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nature科幻小說
Ⅰ 求一部科幻小說名字,背景好像是在外星球,一艘潛艇里,海水有毒,人在海里會變成魚
我也記得。。貌似是小時候看到的,劇情我倒是記得很清楚,但名字也是忘記了
說,碰到海水會變成魚,但可以永生,恐怖的卻在於你將忘記你是人的存在,忘記過去的記憶,甚至忘記你的名字。主角在一次事故後變成了魚,然後一遍一遍的背著自己的名字就怕忘記。
最終,不知道過了多少年,海底一處高低變成了海島,主角他們湧上了陸地,變回了人類,也保存下來了人類文明的火種。。
同求書名。。。
Ⅱ 10本國外經典科幻小說
國外有很多科幻小說,就選幾本經典的來讀讀吧。下面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10本國外經典科幻小說,希望你喜歡。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1本:《海底兩萬里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1870)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是科幻小說的先驅,他的這部小說問世60年後,“科幻小說”這個詞才正式出現在公眾 文化 中。《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最具預見性的作品,其 中的潛艇戰、水肺 潛水 甚至泰瑟槍之後都成為現實。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的名字“鸚鵡螺號”就源自《海底兩萬里》。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2本:《震盪波騎士The Shockwave Rider》(1975)
賽博朋克小說的開山之作,比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發表《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還要早九年,甚至賽博朋克cyberpunk這個詞也是在這部小說發表五年後才出現。雖然, 《震盪波騎士》中沒有描寫一個虛擬現實的華麗網路空間,但小說中的電腦黑客在全球計算機網路上釋放了一個可以自我復制的程序,約翰·布魯勒爾John Brunner把這個程序叫做“蠕蟲”。1982年,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在分布式計算領域所作的工作和約翰·布魯勒爾小說中的描述驚人地 相似。1988年第一個現實中的蠕蟲病毒在互聯網上出現並迅速擴散,感染了數千台電腦。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3本:《天堂的噴泉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1979)
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的這本小說描寫了“太空升降機”—從位於10000公里高處的地球軌道上,將一條纜索放到地面上。通過這條纜索,人們乘坐特殊的纜車或升降機進 入宇宙空間。如果這樣的“太空升降機”有一天成為現實的話,其預見性可以和《海底兩萬里》中的鸚鵡螺號潛艇媲美了。阿瑟·C·克拉克沒有發明出太空升降機 的實物,不過他進行了嚴謹的演算,證明太空升降機是可行的。他甚至預測出碳纖維將是製造升降機纜索的理想材料。二十年後,這一預測成為現實,NASA(美 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首次將太空升降機研究付諸行動時,碳納米管成為核心材料。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4本:《賽亭星Cyteen》(1988)
C.J.切瑞C.J. Cherryh將 故事 背景設定在一個嚴酷的星球,那裡的定居者和地球居民關系惡劣。《賽亭星》的矛盾主線是推動克隆人超越基因復製品限制的嘗試。故事中科 學家通過創造類似的童年經歷,試圖塑造他們社會中最有價值公民的性格。切瑞通過這部作品,巧妙地探討了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孰重孰輕的爭論。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5本:《火星三部曲The Mars Trilogy》(1992-1996)
