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硬科幻小說
㈠ 請問硬科幻和軟科幻的區別
硬科幻與軟科幻的區別?
1、軟科幻就是將暢想中可能的未來/過去科技為背景,重點關注人文、生活的科幻作品,好比說蘇禹的《新世》;
2、硬科幻是要求立足現有科學技術成果進行完備推演的可能未來/過去科技,對人類形態、社會生存、自然環境的重大影響和交互作為重點的科幻作品.
科學幻想(Science Fiction)簡稱科幻(Sci-Fi)。科學的幻想,即根據有限的科學假設(某些東西的存在,某些事件的發生),在不與人類最大的可知信息量(如現有的科學理論,有據可考的事件記錄)沖突的前提下,虛構可能發生的事件。科幻目前已發展成為一種文化和風格,而科幻文化也成為了一種由科幻作品衍變出來的新文化。
科學幻想從第一部科幻小說(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又譯《弗蘭肯斯坦》)創作以來,從最初的小說形式,慢慢衍生到詩歌、電影、電視劇、漫畫等多個領域之中,並逐漸發展成一種文化。
正統科幻迷主張科學與幻想缺一不可。倘若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則只能歸為奇幻、魔幻或超現實作品;反之幻想若是付之闕如,那就只是一個科學寫實故事。
㈡ 硬科幻和軟科幻區別是什麼
硬科幻: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為基礎的、以描寫新技術新發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影響的科幻作品稱為硬科幻。
軟科幻:相對於硬科幻,是情節和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的科幻小說分支。 軟科幻作品中科學技術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
硬科幻小說和軟科幻小說
硬科幻小說是一種科幻小說的分支類型。作品的核心思想是對科學精神的尊重和推崇。在手法上,硬科幻以追求科學可能的的細節或准確為特性,著眼於自然科學和技術的發展。
軟科幻小說是情節和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或社會學等傾向的科幻小說分支。相對於「硬科幻」,作品中科學技術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因為它所涉及的題材往往被歸類為軟科學或人文學科,所以它被稱為「軟」科幻小說。
硬科幻的側重點是對科學技術發展的想像,這種作品一般會涉及很多技術性問題,有很強的理論依據。所以叫硬科幻。代表作有《基地》三部曲,《三體》三部曲等。
軟科幻更多關心的是社會人文,就是未來科技給個人和社會施加的影響,一般來說都較為沉重,屬於反思型小說。像反烏托邦三部曲這樣的
㈢ 有哪些像電影《黑客帝國》那樣精彩的硬科幻小說
毫不誇張的說《攻殼機動隊》幾乎開啟了一個科幻電影時代,觀眾們這才發現科幻片並不只有「外星人進攻地球」,還可以更高級。
㈣ 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其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
科幻小說的特點如下:
1、科幻小說具有某種前所未有的預言性。
2、它賦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來得以實現的極大可能。
3、甚至有些科學幻想在多年以後,的確在科學上成為了現實。
科幻小說分類
1、軟科幻
軟科幻小說(英語Soft Science Fiction,簡稱Soft SF)即社會型科幻文學,是情節和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或社會學等「軟科學」(即人文科學)的科幻小說分支。
2、硬科幻
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硬科學」(即自然科學)為基礎,以描寫新技術新發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影響的科幻作品稱為硬科幻(Hard SF)也就是自然型科幻文學——無論我們有了怎樣創新的理解,這都是硬科幻的原始定義。
㈤ 請問硬科幻和軟科幻的區別
1、硬科幻是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心理學、醫學等科學為基礎的,軟科幻相對於硬科幻,是情節和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或社會學等傾向的科幻小說分支。
2、硬科幻以嚴格技術推演和發展道路預測,以描寫極其可能實現的新技術新發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影響的科幻作品;軟科幻作品中科學技術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因為它所涉及的題材往往被歸類為軟科學或人文學科。
3、硬科幻指以對科技進步的幻想本身作為故事的主線內容,典型的如克拉克、阿西莫夫、劉慈欣寫的一堆東西;軟科幻指在科幻的背景下描寫社會、人文、倫理……以表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為主要內容,比如蘇禹的《新世》。
(5)軟硬科幻小說擴展閱讀:
雖然「硬科幻」、「軟科幻」的分法常見諸許多雜志、網站和愛好者之口,但贊成者內部對「軟硬」的定義也存在爭議;同樣,有許多人拒絕承認這種說法,認為沒有必要去細分科幻小說。
