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科幻小說家
1. 求國內著名科幻大師的詳細資料。
王晉康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48年11月24日
【民族】 漢族
【個人簡介】
生於河南南陽,高級工程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協會員兼科學文藝委員會委員,河南作協會員。民盟南陽市委副主委。1966年高中畢業適逢文革劫難,1968年下鄉,在新野五龍公社度過了3年知青生涯。1971年到雲陽鋼廠楊溝樹鐵礦當木模工,1974年調入南陽柴油機廠。1978年以優異成績搭上最後一班車,考入西安交通大學,1982年畢業,分配到南陽油田石油機械廠。曾任該廠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為本單位學術帶頭人,主持研製的大型修井機自走式底盤和沙漠修井機底盤達到國內和國際先進水平,獲部級科技進步獎,其中後者為國家級重大項目。1993年因10歲嬌兒逼迫講故事而偶然闖入科幻文壇,處女作《亞當回歸》即獲1993年全國科幻徵文的首獎。隨後又獲97國際科幻大會頒發的銀河獎。迄今已發表短篇小說40篇,長篇小說5篇,計200餘萬字。
【作品年表】
王晉康作品輯錄一:
短篇小說(共52篇,未統計完全):
亞當回歸 (科幻世界1993、5期,以下凡不註明的都指在科幻世界發表)
科學狂人之死 (94、2)
黑匣子里的愛情 (94、5)
魔鬼夢幻 (94、9)
天火(94、11)
美容陷阱(94、?)
星期日病毒(95、5)
追殺(95、6)
生命之歌(95、10)
義犬(96、7)
斯芬克斯之謎 (96、7)
天河相會(96、8)
西奈噩夢(96、10)
拉格朗日墓場(97、1)
生死平衡(97、4,97、5)
七重外殼(97、7)
三色世界(97、10)
秘密投票(97贈刊)
魔環(98、1)
克隆人與人類未來(論文)(98、2)
太空清道夫(98、4)
豹(98、6 98、7)
解讀生命(99、1)
告別老父(我們愛科學 期號不詳)
四重緊身衣(我們愛科學 期號不詳)
完美的地球標准(科幻大王,期號不詳 以後簡稱大王)
犧牲者(大王 期號不詳)
最後的愛情(海洋出版社選集)
養蜂人(99、9)
失去它的日子(科幻世界 期號不詳)
可愛的機器犬(99、12)
侏儒英雄(大王 期號不詳)
黃金的魔力(大王 2000、2)
替天行道(2001、10)
新安魂曲(2002、5) 水星播種(2002、5)
母親(大王 2002年3、4、5)
步雲履(大王 2002、8)
他就是我(科幻世界,期號不詳)
50萬年後的超級男人(2001、2)
龍的傳說(大王2001、11)
盜火(大王 2001、8)
三人行(大王 2002、10)
臨界 (2002、10)
善惡女神 (大王,2003期號不詳)
生存實驗 (2002、12)
時空旅行三則 (大王 2003 期號不詳)
替身(大王 2002、11)
數學的詛咒 (2003、4)
夏天的焦慮 (2003、6)
靈童(大王 2003、6)
間諜鬥智(大王 2003、8)
二;長篇小說(共17本,含大陸和台灣分別出版的):
生死平衡(江蘇少兒出版社 97、8)
生死平衡(台灣版)(97、12)
生命之歌(新華出版社 98、1)
追殺K星人(四川少兒出版社 99、8)
七重外殼(湖南教育出版社 99、8)
天火(廣西科技出版社 2001、8)
少年閃電俠(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
拉格朗日墓場(花山文藝出版社 2002、1)
死亡大獎(福建少兒出版社 2002、9)
類人 (作家出版社 2003、1)
類人 (台灣獅鷲出版社 2003、5)
生命之歌(同上,2003、7)
生死之約(湖北少兒出版社 2003、9)
新人類三部曲(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10)
尋找中國龍 (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3、10)
【部分著作內容簡介】
《類人》:21世紀末,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莫過於「類人工廠」,在這里,人類用純技術的辦法製造人類DNA並發育出類人,同時嚴格規定類人不得有指紋。類人工廠總工程師何不疑正值事業顛峰,卻突然歸隱鄉間,留給世人一個難解之謎。32年後,警官劍鳴銷毀了一個假造指紋的類人女子,與電腦高手德剛結仇,劍鳴的未婚妻如儀去太空球探望爺爺,發現爺爺的腦殼竟被人忠僕偷偷揭開;德剛向警方告發了劍鳥是何不疑製造的類人,警察局為清除異類,設計了一場爆炸;死裡逃生的劍鳴與仇人連手,潛入類人工廠,卻再遭追殺;類人工廠的主電腦霍爾反叛,不露形跡地修改了類人工廠的電腦程序……當人造生命和電腦生命變成現實,人類將何以自處?人性會怎樣變化?人類之愛還能否存在?
《七重外殼》本書是中國科普佳作精選中的一冊,收錄了科幻作家王晉康的中篇科幻小說多篇,這些作品內容豐富,構思奇特,文筆精妙,生動形象地反映了科學家們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給讀者以深刻的啟示。
一、總序
二、七重外殼
三、西奈噩夢
四、豹
五、生命之歌
六、後記
《豹人》體育用品公司總裁接到了一個電話。打電話的人說:「我自己找上門來,想與先生簽訂一份對雙方都有利的合同。……如果我取得第八至第二的任何名次,貴公司只需付我1美元……但我若奪得冠軍,這個數目就立即上升到3000萬……如果我奪得冠軍又打破世界記錄,貴公司要上述酬勞再增加1美元,也就是30,000,001美元。但如果我的記錄突破9.5秒大關……聽清了嗎?如果突破9.5秒大關,我的酬勞就要變成1億美元。……」打電話的美籍華人青年謝豹飛以9.39秒的成績打破了世界記錄,震驚了世界,也贏得了中國姑娘田歌的芳心。但月圓之夜,謝豹飛控制不住情慾,強暴了田歌,並將其咬死。這一切皆因謝豹飛的基因里被嵌入了少量獵豹的基因。田歌的堂兄當著警察的面,掐死了謝豹飛,給妹妹報了仇。他視死如歸,沒打算活著回國。但律師的辯護卻使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2. 你看過最棒的中國科幻小說是什麼
最棒的科幻小說,1、老舍《貓城記》
老舍寫於1932年的《貓城記》以第一人稱敘述了作者到火星探險,墜落到"貓國"的經歷。貓國歷史長達兩萬年,但最近服用"迷葉"導致文明極度退化,最終被鄰國所滅。(是不是看著很熟悉)老舍於1932 年撰寫的小說《貓城記》,是一篇具有獨特風格的惡托邦小說。主人公因為厭惡國內政治毅然來到火星,但在以貓人為主體的火星城市中,他看到的仍然是頹廢、保守、沖突和不求進取。在小說的結尾,主人公忍無可忍再度出逃,回到了他曾經認為是腐敗叢生的地球。
2、倪匡的《衛斯理系列》
衛斯理,是香港著名作家倪匡所編寫之科幻小說《衛斯理系列》中的主角,小說以他第一人稱敘述。據倪匡自己所說,他是乘車經過香港灣仔區大坑道時,望見了衛斯理村的門牌,因此得到主角名稱的靈感。在《原振俠系列》中,衛斯理被稱為「那位先生」。從1985年許冠傑主演的《衛斯理傳奇》開始,近20年的時間里,倪匡的《衛斯理》小說系列被改編成近無數部電影電視,其中不少就直接冠名「衛斯理」。供您參考。
3. 科幻小說與《三體》
科幻小說指的是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其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
雖然在國產的科幻小說之中不乏優秀之作,但在我最初接觸之時,仍以西方的科幻小說為主流。其中要以儒勒凡爾納的作品最為著名。其中我是從《神秘島》到《海底兩萬里》再到《格蘭特船長的兒女》這樣的順序進行閱讀體驗的,這三本書我家裡都曾有過原著,可惜的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而遺失了,也因此喪失了再次閱讀紙質原著的機會。
但單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這三部曲中只有《海底兩萬里》可以稱之為科幻小說,但也僅僅只是在當時而言。因為在我閱讀的時候,如鸚鵡螺號這般的潛水艇其實已經問世了,不過單就凡爾納所處的時代來說簡直就是驚為天人了。有人說科幻小說是對未來的大膽預測,那麼《海底兩萬里》中早於實物許久的潛水艇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凡爾納經由小說描繪出的事物後來由科學家們之手變為現實。雖然這很浪漫主義,但卻是真是真實發生的。但那時候的我可不會在意這么多,對我而言凡爾納的小說就是為孤陋寡聞的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小時候的我出遠門最多隻到過十堰,平時只有在電視里中才能對外面的世界窺得一二。而正是《海底兩萬里》這本書使得我進入了一個先前從未涉及的神秘海洋世界。
其實從嚴格的意義上講,凡爾納的這三部曲歸類為冒險小說更合適一些。例如《神秘島》就講述了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一群人被困在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上,最後依靠他們的聰明才智在島上種地、發展生產,將原本荒無人煙的小島改造成可以居住的天堂的故事。在這本書中給人印象最深的要數人與嚴酷環境間的斗爭,其中並沒有什麼科幻元素,完全是依靠主人公們的個人才智來客服種種困難險阻。對於少時的我而言,這種刺激而又向上的冒險故事就是最好的。除此之外這本書對於少時的我而言還有一大吸引力,因為小時候家裡條件並不是很好,一日三餐中的炒土豆片是常客。而說起荒島求生,就必然繞不開吃這個話題,雖然作者並不會過於強調其中的食物有多麼美味。但對那時的我而言,看主人公們吃東西簡直是一種極大的享受,從牡蠣到海龜再到螃蟹、椰子。看著主人公們享受這許多我從未嘗過的美味,我也時常想像這類東西吃起來究竟是什麼味道的。受這來自異國他鄉的奇珍影響,連帶著我平時吃的飯也變香了。
除此之外《神秘島》中還講述了許多有趣的科學知識,例如如何在野外生火,如何通過蒸餾法來提取淡水,如何通過植物來辨別方向什麼的。雖然這些知識我一直沒有機會付諸實踐,但同樣是非常可貴的體驗。也正是因為這種種的原因,凡爾納的作品才會成為小學生們的課外推薦書目。不僅趣味性十足,還包含了許多的科學知識,並且主人公們也都勤勞勇敢,能為小學生們樹立起正面的榜樣。