作者金·斯坦利·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把故事中對火星的殖民化開始於2026年,200年後結束,那時火星的地形改造基本完成,人類邁出了走進星際空間的第一步。火星三部曲著 重描寫火星殖民者的日常生活細節,並且密切關注火星的地理環境,彷彿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會登上這個紅色星球一樣。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6本:《鑽石年代The Diamond Age》(1995)
故事情節是一個下等民小女孩偶然間獲得了一本世界上最前進的繪本啟蒙書,這本書在各 種情況下一直指導小女孩的成長。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塑造這本啟蒙書和小女孩生活的整個世界時,借鑒了埃里克·德雷克斯勒Eric Drexler關於分子納米技術的一些觀念,那就是微型機械過特定時間就會創造新奇跡。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7本:《彩虹盡頭Rainbows End》(2006)
第一次讀這本小說時,主要內容中遠超現實的科技讓讀者感覺作者弗諾·文 奇Vernor Vinge把故事背景設定在2025年似乎過度樂觀。“隱形眼鏡”佩戴者的周圍覆蓋著網路上的數字信息—“網衣”。個人社交網路資料可能出現在他們的頭 邊,完整的景象也可能被投射到幻想的世界,在汽車或飛機上噴塗怪物或龍的圖案。不過現實世界的科技發展速度遠比我當時想像的迅猛。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8本:《熾熱Incandescence》(2008)
格雷格·伊根Greg Egan把年代設定為:遙遠的未來,背景:跨星系的文明—這部作品似乎無可爭議地屬於太空歌劇的范疇,不過格雷格·伊根之前還寫過一本廣義相對論和天體物 理學的啟蒙小說。故事情節大多發生在工業革命前詭異的世界,文中的角色需要盡快發現某些先進的物理學原理,否則他們就會有大災難。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9本:《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1895)
H·G·威爾斯H.G. Wells的這本小說有點自我剽竊的意味—那台機器的操作原理似乎是直接從《頑固的亞爾古英雄The Chronic Argonauts》中搬過來的。H·G·威爾斯的這篇短篇小說出版於1888年,比《時間機器》出版時間早七年。盡管如此,《時間機器》仍是部出色的科 幻作品,因為這部小說傳播了這樣的理念:時光旅行可以靠科學技術手段實現,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樣依賴於魔法。近幾十年中物理學家們爭先恐後進行理論 上時光機器的研究,就證明《時間機器》關於四維宇宙中時光旅行的描寫極具預見性。
國外經典科幻小說第10本:《我,機器人I, Robot》(1950)
1941年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創造了“機械人工程學robotics”這個詞。短篇小說集《我,機器人》收錄了艾薩克 · 阿西莫夫最著名的作品—《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也不得見人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機器人應保 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雖然艾薩克·阿西莫夫的作品中沒有過多描述機器人的“正電子大腦”如何運作,但提出了一種思路:機器的思想運 轉正常,但指令沖突使其行為怪異。之後的計算機程序員對這種思路再熟悉不過,因為指令沖突時程序就會出現bug。
科幻小說課外書相關 文章 :
1. 5本必看外國科幻小說
2. 10本課外必讀書
3. 課外書大全
4. 不可錯過的科幻經典小說分享
Ⅲ 強推這些值得一看的科幻系列叢書~
最近幾年,科幻因為劉慈欣《三體》的獲獎,《流浪地球》的上映,在中國徹底引爆,火了,所以呢,我想趁這機會,也給大家推薦一些好看的科幻系列叢書~
