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中國科幻小說崛起

中國科幻小說崛起

發布時間: 2023-04-09 11:17:40

1. 中外科幻發展史,誰能說一下

中國科幻小說的歷史

(Ⅰ) 背負起普及科學的重任

與瑪麗·雪萊夫人的《弗蘭肯斯坦》相比,中國的科幻小說創作起步是比較晚的。據有史可考的文獻紀錄,中國第一個關注科幻小說的人是被尊為"一代文豪"的魯迅先生。

1902年,當時的中國正處在民族危亡與大變革的前夜,青年魯迅遠渡東瀛,在日本的弘文書院補習日文期間,魯迅根據日文譯本轉譯了法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凡爾納的名篇《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可以說是開中國翻譯科幻小說之先河。至於他的那句"導中國人之前行必自科學小說始",也早已廣為流傳。只可惜魯迅先生,自己並沒有一部原創的科幻小說作品流傳後世,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至於各中緣由,還有待遇進一步考證。

一般認為中國的第一部原創的科幻小說是1904年荒江釣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說》,關於作者具體的其他資料便沒有尋找到。不過同時期的還有一位鮮為人知先驅式的人物是值得一提的,他就是徐念慈先生。

徐念慈(1875年-1908年),今江蘇常熟人,別署東海覺我。通曉日文和英文,擅長數學和寫作。思想進步,受西方啟蒙及科學思想影響頗深。1904年前後,與友人曾樸在滬創設小說林社和《小說林》雜志,並曾任譯述編輯。

本世紀初,徐念慈開始關注科幻小說。它先是翻譯了美國的西蒙鈕加武(我懷疑這是傳統譯法,但由於沒有找到通譯,所以只好採用原譯法)創作的《黑行星》,之後又參與審校了另外八部類似作品。1905年小說林社出版的《新法螺》一書中,收入了徐先生自創的一部隨筆性質的中篇小說《新法螺先生譚》(需要說明的是《新法螺》共收錄了三篇科幻小說,其餘兩篇是包笑天從日文本轉譯的德國科幻小說《法螺先生譚》和《法螺先生續譚》,這是兩篇文章都是談話體小說,"譚"通"談",原作者不詳)。在這篇文章中,徐先生運用了大量的筆墨描述了主人公縱橫於多姿多彩的月球、金星、火星等組成的外太空世界之間,並將諸如"衛星"、"磁極"、"離心力"、重力加速度、萬有引力乃至"造人術"、"腦電"、"循環系統"等這些即使是現在看來也並不落伍的概念運用自如,巧妙的穿插於文章之中,可見其功力不俗。我提醒需要大家注意,1905年的中國還處在晚清末期,在當時的歷史和社會背景下,能夠創作出這樣的文章確實是件難能可貴的事情。

關於清末民初的其他科幻小說作品及其作者的情況,可以參見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的《清末民初小說書系·科學卷》。

民國以後,直至解放初期,中國科幻小說創作進入了一個沉默期,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著深刻的聯系。但是,即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依然出現了一批有影響的科幻小說性質的文藝作品。其中老舍先生的《貓城記》可以說是其中的佼佼者。事實上,《貓城記》是一篇映射當時黑暗社會現實的諷刺體的預言故事,但是由於它的背景是火星上的"貓社會"所以憑添了幾分科幻小說氣氛。據說,老舍先生曾經因為這篇文章而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只可惜先生在"文革"中不堪迫害,憤然自盡,於是便與大獎失之交臂。這只是一種傳言,並不足取,但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篇文章的份量。

另一部有史可考的作品是1940年出版的顧均正所著的小說集《和平的夢》,共包括《和平的夢》、《倫敦奇疫》、《在北極的光》三部分。據我所知,這部小說集的科幻小說色彩要比《貓城記》濃的多,幾乎可以看作是正統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另有人認為這部作品更接近於文藝式的科普作品)。由於准備倉促,有關這方面的其他資料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考證。

回顧科幻小說在中國的前半個世紀,我們並不難看出仁人志士們翻譯、創作科幻小說的目的,無外乎希望把科學知識,以一種通俗的形式向大眾普及,使大眾"獲得一斑(般)之知識,破遺傳之迷信,改良思想,補助文明。"(魯迅《月界旅行·辨言》)以達到救國救民的目的。這對中國科幻小說後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Ⅱ)走向大眾的"兒童文學"

解放後,特別是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中國科幻小說開始以兒童文學的形式的走向大眾。我們必須承認一點中國科幻小說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有賴於蘇聯科幻小說的發達與傳統(事實上,中國作家在國際上所獲得唯一的一個科幻小說獎項就是在這一時期的蘇聯拿到的)和當時親密的中蘇關系。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在中國這樣一個缺乏科幻小說傳統的國度里,如果不是受到外來的強烈影響,是根本不會有科幻文學發展的餘地的,特別是在計劃經濟和農業生產處於國民經濟的主導地位時代。由於研究的局限,我無法斷言中國對於科幻小說的少兒性與科普性的定義是否與蘇聯科幻小說發展思想有直接的聯系(事實上也並非如此),但這種影響不應該被忽視。