凡爾納的作品除卻海底三部曲這樣的寫實冒險之外,還有《地心游記》這類奇幻冒險故事。我在初中時候還曾讀到過一本與《地心游記》十分類似的奇幻冒險故事,這本書就是《失落的世界》了。《失落的世界》的作者我在先前就曾提到過,正是大名鼎鼎的柯南道爾。這類科幻冒險故事相較於其它的科幻作品來說並不是十分嚴謹,但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因為不需要顧慮太多也就不會被科學常識所束縛。這樣故事的發展就會天馬行空起來,主人公們既可以在地心裡遨遊,又可以史前生物大戰,還摻雜著與反派的鬥智斗勇。仔細想來,這種小說也正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故事通常都發生在地理大發現時代,那時候的人們尚未將這個地球探索完整。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上發現前所未有的物種與文明都是常有的事情,並。而這些在水手之間口耳相傳的故事到最後也成為了推理小說家們創作的珍貴素材。《格列夫游記》中的一些奇妙冒險也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但這類冒險實際上並非如表明上看到的那般美好,在那個技術落後的時代,因海難與疾病而死在航行中的水手們數不勝數。同時船員們也並非故事中一樣都是些勇敢正直的人,當時很多死刑犯都通過在船上當水手這一途徑來躲避法律制裁,其中更是不乏叛亂與暴動。只不過其中很多不好的東西都被作者們隱去罷了,恰如在閱讀《三國演義》時讀者通常不會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性,更多的則是為其中人物的魅力所傾倒。《格列夫游記》倒是沒有刻意去美化這些,也是為了突出作品的主題而表現的。
對於科幻小說的進一步認識,則是在高中時候的事情了。我在高中時候一位書友主動向我推薦《三體》,自此我對科幻小說又有了新的認識。在此之前我讀過的科幻小說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外國作品,國產的只讀過葉永烈的一些短篇科幻。諸如《三體》這般的國產長篇科幻小說倒是第一次接觸,不過當時畢竟已是高中生了,對這本書早有耳聞。直到開始閱讀後,我才發現《三體》這本書真的很具有中國特色,雖然是展望未來的科幻小說,一切的開端卻是發生在過去。故事中對於文革的追憶甚至還有後來傷痕文學的影子。正是因為文革時候對於人性的扭曲,使得當時的女主人公葉文潔對這個世界都失望了,才決定無視警告將地球的坐標告知給三體星人,才有了後來發生的故事。
從故事性上來講,三體的可讀性還是比較強的。關於科幻小說,在這里還要引入一個新的概念。即硬科幻與軟科幻:以 物理學 、 化學 、生物學、 天文學 、 心理學 、醫學等「 硬科學 」為基礎的,以嚴格技術推演和發展道路預測,以描寫極其可能實現的 新技術 新發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影響的 科幻作品 稱為硬科幻。與之對應的有 軟科幻 。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試圖重置這個定義: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學猜想推動情節的。所謂軟科幻就是將暢想中可能的未來/過去科技為背景,重點關注人文、生活的科幻作品,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沒受過理工方面的訓練,在描寫科技內容時便會避重就輕,而盡量以故事情節、寓意與人物性格取勝,他們的作品自然而然屬於軟科幻了。
而《三體》本身屬於較硬的科幻作品,但其中關於科學知識的描寫並沒有讓人覺得晦澀難懂,甚至我作為一個單純的文科生都能看明白其中的一些原理與現象,絲毫沒有因知識問題而影響自身的閱讀體驗。例如最開始的三體難題,劉慈欣讓讀者通過主人公的視角來一步步探索,最終得出三體文明中共存在三顆恆星這一現象,正是這一步步劇情的發展鋪墊使得讀者逐漸認識明白了三體難題這個較為復雜的科學概念。這種科學知識與敘事技巧的結合頗有一種文理合一的感覺,要寫硬科幻小說需要理科的相關知識,而想要把故事講述的有吸引力則需要文科的知識,因此大部分科幻小說家都是文理並行的人才。除此之外劉慈欣還在《三體》之中提出了許多有趣的科學理論 ,例如神射手與農場主理論,黑暗森林原理等等對於現代科學都是極具有開創性的。這樣在文學作品中出現進而影響現代科學的理論並不少見,例如美國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作品中所提出的機器人三大定律對在機器人領域的研究同樣有很大影響。
《三體》故事中的時間跨度很長,而主人公也更換了好幾任。雖然是部科幻小說,但在作品之中對人性的刻畫很徹底,不幸的是所刻畫的大多數都是人性的陰暗面。並且將各種意義上的陰暗面都刻畫出來了,從文革時候人性的扭曲開始說起,再到智子來臨後人們的愚昧無知,在災難面前自私的丑態,享受到一絲安逸之後的偽善與變節。可以說《三體》這本書將人類的各種丑態與弊病全都展現出來了,雖然其中也不乏羅輯與汪淼、章北海這般正義、勇敢的人性之善,但一旦擴大到整體毫無疑問就會將人性惡的一方面展現出來。而《三體》的最後由於主人公程心兩次偽善的行為使得人類文明毀滅,這個結局想必會讓很多人氣憤不已,可見劉慈欣本人是位堅定的性惡論者。而再反觀人類的敵人三體文明,從一開始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後的種種行為更是與人類這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得很多讀者心理上可能也會偏向於三體這邊。
雖然我也是性惡論的擁護者,但我認為《三體》對於人類在災害下的推測並不準確。例如《三體》之中十分重要的「持劍人」這一身份,本身是作為人類威懾三體文明的唯一籌碼而出現的,但由於其自身所擁有的巨大權力不可避免地成為了獨裁者。而在《三體》中羅輯退位之後,人類竟然是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來選取對自身存亡生死攸關的持劍人,正是這種所謂的民主導致了陳心的當選,也導致了人類的滅亡。對於這部分我是不敢苟同的,畢竟所謂的民主通常也都是僅限於和平時期。在人類的歷史上,無論是古希臘的十將軍委員會,還是古羅馬的執政官,這些人在戰爭時期都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因為人們知道和平時期的民主在戰爭時候無疑是自尋死路。這一傳統也一直延續到了現代,例如美國總統在戰爭期間擁有獨裁權,這種獨裁權甚至能讓羅斯福連任四屆總統最後死在職位上。這些連古人都明白的道理,到了《三體》中的人類那裡卻如同笑話一般。人類在特殊時期依舊恪守所謂的民主,最後喪命於此。因此我倒是覺得《三體》並沒有將人類描述得太丑惡,只是把人類描述得太愚蠢了,在特殊時期依舊被規矩所束縛,最後自取滅亡。而反觀三體這邊,雖然科技水平已經超級發達了,但權力一直都是由個體進行獨裁,最後也因此取得了短暫的勝利。可能劉慈欣也是通過《三體》來委婉地表達出自己對於民主、獨裁間的一些看法吧。
一提起中國的科幻小說,大家總是想起《三體》。而三體也確實遠銷國外,在國際上擁有許多許多讀者,這對於整個中國的科幻小說界都是十分光榮的事情。後來我還與父母一同在電影院里看過根據劉慈欣另一部小說《流浪地球》所改編的電影,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對於劉慈欣小說的閱讀與凡爾納的不同,高中、大學時候的我已經通過各種渠道有了一定的閱歷和見識。如果說凡爾納的小說是帶我在已知過去的世界中遨遊,那劉慈欣的小說則是帶領我在未來未知的時空中徜徉。這兩者對我都是十分珍貴難得的。
4. 短時間內,國內哪些科幻作家有可能獲得雨果獎或星雲獎
我感覺《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根和《射鵰英雄傳》的作者金庸能夠獲得科幻作家。因為他們寫的那些小說都是科幻的。
5. 流浪地球的原作者劉慈欣是誰
在《流浪地球2》上映之前劉慈欣剛剛獲得中國科幻小說年度獎。並在隨後的一個發布會上說到:“這部電影是中國現代科幻小說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的獻禮之作。《流浪地球2》通過構建未來世界與科技文明間的新平衡,展現了新時代下中國人面對威脅和困境時所展現的精神面貌。劉慈欣是中國著名編劇、作家、插畫家和導演。
首先,我們從劇本方面來看,影片是由“吳京”主演。作為“中國科幻第一人”,吳京可謂是中國新一代科幻電影奠基人,他執導《戰狼2》、《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等作品。其中在《流浪地球》系列中吳京版“科幻小說家”,雖然戲份不多,但是憑借“吳京”和“科幻”兩個關鍵詞讓他獲得了不少關注。 我們都知道科幻電影製作的非常棒,如果不是特效的話,可能都沒有辦法展現出來我們所看到的這些畫面。我想很多觀眾也會覺得特效不那麼震撼吧!
6. 國內有哪些較為小眾的科幻小說作品
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個人覺得是大劉短篇的傑作。還有《圓圓的肥皂泡》和《地球大炮》這些,個人覺得寫得不好,但是貌似很多人喜歡。《三體》就不多說了。
7. 國內哪些科幻文學家能夠媲美劉慈欣
首先想要說明的一點就是縱然劉慈欣獲得過雨果獎,但是其實還有很多不錯的作家沒有被發掘或者說只是他們沒有機會,所以我的回答不會以獎項的多少或者獎項的含金量來判斷一個作者的好壞。當然某些客觀因素應當被考慮在內,不過對於創作者來說,很多時候機遇也是一個因素,沒有機遇就意味著曝光率不高。
第三個就是柳文揚作家,他的風格也比較獨特,不同於其他科幻類小說的一種科技感,或者說是一種比較冰冷的感覺,他的故事要更加的溫暖。所以他的小說受眾面也更廣,男女都會喜歡看他小說中表達的故事,而且他敘事也很簡單,不會拖拉。
8. 國產,或者翻譯的科幻類電子書免費下載
1樓用的方法,我也用,不錯,我就不重復了,呵呵。
我推薦你一本書吧,額,也可以說是一個系列,國外的
安德系列,不知道看過沒,很好很好的科幻小說,
包括
安德的游戲 安德的影子 死者代言人 霸主的影子 屠異 精神之子
等等。不過網上可以下到的中文版有前四本,後面的都是英文的了好像有九本貌似。
要看的話建議先看 安德的游戲(這是第一本,必須的)
然後看死者代言人
也可以看安德的影子(安德的游戲的平行小說)
最後看霸主的影子(一定要看完安德的影子之後看)
額我能下到的資源都給你 你的郵箱是多少?