1、沙丘系列
沙丘是經典中的經典,第一屆星雲獎,1965年就頒發給了它,次年1966年,雨果獎也再度垂青。
這部書後來還有改編的一系列游戲,沙丘2000之類的。
這本書的美譽實在是太多了,大家完全可以在網路鍵入沙丘,看一下沙丘的地位到底是多麼重要~
點擊此處電子書試閱
2、安德的游戲三部曲
這部系列是斯科特卡德的成名作,也是他最拿得出手的作品。安德系列以及發展成一個龐大的科幻系列,不過國內目前引進翻譯的不多,一般都是以3部曲出版的,分別是安德的游戲、死者代言人、安德的影子。
點擊此處電子書試閱
3、銀河帝國
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美國科幻小說作家、科普作家、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題材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與儒勒·凡爾納、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並稱為科幻歷史上的三巨頭, 同時還與羅伯特·海因萊因、亞瑟·克拉克並列為科幻小說的三巨頭。 [3] 同時也是著名的門薩學會會員,並且後來擔任副會長。 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譽為「科幻聖經 」。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說》雜志和兩項阿西莫夫獎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提出的「機器人學三定律」被稱為「現代機器人學的基石」。
具體有多牛逼,看一下上面的介紹感受一下就知道了。
而它最主要的作品就是基地系列,機器人系列,和銀河帝國系列。而這15本書在國內被歸到了一個系列,統稱為銀河帝國。
點擊此處電子書試閱
4、海伯利安四部曲
海伯利安四部曲》包括《海伯利安》《海伯利安的隕落》《安迪密恩》《安迪密恩的覺醒》,與《銀河帝國》並稱為科幻文學不可逾越的兩座豐碑。於1989年初次出版後,橫掃所有科幻重要獎項的奇跡之作:雨果獎、軌跡獎、日本星雲獎、法國宇宙獎、西班牙科幻小說獎、英倫科幻獎……被《軌跡》雜志票選為1990年前史上十大科幻小說,1997年和2006年兩次入選「100部推薦科幻奇幻作品榜」。
丹·西蒙斯將科幻小說中的所有關鍵元素:太空歌劇、時間旅行、賽博朋克、軍事科幻、生物病毒、奇點、人工智慧……都完美地結合在這本書里,令人嘆為觀止。《海伯利安》是一部經典的太空歌劇,也是一部浩瀚壯美的星際史詩,它的經典不僅在於學識上的淵博,還在於它在美學上的高度,有人說「沒有比《海伯利安》更美的科幻小說」。
點擊此處電子書試閱
5、環形世界
路易斯·吳迎來了他的二百歲生日,他走進轉移亭,世界各地轉眼就到。他本想縱情狂歡一天,卻鬼使神差地撞上了神秘的外星人——傀儡師。
傀儡師擁有高超的技術,但個個膽小如鼠。出人意料的是,吳撞上的這名傀儡師竟然盛情邀請他加入史上大膽的星際冒險,旅伴還有永遠幸運的地球女孩蒂拉、脾氣火暴的克孜星人。
兩個人類和兩個外星人一起登上超光速飛船,飛臨傀儡師那令人生畏的新發現——一個繞恆星轉動的環形人工天體。探險隊員們靠近觀察,不料卻被不明武器擊中,墜向碩大無朋的圓環。在圓環那相當於三百萬個地球總面積的土地上,他們必須找到一條生路……
點擊此處電子書試閱
6、凡爾納系列
凡爾納是19世紀的作家,距今已經有好多年了,其作品也是家喻戶曉,從地球到月球,八十天環游地球,海底兩萬里,機械島等等,凡爾納寫了一系列的科幻作品,對於法國,對於世界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家。
點擊此處電子書試閱
7、海因萊因系列
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Robert Anson Heinlein,1907年7月7日-1988年),生於美國密蘇里州的巴特拉市,曾就讀於密蘇里大學,1925年進入安那波利斯海軍學院學習,畢業後作為航空母艦和驅逐艦的士官在海軍服役五年。1934年因病復員。他一度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物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費城海軍航空試驗所任工程師。 被譽為「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美國科幻空前絕後的優秀作家」、「美國科幻黃金時代四大才子之一」。 海因萊因是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硬科幻小說大師,其代表作有《星船傘兵》、《星際迷航》、《嚴厲的月亮》、《雙星》、《銀河系公民》、《銀河行商》等。
