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的發展與人工智慧
⑴ 科幻小說發展淺談
如果真要對科幻小說追根溯源,相信很難有人能說出哪一部作品,哪一位作家能夠稱得上這一特殊文學領域的開山鼻祖。在一些介紹科幻小說的論文、學術著作中,不少研究者會把瑪麗·雪萊在1818年創作的哥特小說《弗蘭肯斯坦》當做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
然而,果真如此嗎?或許只是因為這部幻想作品的主角弗蘭肯斯坦的身份是一位現代意義上的科學家?如果對這部作品有過深入研究,不難發現,作品完整的標題是《弗蘭肯斯坦或現代普羅米修斯》(Frankenstein; or, The Modern Prometheus)。雖然作品中有弗蘭肯斯坦用屍體創造出新生命的科學過程,但它所表現的主題仍舊是一場「狂妄導致英雄隕滅」的古希臘悲劇。
弗蘭肯斯坦 現代普羅米修斯
如果我們再向前追溯,不難發現喬納森·斯威夫特於1726年出版的小說《格列佛游記》。只要把其中的大人國、小人國解釋成體型龐大或微小的異星生物,把天空島變成《銃夢》中的天空之城,把慧駰國里那些擁有智慧的馬變成《人猿星球》中猿。那麼這將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科幻小說。
《格列佛游記》之小人國游記
其實斯威夫特並不是那個時代唯一一個創作幻想作品的作家。同一時代的法國文豪伏爾泰也在他的短篇小說《小大人》中描寫了一個天狼星人分別來到土星和地球並與這兩個星球上的智慧生物交流的故事。這篇充滿想像力和哲學思考的作品和現代科幻小說唯一的區別也許僅僅只是那輛穿梭於星球之間的馬車。
從以上的提到的這些作品,我們不難發現。科幻小說文學性的一面其實古已有之,且源遠流長。而發展變化的則是人們對於科學的認知和界定。
在瑪麗·雪萊,H·G·威爾斯,儒勒·凡爾納之後,我們普遍把擁有羅伯特·海因萊因,艾薩克·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這三位著名科幻作家的時代稱為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那他們的作品與之前的科幻作品有什麼不同?和他們所處的時代又有著怎樣的關聯?
1915年,愛因斯坦完成了廣義相對論。接著,量子力學也漸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1939年,G·雷伯通過射電望遠鏡,接收到了來自銀河系中心的無線電波。藉助射電天文學,人們對自己所處的銀河系,對於整個宇宙的認知又向前跨了大大的一步。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機器人的概念開始不斷被人提起。1961年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繞地球飛行一圈,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人類。
在同一時期的科幻作品《基地》系列中,阿西莫夫為大家描繪了一個恢弘的銀河帝國,而在《鋼窟》中,機器人已經成了人類親密的夥伴。在阿瑟·克拉克的《天堂的噴泉》里,人類通過天梯進入了太空。而這個時期經常出現的時空穿越,平行宇宙,其設定也是基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相信熟悉黃金科幻的朋友一定可以在當時的作品中找到大量那個時代科技發展的痕跡。
阿西莫夫《基地》
顯然,科幻的蓬勃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如此契合並不是一種巧合。黃金科幻非常完美地詮釋了兩者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那麼之後,科幻新浪潮運動又展現了怎樣的科幻發展趨勢呢?
科幻新浪潮運動的核心是1939年創辦於英國的《新世界》雜志,其中刊登了以J·D·巴拉德、奧爾迪斯等為首的作品。這些作品和美國的黃金科幻不同,它們的主題更為廣泛,不再以科學技術作為作品的核心元素。而是把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乃至神學納入到他們的作品之中。在新浪潮運動中「Science」的范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擴展。原來偏重於天文、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學的作品被冠以了「Hard Science」。
1968年科幻作家兼編輯朱迪·梅麗爾將這一流派的作品編撰成冊,並且定名為「新浪潮」作品。為了和之前的科幻作品區別開來。原來的SF(Science Fiction)也有了新的定義:Speculative Fiction(推想小說)
而在新浪潮運動中有一部重要的作品,羅傑·澤拉茲尼的《光明王》。在這部科幻作品中科學和神學的界限已經變得十分模糊。在《光明王》的世界中,科技並不以我們熟悉的面目出現。而是以掌握科技的「天神」們的「神性」以及他們的「法力」展現。故事中的「死神」、「梵天」、「濕婆」實際上都是掌握了特定科技的凡人。而故事中的意識傳輸也成了印度佛教中的「輪回轉世」。正如阿瑟·克拉克所言:「在任何一項足夠先進的技術和魔法之間,我們無法做出區分。」也許,荷馬和但丁活到新浪潮的時代,也能成為折桂雨果、星雲獎的科幻作家。
羅傑·澤拉茲尼的《光明王》
從前科幻時代的《格列佛游記》、到現代科幻開山鼻祖《弗蘭肯斯坦》、以及黃金時代的科幻作品《基地》一直到新浪潮的《光明王》,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是一場科幻的輪回。同樣閃爍著奇幻色彩的《光明王》似乎只是比《格列佛游記》多了一層科學的外衣。
但只要深入思考。我們就不難發現,其實科幻小說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過,它們都是把人類社會,人性放置在一個陌生和未知的環境之中。而它的發展只是基於不同時代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的進步。
如果,這就是科幻的本質,那麼只要我們繼續探索社會的發展,挖掘人性,結合新的科學技術。那麼科幻的發展必將歷久彌新,永無止境。
筆者撰寫此文時,正值游戲《賽博朋克2077》的發售。從1984年,威廉·吉布森創作《神經漫遊者》至今已然經過了36個春秋。作品中提到的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基因工程、超大型跨國企業一個個從幻想變為了現實。甚至吉布森所擔心的「人性被普遍存在且廉價的技術所支配。」也已初露端倪。那麼未來社會還會有哪些新的變化,人類在這些變化中又將何去何從?相信這些都將給科幻作家們帶來無窮的靈感和挑戰!
