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折疊消失

科幻小說折疊消失

發布時間: 2023-05-14 03:16:24

⑴ 你看過最棒的中國科幻小說是什麼

最棒的科幻小說,1、老舍《貓城記》



老舍寫於1932年的《貓城記》以第一人稱敘述了作者到火星探險,墜落到"貓國"的經歷。貓國歷史長達兩萬年,但最近服用"迷葉"導致文明極度退化,最終被鄰國所滅。(是不是看著很熟悉)老舍於1932 年撰寫的小說《貓城記》,是一篇具有獨特風格的惡托邦小說。主人公因為厭惡國內政治毅然來到火星,但在以貓人為主體的火星城市中,他看到的仍然是頹廢、保守、沖突和不求進取。在小說的結尾,主人公忍無可忍再度出逃,回到了他曾經認為是腐敗叢生的地球。

2、倪匡的《衛斯理系列》



衛斯理,是香港著名作家倪匡所編寫之科幻小說《衛斯理系列》中的主角,小說以他第一人稱敘述。據倪匡自己所說,他是乘車經過香港灣仔區大坑道時,望見了衛斯理村的門牌,因此得到主角名稱的靈感。在《原振俠系列》中,衛斯理被稱為「那位先生」。從1985年許冠傑主演的《衛斯理傳奇》開始,近20年的時間里,倪匡的《衛斯理》小說系列被改編成近無數部電影電視,其中不少就直接冠名「衛斯理」。供您參考。

⑵ 找一部科幻小說,有關大人們全部消失的

劉慈欣 《超新星紀元》

1999年末的一天,位於御夫座的一顆超新星突然爆發。在漫長的歲月里,這顆巨大的恆星被星際塵埃所遮擋,沒有被人類發現。這次超新星爆發,給人類帶來了一場近乎毀滅性的災難,人類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超新星紀元。
由於距離超新星太近,強烈的輻射使人類普遍患上了輻射病,人類開始大量死亡。而人們也發現孩子,特別是12歲以下的孩子症狀很輕或根本沒有。後來知道這與基因的自主修復功能有關,年齡越大這種功能就會越差。幾天後,地球上13歲以上的人全部死亡。
世界上只剩下了孩子,這個社會已經完全改變了。
在經歷了短暫的混亂後,孩子們開始重新讓世界變得有序。兩個孩子曉夢和華華擔負起了拯救國家的使命。超新星的能量使孩子們暫時擁有了無盡的電力資源,在超級計算機「中華量子」和遍布全國的信息網路的幫助下,國家政權迅速地重建起來,並在這極其關鍵的時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孩子們令人吃驚地克服了重重困難,建立起超新星紀元最初的新秩序。全國的孩子們在較大的孩子們的指導下首先解決了生存問題,然後通過全國網路召開了超新星紀元第一次全國大會,孩子們一致通過了「建立好玩的國家」的決議。隨後經歷了美夢時期,沉睡時期等幾個歷史時期,逐漸成熟起來。
世界上眾多由孩子領導的國家之間開始進行接觸,矛盾沖突也逐漸明顯。在大人們的思想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們開始掌握越來越多的武力,使用大人留下的各種武器,孩子們想玩游戲一樣進行戰爭。戰爭愈演愈烈,最終甚至發展到動用核武器的地步。
在孩子們真正長大以前,新的社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⑶ 讀書|現代技術如何實現空間折疊與翻轉,讀《北京折疊》

   利用中秋假期,將自己聞名許久卻沒空看的《北京折疊》讀完了。正如大神彭小六所說的,人如果給自己設定了關鍵詞,潛意識就會下達搜索的指令,遇到跟這個詞相關的內容就容易留意。其實不光如此,人一旦有了自己關注關鍵詞,關注的領域,遇到一些信息,人的潛意識就會讓人從這個角度去分析問題。

  《北京折疊》利用利用科幻小說的形式,討論了一些經濟學和社會學的問題。

       小說是一篇科幻題材的小說,科幻之處在於它提出了空間是可以折疊的,大地是可以翻轉的。

     作為一個工科女,技術控,尤其還是機械及模具這方面從業多年的技術控,在看小說的時候,我的大腦跟著作者的描述,將空間進行了一遍折疊與翻轉。

   也就是說,在那個可以折疊的世界裡,北京六環以內的大地就像一張紙或者更確切的說像一塊厚橡膠板,板具有兩面,第一空間的500萬人在板的一面,第二空間的2500萬人和第三空間的7500萬人在板的另一面。板的一面朝向天空,另一面就得被翻到地下去。這個板的翻轉周期是48個小時,也就是說每面朝向天空的時間都是24小時。但鑒於板的其中一面安排了第二和第三空間共10000萬人,全部都活動的話,根本沒法動彈。就將這兩個空間的也分開運作,第一空間朝向天空,出來活動時,這2個空間的人、物,及活動場所就被最大限度的壓縮成為一個小盒子,第二空間的人出來活動的時候,第一空間的人、物,及活動場所也被最大限度壓縮封裝起來。那些被封裝起來的人都在睡覺,只是睡覺的時候待遇也是不同的,第一空間的垃圾工人每人只有一個像膠囊一樣狹小封閉的空間,而第一空間領導者則是是有圍欄的小床。

   其實這個技術已經不是什麼新技術,也不用等到50年後了,這是一個以時間換空間的技術,只是它現在還只用智能樓宇概念,或者個人家裝中。

   記得央視有一個叫新加坡印象城的廣告,廣告中描述這座未來新城的是這樣的:它的地面上只有公園、海灘等優美的風景和清晰空氣,地下是車道,商場等。似乎就有將空間進行分層的趨勢,只不過這個還沒有達到在地的兩面建城的程度。