點擊此處電子書試閱
另外,想購買這些書的,可以猛擊這里哦~ https://www.caiguozi.net/kuaibao/57717.html
Ⅳ 五部豆瓣高分經典科幻小說,科幻迷不可錯過
不多BB,直接上菜。
神秘的黑色石板在史前時代啟蒙了地球人類的文明。三百萬年後,人類在月球上發現了同樣的石板,而石板在出土瞬間立即朝土星方向發射出電磁信號。美國派太空船「發現號」遠征土星,追查真相。
太空船的超級電腦「哈爾」發瘋,害死三名冬眠中的太空人,並犯弗蘭克·普爾變成太空漂流物,只有戴維·鮑曼逃過一劫。倖存的鮑曼獨自抵達土星,又發現另一塊更大的黑石板……
在阿瑟·克拉克眾多作品中,以「太空漫遊」四部曲最為膾炙人口,他用豐富的第一手太空科學資料,創造出比現實太空 科技 更為創新的場景;而他扎實的科學背景,更使作品中提到的 科技 情節具有強大的說服力。
本書是「太空漫遊四部曲」之一的《2001太空漫遊》。
讀者評論:
@舊書君
「1923年以來100本最佳英文小說」之一
「賽博朋克」聖經 • 史無前例的得獎記錄:囊括雨果獎、星雲獎、菲利普•迪克獎
這就是催生了《黑客帝國》的那部小說
它開啟了賽博朋克這個文學類型,它給了我們「網路空間」這個詞,它將這個世界帶到了信息時代,它提供了無數靈感給《黑客帝國》《攻殼機動隊》以及所有最先鋒的音樂、 時尚 、 游戲 ……
而它仍然新鮮得彷彿昨天才剛剛寫出來,仍然眩目得可以震撼到未來三十年的人類。
「這部小說問世十年後,我們才終於認識到它的重大意義。」 ——《紐約時報》
「這里有無數個大千世界,這是寫給都市流浪人的歌,它如此耀眼,又如此頹靡……」 ——《華盛頓郵報》
一個天才黑客,一個女殺手,一個特種部隊軍官,一個意識操控專家。他們受雇去做兩件事:偷一把鑰匙,獲得一個密碼。
他們是職業罪犯,同時也是無可救葯的厭世者;他們自我放逐,同時也在下意識尋找一條回家的路。而他們的僱主,則是人類自有文明以來所遇到過的最強大對手……
讀者評論:
@韜子
向來,過去才是 歷史 ,昨天才是 歷史 。阿西莫夫卻與眾不同,他的《基地》系列寫的是「未來的 歷史 」,是「遙遠未來的 歷史 」,是「明天的 歷史 」!
統治銀河系達一萬兩千年之久的銀河帝國,已經逐漸走向衰亡。這時間,只有心事史學的一代宗師哈里·謝頓預見未來銀河人人將會經歷一段長達三萬年、充滿無知、野蠻和戰爭的黑暗時期。謝頓於是設立集合帝國中最優秀的科學家,來到銀河邊緣的一個荒涼行星建立「基地」,期望它能成為未來世代人類的希望燈塔。
然而,隨著帝國的逐漸衰微,基地被好戰的強鄰包圍。人類也面臨痛苦抉擇:向野蠻的勢力投降、甘心受控制?還是不顧被摧毀的危險起而奮戰?
讀者評論:
@danver
弗蘭克·赫伯特以精細入微的筆法創造了一個與地球截然不同的世界。行星阿拉吉斯。既是英勇豪邁、心計深沉的亞崔迪家族的領地,是陰鷙冷酷、頑強剽悍的弗瑞曼人的故鄉,也是龐大無匹、可以吞噬一切的沙蟲的巢穴。它所出產的,更是整個人類宇宙夢寐以求的珍寶——香料。
以這顆行星為舞台,上演著英勇和怯懦、高尚和卑鄙、忠誠和背叛的大劇,它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整個人類宇宙。
人們常常用另一個名字稱呼這顆乾旱的星球——沙丘。
在這部規模宏大、情節曲折的宇宙史詩的序曲中,亞崔迪家族陷入了絕境,少年保羅的父親萊托·亞崔迪公爵被銀河皇帝轉封到了字宙中惟一出產香料的星球一一「沙丘」星。世人皆知,這是亞崔迪家族的死敵哈肯尼男爵的詭計,他要在這里將亞崔迪家族趕盡殺絕。
但是,如果少年保羅能夠證明自己是神秘的比·吉斯特姐妹會培育出來的可以同時存在於不同時空的超人,是沙丘星上的土著弗瑞曼人傳說中的帶領他們贏得自由的「天外綸音」,亞崔迪家族就還有一線生機……
本書一經面世,便受到空前好評,先後榮獲了星雲獎和雨果獎的最佳長篇獎,更被讀者稱為「有史以來最富想像力的作品」。
讀者評論:
@沙地老伯伯
在某個離奇的雨夜,一顆球狀閃電闖進了少年的視野。它的嘯叫低沉中透著尖利,像是一個鬼魂在太古的荒原上吹著塤。當鬼魂奏完樂曲,球狀閃電在一瞬間將少年的父母化為灰燼,而他們身下板凳卻是奇跡般的冰涼。
這一夜,少年的命運被徹底改變了,他將畢其一生去解開那個將他變成孤兒的自然之謎。但是他未曾想到,多年以後,單純的自然科學研究被納入進「新概念武器」開發計劃,他所追尋的球狀閃電變成了下一場戰爭中決定祖國生存或是滅亡的終極武器!
