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里的錯誤

科幻小說里的錯誤

發布時間: 2023-06-05 23:07:32

Ⅰ 你看過的科幻小說中有哪些明顯不合理的地方

我看過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其中有一部分我認為非常的不合理,就是地球在發動機的推動下,離開太陽系表面會因為遠離太陽沒有溫度而凍結,但是卻不產生任何的風暴,我認為這是十分不可思議的,因為地球是你的速度非常的快,肯定會帶起巨大的暴風,而且這本小說中卻是人們可以在地面上安全的行走,平靜的就像在卧室中一樣。

Ⅱ 大多數科幻小說都犯了什麼錯誤

大多數科幻小說都犯了一個錯誤,這里的許多答案也都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規模。

首先,最驚人的是:

宇宙飛船彼此靠得很近。

為什麼所有的克林貢人,一個橫跨數十個太陽系的帝國,都擁有同樣的戰士文化?見鬼,為什麼星際艦隊有如此統一的文化?

《星球大戰》比《星球大戰》要好一些,但即便如此,它也是人類物種的縮影。想想有多少絕地武士是人類又有多少不是。從邏輯上講,對於一個跨星系的文明來說,人類應該只佔吉迪人的一小部分,而這已經使人類占據了顯著的位置。約50%的吉迪人是人類,這意味著要麼人類是某種絕地大師種族,要麼絕地學院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問題(特殊種族?)

第四,星球毀滅的武器。

一顆曼哈頓大小的小行星就可能毀滅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一百萬個這樣的小行星不可能摧毀地球本身。

Ⅲ 科幻小說中對未來的預測為什麼總會在後續的社會實踐中轉化為現實

科幻小說中對未來的預測總會在後續的社會實踐中轉化為現實,是因為沒有轉為現實的科幻預測,都不會被不了解不喜歡也不會看科幻小說,的那波知乎提問者知道。

以前看過一段文字,大意是很多以前的科幻小說里幻想的場景和武器,最終都被實現了,想想就覺得有點可怕,以後真的會變成《雲圖》或者其他小說描寫的世界,《黑鏡》第四季有幾集是幻想未來世界的,一個本來挺美好,虛擬游戲的體驗最後發現是黑化版。

另外一集是未來的士兵被植入無障礙清除基因不合格的人類,他們看到的人類都是怪物。

注意事項:

由於科幻小說豐富的想像性,由於隨著歷史發展對科幻小說的不同看法,不僅不同時期的科幻小說存在著巨大差異,即使同一時期的科幻小說也多種多樣。但無論如何,所有科幻小說都有相似的社會功能。首先,科幻小說以其豐富的內容——有時預見正確。

有時預見錯誤——把社會的要求和理想戲劇化。人們讀科幻小說,常常可以得到一個比當代的「當代小說」和非小說的考察更清晰的社會概貌。正如H·L·戈爾德所說:「幾乎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像科幻小說那樣,尖銳地揭示人們的理想、希望、恐懼以及對時代的內心壓抑和緊張感。」

Ⅳ 《三體》,三體【瑕疵篇】

繼續很無恥地將一些老文搬到老。

哦嚯嚯嚯嚯~~~

不過這里的一些瑕疵分細得還不夠深入,部分觀點後期有修正。不過懶得改了。。。。。。

簡叔,寬恕我吧……

【瑕疵,可繞行——看到一半感到暈了的話,請果斷繞行】

最後來說說之前提到的那許多小說中的技術硬傷。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科幻小說,又不是學術論文,這么較真幹嘛。

但,請看下面這個故事:

著名的科幻、科普小說家(同時也是物理專業人士)卡爾·薩根在寫一部太空史詩的科幻小說的時候,為了讓自己的「星門」的設定和性質更加真實,請教了自己的理論物理朋友,廣義相對論大師索恩(當然,當時還不是大師……)。索恩在開車前往親戚家的時候看了這部小說,然後提議用廣義相對論中的「蟲洞」概念來構造「星門」,卡爾·薩根採納了。但,更重要的是,就是因為索恩看了薩根的這部小說,開始認真地對蟲洞的各種行為和性質進行思考,最後和霍金一同提出了一系列關於蟲洞的猜想、理論和定理,並且後來結合自己關於時間機器的思考,與霍金一同提出了許多很有意思同時也很認真的猜測與限制。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科幻與科學互動的例子。