  4月份有個很火的貼《一堆80後香港夫婦爆改28平米蝸居成豪宅》中就有這項技術。一對夫妻,在香港市中心買了一套28平米的房子,但是他們希望在這套房子里實現5個功能:一個家庭影院,健身房,一個大廚房,一個全尺寸的浴缸,和充足的存儲空間。這一切看起來天方夜譚的願望,卻用時間換空間的方法給解決了。

下面看看從原文里下了一張圖片看看這個是怎麼實現的。

儲物室在有客人來的時候可以變成家庭影院。

浴缸在不用時也可以是沙發,是客人留宿的客房。

   你看, 這不就是一個小范圍的空間折疊嗎?這不就是第二空間與第三空間的輪換的簡化版本嗎?

    對於被折疊後的空間里的人,物如何安置的問題,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我們收拾東西的時候,是不是經常將不怎麼用的東西都打包並壓縮起來放在一個看不見的角落,比如說榻榻米的下面,或者說床板下的空倉里?

    最後,對於《北京折疊》覺得最難的可能是大地翻轉。其實對於此,我也有個解決方案。

    就是先做一個扁平狀的超大面積立方體鋼筋框架,像我們現在蓋樓房的時封樓頂那樣的框架,只不過這個框架是獨立的,它不粘著在生根於地面的柱子上。而是在它的四條邊上伸出了幾個鋼筋框架的手臂,作為支撐和旋轉時的軸。在立方體的上下表面,有房子的框架,只有最底下一層是與地面的框架相連接的,以便固定房子,這樣當其中一面的房子在翻轉到下面的時候就不會掉下去。其它樓層以下一層的樓頂為固定點,牆面做成百葉窗似的分塊結構,在被折疊的時候牆體能從周圍向中間聚攏,縮小至最小面積,再整體插入貼近『』地面『』那個樓層,並用鎖銷鎖死,實現單面折疊。

   幾塊這樣的人造『』大地『』拼接起來,邊對邊,人造『』大地『』的支撐軸和翻轉軸固定在真正的大地上。通過齒輪等傳動裝置旋轉分塊的大地,效果也跟百葉窗翻轉的效果相似。

     這樣,就《北京折疊》里的折疊與翻轉就能實現了。當然,為了更順暢翻轉,需要減輕『』地面『』力量,因為鋼筋框架的表面和內腔填充土囊外,還要封住土囊,我們現在生活的正常空間普遍用的是水泥,在可折疊與可翻轉的空間里我們可以用在更輕質的材質來封住表面。

      這就一個號稱『』女工程師『』的情懷女對『』折疊空間『』的工程實施計劃。

⑷ 《我的秘密室友》中何正鈺講時空融合原理,這個原理科學嗎

我的秘密室友》中何正鈺講時空融合原理,這個原理科學。

一、《我的秘密室友》中的時空融合原理

用廣義理論來解釋,何正鈺和陳嘉嵐之間的時空是有重疊的,一個是時間加速,一個時間是相對靜止的。按照劇本的設定,他們會在一定的時間內重疊,超過一定的時間,重疊就會消失。

也就是說,陳嘉嵐的時間,在相對靜止的人看來他的速度是超過光速的,不然不會發生時間重疊的現象。當陳嘉嵐不再進行超過光速的移動,這種時間重疊就會馬上消失,男女主角會回到各自的時空中,不再進行任何的交集。


⑸ 《北京折疊》讀後感

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北京折疊》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折疊》讀後感1

這是一篇實誠、寫實的科幻小說,科幻是外殼,寫實是內里,意圖用簡短的故事映照現實生活中的大問題。

小說寫的是第三空間的垃圾工老刀為第二空間的研究生秦天送求婚信物給第一空間的依言的前因後果。整座城市都是虛幻的,秦天和依言的愛情也如由謊言吹成的泡沫。

諾獎得主阿瑪蒂亞森說,當社會完全依照單一的身份來劃分社會群體的時候,就會使社會沖突增加。於是在這座折疊的北京城中,身份地位、穿著打扮、言談舉止、思維習慣都不足以使階層之間明確分野,最好是把時間與空間也按照階層進行分配,將階層固化制度化,按捺住人們蠢蠢欲動的流動野心才徹底痛快。於是當太陽出來,普照大地,第一空間的人沐浴陽光,第三空間的人躺在膠囊中被強制睡眠。

其實,折疊的何止北京,北京何須被折疊?

並不需要用折疊城市這么硬的約束來區分、固化階層,人人皆有的羞恥之心與是非之心就足以將人劃分三六九等了。建築工人和清潔工工作後不可避免留下印跡,別人投來的嫌惡的目光與遮掩的口鼻就足以使他們活的小心翼翼。

辨不清的明天,一眼可望到頭的未來,都使人不得勁地活著。抱得巨大既得利益的人只願維持現狀,卑微生存的人不知也不信現狀還能改變,哪怕是野心滿滿想推動改革的人如張顯,也不得不先向現實低頭,先到銀行掙兩年錢。

也有老葛這樣能吃苦有技術的人,從第三空間躍升到第一空間,盡管只是藍領的工作。但這並不意味著「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老葛的父母仍舊生活在第三空間,「每次回去都要打報告申請」。老葛就像無數懷抱希望隻身來到大城市打拚的人,土地與戶籍制度限制以及高昂的房價卻使得全家移居團聚成為一種奢望。

有機會就會有競爭,能當鳳尾誰會甘為雞頭?

