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雪萊夫人的科幻小說

雪萊夫人的科幻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4-07 22:04:44

『壹』 《弗蘭肯斯坦》這部書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引言:1818年英國作家瑪麗·雪萊創造了長篇小說《弗蘭肯斯坦》,其中主角人物弗蘭肯斯坦是小說中的一位瘋狂科學家。他利用閃電將碎屍拼成的人激活,可真當這個怪物獲得生命的時候,弗蘭克斯坦卻被他嚇得逃離。它窮追不舍向弗蘭肯斯坦索要女伴和溫暖,緊接著引發了一系列的懸疑事件。

(三)《弗蘭肯斯坦》主題思想

這是一部哥特式小說,內容多為神怪、暴力以及對中世紀生活的嚮往,其中小說刻畫的不僅是人類與科學進步之間的沖突,展現的更是技術濫用所造成的後果。小說揭示了資產階級在人文價值觀趨勢下人們自大狂妄的丑態,對於現在的社會造成的巨大傷害。反應了社會道德與個人追求之間的矛盾,告誡後人應當完善自我,走出自我的思想,應當融入現實社會與他人建立起友好關系。

『貳』 布賴恩·奧爾迪斯的作品介紹

《溫室》是奧爾迪斯最著名的作品,也是科幻小說新浪潮運動的代表作。奧爾迪斯成功地當了一回上帝,在這部作品中,他用奇偉的想像力構造了智能植物稱霸地球的後地球時代。那時的地球已是一個巨大的溫室,停止了自傳與月球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系統。通天的植物將枝曼伸到了有飛人居住的月球。而在地球上,一個被超智慧蕈菇掌控的少年,在游歷世界之後面臨著是與飛人一起飛往銀河中心還是留在地球上的抉擇。的確令人贊嘆――阿爾迪斯精雕細刻,反科幻傳統的敘述手法絲毫沒有減弱作品的震撼力。 最先於1961年在英國《幻想與科幻》上以連載形式發表,第二年出版了單行本。
《解放了的弗蘭肯斯坦》是奧爾迪斯另一重要作品,它探討了人與科學、科學與道德、科學與宗教的關系,自然順暢地延襲了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的主題。在這部作品中,一位名叫博蘭登先生由於意外的時空斷裂而來到了1816年的日內瓦,見到了大詩人拜倫、雪萊、《弗蘭肯斯坦》的作者雪萊夫人以及她作品中的人造怪人。這部作品曾被羅傑·科爾曼搬上銀幕。
《地球的漫長午後》:
幾乎在《溫室》的單行本在英國出版的同時,美國出版了這部作品的刪節本,書名改為《地球的漫長午後》。1967年美國才出版全文,但早在1962年這部作品就已獲得了科幻小說雨果獎。
《永不停止》:
描寫了一艘永不會停下的宇宙飛船,上面的人一代又一代地繁衍,沒有誰知道飛行的目的,只是永不停止地向前,向前。這無疑是現代生活的一種隱喻。
《白色火星》:
奧爾迪斯最新之作。

『叄』 四維空間 穿梭時空的科幻小說

書名: 游戲囚徒
作者: 畢寧寧
出版社: 中國少兒
類別:
出版時間: 1990-09-01
印刷時間: 1990-09-01
上書時間: 2004-05-25
開本: 32
頁數: 165 頁
印張:
開本:
裝訂: 平裝
印量: 千本
品相: 7成品相
http://www.kongfz.com/bookstore/1063/book_521320.html 這是網上購物的網站,在線的我沒找到`~~~還有http://www.xishu.com.cn/channel/main/book.aspx?GUID={B3506EDE-F77B-4842-8D8E-CAE248DAFAEE}