先給你安德的游戲的開頭,看看合不合口味,呵呵
作者:【美】奧森·斯科特·卡德
譯者:李毅
ISBN:7-5364-5326-4/I·38
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
字數:250千字
頁數:327頁
【圖書簡介】
可怕的外星怪物――蟲族越來越嚴懲地威脅著地球,可是地球各國卻把大量金錢和物資花在為小孩子在太空修建游戲基地上,並不斷挑選年幼在孩子前往其中進行各種對抗游戲。游戲的難度不斷被加大,不斷有人被淘汰,教官有意孤立成績突出的人,優秀的學員不擇手段、拚命競爭……這一切的最終目的就是挑選出一個心理狀態最穩定、神經最強悍的孩子。地球當局將賭注押在了這個最終的游戲天才身上,此人將獲得地球遠征艦隊的指揮權,與蟲族展開決戰。 安德·維京成為了這個游戲天才,但是,大決戰以他完全沒有想到的方式開始了……
【作者簡介】
奧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
奧森·斯科特·卡德是當今美國科幻界最炙手可熱的人物之一。在美國科幻史上,從來沒有人在兩年內連續兩次將「雨果」和「星雲」兩大科幻獎盡收囊中,直到卡德橫空出世。1986年,他的《安德的游戲》囊括雨果獎、星雲獎,1987年,其續集《死者代言人》再次包攬了這兩個世界科幻文學的最高獎項。
卡德生於華盛頓州里奇蘭,在猶他州長大,分別在楊百翰大學和猶他大學取得學位,目前定居於北卡羅萊納州。卡德堅信小說具有教化意義,應該向讀者傳遞積極上進的信息。「安德」系列小說便充分反映出作者的這種觀念。這個系列還包括《安德的影子》《霸主的影子》等。
【相關書評】
奧森·斯科特·卡德和他的《安德的游戲》
姚海軍
奧森·斯科特·卡德是一個深受讀者歡迎的科幻作家,同時也深得各類評獎委員會的青睞。從1977年發表第一篇小說開始,在二十多年的寫作生涯中,僅雨果獎和星雲獎他就獲得了24次提名,並有5次最終捧得了獎杯。除此之外他還獲得過坎貝爾獎和世界幻想文學獎。
卡德熱衷於描寫少年天才,而在一定程度上,那些虛構的人物也是他自己的影子。安德、納菲……他們在卡德想像的世界中建立奇勛,而卡德自己則在對承載他們的世界的建構中創造奇跡。處女作短篇版《安德的游戲》(Ender′s Game,1977)不僅使卡德獲得了雨果獎提名,更為他贏得了坎貝爾獎的最佳新作者獎——除了卡德,似乎再沒有誰獲過如此殊榮;而短短數年之後,卡德的長篇版《安德的游戲》(Ender′s Game,1985)和緊隨其後的續集《死者代言人》(Speaker for the Dead,1986)便連續兩年包攬了「雨果」、「星雲」這兩大世界級科幻獎,創造了科幻史上的一個空前絕後的奇跡。
在長篇版《安德的游戲》之前,卡德出版了七部長篇小說,但他在那一階段的榮譽卻來自於短篇創作。從1977年到1985年,卡德共有五個短篇獲得了雨果獎或星雲獎提名。
1985年是卡德作家生涯的重大轉折點。憑借《安德的游戲》,卡德一舉成名,從此躋身於一流長篇科幻小說作家的行列。
卡德是個精明的作家,從不浪費任何有價值的科幻點子。他擅長將一本小說作為一個想像世界的基礎,從而去創作更多的關於這個世界的傳奇故事,這種狡猾的作法加上高超的寫作技巧,使卡德的世界呈現出立體的真實質感。在迄今為止卡德出版的45本長篇小說中,屬於系列小說的就有29部之多。
顯然,以《安德的游戲》為龍頭的「安德系列」是卡德最重要、同時也是部頭最多的系列小說。除了前面提到的兩部外,這個系列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包括《屠異》(Xenocide,1991)、《精神之子》(Children of the Mind,1996)、《安德的影子》(Ender′s Shadow,1999)、《霸主的影子》(Shadow of the Hegemon,2001)和《影子傀儡》(Shadow Puppets,2002)在內的七部曲,而它的第八部作品也即將於今年年底面市。
卡德已經開創了七個系列,其中「安德」系列是最有潛力的一個,我們現在仍看不到它終結的跡象。而在他已經結束的系列中,由《地球的回憶》(The Memory of Earth,1992)、《地球的呼喚》(The Call of Earth,1993)、《地球飛船》(The Ships of Earth,1994)、《失控的地球》(Earthfall,1995)和《地球的新生》(Earthborn,1995)構成的「回家」五部曲是卡德最受歡迎的系列小說。這個系列的前三部故事都發生在一顆名為哈莫尼的殖民地星球上,而地球早已毀於四千萬年前的一場核戰。一台名為「超靈」的超級計算機中止了人類的進化,控制著哈莫尼星的一切,但千萬年的光陰已經將這個旨在引導人們遠離戰爭的超級計算機推到了「生命」的終點。「臨終」前,「超靈」召集組建了一個由少年納菲等人組成的、結構類似於家庭的組織,他們被賦予超能力,重返地球。這個系列的後兩部順理成章地從外層空間轉回了地球。從宇宙歸來的人類後裔驚訝地發現,原生地球人已經分化成了飛人、樹人和地人;同時,擁有超能力的納菲和他的哥哥艾爾馬克的沖突也最終達到頂點。
卡德近期的獨立長篇也很出色,例如《歷史記錄:哥倫布的救贖》(Pastwatch:The Redemption of Christopher Columbus,1996)就讓人浮想聯翩,小說中,時間旅行者試圖阻止哥倫布發現美洲——至少阻止哥倫布在發現美洲後回到歐洲。
所有上面提到的這些小說都不是一般的科幻小說,它們奠定了卡德在科幻界的重要地位。雖然他沒有改變科幻小說的整體風格,但卻展現了當今科幻小說的靈活多變。卡德將宗教融於科幻小說的方式為科幻小說帶來了新面貌。卡德的重要性在於他的觀念,在於他的寫作技巧。他那明快而開放的文字,成功地擴展了我們的思想。
《安德的游戲》的科幻內核是模擬戰斗室的設想。卡德在為《安德的游戲》所作的前言中稱,他腦中的這一設想出現在他16歲的時候——1967年。十年後,卡德根據這一設想寫了一個同名短篇,並得以在本·博瓦任主編的科幻雜志《類比》上發表。本·博瓦曾斷言,安德的故事將成為卡德作家生涯的基礎。而今天,卡德在安德系列上取得的巨大成功的確用事實驗證了本·博瓦的先見之明。
模擬戰斗室的設想在1967年,甚至是1977年,還披著強烈的科幻色彩,可是到了1985年,卡德將之應用於長篇版《安德的游戲》時,日漸興起的計算機技術卻已經使它的神秘性大打折扣。卡德不可能不清楚這一點,它對一部科幻小說來說幾乎是致命的。但是卡德巧妙地將小說的重心放在了安德的成長上。顯然,他對少年人心中特有的英雄夢瞭若指掌,對讀者心理的恰當把握加上嫻熟的敘述技巧,徹底改變了小說在構思上的劣勢。結果,就像很多成長小說一樣,安德接受考驗的每一步都緊緊牽系著讀者的神經,最終《安德的游戲》獲得了比它的藍本短篇更輝煌的成功。
卡德出生於一個摩門教家庭,其創作深受摩門教的影響。在他的小說中,個人和團隊的命運息息相關,而主人公往往擁有上帝一般的感召力和洞察力,掌控著世界的未來。安德就是一個典型的卡德式的英雄。他從小就對空間定位有著超常的敏銳感覺,被軍隊從家中帶走,接受殘酷的訓練,他不斷戰勝自我,讓自己在各種挑戰面前都立於不敗之地。安德最終贏得了那場戰爭游戲,但直到此時,他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他徹底毀滅了一個外星種族。
《安德的游戲》是一個殘酷的、充滿驚奇的故事。負責挑選和訓練地球艦隊統帥的教官們從來不給安德公平的機會,甚至任由他的生命受到野蠻隊員的威脅;而人類與蟲族的戰爭竟然以那樣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得到了了結。安德經歷了太多太多的意外,而所有這一切一經解釋都會成為必然。畢竟,安德所承擔的是整個人類的命運。
耐人尋味的是:安德成了地球的救世主,但他卻再也無法返回那藍色的家園——那裡已經變成了他邪惡哥哥的屬地,在地球人的眼中他變成了惡魔。安德只有和他的姐姐一起,占據被他無意中親手毀掉的蟲族的世界。安德保持著他閃光的人性,但世事的發展卻對此做出了非常強烈的諷刺。
《安德的游戲》以刪節版的形式在《科幻世界·增刊》發表時,受到了讀者狂熱追捧,今天我們出版的這個單行本是它的完整版。我相信你會喜歡這本書。而來自這本書本身的最新消息是:美國華納兄弟正准備將它與它的續集《死者代言人》搬上銀幕,卡德親自撰寫劇本,而執導本片的將是曾執導過《空軍一號》、《完美風暴》、《從深海出擊》等大片的國際級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
☆ 美國《書評周刊》
感人至深的小說。情節出人意料,又事出必然。主人公安德·維京真切可信,活脫脫是個少年拿破崙,可親可敬,有時又令人生畏。
☆ 美國《圖書周刊》
扣人心弦的太空傳奇,對窮兵黷武思想的尖銳抨擊。
☆ 美國《軌跡》
這場游戲火爆熾烈,高度緊張。人物性格鮮明,栩栩如生。書中的外星種族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 美國著名科幻作家本·博瓦
在這部小說中,卡德充分滿足了讀者的預期——而且大大超過了這種預期。
☆ 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吉恩·沃爾夫
卡德深切理解人類的生存環境,表達了自己的真知灼見,其表達方式也達到了完美的層次。
解讀:
Ender系列作品是他的代表作,目前已出版的有:
1.《安德的游戲》(Ender's Game)
2.《死者的代言人》(Speaker for the Dead)
3.《屠異》(Xenocide)
4.《精神之子》(Children of the Mind)
5.《安德的影子》(Ender's Shadow)
6.《霸主的影子》(Shadow of the Hegemon)
這是以出版順序排列的,而以最佳閱讀順序排列,則個人建議為1、5、6、2、3、4,因為這是以時間順序為排列的。
《安德的游戲》的故事背景是人類步入太空時代,但卻在短短數十年間遭到一種外星智慧生物——蟲族(bugger)的兩次襲擊,史稱「第一次入侵」和「第二次入侵」。
在「第二次入侵」中,人類的主力艦隊遭到毀滅性打擊,幾乎全軍覆沒。然而一個名叫梅澤·瑞克漢姆(Mazer·Rackham)的指揮官僅靠一支小艦隊竟奇跡般的消滅了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占據了絕對優勢的蟲族艦隊,從而挽救了人類。
現在八十年過去了,人類將面臨「第三次入侵」,而人類唯一的取勝之道是再次出現一個梅澤·瑞克漢姆式的天才指揮官。國際艦隊的高官們深知此道,他們把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天才兒童送到太空戰斗學校,希望能培養出一個理想的指揮官,但數十年的努力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
幸運的是,就在最後的十年間,太空戰斗學校的校長格拉夫上校(Graff)似乎找到了最後的一線希望——一個名叫彼得·維京(Peter·Wiggin)的天才兒童出現在他面前,格拉夫幾乎已經認定了這個孩子就是他所要尋找的目標,然而經過幾年的觀察,格拉夫發現彼得雖然還是個幼兒,卻已經表現出極其邪惡殘忍的天性。於是他勸維京夫婦第二胎生個女孩,希望她擁有其哥哥同樣的智慧而天性較為溫和。在這種情況下,維京家的二女兒瓦倫苔·維京(Valentine·Wiggin)誕生了,然而諷刺的是這個女孩太柔弱太善良了,與她的哥哥恰成兩個極端,同樣不適合成為指揮官。
維京夫婦被破例允許生第三胎(當時的法律規定每對夫婦只能生兩胎),於是維京家的「小三子」(Third)出世了,他果然如預期般在性格上是彼得與瓦倫苔的混合體。他的本名叫安德魯·維京(Andrew·Wiggin),然而他更喜歡稱呼自己為安德·維京(Ender·Wiggin),因為他的姐姐瓦倫苔自小如此稱呼他,無論如何對他即將扮演的角色來說,這個名字似乎是個好兆頭,他也許正是這場戰爭的「終結者」。
安德無疑是天才中的天才,然而他是否能成為格拉夫理想中的指揮官仍待考驗,而對此格拉夫比安德更為緊張,因為他知道已經沒有時間再選擇下一個候選人了,成敗在此一舉。
於是一場沒有硝煙但卻關繫到整個人類命運的戰爭在太空戰斗學校悄悄地展開了……
安德將面臨怎樣的挑戰?他能否成為理想的指揮官,人類的救世主?彼得與瓦倫苔的天才在地球上是否會被埋沒?蟲族為什麼會和人類開戰?」第三次入侵」的真象又是什麼?既然是一場關繫到人類生死存亡的戰爭,為什麼會被稱為「安德的游戲」?