在這一時期,比較著名的作家有鄭文光(代表作有《從地球到火星》等)、劉興詩、肖建亨、遲叔昌等。其中,鄭文光先生的成就最高,這不僅是因為他的《從地球到火星》為中國科幻小說在世界上贏得了榮譽,更是因為他數十年筆耕不輟,為我們留下了不少可以傳世的佳作。在這一點上,我們稱其為中國科幻小說的"泰斗"是不為過的。

但是,由於"十年浩劫"對於文藝界的無情摧殘,再加上中國並沒有對於科幻小說的傳統以及認為兒童文學處於從屬的地位的認識,使得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道路被徹底封殺了。科幻小說和她的讀者與作者,都不得不開始在漫長的"冬夜"里靜靜的等待……

直到1978年,中國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之後,科幻小說才迎來了他在中國的大地上新的春天。

(Ⅲ)新生!命運的轉折

是的,正如題目所言。"1978"對於中國科幻小說事業是一個轉折,而對於整個中國又何嘗不是一次歷史性的大轉折呢?在解放思想的號召下,中國的文藝界開始復甦,有人稱其為"中國的文藝復興運動",這樣的比喻雖然不算十分恰當,但這也說明了這場變革的歷史意義。正是在這樣的意識條件下,中國科幻小說開始了新的創業與變革。

1979年,對於中國科幻小說來說,應該是值得記住和紀念的一年。在這一年,著名科幻小說家、《珊瑚島上的死光》的作者童恩正正式提出了,科幻小說應該以普及科學的人生觀為己任的主張。先拋開這種觀點的正確與否不論,它的提出無疑是動搖了自魯迅以來,關於科幻小說是科普作品的一貫論調,開啟了科幻小說向文學靠攏的大門。一時間,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眾多的科幻小說作品應運而生。

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一大批有影響科幻小說作品,比如《飛向人馬座》(鄭文光著)、《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跡》(葉永烈著)、《古星圖之謎》和《追蹤恐龍的人》、《科學福爾摩斯》系列等。其中,最有影響的當數葉永烈的《小靈通漫遊未來》,這部作品曾經創下了中國科幻小說圖書的銷售紀錄。但平心而論,這部作品依然沒有脫離科普作品和兒童文學的框架,但這也許正是"小靈通"成功的關鍵。同時期,中國的科幻影視也實現了零的突破,先後出現了《珊瑚島上的死光》(根據童恩正同名小說改編)、《消失的大氣層》和《霹靂貝貝》等幾部科幻、准科幻影片,雖然數量不多,但意義非同小可。不過這個時期傳統認識對於人們的影響還是顯而易見的,單是從這幾部影片的出品單位就可以知曉。在期刊領域,也出現了《科幻海洋》(海洋出版社)、《科學文藝》(也就是如今的《科幻世界》)等專業科幻期刊和准科幻期刊《智慧樹》(天津出的,不妨把他算作科幻兒童刊物)。可以說,80年代初的熱潮是真正意義上的"春天與高潮"。

2. 有關於科幻的資料

【類別】
創意科幻類
象徵類科幻
傳奇科幻類
反科幻
元科幻
【科幻風格】
語言科幻類
抒情科幻類
幽默科幻類
荒誕科幻類
恐怖類科幻
【中國科幻作家】
劉慈欣現在是中國科幻界的領軍人物,作品因宏偉大氣、想像絢麗而獲得廣泛贊譽。他的科幻小說成功地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合起來,同時注重表現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努力創造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樣式。
王晉康作品重視人物塑造,背景多選擇中國,題材以生物學為主,主旨宏大帶有深刻的思辨色彩。
何夕作品思想宏偉奇特,帶有濃重的悲劇色彩和文學感染力。
吳岩老師是中國第一個在高等學府里開辦科幻選修課的人,星河、楊平、嚴蓬、楊鵬等眾多科幻作者都是從他辦的班裡走出來的科幻新星。同時他為中國科幻走出國門做出了重大貢獻。
韓松是目前中國第三代科幻作者中僅有的文學碩士,他的文章以思想性見長,內涵深刻,震撼心靈。
星河是近幾年來在中國科幻文學界崛起的最明亮的一顆星。他的前期作品主要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和特色的英雄主義、個性化的語言、精彩的情節為中國科幻開拓了一片新天地。
潘海天的文章很像雨後那一道美麗的虹,秀麗而壯美。許多人的文章看過一遍,就再也沒有必要看第二篇,而潘海天的每一篇文章你可以看上三四遍,然後再去回味,意境還是很美。
周宇坤當前最具上升勢頭的年輕科幻作者,98年度銀河獎一等獎得主,他是目前為數極少的硬科幻作者之一,縝密的情節描寫是周宇坤最擅長的。
楊平,大概是激情的音樂,造就了他與眾不同的文風。精煉的語言、准確的表達,超前的意識都讓讀者耳目一新。
凌晨是中國目前最好的女科幻作家,文筆優美,感情細膩,以女作者特有的敏銳筆觸刻劃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人物形像。
趙海虹是緊跟凌晨之後的另一個優秀女科幻作家,文筆流暢,敘事生動,引人入勝,最近開始大量翻譯外國科幻作品,給我們帶來更多「食糧」。
鄭軍熱衷於寫通俗科幻,在他筆下,現實與科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0764.htm