天狼星,茫茫星空一顆神秘的星,能夠激發
人類豐富想像力的星。
關於天狼星,《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有如下
的詮釋:
「天狼Sirius又名大犬座α,夜空中最亮的恆
星,目視星等為-1.5等。它是大犬座中的一顆雙
星,雙星中的亮子星是一顆比太陽亮23倍的藍
白星,體積略大於太陽,溫度則比太陽高得多,距
太陽約8.6光年。古埃及人把天狼稱為索蒂斯
(女神名),他們知道,當該星正好出現在太陽升
起之前時,尼羅河三角洲就開始泛濫。古羅馬人
認為,一年最熱的季節同天狼的偕日升落相聯系
……」
這一段解釋很有意思,它使我想起年初到埃
及時在盧克索參觀著名的卡納克神廟的情景。
卡納克神廟據說是古埃及保存至今最宏偉
的藝術殿堂,它的建造據說與天狼星有一些因
緣。這座神廟在一定意義上是古埃及的天文台,
當祭司們從幽暗的殿宇看到明亮的天狼星經過
神廟主軸時,那就意味著尼羅河泛濫季節的開始
——在古埃及甚至今天,尼羅河的泛濫並非災
難,因為埃及是個沙漠包圍的國家,一旦尼羅河
從上游帶來大量腐殖質的河水,滋潤著尼羅河兩
岸的谷地和三角洲,那就意味著當年農業的豐
收,這對於經濟的繁榮,社會的穩定是何等重要!
所以,遠在5000年前,星空中這顆最明亮的
天狼星便激起古埃及人豐富的遐想,許多美麗的
神話傳說由此誕生。古埃及人把天狼星尊為女
神,認為尼羅河的泛濫是因她的眼淚引起的。在
天狼星偕日升起的這天,都要舉行隆重的慶典。
這一套科幻小說系列冠以天狼星叢書,我覺
得是頗具深意的。
文學藝術群星璀璨的星空,科幻小說這顆明
亮的新星頗有類似天狼星的神秘色彩。自從瑪麗
·高德文·雪萊夫人的《弗蘭肯斯坦》於1818年
問世,宣告了科幻小說誕生以來的一個多世紀,
科幻小說大師的經典之作往往以其大膽的預言,
奇妙的想像,以及跨時空的情節與主流文學格格
不入,顯示了它不同凡響的個性與魅力。不論是
凡爾納的用大炮把人送到月球的幻想,威爾斯筆
下的隱身怪人,還是阿西莫夫擬定的機器人三大
定律,克拉克描繪的利用太陽風在太空行駛的帆
船,以及後期的科幻作家所構思的星球大戰、恐
龍復活、機器人等等,這些不同流派的科幻作品
以其驚世駭俗的超前意識,引起包括文學界與科
學家在內的各個階層的廣泛注目。
這顆文學藝術星空升起的天狼星,盡管在它
的發展歷程中經常遭到人們的誤解或非議,但是
我們欣喜地看到,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進
步,尤其是科學技術日益滲透到人們的生活,進
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時,人們透
過科幻小說的神秘光環領略到了它的真諦所在
——科幻小說以科學的想像展示出未來世界的
圖畫,它通過對未來世界科學技術高度發達所帶
來的正面與負面、樂觀與悲觀、積極與消極的影
響所作的預測,以及由此引起的人與人之間的利
害沖突,心理變化,矛盾沖突與感情糾葛,不僅具
備文學的欣賞價值,而且也蘊藏著作家對歷史與
現實的深刻反思。在某種程度上,科幻小說寄予
了人類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其中也包含著超前的
憂思和期盼。
實際上,科幻小說是伴隨科學技術的進步而
誕生的,而科學技術的發展一刻也離不開人類豐
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
說科幻小說是想像力的藝術體現,是基於現代科
學技術的大膽想像的產物。它是文學藝術星空一
顆閃光的天狼星,它將給人們帶來想像的愉悅和
創造力的活躍,這正是科幻小說生命力生生不息
的原因。
在中國科幻文壇沉寂多年之後,這套天狼星
叢書的問世,猶如天狼星偕日東升,預示著中國
科幻小說新的崛起,這無疑是令人高興的事。
這套叢書的題材涉及的范圍很廣,有人們比
較熟悉的基因工程、極地開發、海洋生命、外星人
入侵,也有構思奇妙的心靈歷險、遠古部落的尋
根和星系演化的歷程,單就題材的拓寬而言,這
批作品很可代表中國科幻作家在新的歷史時期
對科幻小說探索取得的成就。但是更值得高興的
是,這些新作除了個別的出於老作家的創作,更
多的是出自一批思維敏捷、視野開闊的年輕作家
之手。應該指出,這批年輕的一代科幻作家(當然
還有很多人的作品尚未加入這一系列)是近年來
科幻創作最活躍、最有活力的一個群體。他們在
中國科幻文壇最沉寂的時期勇敢探索,大膽地吸
取外國科幻小說的精華,跟蹤外國科幻小說發展
的態勢,潛心研究中國科幻小說的創作,取得了
不小的成績。這套叢書的出版,也是對他們創作
成績的一次檢閱。
科學界有一個響亮的口號,即「讓公眾理解
科學」。實際上,作為外來的文學藝術的一支,科
幻小說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也存在如何為中國
讀者認識、了解和接受的過程。自從本世紀初一
批思想界的先驅者將科幻小說的經典作品翻譯
到中國來,將近一百年的歲月,科幻小說在中國
的發展仍然處在被中國讀者逐漸認識的過程之
中。因此,如何加快這個進程,讓公眾理解科幻小
說,營造科幻小說發展與繁榮的氛圍,仍然是今
後擺在科幻小說家面前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
當然,科幻小說家應當努力創作具有中國風格的
且有時代特色的優秀作品,這是首要的前提;另
一方面,出版界也要扶植科幻小說的出版,允許
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作品問世——在當前,這是
需要一點勇氣的。
正是如此,我願意為這套叢書寫下以上文
字,權作序言罷。
金 濤
一九九六年六月

--------------------------------------------------------------------------------
內容簡介:

內 容 提 要
高明在湖邊邂逅了一位
長相怪異的年輕人,在他的勸
說下來到一家神秘的計算機
公司工作。高明沒有想到,從
此他陷入了充滿驚險、令人迷
惑的境遇之中。
昔日的公司職員莫名其
妙地失蹤,無辜的人被抓進監
獄,鐵路交通全面混亂……這
一切是由誰來操縱的呢?
神奇的紅帽元帥將揭開
這撲朔迷離的重重迷霧,而他
自己卻生活在一個不為人知
的空間……

--------------------------------------------------------------------------------
請讀片斷:

我講了我在班裡曾經有過的輝煌,講了高考前每天
只能睡四個小時的辛苦,講了考試時我正在發高燒,最後
講到了我高考的落榜和我現在的無奈。
我很奇怪,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人,我怎麼會滔滔不
絕講個不停。
大鬍子安靜地聽著,中間沒有打斷過我,兩只藍色的
眼睛定定地望著我,讓你覺得他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我
的話講完了,他還靜靜地坐在那兒,好像在思索著什麼。
「嗨!我的故事講完了,該聽聽你的了!」我對他高叫
了一聲,不知何時我的心情輕鬆了許多。
大鬍子用不太熟練的漢語講了起來,聽了他的話,我
大致了解了一些情況。
他的名字叫胡亞奧,是個混血兒,今年二十四歲(別
看滿臉大鬍子,歲數倒不大),他的母親是中國人,父親從
來沒見過。據說在他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分手了,父親
得到了對他的撫養權,可從他記事起就從來沒見過父親
的面。
「那你跟誰生活呢?」我好奇地問。
「我從小就和一個叫阿迪的機器人在一起,他照顧我
的一切,按照我父親的旨意把我撫養長大,又按照父親的
旨意讓我報考了美國哈佛大學的計算機專業。」胡亞奧解
釋著。
「那你到中國來干什麼?」我又問道。
胡亞奧告訴我,他大學畢業後,父親讓他在中國成立
了「環球計算機網路公司」,於是他來到了中國。
他說他挺喜歡中國,因為這是他媽媽的故鄉。
「你爸爸為什麼一直不肯見你?」我打破沙鍋問到底
的勁兒又上來了。
胡亞奧搖了搖頭說:「不知道,我問了阿迪好多次,他
總說快了,離見面的時候為期不遠了。」
停了一會兒,他對我說他也喜歡這個小湖,在這里他
可以靜靜地想他的父親和他的母親。
望著他憂郁的眼睛,我也不知說什麼好了,看來人人
都有不順心的事。
不知不覺太陽快下山了,晚霞染紅了天邊。我站起來
拍拍身上的土向胡亞奧走過去。
「伙計!走吧,該是回去的時候了。」我用手把他拽了
起來,我們像老朋友一樣地分手道別。
我剛走出去不遠,「高明,高明!」胡亞奧叫住了我。
他向我跑了過來,伸手遞給我一張印製精美的名片,
並對我說:「高明,如果你打算工作,希望你能到我的公司
來。」

--------------------------------------------------------------------------------
目錄:

目 錄
一、湖邊相遇
二、我決定去工作
三、環球計算機網路公司
四、紅色葯片
五、計算機不再神秘
六、機房裡的聲音
七、胖子的話
八、走私案的真相
九、沒有人相信我
十、誰打來的電話
十一、想學習就要被炒魷魚
十二、胡亞奧只是個傀儡
十三、我成了「罪犯」
十四、又有疑點
十五、歐陽杉出現了
十六、讓我試試
十七、游戲開始
十八、戰略轉移
十九、我要買一台計算機
二十、歐陽杉的家
二十一、我終於有了一台計算機
二十二、歐陽杉說話了
二十三、去環球公司應聘
二十四、阿迪心虛了
二十五、林小鷗誤會了我
二十六、高水平的設備
二十七、取得了初級戰斗的勝利
二十八、游戲動畫模擬儀
二十九、他仇視中國人
三十、奇怪的紅帽元帥
三十一、阿迪屋裡的聲音
三十二、發生意外
三十三、我與紅帽元帥
三十四、火車站的混亂
三十五、尷尬時刻
三十六、歐陽杉進入游戲
三十七、我病倒了
三十八、老闆的指令
三十九、歐陽杉的猜測
四十、夜探機密
四十一、我取得了游戲的勝利
四十二、我見到了歐陽杉
四十三、我拿到了阿迪的鑰匙
四十四、進入阿迪的房間
四十五、生死搏鬥
四十六、阿迪的回憶
四十七、尾聲

