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是幾世紀以後出現

科幻小說是幾世紀以後出現

發布時間: 2023-05-03 06:45:24

1. 科學幻想小說起源於哪個國家

法國。儒勒·凡爾納(1828-1905)是19世紀法國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的鼻祖」。

2. 什麼叫做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英語簡稱:Sci-Fi)全稱科學幻想小說,直譯應為科學虛構小說(英語全稱:Science Fiction),是一種起源於近代西方的文學體裁。

其定義為在尊重科學結論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設想(而非妄想,否則就是科學奇幻小說)而創作出的文藝,一般認為優秀的科幻小說須具備「邏輯自洽」、「科學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

當下以敘事為重點,追求人文思考已成為科幻小說主流信銷,國內科幻小說還呈現出輕科學偏文藝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各大主流網路文學平台上的所謂的科幻分類下的小說很少完全具備以上三要素,其細分類型與受眾跟本詞條所定義科幻小說均有極大差別,也不受中國科幻界和世界科幻協會的認可,屬於網路文學的一個分支,據此本詞條將不對該類型進行介紹。



(2)科幻小說是幾世紀以後出現擴展閱讀

在大陸,鄭文光、童恩正這些作家是最早能 寫出科幻故事的。《珊瑚島上的死光》當年為什麼 轟動一時,還被改編過廣播劇和電影?因為那是 戲劇沖突很飽滿的故事。

葉永烈最早寫《小靈通 漫遊未來》,1.0階段科幻的經典。後來他寫《金 明戈亮探案集》,就進化到2.0階段科幻。那是偵 探加科幻的類型,每個故事都是一個案子,有時 甚至是案中案,葉永烈把情節梳理滑凱游得很順暢。

到了20世孫念紀50—60年代,歐美科幻基本都 發展到2.0階段科幻,不敘述完整的故事,編劇 都不會給發表。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科幻 也基本完成了這個轉變。

3. 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歷程是什麼樣的

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時間不長,小說數目和作家也不多。現代中國科幻小說興起於二十世紀初,以荒江釣叟的《月球殖民地》和徐念慈的《新法螺先生譚》為開端。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實力的不斷發展,我相信我國的科幻小說會不斷地發展提高,為中國文學添加動力。

4. 科幻小說是基於科技發展而衍生的流行讀物,對么

科學幻想小說(英語:Science Fiction)簡稱科幻小說(英語:Sci-Fi),主要描寫想像的科學或技術對社會或個人的影響的虛構性文學作品。 科幻小說是西方近代文學的一種新體裁。它的情節不可能發生在人們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礎是有關人類或宇宙起源的某種設想,有關科技領域(包括假設性的科技領域)的某種虛構出來的新發現。在當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說是最受人歡迎的通俗讀物之一,其影響和銷售量,僅次於驚險小說和偵探小說。
在哲學主題上來說,科幻小說和人類上古的神話傳說有著相似的精神基礎,即對人類與宇宙關系的解釋、人類社會未來命運的關注與猜測。在文學譜繫上,浪漫主義的文學傳統應該是科幻小說最早的文學母體。早期的科幻小說往往帶有恐怖小說、冒險小說或奇幻小說的痕跡。又以推理小說和哥特小說與科幻的關系最為密切,許多作品兼有以上要素,難以嚴格區別。已出版的著名硬科幻有《入海之門》《太空序曲》《接觸》等等,及國內流行的《失控的進化》和《三體》系列。
科幻小說誕生於19世紀,是歐洲工業文明崛起後特殊的文化現象之一。人類在19世紀,全面進入以科學發明和技術革命為主導的時代後,一切關注人類未來命運的文藝題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現未來的科學技術,而這種表現,在工業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西方科幻小說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
1、英國有工業革命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導致真正科學幻想小說的興起;
2、二十世紀初期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帶來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
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核裂變、宇宙航行、彩色電視機、電子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進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說的繁榮;
4、經過二三十年的繁榮,科幻小說家從科幻作品的主題、情節,到藝術的方法進行新的探索。
而科幻小說最大的特徵就在於,它賦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來得以實現的極大可能,甚至有些「科學幻想」在多年以後,的確在科學上成為了現實。因此,科幻小說就具有了某種前所未有的「預言性」。法文中,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最早就被稱為「anticipation」,即「預測」。這樣的文學作品基於科學的可信性是必要條件,應當說這種「科學至上」的精神,是科幻小說有別於其它幻想類型作品的根本所在。