3. 很多莫言,為什麼只有一個劉慈欣

筆者寫過一篇探討劉慈欣寫作歷程和思想發展軌跡的小文《劉慈欣進化史》,在文章的最後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只有一個劉慈欣?」這句話的含義很簡單:第一,為什麼在中國能出現劉慈欣這樣一個堪與美國科幻黃金時代三巨頭相比肩的科幻作家?第二,為什麼能出劉慈欣的中國科幻界現狀並不讓人滿意,甚至需要讓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拉到世界級水平」(復旦[微博]大學教授嚴鋒語) 科幻文學的核心價值何在?
在論述之前,有必要先就科幻的「硬度」這個概念做一下詞義辨析。以現實科學理論為依據,合理的構建一個以想像的科學事實為核心展開的是硬科幻,比較強調合理性;軟科幻中基於科學技術的幻想只用於輔助情節展開,更接近於傳統文學中的幻想文學,更強調文學性。
科幻文學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基於科技幻想硬核的前提,探討人類和社會在特定環境下的變換與狀態,這也是傳統文學關心的問題。然而,真正實現這一點的作品是很少的。即便是那些科幻大師們的傳世名作大多也只能偏重於一方面:
艾薩克·阿西莫夫的《鋼窟》系列就常被歸類為「偵探小說」,其核心「機器人三大定律」如果換成上帝對新造物的「三戒」似乎也並無不可,在現實中也沒有實現的可能。但他的小說對「碳-鐵文明」前提下人類,機器人之間的倫理問題的探討十分深刻,對現代科學倫理都有影響。
而海因萊因的《月亮是個嚴酷的女人》中對人類社會在宇宙時代的變遷的幻想十分嚴謹,《星船傘兵》中對「動力裝甲」的技術描寫甚至影響了今天的技術發展。從「基於科學的幻想」來說是非常出色的。但他的這幾本書對人性、哲學的探討就很少,甚至《星船傘兵》一書都很難說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當然,這並不是說這兩個人的作品代表了科幻的軟硬兩極,只能說在「硬度」上略有區別。
科學不是神跡,不會讓你用五餅二魚喂飽幾千人,但是科學可以給你取之不盡的能源,可以帶著你穿越超過神話中所想像的最遙遠的距離到達另一個星系,甚至還告訴你有可能存在著另一個宇宙。而這一切,都可以用簡單明了的數字和公式來表達,任何人只要智力水平夠,花時間學習基礎知識,就可以理解這一切,而不必苦思冥想等待上蒼的突然啟發。在科學本身還是一系列簡明事實的時代,科幻誕生了,那個時代的人們為科學帶來的超越神話和傳說的近乎無限的可能性所激動,幾乎立刻就向上帝發起了挑戰,世界最早的科幻小說《佛蘭肯斯坦》就直接探討了人類與自己的造物的關系。
在筆者看來,科幻真正的核心價值在於它與科學的聯系,否則就屬於傳統幻想文學,並沒有科幻小說的基本特徵和意義了。當然,事實上,「軟」和「硬」的界線並非涇渭分明。我們也沒有必要以這作為鐵律去衡量一切幻想作品。
科幻作家劉慈欣 科幻文學與時代緊密相關,是只屬於現代的文學形式
科幻文學是人類文學史上很近期才出現的東西,它伴隨著近代科學出現,隨著世界的現代化而發展。在那之前,雖然也廣泛存在幻想文學,但是但丁的《神曲》和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之間卻存在著無法跨越的鴻溝。科幻文學的本質性要素是科學的內核,科學的本質是可驗證,任何科學事實都是可以重現的。因此科學精神的核心一定是可知論,是反對蒙昧主義。棲身於科學的幻想作品才能具備科幻小說所必須的時代特性。
最近十年歐美國家科幻逐漸式微,從根本上說也是歐美國家產業轉移和去工業化的結果。我們已經許多年沒有看見好萊塢拍攝的那種充滿技術美感的科幻電影,而票房最好的科幻電影多數都是《阿凡達》這一類骨子裡反對技術進步的。世界科幻界最重要的兩大獎項星雲獎和雨果獎也已經許多年沒有頒發給硬科幻作品。今年的雨果獎最佳短篇小說頒發給了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按理說這是一件非常具有突破意義的大事。只是在筆者看來,其獲獎的那篇《手中紙,心中愛》(又譯《紙異獸》)在以情動人方面是夠了,但無論如何也難稱之為科幻小說--說是奇幻小說都勉強,因為其中的幻想元素事實上和故事本身幾乎毫無關系。這篇故事,更合適的去向倒是《讀者》或《知音》。
克拉克曾說:任何成熟的技術看起來都像是魔法。今天的科學已經不再是19世紀時代那種人人都能理解的一系列簡單明了的原理和事實。科學技術的前沿離普通人的理解能力越來越遠。對於普通民眾來說,現代科技只有象牙塔里的少數人能夠懂得其奧妙。於是西方幻想文學越來越多的出現「奧術」概念,也就是可以如同科學一樣被人們認識和利用的魔法,比如《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就接近這個概念,所以在那個世界裡有保時捷牌的飛行掃帚。
然而這樣的幻想世界終究是「不科學」的,這個世界裡的魔法還是只有那些先天能感應到魔法的人們才能運用,和廣大「麻瓜」們是無緣的。當然,哈利波特也從來沒把自己歸入「科幻作品」之中,我們就不對它再多加評論了。
普通民眾越來越不能理解尖端科學的同時,科學的發展實際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事實上,現代理論物理已經深入了神學最神聖的領域,愛因斯坦曾說:「我信仰斯賓諾莎的那個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諧中顯示出來的上帝,而不信仰那個同人類的命運和行為有牽累的上帝」,這實際上就是無神論的概念。科學已經接近了我們關於宇宙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的答案。宇宙大爆炸理論對哲學和神學都造成了巨大的震撼。以至於迄今為止教會和宗教氛圍濃厚的社會中的大眾對此問題只有迴避。據說在美國,中學關於「是什麼創造了世界?」的正確答案依然和中世紀教會給出的一樣:上帝。
科幻作品的重大問題