當被禁錮在終極武器中的大自然的偉力被釋放時,一輪冰冷的「藍太陽」升起在大西部的戈壁灘上,整個戈壁淹沒在它的藍光中,這個世界變得陌生而怪異。一個從未有人想像過的未來,在宇宙觀測者的注視下,降臨在人類面前……
讀者評論:
@謀殺 游戲 機
(PS:大劉的《三體》就不推薦了,大家都知道了,這部球狀閃電也很精彩。而且由於語境的原因,國內的科幻小說往往更有代入感)
老鐵們再見,我去看小說了。
不信你就試一試?
Ⅳ 世界科幻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世界科幻小說排行榜前十名如下:
1、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
2、劉慈欣的《三體》。
3 、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
4、喬治·奧威爾的《1984》。
5、威廉·吉布森的《神經喚術士》。
6、道格拉斯·亞當斯的《銀河系漫遊指南》。
7、奧爾道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
8、 羅伯特·海因萊因的《陌生土地上的陌生人》。
9、菲利普·迪克的《仿生人會夢見電羊嗎》。
10、厄休拉·K·勒金的《黑暗的左手》。
《黑暗的左手》是由美國作家厄休拉·勒奎恩於1969年所發表的科幻小說,為伊庫盟系列小說之一,獲得1969年的星雲獎與1970年的雨果獎。故事敘述星際聯盟使者金力·艾來到終年嚴寒的格森星,試圖說服星球上的國家加入聯盟。
書中描寫出一種沒有性別的獨特異性文化,並藉此而對性別、社會、生命等議題有深入探討。在寒冷的冬星上,生活著一群無性人,他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性別。在每月的一個特別日子,他們自由成為男人或女人。
一名星際聯盟特使,被派往冬星完成一個秘密使命。然而,冬星上的一切——怪異的風俗、古老的傳說、混亂的政局,無不沖擊著特使固有的觀念。
面對陌生的一切,孰是孰非,他該如何面對?在宇宙盡頭的陌生人身上,看到了另一個自己。《黑暗的左手》是首批屬於女權主義科幻小說的書籍之一,也無疑是科幻小說史上的傑作。
Ⅵ 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說推薦
三體系列
作者劉慈欣,三體系列分別是:《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其中,《三體》獲得了2015年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也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
Ⅶ 有什麼值得推薦的科幻小說
很多人推薦劉慈欣的《三體》,這是近段時間比較火的科幻小說,有的人甚至覺得應該把《三體》的部分內容納中學的語文教學中,據說現在有些老師推薦學生讀《三體》,這種大面積、高深度、多寬度的推廣《三體》,給人一種很火的印象,據說《流浪地球》的編劇就是劉慈欣可見《三體》的影響力。中國人最後拯救了世界,成為這個世界的救世主!雖然我們現在距離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不可否認中國人創造了很多的奇跡!這是一部弘揚主旋律的科幻小說,它反映了一個宏大的價值觀,也是第一部講述中國人拯救世界的科幻小說,而不再是歐美國家的人!
