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寫科幻小說評論的意圖

寫科幻小說評論的意圖

發布時間: 2023-06-17 12:08:43

① 如何理解科幻小說的現實意義

「現實意義」的定義,現實意義就是不僅僅是用來消磨時間,而是對成長和成熟有某種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作用。
科幻小說首先是小說。作為小說下的一種亞文學形式,科幻小說自然有小說的一些共性。如果一片科幻小說在小說的意義上是好的,那麼它就會對現實產生意義。它具有科學性,前沿性,拓展性,幻想性。具體解讀如下:
科學性:科幻小說的科學性首先應該是廣義的科學。狹義的科學是指科學的知識體系。廣義的科學則還包括科學態度(世界觀)、科學方法(方法論)。科幻小說,首先是對科學的尊重,可以承認和允許自己的幻想誇張甚至不符合一些現有的科學知識的地方,但反對自欺欺人,把一些明顯的偏見或者迷信的東西偽裝為科學的事物,混淆視聽。
前沿性:雖然存在所謂的歷史科幻,但科幻無疑還是主要面向未來的。而面向未來的科幻與其說是對未來的構建,不如說是對現實的反應,尤其是現實中一些前沿的科技,一些熱點的話題的反應。如果說後者是大多數小說或文學形式的關注焦點的話,那麼前者——前沿的科技和科學理念無疑是科幻小說的特殊的關注點。
拓展性:如上所述,科幻以現實為基礎,而文學作品自然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作為科幻小說,個人感覺,它的拓展更有明確的方向性,無論從時間空間,或者思維方向,都有別於其他,顯得更為超前,更為宏大,更為具有使命感,也許這也是一部份科幻讀者自視甚高而瞧不起其他題材的文學作品的原因。
幻想性:其實這並不只是科幻單獨具有的特性,如果比幻想的自由和灑脫,一片yy文也許幻想的更好看一些,而奇幻在幻想上的成就也許更為卓越一些,畢竟奇幻甚至已經建立了幾個很著名的世界和設定,而科幻也許除了沙蟲世界,其他的更像是現實世界的有限的延展而不是幻想。但正因為科幻的幻想有其局限和嚴謹性,更易被接受,也更易在細節上出彩。

② 科幻小說讀後感怎麼寫呢

這是一本寫於六七十年前的科幻小說,盡管如此,今天讀來,還是能夠感受到作者的不可思議。

關於邏輯。對於社會發展的可預測這一點,也是小說最基本的一個設定,僅從邏輯上來說是不成立的。但就每一次危機的到來,和每一次社會的變革,以及文明的衰退或者發展,作者給出的架構還是能夠不錯的自圓其說的。

花了不到一天的時間,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盡管這本書已經經歷了很多個十年,但仍然沒有生澀的感覺。

③ 第一次寫科幻小說書評......

第一篇

《神的九十億個名字》是我正兒八經地 第一次 拿起一部科幻小說來看。 如果沒有當當閱讀器發起的21天文學班打卡活動,指定需要閱讀這部作品,我估計我不太會碰科幻小說,沒體驗過當然不知讀科幻小說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可偏偏又很奇怪,我喜歡看科幻類電影,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帶他看很多科幻類的電影,已經看的是不計其數。我忽然發現自己是多麼有趣,是否我的腦部構造很簡單,不同於常人?是不是單純喜歡直觀震撼沖擊視覺感官。可又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我的孩子卻很愛看科幻類書籍,從小他對科學類科幻類的推理類的書非常著迷。最近他一直在看《哈利波特》,已經看到了第七部。

為了完成任務,我裝模作樣喜歡上,讓情緒亢奮起來,把要下沉的眼皮吊起來。在翻看書之前,我先網路了《神的九十億個名字》的作者阿瑟·克拉克,一網路驚呆了,原來他是偉大的太空預言家!是「科幻三巨頭」之一,比肩阿西莫夫(我又網路阿西莫夫是誰)。他成功預言了互聯網,搜索引擎,地球通訊衛星。

這讓我很好奇,因為我自小開始就很崇拜那些「神人」,我的整個「胃口」被吊了起來……

《神的九十億個名字》說錄了克拉克18篇經典短篇。翻開第一篇《難以入鄉隨俗》第一段就把我給吸引住了,哇,那描寫很文學么,遣詞造句「勾引」我往下讀,我決定把它當文學作品來閱讀。往下讀,讀著讀著,腦子里會不時閃現出畫面來,我終於體會到科幻電影看多了的好處。這樣再看科幻小說,我感覺自己有了很好的想像力,我像個導演,在閱讀中腦海里想像出現的人物,場景畫面等……

讀著讀著,我發現我更適合做外星人,我跟外星人有同樣的感覺,接觸人類確實是個很復雜的事。

我感覺希克斯警官最逗,把兩個外星人當成從精神病院里跑出來的病人。而且是用最誠摯的語氣與當地精神病院的院長通話,但是對方態度堅決的表示,所有病人都在沒有一個逃跑。哎!可憐的希克斯警官。

只有智力非凡的人類才配跟外星人在一起。

今天讀到這,已經很不容易了,第一次讀寫了那麼多字,那到又一個七天後,我會不會喜愛上科幻小說呢?那就拭目以待吧!