當然可以說人們的生活是咎由自取,思想狹隘、不思進取的人活該慘淡營生,限制了機會但並沒有剝奪努力奮斗的權利,而希望總是有的,何況我們並不缺乏鯉魚躍龍門的例子,哪管它是不是小樣本,畢竟人生的劇本是邊寫邊演,未結局之前,誰知道這出戲會博得滿堂喝彩還是慘淡謝幕。這樣說倒算不上何不食肉糜,不過是在自我防禦罷。

可是第三空間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了,卑微而高強度的工作早已打磨了意志、耗盡了野心,哪有時間來思考人生的意義、追求自由而無用的靈魂。

小說令我感觸最深的是這段話:「和數千萬其他建築工一樣,從四方涌到北京尋工作,這座折疊城市就是父親和其他人一起親手建的。一個區一個區改造舊城市,像白蟻漫過木屋一樣啃噬昔日的屋檐門檻,再把土地翻起,建築全新的樓宇。他們埋頭斧鑿,用累累磚塊將自己包圍在中間,抬起頭來也看不見天空,沙塵遮擋視線,他們不知曉自己建起的是怎樣的恢弘。直到建成的日子高樓如活人一般站立而起,他們才像驚呆了一樣四處奔逃,彷彿自己生下了一個怪胎。奔逃之後,鎮靜下來,又意識到未來生存在這樣的城市會是怎樣一種殊榮,便繼續辛苦摩擦手腳,低眉順眼勤懇,尋找各種存留下來的.機會。」

現實是很多人尤其是農民工,身心健康來到城市,最後卻不得不拖著病體離開這座打拚半生卻發現並無自己容身之所的城市。

格萊澤說「城市不等於建築,城市等於居民。」而過去一年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過程中的種種現象不禁令人深思。

我無意批判任何人事,只是希望現實中的各項決策能多點科學理性。

希望總是要有的。

《北京折疊》讀後感2

在看代碼改代碼寫代碼百無聊賴的時候,看看書真是一種解脫,像是被困在黑屋子裡,總算能出來透透氣。花了三個多小時看完《北京折疊》,很短的一部小說,要是作為科幻作品來看,還是有點不夠的,最科幻之處就是北京在空間上的翻轉。但是作為社會學小說來看,寫的還是很精髓的。

書中沒有對社會分層的批判,只有對不同層級生活狀態的娓娓道來,我很喜歡這種風格,不講一點道理,而能讓人品味到其中滋味。

北京折疊成三個空間,第一空間500萬人,享受24小時,第二空間2500萬人,生活16小時,第三空間5000萬人,生活8小時。小說的主人公老刀,在第三空間生活了48年的垃圾工,養女糖糖幼兒園學費昂貴,而自己卻只能沒日沒夜的撿垃圾為生,實在沒有餘力供養糖糖,但是據小說中的描述,生活在第三空間的人,大部分人都作了垃圾工,即便讓糖糖上了幼兒園,對她的前途又有什麼樣的改善呢?生命都是渺小的,但是夢想都是偉大的,即便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老刀也還是抱著希望糖糖能夠學會唱歌跳舞,成為一個淑女的夢想。於是和第二空間的一個學生秦天做了一筆交易,整個故事也從這筆交易開始了。

他第一次親吻她一下,她躲開,他又吻,最後她退無可退,就把眼睛閉上了,像任人宰割的囚犯,引他一陣憐惜。

秦天喜歡上了第一空間的一個女生依言,在秦天眼裡,依言就像一個天使,嘴巴小小的,瑩潤的,下嘴唇飽滿,帶著天然的粉紅色,讓他有上去咬一口的沖動。秦天我是很欣賞的,勇敢,有策略。明知依言是第一空間的人,但是說強吻就強吻。他也知道自己該有怎樣的策略,未來該怎麼進入第一空間。一切似乎都在他的藍圖里畫好了,未來是美好的,只要付出當下的努力,不是嗎。

「所以,」她給老刀夾了新上來的熱菜,「你能不能暫時不告訴他?等我……有機會親自向他解釋可以嗎?」

讀到這里,感受到了一點,夢想是不分等級的,我喜歡老刀不顧一切要來第二空間賺錢的意志,也喜歡秦天對自己愛情的執著追求。反而身在第一空間的依言,雖然她也是喜歡秦天的,但是在他們面前卻顯得那麼脆弱,她不敢去抓住自己心愛的東西,因為父親的權威告訴她,不行。怯懦的依言,只能選擇用謊言欺騙秦天,他們的故事結束了,留給我對他們未來的想像。大概是依言最後還是和不愛的未婚夫結婚了,秦天傷透了心吧。

對小說所描述的三層空間,並沒有感覺到多麼新鮮,可能是因為,這個社會本來就是分層的,我們只是待在自己的空間,就像現在的我,看不到垃圾工的分解者生活,也更看不到上層人物到底在做什麼,我只能看到自己的生活圈裡,大家跟我有一樣的生活方式。一開始對這樣的分層可能有劇烈的厭惡感,共產主義不是這樣的。但是現實似乎就是如此,到處都可以見到金字塔的結構。這讓我想起了電影《雪國列車》,它就是如此,不同的車廂住著不同階級的人,末尾車廂是留給苦力的,前排是留給資產階級的。人生而不平等,接受這種初始狀態吧,但是夢想不分等級,有夢就追,在自己的圈子裡活得精彩。