看完這本書,你將會獲得滿意的答案。
第一章 老三
「我用他的眼睛來觀察,用他的耳朵來聆聽,我告訴你他是獨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於我們要找的人。」
「這話你已經對他的哥哥說過。」
「由於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經被測試過不符合需要,但這和他的能力無關。」
「他的姐姐也是這樣,我很懷疑他會不會也是這樣,他的性格太過柔弱,很容易屈服於別人的意願。」
「但不會是對他的敵人。」
「那麼我們怎麼做?將他無時不刻的置於敵人之中?」
「我們沒有選擇。」
「我想你喜歡這孩子。」
「如果蟲族得到他,它們將會發現我會是他最親密的叔叔。」
「好吧,畢竟我們在拯救這個世界,再用他做一次實驗吧。」
監視器里的女人溫柔地說:「安德,我想你已經對這個可怕的監視器厭煩了,有個好消息告訴你,今天我們要把它拿掉,相信我,一點都不會痛的。」
安德點點頭,不痛?說謊吧,他想。當大人說不痛的時候總是會痛的,他很清楚。有時候謊言比真話更加可靠。
「你過來坐在這兒,安德,坐在檢查台上,醫生一會就來看你。」
監視器關閉了。安德試著想像這個小儀器從他的後頸上被拿掉後的情形,以後在床上翻轉時就不會壓著脖子,在洗澡時也不會感覺到刺痛了。而且從此以後彼德也不會再恨我了,我要回家讓他看看,我和他一樣,是一個正常的孩子了。這倒不壞,他會原諒我比他晚一年拿掉監視器的,我們將會成為住在同一所房子里,但不會是朋友,決不會,彼德太危險了,我們不是敵人、不是朋友,只是兄弟。當他想玩太空戰士打蟲族游戲時,或許我會不得不陪他玩,或許我可以去看看書。
但安德很清楚,即使他這樣想,彼得也不會放過他的。當彼得陷入瘋狂狀態時,他的眼裡含著某種東西,不管何時安德看著他的眼神,就知道彼得是不會放過他的。安德彷彿又聽見彼得在喊,我在彈鋼琴,安德,來幫我翻樂譜,哦,這個戴著監視器的小子忙得顧不上他的哥哥了?還是他太聰明了?來殺死蟲人吧,太空戰士安德?不,不,我不需要你的幫助,我會自己做,你這個雜種,你這個多餘的雜種!
「不會用很長時間的,安德。」醫生說。
安德點點頭。
「它是很容易拿掉的,不會有感染,不會有傷害,但會有一點癢。有些人會覺得他們失去了某些東西。你可能會尋找一些你找不到的東西,你不知道你在找什麼,我告訴你吧,其實你要找的就是監視器,它不在了。過幾天這種感覺就會消失的。」
醫生在安德的後頸上拔弄著,安德突然感到一種劇痛,好象有支針從他的脖子一直到肚子,他的脖子在抽筋,身體向後強烈地彎曲,頭撞到了床,他感覺到雙腳沉重,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抓得生痛。
「護士!」醫生大叫,「快來幫忙!」有個護士氣喘吁吁地跑了進來。「幫他放鬆這些肌肉,把那個遞給我,快!你還在等什麼!」
有個東西插入他的手中,安德看不到那是什麼,他跌下了檢查台。「抓住他!」護士尖叫著。
「把他固定住。」
「你來吧,醫生,他太強壯了,我抓不住。」
「不要全壓上去,你會弄死他的!」
安德感到有支針插入後頸,很痛,他的全身無處不充滿劇痛,他的肌肉慢慢的松馳了下來,現在他可以大聲的哭出聲音來了。
「你感覺怎樣,安德?」護士說。
安德說不話來,他們把他抬上了桌子,檢查他的脈搏和其它一些他不明白的事情。
醫生的聲音有點發顫,「他們把這東西放進這孩子的身體有三年了,他們到底想知道些什麼?我們可能會弄死他的,難道他們不清楚?我們可能會使他變成植物人的。」
「麻葯什麼時候失效?」護士問。
「把他留在這至少一小時,看著他,如果他在十五分鍾內還不能說出話來,立刻喊我。我們可能會永遠傷害他的,他又不是蟲人!」
在下課前十五分鍾,他回到彭小姐的課上,但腳步還是有點不穩。
「你還好嗎,安德?」彭小姐問。
他點點頭。
「你病了嗎?」
他搖搖頭。
「你看起來好象不舒服。」
「我沒事。」
「你最好坐下休息一會,安德。」
他走向他的位置,但突然停了下來,想著:我在找什麼?我想不起我在找什麼了。
「你的坐位在那。」彭小姐說。
他坐了下來,但感到還需要一些什麼東西,一些他不見了的東西。我會找出來的,他想道。
「你的監視器呢?」坐在他後面的女孩輕聲說。
安德聳聳肩。
「他的監視器沒有了。」她小聲地對其它同學說。
安德摸著自己的後頸,那兒有一塊綳帶,監視器不在了,現在他和其它人一樣了。
「你把它洗掉了?安德。」坐在走廊對面的那個男孩問。安德想不起他的名字,彼得?不對。
「安靜,史蒂生。」彭小姐說,史蒂生傻笑著。
彭小姐在講授乘法,安德在他的電子桌上亂劃,他畫了一座巨大島嶼的輪廓,讓電腦從各個角度模擬出它的立體模型,彭小姐會知道他在干什麼,他沒在留心聽課,但她不會打擾他。他常常知道問題的答案,即使他沒留心聽課。
在他的電子桌上有一行字顯示了出來,它從屏幕的上端往下移動著,在它到達屏幕下端之前,安德就看清了上面寫著什麼——「老三!」(政府只允許每個家庭生育不超兩個的孩子,安德是經過政府特殊批准生育的第三個孩子,因此其它小孩都諷刺地叫他做「老三」——譯者注)
安德笑了,他是第一個懂得如何發送信息的人,即使這個發信息諷刺他的人用的也是他教的方法,他為此感到驕傲。作為一個「老三」並不是他的錯,這是政府的主意,只有他們有權這樣做——有幾個象安德一樣的「老三」可以有機會到學校上課?現在他的監視器已經拿下來了,這說明政府的這個實驗並未成功,他想如果早知如此的話,他們才不情願授權讓他出生呢。不知什麼原因,他的實驗似乎沒有成效,好象中止了。
下課鈴響了,學生們有的關掉了電子桌上屏幕,有的倉促地往裡面輸入備忘錄,還有的往家中的電腦傳輸著作業或數據。有幾個學生在列印機上列印著東西。安德把手放在電子桌邊沿的小型鍵盤上,想著如果一個大人用這種小型鍵盤會是多麼的笨拙,當然他們用大鍵盤——但他們粗壯的手指怎麼能畫出精巧的線條呢?安德卻可以。他畫的線條非常精細,可以從屏幕的中心向邊沿繞七十九個圈。當老師在講授算術時,他就是這樣來消磨時光的。課堂上講的算術,他姐姐華倫蒂在他三歲的時候就已經教會了他。
「你沒事吧,安德?」
「是的,彭小姐。」
「你再不走就趕不上校車了。」
安德點點頭站了起來,其它的學生都走了,他們應該在等車吧。他的監視器不再壓著他的脖子,監視著他看到和聽到的一切。其他學生現在可以對他說他們想說的話,甚至可以打他——不會再有人監視著,也沒有人會來救他。戴著監視器的時候他不用懼怕這些事情,現在他倒有點懷念那個監視器了。
史蒂生還沒走,他雖然不是全班塊頭最大的,卻比安德強壯多了,而且他和安德從來就不咬弦。
「喂,老三。」
9. 流浪地球觀後感
【熱】流浪地球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流浪地球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流浪地球觀後感1
昨晚,媽媽帶我到電影院觀看了電影《流浪地球》。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地球本來是圍繞太陽轉的一顆小行星,可是因為太陽即將毀滅將會吞噬地球,同時地球表面氣溫已經達到了零下八十幾度,宛若整個南極。人類只能住在地表層負一百多層電梯的地球裡面,人類決定將整個地球打包走,亡命宇宙。為此人類在全球製造了1萬多台很大的推進器和轉向機,幫助地球改變轉向,用時2500年,到達宇宙里的新家園。
他們在前進的路上碰到了木星,木星有很大的引力,吸引著地球的大氣層,而且強大的引力會將地球和木星相撞,並且將地球瓦解掉。人類想了很多辦法都無法讓地球不撞到木星,很快就要到世界末日了。全球政府也發布通知讓各國救援先鋒的人都回家跟家人相聚等待著地球滅亡時刻的到來。
中國救援隊在最絕望的時刻想出了一個辦法:因為木星上有很多氫氣,點火發射火力到木星上點燃木星氫氣,讓火力沖爆力推開地球不讓地球撞擊木星。為此其中幾位隊友,在執行這個任務中喪命,還有幾位身受重傷,歷盡千辛萬苦,可惜已發射的火力離木星還差五千公里。
就在最後一絲希望破滅的時候,一位中國的宇宙飛行員決定點燃宇宙飛船,然後自己帶著飛船上的燃料飛到木星上點燃木星,可是國際政府因為那個飛船里有很多重要的文件和人類的文明種子,讓他放棄地球。這位飛行員為了地球上的三十五億人類還是獨自將飛船飛到了木星上,引爆氫氣黑洞並且光榮犧牲了,他的犧牲換來了地球的獲救。
看完這個電影,我覺得人類真的很團結一心,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大家都挺身而出。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學習。
流浪地球觀後感2
在20xx年年初,我聽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這部著名的科幻小說改編成了電影,我心想這一定是中國為數不多且十分好看的科幻片了。
一開始,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就給自己的兒子戶口講述有關木星的知識,也藉此說明了當時太陽系的狀況和其他背景。我認為這樣拍不僅給後文埋下了伏筆還給當時的背景作了介紹,十分巧妙。這種方法應該也能用在作文中,藉助故事前的對白從而達到旁白的效果。
中間這部分,在戶口的姥爺死了這時,CN1711-11救援隊的一名隊員為了救戶口的姥爺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姥爺的生命,我想這一定說明了整個救援隊並非只在乎「火種」的安全,雖說戶口不知道,但這已經讓觀眾明白了。
在最後,戶口把點燃木星的計劃告訴了他的爸爸劉培強,帶著一隊人開始救援行動,卻發現推進器的「波」無法觸及木星,劉培強就操控飛船去「撞」木星。這種力量一定是真正的父愛以及軍人的品質。
全片最後一句,「地球活了!」我認為意味深長。一是指地球死裡逃生逃過一劫。二是與小說中一句著名的活相呼應「太陽死了!」一個是九死一生的激動,一個是無力回天的無奈。
整個影片中,最終讓韓朵朵相信「希望」的一定是戶口的不屈,劉培強的無私和奉獻,這也是影片的精髓吧!