這里並不是說要讓劉慈欣等國內科幻寫手找個物理或者別的學科的專業人士搞科研,而是要說:科幻大師們對科幻小說中的技術細節是很看重的,而且副作用是這點會促使專業人士思考,達到雙贏——當然,這是副作用。

而且,充分的合理的技術細節可以將幻想中的場景渲染得更真實,從而讓讀者有更強的身臨其境的感覺。

就好比如果出現這么一個場景,恐怕你會感到很別扭把:一塊一公斤重的小石頭,其強大的引力在一米的距離上就可以把一塊鋼板扭曲成廢柴。

或者出來這么一句:地球人終於創造出了最新的光速飛船,0.0001秒內就可以加速到光速,裡面的人絲毫感覺不到加速,一天里就能去比鄰星打個來回。恐怕你也會感到很別扭。

因為不真實。

科幻小說自然不是說完全按照現有理論,用公式推一遍劇情。它允許虛構的東西,但是要合理——所謂合理,就是在文中所給的大前提下與已知理論尤其是現象不違背。

比如說,我們現在都認定了能量是守恆的,那科幻小說里如果不加說明地說某人造出了永動機,那就是有問題的——但,加一點限制,比如《面對愚昧》中那樣,與另外一個宇宙有能量密度差,從而造成能量的輸入,那就沒問題了。

還比如說,如果不加任何限制與說明,一個人寫到某人的飛行速度已經超過了光速,那就有問題了。但如果說他是被一個時空泡包裹著,就很合理。

再比如,不加任何附帶說明地,我寫一個人用十公斤的鐵生成了一個半徑一公里的黑洞,這個就很不合理。但是如果我說這塊鐵上有一股特殊的力場,那就沒問題了——都說特殊的力場了,怎麼個特殊法?就是能讓一公斤鐵產生一公里黑洞這么特殊。

所以,科幻的細節是要求合理的,要自洽和嚴謹,不然就是純幻想,或者說是帶有科學元素的純幻想。

下面就來說一下三體里的硬傷。

先看三體I。

首先是智子。智子說可以量子通訊,於是相隔四光年也可以實時通話和控制,但這是不對的。量子通訊的本質,是量子信道產生真隨機編碼,信息需要通過這個量子信道中的編碼將傳統信道中的數據解碼才可以——各種編碼方式就是各種量子通訊協議。量子信道中的信息傳遞速度是無窮大,但是如果沒有傳統信道中的信息,那量子信道中的信息什麼都不是,因為真實信息本身是由這兩個信道同時負責的。所謂量子信息的安全性,就是量子信道的信息絕地安全,不可復制,你一旦復制了信息就被破壞了。這和傳統信道中的信息一點關系都沒有。所以說智子的量子通訊可以讓相隔四光年的人實時通訊,是極度不合理的。而且,相對論已經說了:任何有意義的信息傳遞速度都不可大於光速。所以,在沒有任何附加的情況下說這是量子通訊,是對兩者的無用。

修正方法:說這是「超量子通訊」,以某種特殊的方法(名字隨便起,比如什麼「量子無失真退相干法」)使得量子塌縮本身就可以完整地傳遞信息。至於相對論的限制,就說三體人發現相對論限制對微觀的量子效應無關——這點其實和現有物理有一點點沖突,但是雖然主流物理選擇保留微觀定域性,但這點並沒有說死。貝爾不等式發現以後也有一些非主流物理學家選擇了拋棄微觀定域性。所以,說相對論對微觀量子效應不適用是可以的。

然後還是智子:智子是低維展開的質子,所以質量等性質不變,所以低維展開以後不可能「停」在那裡讓你刻電路,因為量子效應決定了質子必然是出於位置-動量不確定的狀態的。你要它在位置上固定,那麼速度就是無窮大的隨機性,從而下一個時刻不知道會在哪裡;如果你要它的速度固定為零,那麼這質子就不可能固定在一個地方而是彌漫全空間。畢竟,不確定關系是位置和動量的不確定關系,就算質子現在已經通過低維展開成宏觀尺度的物質,其質量還是沒有變,所以不確定性不會受到絲毫影響。在量子不確定性中,判斷是否是宏觀的標准不是東西是否夠大,而是東西是否夠重。