『肆』 科學幻想小說體現出作者的什麼能力

縱觀西方科幻小說一百多年的歷史,我們可以大致將其劃分為四個階段,即:萌芽初創時代、黃金時代、新浪潮時代和新浪潮以後(塞伯朋克階段)。下面分別作些簡單介紹。一節萌芽初創時期(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初期)為什麼著名科幻小說作家阿西莫夫和奧爾迪斯把第一部科幻小說定為1818年瑪麗·雪萊創作的《弗蘭肯斯坦》,這個問題值得研究。因為,在這之前近兩百年,德國著名天文學家刻卜勒就曾寫過一部題為《夢》的小說,其中有對安眠葯、宇宙飛行的超重、極低溫以及真空狀態的細致描繪。作者還想像出月球上的巨大植物和奇異動物。任何一位研究家都可以知道,這些內容恰恰是後世科幻小說的典型內容。遺憾的只是,作品主人公實現月球旅行的法超出了科學的范疇,他使用的是巫術。我們之所以提到刻普勒的《夢》,是為了闡明西方文學傳統中很早就有強烈的幻想成份。早在古希臘時期,薩萊斯島上的盧西恩就創作過《真實的歷史》,柏拉圖創作了《理想國》。以後,還有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1516)、佛蘭西斯·培根的《新大西洲》(1627)、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1726)等等一系列作品。在這些作品裡,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描繪了一些超越現實的世界,在那樣的世界裡,人們看到了自己的未來。正是這種充滿想像的文學傳統,導致了科幻小說的誕生。另一個引起科幻小說出現的因素是西方工業革命。1765年,瓦特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蒸汽機,1807年,富爾頓發明了輪船;1814年史蒂文森製造了火車。在這一切產生以前,哥白尼確立了太陽的中心位置;刻普勒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磊規律;牛頓找到了萬有引力定律。所有這一切,都強烈地改變著世界的面貌,沖擊著社會的政治和經濟,也沖擊著人們的心靈。人們禁不住要問道:科學到底帶來了什麼?還將帶來些什麼?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文學,這個作為社會現實的一個晴雨表的意識形態領域里,一種新的文學門類——科幻小說產生了。1818年,著名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二十歲的瑪麗·雪萊(1797·1851)發表了一部題為《弗蘭肯斯坦》(副題為《現代的普羅米修斯》)的小說。在事後回憶這部作品誕生經過的時候,瑪麗·雪萊極力給我們留下這樣的印象,那就是:《弗蘭肯斯坦》的創作,純系偶然事件。她在序言中寫到:1816年的夏天,我是在日內瓦郊外度過的。那是夏季,天氣陰冷,淫雨連綿,每到黃昏,我們團團圍坐在熊熊燃燒的柴堆旁邊(當時在場的還有雪萊、拜倫、拜倫的私人醫生等),間或借幾冊偶然落入我們手中的日耳曼鬼怪故事聊以自娛。這些故事,使我們心生異趣,也想依葫蘆畫瓢湊個熱鬧。我和兩位友人約定,每人根據某起神秘事件各寫一篇故事。(《弗蘭肯斯坦》原序;陳淵、何建義譯,江蘇科技出版社,1982)然而,通讀整部作品,使我們打消了關於其產生於偶然「篝火故事」的推斷。因為,它無處不透露著作者對科學與世界、科學與人類這一嚴肅主題的關注。小說的主人公弗蘭肯斯坦是位科學家,他通過實驗創造了一個醜陋怪物。怪物在人類世界中東奔西撞,卻得不到支持、理解和同情;他響往愛情和美好的東西,但得到的卻是謊言和追捕;他不顧一切地向人類復仇,但終於被迫漂泊到北極冰原。著名英國作家、科幻史家布里安·阿爾迪斯在他的科幻史著《萬億年狂歡》中,曾經高度評價過《弗蘭肯斯坦》的故事內容。他一反過去的評論僅僅將這部小說當成「人造人」的技術奇跡的說法,而是認為它在勇敢地證明,技術可以向上帝挑戰。「在雪萊夫人的筆下,科學家成了造物主。《弗蘭肯斯坦》的主題就是上帝不再造人了,人於是接管了下來。這是達爾文(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的准進化觀點,即一旦人被造出來了,進步的工作就留給其後代的活動,上帝不再干涉了。」《弗蘭肯斯坦》的確不是一部偶然產生的作品,它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書中對科學技術的態度,使人想到了一個進退維谷的人類代表,站在新時代的十字路口時,所可能具有的種種復雜心態:一方面,科學向上帝挑戰,創造了奇跡;另一方面,這奇跡又與人類的傳統本性格格不入。近二百年來,這種尖銳的沖突在人類與技術進步之間一直沒有停止,這也就是以《弗蘭肯斯坦》開創的科學幻想作品的主要主題。從《弗蘭肯斯坦》開始,科學小說進入了文學的舞台。在它漫長的初創時期里,還有兩位作家值得一提,他們是法國的儒勒·凡爾納和英國的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他們兩人從不同的方面開拓出了古典科幻小說的兩個主要派別:技術派和社會派。凡爾納(1828—1905),寫過劇本,當過劇院秘書。他一生創作過上百部科幻小說,其中最有名的有《地心游記》(1864)、《從地球到月球》(1865)、《海底兩萬里》(1871)、《八十天環游地球》(1873)、《公元2000年的亞眠市》(1874)、《世界的主人》(1904)以及《流星追逐記》(1908)等。凡爾納以極大的熱情去幻想一個美好的未來社會,他是科幻小說中所謂樂觀主題的最好體現者。但是,他的這種熱情有時顯得有點作做,他象個痴獃人似地去描寫一些「狂徒」。那些人試圖創造一個大炮飛向月球《從地球到月球》、或者為了打賭而環游世界《八十天環游地球》。或者航行於太平洋底《海底兩萬里》。我們之所以覺得凡爾納筆下的人物是一群痴獃人或狂徒,可能是因為他沒有沿襲瑪麗·雪萊那種哥特式小說的恐怖寫法,而是繼承了法國文學中面面俱到的傳統。他筆下的人物千篇一律,沒有深刻的內心生活,他也不試圖去表現技術帶給人的內心沖突。結果,他的小說成了科技成果的大展覽,成了對未來的預言書。這正也是後來一部分評論家誤入歧途,把科幻小說當成科學發展啟示錄的原因。但是,無論如何,凡爾納開拓了科幻小說的許多領域,他所寫過的紛繁題材,至今仍被作家們重復著。