第二篇

在《月亮和六便士》毛姆寫道, 「饋贈同情是一種令人愉快的本領,但經常遭到那些知道自己擁有這種本領的人濫用」。

在讀到這一部《扭捏蘭花》赫拉克勒斯的姑媽——亨利愛塔,這自然而然讓我聯想起來她就是這樣的女人。她沒有想像到她似乎由衷愛著的侄兒,她饋贈給他的「關愛」讓他恨死了。雖然亨利愛塔姑媽有幅粗野的外表,實際上有一顆脆弱而善良的心。而赫拉克勒斯卻是在貌似忠厚善良的外表下,卻有一顆危險暴力的心,他把那棵特異蘭花飼養好,對!沒錯,他在飼養,因為這棵蘭花會吃人,這個蘭花每天是要生肉來供養,那長長觸手,可以把人吞噬掉。他精心的飼養著,想用它殺死他那痛恨的姑媽。他精心策劃的這起謀殺案,卻沒想到那個「殺手」蘭花在和亨利愛塔姑媽對視的那一刻蔫了,眼前那個彪悍的「母夜叉」更令它生畏讓它魂飛魄散,最後它臣服於亨利愛塔,它認定她才是它的主子,讓赫拉克勒斯見識了醜陋的真相,這反轉的荒誕又離譜。從此他的靈魂脫離了他的身體,他漸漸變成一種麻木的植物。

第三篇

這次又算長了個見識,類人猿可以到人類家庭里當僕人。

《家有人猿》中的人猿——朵卡絲,不僅脾氣非常好,勤勤懇懇,認真謹慎,還從不頂嘴。最重要,還被主人所利用,用來對付自己的人類同胞,這樣的事情也只有聰明的人類才能想得出來。

文中的「我」為了教訓她老公准將上司的老婆——愛出風頭的克麗絲汀,因為在她精心給大家准備的晚宴上,喜歡炫耀她自己畫的油畫,雖然大家都是硬著頭皮去看,並認為她這些畫是晚宴的公害之一,但是她自己的自我感覺相當好,總是熱情澎湃的炫耀著。雖然人家表面上恭維著,其實內心譏諷鄙夷。特別是「我」在藝術方面有所造詣的人,內心看的很是不爽。於是「我」教起類人猿——朵卡絲畫畫,實施一個不太光彩的計劃,來羞辱那個愛出風頭的克麗絲汀,以此來說明類人猿都比人類畫的好,你克麗絲汀算哪根蔥?但是在過去的歷史,沒有任何一隻猩猩能畫出真正意義上合格的畫作。於是作者「我」會設計構圖,調好顏料,畫好大部分畫面,然後讓克麗絲汀像做其他家務一樣照葫蘆畫瓢。但是再聰明的類人猿還是猩猩,畫出來的東西簡直沒法看,畫作幾乎還是由「我」全部完成,她唯一的貢獻只不過是在畫布上草草塗抹了幾根線條,而且我教會她跟別人說這些畫作是她自己畫的。但是這些不阻止「我」稍加修飾,讓別人相信,所有作品都出自這位偉大的猩猩藝術大師之手。

這樣精心准備的事情,當然是想把這個消息傳到克麗絲汀的耳朵里。果然!克麗絲汀不相信一個類人猿能把她給比下去。於是瞅准一個時機,來到「我」家「拜訪」。也正好,因為「我」的不在。她要得到真相,要戳穿「我」和朵卡絲串通好的騙局,克麗絲汀讓類人猿朵卡絲當場繪畫。可是結尾又是一個反轉。朵卡絲果真擺脫了我的影響,還自創了一套繪畫技巧。只見她運筆如飛,自信滿滿的畫著。用的卻不是「我」真心教給她的筆法技法。但這幅朵卡絲展現自己才華的自畫像,在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卻讓人類第一次站在局外人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給自以為自己是藝術家的人們一記響亮的耳光。人類根深蒂固的觀念,用自己所謂的繪畫技巧去想改變類人猿的繪畫,但沒想到不受拘束的類人猿畫的畫作還比人類畫的好。可笑嗎?可笑!想利用類人猿僕人來教訓自己的同胞,卻羞辱了自己一番。