流浪地球觀後感3
一開始可能這部電影的創作組也沒想到本來期望是一個小眾群體喜歡的電影,卻成了全民叫好叫座的電影,其中吳京從客串到投資的新聞點也被挖了出來。
整體看這部電影,可以用優秀來形容,相比之前中國其他所謂的科幻電影相比,這部電影可謂是創世紀的佳作。當然這裡面有劉慈欣很大的功勞,畢竟這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科幻小說家。
電影故事非常完整,並且跌宕起伏,配合強大的後期效果,堪比美國大片。故事其中包含的天體物理知識也是讓大家有了一次「受教育」的機會。最終電影實現了中國人拯救地球的優秀壯舉。
可以看得出,這部電影在劉慈欣優秀的故事之外,學習了很多好萊塢的電影技巧,小人物的英雄之舉,大人物的無比愚蠢,以及幾次巧妙的大返轉,也是讓電影有了強大的吸引力。
朋友圈中說電影比較好,主要看中的是電影的客戶效果,這也從側面顯示出中國電影業的強大發展力,僅僅幾年時間,我國電影各種類都爆發出優秀的作品。其中就包括過去不被看好的科幻題材。
從整個電影的內容立意上來看,電影還是主旋律比較分明的,其中那個北京交通管理的提示音也是巨大的亮點。電影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強大能力與號召力,這是主旋律搶占高地的具體體現,也是電影業的一個額外產物。
這部電影據說開始的時候經費很緊張,吳京投資以後才有了一定的好轉。帶著劉慈欣的優秀故事,帶著吳京的投資,加上一支年輕優秀的創作隊伍,這部電影背後是中國電影創作的無限春天。
最後,還是不得不感嘆吳京叔叔的運氣與眼力,投資了一部這樣的電影,使得他又大賺了一筆。
流浪地球觀後感4
今天,媽媽帶我看了一部叫《流浪地球》的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為了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12000台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在地球和人類逃離太陽系,在宇宙流浪過程中,遇見許多危險事情,無數人挺身而出譜寫了一部神話般的傳奇故事。
在電影視頻中,我看到地球在宇宙流浪過程中地表地震、海嘯、氧氣缺乏等自然災害嚴重,人類無法生存。人類只能到地下城岩體中生存,生活環境極差,只能逃離其他地球和人類可以生存的地方去。地球在宇宙流浪過程中遇到了土星,被土星吸引過去,如果地球和土星相撞地球就會滅亡,人類也會隨之消失。為了不讓地球與土星相撞,只有點燃火石才能使地球與土星分離,偏偏這個時候,火石燃燒完了,地球上的人類陷入絕望。在絕望中,人類找到唯一的辦法只有點燃木星,只有這樣才能使地球不與土星相撞。辦法找到了,但是點燃木星是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故事主人公劉培強和劉培強一樣的英雄為了地球和人類能夠生存下去,在點燃木星的同時獻出寶貴的生命。
通過影片故事,我們應該愛護我們的地球環境,共同保護人類生存的地球。人類齊心協力的力量是無窮大的,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而是勇敢面對去解決困難。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學習是為了夢想拼搏,不只是我一個人拼搏,世界人類全在拼搏,它可以點亮每個人的夢想。
流浪地球觀後感5
今天媽媽和爸爸帶我去電影院看了科幻片《流浪地球》。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不適合人類生存,為了尋找新的家園,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萬座行星發動機,來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這個舉動,被稱為「流浪地球,行動」。
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國際空間站的中國航天員劉培強為了讓地球能夠成功脫離木星的引力,不惜用自己的生命駕駛國際空間站,使空間站中的30萬噸燃料引爆木星。劉培強常常對自己的兒子劉啟說過一句話:「當你想你爸爸的時候,便遙望木星,倒數三秒就能看見我。我就在那兒。」可當劉啟長大後知道了父親是在騙他,並對父親的離開不理解,甚至記恨父親。不過他很快從痛苦中掙脫出來。他知道爸爸也是為了顧全大局。
另一段劇情也讓我記憶猶新,潸然淚下:在中國航天員劉培強的動情訴說下,聯合政府幫助韓朵朵進行全球廣播,經過韓朵朵的一番話之後。所有救援車幾乎全部回來了。一起幫忙撞一個很大的「針」。因為大家的團結,最後轉動了「針」,使得成功又更進了一步。
雖然劉培強離開了,但是他永遠活到了人們的心中。他一個人的犧牲換來了很多人的生命。我們就應該向劉培強學習。學習他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我們還應該團結,要知道團結就是勝利,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已的手中。
流浪地球觀後感6
地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假如有一天地球的環境被破壞之後,人類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空間會發生什麼變化呢?《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帶給我們以巨大心靈的沖擊,當太陽要吞沒地球時,地球環境惡化,人類為了自救並讓地球脫離太陽系而奮不顧身犧牲生命來保護家園,這個時刻到了生死存亡的境界,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的冒險都是可以嘗試的,一切都為了子孫後代的希望。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在兒子劉啟四歲的時候就前往空間站,為了全人類的事業而犧牲了個人和家庭的幸福生活。
轉眼劉啟長大了,由於只能生活在地下城,對爸爸的思念以及對爸爸的不理解讓他決定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地球表面天寒地凍,劉啟沒有駕駛證卻偷開了其外公韓子昂的運輸車,車上立馬警示:「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但是固執的劉啟還是把車開出去了,他不僅遭到了警察的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事件。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營救,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劉啟看到了無數的人類前仆後繼、知難而上,忘我的奮斗精神深深的感動了他,他也漸漸理解了爸爸的使命感和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境界。最後劉啟父子和全球的救援隊一起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完成了救援計劃,地球遠離木星,人類得以生存下來。
這部電影就像愚公移山一樣,把不可能完成的事業通過堅持不懈最終得以實現。只要心存希望,頑強奮斗,人類將會創造出美好的未來。通過這部電影,我們也應該看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愛護環境,人人有責,保護好地球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作為我們自己,更要好好學習,掌握科學知識,為祖國貢獻力量。
流浪地球觀後感7
今天幾個朋友閑來無事一起閑聊,有人提出可以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鑒於過年期間《流浪地球》豆瓣評分不錯,決定一起欣賞下這部被外媒譽為中國科幻片起點的影片。
影片主要講述在太陽即將毀滅的情況下,人類想要推動地球旅行,尋找新的適合人類生存的新的星系。在這個背景下,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為了生存團結一致,不斷掙扎,積極面對出現的不同困難,以便完成這場持續一百代的地球流浪之旅。
在這之前我也曾看過許多國外的評價很高科幻片,例如《阿凡達》、《黑客帝國》、《降臨》、《星際穿越》……毫無疑問,相對於國外的科幻片,中國確實存在不足。但不能否認,這部國產電影給我們新的希望,讓我有了一個新的角度去看待什麼是科幻片。相比科技特效場景精耕細作,精益求精,劇組為了找到跟國人有情感鏈接的工業設計,特地找到了具有蘇聯美學風格的外骨骼裝甲設計的。無論是救援隊員的裝甲,還是宇航服都設計的非常棒,科技感和美感一流。但是地下城的生活場景卻顯得很是草率敷衍。有些情節方面不連貫,這應該是剪輯的問題,此外有些地方缺少理論支撐。
那為什麼這部電影會有如此高的評價呢?我想應該有過人「心理」的原因吧,中國一直以來缺少自己本土的科幻片。這部電影的出現彌補了國人心中的缺失感。可我還是要說,這部電影在其他方面也足以滿足國人的自豪感。特別是在觀影《流浪地球》之後,我看到了中國科幻電影在硬技術上確實已經可以比肩好萊塢了。
在最後我要用在大學時教授曾說的一句話作為總結:學生准備好了老師就會出現,有水準的觀眾准備好了有水準的作品才會誕生。不同的群體意識形態自然會創造出與之匹配的文化作品。
流浪地球觀後感8
新年期間,我和姑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流浪地球》。這是一部國產科幻電影,非常精彩,讓我至今難忘。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人們帶著地球搬家的故事。因為太陽出現問題,人們決定把地球從太陽系推到別的星系中去,卻在途經木星時出了問題,最後,勇敢的人類解決了問題,地球繼續它兩千多年的航行。
電影的主人公叫劉啟。他的父親是「領航員」空間站里的一名宇航員。在地球被木星引力吸引,將要撞向木星的時刻,劉啟提出了用助推器火焰點燃木星的想法。然而由於火焰高度不夠,這個嘗試失敗了。他的爸爸用推進器點燃了空間站,並引爆了木星,救了地球。
看電影的過程中,我有好幾次都忍不住熱淚盈眶。為了工作,劉啟的爸爸十幾年沒有見到劉啟。為了地球和人類的未來,好多人犧牲自己,獻出了生命。他們這種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讓我深感傾佩。
不過,主人公劉啟讓我覺得有點小爭議。劉啟的記憶力非常好,十幾年前的事情,他依然能記得清清楚楚。但是我感覺,他有時候是一個自作聰明的人。他總是說:「我可是個天才。」在他和妹妹偷偷開走運載車時,他自吹自擂說:「這車老難開了,我能讓它動起來已經不錯了。」可是他開起車來卻橫沖直撞,像個螃蟹一樣橫行霸道。而像他姥爺那樣的,才能平平穩穩地開車。可是他姥爺卻從來沒吹噓自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瓶水不響,半瓶水咣當」。
聽說因為《流浪地球》,大家把20xx年稱為中國電影的科幻元年,可見這部電影有多精彩,還沒看的小朋友們,趕快去看啊!