赫伯特·喬治·威爾斯(1866—1946)則正好與凡爾納相反,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描述科學技術支人類生活的影響上面,而對明天將產生多少種飛機和火車不感興趣,威爾斯是個生物學家,也是政治評論家。他一生涉獵廣泛,科幻小說只是其創作早期的一個部分,主要有《時間機器》(1895)、《摩洛博士島》(1896)、《隱身人》(1897)、《星際戰爭》(1898)(中譯本為《大戰火星人》)、《月球上的首批人類》(1901)、《神食》(1904)以及《在彗星出現的日子裡》(1906)等。雖然威爾斯與凡爾納幾乎生活在同一時代,但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確屬兩代作家。在威爾斯的作品中,文風已不再是古典的了,小說的動作性很強,人物沒有臉譜化。通過故事的逐步,我們能體會主人公在變化著的科學奇跡下的痛苦、狂喜和無能為力感。威爾斯作品中的「科學」也比凡爾納的「先進」許多,凡爾納基本上是在憑常識寫作,而威爾斯則涉及到時空變換、元素與化合物等更深奧的東西。幾乎每一部威爾斯的作品都讓人覺得很悲壯,他是科幻文學中所謂「悲觀主義」的體現者。《時間機器》可能是威爾斯最成功的作品。講的是一個掌握在時間中穿梭行走技術的人,對公元802701年地球的探索。他發現,在那個時代里,地球上的人分成兩支,一支稱為埃洛依,他們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整日花天酒地,不勞而獲;而另一支稱為莫洛克,生活在地面以下,他們的身體已經退化,但仍然勞作不止,為埃洛依的世界創造財富。讀者很清楚這兩類人所對應的階級。幾乎每一部威爾斯的小說都讓人覺得很悲觀,他是科幻作品中所謂悲觀主義的體現者。《摩洛博士島》中的科學狂人、《隱身人》中主人公的悲慘遭遇,以及《星際戰爭》中無敵火星人的燒殺,都是如此。如果說,凡爾納捕捉住了科學給人類的歡娛,那麼,威爾斯則講出了技術奇跡下人類的復雜感受,這一點倒是與雪萊夫人一脈相承。萌芽時期還有一些作家,比如美國的埃德加·愛倫·坡(1809—1849),他是偵探小說的鼻祖,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科幻小說作家。他把懸念和邏輯推理傳統帶入科幻創作,取得了極好的效果。萌芽時期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作家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創作一種特殊的文學品種,也許他們意識到了,但不樂意去標榜這種特殊性。他們沒有宣言,沒有給自己的作品定出特別名稱和給出特殊定義。這樣做的優點是,避免了來自讀者和文學界對於創新的太多責難。第二初創期的作品沒有固定的格式,作家們盡量從各方面進行探索。雪萊夫人寫哥特式故事;凡爾納的作品屬於「漫遊」;威爾斯把科學當成探討式社會問題的引子;而坡則是在偵破案件。他們的這種探索,在接下來出現的科幻小說黃金時代中被揉合起來,形成了固定模式。這些探索在接下來出現的科幻小說黃金時代中被綜合起來,形成了固定模式。第三我們可以看到,從科幻小說的初創開始,科學和技術就沒有在其中上升到主要的地位,它不是當成科普讀物或是科學預言被創作出來。作家們更關注的是人類的命運,關注整個世界的前途。最後,萌芽初創期確立了後世科幻小說的主要題材,它們是太空探險、奇異生物、戰爭、大災難、時間旅行、技術進步以及未來文明的走向等。二節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本世紀三十年代—六十年代)經過眾多作家的共同努力,特別是本世紀初美國出版商的推動,使科幻小說有了極大發展。從本世紀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開始,形成了一個持續的創作出版高峰,這個時期通常被稱為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黃金時代的起止日期也是有爭議的,尼科爾斯·皮特將其定為1938—1946年,但是顯然還有別的觀點,我們只能籠統地將其限定在40—60年代)。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大致有以下特點:一、出現了一批科幻活動家。在他們的積極組織下,才產生出作家、作品輩出的繁榮景象。早在三十年代,美國的書商就看準了科幻小說這一品種。當時,有一套書籍非常廉價,叫做10美分叢書,只要一角錢就能買一本,中間全是內容、插圖十分拙劣的科幻小說:外星人來了,和罪惡勢力進行了斗爭,英雄拯救了地球美人等等。這類思想藝術性極差的作品,敗壞了科幻小說的聲譽,在讀者中產生了不良影響。第一個出來扭轉這一局面的是美國人雨果·根斯巴克(1884—1967),他是工程師,負責主編《科學與發明》雜志。為了開拓刊物的功能,也為了恢復科幻高雅的名聲,根斯巴克從很早就辟出一定版面刊登科幻作品。到了1932年,他乾脆發行了科幻小說專號。專業雜志整本地刊登文藝作品,無疑對讀書界產生震動。在事後的民意調查中,支持改版的讀者有32644人,占讀者總數的98.52%,而反對者僅為498人,佔1。48%。根斯巴克再接再厲,在刊物上開辟了「討論」專欄,由讀者自己發表意見。這樣,對科幻小說的認識得到了深化。如果說雨果·根斯巴克的主要工作放在啟蒙讀者上,那麼小約翰·坎貝爾(1910-1971)的功績則主要是團結和培養了作者。從1938年到1971年的整整三十年裡,坎貝爾主編了主要的科幻小說雜志《驚奇科幻故事》。他從來稿中發現作者,不辭辛苦地指導他們,安排新作家之間的交流聚會,改寫他們的稿子,甚至給他們設計寫作題目。正是在這三十三年裡,他發現了包括阿西莫夫、萊斯特·德爾·雷伊、海因萊因、西奧多·斯特金、A·E·沃格特和克里福德·西馬克等許多作家。為了紀念雨果·根斯巴克和小約翰·坎貝爾的貢獻,人們以他們的名字創立了兩種科幻獎項,其中雨果獎已發展為當今最有權威的科幻小說獎。二、出現了大量作家和優秀作品。由於根斯巴克掃清的讀者道路,在小約翰·坎貝爾的《驚奇科幻小說》的拓展下,順利地推出大批優秀的作家和作品。很難數清黃金時代佼佼者和他們的傑作,我們僅從某些研究家所做的編年史中擷取一些。