搖籃里,糖糖剛剛睡醒,正迷糊著揉眼睛。他看看糖糖的臉,疲倦的了一天的心軟下來。他想起最初在垃圾站門口抱起糖糖時,她那臟兮兮的哭累了的小臉。他從來沒後悔將她抱來。

《北京折疊》讀後感3

上周的「財書學不淺」讀書分享中,周導講了科幻系列的《安德的游戲》。講的很精彩,我們還做了首次直播。在開頭部分,他闡述了科幻小說的基本知識。這個題材的文字,我基本沒有接觸過,因此聽起來既新鮮但又不好理解。最後我問他讀書群體中大概有多少比例熱愛科幻小說,他的答案是很小眾。

《北京折疊》是在講述中被提及的一部作品,屬於軟科幻范疇,也就是情節和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或社會學等傾向的科幻小說分支。20xx年的這部短篇小說,出自郝景芳,一位年輕作家。《北京折疊》的出名主要是它在20xx年獲得了科幻界的大獎,雨果獎。通常有個稱號混社會就容易多了,所以《北京折疊》就常常與《三體》放在一起說。

因是短篇,所以我僅抽了兩天起床和睡前的時間就讀完了。我感覺作品深度是有限的,而通常屬於短篇的創意也是平平的。能被美國關注而得獎,或因作品所揭露的階層問題自帶話題。美國人對類似的發生在中國的情況一直感興趣。盡管作者寫這個題材的初衷大概是和其他生活在北京的普通人一樣,感到在北京生活的壓力,想說下北京的現實中社會階層關系中存在一些矛盾。

正因為話題像漲工資一樣的與敏感且與所有人都息息相關,成為關注焦點也在情理之中。在韻韻還很小的時候,大概中班或大班,我就跟她講過階層問題。講了歷史上的三教九流,講了現如今的情況,以及階層之間的流動和相互關系問題。不知道她現在還有沒有印象。社會分階層是必然的存在,不同時期不同表現形式。

《北京折疊》中北京被分成了三層空間。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間,五百萬人口,生存時間是從清晨六點到第二天清晨六點。空間休眠,大地翻轉。翻轉後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間和第三空間。第二空間生活著兩千五百萬人口,從次日清晨六點到夜晚十點,第三空間生活著五千萬人,從十點到清晨六點,然後回到第一空間。時間經過了精心規劃和最優分配,小心翼翼隔離,五百萬人享用二十四小時,七千五百萬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時。八千萬人分為了頂層統治者,中層精英和底層勞工三層。

創意不算突出,但現實著實裸露。讀書人估計都會對標下現實中的自己算這里的哪個層次。作品所描寫的場景正是當下我們生活著的真實的北京,以及其他城市。像很多其他類似作品一樣,主人公都是最底層的可憐蟲,生活艱難,讓人可憐。我不大喜歡這角度,感覺有抱怨感,有戾氣。雖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但不是積極的導向。社會問題本身很復雜,我們不能總去宣傳那種「絕大多數的人,剛剛一出生,就已經輸了」的思想。

我們的物質文化、社會、政治各方面的需求,對於美好生活的內涵已經在幾十年的發展後發生了一個質的變化,特別是在經濟基礎得到全面提升之後,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內涵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生活哪有那麼多的苦與恨,要是大家都覺得美好,都嚮往美好,怎能不美好。

要我寫,就從第一空間選個主人公。講述一個身處高階層物質和精神先富裕起來的人如何幫助相對低階層的人去追求和實現更美好的生活的故事。

《北京折疊》讀後感4

看完《北京折疊》我是懵的,或者說混亂的。那種感覺是,突然把近些年新浪微博上的新聞集中在一起了,我抓不到重點,好像全是重點。

老刀在煩惱糖糖上幼兒園的問題。我腦子里浮現的就是那些通宵排隊的新聞。還有小鎮里的實驗學校。縣公務員子女直接入學,就近有學位房的家庭,剩下的名額大家搖碼,剩下的名額也許就是個位數。這是一個常住人口20萬左右的小鎮。

老刀的月收入是一萬,秦天月薪是10萬,依言每天只工作半天月薪40萬。現實中,收入的差距,其實也有這么大,甚至更大。

阿貝和闌闌與房東爭吵取暖費的事情,老刀拿出一萬平息這場爭吵,她們目瞪口呆。按照老刀的收入測算一下取暖費,大概也就幾百塊。在第一空間,第二空間都是不值一提的零錢,但在第三空間卻足以讓一個漂亮女孩吵得沒有一點形象。想起曾經聽過一個真實的故事,在偏僻的村莊里,因為一塊錢出了人命。

「這菜不對外,所以都不標價。」曾經「特供」這兩個字在微博掀起一陣聲討的風潮。還有很多,我好像不是在看一部科幻小說,而是把近些年的新聞都剪接在一起了。我好像在刷微博,做一個新聞回顧。小說中,那些熟悉的生活場景更讓我有點分不清是虛構還是紀實。

像「擁擠的男人女人圍著小攤子挑土特產,大聲討價還價。食客圍著塑料桌子,埋頭在酸辣粉的熱氣騰騰中,餓虎撲食一般,白色騰起遮住了臉。油炸的香味彌漫。」這是一個很有生氣的生活場景,一個就在我們身邊很平常的一個生活場景。看這段文字,會浮現一個很熟悉的場景。