流浪地球觀後感9
這個周末,我們一家人去大潤發三樓看3D電影,名稱是:《流浪地球》。
主要劇情是: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尋找新家園。然而宇宙之路危機四伏,為了拯救地球,為了人類能在漫長的2500年後抵達新的家園,流浪地球時代的年輕人挺身而出,展開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主人公劉啟,他的爸爸劉培強是世界航天英雄,他姥爺韓子昂是救援隊員,他非常憎恨他的爸爸,因為那句善意的謊言,淘氣的他與他妹妹韓朵朵離開地下城,冒充救援人員,來到我們以前居住的路地……
他們來到陸地沒多久,地球10000座推進器就壞了,為了全世界的人,世界就派救援小隊去修復推進器,因為韓子昂和杭州35萬人的犧牲,他們不得不摧毀重起動推進器的電池:「火石」,在認識李一一之後,他們又有了新的任務,在完成任務之後,地球的引力就被吸了一大半。於是,劉啟就想到小時候爸爸對他說的話,「木星有百分之九十的氫氣」他們就想點燃木星,用推力讓地球遠離木星,他們用半洲際導彈發射到木星,由於射程不夠,還差五萬千米,劉培強就駕駛太空艙,與木星一起點燃。
媽媽說,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科幻大片,也是我們中國人引領世界的開始,科技的擔當是對於生命的無限忠誠。
流浪地球觀後感10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開始看時沒有頭緒,不過看完這部影片我就有了一些想法。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講了作為領航員的劉培強去太空後有十七年一直沒回家,他的兒子劉啟對他非常不滿意,後來又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帶他的妹妹跳出了地下城,在冰寒地凍得雪地里闖盪,正好這時地球受到了木星引力的干擾,他們兄妹兩加入了一支救援隊,繼續在雪地中闖盪,此刻身在太空的劉培強一直沒有忘記兒子,給他留下了地下城的入口。在拯救地球過程中,劉啟的爺爺不幸喪命,這時他又看到了同隊的隊員,他們改變了新的計劃點燃木星。在他們努力工作中,劉培強為了幫助兒子來到了駕駛艙。這次劉啟的行動成功了,可是在距離還差3000米距離時劉培強趕到駕駛艙飛向了火星從而救下了地球。
這部影片告訴了我們要愛護地球,否則幾百年後我們可能也不得不實行流浪地球計劃了。影片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深刻的記憶「沒有什麼比的上人的思想。」影片最後部分,劉培強舍己為人,帶著空間站的30噸燃料點燃了木星。這舉動讓我非常感動。每個人都知道應該舍己為人可在真正的現實中確很少有人能做到。人們連捨去一些小的利益都十分困難更別提生命了。
舍棄是一個人必須學會的,因為不能單單只為了自己。我們要為大局做事,為大局著想不能只想著自己。在電影中也有許多親情,比如劉啟對父親極度的不滿,父親還是對他恩愛有加,最後終於和父親化解了誤會。
劉培強充分體現了舍己為人和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要放棄,要用希望去戰勝困難。只要不放棄就會有希望。
這就是我的感受,你的呢?
流浪地球觀後感11
《流浪地球》改編於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故事主要圍繞地球經過木星時產生的危機和救援而展開,傳達了一個主題:回家的希望。
影片開始,地下城課室里,老師問學生:「希望是什麼?」班長用得意略顯做作的聲音回答說:「希望就是像鑽石一樣的東西。」一旁的主人公韓朵朵對此呲之以鼻,不以為然。她不明白希望是什麼,也不想明白,因為不相信,對一切只是抱著好玩的心態。於是,在春節前夕偷偷跟著哥哥劉啟,私自駕駛姥爺的運載車,離開北京城,看看地表零下八十四度的冰雪荒原。
兩人很快被發現並扣押。當姥爺前來接兩人時,正是木星引力開始對地球造成破壞。三人的希望就是回到北京地下城家。但是,中途車輛及人員被徵用於緊急救援任務,離家的路越來越遠了。
救援隊伍一路向南,歷盡艱辛險阻和生離死別,回家的希望越來越小。隨著形勢越來越嚴峻似乎不可逆轉時,每個人紛紛趕往家中,只為了和家人一起渡過最後時刻。只剩救援隊廖廖幾人選擇在蘇拉威西發動機站做最後的拼搏。地球上的堅持不懈感動了聯合政府,並為他們開通全球廣播。韓朵朵在救助增援廣播中,聲淚俱下,此時的她終於明白和相信「希望就是像鑽石一樣的東西。」是人類最寶貴的東西,即使山窮水盡之時,我們依然選擇堅守它。
廣播之後,世界各地的救援隊伍紛紛掉頭回到蘇拉威西。盡管結果未卜,但每個人都一致地選擇希望。大家沒了,何以有小家。而每個小家的付出,才撐起了大家的生存。與此同時,太空領航員空間站中,劉啟的父親劉培強帶著三十萬噸的燃料,沖向木星,天上人間,共同點燃了地球人回家的希望。
假如真有那麼一天,地球不得不流浪於宇宙中,那麼,在那天到來之前,最實際的力所能及的還是先維護好這個家園。
流浪地球觀後感12
第一個月的4號從我的家鄉開車回家已經是晚上6點了。因為他們早就料到會看到《流浪地球》,所以他們三個沒有回家就直接去了電影院。
《流浪地球》改編自劉的同名小說。這部電影的大致情節是:在不久的將來,科學家發現太陽正在迅速老化和膨脹,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將在短時間內被太陽吞沒。為了拯救自己,人類提出了一個名為「漫遊地球」的大膽計劃,用全球的力量在地球表面建造成千上萬的發動機和舵機,把地球推出太陽系,在2500年後奔向另一個棲息地。中國宇航員劉培強(由吳靜扮演)在他的兒子劉淇四歲時去了國際空間站,並和他的國際同行們一起承擔起了飛行員的重要責任。劉淇(曲飾)瞬間長大。他帶著他的'妹妹多多(由趙金梅扮演)來到地球表面,偷走了他祖父韓子昂(由吳孟達扮演)的運輸車。結果,他不僅被捕,還遭遇了全球引擎關閉。為了修理引擎,防止地球落入木星,全世界開始進行飽和救援,甚至劉淇和他的車被強行招募。在與時間的賽跑中,無數的人奮不顧身地相互追隨,只是為了延續百代人的生存希望。
這部電影比預期的更加驚險和壯觀。終結者線後的永恆之夜,點燃計劃,讓地球漫步,木星推動地球……我沒想到中國會拍出如此大的結構和大模式的科幻電影,這讓人們震驚!
根據亞麻日歷,20xx年12月21日被認為是世界末日。那些年,我看了幾部關於世界末日的電影,但它們不包括中國人寫的劇本,更不用說中國人製作的電影了。
我很高興在中國看到這么好的電影。
流浪地球觀後感13
寒假期間,我跟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了電影《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大體內容是講太陽經過數億年後逐漸衰老膨脹,若干年後即將吞沒地球,人類為了自救,提出了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計劃。就是在地球表面共安裝了1萬台發動機,企圖推動地球脫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
我是一個漫威迷,鋼鐵俠、美國隊長、蜘蛛俠……已經成為了我的口頭禪,更是我和同學們課間討論的熱門話題。但在《流浪地球》這部大片面前,復仇者聯盟他們也只能算是相當軟綿綿的科幻了。
在這部電影裡面,有一個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片段,就是由於木星的引力太強,地球推進器受到干擾接連停止工作,地球並沒有按照人類預測的軌道行走,出現意外被木星的引力吸了過去,就在全世界人們要絕望的時候,女主角韓多多發了全球廣播說希望大家不要放棄,一起加入她們,抓住最後機會拼一把。不出所料,離開的人們又返回來幫忙,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可是推進器噴發的火力到達一半高度就沒了,就在人類再次徹底絕望的時候,空間站里的劉培強卻已經開啟了空間站向木星飛去,計劃用空間站里的30萬噸燃料引起爆炸,沖擊波使地球遠離木星。雖然劉培強犧牲了,但是計劃也成功了,人類取得了勝利。
就在這時人們明白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無論在什麼時候一定不要放棄,要永遠充滿希望地活下去;還要團結一致,為了人類的利益,要有犧牲精神,舍小我顧大家。這是我感觸最深的地方。電影很好看,希望大家有空看一看。
流浪地球觀後感14
初十,我和瑞一起去看了《流浪地球》這部豆瓣評分9、6的國產科幻電影。在兌換票的時候瑞還有些許的猶豫,是看《流浪地球》還是看《熊出沒》最後還是選擇了《流浪地球》。
近未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國際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轉眼劉啟長大,他帶著妹妹朵朵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的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連劉啟他們的車也被強征加入。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的人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只為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希望
電影結束兒子和我說:媽媽,這是我第一次看電影流淚,雖然只是幾滴眼淚。兒子被電影里的親情和中國人那種克服萬難萬眾一心的精神深深的感動。尤其是劉培強最後和兒子的對話還有犧牲自己挽救地球的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犧牲小我挽救眾生。人類如何自救,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電影中劉培強為了人類能夠更好的生活,為了地球在空間站一呆就是17年。姥爺為了照顧兩個孩子也可以說是嘔心瀝血,劉戶口對爸爸有深深的不理解,但是最後爸爸選擇犧牲自己的時候他還是寧可要爸爸,說明他還是愛爸爸的,他還是期待爸爸回到他的身邊
看了電影心中有太多的感慨,感覺表達不出,希望我們都能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流浪地球觀後感15
電影講述若干年後,太陽因內核老化而一直膨脹,科學家們研究發現,100年後太陽系將不復存在,人類為了生存建造了1萬座推進發動機和100座轉向發動機,推著地球尋找新的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系,並在每個發動機的下面建造了地下城,讓人們在此生存。將這個計劃稱為《流浪地球》。
當地球接近木星的時候,因木星的引力,使眾多發動機停機,地球有被木星吸引、撕扯、毀滅的危險,當人類實施救援失敗後,眾多人都要放棄接受滅亡的時候,主人公劉啟等人想出了點燃木星的計劃,他們來到一座轉向發動機裡面,將所有的能量聚集在一個噴口,噴出的火焰長達7萬米,但離點燃木星還有5千米的的距離,在人們就要絕望的時候,劉啟的爸爸劉培強中校獨自駕駛空間站沖向木星,利用空間站內存的燃料引爆空間站。爆炸的火焰長達5千多米,最終木星被點燃,爆炸的沖擊波把地球推向了新的家園的方向。
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感受最深的有兩點:
第一:這部電影雖說是一部科幻片,其實是在提醒人類關注我們的生存環境、愛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就覺得近幾年經常出現的霧霾、乾旱、洪水、地震頻發等現象,就和人類不太注重保護環境有關。
第二:電影中有一句經典的台詞: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是在提醒大家注意交通安全,遵章駕駛,安全駕駛。我也要經常提醒爸爸開車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遵章、規范駕駛。
;10. 流浪地球觀後感
【薦】流浪地球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觀後感1
"GN171一11小隊聽,我的命令!以下是命令!活下去。「希望……真的是這年代,像鑽石一樣,寶貴的東西。」讓人類時刻都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望。
從電影院出來,我的腦海里一直縈繞著這些話語,還有《流浪地球》讓人震撼,卻又不得不讓人沉思的場面。回家路上看著那些繁華的街道,我不斷問自己,地球真的會變成那樣嗎?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主要講了未來太陽迅速衰老,極度膨脹,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於是人類傾其所有在地球表面上裝滿發動機,推動這個星球在太陽氦引發爆炸之前,去往比鄰的星系尋找新家園。而離家出走的叛逆少年,最終在父輩的感召之下成長,成為讓地球從木星引力中掙脫出來的英雄。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事。
電影里的地球表面漫天飛雪,氣溫直達零下84度,所以人們居住在地下城裡,當他們開車走過上海市,指著一座隱約能看到電線和路牌的冰山,說這就是自己的家時,我的眼淚便流了出來,是啊,多年以來的地球已荒唐的辨認不出來了,若辨了出來,卻也只能是重溫和回憶。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歡歡快快的領著行李包,住進去了,這所謂的地球,又何嘗不是人類自身的流浪呢?又何嘗不是原先的家回不了,精神沒了寄託呢?甚至是對「流浪」與「回家」這一組關系的理解,都充滿了中國式的對家的嚮往、對故土的眷戀——面對危機的人類,竟然帶著地球這個家園一起去往遠方。
人們把家這個詞看得非常重要,所以才會選擇帶著地球這個家園去流浪,真希望以後我們人類不會眼睜睜的看著這個災難發生。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讓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什麼叫團結,什麼叫希望,什麼叫犧牲所值,什麼叫家。
流浪地球觀後感2
太陽系的太陽急速膨脹,眼看太陽即將爆炸,人們該何去何從?