它們是史密斯(1915-1966)的《雲雀叢書》,萊斯特·德爾·雷伊的《海倫姑娘》(1938),范·沃格特的《斯蘭人》(1940)、《非A叢書》(1945-1946),西奧多·斯特金的《微觀世界的神》(1941)、《超人類》(1953),羅伯特·海因萊因的《他造了一所怪房子》(1941)、《未來歷史叢書》(1950-1953),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1942-1948)、《奇妙的航程》(1966),喬治·奧維爾的《1984年》,小約翰·坎貝爾的《月球是地獄》(1950),雷·布拉伯雷的《火星記事》(1950)、《華氏451度》(1954),阿瑟·克拉克的《童年的末日》(1950)、《2001年太空漫遊》(1968),約翰·溫代姆的《三尖樹時代》(1951)、傑克·威廉姆森的《時間軍團》(1952),哈爾·克萊門特的《引力使命》(1953),威廉·戈爾丁的《蠅王》(1954)。阿爾弗雷德·貝斯特的《被拆散的人》(1953)、《星星-我的目的地》(1965),菲立普·迪克的《太空之眼》(1957)、《高城中的男人》(1962)、《夜翼》(1969),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叢書》(1963-1980),以及克里福德·西馬克的《驛站》(1963),等等。此外,還有哈伯德、莫爾、詹姆斯·布里什、考恩布魯斯、弗雷德里克·波爾、安德森、謝克利等等的作品,無法勝數。他們的小說水平很高,質量也很整齊。由於篇幅所限,這里我們僅取三個具有代表性的作家進行介紹,他們是:美國的海因萊因、英國的克拉克和美國的阿西莫夫。羅伯特·安森·海因來因(1907年-1988年)是美國作家,受業於密蘇里大家和安娜阿波利斯海軍學院。在部隊服役五年,後又進入洛杉磯加洲大學攻讀物理。1939年開始創作。主要作品有《未來歷史叢書》(1950-1953)、《星球獸》(1954)、《雙星》(1956)、《星船傘兵》(1959)、《異鄉異客》(1961)、《月球是個嚴厲的婦人》(1966),以及近期出版的《野獸的數字》、《超越日落的航行》等等。海因來因是講故事的能手。他不特別追求過高的文學品味,只求用平易通俗的筆寫故事。中篇小說《傀儡主人》發表於1951年,描寫一群專門附著在人體上、控制人類行為的外星人。它們象蟲子一樣吸住人體,然後進入腦部。於是,無能的人只能俯首聽命,成為傀儡。評論認為,這種蟲子樣的異星生物,只不過是海因萊因用來表達人類對死亡恐懼的一個誘因。《雙星》是一部驚險小說,講一個演員如何捲入一場政治陰謀,充當首腦替身的故事。由於他的出色表演,拯救了整修銀河共和國。小說對當今政治舞台上的領袖們進行了不露聲色的諷刺。試想,當一個根本不懂政治事務和外交法規的演員,居然能夠在星際世界的談判桌成功進行磋商,那麼,職業外交家和政治家就變成了很可笑的人物了。這部作品於1956年獲得雨果獎。《入夏之門》寫於1957年,是關於時間旅行的。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與時間打交道,而每一次使用的方法都有所改變。最後,他終於成功地在歷史和未來之間進行旅行。這部小說的情節,一定對八十年代初曾轟動一時的電影《回到未來》有所啟發。在電影中,主人公回到三十年前,替自己的父母充當婚姻介紹人。海因萊因是真正的美國作家,他可以大量使用俚語和民間格言。他雖然塑造過各式各樣的主人公,但人們總是感覺到這些傢伙屬於一個階層,這就是處於社會底層和上層之間的那一類人。他寫的科學家、工程師、軍官、工人甚至總統都是如此,風風火火,講起話來好象挺有見地,其實並不深刻。他之所以被稱為黃金時代的支柱,恐怕是因為著述的豐富和廣泛的讀者群。無法否認事實是,海因萊因的作品構思就是絕妙,懸念不斷;加之,他不象別人那樣關心機器勝過關心人。阿瑟·克拉克(1912年-)是英國作家、科學家,國際通訊衛星技術的奠基人。他在1945年發表的論文《地球外的中繼》里,第一個講述了衛星地球通訊的可能性及方法。他的主要作品有:《童年末日》(1950)、《城市與星星》(1956)、《2001年太空漫遊》(1968)、《與拉瑪相會》(1973)。以及後來的《天堂的噴泉》(1980)、《2010年太空漫遊》(1983)和《2061年:第三次漫遊》(1987)、《大堤上的幽靈》(1990)等等。克拉克的作品以出色的科學預見、東方式的神秘情調和海明威的硬漢筆法著稱。是唯一頗具哲學家韻味的科學家兼作家。在《童年的末日》里,作家討論了當宇宙中的生命想干涉地球文明進程時發生的情況,人類的各種本性在外星生物面前暴露無疑。《城市和星星》沿襲了這一主題。最後,地球人突破了自身的桎梏,成為宇宙的一員。克拉克最感興趣的話題是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他看來,肯定存在著高於人類的生命形式,這種形式人類根本無法理解,於是,最好的文學表現手法就是神秘主義。這在1969年他與斯坦利·庫布里克合作的電影《2001年太空漫遊》中得到了淋漓的表現。整部電影分成四個互不相關的獨立部分:第一部分寫的是遼遠的古代,猿人成群結隊地棲息在樹林里,忽然有一天一個超自然的長方體降落下來,它探索人猿也啟蒙了人猿,拉開了其與大自然抗爭的序幕。人類從此誕生。緊接著,鏡頭切換到了未來,二十一世紀的太空站,美國政府官員正奔赴月球。在那裡,宇航員們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物體,它埋在地球萬年不變的塵土下面,但是無疑是超自然的造物。因為,它正是我們見過的長方體。在蒼白的陽光照射下,長方體忽地發出了聲音。第三部分的影片顯得有些沉悶。講的是宇航員正飛向土星,控制了飛船的大型計算機不知怎麼厭倦了繁重的腦力勞動,發生了「反叛」。它設計謀殺了大批宇宙船中的成員,切斷了人與地球的聯系。唯一倖存的宇航員不得不與計算機較量。取出了它的記憶元件,奪回了決策的主動權,在這同時,飛船已經接近了目的地土星,觀眾們驚奇地第三次看到了飄浮在空中的長方體。電影的最後一部分是最為激動人心的。飛行員在宇宙長方體的協助下,穿越了億萬光年的空間,他在星座絢麗的海洋中漫遊,終於來到一個火焰熊熊的星球內部。在這里,他找到了一間寧靜的小屋,並在其中羽化成一名宇宙嬰兒。《2001年太空漫遊記》出現在黃金時代的後期,因此,它具有完全成熟的表現手法。它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傑出產品,同時,也是對現代科學技術的直接評價。無論是外星人長方體的介入、人類的科技成就,還是計算機的反叛,都體現出現代科學技術所創造和認識的世界,是一個多麼冰冷的世界。這種技術的冰冷感,加上對外星人類無法理解的行為的懼怕,使人們喪失了信心。你好象站在那塊黑糊的長方體面前,摸到了它堅實的表面,但卻無法超越它,你只能頂禮膜拜。