她其實把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那些矛盾,用平和的語言和科幻的外殼,誇張而又隱秘地展示出來。階層隱隱顯示出固化,如何突破,有沒有可能突破?我想起曾經風靡網路麥子寫的那篇《我奮鬥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還有此文誕生三年後李純根據它的立意和自己的經歷寫的一篇《我奮鬥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喝咖啡》。

寫這兩篇文章的作者都是通過自己的奮斗已經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可是,這在現實中只是少數。如同郝景芳筆下的老葛。但更多的人,像老刀,像彭蠡,像闌闌,像阿貝一樣,在生存線上掙扎,活得「操蛋」。

「彭蠡」這個名字引起我的好奇心,一般的小說不會用這么生僻的字做名字,用了大約有不一般的用意。查了「蠡」字,本意「蟲蛀木」。彭蠡非法去第一空間五次,成功了四次,最後一次被抓。老刀會進入第一空間,也是他教的,他是這個折疊城市空間法則的破壞者。對於這個折疊城市的空間法則來說,他就是一隻蛀蟲。

糖是甜的,令人愉快的。老刀每每想到糖糖,就有戰勝一切的勇氣,糖糖是他所有的希望。郝景芳用一個殘酷的環境,不算險惡的人心,展示一個很殘酷的世界。她說現在的現實還沒有那麼殘酷,不希望未來發展成那樣。所以,才有糖糖,糖糖就是未來的希望。

她也在序中提到,這是其實是構想中長篇的第一章。我在想,如果是長篇,那是不是最後,折疊城市的空間法則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一把老刀,也許沒有新刀那麼鋒利,但也可以有破壞性的,特別是有蟲蛀的前提下。這是我的希望。

⑹ 大劉早寫過比《北京折疊》更好的中篇科幻

《北京折疊》這本中篇科幻小說的獲獎,和《三體》一樣,獲獎效應應該會讓它有更多更寬的讀者群。

在我看來,《北京折疊》還不錯,但還不夠好,達不到我心目中的優秀水平,至於為什麼,在後文說。

故事發生在在階層嚴格分化的折疊城市——北京,這里有著三層空間,精英位於第一層空間,有五百萬人,每次生存時間為二十四小時;第二層空間住著兩千五百萬人口,每次生存時間有十六個小時;第三層住著五千萬人口,生存時間只有八小時,也就是說 每一次第三空間的人都將有四十個小時的睡眠,這么多的時間被強制浪費! 在同一個北京,三個空間在時間上交錯而鮮有交集,每次到固定時間就在不同的空間轉換。

一個第三空間的垃圾處理工人老刀,為了湊滿孩子的幼兒園學費,冒著被抓的危險偷入第一空間幫人送信,信是一個第二空間的研究生准備送給一個他心愛的第一空間女孩。但這個女孩其實已與一個年齡足有她父親大小的人結婚。

作者借一個第三空間的人以『劉姥姥進大觀園』式的游歷,寫出三層空間的巨大差距和底層人群的無奈。

《北京折疊》的大部分影射其實不難看出,三層空間所展示第一空間到第三空間的巨大差距,高昂的教育經費對底層的重負,富人妻子四處排解空虛的生活,這些的現實就發生在現在這個社會。

為什麼我說它不夠好?就是因為看起來太現實,如果僅是把現實抽象一下換一張外衣,那就失去了文學的陌生感,但我的意思不是說文學就是讀起來不真實的,而是要對現實有超越。

當然,裡面也有足以觸動人的地方,老刀是一個垃圾處理工人,當他在第一世界聽到關於是否動用自動垃圾處理的討論,如果用機器自動處理的話,成本毫無疑問更低且更可靠。但是,幾千萬的垃圾工人何去何從呢?如此看來,垃圾工人的工作更像是精英們對這些第三空間的人的憐憫了,老刀也陷入了深思。這曾經在中國上演過,改革開放後大批工人下崗,許多地方設有專門按電梯之類根本沒必要的工作,就只是為了讓人有活可干。

但更可怕的是在第三空間新生的人,他們的思維完全在這里被束住,幾乎不知道生活還可以有其他什麼可能性。他們不喜歡做垃圾工,但能做的想做的卻只是在第三空間的舞廳里表現自己,希望能找到一個打碟或伴舞的工作。

總之,這是一部差強人意,卻不夠驚艷的作品。階層分化在科幻小說中是非非非常常見的切入點,但是常見的切入點,有人寫出了史詩,有人卻只寫出平庸之作。

《北京折疊》把現實當成未來來寫,有一種蒸汽朋克的可笑感, 未來絕不是僅是現在的復制,如果完完全全以現在的現實寫未來而沒有什麼超越性,那絕不會成為讓人耳目一新的科幻小說。 不過作者自稱現在看到的北京折疊只是她構思的長篇小說的開頭,不知以後會寫成怎樣。

看《北京折疊》的同時,我又想起了另一本書和一篇中篇科幻。

書是《我在底層的生活》,一本紀實書,作者芭芭拉•艾倫瑞克偷偷的進入底層,做著最卑微的工作以養活自己,發現底層底薪勞工幾乎永遠不可能成為中產階級,他們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意識去學習以謀得更好的職位。 一方面,拚命勞動並不能致富,反而掩蓋了其他所有的可能,另一方面,底層人士只要停止勞動便無以為繼。這是一個循環,而跳出循環之路舉步維艱。

讓我想起的中篇科幻則是劉慈欣的《贍養人類》,同樣講階層分化,但我覺得視野及筆力都較《北京折疊》要好得多。重要的是,大劉不停留於赤裸裸的現實,而通過腦洞寫出了更具沖擊力的文字。