原計劃的運行軌道,地球對於巨大無比的木星來說是極其微小的,受到木星的影響,地球一半以上的轉向發動機都已全部熄滅,如果不及時發電,地球便會撞擊木星,「砰」——化為烏有……
但當大家將發電機全部開啟時,一切都晚了,地球與木星近在咫尺,人們幾乎失去了希望……
正在此時,國際會議秘密決定,改變原有計劃,放棄地球,放棄那13億人類,施行「火種」計劃。
我對這個決定痛心不已,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地球,我們人類的母親,孕育了人類文明,養育了「世界」這個大家庭,如今,我們卻要丟下她?
在人們沒有希望之時,劉啟想到了一個辦法,「點燃」木星,一個大膽的想法,卻是可行的的方法。是啊,此時此刻,又談何大膽與否,如果不這樣,那將失去多少無辜的生命,為了地球,為了全人類,我們一定要試試!
「點燃」木星的目的是讓木星將地球推出木星的巨大引力范圍,經過大家不懈的努力,終於,人們團結一心,手動點燃發動機,將發電機朝著木星噴去,我內心無限激動,可事與願違,噴射的火柱距離引爆木星的位置還剩下500公里,正當大家以為要失敗了,劉培強,劉啟的父親不屑一顧,為了自己的孩子劉啟,為了地球,將太空站沖向火柱,爆炸之後產生的火焰直逼木星……
霎時間,無數火球撞向地球,強大的沖擊將地球送出了木星的強大引力范圍,地球開始了「流浪」!
看到這里,我不禁熱淚盈眶,這便是人情,一個神聖而神秘的東西……
流浪地球觀後感3
一顆硬科幻的種子,終於拋在了中國電影這塊土地上,拋在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土地上。它發芽了,長得很綠,很壯。這是一部希望與絕望交織的電影,這兩個元素也是其中最感人的地方。
當人們發現太陽即將爆炸時,是什麼促使他們團結一致?是希望。當發動機因為木星引力的增強而失效時,絕望,使人們放棄了地球及上面的人們。但又是希望使王磊等人將「火石」毫不猶豫地送往杭州;而當他們發現杭州地下城沒了時,王磊放棄了,是因為絕望。劉啟卻執意要趕往發動機控制中心,因為他相信地球不會就這樣毀掉,它一定還有希望!最後終於找到了脫離木星引力的方法,卻沒有一個人肯幫助他們,他們寧可坐以待斃,寧可自殺,也不想幫助劉啟,這又是為什麼?是絕望又一次占據了人們的心。但是劉啟的救援隊,空間站的劉培強,他們沒有放棄,他們還是充滿了希望!犧牲小我算得了什麼?他們犧牲了一個又一個人,點燃了空間站,一次又一次呼叫救援隊……
終於,希望的曙光普照了人們,他們又一次集合起來!
最後,成功了!地球成功了!希望成功了!……
人生只通往一條路,那條路是困難;困難也只通往一條路,那條路是絕望。但是,絕望路上有許許多多希望的小星星,撒滿大地。你是選擇將他們撿起,還是繼續向前走呢?拾起它們,你就會通向成功,別忘了,你的身後有無數人在看著你。有希望,就有成功的可能。就像電影里所說的:「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
「無論最終的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去看看吧,讓這顆種子,茁壯成長。
流浪地球觀後感4
隨著一聲發射,我的心隨著地球被推動器推動時地球上人民歡呼的聲音,我的心無比的震撼和激動。
這是國產影片《流浪地球》。對我深深的震撼!影片的開頭。在面對太陽系崩潰的地球即將毀滅。人類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是的沒錯,就是團結全人類的全解全地球的團結。所有每一個人其實活的像心一樣閃爍,即使他沒有他們,沒有像劉培強一樣犧牲自己推動地球,希望就是一片乾渴土地中的一條河,然後責任義務愛與勇氣源源不斷的供給著這條河。很久以前,劉啟從爸爸口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便是,只要他抬頭就可以看見一棵爸爸的星星在多年不見是父子。中出現了隔膜。慢慢的心中的星星消失了,但最後劉培強犧牲的那一刻,劉俊劉啟心中應該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吧,看爸爸就是星星,你抬頭看見我像星一樣閃爍淚水洇出眼眶,那一刻竟是無言的感動。讓劉琦也沙娜想通了一個拯救地球的方法,許許多多的人前仆後繼。演繹了。拼搏與堅持,每一個努力的人像是一個不可磨滅的印記像星一樣閃爍,星河仍舊被留存,因為他曾輝煌過這部電影真正要告訴我們的事,也許人類脆弱的不堪一擊,但人類從未放棄過希望愛永遠在他們心中。
心仍舊在流浪,但卻有什麼東西變得不一樣了,原來像星星一樣閃爍真的可以被人做到!
流浪地球觀後感5
未雨綢繆,人類才有希望!
太陽日漸衰老,氫核聚變逐漸停止,陽光的減少導致地球進入新的冰河時期。最終,隨著太陽的爆炸整個太陽系都將不復存在,人類被迫帶著地球去尋找一個新的類太陽系來獲得新生,這就是《流浪地球》的大概劇情。
顯然,帶著地球去流浪,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人類在這一災難到達之前,必須要完成各種准備工作:製造出能夠推動地球脫離太陽系,實現太空遨遊的動力系統,找到足夠的能源,還得有抵抗宇宙強輻射,躲避隕石碰撞和大型天體引力陷阱等等各種「天方夜譚」式的技術和能力。
或許,地球根本不需要去流浪。到那個時候,我們已經能夠捕獲宇宙中的新能源,直接加註到太陽上去,來延長太陽的壽命,或賦予太陽新的生命。但這都需要我們人類孜孜不倦地去認識世界,以利用宇宙中的資源來拯救我們的家園。
當然,你可能會說,那還不知道是多少萬年,甚至是千萬代以後的事情,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杞人憂天。那,我們可能就大錯特錯了!人類只有未雨綢繆(mou),有備無患,才會有持續繁榮發展下去的希望。
小朋友們,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也只有一個太陽,她們都很脆弱。我們不只是需要從自身的小事做起,不丟垃圾,保護環境,熱愛和平,我們更需要仰望星空,學習研究科學技術,為地球的未來,為人類的未來,貢獻我們的智慧!
最後,我強烈推薦小朋友們去看《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不過,裡面提到了許多科學術語。比如,大天體引力、板塊位移、行星發動機等,還提到了牛頓、愛因斯坦、霍金這些科學巨人。所以,我建議小朋友們,平時要多讀科學類的書,多學科學知識,不然可能連這部電影都看不懂了!
流浪地球觀後感6
正月初四從老家開車回來已經晚上6點了。因為對《流浪地球》早就期望一睹為快,一家三口沒回家就直奔電影院了。
《流浪地球》是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電影大體情節是:近未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吳京飾)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國際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轉眼劉啟(屈楚蕭飾)長大,他帶著妹妹朵朵(趙今麥飾)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作文子昂(吳孟達飾)的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連劉啟他們的車也被強征加入。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的人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只為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希望……。
電影比預期要更驚險,場面更壯觀,晨昏線過後的永夜、火種計劃、讓地球流浪、木星推動地球…,沒想到中國也能拍這么大架構、大格局的科幻片,讓人震撼!
20xx年12月21日被亞麻日歷推算為世界末日。那幾年我看過幾部關於世界末日題材的電影,但是不包括中國人寫的劇本,更不包括中國人拍攝的電影。
很高興看到我們中國這么好的電影作品。
流浪地球觀後感7
輕鬆快樂的寒假即將過去了,在寒假,我看了一部新上映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
近些年,科學家們發現由於太陽的急速衰老,不斷膨脹,地球面臨著毀滅的危險。為了生存,人們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以幫助地球逃離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一個棲息之地。
中國宇航員劉培強在兒子劉啟四歲的時候和國家的宇航員一起前往國際空間站。全球人民將以抽簽的方式居住「地下城」,以抵禦地表的嚴寒天氣。
轉眼間十七年過去了,劉啟帶著妹妹韓朵朵偷偷來到地表,偷開了外公韓子昂的運輸車,結果被抓了起來,出去後還遭到了發動機停擺事件。為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與木星發生碰撞,他們加入到了救援隊里。歷經千辛萬苦,他們終於成功了,可是劉啟的爸爸劉培強也因此犧牲了。這一生,劉培強只陪了劉啟四年。
在電影里,我看到由於人類在科學上的不斷發展,當宇宙中出現了巨大的災難,人類面臨毀滅的危險時,才有足夠的能力進行自救。雖然我們現實中所生活的宇宙環境還相對穩定,但我們還是要努力發展科學技術,使人們在災難發生前有能力改變不利的狀況。
在電影中,劉啟的爸爸為了避免地球與木星相撞,選擇了犧牲自己,挽救了地球和人類,這一段讓我特別難過也特別感動。在災難面前,人們團結一致,相互幫助,在關鍵時刻還不惜犧牲自己,真是偉大。
流浪地球觀後感8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看了一場電影,名叫《流浪地球》,看完之後我既感動又感慨。感動的是劉啟的爸爸為了讓木星爆炸的壓力推動地球離開,自己先把駕駛艙和休眠艙分離,然後自己奮不顧身開著駕駛艙引爆木星;感動的是朵朵說的那段關於希望的話;感動的是每個人都在為希望拼搏著......
