣。我之前從未試過跳踢踏舞,可那次真的跳得特別完美。勞拉對我說你跳得可真好啊,就和弗雷德·阿斯泰爾山一樣。我很驚訝。我聳了聳肩,眼眶裡滿是熱淚。 「你為什麼難過啊? 「我也不知道,但是我覺得我被什麼東西撕成了碎片。」 「就因為你跳了支踢踏舞?小可憐,來讓我抱抱你吧。」 「我們就這樣靜靜地抱在一起吧,你願意嗎?」 「可是我們會妨礙出去的人。」贈 「好吧,那我們也出去吧,但是要慢一點。」再重復一遍:我們要做善良仁慈的人,勞拉,我們要做慷慨仁愛的人!然後勞拉笑了,當然了,我也笑了,但我笑得不是那麼自然。
引自第158頁
我是永遠會戰勝死神的墨西哥的黎明。 *與墨西哥人的信仰有關,他們認為晝夜交替實際上是善神和惡神在交戰,而每天黎明到來則意味著善神永遠能驅走黑暗,成為勝利的一方。這一信仰在諸多文學作品中有體現,如女詩人索爾·胡安娜的長詩《初夢》等。
引自第164頁
夜空清亮,在那片區域抬頭看月亮,會發現月亮不像是月亮,而更像是塊鋪在天空等風吹乾的床單。和往常一樣,摩托車又壞了,我們只得輪流推著它前行,每走兩個街區換一次人。
引自第182頁
那些人的在場使得我們的那兩位詩人相形見絀了。事實上只有他們兩人發覺了彼此的存在,因為他們一個是元詩歌之父,另一個則是字母派詩歌之父,這兩派人之間的敵意要比維羅納的開普萊特家族和蒙太古家族之間的仇怨還要大。
引自第205頁
可以用性愛或宗教來阻止戰爭的爆發。一切跡象都表明一天知道這是多麼黑暗的時代一這兩樣東西是公民們僅有的選擇了。
引自第223頁
。。關注朋朋 遇見好書。。
⑼ 科幻小說是用什麼的形式表現人類在來世界的物質精神
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其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一般認為英國詩人雪萊之妻瑪麗·雪萊(1797--1851)的《弗蘭肯斯坦》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法國作家凡爾納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我國高士其等也寫過不少優秀科幻小說。
中文最早也有譯作科學小說。雖然從科幻史的角度來看,暫時還沒有一個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認的定義標准。在科幻愛好者中盛傳的一則「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是這樣的:「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坐在房間里。這時響起了敲門聲······」可以說,這比一個精確的定義更能概括科幻小說的特質。美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布哈伊·哈桑曾說:「科幻小說可能在哲學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簡單的,在美學上是有些主觀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觸及了人類集體夢想的神經中樞,解放出我們人類這具機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科幻小說也是通俗小說的一種,與一般的傳統小說不同,其特殊性在於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但它又是一種文藝創作,並不擔負著傳播科學知識的任務。
從抒寫幻想的方式來看,它應歸屬於浪漫主義文學的范疇。一些優秀的科幻小說也像優秀的浪漫主義作品一樣,紮根於社會現實,反映社會現實中的矛盾和問題。其中某些傑出的科幻小說,往往能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參考價值的預見。有時,某些科學發明尚未出現,科幻小說里則已經進行生動的描繪,如潛水艇、機器人、宇宙航行等。
⑽ 科幻小說怎麼寫的
科幻小說內容如下:
1、一部優秀的科幻文學作品應既有科學基礎,也有文學基礎。「想要成功塑造科幻英雄,如果沒有具體的人、沒有人物成長的過程,即使是龐大的故事,也很難做到。」
2、科幻作品真正吸引讀者的,並不是直接呈現出來的某些具體的知識,而是科學家勇於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想要寫好科幻文學,不僅要學好人文和自然科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理解人類在獲取知識和探索世界過程中的精神追求。
3、開篇對一個奇異的環境簡單的描述一下,讓讀者更能盡快的融入到你所描繪的世界中。一開始就描述出一個能引起讀者興趣的角色。讀到一些對情景和人物的語句,讀者馬上就會被吊起胃口,想進一步了解這些人究竟發生了什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那讀者就會就此一路讀下去。
分類爭議
雖然「硬科幻」、「軟科幻」的分法常見諸於許多雜志、網站和愛好者之口,但贊成者內部對「軟硬」的定義也存在爭議;同樣,有許多人拒絕承認這種說法,認為沒有必要去細分科幻小說。
一個典型的混亂案例是《星球大戰》(Star Wars)。起初許多保守的愛好者因為其中「原力」(Force,某種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設定而認為它不屬於科幻,而只能算奇幻小說,或好萊塢太空電影,反正不是科幻;另一些硬科幻小說擁護者認為好萊塢太空電影都是奇幻;而公眾一般直截了當地把它們統統歸為「科幻電影」。
一般認為這類作品嚴格上是應當歸入太空歌劇的范圍,其特點是對於非科幻迷來說,因為其模仿歷史和現實的人物言行,反而有真實的感覺,所以對於公眾來說更為嚴肅。所以阿西莫夫和田中芳樹等著名科幻作家,都因為反過來利用人不知未來卻知道過去,而故意把未來和歷史類比,吸引讀者對未來和太空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