一個殺手接了一項業務,目標是三個流浪者,而委託業務的是全球最富有的一批人,他們自稱是社會財富液化委員會的委員。這個開篇足以吊夠胃口,當然,後面會一步步說清。

原來一群作為『上帝』的外星人,曾經創造過好幾個地球,都在地球附近兩百光年內,而這次便是另一個地球——小說里稱其為哥哥星球,入侵了地球。他們准備 把澳洲空出作為一個保留地,來贍養地球上所有的人,而贍養標准便是如今人類的最低生活水平。

所以富人才會驚慌失措,想努力提高人類的最低生活水平,財產液化便是實施途徑,將財產均分給地球上所有的人,以保證被贍養時,人類生活的平均水準不至於太差。

而作為被殺目標的流浪者,便是極端仇富而不接受財富液化的人,他們影響了財富液化,故而富人們要雇殺人殺掉他們。

但故事到此還沒有到重點,哥哥星球為何要入侵地球?這則是大劉的一個更驚世駭俗的想法, 哥哥星球是一個以『私人財產不可侵犯』作為憲法的基本原則的星球,並且建立了一個遍布全球的社會機器保護這一原則,若有侵犯私有財產行為,社會機器便會執法。

原本雖有貧富差距,但不至於過大,直到後來在哥哥星球,『知識』作為一種商品可以販賣的時候發生了突變,富人通過購買昂貴的知識,瞬間可以擁有普通人幾輩子都學習不來的知識,不僅如此, 在審美,在哲思,上層人與普通人的差距越來越大,直到後來,普通人完全無法理解上層人的一切,他們幾乎變成了兩個物種。

於是,便出現了下面的場景。

他們被終產者趕來了地球,因為整個星球都是他一個人的,對終產者來說,同時面對星球上幾十億已經不能算是同一物種的『人』,同情與憐憫都是可笑的詞。

⑺ 獲大獎的《北京折疊》寫了些啥

這個月,中國科幻作家郝景芳的科幻小說《北京折疊》獲得了第74屆雨果獎的最佳中短篇小說獎。雨果獎堪稱是世界科幻界的「諾貝爾文學獎」,分量非常重,這是亞洲人第二次獲獎。前一次獲獎的亞洲作家,是咱中國寫出《三體》的劉慈欣。


《北京折疊》這部小說兩萬多字,很多人可能還沒看過,如果您不打算專門抽時間看,那我就給您快速轉述一下。

小說描繪的是未來某個不確定的時間。那時候,北京已經是超級大城市,一共住了8000萬人口,啥概念呢?現在咱北京的常住人口是2000多萬,那時候人口差不多是現在的4倍。這么多人怎麼待在一個城裡呢?小說里給的解決方案是「把城市分層」——6環以內的北京城區,變成了三層,像夾心餅干一樣,三層只有一層能露出地面,大家得按48小時為一個大周期,輪流到地面上來。比如說,第一層住了500萬人,都是城市裡的精英階層。他們從早上6點到第二天早上6點,露出地面24小時。第二層住了2500萬人,基本是公司白領什麼的中產階級,他們第二天早上6點到當晚10點,能露出地面16個小時。第三層人最多,5000萬人,都是城市底層平民,但他們露出地面的時間最短,只有晚上10點到轉天凌晨6點這8個小時,也就是說,他們幾乎看不見真正的太陽。

那沒露出地面的時候,大家怎麼生活呢?這就和小說名字「北京折疊」有關了——每層空間被翻轉到地下的時候,建築物都會像變形金剛一樣自動折疊,居民都鑽進自家的休眠艙里,被氣體催眠,睡到下一次露出地面為止。這樣算起來,每48小時里,第一層的人要被催眠24小時,第二層的人被催眠32小時,第三層的人最慘,要被催眠整整40個小時。

故事就在這樣的城市裡展開,情節其實非常簡單,講的是生活在第三層一個叫老刀的垃圾工人。為了賺錢給孩子上學,冒著坐牢的風險,幫第二層的男學生給他在第一層的暗戀對象送情書。為啥送個情書要坐牢呢?因為在那個時候,不同空間里的人有截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你要是敢隨便跑到另一個空間去,就是犯法。

這三個空間的差距有多大,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老刀在第三層算混得不錯的,當個垃圾工,每月賺1萬。但和第二層那位男學生比就差遠了,人家實習期工資就是他的10倍。第三層更不得了,高檔酒席的一個菜就抵得上老刀三四個月工資,普通人的月收入是他的40倍。

通過各種奇遇,老刀揭開了這個折疊城市的最大秘密。原來,那個時候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智能機器時代,機器比人工便宜,生產線一改成機器的,效率蹭蹭往上漲,根本不需要人來幹活。人沒活干,造成大面積失業怎麼辦?兩個辦法:一是把一些低層次手工勞動故意留給人去干。比如那個時候技術上早就實現了垃圾自動化處理,但就是為了讓第三層的人有事干,城市管理者硬是雇了2000萬垃圾工人,讓他們手工分揀整個城市的垃圾。即使這樣,還是不行,最後的解決方案是,乾脆所有人都催眠、睡覺,徹底減少每個人的生活時間,明白了吧。最終被折疊的不僅僅是城市,還有每個人的生命。

這篇作品在科幻領域里叫反烏托邦式小說,啥叫反烏托邦呢?烏托邦是人類思想意識里最美好的社會,就像世外桃源。反烏托邦小說就是把黑暗悲劇的一面撕開給你看,警醒你、刺痛你,讓你沉思。

這個小說表面上說了很多階層分化的東西,但深層次凸顯了對人類進入機器智能時代的擔憂,當機器真正取代人以後,人類該往何處去呢?