5. 科幻世界有多遠

最近,由《星際穿越》《三體》帶動的科幻熱讓象牙塔里的科幻文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北京師范大學近日宣布,明年起正式招收「科幻文學」方向的博士生,此舉將填補國內高校在科幻領域文學的研究空白。那麼,在科幻文學發達的歐美國家,有沒有專門培養相關人才的高校或研究機構?當代歐美有哪些知名的科幻文學寫手?還有,科幻文學對我們的生活究竟意味著什麼?那些變為現實的科幻文字告訴我們,科幻文學除了能延伸我們的想像力,還能引領世界的現代化進程。
寫手如何煉成
科幻小說誕生於19世紀的歐洲,是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產物。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幻小說在歐美各國流行,並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實際上,在歐美科幻小說繁榮的背後,透露出的是各國對科幻文學創作人才培養的重視。
美國:數百所大學設科幻文學課程
美國人在科幻小說家的培養上有很多種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渠道是大學的正規教育。美國相關統計表明,北美地區數百所大學開設了和科幻小說有關的專業,其中密蘇里大學羅拉分校在1959年就開設了科幻小說課,伊利諾伊州高校里的科幻文學教材還收錄了中國科幻作家葉永烈和童恩正的作品,阿肯色州亨德森州立大學的科幻課包括學習科幻流派背景、現代科幻及科幻類型與分類,加州的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設有外星人文學課,加州帕沙迪納社區學院則設有科幻小說和奇幻小說課程。
除大學教育外,科幻小說研究協會、科幻詩人協會以及小說寫作培訓中心等社區機構,也是推動美國科幻文學創作的重要力量。最著名的是堪薩斯大學的GUNN科幻小說學習中心。這個中心提供全方位的創作培訓,一些課程是研究生必修科目。GUNN中心還舉辦創作評選,為學員頒發獎學金以資鼓勵。更具影響力的頒獎禮是美國科幻小說研究協會的終身貢獻獎、表彰年度雜文的先鋒獎、表彰為科幻出版和編輯工作作出傑出貢獻的服務獎等。很多科幻文學寫手視獲得研究協會的表彰為至高榮譽。
德國:理科生馳騁科幻文壇
近年來,德國出現科幻文學熱,新涌現出一批科幻文學作家,德國高校和社會文學機構也紛紛推出科幻文學課程,輸送創作人才。德國哈根遠程大學文化和人文系「新德語文學和媒體藝術歷史」專業於今年冬季開設了科幻文學課程。這門課程不僅教授德國及世界科幻文學的歷史,還包括分析有代表性的科幻文學作品,並學習著名作家的寫作技巧。像哈根遠程大學這樣設立科幻文學課程的高校還有很多,如德國哥廷根大學、比勒菲爾德大學、波茨坦大學等。
不過,對學生來說,要成為合格的科幻寫手並非易事。據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文學系學生芭芭拉介紹,學生每月必須讀兩本科幻文學作品。每周有專題報告、小組討論等活動。課程結束時,學生還要交一篇幾十頁的科幻小說。有的學生還自費出版作品,在法蘭克福書展和萊比錫書展上自我推銷。
據悉,科幻文學在德國雖被歸為文學類專業,但授課教師卻不限於人文和藝術類。來自太空、核能、海洋、氣候等領域的科學家也給大學生講課。德國一所海洋科學研究所的學者維奈爾就是其中一員,他表示,要成為科幻文學家,僅看儒勒·凡爾納等名家的小說是不夠的,「科學現狀比任何大學生能想到的更離奇」。
英國:獨立思維成就科幻文學創作
在英國,科幻文學職業作者層出不窮,這和英國學校的教育環境以及社會鼓勵科幻文學創作的氛圍密切相關。據悉,科幻小說是英國校園書店裡賣得最火的圖書之一。科幻文學課程之所以能在英國課堂上立住腳跟,是因為學生們樂意通過研究自己喜歡的小說來獲得學分。更重要的是,這種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文學課程能夠滿足他們探索人性的好奇心。