修正方法:用某種未知的特殊力場固定質子,或者說維度展開以後量子不確定關系被修改了——總之不能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說就是說滿足現有理論,那就錯了。

依然是智子,干擾地球上的物理實驗的時候必然是要和物質發生作用的吧?那它自己就消失至少也是改變了(這點比較專業一點)。這是因為現代物理中,特別是控制高能物理的場論中,所謂發生相互作用,就是一個東西A和另外一個東西B通過交換某些成分(規范媒介粒子)來發生性質的變化。特別是弱相互作用,粒子的組成都會被修改。而如果智子是要破壞高能物理,就不能避免弱相互作用。而且,智子本身是個質子,會通過弱作用變成中子——至少在相互作用的海誇克過程中是純在的。所以,保證智子本身不變是個問題。

修正方案:說智子里有某種特殊的力場保護著智子。反正,遇到搞不定的東西,就說有某種力場——但是,這招用多了也會讓人乏味的。

關於智子的最後一個問題:智子本身是質子,但是質子是有內部結構的,這個在智子構造中沒體現出來。這個有點信息誤傳遞的意思。

三體I中的硬傷差不多就是這樣——當然,還有一個是天文的,那就是比鄰星的的三星系統,事實上是視三星,它是一個雙星系統和一個單恆星系統構成的復合系統,只不過這段時間(天文學意義上的「這段時間」)里看起來三顆恆星貌似在一起罷了,所以叫做「視三星系統」,也因此不可能存在三體中的三星運動場景。當然,這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就說在一個平行宇宙里,那裡太陽系旁邊的比鄰星是一個三星系統好了。而且,太陽附近15光年裡的三星系統有三四個,大不了改一個名字就好了。所以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三體II中的問題其實不多,關鍵就是黑暗森林打擊,是有一點邏輯問題的:

黑暗森林原則是建立在猜疑鏈和技術爆炸上的,其根本思想就是不要暴露自己,暴露了就會被打擊。但是,打擊這件事情上是有問題的,因為如果是如書中所描述的光粒打擊的話,那通過被打擊星體的坐標被廣播的時間,星體的位置,以及該星體被打擊的時間,我們可以估算出打記者距離被打擊者的大致距離——兩個時間差的一半乘以光速。當然,由於打擊者會由於種種原因而耽誤,所以這個距離是上限。隨後,光粒打擊的話,會通過留下的痕跡(比如恆星爆炸時候的極化方向等)來給出打擊者相對被打記者的角度。有了角度和距離,打擊者的位置就可以鎖定在兩個宇域內,從而暴露自己。

因而,如果是採用光粒攻擊(或者別的任何需要從自己所在位置發動之間攻擊的方式)都會使自己暴露,那麼按照黑暗森林原則,我就不應該打擊。

從而,陷入悖論。

因此,一個合理的設定,應該就是打擊者派出艦隊去打擊目標。該艦隊具有光速巡航能力(如果是翹曲引擎,那就可以超光速巡航)。

所以,這一點在三體III中就直接沖擊了黑暗森林打擊原則中的「廉價」性。

而且,如果只有發展出了(超)光速巡航能力了才會出來打擊,那事實上就陷入了這么一個情況:具有(超)光速巡航能力的文明與不具備這種能力的文明構成兩個等級,前者對後者具有絕對奴役的力量,從而前者可以進行跨星系殖民,並且前者的各不同陣營之間將爆發戰爭——這就表示,用黑暗森林原則來解釋費米悖論是不可能的。

所以,打擊出現這件事情本身就與黑暗森林原則違背。但是,如果打擊不出現,那就不可能形成黑暗森林狀態——只有在局部(天文學意義上的局部)文明群恰好處於差不多的科技水平,而且彼此發現彼此的時候,才會建立黑暗森林狀態。這也就是三體和地球的狀態。