一個典型的混亂案例是《星球大戰》(Star Wars)。許多保守的愛好者因為其中「原力」(Force,某種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設定而認為它不屬於科幻,而只能算奇幻小說,或好萊塢太空電影,反正不是科幻;另一些硬科幻小說擁護者認為好萊塢太空電影都是奇幻;而公眾一般直截了當地把它們統統歸為「科幻電影」。
㈥ 硬科幻和軟科幻區別
㈦ 有哪些好看的硬科幻小說
哦,硬科幻啊
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機器人、基地這三個系列全是硬科幻
克拉克的太空漫遊、拉瑪這兩個系列,也全是硬科幻,首推太空漫遊系列第一本2001太空漫遊
中國人劉慈欣寫的三體系列……球形閃電……全頻段電磁波干擾
軟科幻:卡德的安德系列
田中芳樹的宇宙銀河英雄傳說
盧卡斯的星球大戰系列
赫伯特的沙丘
如果說網路文學的話……………………推薦彩虹之門的重生之超級戰艦(不是穿越),這本小說寫的也還算是有根據(雖然有些不是正確的吧)
㈧ 《三體》是軟科幻還是硬科幻
硬科幻的比例大一點。比如量子糾纏之類的還是比較靠譜。但是作為推動劇情的關鍵,比如太陽電磁放大這一類不太現實。不過劇情都還算合理吧
㈨ 科幻小說的分類
科幻小說也是通俗小說的一種,與一般的傳統小說不同,其特殊性在於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但它又是一種文藝創作,並不擔負著傳播科學知識的任務。
從抒寫幻想的方式來看,它應歸屬於浪漫主義文學的范疇。一些優秀的科幻小說也像優秀的浪漫主義作品一樣,紮根於社會現實,反映社會現實中的矛盾和問題。其中某些傑出的科幻小說,往往能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參考價值的預見。有時,某些科學發明尚未出現,科幻小說里則已經進行生動的描繪,如潛水艇、機器人、宇宙航行等。 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為基礎,以描寫新技術新發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影響的科幻作品稱為硬科幻(Hard SF)--無論我們有了怎樣創新的理解,這都是硬科幻的原始定義。
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試圖重置這個定義: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學猜想推動情節的。
歷史上在談及「硬科幻」時,還使用過另外一個詞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釋,該詞與HardSF本不盡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襲科幻黃金時代創作流派風格並重復某些主題的科幻作品」--從主題限制上講與上述硬科幻大同小異,而從「流派風格」上的限定來看實際是指一種敘述方式——也就是說,上述重置的定義更接近這個定義。 雖然「硬科幻」、「軟科幻」的分法常見於諸許多雜志、網站和愛好者之口,但贊成者內部對「軟硬」的定義也存在爭議;同樣,有許多人拒絕承認這種說法,認為沒有必要去細分科幻小說。
一個典型的混亂案例是《星球大戰》(Star Wars)。起初許多保守的愛好者因為其中「原力」(Force,某種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設定而認為它不屬於科幻,而只能算奇幻小說,或好萊塢太空電影,反正不是科幻;另一些硬科幻小說擁護者認為好萊塢太空電影都是奇幻;而公眾一般直截了當地把它們統統歸為「科幻電影」。
一般認為這類作品嚴格上是應當歸入太空歌劇的范圍,其特點是對於非科幻迷來說,因為其模仿歷史和現實的人物言行,反而有真實的感覺,所以對於公眾來說更為嚴肅。所以阿西莫夫和田中芳樹等著名科幻作家,都因為反過來利用人不知未來卻知道過去,而故意把未來和歷史類比,吸引讀者對未來和太空的嚮往。
特攝或動畫等影像媒體的盛行,使一些人相反地以荷里活太空電影或日本超現實軍事動畫為基準,倒轉來認定,模仿威爾斯強調探索和反思的作品不是科幻。例如認為涼宮春日系列不是科幻,而是借用了科幻詞語的校園戀愛幻想故事,可見科幻的定義是隨時代和地方而變化的。
還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認為凡爾納是「硬科幻」的鼻祖;威爾斯則是「軟科幻」的宗師。實際上,威爾斯的作品中對科技的幻想和直接描寫一點也不比凡爾納保守;《海底兩萬里》也花費了幾個章節來描寫世界各地對神秘的「鸚鵡螺號」的猜疑與震動。因此將他們並列對立起來難免有失偏頗。
為了解決上述混亂,曾經出現一種新的說法,SF不再是「ScienceFiction」或者「SciFi」、「ScientiFiction」、「Science Fantasy」之類的縮寫,而變為代表「Speculative Fiction」,即推測性小說。這個「SF」的定義比較寬容,試圖涵蓋之前糾纏不清的科幻定義。
㈩ 剛開始看科幻小說,有什麼好看的軟科幻推薦
遲卉,原《科幻世界》編輯,她的很多短篇都很耐看,《偽人2075·意識重組》獲得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銀獎,不過這部作品不算單純的軟科幻了。
何夕的《傷心者》《六道眾生》《十億年後的來客》等等都很好看,多次獲得銀河獎。
這兩個是我比較喜歡的作者,其他還有很多,華裔作家特德·姜,劉宇昆等等。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沒》也可以算軟科幻吧。
劉慈欣也有寫過一些軟科幻作品。厄休拉 勒古恩的《黑暗的左手》強烈推薦。
國內其實科幻的軟硬之分目前尚無結論,也有一些人不贊成這個分類,貌似何夕還是誰在某期《科幻世界》上提出了一個新的分類概念,當時覺得挺讓人耳目一新又十分恰當的,怎麼也想不起來了 π__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