在英國的不少大學,科幻小說創作是從本科到博士階段都有的研究方向。例如,蘇格蘭的斯特林大學通過讓學生自行組合課程的方式,培養出了不少科幻文學人才。從該校畢業的伊恩·班克斯就被美國《時代》周刊稱為「英國同時代作家中最有想像力的人」。多數英國科幻文學愛好者表示,自己的寫作興趣源於學校傳授的客觀獨立思維方式。他們喜歡用這種方式來看待社會亂象,並將自己的觀點寫入科幻文學。
法國:不少大師是「半路出家」
法國是科幻文學的發源地之一,百年來科幻文學大家層出不窮。不過,大學並沒有開設專門的科幻文學專業,也沒有「科幻博士」之類的學位,法國科幻作家多為「半路出家」。法國科幻作家極少是文學系出身,而是以工科或新聞學背景居多,這是因為科幻作品需要豐富的信息和系統的自然科學知識,擁有工科、新聞學背景的人更具優勢。這種學科的尷尬讓法國的科幻文學教育出現「亞文化」特色,即本應有所貢獻的各大學文學系對科幻研究長期不夠重視。倒是學術研究機構,通過研討會、展覽等方式介紹科幻文學創作成果、獎掖後學,如2010年-2011年法國拉維萊特科學院舉辦了號稱「盛會」的科幻展示研討會。法國尼斯大學自2003年起,每隔3年舉辦一次科幻作家學術研討會。
相比而言,出版社和雜志社是法國科幻人才培養的主力軍。1974年,法國科幻文學創作動漫家莫比烏斯等組建科幻動漫創作團隊「人形聯盟」,並創辦第一份科幻動漫周刊《金屬咆哮》,扶植了大批科幻作者。2000年,法國第一家專業性科幻、奇幻出版社——布拉格隆內獨立出版社成立,先後推出多套科幻叢書和科幻系列漫畫。
當代著名科幻寫手
人類從19世紀全面進入以科學發明和技術革命為主導的時代後,一切關注人類未來命運的文藝題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現未來的科學技術。也因此,一個多世紀以來尤其是當代,歐美一些國家誕生了許多著名的科幻文學作家。
美國科幻黃金時代「四大才子」
美國的科幻小說創作非常活躍,被維基網路列為科幻小說家的就有1200多人,其中羅伯特·海因萊因、艾薩克·阿西莫夫、雷·布雷德伯里以及范·沃格特被譽為美國科幻黃金時代久負盛名的「四大才子」。由於篇幅有限,下面僅介紹其中一位——雷·布雷德伯里。
雷·布雷德伯里(1920年-2012年),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的一個小鎮,很小的時候就是個科幻迷。遷居紐約後,他結交了很多科幻迷,並參與科幻組織的活動。他的首篇獲得印刷的短篇小說《霍勒波岑的困境》,發表於1938年的《幻想!》雜志,那是一份科幻愛好者的雜志。
1945年,雷·布雷德伯里的短篇小說《大布萊克和白色游戲》被評為全美最佳短篇小說。從這年開始,布雷德伯里開始在《紳士》《女士》以及《礦工》等非科幻雜志上以科幻作家的身份發表作品,並因此在以後的1947年和1948年兩次榮獲歐·亨利獎。布雷德伯里在這一時期發表的300餘篇科幻作品中,只有很少一部分首發在科幻類雜志上,他為科幻小說生存空間的擴大作出了巨大貢獻。1946年發表的《百萬年野餐》是布雷德伯里最成功的短篇小說之一,引發了一系列有關火星人的浪漫故事。
加拿大「科幻教父」羅伯特·索耶
羅伯特·索耶(1960年至今)是加拿大的「科幻教父」,他的履歷表上有著一長串榮譽——作為為數不多的包攬雨果獎、星雲獎和坎貝爾獎三大最具影響力的科幻獎項的作家,他出版了22部長篇科幻小說,包括「恐龍三部曲」、《金羊毛》、《計算機中的上帝》等,2007年,他被中國讀者評選為「銀河獎最受歡迎外國科幻作家」。
同時,這位科幻大師還是政府機構、科研部門甚至跨國公司的座上賓。他常年擔任「探索」頻道加拿大版的評論員,為《科學》與《自然》雜志撰寫專欄,並受邀擔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規劃局等機構的顧問,甚至在谷歌、摩托羅拉等公司擔任咨詢顧問。
索耶是記者出身,從小就愛讀科幻小說。1985年,25歲的他得到了一個采訪著名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的機會,自此他堅定了成為科幻作家的信念,並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科幻小說創作。他的小說涉及多種主題,從電腦狂魔、恐龍復活、時間旅行,到平行時空、太空偵探。他晚年的作品《人性分解》則講述了人類對宇宙和內心的雙重探索。