而,如果堅持使用光粒打擊,那就說明打記者根本不怕黑暗森林狀態,從而費米悖論一樣無法解釋——三體II中費米悖論得以解釋識的唯一理由,就是宇宙整體處於黑暗森林狀態。

當然,如果不要求對費米悖論進行解釋的話,那其實就無所謂了,黑暗森林狀態可以作為初級星際文明所要面臨的狀態,而高級星際文明(擁有光速巡航能力或者超光速巡航能力的文明)則對初級星際文明可以隨意奴役——這很類似國外著名網頁游戲OG中的情況。高級星際文明之間還可以處於各種各樣多姿多彩的戰爭狀態。

但如果是這樣,那三體II的意義與內涵將大幅度降低。因為三體II最大的價值就是讓人類意識到宇宙整體是一片黑暗森林,那種極度孤寂又充滿危機與緊張,時刻都擔心自己暴露在森林中別的獵人的狙擊鏡中的感覺。因此,如果放開了黑暗森林狀態,那三體II就和一般的星際題材科幻小說沒多大區別了。

三體III中,問題是非常多的。

首先是楊東和綠眼鏡之間的討論。楊東的問題本身是:是否存在上帝。而綠眼鏡為了說明生命的存在不是上帝所安排的而進行了模擬。但是這個模擬本身有問題——生命能否被簡單地勾劃掉?事實上,這個問題的本質就是:生命的出現是給定環境的必然結果,還是偶然結果?而無論選擇是哪個,都不能派出上帝的存在——如果生命的存在是某個環境的必然結果,那這個環境的出現就能體現上帝的安排;而如果生命的出現是某個環境中的隨機現象,那這種隨機性就能體現上帝的存在。所以,綠眼鏡用何種方式來說明上帝不存在是站不住腳的。

當然,如果無論環境怎麼變,生命都必然存在,那就和上帝無關了——但這顯然不是事實。

然後,人類在末日戰役以後的威懾紀元中,將藍色空間號和青銅時代號定個反人類罪是不應該的。考慮到三體人可能的打擊(比如通過某種方法破解了威懾平衡),給人類留下一點火種是應該的。所以人類在這里作出的選擇有點無厘頭。當然,這不是技術細節問題。

下一個技術問題,是關於四維碎塊。

如果出現文中所描述的四維碎塊,那麼任何進入其中的三維生物都見死亡。

以人體來說,人體血管對血液是有血壓的,在四維空間里,血管不再可以完全包裹住血液——血液可以從第四個方向上逃走。因而,在血管壓力作用下,進入四維空間的人體內所有的血液應該瞬間噴射出去而死。同理,此時進入四維碎塊的人的內臟也應該都被擠壓出,因為胸腔和腹腔內都有壓力,從而就像在桌子上方一張平平的麵粉片,然後你從四周去擠這片麵粉,結果就是麵粉都被擠得堆在了一起。

另一方面,在四維空間里看三維的物體不是劉慈欣在這里所描寫的無限細節,理由很簡單,並不是所有從三維物體發出的光線都能被你的視網膜接受到的——相當一部分壓根沒經過你眼睛的玻璃體聚焦就照到了你的視網膜上,從而無法形成圖像,更多部分的光線雖然經過了你玻璃體的聚焦,但是卻無法聚焦到你的視網膜上,因為現在還有第四個方向。所以實際情況,是大量的光線聚焦到了你的身體以外。事實上,此時看東西,眼睛的朝向是很關鍵的,因為多了一個角度可以選擇。所以,你看到的信息還是和原來一樣多,只不過能看到許多原本被阻隔掉看不到的東西,但絕對不是所有東西都能同時看到。

這方面俄羅斯人和法國人出過四維物體畫法的教材——在紙上畫的。就是先投影到三維,然後在三維里選擇好視角角度,再投影到二維。德國人也做過一個相關的軟體。

同樣,這一段里還有一些別的問題。比如,在三維中說中微子通訊定向性不好,這個是沒根據的。基本就是解一個中微子的高斯光束方程的問題。而在四維空間中,無論是引力波還是中微子流還是電磁波,都可以達到相同的定向性。以電磁波來說,其定向性問題就是解一個四維的高速光束方程罷了。