聽完《北京折疊》,不知您有沒有隱隱感覺到一絲焦慮:它彷佛是我們的生活,但又不是,而且誰也不知道,將來會不會真的是。

⑻ 《北京折疊》不算優秀科幻小說

《北京折疊》火了一段時間了。趕緊找來看看,說實話有點失望。

同樣是獲得雨果獎,與「三體」沒法比。

當然,它是短篇小說,只有兩萬字,和「三體」的百萬字巨著沒法比。但這不是關鍵,長篇有長篇的精彩,短篇有短篇的出色。

《北京折疊》的問題首先在於結構。短篇小說應該有緊湊的結構。從故事設定到謀篇布局,要與篇幅統一起來。如果事先確定了字數再動筆,就更該如此。

《北京折疊》大約兩萬字,寫了一件事。老刀跨越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去送信。而前面的鋪陳過多,讓人感覺是個大中篇的開頭。

這也許是筆力不逮的原因。業余寫手普遍有這個特點,寫著寫著就沒了筆力。如果不知道小說長度的話,讀者按照這樣的開頭,自然期待老刀再次往返於三個空間以及與老葛、與依言、秦天的故事,而不經意間就迎來了結尾。

整個故事的基礎在於一個城市折疊和一天變為四十八個小時陸世的設定。而這個設定的出現也過於突兀。

至於人物的臉譜化與簡單化,當剝去了科幻的設定,就更暴露得一覽無遺。作者也許並沒有寫出深刻的人性,只是想平靜地敘述當前大都市的現實罷了。

除了文學手法上的問題,《北京折疊》其實也並非真正意禪悉友義上的科幻小說。(當然,科幻分硬科幻與軟科幻。不是只有硬科幻才算科幻。)在這篇小說中,科幻只是皮相,如果去掉一天變成四十八小時和城市折疊的設定,這就是很平常的一個對北京情況的描述了。科幻只是為了把北京平鋪的幾環改成了立體空間。

也許「三體」獲雨果獎使我們提升了對獲得這個獎項小說的想像。畢竟,象「三體」那樣的小說到達了一個相當高的層次,不是任何一部小說可以比拼的。以這樣的標准要求《北京折疊》也並不公平。

也許它獲獎和獲得金賀槐熊獎的那些電影一樣,符合外部世界對北京和中國的想像,暴露出了北京和中國的現實。

⑼ 折疊空間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大家誰能告訴我折疊空間是什麼?我們如何做到? 折疊空間是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的一個推論。觀點是:當一個有質量的物體放在空間中時,就會導致空間的彎曲,彎曲程度越大時間過得越慢。當一個物體的質量為無窮大時,空間和時間就會彎曲到180°,此時就會出現一個連接兩個不同時空地區的隧道,叫蟲洞。可以通過蟲洞實現時空旅行,當然現在無法做到。製作蟲洞需要巨大的能量,而且蟲洞也會處於極其不穩定的狀態。由質能公式:E=mc^2。你就知道需要多大能量了。

問題二:什麼是空間折疊? 空間折疊是一種因為強大的引力使空間發生扭曲的現象。這種現象是真實存在的,因而在理論上只要能達到一定的引力就能使空間發生彎曲,就好比要從一張平整的紙一端到另一端除了走兩點間的直線外,還可以直接把紙疊起來,讓兩點靠近。因此人們普遍認為黑洞能夠穿越遙遠的空間,因為黑洞具有無法比擬的巨大引力,連光線都不可避免的被它巨大的引力吸引,那麼在這樣的引力下空間也有極大的可能被折疊,這也就使得以不超越光速卻能在短時間內進行宇宙旅行成為了可能。
空間折疊的發現
天文學家通過長久的觀測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動,有時離太陽近些,有時離太陽遠些。太陽的巨大質量使它周圍的空間發生彎曲。其結果是,行星每公轉一周它的軌道的長軸都比上一個周期偏轉一個角度,這個現象叫做行星軌道的進動。理論分析表明只有水星軌道的進動比較顯著,達到約每世紀0.01°。這個現象早在廣義相對論出現之前就已經發現,只是無法解釋,所以它實際是廣義相對論的最早的佐證。
自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普遍被接受後,其中的光速為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的理論成了無數夢想宇宙旅行的幻想家們的噩夢,因為即便是以光速旅行,僅僅飛出太陽系就要用掉數年之久,這對人類短暫的生命來說幾乎已成為不可能,而黑洞以及空間折疊的發現卻為科學幻想家們打開了另一扇門。因為未來的科技只要能達到足夠的引力,使空間扭曲折疊,那麼以不超越光速卻能在短時間內進行宇宙旅行成為了可能。
因此空間折疊理論因為科幻小說家及科幻漫畫家們為廣大人們所認知,而空間折疊理論也成了科幻家們進行宇宙旅行的不二法門。
空間折疊的空間基礎淺析:
我們的宇宙空間是一個以真空基態為界,形成同維空間異矢量方向上的世界。它們是以巨大的速度差分隔開。即在同一空間中,兩個不同的宇宙相互疊在一起,以相對極限大的速度差彼此分隔開。
物質的類性,現在人們已經清楚地知道宇宙中存在正反物質。而事實上,我們並不清楚宇宙的其他類性的物質,正反粒子的湮滅,湮滅成光子,並沒有真正地消失。而有些元素。經過粒子的轟擊,甚至可以打出反粒子。用釙產生的α粒子轟擊鋁片,發射出中子和正電子,生成放射性磷(約里奧居里夫婦)。從另一個角度講,正反粒子這兩個類性的粒子是可以共存的。因此同時也要有能承容正反粒子的介場,使正反粒子同時存在在一個小的空間中。
問題之一:物質為什麼只湮滅成光子,而沒有完全地消失在空間中?
問題之二:是否存在相反形式的能量?
眾所周知,現代宇宙物理學的西格斯學說認為我們宇宙的能量來自於真空基態的自發破缺。而物質的能量在真空基態破缺時應當是單元能量波,而非粒子體形式。 在破缺之後,宇宙中的物質粒子才逐漸形成,正反粒子也才出現。要知道一點,介場是能量體。正反粒子能同時存在,這說明兩類粒子自身的場與量介場屬於同一種能量。
是否存在一種能量,我們稱之為負能量,如果同能量接觸會彼此消失在空間中。而在我們的宇宙中,我們似乎還從未找到過該種能量,也沒有它存在的證據。我們看到,觀察和接觸的都是正能量的物質。但以真空基態為起點推想,從真空破缺出能量才產生宇宙,而這是正能量的世界。那麼,同樣從真空基態為起點,是否存在破缺出一個負能量的世界?
如果真空基態天生就是平衡的,那麼負能量的世界就可能與正能量世界誕生於同時。由現代宇宙觀察結果可得到:200多億光年范圍內,從未見到過星系或物質體的奇特消失的現象(連光子都沒留下的湮滅)。因此,可大膽地認為,我們的宇宙不存在負能量體。
為此,推測每次正反粒子湮滅後,形成的光子這種能量態類近於真空基態,有能量波態。能量為波態體的本身就是一個矢量。因此,從真空基態出......>>