英國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
阿瑟·克拉克(1917年-2008年),是英國及斯里蘭卡著名科幻作家、科普作家,同時也是一位科學家以及國際通訊衛星的奠基人。作為英國當代最著名的科幻作家,克拉克獲得3次雨果獎、3次星雲獎。1986年克拉克被美國科幻與奇幻協會授予終身成就獎——大師獎。此外,克拉克還出資創建了「阿瑟·C·克拉克獎」,每年評選一次,以獎勵前一年出版的最佳英文科幻小說。
克拉克幼時就喜歡仰望星空和閱讀舊的美國科幻雜志。自1950年起,他開始創作科幻作品。他以「太陽風」為題材的科幻作品《太陽帆船》曾引起美國國家宇航局的注意,並因此而關注這一領域的研究。1952年,克拉克成為全職作家,投入科幻文學創作。1956年出版《城市與星星》,短篇小說《星》獲得雨果獎。1964年與庫布里克共同構思《2001太空漫遊》的小說和劇本,小說在一些情節上與電影略有差異。
克拉克被譽為最偉大的太空預言家。1945年,二戰剛剛結束,克拉克就在《地外中繼》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利用地球軌道上空的同步衛星傳送通訊信號的設想。此後,他預言的用太陽風驅動的飛行器,也被歐洲空間局等在實際太空探索中驗證。即使更加狂放的「太空梯」的設想,隨著現代科學尤其是納米技術的進展,也已經不再是笑談。
法國科幻作家赫內·巴赫札維勒
赫內·巴赫札維勒(1911年-1985年),也翻譯為勒內·巴雅維爾,法國作家、記者、評論家,出生於法國東南部德龍省尼翁斯鎮,是首位提出時間旅行中「祖父悖論」的科幻作家。作為科幻作家,巴赫札維勒常常以科技加上人類的瘋狂與愚蠢導致文明的陷落為主題,同時在混亂的時代背景中描寫永恆的愛情,給和小說中主人公一起經歷不可逆轉的絕望的讀者一些希望。他的作品充滿詩意和哲理。雖然他的作品極少被用來在學校中教授,但在法國社會很受歡迎。其代表作有《冰人》、《蹂躪》、《天堂的玫瑰》等。
科幻變成現實
科幻小說的最大魅力就在於,它賦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來得以實現的極大可能,有些甚至就變成了現實。機械手錶、鐵皮船、機器人、飛船、火車等,這些都曾是科幻小說里描述的事物,現在都成為了現實。此外,上世紀40年代科幻小說中描寫的計算機、火箭與核武器,10多年後全部變成了現實。
潛艇
美國發明家西蒙·萊克被譽為「潛艇之父」,他自從1870年閱讀了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後就迷上了海底旅行和探險。萊克的新發明包括壓載艙、潛水艙和潛望鏡。他的公司於1898年製造了第一艘在公海成功航行的潛艇「亞古爾英雄號」,並收到凡爾納的賀信。
直升機
雖然儒勒·凡爾納最著名的虛構作品可能是潛艇「鸚鵡螺」號,但是這位法國作家還對航空旅行的未來進行了大膽設想。現代直升機的發明者埃格·西科斯基是在他小時候讀過的這位著名科幻作家的書《征服者羅比爾》的啟發下發明了直升機。西科斯基經常援引凡爾納的話說:「一個人能夠想像出來的東西,另一個人都能把它變成現實。」
火箭
美國科學家羅伯特·哥達德製成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並於1926年3月16日成功發射升空。他是在閱讀了1898年報紙連載的H.G·韋爾斯描寫火星人入侵地球的科幻小說《世界大戰》後,開始迷戀上太空飛行的。哥達德後來回憶,星際飛行的想法「引起了我無限的遐想」。
手機
摩托羅拉公司的產品研發部門負責人馬丁·庫珀認為,是《星際迷航》里的發報機促使他在20世紀70年代初設計了第一部手機。庫珀說:「對我來說,那並不白日夢,而是一個奮斗的目標。」
太空旅行
在《2001太空漫遊》問世的年代,飛向太空意味著粗笨的火箭和累贅的宇航服,而電影卻展現出一種誘人的可能:在未來,人們使用與普通飛機類似的飛行器,而且無需經過特殊的訓練就能遨遊太空。如今,太空旅行不再是官方專有的「禁區」,已經有兩名億萬富翁通過俄羅斯的火箭完成了「太空自費游」,更有多名民間人士在研製自己的太空飛船。