隨後是「魔戒」所說的低維威脅不到高維,高維不需要低維的資源,這也是不對的。

先說低維威脅高維。這個其實很容易:對於高維生命來說,低維生命容易隱藏(比如三維中看二維,它一「側身」你就看不到了,因為厚度為零),而且由於低維物體厚度為零,對高維來說,其邊界產生的壓強就是無窮大——還記得列印的A4紙么?材質好的A4紙的邊緣可以隔開人的喉嚨。所以,低維威脅高維是輕而易舉的。

而高維也需要低維的資源。最簡單的,就是低維下能量的聚集性更好,可以參考點電荷、無窮長線電荷、無窮大面電荷產生的電場。

事實上,不同維度的生物之間並不存在「高級」和「低級」的區別,這有兩層意思:一,智慧的進化和你是幾維生物是無關的,和自身的能力以及進化速度有關;二,並不一定高維就更復雜,低維就更簡單,這點數學家已經多次證明了,有的問題維度越低越容易,而有的問題維度越高越容易,比如彭加萊問題,三維沒答案,四維看情況,五維及以上則早就解決了。

另一方面,在四維碎塊(或者說「翹曲點」)的「邊緣」,文中的描述也有問題。比如在萬有引力號的船艙里就出現過一些描述,但是這個描述是有問題的。

首先,進入四維碎塊的物體不應該看不到,至少不可能一進入就看不到。這個道理很簡單,部分進入四維碎塊的肢體肯定與外面的肢體處於「同一個第四維高度」上,這樣它發出的光線可以按照「原路」離開四維碎塊進入人的眼睛。

另一方面,對於部分在碎塊里部分在碎塊外的那些分子原子等離子,由於外面的部分還是按照三維的物理定律,而裡面的部分是四維的物理定律,而且四維中能量散逸速度更快,從而將存在一個能量差,因而引起各種能量激射——尤其對於強相互作用,如果一個強子一半在里一半在外,那色禁閉將打破,從而引起極大的強相互作用。同樣的,對於生物來說,內部的生物電流將完全開放在第四維方向上,從而散逸掉,於是生物體在四維碎塊(翹曲點)內的部分將神經失調,而且感到很冷。

當然,這部分你可以用各種手段來彌補,比如說三維到四維是漸變的(那和肢體突然就看不到矛盾),或者說有特殊力場保護——又是特殊力場。

之後是程心醒來阻止維德的曲率引擎計劃的部分,這里關於微黑洞的計算是明顯錯誤的。

文中說,環日對撞機產生了很容易蒸發掉的微黑洞,然後讓這個微黑洞吸收了木衛十三(5.68×10^15千克),從而形成了一個21納米大的黑洞,其壽命為半個世界。但是,這里三個數據彼此都相互矛盾。

假定黑洞半徑21納米,那麼這個黑洞的質量為1.4×10^19千克,遠超木衛十三,因而這個黑洞在吸收木衛十三以前就是這么重了。而這么重的黑洞的壽命為1.5×10^66秒,也就是4.8×10^56個世紀,因此完全沒必要擔心蒸發過快的問題。

而如果假定黑洞的主要質量來自木衛十三(這樣才需要擔心原始微黑洞的蒸發問題),那這個黑洞的半徑為8.4×10^(-3)納米,而壽命為3.1×10^46個世紀,也不是文中的半個世紀。

所以,這一段的數據是完全錯誤的。

另一方面,這里寫到高Way落入黑洞,然後很科普地告訴我們,從他看來他已經通過黑洞視界接觸到了奇點已經死亡了,但是從外界看來他仍停在視界面上,而且還能看到他,還有人擔心如果現在做實驗刺激黑洞的話會讓他真正跌入黑洞而死。

這段描述也是完全錯誤的。

首先,落入黑洞的物體會反過來影響黑洞的視界面,使得它隆起,然後隆起的部分接觸到落入物體,最後他進就如黑洞了,所以從外界看來他也已經進入黑洞了。其次,物體停留在視界外的話,附帶的效應是引力無限紅移,所以發出的光不但顏色變了,而且能量極微弱,所以事實上是看不到的。第三,後來的刺激必然位於高Way更外的地方,所以不用擔心會刺激到黑洞而殺死高Way。