⑵ 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聯系有哪些關系
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相互促進、相互提供素材和靈感、相互印證。
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其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從抒寫幻想的方式來看,它應歸屬於浪漫主義文學的范疇。一些優秀的科幻小說也像優秀的浪漫主義作品一樣,紮根於社會現實,反映社會現實中的矛盾和問題。其中某些傑出的科幻小說,往往能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參考價值的預見。有時,某些科學發明尚未出現,科幻小說里則已經進行生動的描繪,如潛水艇、機器人、宇宙航行等。
⑶ 人工智慧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以及神話和科幻藝術的誕生,你怎麼看呢
10、時效性和可持續性
人工智慧平台為人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公司在製造過程中也省下了大量的資金和資源。商人還節省了包裹的配送和運輸時間。顧客可以追蹤訂單、確定交貨日期和時間等。人工智慧讓每個人的生活都輕松多了,它避免重復,提高了准確性,並且加快了錯誤的檢測速度。此外,人工智慧還是一種無限的可持續可再生資源。這一領域的研究空間巨大,開辟了新的發展途徑。
⑷ 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有著怎樣的關系
後者是基礎,前者是體現。
首先,你要明白並不是所有的科幻小說都能跟科技發展聯繫上。科幻小說也分為硬科幻和軟科幻。很多軟科幻的作品反應的都是社會人文方面的事物,只是借科幻這個舞台來表達小說主題而已,並沒有太多對科學的描述。然而硬科幻的作品卻不然,它們多是有著大段的科學描述,著重以自然科學和應用技術為題材,語言嚴謹准確。而小說的故事性反而成為了附屬品。
但無論是哪類,小說所虛構的情節、人物等等,根據自然科學或是社會科學的原則來看,都應是大體可能產生的,而不是同已被揭示或是尚待揭示的自然規律或社會規律相背離的。也就是說科幻首先要以科學為基礎。
總的來說,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了科幻小說一個發揮的空間,若沒有科技發展這巨大潮流,科幻小說就失去了生命。
眾所周知,有很多寫作科幻小說的作家既是作家又是科學家。如阿瑟·克拉克、阿西莫夫、儒勒·凡爾納及眾多現代的美國科幻小說家等等。他們大都身處在一個科學氣息較濃厚的環境里,所以他們有預見本領域甚至是科技發展方向的能力,能把握住時代跳動地脈搏。他們小說里所提到的事物或是正處在研究中不久就能實現的(只是借小說將時間提前一下)或是他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會被研究出來的。科幻小說家們只是將這種在大眾看來還不明朗的科學趨勢具象的表現出來而已。
科幻小說理所當然有它的科學預見性,就像儒勒·凡爾納的作品中所描繪的潛艇、電視、飛機都給後世的科學家很多的啟發,這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時科學的發展。 但這種預見是有其局限性的,談了幾十年的太空旅行我們現在不還是只能在月球上留下我們的足跡嗎?