新世紀的科幻文藝作品面臨著一個重大的問題,它們必須承擔起普通民眾與尖端科學之間的橋梁任務,這個任務,科普作品很難做到,有很多人試著做了,但都並不成功。用端起來給普通人上課的態度去講科學道理不行,這一任務應該由文藝作品來完成。然而至今為止,世界科幻現狀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劉慈欣能夠在中國聲名鵲起,很大程度上也跟時代因素有關。他早期的作品如《歡樂頌》、《詩雲》走的是克拉克一路的宏大描述,後期逐漸向阿西莫夫靠攏,更加註重故事情節。到《三體》三部曲才走出自己的一條獨特道路,即以科幻創意搭建小說骨架,再以好看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連綴成血肉之軀,最後用哲學思考賦予小說靈魂。他的作品既是劉慈欣本人成長進步的證明,更是中國社會變遷的縮影,也是中國這個社會一些特殊特質作用的結果。中國是一個可以肆無忌憚的宣揚無神論而不會被當做「異端」的社會,是一個全民都有著獨特的哲學思辨氣質的社會。這兩者結合,使中國有可能成為科幻下一步大發展的溫床。
中國正在經歷一個偉大的工業化進程,從建國之初的幾無工業基礎到如今的世界工廠,這樣的發展速度讓人瞠目結舌。如今的中國已經是名符其實的世界最大工業國。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刻都有科學技術締造的奇跡正在被創造出來,身處其中的普通中國人不可能對身邊發生的這些奇跡一無所感,劉慈欣朴實剛健的敘述性筆調和他筆下奇跡般的大場面恰好就撥到了潛藏在人們心底的這根弦上。
但中國科幻界沒能在當代中國這個科學技術受到空前尊重的時代把科幻事業發展成全民族的熱點,進而締造出一種高技術時代的新文學形式,無疑是辜負了這個偉大時代賦予其的使命。當然也不應該只說科幻界如何,整個中國文化藝術界在這工業大發展的十年可曾拿出過一部基調昂揚向上,反映時代精神長篇小說或者電影作品?主流文學界的孤芳自賞和固步自封尤其令人痛心,這么多年過去了,一說中國主流作家,還是賈平凹、莫言[微博]、陳忠實等人,所寫的題材仍是幾十年不變的封閉山村黃土地上那些事兒--而且還要美其名曰現實主義題材。當然我不是說不應該寫農村、寫農民,只是,主流文學界對中國真正的社會現實的注意力明顯是不足的。這樣的現實,從根本來說源自於中國工業化的發展速度大大快過了上層建築的更新換代,從而導致了中國知識分子階層與社會現實的斷裂。
披科幻的皮,賣「普世」的葯--今日中國科幻界的問題
在世界延綿長達數千年的農業社會里,識字者和統治階級幾乎是可以畫等號的。在中國,識字者中的佼佼者「文學家」天然就可以和「社會管理者」這個概念重合。然而在現代,任何一個人想要精通所有學科都是不可能的。「識字」早就是全社會的一項普遍技能。但是幾千年的巨大慣性,造成了「只有文學家、藝術家才算知識分子」這樣一種認識。「公共知識分子」們,對每一個社會問題--不管是不是自己熟悉的領域--都發出居高臨下的看法。但這些人的見識上存在缺陷的前提下,發表的意見往往荒唐可笑。另一方面,撐起現代社會脊樑的知識分子如科學家、工程師們往往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意見,或者忙於本職工作沒有興趣來表達意見。結果,社會上科學的聲音少了,蒙昧主義的聲音就多了。
科幻不是奇幻,它需要基於現實的想像力。這需要科幻作傢具有科學素質。歷史上的科幻名家中,凡爾納是博物學家,阿西莫夫長期從事科普寫作,克拉克甚至是航空航天方面的開創性專家。劉慈欣的學術水準不見得有多高,但他是實實在在作為一名高級工程師長期在一線工廠從事技術工作,對科技界前沿的信息也一直關注。所以盡管他筆下有不少科學幻想天馬行空,但總能以工程師的方式令故事具備「現實性」。
更可悲的是大多數科幻小說作家不但不懂科技而且鄙視科技,一說起寫作便大談「科學的局限性」,要「給冷冰冰的科學賦予溫暖的東西」。有很多人既不懂得科學知識,也沒有科學思維方式,乃至對人性和社會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甚至只把「科幻」當做掩飾自己無知的手段,這樣的狀態,怎麼可能回答得了科幻文學的重大問題呢?
事實上不接地氣也是大多數中國科幻作家的通病,這些人或是尚未畢業的學生群體,或是常年埋頭書齋的老雕蟲,極少有人能像劉慈欣一樣寫好普通人,特別是普通老百姓在科幻式場景下的生活。筆者對三體第二部《黑暗森林》里的張援朝、楊晉文一對老鄰居印象深刻,作者把這兩個普通人在巨大危機面前的表現寫得如在眼前,這樣的手筆沒有與同類型人物的長期接觸,沒有充分的生活積淀是絕對寫不出來的。這跟劉慈欣長期在基層單位工作有關,也跟他善於觀察,勤於思考有關。最起碼他知道普通人想要的是什麼。
反觀韓松這些科幻作家,他們是活在自己臆想的一個世界裡的,他們認為中國一切問題乃至自己的一切不幸遭遇都可以歸咎於現存體制,只要中國改旗易幟,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他們不去研究社會,不去了解普通人,只憑著自己的臆想去寫作,這就造成了他們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或者是心理扭曲變態或者是心智不成熟且極度以自我為中心,故事也完全是空中樓閣。
中國科幻未來何處去
其實中國科幻小說讀者要求並不高,他們只需要作品能夠完完整整的講好一個有點新意的故事而已,但問題是這點要求多數作者也做不到。當然把中國科幻無法崛起的原因只歸咎於從業者自身的素質能力上也是不客觀的,特別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文化出版行業管理者思維較為僵化的國度,科幻這種形式還並不為人所廣泛接受,在很多人眼裡科幻還只是一種面向中學生的東西。也許隨著世紀初看著《科幻世界》長大這批人成長起來以後,全社會對科幻的認識才稍有所改觀。
科幻和奇幻本質上是一種夢,只是講究邏輯的科幻比奇幻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和社會素養而已。盡管當前中國科幻的現狀並不理想,但我依然相信中國科幻特別是中國科幻的未來是光明的。道理很簡單,我們這個工業化初成的社會需要科幻,科幻也需要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劉慈欣的成功至少表明現今體制對科幻文化的阻礙沒有想像的那麼大,那麼在新一代科幻作者中出現又一個劉慈欣的時間還會長嗎? 陳穆雷:幻想文學評論者,自由撰稿人