《2001年太空漫遊記》獲得1969年奧斯卡獎多項提名。艾薩克·阿西莫夫(1920年——1996年)年是俄裔美國人,專業科普作家,他的作品已愈三百部。其主要科學幻想作品有《基地系列小說》(1942)、《我、機器人》(1950)、《鋼窟》(1954)、《裸日》(1956)、《二百年的機器人》(1976)、《奇妙的航程》(1966)和八十年代以後的續集等等。阿西莫夫以「沒有文風」著稱。他每天在打字機前坐著的時間超過八小時,在這八小時里以每分鍾90字的速度打字,沒有間斷。他創作的作品有科幻、科普、文學、歷史、化學、等等。在這樣雜燴式的商業氣氛下,「沒有文風」成了自然的事情。但恰恰是這種「沒有文風」又成了一種獨特的文風,使不少人為之著迷。阿西莫夫有駕馭大場面的能力。在中篇小說《黃昏》里,作者描述了這樣的場景:在有六顆太陽照耀下的雷蓋什星球上永遠沒有夜晚,因為太陽可以輪流拋灑光和熱。但是,終於有一天,這是千年不遇的時刻,六顆太陽全部進入日蝕狀態,而人類脆弱的心靈根本無法忍受這種絕對的黑暗。於是,為了尋求光明,他們精神崩潰,燃起了全球大火。著名評論家戴維·哈特威爾(1987)認為,這是黃金時代的經典作品,它留給人們的宏大場面非常難忘。《基地系列》由《基地》(1942)、《基地與帝國》(1945)和《第二基地》等組成(1948)。據阿西莫夫自己回憶,當時,他正在研讀羅馬史,發現整個古代的事件完全有可能在未來、在銀河系那樣廣大的時間范圍內重演。於是,他構思和創作了這部龐大的作品,前三部在《驚奇科幻小說》連載了七年才得以完成。阿西莫夫知道,文明早晚是要衰落的,為了挽回這種失落,挽救即將崩潰的銀河帝國,他設計了兩個保存人類文明的秘密基地。阿西莫夫作品的另一個特色是喜歡推理。把推理小說的寫法和機器人故事結合起來,形成了他的另一系列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我,機器人》和《鋼窟》。在這里,阿西莫夫煞有介事地提出了所謂的「機器人工學三定律」,即: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也不得見人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第二定律——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第三定律——機器人應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二定律。(《我,機器人》,科學普及出版社)與其說這些定律是貢獻給機器人學的,倒不如說是提供他自己推理使用的。阿西莫夫正是利用這三定律做為起點,把他的每一個機器人故事的主角推入進退維谷的境地,要服從第三定律就得違反第二定律,或者要服從第二定律就得違反第一定律,如此等等。然後,那些阿西莫夫「化身」的機器人開支腦筋,圓滿地解決問題,逃出困境。隨心所欲的商業化寫作,有時也能創造出非常絕妙的作品。阿西莫夫肯定是開拓題材的天才。1966年,他重新復活了《格列佛游記》。為了治療病人頭腦中的血栓,他把一隻潮水艇連同幾個海軍士兵、醫生,用科學的手段「縮微」到分子大小;然後讓他們進入人體,隨著血液流進大腦,再用激光器打通栓塞,拯救了人的生命。除了海因來因的故事性、克拉克的神秘性、阿西莫夫的邏輯性之外,黃金時代有特色的科幻作家還有長於諷刺的謝克利,田園風格的西馬克,黑色幽默的克萊門特,反烏托邦主義的奧維爾等。三、對科幻小說的認識逐步統一黃金時代佳作濟濟,人才輩出,推動了人們對科幻小說認識的發展。在這一時期,作者們不再象萌芽時期那樣心中沒底地左右沖突,而是共同遵循某一固定模式。這個模式是:(1)必須有一個帶有懸念的好故事;(2)這個故事必須與科學發展或科學家的工作有關;(3)要有幾個恢宏的奇異場面;(4)無論結尾是樂觀還是悲觀的,最好能給人一定思考。對科幻小說的定義也開始趨於一致。比如:小約翰坎貝爾和布萊特納就都認為,科幻小說是表現科學對人類影響的作品。布萊特納寫道:「科幻是科學以及由此產生的技術對人類影響所作的理性推斷為基礎的小說。」萊斯特德爾雷伊進一步闡明,科幻實際上是在寫「變化」。他寫道:「科幻小說是採取娛樂的手段,以理論和推理試圖描述種種替代世界的可能性。它以變化作為故事的基矗」很顯然,這種「替代世界」指的是,在另一種科技和文明下的世界面貌。阿西莫夫亦同意這種看法,在稍早些時候,他寫道:「科幻小說是文學的一個分支,主要描繪虛構的社會,這個社會與現實社會的不同之處在於科技發展的性質和程度。」黃金時代使科幻作品在讀者心目中站穩了腳跟。但是,正統的文學殿堂還沒有正式接受這一形式。三節新浪潮時期(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期)「黃金時代」對科幻小說認識的統一以及創作方法的標准化,給科幻小說帶來了桎梏。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幾十年間國際政治、軍事和科技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冷戰、左翼興起、東方宗教的傳播、美國在東南亞的捲入,生態環境的破壞、流行藝術的產生以及毒品泛濫等等,特別是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的上天給人們極大的震動。公眾發現,科幻小說中那些美妙故事要麼缺少現實性,要麼比現實還缺少神奇性。再加上長期以來,科幻作品屬於通俗文學范疇,得不到主流文學界的重視,這也深深地刺痛了科幻作家。這樣,一場變革的風暴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1965年夏,著名作家兼編輯家米切爾·莫考克(1939-)出任英國《新世界》雜志主編。他一上台,立刻對整個英國科幻界產生了新的影響,推出了包括他自己在內的部分作家的革新作品。這些作品與傳統科幻小說對立,它不再把物理學一類的正統科學當成主要內容,而是重視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甚至神學。它的寫作手法極力接近正統的主流文學。它不再象過去的科幻小說那樣熱衷於二千年、三萬年以後的世界,而是極力想表現最近的將來,甚至表現當前的世界。完整、清晰的故事沒有了,片斷的、瑣碎的、意識流的,幽默嘲弄式的、象徵主義的手法出現了。初看起來,這些小說晦澀難懂,但仔細品味,其中的寓意十分深遠。1968年,編輯家朱迪·梅麗爾選編了這樣一本集子,並把它們正式稱為新浪潮作品。新浪潮運動由此產生。