6. 科幻小說的起源

事物的起源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說起科幻小說的起源,它大約是出現在中世紀晚期,幾乎與科學革命同時進行,是對科學革命所產生的文化碰撞的一種呼應。

因此,談起科幻小說的起源,就不得不提科學革命。

科學革命大概是發生在16世紀和17世紀之間。在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首次發表了論文『 On the Revolutions of the Heavenly Spheres『, 在這篇論文,他首次提出了太陽體系的日心說理論(heliocentric theory of the solar system)。在仔細觀測了天體的運動軌跡之後,哥白尼大膽提出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星球都是圍著太陽轉。

但是在中世紀的歐洲,當時的人們普遍接受地球才是宇宙中心的理論,所有其他的天體都是繞著地球進行圓形軌道運動的,即地心說的理論。畢竟,在當時宗教當道的環境之下,地心說的理論(geocentric theory)與當時人們的所具有的常識以及聖經中對宇宙的記載比較一致。

因此,哥白尼的日心宇宙觀遭到了當時宗教領袖的強烈反對,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在與宗教信仰的斗爭中,他的日心宇宙學說最終成了科學的根本理論,並且在西方思想史上產生深遠影響,成為地標式的思想理論。至此之後,宇宙唯物主義觀慢慢地滲透到了大眾文化之中。

讓哥白尼的理論變得更加可信,另外兩位重要人物功不可沒:開普勒和伽利略。

開普勒是德國天文學家,他在1609年作出結論認為,其他星球都是繞著太陽進行橢圓式的軌道運動,而不是由哥白尼模型中提及的繞太陽進行圓形運動。然而,伽利略對於日心說的主要貢獻在於力學,他用天文望遠鏡進行宇宙觀測,並對太陽體系開展了更為細致的陳述。

開普勒和伽利略的發現,挑戰了亞里士多德的地心宇宙學說,標志著新宇宙觀的正式確立。開普勒的星球運動法則以及伽利略的力學在牛頓的著作中得到了完美的繼續承。牛頓的宇宙地心引力法則,用數學方程對天體和地球的力學關系進行了相對完善的描述。

不得不承認的是,巨變不僅僅體現在天文學和機械學方面,同樣的成就也可在更多的領域中見到,包括光學、生物學、醫學、醫葯以及其他科學領域,這些挑戰了古代權威的整個體系,把長期存在於人們腦海中的宗教式宇宙存在觀,即宇宙魔法觀,轉變成一種數學的、非魔法式的科學觀。

至此,對一個從根本上並不是為人類創造的宇宙以及人類在其中的邊緣地位的發現,對當時的人們產生了巨大的心理沖突,而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科幻小說給了人們疏解自我心理的創作空間。

7. 什麼是科幻小說

定義:

科幻小說全稱科學幻想小說,是一種起源於近代西方的文學體裁。其定義為在尊重科學結論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設納亮想,而非妄想,而創作出的文藝,一般認為優秀的科幻小說須具備邏輯頃茄茄自洽、科學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當下以敘事為重點,追求人文思考已成為科幻小說主流,科幻與奇幻小說界限日益模糊,國內科幻小說還呈現出輕科學偏文藝的趨勢。

西方科幻小說發展階段:

1、英國有工業革命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導致真正科學幻想小說的興起。

2、二十世紀初期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雀察帶來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

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核裂變、宇宙航行、彩色電視機、電子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進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說的繁榮。

4、經過二三十年的繁榮,科幻小說家從科幻作品的主題、情節,到藝術的方法進行新的探索。

8. 我國科幻文學發展的重要階段出現在什麼時候

20世紀30年代是我國科幻文學發展的又一重要階段。在抗戰救國的背景下,文學界、教育界力倡「科學救國」,出現了新一輪科幻文學翻譯與創作的高漲。這一時期的重要譯作有法國作家法布爾的《昆蟲記》、《科學的故事》,蘇聯作家伊林的《十萬個為什麼》等。