4. 求幾部關於中華民族崛起的科幻小說。不修真,不是異能之類的小說

《異天行》,寫的是宋代的故事,按照他的發展中國是崛起了
劉慈欣的《西洋》,因為鄭和的關系,中國崛起了
劉慈欣的《超新星紀元》,因為超新星的關系,中國也很厲害,這個是現代的故事

5. 凡爾納 那部作品預測了中國要崛起

凡爾納提及中國的小說還有好幾部。在1892年出版的一部小說《特派記者與克勞迪斯•彭巴納克》中,主人公是一名新聞記者,小說講的是該記者乘火車從巴黎到北京的一次虛構的旅行,小說末尾的第三章就是以中國為背景的。凡爾納另外還有幾部小說,如《布朗里肯太太》(1891)中也有兩位中國人物,都姓李,一個名叫李盛歐,一個名叫李普奇(一個懶漢);在《征服者羅伯》(1886)中,一架飛行機器到北京上空盤旋,凡爾納從空中對這座城市進行了精彩的描述;在作品《著名的旅行及旅行家》(1878)中,凡爾納用了大約100多頁去描寫發現中國大陸的早期旅行;《18世紀偉大的航海家們》(1879)也用了30多頁描寫中國。即使在《海底兩萬里》(1870)中也有不少描寫中國的部分。
科幻之父儒勒·凡爾納只有唯一的一部以中國為背景的小說《一個中國人在中國的遭遇》,書中細膩筆觸描述19世紀中國的種種風貌,字里行間表達對中國的敬慕之情。 但他並沒有對中國崛起做出預測。 關於凡爾納的偉大預見性。 儒勒·凡爾納在1863年寫了一部小說:《20世紀的巴黎》(Paris in the 20th Century)。這部小說被塵封並且遺忘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直到凡爾納的重孫發現了它,並且在1994年首次出版。在書中,凡爾納預言了巴黎在1960年可能會呈現的面貌。他的小說中充斥著在19世紀看來顯然不可思議的科技,包括傳真機、一個世界性的通訊網路、玻璃建造的摩天大樓、燃氣動力汽車和高速高架火車。 從某種程度上說,凡爾納預言了二十世紀宇航科技的諸多成就,只不過他的這些預言是以科幻小說來表達的。凡爾納在自己的小說中大膽並科學地預測了許多後來完全實現了的東西,比如直升機、潛水艇、人類進入太空、中國的崛起、電子廣告、霓虹燈、電子計算機等等。《從地球到月球》這部作品中的很多數據,包括發射地點(佛羅里達卡納維拉爾角)、飛行時間、登月人數都與後來的美國阿波羅計劃完全一樣。 凡爾納的一本最有預見性、但讀過的人最少的小說是《一個美國記者在公元2890年的日記》。書中的紐約名叫環球城,公路兩邊都是一千英尺高的摩天大樓,氣候由人工控制,莊稼可在北極生長,廣告放映在雲端上;書中主人公編的《地球先驅報》,擁有八千萬讀者;記者將新聞從木星、火星、金星上轉播回來,人們坐在自己家中就可看到各地發生的大事。這些與今天的現實簡直一模一樣。然而,這是凡爾納在一百年前所描繪的情景。正如法國著名的利奧台元帥所說:「現代科學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諸實踐的過程而已。」