Bedford本想找Cavort博士吵一架,卻被Cavor博士的新發明吸引住了。Cavor博士發明了一種類似塗料的特殊物質,無論塗在任何物體表面,都能去除地球引力對該物體的影響。Cavor用一個蘋果作實驗,結果這個蘋果自己飛向天花板,砸了個稀巴爛。
edford立刻想到這東西有極高的商業價值,但Cavor卻有更好的主意:他們可以去月球旅行!Bedford一開始不同意,但Cavor騙他說月球表面可能有很多金子,Bedford立刻答應了。Cavor用鐵、木頭和絲絨毯做了一艘奇怪的太空船,兩人就此踏上「月球之旅」。
Ⅷ 《自然》雜志為什麼要刊登科幻小說
雖然只是「好玩」,但這可能就是真諦,它找到了把科幻與科學統一起來的力量。圖為電影《星際穿越》劇照
韓松
聽說全世界有不少科學家反對科幻小說。在這種背景下,國際著名科技期刊、英國的《自然》雜志會刊登科幻小說,是一件讓人很難想像的事。
但偏偏就是這樣。擺在眼前的這部《Nature雜志科幻小說選集》中譯本,收錄了2007年之前發表在《自然》上的66篇科幻小說。目前該系列選集已經出版了兩部,我手上的是第一部,據說以後還將繼續出下去。
「好玩」,或許才是科學發現的真正動力,是將科幻與科學統一起來的力量
《Nature雜志科幻小說選集》是由《自然》雜志的工作人員亨利吉編輯出版的。科幻進入中國一百多年了,翻譯加原創,中國現在每年出版一百多種科幻書。但這部書在我看來,的確是獨一無二的,它簡直就是一部奇書。譯者江曉原和穆蘊秋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工作。
英國《自然》雜志創刊於1869年,其辦刊宗旨是「將科學發現的重要結果介紹給公眾,讓公眾盡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識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進展」。它是一個極其嚴肅的、高大上的「世界頂級科學雜志」。許多———或者說大部分震驚世界的科學發現,首次面世都是以研究成果的形式發表在《自然》上面的:DNA雙螺旋結構,激光原理,中子發現……但它為什麼要刊登科幻小說呢?
科學是實驗性的,反映真實世界的,而小說是虛構的、想像的,可以不直接與實際發生關系,何況還是科幻小說,描寫並不存在的未來。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不少科學家反對科幻小說。
在導讀中,我看到了《自然》收納科幻小說的兩個理由。一是與英國科幻大師、有「科幻界的莎士比亞」之稱的赫吉威爾斯有關。威爾斯與《自然》有很深的個人淵源,是雜志的長約作者,該雜志發表了總共66篇與威爾斯相關的文章,有26篇是威爾斯本人署名發表的,涉及生理學、心理學、人類學、通靈術等。另外《自然》還發表了許多對威爾斯包括科幻小說在內的著作進行評論的文章。因此,發表科幻小說,應視為向這位大師致敬吧。有意思的是,威爾斯常常是對科學作出批判的。
二是出於一種看起來很簡單、很不可思議的原因。在亨利吉以科幻方式寫的前言《懷念未來》中,介紹了《自然》的歷史。原來,它是由一個名叫麥克米倫的家族贊助的。《自然》的成功,與它從成立之初便一直保持的寬松愉快氛圍有關。吉說:「這種氛圍鼓勵進行新的嘗試:純粹為了好玩。」
因此,雜志在1999年11月4日(雜志130歲生日)之際開設了「未來」專欄,專門發表「好玩」的短篇科幻小說。開篇之作是英國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的作品。之後,讀者的熱烈反應讓編輯始料不及。許多人成了專欄的鐵桿粉絲。有一些作品被收入年度最佳科幻作品集。眾多科幻作家、科學家都為之寫稿,它還發表過一個11歲小女孩的作品,其父是一位科學家。