而黑域的描述也是錯的。修改光速的本質,其實是修改時空的幾何結構。最明顯的就是史瓦西解(劉慈欣也提到了)中視界位置為r=2GM/c^2處,c如果發生變化,視界位置也就發生了變化。所以黑域不是只吸引光,而是一個真正的黑洞。因而,後來在已經進入黑域狀態的DX3906恆星系中,程心、關一帆、AA和雲天明私人根本就只能朝一個方向移動,不可能活得如此瀟灑。

另一方面,修改光速c以後,量子理論也會發生改變,從而導致物質結構的變化,最嚴重的情況,就是現在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強度會發生改變,因而生物根本不可能在c變化後的時空里生存下去——當然,c小小地變化是沒問題的。

二向箔的問題前面說過了,這里再說一個三維物體二維化的問題。

劉慈欣說:1,二向箔其實是維度蜷縮以後的空間;2,三維物體二維化以後沒有任何細節被遺漏;3,二維化以後的三維物體不重疊。

從1和2可以推出,三維物體的細節是以蜷縮維的尺度為極限的,只能比這個尺度小,不能比這個尺度大,因為大了二維膜「放不下」,就成三維的了,和二維化這個大前提矛盾。同時,從2單獨出發可知,物體的尺寸不能被任意修改,否則就會有細節遺漏。而由3可知,不同粒子所佔的位置不同,或者更准確一點,三維的費米子在二維還是滿足費米統計。

好,以這個前提出發,我們可以計算一下(當然,蜷縮為的尺度,因為文中多次提到以弦論為基礎,所以就取弦論中的尺度,Planck長度),一個邊長為一米的正方體,按照上述條件二維化以後,其面積將為驚人的692平方光年。

所以,這里索性不說保留所有細節和不重疊。

當然,所有的作為都可以交給那個特殊的「力場」來完成。

在DX3906星域,發現那些石板的過程也有問題。文中說降落的位置不變,而石板就在他們腳下,這是不可能的。一百八十萬年的時間,地質會發生巨大的變動,所以那些字的位置不應該還在他們的腳下。這種運動不單是板塊運動(以地球為例,每年1~6厘米左右,一百萬年可以移動十到六十公里),還包括各不同岩石層的運動(地震)和土層的移動(比如南極洲的冰面滑移,當然,土層的話這個效應非常小)。既然這里最後石塊已經到了地下二十二到二十八米這樣的深度,這表明這一百萬年裡地質活動還是比較活躍的,所以岩石層的運動帶來的影響就不能忽略。

除了上面所說的,還有許多細節問題。比如太空城中的風層,文中看來太空城裡似乎天氣不錯,但事實上會出現類似科里奧利力的效應,從而使得不同「高度」的空氣之間存在風層。還有,木星等類木行星附近的太空城,從文中「靠近木星的一側」這句話可以看出,太空城的轉軸是指向木星的,因而太空城轉軸與木星自轉軸垂直。這樣的話,由於潮汐鎖定效應,太空城其實會多消耗不少能量,因為太空城會自然地產生一個與木星自轉同方向的轉矩。當然,這個方向的好處是方便調整高度,但是為此付出的可能比較大。所以,一個好的方法是太空城自轉軸與木星自轉軸同向平行,然後在中段的一些支撐位置建造不旋轉的固定環,環上有推進器,用這個推進器調節高度。或者就是不構造這樣的支撐環,就在旋轉的外表面安裝可以改變方向的推進器,然後計算好旋轉的角度來控制方向和推進器的開關。後面一個方案比較適合無中軸(也就是無骨架型的太空城)。而且,事實上,考慮到太空城最終在打擊到來的時候需要作出各種不可預知方向上的規避動作,這種建築在環(或者球等各種不同形狀)上的多方向推進器本身也是必須的,不然規避動作只靠兩極附近的推進器是很難完成的。而對於太平洋一號這種當作衛星在運動的,就更加應該和木星的自轉方向一致了,不然潮汐鎖定效應會對整體造成極大的影響(包括導致無謂的機械金屬疲勞)。而且,就算太平洋一號不自轉,在木星強大潮汐力下還是會自轉的,這就是潮汐鎖定的威力。木星對其衛星的潮汐鎖定效應就是造成其衛星表面冰層裂縫、地下火山活動和高溫的一個重要影響源,所以不能小看。