6. 民國時期我國有哪些優秀的科幻小說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人們興奮地形容當年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在世界舞台上,我們終於擁有了東方獨特視角下的科幻故事。

聚光燈照射之下,《流浪地球》背後所代表的文學門類——科幻小說,也隨之被人們重新審視。而當人們試圖追溯中國科幻小說歷史時,會驚訝地發現,帶有鮮明東方視角的科幻小說,早在一個世紀前的清末民初,便已悄然萌芽。


有趣的是,《月球殖民地小說》的刊載倘若和同年發生的另一件事對比,會顯得別有一番趣味。1905年,清王朝頒布法令,所有的鄉試會試一律停止,延續了1300年的科舉制度正式廢除,舊時代與新時代以一種奇妙的方式進行了交接。

現在的人們大概很難想像,在那個知識匱乏、戰亂不斷的舊社會,竟然能誕生如此具有天馬行空想像力的科幻作品。那些創作者,懷著近乎本能地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對科學幻想的追求,以超越時代的視野創作了無數令人驚嘆的科幻作品。

民國初年,有“碧荷館主人”的《新紀元》、包天笑的《空中戰爭未來記》,描繪未來種種高科技武器克敵制勝的故事;又有“高陽氏不才子”的《電世界》、“蕭然郁生”的《烏托邦游記》,描繪未來世界的游歷生活。

但遺憾的是,他們都是零散創作,此起彼伏,始終未能成規模。

7. 關於中國未來的戰爭科幻小說

《中國標准》 小說作者:空間存在
我的一個夢想:祖國的強大。現實中目前可能不大,只好提前在小說中YY一番,主角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存在。我們堅信中國一定會強大。
中華兒女當自強,為祖國而努力奮斗。

8. 四維空間 穿梭時空的科幻小說

書名: 游戲囚徒
作者: 畢寧寧
出版社: 中國少兒
類別:
出版時間: 1990-09-01
印刷時間: 1990-09-01
上書時間: 2004-05-25
開本: 32
頁數: 165 頁
印張:
開本:
裝訂: 平裝
印量: 千本
品相: 7成品相
http://www.kongfz.com/bookstore/1063/book_521320.html 這是網上購物的網站,在線的我沒找到`~~~還有http://www.xishu.com.cn/channel/main/book.aspx?GUID={B3506EDE-F77B-4842-8D8E-CAE248DAFAEE}