這篇文章同時也諷刺那些只注重技法忽視想像力創造力的那些人。有時候我們的人類就是這么愚蠢著。

第四篇

讀完《鬧鬼的宇航服》我腦子里聯想起白天有一個阿姨跟我說的一件事,她說「在我們小區旁邊有一個老太太,每到傍晚,她會把燒好的飯,拿到小區旁邊的小河邊,然後就有20多隻流浪貓聚集在這里吃她燒好的'貓飯',每天定點定時都「不約而同」地過來吃飯。他們好像都已經約定俗成……」看著我聽呆了的神情,那位阿姨得意的眉毛一揚,繼續道「貓可是有九條命哦!那位老太太平時做什麼事情都很順利的,她孫子讀了民辦學校又很順利的保送到重點高中……」聽得我冬天汗毛豎起,感覺到那一群貓就如神靈般生活在我們身邊。

「什麼時候我也過去看看。」我跟那位阿姨幽幽地說。

《鬧鬼的宇航服》因為要排除空間站外的一個故障——一台實驗衛星。「我」是空間站主管,不得不面對這份「美妙」差事,當「我」向氣密艙飄去,沿途遇到的唯一一位「船員」只有湯米——最近才養的一隻貓。但是沒有多少動物能夠適應無重力的太空環境。當我要鑽進微縮版的宇宙飛船——太空服,湯米沖我哀怨的喵喵叫,可我現在很忙,沒時間陪「他」玩。因為這項任務很重大。

就如我們平常在電影上看到宇航員在飄渺虛空中慢慢的翻個筋斗,在完成一系列動作,然後發現了故障,在快要處理完畢返程時。突然感覺不對勁。有一種可怕的聲音是宇航員之前都沒有聽到過的聲音。文章中接下來的一系列的對「我」恐懼心理比文學大師刻畫的還細膩。置身於茫茫的黑暗深淵,一陣斷斷續續的沉悶敲擊聲,間或夾雜抓擾聲,彷彿金屬刮擦在金屬上,孑然一身遠離人類驚恐如漲潮的海水讓人精神錯亂。「我」害怕的聯想起這件宇航服是不是已故宇航員的原因,是不是鬧「鬼」了?但念頭如惡魔一般糾纏著,那恐怕的聲音彷彿從四面八方同時襲來,卻突然有東西拍了「我」的後頸,「我」在自己那能刺破太空的尖叫聲昏厥過去。

當「我」再次醒來的時候,發現旁邊所有的醫務人員正忙著逗弄三隻可愛的小貓咪。而我之前認為那個「他」——貓咪湯米,其實是「她」,那是一隻母貓,這一出在太空中「鬧」鬼劇,卻原來是「她」在「我」的太空服里5號儲存包里偷偷生下三隻小貓咪。

我是屏著呼吸表情嚴肅地讀完此篇,但最後讓我忍俊不禁,我想每位養過貓的人都能寫出一大籮筐關於貓的奇聞趣事吧。

第五篇

地球她是有生命的,是我們的母親,她是有能力養育所有的人類與萬物,但是沒能滿足人類無窮盡的欲貪。人類的戰爭,核彈爆炸,讓生態環境不斷遭受破壞,全球的氣候開始極端異常,人類的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颶風、台風等對人類的危害越來越大了。大自然的一切並非都是個人隨意可以支配的資源,她是人類共有的財富,需要大家共同呵護,我們同在一個地球村,當災難來臨,誰也逃不掉,我們卻時常做著違背自然的事,壓榨地球,恣意在摧毀這片曾經美麗的土地,自然也就懲罰人類,這就所謂的因果報應。

人們總以為自己能主宰地球一切,我們破壞著地球,傷害著地球,我們最終是回不去《「地球啊,我若忘記你……」》馬文小男孩心中那「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的美好世界。文章中寫道: 「他無法理解那場戰爭,戰爭最終毀滅了整個世界,只留下一座庇護所,它因為遠離人群才得以保存,成為人類最後的希望。」 可見人類是多麼的可怕,是地球大自然破壞的始作俑者。這一篇科幻短文警示我們人類,我們要愛護地球,共同維護我們美好的家園,這是有利於我們子子孫孫千秋萬代的事,這是攸關人類的未來,攸關地球的未來。否則,美好的家園終歸只是一場夢。

第六篇

最近讀了科幻小說《神的九十億個名字》,感覺胃口特別好,飯量驚人,因為實在太燒腦又費神費時,每篇非得前後翻來覆去地倒騰了幾個來回才能讀懂一點。 你會問,「這七天過後,你會喜歡上科幻小說嗎?」我肯定並負責任的回答,「不會喜歡。」但假如有喜歡上但絕對不會喜歡上寫科幻小說的書評。我喜歡科幻電影,那看的沒壓力,我覺得沒法喜歡上科幻小說是因為還得寫書評。我喜歡已經直觀呈現在眼前的畫面。我可不高興還得頗費心思地想啊想怎麼寫出可以加精的書評,我在數著時間,希望接下來的幾十個小時快點翻篇,但我又很較真地不讓它翻篇,我非得寫完這兩天讀科幻小說的書評,我需要獎勵,哈哈!