亨利吉在這篇前言中,多次提到「好玩」、「有趣」、「充滿樂趣」、「超脫的娛樂精神」等詞語。這很有意思。我們知道,科幻在中國的誕生和發展,並不是很好玩的,它最早是要擔負起民族復興的使命的。魯迅先生把科幻引進中國時說,「導中國人群以前行,必自科學小說始」,這很不錯,但是同樣也是很沉重的。
從《自然》對科幻作品主題和內容的選擇看,五花八門,無奇不有。有的幽默,有的嚴肅,有的荒誕,有的神奇。腦洞大開,根本沒有什麼禁忌和拘束。
我想,會不會,這才是真正的科學發現的動力?這種動力歸根到底是一種好奇心。雖然只是「好玩」,但這可能就是真諦,它找到了把科幻與科學統一起來的力量。科學
創造,是內心深處的興趣使然。
原創性的「點子」閃閃發光,展現了人類對未來的多樣性的嚮往
我覺得,江曉原他們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當然了,他們也提出了一個觀點,認為《自然》上的這些科幻寫得比較平庸。是的,按照一般主流文學標准,也許有的甚至稱不上小說。不過,在我看來,這些作品,絕不是平淡無奇,相反,它們極有意思,也極有意義,至少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震撼。
江曉原他們講到,這些科幻小說的一個重要價值,是讓我們可以從中領略到國際上科幻創作的反思科學的主流傾向,另外,它幫助人們了解《自然》究竟是什麼樣的雜志。而我則覺得,這個集子收錄的作品的最大特點,還在於它們展現了科幻的特質和審美,代表了人類對未來的多樣性的嚮往。
這裡面,原創性的「點子」閃閃發光,在構造科幻中起到了很大作用。這些作品大都充滿對未來世界的盡情想像,並把這種想像建構在科學性上。能發表在《自然》上的,自然也基於一定的新技術、新理論。這部書的分章,也按照反烏托邦、機器人、人工智慧、腦科學、克隆技術、永生、植物保護主義、環境、核電污染、地外文明、時空旅行、多重宇宙、未來世界、科技展望等主題來設置。不少作品是很「硬」的。從中讀者看到了一個由科學技術進化帶來的千變萬化的人類未來。這是科幻最為激動人心的。
另外,我覺得,從形式感上觀察,這些作品是介於人的創作與機器人創作之間的新型文學。科幻小說是人類歷史上「自古」沒有的,至今僅僅約200年歷史,還在發展中。日本科幻研究者木村生死曾說:「斷言蘊含哲學的小說是『文學性』的人們也許會說包含科學的小說沒有『深度』。他們也許會覺得描寫宗教性質的煩惱的是『純文學』,對於科學發明絞盡腦汁去描寫只是一些皮毛。不過,這種認識是對僅僅接受文化系統的教育、只知道哲學的文學青年的偏見。」我想,或許未來的人類更願意閱讀類似於這本文集中《隨機存儲器相移2》假想的機器人寫出的那種小說吧。
下面我介紹文集中一些作品的內容,以觀其妙:
未來的城市沒有了秘密。全體市民成為泛大都市驅動體。整個城市是一隻超級硬碟,供生活在裡面的人存儲、解碼、交換信息。每個人都能盡情讀取對方的信息。(《20-2》)
從生物學意義的人的基礎上,發展出的電子人,他和原來的版本,誰是正宗的?誰才是那個他?誰才是真實、完全的某人?法律裁決電子人才是。而生物人就像蛇蛻去的皮一樣,不再能視作新生命的一部分。(《終極審判》)
中央交通控制電腦控制人的內啡呔和腎上腺素,讓司機覺得堵車是種愉快。(《快樂旅程》)
有一種葯,能讓老夫老妻重回年輕時的相互迷戀狀態,結果卻很尷尬。(《愛情葯劑》)
……
從這些小說中,讀者會看到一種大膽的雜糅。它們把不同的領域連接一起,科學、技術、哲學、社會、文學混合在一起,從中產生「創新」和「趣味」,很多想法是當前我們很多科幻小說中沒有的。
除了思想點子,作品還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寫法,或者風格,就好像是未來人寫的,坦率來說,有的要看第二遍,才能抓住裡面的精妙味道。我讀的時候,好像李白來到21世紀,讀我們寫的文章。
這是真正的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