9. 玄幻小說的起源和歷史

一、中國古代幻想文學的歷史淵源、發展歷程和代表作品 玄幻小說屬於幻想文學的一種。

中國古代幻想文學最早的表現形式以神話為主。

起初是口口相傳,並沒有文字記載。

其淵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的《山海經》和西漢時的《淮南子》,諸如「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等傳說皆出於此。

到了魏晉南北朝,出現了以東晉干寶的《搜神記》為代表的志怪小說。

接著沿襲其特點的是唐朝的傳奇,比較著名的作品有《枕中記》、《柳毅傳》及《古鏡記》等。

傳奇之後,又有宋元說經話本。

到了明清時期,出現了具有完整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的神魔小說。

神魔小說是在儒、道、釋「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導下,接受了神話、志怪、傳奇的影響,汲取了道家仙話、佛教故事和民間傳說的養料後產生的。

神魔小說是中國古代幻想文學發展的 *** 時期,也是中國古代幻想文學的主要表現形式,其主要特徵是尚「奇」貴「幻」,以神魔怪異為主要題材。

這一時期佳作甚多,計有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許仲琳的《封神演義》、羅貫中的《三遂平妖傳》、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等。

最出色的當然是《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2000年來神魔小說的最高峰,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曲折離奇,充分反映了古代人民的豐富的想像力。

二、現當代幻想文學的發展概況 現當代幻想文學指1900年以後的中國幻想文學。

其按內容可以劃分為三類:科幻小說、魔幻小說和玄幻小說。

這一說法最早由著名作家葉永烈提出,並得到了文學界的公認。

1、科幻小說的發展概況 幻想小說的第一類是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又稱科學小說,最早起源於西方。

世界上第一篇科幻小說是英國作家瑪莉·雪萊於1918年寫的《科學怪人》。

科幻小說的真正發展始於凡爾納和威爾斯。

凡爾納的代表作品是《海底兩萬里》、《八十天環游地球》等。

威爾斯的代表作品是《隱身人》、《時間機器》等。

現代中國科幻小說興起於二十世紀初,以荒江釣叟的《月球殖民地》和徐念慈的《新法螺先生譚》為開端。

新中國成立後的五六十年代,是科幻小說發展的一個小 *** 。

其開創者是被譽為「新中國科幻之父」的鄭文光。

鄭文光主要作品有《火星建設者》、《飛向人馬座》、《神翼》等。

鄭文光之後最著名的科幻作家有葉永烈,其代表作有《小靈通漫遊未來》系列。

還有香港著名作家倪匡,1963年他發表《鑽石花》,開啟了「科幻小說」新風潮。

2、魔幻小說的發展概況 幻想小說的第二類是魔幻小說。

魔幻小說主要盛行於西方,又稱奇幻小說。

一般認為,魔幻小說是以超自然事物為主要內容的作品,這類故事多半發生在一個架空世界中,其主要標志是魔法、咒語的大量使用,代表作有《龍槍》和《魔戒》等 托爾金的作品《魔戒》系列,被譽為近代所有奇幻作品的鼻祖,震碩古今,影響深遠。

近年來西方魔幻小說發展迅速,出現了以羅琳的《哈里波特》、路易斯的《納尼亞魔法王國》為代表的一批佳作。

國內魔幻小說從模仿國外魔幻小說開始,經過幾年的發展,涌現出一批較好的作品,如《風姿物語》、《我是大法師》、《狂神》、《傭兵天下》等。

葉永烈,《奇幻熱、玄幻熱與科幻文學》,2005年7月27日,《中華讀書報》第14版。

韓松,《革命的前夜:2002年的中國科幻》,2002年12月,《2002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序》。