『伍』 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是由作家雪萊創作的,對么

不是
《弗蘭肯斯坦》原是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在1818年創作的小說,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的全名是《弗蘭肯斯坦——現代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中譯本有《弗蘭肯斯坦》《人造人的故事》等)。

『陸』 請問外國作家雪萊作品有哪些你有什麼好的想法嗎

雪萊的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和《倩契》,《西風頌》。其餘作品還有《萊昂和西絲娜》《羅薩林和海倫》《伊斯蘭的反叛》《朱利安和馬達洛》《暴政的假面遊行》等等。

1、其生平的簡介。

①英國著名小說家,因其創作了文學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而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雪萊是英國文學史上浪漫主義的代表詩人之一。他的詩歌意象豐富,內涵深刻。想像力和神話在他的作品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給人以美的樂趣和努力工作的靈感。它具有顯著的浪漫主義特徵。

『柒』 有哪些經典科幻作品推薦

雙宇三部曲,中國真正的科幻神作,喜馬可👂

『捌』 求科幻女作家簡介

科幻之母 瑪麗·雪萊 弗蘭肯斯坦

瑪麗·雪萊(Mary Shelley ,1797-1851),即雪萊夫人,英國浪漫派小說家,以其所其的小說《弗蘭肯斯坦》名名,她是英國哲學家語錄廉和英國女作家,女權運動家瑪麗·弋德溫夫婦的女兒,1841年5月,她結識了年輕的詩人珀雪人,兩個月後,他們一起離開了英國,當雪萊的第一個妻子在1816年去世後,他們正式結婚。她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弗蘭肯斯坦》出版,對於一個20歲的作者來說,這是一個非凡的成就,它還為英語添加了一個新的單詞,她還寫了其他的四部小說,在歐洲大陸的游記,以及各種各樣的故事和詩文。

熱點內容
邪醫傳承陳軒小說免閱讀 發布:2025-01-17 03:09:45 瀏覽:21
主角叫龍傲天的武俠小說 發布:2025-01-17 03:03:04 瀏覽:78
重生勵志小說免費已完結 發布:2025-01-17 02:51:02 瀏覽:452
中國古代小說文化研究讀書筆記 發布:2025-01-17 02:11:59 瀏覽:901
免費小說都市無敵戰神林北 發布:2025-01-17 01:51:11 瀏覽:17
法醫秦明1小說免費 發布:2025-01-17 01:36:29 瀏覽:584
網路小說一天要出萬字 發布:2025-01-17 01:35:10 瀏覽:473
重生軍婚系列完結小說免費 發布:2025-01-16 23:49:55 瀏覽:28
同人小說排行榜現代 發布:2025-01-16 23:16:05 瀏覽:159
閱聽書城小說甜文完結 發布:2025-01-16 23:11:17 瀏覽: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