當然,這依然是小問題,因為說不定未來科技的推進器完全不用考慮能耗、機械疲勞和方向問題。

比較好的技術設定,就比如說通過將空間降到零維,然後「再降低」來實現全部十個維度都廣延的「新世界」。這個設定就很好,而且很符合超弦和M理論中的T對偶——當然,劉慈欣這里有一個小問題,說弦論的空間維度數量是10,這個錯了。超弦的空間維度數量是9,M理論才是10。

最後,雖然總結了三體系列這么多的技術錯誤,但並不能掩蓋三體系列的精彩——當然,關於黑暗森林原則與打擊之間的沖突,最好要設法彌補一下。

無論如何,三體系列都是精彩的。

而且,三體III還額外告訴我們一件事情,這也是送給悲劇男維德的:不怕神一般的對手(三體和別的異星人),就怕豬一般的隊友(程心)。

最後,以維德的一句話來結尾: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上篇:劇情篇1: http://jianshu.io/p/2e9ff85f5373

劇情片2: http://jianshu.io/p/f4cfe31bc1be

Ⅳ 三體這部科幻小說中,有哪些和現實物理學不符的情節

想像出來的都不符合現實,因為沒有經過實驗。

Ⅵ 科幻和科學非得劃清界限嗎是否應該對科幻進行科學挑刺

《三體》里有很多的硬科學元素,我在第一次聽這本書的時候(聽書),其超大的腦洞非常讓我驚嘆,太陽回波放大、飛刃切割、高維跌落等等……串聯出一個場景恢宏的故事。

《三體》作為我正式看(其實是聽)的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我個人是非常喜歡的,在聽完三體後,我這個從來不看科幻小說的純種科學愛好者就第一時間找了大劉的其它長篇中篇短篇聽了一遍,雖然算不上三體迷,但對三體也是非常贊賞的。但不知為何,每一次在網上指出它的一些問題時都會有人跳出來“你行你上”地鄙視一番,我自認為從來沒有貶低過《三體》和作者大劉,但三體迷為什麼這么玻璃心?……

科普和科幻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但兩者之間有共同的讀者群體,科普文章只針對這部分讀者,而不包括純種科幻迷。所以能否別讓科幻和科普如此割裂嗎?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對象——科學。

Ⅶ 講一講科幻電影中有什麼常識性或者科學性錯誤

科技過於落後,仍然停留在人類可以想像的地步

Ⅷ 哪些是大多數科幻小說都犯過的錯誤

星際帝國的想法,尤其是亞光技術。任何管轄范圍大於單個星系的帝國或政府都是完全不可行的,僅僅因為它們之間的距離。

光速,假設沒有加速或減速(和假定的技術將質量轉化為光子能量和完全重建它在另一端,或花費足夠的精力去操作慣性,這兩個是不可能的或者至少只有現代物理學理論的范圍內),它將帶我們或多或少4.3年到達最近的恆星。

想像一下。

他們的大會可能需要幾天時間來決定將哪些建議發回主要政府。這是有可能的,但比歐洲議會這樣的機構更費力。

熱點內容
你會是我的小說免費 發布:2025-01-15 18:30:11 瀏覽:665
中國有哪些著名寫鬼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1-15 18:25:28 瀏覽:740
初二科幻小說 發布:2025-01-15 18:14:26 瀏覽:935
免費閱讀老婆交換小說全集 發布:2025-01-15 18:13:11 瀏覽:662
有關男主是鬼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5-01-15 18:11:18 瀏覽:384
人魚老師科幻小說 發布:2025-01-15 17:59:52 瀏覽:257
陳尋李青蔓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1-15 17:20:13 瀏覽:940
中國古風小說排行榜2014 發布:2025-01-15 16:14:51 瀏覽:720
小說免費閱讀的作品 發布:2025-01-15 16:13:23 瀏覽:938
關於現代武術方面的小說 發布:2025-01-15 16:00:57 瀏覽: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