張學全、陳犁書,《玄幻小說走紅,葉永烈有話要說》,2005年2月21日,《經濟參考報》第1版。

朱學恆(台灣),《奇幻文學簡介》,2002年5月25日,《龍槍編年史序》。

滿意請採納

10. 中國科幻文學的科幻文學進程

科幻小說作為西歐「工業革命」後才有的文化現象,和中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打開國門,學習西方的歷史大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為中國科幻敲響第一聲鑼鼓的是思想家、著名學者梁啟超。本世紀初葉,他用文言文翻譯了凡爾納的《十五小豪傑》。從那時算起中國科幻可以說已經走過了一個世紀的歷史。
五四時期宣揚「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的文化思潮,客觀上為科幻文學在中國的發展、普及作出了貢獻。新文化運動為科幻在中國的萌發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很多著名的文學名匠都曾翻譯或寫作科幻小說。
1903年,在日本弘文書院留學的青年魯迅將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大炮俱樂部》和《地底旅行》由日文,用文言文的體例翻譯成中文。魯迅將這兩部小說改編成章回本,並配了詩詞,使其完全中國化。魯迅翻譯了很多威爾斯和凡爾納的經典小說,並在他的雜文中提倡發展科幻小說。
中國最早的原創科幻小說是1904年發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說》,作者筆名「荒江釣叟」。中國最早的純文學刊物《小說林》的創辦人徐念慈不僅翻譯國外科幻小說,本人還創作有科幻小說《新法螺先生譚》。著名作家老舍也創作過一本名為《貓城記》的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說。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科幻文學仍然以欣欣向榮的姿態發展。這一時期的文學體裁更接近科普小說,大多是向低年齡段讀者普及科學知識和預構社會主義國家的美好未來。在主題上比較接近於同時期的蘇聯「社會主義文學」風格。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國大陸的科幻文學的發展陷入停滯。
中文科幻雜志《科幻世界》2004年8月號封面文革後,葉永烈的兒童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標志著中國科幻文學的復興。鄭文光在大陸被稱為「中國科幻小說之父」,他50年代就致力於科幻創作。70年代他重新投入創作,發表了多部重要科幻作品,1980年成為世界科幻小說協會(WSF)成員。代表作有《飛向人馬座》。童恩正的作品《珊瑚島上的死光》曾被改編為中國內地第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電影。中國其他重要的科幻作家還有:劉興詩、王曉達等人。
倪匡,出生於中國大陸的香港作家,自70年代起創作大量科幻小說,多以衛斯理和原振俠為主人公,形成了數量可觀的系列作品。他本人也以勤於筆耕著稱,曾自稱「中國寫漢字最多的人」。代表作有《藍血人》等。倪匡作品深受中文讀者歡迎,被翻拍成多部香港電影及電視劇集。
1983~1984年間,中國科幻文學被貼上「精神污染」的標簽,受到嚴厲懲處的事件,這次「抵制精神污染」的「政治運動」幾乎使整個中國科幻事業夭折。運動產生的經濟和文化後果則無法估量。再如,主流科幻作家中,鄭文光因此一病不起,葉永烈、童恩正、劉興詩、肖建亨等受到不實污衊和指控。
1978年在大陸創辦的《科學文藝》雜志成為科幻文學最主要的期刊,編輯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該雜志後改名為《科幻世界》(SFW),在20世紀90年代初成長為全球發行量最大的科幻雜志。在《科幻世界》雜志的推動下,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中國新生代科幻作家,如星河、劉慈欣、王晉康、唐風、姚海軍、錢麗芳、羅隆翔、何夕等人。雜志在引介國外優秀科幻作品、出版名家名作、普及科幻和科學知識方面多年來做出了大量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分別於2000年在北京、1991年、2007年兩次在成都承辦了世界科幻年會。

熱點內容
跟多爾袞有關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1-16 18:32:56 瀏覽:191
百度閱讀聽書 發布:2025-01-16 18:07:05 瀏覽:65
穿越異星生存科幻小說 發布:2025-01-16 17:55:28 瀏覽:367
科幻小說作文500字初中 發布:2025-01-16 17:16:54 瀏覽:985
古代嫡女重生復仇小說最火的 發布:2025-01-16 16:55:49 瀏覽:26
女子的末世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16 16:55:48 瀏覽:704
萬物蘇醒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1-16 16:37:14 瀏覽:485
免費閱讀小說毒醫娘親萌寶寶 發布:2025-01-16 16:16:32 瀏覽:845
穿越到龍珠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16 16:00:52 瀏覽:782
鄉村免費故事小說 發布:2025-01-16 14:53:11 瀏覽: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