天狼星,茫茫星空一顆神秘的星,能夠激發
人類豐富想像力的星。
關於天狼星,《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有如下
的詮釋:
「天狼Sirius又名大犬座α,夜空中最亮的恆
星,目視星等為-1.5等。它是大犬座中的一顆雙
星,雙星中的亮子星是一顆比太陽亮23倍的藍
白星,體積略大於太陽,溫度則比太陽高得多,距
太陽約8.6光年。古埃及人把天狼稱為索蒂斯
(女神名),他們知道,當該星正好出現在太陽升
起之前時,尼羅河三角洲就開始泛濫。古羅馬人
認為,一年最熱的季節同天狼的偕日升落相聯系
……」
這一段解釋很有意思,它使我想起年初到埃
及時在盧克索參觀著名的卡納克神廟的情景。
卡納克神廟據說是古埃及保存至今最宏偉
的藝術殿堂,它的建造據說與天狼星有一些因
緣。這座神廟在一定意義上是古埃及的天文台,
當祭司們從幽暗的殿宇看到明亮的天狼星經過
神廟主軸時,那就意味著尼羅河泛濫季節的開始
——在古埃及甚至今天,尼羅河的泛濫並非災
難,因為埃及是個沙漠包圍的國家,一旦尼羅河
從上游帶來大量腐殖質的河水,滋潤著尼羅河兩
岸的谷地和三角洲,那就意味著當年農業的豐
收,這對於經濟的繁榮,社會的穩定是何等重要!
所以,遠在5000年前,星空中這顆最明亮的
天狼星便激起古埃及人豐富的遐想,許多美麗的
神話傳說由此誕生。古埃及人把天狼星尊為女
神,認為尼羅河的泛濫是因她的眼淚引起的。在
天狼星偕日升起的這天,都要舉行隆重的慶典。
這一套科幻小說系列冠以天狼星叢書,我覺
得是頗具深意的。
文學藝術群星璀璨的星空,科幻小說這顆明
亮的新星頗有類似天狼星的神秘色彩。自從瑪麗
·高德文·雪萊夫人的《弗蘭肯斯坦》於1818年
問世,宣告了科幻小說誕生以來的一個多世紀,
科幻小說大師的經典之作往往以其大膽的預言,
奇妙的想像,以及跨時空的情節與主流文學格格
不入,顯示了它不同凡響的個性與魅力。不論是
凡爾納的用大炮把人送到月球的幻想,威爾斯筆
下的隱身怪人,還是阿西莫夫擬定的機器人三大
定律,克拉克描繪的利用太陽風在太空行駛的帆
船,以及後期的科幻作家所構思的星球大戰、恐
龍復活、機器人等等,這些不同流派的科幻作品
以其驚世駭俗的超前意識,引起包括文學界與科
學家在內的各個階層的廣泛注目。
這顆文學藝術星空升起的天狼星,盡管在它
的發展歷程中經常遭到人們的誤解或非議,但是
我們欣喜地看到,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進
步,尤其是科學技術日益滲透到人們的生活,進
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時,人們透
過科幻小說的神秘光環領略到了它的真諦所在
——科幻小說以科學的想像展示出未來世界的
圖畫,它通過對未來世界科學技術高度發達所帶
來的正面與負面、樂觀與悲觀、積極與消極的影
響所作的預測,以及由此引起的人與人之間的利
害沖突,心理變化,矛盾沖突與感情糾葛,不僅具
備文學的欣賞價值,而且也蘊藏著作家對歷史與
現實的深刻反思。在某種程度上,科幻小說寄予
了人類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其中也包含著超前的
憂思和期盼。
實際上,科幻小說是伴隨科學技術的進步而
誕生的,而科學技術的發展一刻也離不開人類豐
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
說科幻小說是想像力的藝術體現,是基於現代科
學技術的大膽想像的產物。它是文學藝術星空一
顆閃光的天狼星,它將給人們帶來想像的愉悅和
創造力的活躍,這正是科幻小說生命力生生不息
的原因。
在中國科幻文壇沉寂多年之後,這套天狼星
叢書的問世,猶如天狼星偕日東升,預示著中國
科幻小說新的崛起,這無疑是令人高興的事。
這套叢書的題材涉及的范圍很廣,有人們比
較熟悉的基因工程、極地開發、海洋生命、外星人
入侵,也有構思奇妙的心靈歷險、遠古部落的尋
根和星系演化的歷程,單就題材的拓寬而言,這
批作品很可代表中國科幻作家在新的歷史時期
對科幻小說探索取得的成就。但是更值得高興的
是,這些新作除了個別的出於老作家的創作,更
多的是出自一批思維敏捷、視野開闊的年輕作家
之手。應該指出,這批年輕的一代科幻作家(當然
還有很多人的作品尚未加入這一系列)是近年來
科幻創作最活躍、最有活力的一個群體。他們在
中國科幻文壇最沉寂的時期勇敢探索,大膽地吸
取外國科幻小說的精華,跟蹤外國科幻小說發展
的態勢,潛心研究中國科幻小說的創作,取得了
不小的成績。這套叢書的出版,也是對他們創作
成績的一次檢閱。
科學界有一個響亮的口號,即「讓公眾理解
科學」。實際上,作為外來的文學藝術的一支,科
幻小說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也存在如何為中國
讀者認識、了解和接受的過程。自從本世紀初一
批思想界的先驅者將科幻小說的經典作品翻譯
到中國來,將近一百年的歲月,科幻小說在中國
的發展仍然處在被中國讀者逐漸認識的過程之
中。因此,如何加快這個進程,讓公眾理解科幻小
說,營造科幻小說發展與繁榮的氛圍,仍然是今
後擺在科幻小說家面前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
當然,科幻小說家應當努力創作具有中國風格的
且有時代特色的優秀作品,這是首要的前提;另
一方面,出版界也要扶植科幻小說的出版,允許
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作品問世——在當前,這是
需要一點勇氣的。
正是如此,我願意為這套叢書寫下以上文
字,權作序言罷。
金 濤
一九九六年六月

--------------------------------------------------------------------------------
內容簡介:

內 容 提 要
高明在湖邊邂逅了一位
長相怪異的年輕人,在他的勸
說下來到一家神秘的計算機
公司工作。高明沒有想到,從
此他陷入了充滿驚險、令人迷
惑的境遇之中。
昔日的公司職員莫名其
妙地失蹤,無辜的人被抓進監
獄,鐵路交通全面混亂……這
一切是由誰來操縱的呢?
神奇的紅帽元帥將揭開
這撲朔迷離的重重迷霧,而他
自己卻生活在一個不為人知
的空間……

--------------------------------------------------------------------------------
請讀片斷:

我講了我在班裡曾經有過的輝煌,講了高考前每天
只能睡四個小時的辛苦,講了考試時我正在發高燒,最後
講到了我高考的落榜和我現在的無奈。
我很奇怪,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人,我怎麼會滔滔不
絕講個不停。
大鬍子安靜地聽著,中間沒有打斷過我,兩只藍色的
眼睛定定地望著我,讓你覺得他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我
的話講完了,他還靜靜地坐在那兒,好像在思索著什麼。
「嗨!我的故事講完了,該聽聽你的了!」我對他高叫
了一聲,不知何時我的心情輕鬆了許多。
大鬍子用不太熟練的漢語講了起來,聽了他的話,我
大致了解了一些情況。
他的名字叫胡亞奧,是個混血兒,今年二十四歲(別
看滿臉大鬍子,歲數倒不大),他的母親是中國人,父親從
來沒見過。據說在他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分手了,父親
得到了對他的撫養權,可從他記事起就從來沒見過父親
的面。
「那你跟誰生活呢?」我好奇地問。
「我從小就和一個叫阿迪的機器人在一起,他照顧我
的一切,按照我父親的旨意把我撫養長大,又按照父親的
旨意讓我報考了美國哈佛大學的計算機專業。」胡亞奧解
釋著。
「那你到中國來干什麼?」我又問道。
胡亞奧告訴我,他大學畢業後,父親讓他在中國成立
了「環球計算機網路公司」,於是他來到了中國。
他說他挺喜歡中國,因為這是他媽媽的故鄉。
「你爸爸為什麼一直不肯見你?」我打破沙鍋問到底
的勁兒又上來了。
胡亞奧搖了搖頭說:「不知道,我問了阿迪好多次,他
總說快了,離見面的時候為期不遠了。」
停了一會兒,他對我說他也喜歡這個小湖,在這里他
可以靜靜地想他的父親和他的母親。
望著他憂郁的眼睛,我也不知說什麼好了,看來人人
都有不順心的事。
不知不覺太陽快下山了,晚霞染紅了天邊。我站起來
拍拍身上的土向胡亞奧走過去。
「伙計!走吧,該是回去的時候了。」我用手把他拽了
起來,我們像老朋友一樣地分手道別。
我剛走出去不遠,「高明,高明!」胡亞奧叫住了我。
他向我跑了過來,伸手遞給我一張印製精美的名片,
並對我說:「高明,如果你打算工作,希望你能到我的公司
來。」