《綠手指》讓我看到孤獨的植物學家蘇洛夫,因為當他談到自己夢想的時候,在月球上是能培育出有生命的植物,可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也不理解他,他只好孤軍奮戰,瞞著大家在完成偉大的工作,但在月球考察期間,是絕不能單獨一人跑到月球表面上去的,那樣麻煩就會大,甚至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狀況。但有什麼辦法,往往被正常人看成「瘋子」的人往往能完成偉大的壯舉,世界因他們而改變而豐富多彩。他用雜交小麥征服了北極,可那僅僅是個開始,他把生命帶到了月球——還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這里。因為他培育的神秘的「仙人掌」,它們將大片大片的月球岩石粉碎並分解,為更多經過改良的植物進駐月球鋪平了道路,而正是這些植物養活了月球上的每一個人類,這可是多麼偉大的事呀!可正因為他高興得忘記了後果,當他彎下腰來仔細查看成熟的植物。但沒想到,在月球的低重力環境下,「仙人掌」攤開了綠色的手指,正是他打碎了蘇洛夫的頭盔。蘇洛夫就是這樣被自己的「孩子」近距離「槍殺」的。

給那些勇敢孤獨的,探索宇宙世界奧秘的科學家們多點理解吧!推動人類進程的是他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換來的!

第七篇

謝天謝地,終於熬過了七天,寫科幻小說的書評終於要翻篇了。

卻看到孩子閱讀<哈利波特>讀得卻是津津有味,羨慕地問道, 「為什麼你那麼喜歡看科幻小說?」他彈出食指在自己的腦門上繞了幾個圈,說道「好看唄!想像力豐富,腦洞很大。」 想起當年還在讀幼兒園的他,帶他到圖書館去借書,他專挑科幻的書,想起來那時該是埋下了科幻的種子,又加上看了不計其數的科幻電影。我再深入細想一下,或許我們之間還有年齡的差距,還加上,女人么,喜歡言情小說更多些吧。

科幻小說《神的九十億個名字》是由十八篇短篇組成,其實每篇都引人入勝,結尾都是來個驚人反轉,只是太燒腦,對於腦路構造簡單的我,懶得頗費腦神,對於繞來繞去的幾篇索性放棄,好在其中有幾篇故事敘述比較明了,今天挑出一篇故事性比較強的《長羽毛的朋友》,作為七天看科幻小說寫書評的收官篇。

既然在太空站里沒有一條規定禁止人們養寵物。建築工人斯汶養上一隻叫克拉麗蓓爾但寵物也不足奇怪了。這是一隻小巧玲瓏的黃色金絲雀,她學會了如何在零重力環境下飛行,而且絕不會多做無用功。她成了大家的寵兒。這個小傢伙在太空站茁壯成長著。可是有一天早上人們找不到她,當找到時她「蔫」了,給她吸了點氧氣以後她蘇醒了,不一會兒又栽倒了。克拉麗蓓爾金絲雀的反常提醒了「我」,一定是空氣出了問題。以前的礦工常常帶著金絲雀下礦,好提醒他們有沒有瓦斯。可事實真的是如此,昨天夜裡,遭遇的一場罕見的日食。那些耗資50萬美元打造的化學與電子設備徹底辜負了我們。在地球的陰影中,空氣凈化裝置有一部分被凍住了,唯一一條報警線路卻沒有響。而一隻小小的金絲雀,當初斯汶偷偷把她帶進來,有部分原因是出於科學上的好奇心,他想看看一隻小鳥在體重為零的情況下,會怎樣使用她的翅膀,但沒想到,這只小小的金絲雀卻成了英雄,不僅給大家帶來快樂,還救了大家的命。

可見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善待小生命,就是善待自己,生命中不起眼的,或許成了你生命的精靈和福音。

④ 你對中國科幻文學(小說,電影)有什麼看法

科幻小說在中國,有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隸屬於「兒童文學」,當這種片面的認識終於得到糾正之後,科幻小說終於成為「通俗文學」的一種形式。但在主流文學界的一般認識之中,科幻小說還進入不到「高雅文學」。科幻小說長久不能進入雅文學的領域,實際上就是指出,在目前文學理論的評價框架下,科幻小說在藝術美感上是很弱的,甚至被認為幾乎沒有藝術美感。科幻小說被認為不過是講述一個離奇的故事,「有趣」和「離奇」是其最重要的特徵(相比童話或者其他兒童文學,科幻小說的位置更為尷尬,因為面向兒童讀者群的特殊的敘事技巧和藝術感染力被剝離,它需要直接面對主流文學的評價模式)。