地球是多麼的美麗,可電影中的地球讓人感覺不寒而慄。沒有花草樹木,沒有鳥語花香,也沒有名勝古跡,更沒有新鮮的空氣......有的則是倒塌的樓房,被冰凍的人,還有極度寒冷的天氣,可想而知,地球的環境是多麼重要,我們要保護環境,才能不讓太陽毀滅。
劉培強很愛自己的兒子,他為兒子和爸爸爭取到了免抽簽進入地下城的資格。為了人類未來的命運,作為宇航員的他義不容辭地去了太空。在太空站,他每天都在思念他的兒子,也是這種力量給了他引爆木星的勇氣。一開始,太空站里的所有人都可以轉移到其他星球居住,地球就毀滅了,可他沒有放棄希望,最後犧牲自己保護了大家,這是一種大愛,一種值得我去致敬的大愛。
看完電影,我不僅為這部電影的大片既視感震撼,更被每個人身上的品質所深深吸引。我想,以後我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也都會充滿希望,哪怕只有微不足道的希望,相信只要我努力去拼搏,就會成功,就會出現奇跡。同時,我們也要珍惜自然資源,不要過度的開采、收集,這樣才不會出現電影里的景象。
流浪地球觀後感9
今年的春節檔上映了很多電影,我卻只在意一部被導演稱為「小破球」的電影,這就是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對這部電影的解讀有很多,有環境和氣候的保護,也有人工智慧的反思。可是我卻更多的注意到這是中華文化價值觀的輸出。
這不同於好萊塢的傳統災難片。這部片子我認為最大意義是好萊塢告訴大家拯救靠某個英雄團隊或者英雄個人。但現在我們告訴別人:不是的,我們民族經歷過的艱難困苦告訴我們,拯救我們的最佳方案,永遠是所有人都參與拯救自己,進行「飽和式救援」——100萬、200萬甚至一半人犧牲了,但只要有35億人能夠活下來,就代表著希望。這就是所表達的文化價值觀的輸出,我們有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我們不應該被動的接受好萊塢文化和價值觀。很早就有先賢教導我們,人類的歷史不是由某一個英雄推動的,而是由人民推動的。就好像這部片子,劉啟是點燃木星拯救人類的關鍵嗎?不是;劉培強是點燃木星的關鍵嗎?是,但是同樣可以被替代,也會有人去替代。在流浪地球里,沒有劉啟的團隊,蘇拉威西照樣點燃;沒有劉培強,照樣有馬卡洛夫、或者空間站的其他蘇醒者執行點燃木星計劃。
這是中國人從自身民族和歷史中得到的感悟與思考——08年雪災也好,汶川地震也好,對災難的救援,是靠著一個或者幾個英雄嗎?不是,是無數科學家夜以繼日攻堅科研,是無數解放軍的「飽和式救援」,是全國人民的的眾志成城,他們才是英雄和關鍵,他們才是中國民族的「主角」,在他們面前,總理都自發讓出通道。今天中國越來越強大,也在國際上占據的更多的話語權。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流浪地球》出現,那時中國將會真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巔。
流浪地球觀後感10
20xx年國產賀歲科幻片, 腦洞大開,特效也很棒,有點像看好萊塢大片的即視感! 以這部為開端,希望後續我國的科幻片越拍越好,給觀眾更多優秀的作品!
除了高中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它時間我都沒有關心過宇宙的問題,但看著這部影片時,震撼之餘更多是感慨,對於宇宙洪荒來說,我們人類真的很渺小!
對於一生來說,一分一秒也很短!但每一個卻都不容小覷、不可忽略,因為質變都是一系列量變日積月累的結果!
今天下午音樂課,老師帶我們看了一部今年很火的電影,名叫《流浪地球》。
電影中講述了許多年以後,太陽急速膨脹,地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為了人類的生存,為了拯救地球,人類要把地球推出銀河系,尋找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系。在推動地球的過程中,地球被木星的吸引力吸過去,這時候突然所有的推動器因為引力的吸引幾乎全部出現了故障。為了不讓地球墜入木星,劉啟一行人和救援隊一起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把火石送達,重新點燃了發動機,拯救了地球。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是韓朵朵這一角色。她是劉啟的妹妹,一個有些不太懂事,又有些膽小的女孩子。隨著劇情的發展,她也越來越堅強。她不但幫助救援隊運送火石,而且還和救援隊一起把火石送進了蘇拉威西發動機,點燃了木星,讓地球回歸正常運行的軌道。危機關頭,她雖然很是害怕,卻堅強地拿起對講機,呼籲人們相信希望,一起戰斗,救回家園。電影的最後,她不再是一個天真不懂事的女孩,變得堅強懂事。
永遠沒有什麼可以擊退一個堅決強毅的希望這部電影,讓我懂得了選擇了希望,不懈努力,就能成功。
流浪地球觀後感11
我在20xx年2月8號這一天,和我的家人一起在橫店影城觀看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
這部影片的內容是,在2044年的時候,太陽已老化,到2050年太陽將會在銀河系消失。人類製造出了20000個推進器推動地球在宇宙中尋找第二個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從此地球將進入2500年的太空流浪之旅。人類將這種計劃叫做流浪地球計劃。
影片中,劉培強對兒子劉啟說,當你不用望遠鏡就可以看到木星的時候,我就可以回來了。17年後劉啟偷了韓子昂的通行證從地下城走出來地面,此時的地球環境已經變得極其惡劣,已經不能夠適應人類生存。
地球在流浪的旅行中,快接近木星的時候,由於木星強大的引力,導致地球上推進器的發動機失效,造成地球上面地震等各種自然災害不斷上演,在運送拯救轉向發動機火種的過程中,隊員不斷地犧牲。而地球也在不斷被木星的強大引力所吸引,很快就有可能相撞的危險,就在千鈞一發之際,劉啟腦海里忽然閃念出爸爸曾對自己說過的一句話,木星的表面百分之80都被氫氣所包圍,氫氣遇到火就會爆炸,從而利用氫氣爆炸的沖擊波就可以把地球推開,就可以避免相撞的危險。
最後在所有人的艱苦努力下終於利用這些,拯救了地球和人類。
影片結束,看完整部影片,我深深的感受到,只有堅持和努力才可以完成你想要實現的夢想。當然還需要勇氣,智慧,知識,團隊意識。同時,也體會到了親情,友情在人類中間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流浪地球觀後感12
最近,《流浪地球》風靡全球。盡管過去了好幾個星期了,但隨著腦海中一個個畫面閃過,我又想到了這部給人深刻印象的電影。
本片主要介紹了因為太陽壽命即將結束,在那一時地球會被膨脹的太陽給吞滅。為了讓人類活下去,聯合國政府決定開展「流浪地球」計劃,用數萬座引擎將地球推離太陽系,找到新的太陽。
本片主人公劉啟的父親,是領航員國際空間站的一員,母親因為父親的決定不治身亡,因此劉啟發變得十分憎恨父親。一次春節中,劉啟和自己的妹妹偷來了老爺的行車卡,准備跑出地下城,出去過春節,可是卻被投進了監獄,前來探望的姥爺也被關進了鐵籠子。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在獄中的祖孫三人又遇到了大地震,三人和一位獄友僥幸逃出,和一支救援隊一起開始修復引擎。在修復引擎,劉啟的姥爺不幸身亡。但是木星引擎最後卻無法開啟,劉啟想利用赤道的引擎引爆木星,在眾人的努力下木星被引爆了,他的父親卻犧牲了。
在整部影片當中,有一個貫穿了全篇的線索,那就是自然比錢更可貴萬分,劉啟的.姥爺在將要駕鶴西去時說,那時候的人們關心的只有一種叫錢的東西,根本沒關心過太陽。是呀,如今每個人口中十有八九不離錢,根本沒人想過大自然,所以我們要重視大自然生態系統的良好,不要讓地球變成一顆灰色的死星。
流浪地球觀後感13
一開始可能這部電影的創作組也沒想到本來期望是一個小眾群體喜歡的電影,卻成了全民叫好叫座的電影,其中吳京從客串到投資的新聞點也被挖了出來。
整體看這部電影,可以用優秀來形容,相比之前中國其他所謂的科幻電影相比,這部電影可謂是創世紀的佳作。當然這裡面有劉慈欣很大的功勞,畢竟這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科幻小說家。
電影故事非常完整,並且跌宕起伏,配合強大的後期效果,堪比美國大片。故事其中包含的天體物理知識也是讓大家有了一次「受教育」的機會。最終電影實現了中國人拯救地球的優秀壯舉。
可以看得出,這部電影在劉慈欣優秀的故事之外,學習了很多好萊塢的電影技巧,小人物的英雄之舉,大人物的無比愚蠢,以及幾次巧妙的大返轉,也是讓電影有了強大的吸引力。
朋友圈中說電影比較好,主要看中的是電影的客戶效果,這也從側面顯示出中國電影業的強大發展力,僅僅幾年時間,我國電影各種類都爆發出優秀的作品。其中就包括過去不被看好的科幻題材。
從整個電影的內容立意上來看,電影還是主旋律比較分明的,其中那個北京交通管理的提示音也是巨大的亮點。電影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強大能力與號召力,這是主旋律搶占高地的具體體現,也是電影業的一個額外產物。
這部電影據說開始的時候經費很緊張,吳京投資以後才有了一定的好轉。帶著劉慈欣的優秀故事,帶著吳京的投資,加上一支年輕優秀的創作隊伍,這部電影背後是中國電影創作的無限春天。
最後,還是不得不感嘆吳京叔叔的運氣與眼力,投資了一部這樣的電影,使得他又大賺了一筆。
流浪地球觀後感14
在20xx年年初,我聽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這部著名的科幻小說改編成了電影,我心想這一定是中國為數不多且十分好看的科幻片了。
一開始,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就給自己的兒子戶口講述有關木星的知識,也藉此說明了當時太陽系的狀況和其他背景。我認為這樣拍不僅給後文埋下了伏筆還給當時的背景作了介紹,十分巧妙。這種方法應該也能用在作文中,藉助故事前的對白從而達到旁白的效果。
中間這部分,在戶口的姥爺死了這時,CN1711-11救援隊的一名隊員為了救戶口的姥爺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姥爺的生命,我想這一定說明了整個救援隊並非只在乎「火種」的安全,雖說戶口不知道,但這已經讓觀眾明白了。
在最後,戶口把點燃木星的計劃告訴了他的爸爸劉培強,帶著一隊人開始救援行動,卻發現推進器的「波」無法觸及木星,劉培強就操控飛船去「撞」木星。這種力量一定是真正的父愛以及軍人的品質。
全片最後一句,「地球活了!」我認為意味深長。一是指地球死裡逃生逃過一劫。二是與小說中一句著名的活相呼應「太陽死了!」一個是九死一生的激動,一個是無力回天的無奈。
整個影片中,最終讓韓朵朵相信「希望」的一定是戶口的不屈,劉培強的無私和奉獻,這也是影片的精髓吧!
流浪地球觀後感15
時間飛逝,轉眼新年已過去,豬年正式到來!在這個春節,看電影成了很多家庭必備的一項,我也不例外,尤其是看到《流浪地球》票房如此高,評價如此好,我更忍不住了!於是,帶著期待與好奇心,走進了電影院,哇,頓時驚呆了,影院里人山人海,每場都爆滿!我隨著人流走進電影1號廳,找到自己的位置,開始欣賞這部大作!
電影《流浪地球》確實不缺打動人的東西:星際流亡的悲愴命運,拯救地球的家園情懷,犧牲小我的集體主義……它強調「希望」,情感基調總體是向上的。電影院亮燈時,我看見有些觀眾在擦眼淚!看完後,我也震撼了,這部電影是中國拍的第一部科幻片,可以說非常成功,這讓中國電影邁出了新的一部,為中國驕傲!其次就是故事情節,里邊涉及了希望,團結,取捨,悲壯,有氣勢!法國哲學家帕斯卡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我們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面臨永夜,為了人類文明,劇中人用他們精純的血肉尤其是高貴的靈魂捍衛了人類的尊嚴,證明的生存的意義。
這部電影,讓我學到了,人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懷有希望,用積極的心態來對待每一個困難。也讓我知道了為了更多人的幸福,有時候要學會犧牲,學會舍棄,學會顧全大局。最後,我知道,要永遠做一個勇敢的人,不怯懦,不退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