--------------------------------------------------------------------------------
目錄:

目 錄
一、湖邊相遇
二、我決定去工作
三、環球計算機網路公司
四、紅色葯片
五、計算機不再神秘
六、機房裡的聲音
七、胖子的話
八、走私案的真相
九、沒有人相信我
十、誰打來的電話
十一、想學習就要被炒魷魚
十二、胡亞奧只是個傀儡
十三、我成了「罪犯」
十四、又有疑點
十五、歐陽杉出現了
十六、讓我試試
十七、游戲開始
十八、戰略轉移
十九、我要買一台計算機
二十、歐陽杉的家
二十一、我終於有了一台計算機
二十二、歐陽杉說話了
二十三、去環球公司應聘
二十四、阿迪心虛了
二十五、林小鷗誤會了我
二十六、高水平的設備
二十七、取得了初級戰斗的勝利
二十八、游戲動畫模擬儀
二十九、他仇視中國人
三十、奇怪的紅帽元帥
三十一、阿迪屋裡的聲音
三十二、發生意外
三十三、我與紅帽元帥
三十四、火車站的混亂
三十五、尷尬時刻
三十六、歐陽杉進入游戲
三十七、我病倒了
三十八、老闆的指令
三十九、歐陽杉的猜測
四十、夜探機密
四十一、我取得了游戲的勝利
四十二、我見到了歐陽杉
四十三、我拿到了阿迪的鑰匙
四十四、進入阿迪的房間
四十五、生死搏鬥
四十六、阿迪的回憶
四十七、尾聲

9. 求講述未來世界的科幻小說!

《吞噬星空》作者:我吃西紅柿
《地球紀元》作者:彩虹之門
《大宇宙時代》作者:zhttty
《小兵傳奇》作者:玄雨
《澤天記》作者:Raywood
《人間冰器》作者:闞智
《黑暗血時代》作者:天下飄火
《希靈帝國》作者:遠瞳
《尋找人類》作者:raystorm
這些被稱之為中國十大科幻小說,希望對你有幫助

10. 網飛版《三體》真人劇集已開拍,劉慈欣任顧問製作人,你期待嗎

《三體》作為一部著名的科幻小說,不僅擁有大量的讀者,還成為了最暢銷的小說之一,很多讀者都希望《三體》可以拍成影視劇。當得知《三體》要開拍時,也讓許多讀者感到興奮,尤其是由慈欣擔當顧問製作人,大家的期待值就更高了。

《三體》主要講述了什麼?

《三體》這部科幻小說,主要講述了人類發現了外星文明,並在外星文明「紅岸工程」計劃中,尋找到了新的突破。可是就在人類想要進一步探索時,卻突發狀況,由於工作人員的失誤,人類的命運也面臨了嚴重危機。尤其是以太陽為中心,在四光年外外星文明,接收到了來自地球的信息,並對人類展開了研究。小說中通過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交流,展開了一系列的博弈,充分體現了兩個星球的興衰歷程。

《三體》的誕生,是中國科幻小說崛起的開始,而劉慈欣所創作的《三體》,不僅向國外展現了國內科幻小說的文化,同時也證明了《三體》的價值,相信《三體》在播出後,也不會讓觀眾和讀者失望。

熱點內容
邪醫傳承陳軒小說免閱讀 發布:2025-01-17 03:09:45 瀏覽:21
主角叫龍傲天的武俠小說 發布:2025-01-17 03:03:04 瀏覽:78
重生勵志小說免費已完結 發布:2025-01-17 02:51:02 瀏覽:452
中國古代小說文化研究讀書筆記 發布:2025-01-17 02:11:59 瀏覽:901
免費小說都市無敵戰神林北 發布:2025-01-17 01:51:11 瀏覽:17
法醫秦明1小說免費 發布:2025-01-17 01:36:29 瀏覽:584
網路小說一天要出萬字 發布:2025-01-17 01:35:10 瀏覽:473
重生軍婚系列完結小說免費 發布:2025-01-16 23:49:55 瀏覽:28
同人小說排行榜現代 發布:2025-01-16 23:16:05 瀏覽:159
閱聽書城小說甜文完結 發布:2025-01-16 23:11:17 瀏覽: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