分析科幻小說之所以被認為缺乏藝術美感的原因,可以清晰地發現,作為藝術美感產生的基礎——藝術真實,在科幻小說中得不到認同。對照上述理論界對於藝術真實的理解和解釋,科幻小說中確實缺乏「生活的邏輯」。比如在關注未來的科幻小說中,幾乎每一篇小說都呈現了一個互不相同的未來世界,那裡整個人類的文化、經濟與政治都是「出乎意料」的,那麼,在這個情境中,很難說文本到底包含多少現實生活的邏輯;在觀照技術革新的科幻小說中,物質生活的巨變非常突出,科幻作家往往能想像出令人震驚的科學技術,那些新鮮的機械、商品和各種工具,可以說在現實生活中少有直接對應物,也就更談不上基於現實的「真實」;最大的難題是對地外生命、地外文明構想(或者是若干年後徹底進化的人類本身),其諸多細節是徹底天馬行空地想像,比如人類作為一種能量而不是一種物質實體而存在,這些顯然更不具備上述所謂現實生活的經驗。

還有涉及其他種種科幻題材的小說內容就不再贅述了,出於討論上的簡便,不妨暫時將其定義為「強幻想」,它們共同的一個特徵便是,無論是對物質世界、還是對人類的精神世界的描繪,都大大超越現有的實際生活,有些甚至很難從現有生活中找到類似的對照物。必須承認,無論作家做何等想像,必然受到其生活體驗的約束於局限,也就是說一切想像幾乎都能從現實生活找出根源,但問題是,當這種想像與現實過分地疏離之後,讀者的生活體驗就很難與作品的描述產生「共振」,讀者可能認為小說是精彩的、曲折的、生動的,但是確在潛意識中不斷暗示自己,這是「編造的」、「虛假的」,從而很難體會到強有力的藝術真實感(按照現在對於藝術真實的理解),進而產生審美體驗。

不過實際上,這里存在的最大的疑惑和矛盾是:盡管從理論上分析可以看出,科幻小說幾乎不具備藝術真實(當然,這里尤指「強幻想」的科幻小說,與其相對的「弱幻想」,比如在科幻小說中被稱為「軟科幻」的那一部分,其背景可能就是現實生活,因此它較為勉強甚至完全適用地可以用一般的批評範式來對待,不必斷章取義地將我這里所指的「科幻小說」理解為科幻小說的全體),然而在實際閱讀過程中,一個合格的、成熟的讀者能夠體會到科幻小說中的美感,換句話說,他們能夠感受到科幻小說中的「真實」,並且將那些幾乎不可思議的「強幻想」與自身在現實生活中的體驗統一起來,從而被喚起一種情感上的或者思想上的共鳴。

比如阿莫西夫《基地》(系列)中描述了已有一萬二千年悠久歷史銀河帝國,進行了史詩般的宏大敘事,小說厚重而富有歷史感;劉慈欣在《地球大炮》中,設計了一個將地球沿直徑掏出一個空心管道的的技術構想,展現了科學技術的偉大力量,以及人必然能夠征服自然的信念;韓松在《紅色海洋》中對於若干年後生活在海洋中的退化的人作了細致的描繪,其殘酷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給讀者造成了強烈地沖擊,呈現了一幅鮮活的關於生存、爭斗和死亡的悲劇式的圖景。

不用將科幻名作一一列舉,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是,盡管從理論上分析,科幻中的「強幻想」難以將讀者帶入一個不自覺的真實之境,然而實際情況卻與之恰恰相反,優秀的科幻文本不斷地營造真實之境並賦予讀者強烈的審美體驗。那麼,當理論與實踐不相符合之時,帶來的思考就是,原有的理論是否存在局限甚至缺陷?

科幻小說作為文學創作的一種形式,與主流小說最大的區別是,它不僅關注精神層面,而且也關注物質層面。這里的物質層面,不是當下文學理論中通常意義下的「物質生活的享受」,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整個物質世界,涵蓋了科學與宗教對於物質世界的認識(對於科學,包括對宇宙的現有認識和尚未進行實證的科學猜想)。按照李兆欣對於科幻本質的理解,科幻小說的思想性體現在它觀照「變化對人的影響」,在主流小說中,這個「變化」是指現實生活中的時代變遷、生活方式的變更、思想觀念的蛻變等;在科幻領域中,「變化」則具有更為廣泛的含義,它還包括直接的科學理論與技術產品的變化(當然,這更多是虛構的,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實際變化),甚至是科學規律本身的「變化」(虛構出另一種「自然的規律」)。即使在精神層面,這種變化甚至也不僅是人自身,而可以是動物、植物,甚至是完全虛構的「地外文明」。

因此,藝術真實的概念可以在科幻領域中得到這樣的拓展:

1、藝術真實包括對物質世界符合邏輯的假想和虛構,其藝術效果是產生科學之美與自然之美,或者是對科學本身的反思和批判之後的悲劇美。

科學美與自然美(這里尤指自然規律,而不局限於自然風光)在主流文學作品中一般得不到充分體現,甚至不能體現。文學作為藝術美的最高形式之一,它區別於科學,甚至在實際的理論探討中,需要特別地對文學與科學加以區分。在實踐上,文學作品也少有表現科學美的。

但是在科幻領域中情況完全不一樣,大量的科幻小說,尤其是被稱為「硬核科幻」的作品,非常關注科學規律以及科學技術,許多在主流文學中幾乎不可能被採用的題材,在科幻小說中得到充分發展。比如當代科幻作家劉慈欣,在《地球大炮》中虛構一個貫穿地球的巨大管道,利用力學原理進行運輸,而後又虛構,通過電磁學原理,利用這個管道用來當作加速器,向地外發射各種機械結構;在《詩雲》中,他更為天馬行空地虛構出一個巨大無比「存儲器」(功用上類似於現在電腦的存儲設備),它由幾個星球作為原材料製作而成,飄散在地球的周圍;在《夢之海》中,他虛構出,地球上的海洋之水被凍結,並被製成巨大的規則的長方體,漂浮在對地同步軌道上,折射太陽的光輝,成為一件藝術品。這些在目前看來,完全不具備技術可操作性的虛構情節,在閱讀的時候確具有極其逼真的真實感,其宏大的結構、壯闊的場景,甚至帶有宗教色彩的對「造物主」的贊嘆和膜拜,都充分地反映了科學美、技術美和自然美。

劉慈欣自己也曾表示:「世界各個民族都用自己最大膽最絢麗的幻想來構築自己的創世神話,但沒有一個民族的創世神話如現代宇宙學的大爆炸理論那樣壯麗,那樣震撼人心;生命進化漫長的故事,其曲折和浪漫,也是上帝和女媧造人的故事所無法相比的。」[7]不爭論這個觀點是否在認識上有所偏頗,它至少說明,科學(理論、規律)、自然是具有美感的。那麼,既然我們能夠從客觀世界實際存在的關於自然的規律和事物中獲得審美體驗,一部優秀的科幻作品也就同樣可以由符合邏輯的基本「假設」出發,建構另一個世界,或者另一種人類尚不能/不可能觀測到的景緻,來實現本質上相同的科學美感。並且,就人類當下的對世界的認識程度,自然規律的真與美往往是統一的、同一的。宇宙學中的超弦理論尚不能通過實證來檢驗它是否是真的,但是它之所以能夠作為一個重要的理論假設而存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在數學形式上以及某些其他方面具有強烈的美感,甚至在討論它時用到了關涉美學的概念(奧卡姆剃刀)。因此,科幻小說中對於物質世界——比如自然科學中的定律、數學公式中的常數、尚不存在的景緻——進行符合邏輯的虛構,在實踐上完全能夠產生藝術真實感。而主流小說對此的忽視,恰恰反映出主流文學在這類題材中的弱勢和無力。

另一方面,科幻小說中還有大量虛構,其目的和效果並非是反映科學美,而是描述技術災難。這類作品的立場往往是對科學持批判和有限度的發展的態度,對人類當前的發展模式進行質疑,以及關涉技術對人的異化等問題。這類題材在主流文學中,更多地是從體制和文化的角度進行批判,而不是直接關注物質生活本身。現實生活中的技術災難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強度,都是有限的,而作為文學創作,基於生活的虛構是藝術上的必然,因此,科幻作品中往往有現實生活中完全不存在的災難性場面,題材涉及基因問題、人口問題、能源問題、納米技術、計算機網路、人工智慧等多個科技領域。雖然與客觀世界進行比照時我們會認為這些「災難」是荒謬的,但是必須看到,作為藝術上的提煉,成熟的讀者不僅在閱讀時能夠從文本中感受到災難的真實氣息,在本質上,它也同樣是現實生活中科技負效用的一種映射。因而它們在藝術上是真實的。

換一個角度,理論界現在對於藝術真實的理解,即反映生活的「真相」、「本質」和「規律」,在涉及對科幻小說的評價中,對於「生活」一詞的規定過於狹窄,在文學中,它不僅像我們一直理解的那樣,包含的是「人與人的關系的總和」以及「關系總和中的個體的人」,還應當涵蓋人所生活其中、並不斷探尋其規律的客觀世界與人的關系,以及人與客觀世界關系下的個體的人。