問題三:什麼叫空間對折 首先,我想舉一個例子:一張紙上有距離的2個點如何瞬間重合呢?很簡單沿著2點之間線段的中垂線將紙對折即是重合!換句話說,這也就是二維世界的瞬移!那麼在我們生活的三維世界會不會有這種情況呢!三維世界比二維世界多出一個立體,也就是空間層次.既然在三維角度,我們可以將二維世界的2個點做瞬移.那麼在四維角度,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將三維世界的2個點進行瞬移?要想到達數百光年外的星系憑目前或者今後一定時期的飛行器是無法達到!所以本人猜想可以利用第四維度時間進行短距離空間瞬移(因為過遠的我還沒考慮到!比較汗)!本人的想法是這個樣子的:比如A點與B點在三維世界的距離是10光年.如果我們是以光速飛行也要10年.所以我想,或許會研製出這樣一種機器,使當前飛行器所處的時間向過去移動10年即該飛行器回到10年之前.當然不是回到10年之前的世界,而是回到10年之前這個空間點.這個10年的時間也許就像一個尺子一樣而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的10年的時間!然後該飛行器利用倒退的10年以接近光速的飛行速度飛向目標點.當10年後該飛行器到達B點時,在B點的人也許只是感覺這個飛行器是瞬移過來!而飛行器里的人可以用低溫冷凍技術使之進入睡眠狀態.到達的時候再解凍!所以乘坐飛行器的人也不會感覺自己旅行了10年!感覺說的比較亂咯!或許會有人明白我的意思!當然我們看二維世界的對折是以三維世界的角度來觀看.如果我們能夠親身站在四維世界以四維世界的角度觀看三維世界的空間對折,也丹大家就明白了!也許只是我個人的一個幻想而已!

問題四:人類可以折疊空間嗎? 目前還不行,正在研究中。
將空間折疊後,就會有所謂的四維度世界產生,也就會有球形蟲洞。
就像《星際穿越》中的一樣,人類來到了超過三維度的世界。

問題五:空間折疊是怎麼一回事? 沒有辦法,因為我們是三維世界的生物,對於更高維度之下的空間彎曲是怎麼樣的並沒有想像能力,所以我們必須將維度簡化,將三維變成二維,就能模擬出三維空間的彎曲。
但是彎曲的那個「維度」不是我們簡化掉的那個維度,而是超維度,所以只有通過維度簡化才能做到。

問題六:地球上真的有折疊空間嗎 那隻是理論上的東西,實際上空間能否按照人的意志彎曲還很難說,或者說可能性不大。

問題七:折疊空間需要什麼力量? 所謂的空間就是一個軀殼,如果軀殼變小算不算呢,比如把氣球放入水裡5米後空氣不跑,體積變小

熱點內容
魂穿女生現代小說 發布:2025-01-16 12:07:19 瀏覽:519
科幻小說閱讀課如何上 發布:2025-01-16 11:55:36 瀏覽:5
被翻譯成英文的網路小說 發布:2025-01-16 11:49:04 瀏覽:155
充滿智慧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1-16 11:46:51 瀏覽:763
重生現言情小說免費 發布:2025-01-16 11:40:25 瀏覽:252
經典長篇小說推薦男人 發布:2025-01-16 11:37:20 瀏覽:523
在美國怎麼讀網路小說 發布:2025-01-16 10:26:44 瀏覽:553
有聲玄幻小說太古神墓 發布:2025-01-16 10:03:31 瀏覽:612
為什麼女生要看言情小說 發布:2025-01-16 10:02:11 瀏覽:894
狂婿小說全文免費閱讀筆趣閣 發布:2025-01-16 09:35:48 瀏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