事實上,單一考慮作用的話。科幻小說對科學的促進作用並不十分明顯,要知道小說家的預言沒有實現的要比已經成為現實的多的多!但它對社會的科學啟蒙以及文明傳播方面的貢獻卻是巨大的。它給了人們想像的翅膀,你盡可以想像你未來的生活是什莫樣子,而不用擔心它不會實現。不是有句話嘛,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⑸ 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有什麼關系
後者是基礎,前者是體現。
首先,你要明白並不是所有的科幻小說都能跟科技發展聯繫上。科幻小說也分為硬科幻和軟科幻。很多軟科幻的作品反應的都是社會人文方面的事物,只是借科幻這個舞台來表達小說主題而已,並沒有太多對科學的描述。然而硬科幻的作品卻不然,它們多是有著大段的科學描述,著重以自然科學和應用技術為題材,語言嚴謹准確。而小說的故事性反而成為了附屬品。
但無論是哪類,小說所虛構的情節、人物等等,根據自然科學或是社會科學的原則來看,都應是大體可能產生的,而不是同已被揭示或是尚待揭示的自然規律或社會規律相背離的。也就是說科幻首先要以科學為基礎。
總的來說,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了科幻小說一個發揮的空間,若沒有科技發展這巨大潮流,科幻小說就失去了生命。
眾所周知,有很多寫作科幻小說的作家既是作家又是科學家。如阿瑟·克拉克、阿西莫夫、儒勒·凡爾納及眾多現代的美國科幻小說家等等。他們大都身處在一個科學氣息較濃厚的環境里,所以他們有預見本領域甚至是科技發展方向的能力,能把握住時代跳動地脈搏。他們小說里所提到的事物或是正處在研究中不久就能實現的(只是借小說將時間提前一下)或是他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會被研究出來的。科幻小說家們只是將這種在大眾看來還不明朗的科學趨勢具象的表現出來而已。
科幻小說理所當然有它的科學預見性,就像儒勒·凡爾納的作品中所描繪的潛艇、電視、飛機都給後世的科學家很多的啟發,這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時科學的發展。但這種預見是有其局限性的,談了幾十年的太空旅行我們現在不還是只能在月球上留下我們的足跡嗎?
事實上,單一考慮作用的話。科幻小說對科學的促進作用並不十分明顯,要知道小說家的預言沒有實現的要比已經成為現實的多的多!但它對社會的科學啟蒙以及文明傳播方面的貢獻卻是巨大的。它給了人們想像的翅膀,你盡可以想像你未來的生活是什莫樣子,而不用擔心它不會實現。不是有句話嘛,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⑹ 未來人工智發展前景如何科幻小說中的是否會實現
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前景相當良好,我們在各個領域已經取得了不小的突破;科幻小說中的種種場景,或許距離我們已經不遠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現是什麼?小編認為,只有“現代科學”才能配得上這個頭銜。
在科學出現之前,人類茹毛飲血,渾渾噩噩;科學出現之後,我們在短短的一百年裡如同天翻地覆一樣改變了自己的生活,讓地球文明變得與眾不同。時至今日,人類的目光,已經不僅僅是“發展文明”,而是要“創造智能”了。
所以,人工智慧的探索,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潘多拉魔盒”,要慎之又慎才行!
⑺ 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有什麼關系
科幻小說是建立在現在科學的理論上的,顧名思義就是科學的幻想,對科學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比如許多科幻小說的題材在科學界是比較新穎的,裡面所幻想的東西可以給科學家們以點播,想想也並非沒有可能。科幻小說是對未來科技的一種嚮往,憧憬和想像,能給科技研究者一些科學上的啟示,吸引常人去愛上科學,去研究科學。
(7)科幻小說的發展與人工智慧擴展閱讀:
西方科幻小說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
1、英國有工業革命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導致真正科學幻想小說的興起;
2、二十世紀初期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帶來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
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核裂變、宇宙航行、彩色電視機、電子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進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說的繁榮;
4、經過二三十年的繁榮,科幻小說家從科幻作品的主題、情節,到藝術的方法進行新的探索。
⑻ 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的關系
一般科幻小說都是人們一直追求的目標,對現實科技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科技發展則使人們更增加了科技幻想的台階和平台,使科幻小說有廣大的發揮想像空間。
⑼ 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的關系是什麼
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相互提供素材和靈感、相互印證。
科幻小說可以說是建立在現在科學的理論上的,顧名思義就是科學的幻想,對科學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比如許多科幻小說的題材在科學界是比較新穎的,裡面所幻想的東西可以給科學家們以點撥,想想也並非沒有可能。
科幻小說是對未來科技的一種嚮往,憧憬和想像,能給科技研究者一些科學上的啟示,吸引常人去愛上科學,去研究科學。
科幻與科技
科幻存在的是理論依據是經過科學證明的,科幻家通過開腦洞,構思一些這理論依託而產生的新產物,而且因為缺乏專業性,有很多理論漏洞。
所以物理學家先於科幻家發現理論的,而且經過證明,決定能製造怎樣產物。而我們產生預言的判斷是理論運用於實踐要花很多時間去驗證,反復推敲,而科幻家只要一篇文章的時間。
但是科幻存在必定有其意義,它的意義就是吸引人們對科學產生興趣,而且比科普更有趣的是它有故事情節,更吸引人。事實證明,美國很多科學家就是年少讀了科幻,所以選擇了科學這條路,只不過後來發現科學並沒有那麼簡單,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