2、藝術真實包括映射人類社會自身的「非人類」社會,其藝術功用與描寫人類自身一樣,重在喚起讀者在情感、意志和觀念等方面的共鳴。

科幻小說中存在大量「非人類智慧」的描寫與虛構,比如具有獨立意識的人工智慧、外星人,或者已經與現今的人類完全不一樣的未來人。在形式上,這些描寫似乎虛假的,缺乏真實感的,因為它們表面上看來與現實社會不相關,其人物形象與事件也完全在人們的經驗之外。但在實踐中,這類文本同樣能夠帶來強烈的真實感/現實感,因而它應當具備了藝術真實。

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不難發現,不管作者如何構想「非人類」社會,實際上都必然不能完全脫離作者自身的生活經驗,也就是我們的現實世界。科幻小說中絕大部分非人形象都是人格化的,不過是外在形象與文化形式可能有大量的虛構,但人格化是其很難脫離的一個基本規則。比較人類在神話故事以及宗教故事中對於非人(神鬼)的構想,這些虛構也同樣是將「非人」進行人格化。

因此,在人格化的角色中,無論其外面如何怪異,小說的情節依然局限在一個人與人的關系網路中,非人的角色實質上乃是為了對照現實的人,非人社會實質上同樣是為了對照現實的人的社會,進而表達作者對於人的立場和態度。這一點在本質上與主流文學中的魔幻現實主義是相同的。比如艾薩克·阿西莫夫在《二百歲的壽星》中虛構了一個機器人,「他」本來可以「不朽」,但為了成為一個真正的、完整的人,他最終體驗了死亡。在這里,所謂機器人就是一種現實的人的映射,而深深打動讀者的,就是小說通過一個機器人的「生命歷程」所反映出的人的情感、情緒和生命的意義。從這一點,非人的形象同樣具有強烈的真實感,關於非人的虛構一樣具備藝術真實性。

在另一些科幻小說中,也會存在並沒有人格化的非人形象,比如洞察宇宙真理的智慧體等。在這類小說中,人的形象實質上被抽象化與概括化了。一般的小說中,人作為一個實際的存在,他必然需要具備獨特的個性和特定的意識,這在文學創作中稱為「典型」。但科幻小說卻能夠突破這種傳統,它可以沒有具體的人的形象,而是將哲學意義上關於的「人」的共性和本質抽里出來,在文本中進行哲學思考。比如在一篇科幻小說中,一個人死後在黑暗的空間中與另一個「聲音」進行對話,這對話其實就是一個哲學思辨的過程,對於一些形而上的問題進行不斷地拷問;在一篇名為《維序者》的科幻小說中,作者塑造了一個維持「時間秩序」的智慧體的形象,而實質上小說也是在進行關涉時間、存在與歷史的某種哲學思考。

這類小說的共同特徵是缺少情節,但它的特色是能夠抽離出一個抽象的人的概念,從而在文本中進行哲學層面上的思辨。這種創作形式在主流小說很少見,因為主流小說幾乎無法在缺少具體的人(也沒有人格化的形象)的基礎上去進行創作。但這應當具有藝術真實性。因為所謂文學,不是僅僅要從文本中體現對於現實生活的關照,具有感性上的相通與共鳴,同樣也可以直接超越感性的認識,直接從哲學的層面對高度概括後的現實世界進行理性思考,關注於抽象的形而上的概念(比如人存在的意義,宇宙是否完全可知,空間與時間的本質等)。如果薩特能夠在他的小說中進行存在主義的思考,就沒有理由認為科幻小說不能進行更為抽象的哲學拷問,也就應該認為,科幻小說中虛構的非人格化的非人形象,實質上是在小說中進行哲學思辨的一種媒介,是一種觀念的抽象表達,具有藝術上的真實性。

⑤ 科幻文學的意義

科幻文學具有科學性,前沿性,拓展性,幻想性等特點,俄裔名小說家納布可夫有句耐人尋味的名言:「科學離不開幻想,藝術離不開真實」,或許正是科幻藝術的最佳寫照。科幻為人們提供了幻想的平台,文學文化交流的平台。它為人們接受某些超自然現象做了思想准備——在讀過科幻的人們中更容易接受或理解新的現象或未知的事物。科幻之所以是科學與人的橋梁之一是因為它具有前瞻性。並且這前瞻性具有警世的作用--它關注現在又高於現在,從現在預言未來,從現在中思考遠古,思考未來,思考人類、生物乃至地球、太陽系甚至整個宇宙的未來!它的題材既有厚重又有活潑,形式多樣,無疑激發了人們的從童年時期就有的好奇心。它的深厚的思想性與思考性是人智慧的精華,思想的結晶。

⑥ 科幻小說要怎麼寫

具體如下:

在創作科幻小說的同時,就應該注意收集素材,尤其是科幻類小說,雖然他本身脫離現實,但是其中個別涉及到的知識點,仍然還是要與現實稍微掛鉤,這樣在適當的基礎上,進行適合的延展,這樣更有助於科幻小說的代入感和真實性。

科幻創作的小說一定要大膽,說白了就是想像要豐富,科幻小說有兩個注意的點,就在於「科幻」兩個字上,所謂科就是科學,而幻就是幻想的意思,如果幻想都不大膽,那麼什麼時候大膽,尤其是更加新穎而又大膽的想法,更能吸引讀者的注意。

當然科學與幻想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結合在一起的,這一點也是科幻小說作家所必須掌握的,小說的創作本身就是立於現實而高於現實,實際上這也是寫作科幻描寫的捷徑。

推動科幻小說的情節發展,實際上也有很多種方式,可以採用傳統的,比如通過人物性格太推動故事發展,或者直接在所幻想的基礎上,利用幻想的構思來推動故事的發展,逐漸的將更為龐大的故事架構展現在我們面前,當然也可以二者結合,這需要作者擁有很豐富的小說創作經驗。

設計好主要的故事情節和大綱,實際上很多小說創作者都是忽略這一細節,有些人認為我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哪怕寫不出來硬湊字數也不是不可以,但這樣寫出來的小說純粹就是流水賬,即便是以幻想為主的科幻題材,但是在幻想的同時,也必須實現設計好一個度,在創作小說的過程中不能逾越這個度。

概述:

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其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

中文最早也有譯作科學小說。雖然從科幻史的角度來看,暫時還沒有一個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認的定義標准。在科幻愛好者中盛傳的一則「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是這樣的:「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坐在房間里。這時響起了敲門聲······」可以說,這比一個精確的定義更能概括科幻小說的特質。

美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布哈伊·哈桑曾說:「科幻小說可能在哲學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簡單的,在美學上是有些主觀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觸及了人類集體夢想的神經中樞,解放出我們人類這具機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⑦ 科幻類小說的思想感情、中心主旨一般是什麼

1.
科幻作品的特點 科幻作品就是運用想像和誇張的手法,把科學和文學結合起來,表現了人類對未來生活的暢想或對未來生存環境的憂慮的一種文體.
2.
科幻故事有什麼特點 科幻故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虛幻、虛構,神奇,人物、事物都有神奇的力量、魔法、魔力等等,都是科幻小說的特點.
3.
小說主要特點是什麼 小說的特點 (1) 視角獨到,以小見大 (2) 人物形象,個性鮮明 (3) 心靈刻畫

⑧ 什麼是科幻類的文章,也就是從哪些方面寫

其實科幻是人類前進的動力,源泉.

科學幻想小說(英語:Science Fiction,又稱Scientifiction),簡稱科幻小說(Sci-Fi或SF),主要描寫想像的科學或技術對社會或個人的影響的虛構性文學作品。中文最早也有譯作科學小說。

雖然從科幻史的角度來看,暫時還沒有一個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認的定義標准。一些可供參考的例子有:

「科幻小說是描述科學或想像中的科學對人類影響的小說」;
「科幻小說是描繪對象處於未知范疇中的小說」;
以上定義雖然角度不同,但科幻小說的定義中總是反復出現一些詞語,例如:幻想、未來、科技、人類、變化等。從這些關鍵詞中可以看到,科幻小說所涉及的范疇總是與人類的好奇心、求知慾緊密相連。

在科幻愛好者中盛傳的一則「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是這樣的:「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坐在房間里。這時響起了敲門聲。」可以說,這比一個精確的定義更能概括科幻小說的特質。

美國著名文學評論家伊哈布·哈桑曾說:「科幻小說可能在哲學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簡單的,在美學上是有些主觀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觸及了人類集體夢想的神經中樞,解放出我們人類這具機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應該就這些了吧.呵呵!!!

⑨ 科幻小說的意義何在

有些人總覺得科幻小說是帶給我們一種目標,讓我們能夠把我們現在的生活過成像科幻一樣的世界,可是我們恰恰忘了,其實科幻小說,他的目的僅僅是讓我們在小說當中發現我們的影子,並且讓我們學會自我反省,如何才能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熱點內容
言情情節較多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4-11-27 01:17:35 瀏覽:639
2001太空漫遊科幻小說劇情 發布:2024-11-26 23:55:59 瀏覽:663
言情小說mp3 發布:2024-11-26 23:53:38 瀏覽:734
先婚後愛文筆好古代小說 發布:2024-11-26 23:52:48 瀏覽:840
古代親兄妹戀的小說 發布:2024-11-26 23:35:39 瀏覽:457
林暖寧時御全文免費閱讀小說 發布:2024-11-26 23:18:45 瀏覽:252
滄月涵語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4-11-26 22:59:43 瀏覽:616
言情小說叔途桐歸 發布:2024-11-26 22:07:07 瀏覽:763
女主現實比較有趣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4-11-26 21:42:54 瀏覽:350
好看的離婚小說推薦 發布:2024-11-26 20:34:30 瀏覽: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