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中國最早出版的航空科幻小說是

中國最早出版的航空科幻小說是

發布時間: 2023-04-04 20:35:38

1. 關於中國科幻小說發展簡史

擁有幻想一直是人類最美好的、不同於其他生物的特質之一。相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幻想過自己的未來,並為之奮斗,為之陶醉。當然其中有一些在今天看來是虛無飄渺的空想,但當幻想與科學聯繫到一起時,誰又能保證它們不會成為現實呢?

透過小說形式的探討,科幻創作可以加深我們對人、科技、社會、自然等相互關系的了解。在科技正在沖擊著人類每一活動領域的今天,這種了解無疑是急切和必需的。科幻小說就是人類幻想與科學的完美結合,它將科學技術巧妙地溶入引人的故事情節之中,令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科學的魅力,激發對科學技術的濃厚興趣。

談到科幻小說(ScienceFiction),我們不能不說及它的發展歷史。世界科幻的發展著文甚多,筆者無需贅言。而回首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歷程,恰已百年。在這百年發展過程中,我們通常把1949年以前的近五十年稱作中國科幻小說的萌芽期。在這半個世紀期間,中國科幻小說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不過,那段歷史由於年代久遠,許多事情不為普通科幻愛好者所知。筆者現將收集到的資料整理出來,與大家共享。

簡單地說,中國現代科幻文學的發展是以翻譯西方(包括日本)的科幻小說拉開序幕的。

1900年,中國世文社出版了由逸儒翻譯、秀玉筆記的《八十日環游記》(即《八十天環游地球》法~儒勒·凡爾納),這是目前有史可查的中國發行的第一部科幻小說作品。

1902年,盧藉東譯意、紅溪生(真實姓名不可考)潤文翻譯了《海底旅行》(即《海底兩萬里》法~儒勒·凡爾納),發表於1902年1期至1905年6期(1902年11月14日——1905年7月)的《新小說》雜志上,但只有21回,未完。

同年11月,飲冰子(梁啟超)翻譯了《世界末日記》,在《新小說》1902年1期(1902年11月14日)發表。

1903年,飲冰子(梁啟超)和披發生(羅孝高)合作編譯並縮寫了《十五小豪傑》(即《兩年假期》法~儒勒·凡爾納),分十八回連載在《壬寅新民報》上。這部小說轉譯於森田思軒的日文版;對原著進行了較大的壓縮,大約刪減了四分之三的篇幅。並使用章回體結構。其中飲冰子譯前十回,披發生譯後八回。

同年5月,楊德森翻譯了《夢游二十一世紀》(荷蘭~達愛斯克洛提斯),最初發表於《綉像小說》1903年1期至1903年4期(1903年5月29日——1903年7月9日),後作為說部叢書的一種出版。

同年6月,包天笑翻譯《鐵世界》(法~儒勒·凡爾納),由文明書局出版。

同年10月,魯迅先生將井上勤由英文版翻譯的日文版《月世界旅行》轉譯成中文版《月界旅行》(即《從地球到月球》法~儒勒·凡爾納),由日本東京進化社出版,但本書的作者被誤署為美國的培倫並且結構改為章回體。在此書序言中魯迅指出:「導中國人群以進行,必自科學小說始」。將科幻小說對中國的意義簡明扼要地闡述了出來。

此月,東莞方慶周譯述、我佛山人衍義、知新主人評點的《電術奇談》(即《催眠術》日~菊池幽芳)在《新小說》上連載,共24回。

同年,佚名翻譯《空中旅行記》(即《氣球上的五星期》法~儒勒·凡爾納)。

大量的外國科幻作品湧入中國給中國科幻的發展注入了養分。這種現象的出現也不是偶然的,當時改良主義的變法運動方興未艾,維新志士們認為小說可以使民開化,以梁啟超為先導為小說爭得了正宗文學的地位。而介紹新意識、新思潮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翻譯。並且洋務和頻繁外交以及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都使得大量外交人才被培養出來;譯書局和印刷廠的廣為開設、報刊期刊的大量出現都極大地豐富了翻譯作品的陣地。當然翻譯科幻作品的大量出版不是最終的目的,我們需要的是中國自己的原創科幻小說。同時,正是因為翻譯作品的引入,使得中國原創科幻小說也深受西方作品的影響。

於是,1904年3月,這應該是中國科幻迷永遠記住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中國科幻史上的第一篇原創科幻小說誕生了。荒江釣叟(真實姓名不可考,很是遺憾!)在《綉像小說》雜志的1904年21期—24期、26期—40期,1905年42期、59期-62期(1904年3月——1905年11月)上連載了科幻小說《月球殖民地小說》,共35回,13萬余字,但沒有結束。小說記述了一個叫龍孟華的人殺人避禍逃至南洋。在那裡龍孟華遇到了架氣球探險的日本人玉太郎。於是,龍孟華展開了他的氣球之旅,從南洋飛至紐約,途中游歷了月球。

同年7月,日本的井上勤翻譯了《環游月球》(法~儒勒·凡爾納),由上海商務印書館發行。

同年,海天獨嘯子創作了《女媧石》,分別於1904年和1905年由東亞編輯局出版了甲卷和乙卷,但兩卷只包括16回,並沒有終結。

1905年,周桂笙翻譯《環游月球》(法~儒勒·凡爾納),由上海廣智書局出版。

同年4月,奚若翻譯《秘密海島》(法~儒勒·凡爾納),由上海小說林社出版。

同年6月,另一篇優秀的中國原創科幻小說問世了。東海覺我(徐念慈)通過上海小說林出版社出版了《新法螺先生譚》。這本書由三篇小說構成:《法螺先生譚》、《法螺先生續譚》和《新法螺先生譚》。前兩篇是吳門天笑生(真實姓名不可考)從日本岩谷小波的德文日譯版轉譯的,原著者不詳。而《新法螺先生譚》則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原創科幻小說。全文13000字,主要寫一名為新法螺的人御風而起,周遊了月球、水星、金星,最後返回地球的故事。徐念慈先生創辦了《新舞台》雜志,刊載了大量科幻小說,他曾說過,「小說之進步,而使普通社會,亦敦促而進步。」在此後不久,中國便陸續出現了二十多篇科幻小說。

同年7月,東海覺我翻譯了《黑行星》(即《世界的終結》美~西蒙·紐卡姆),由上海小說林社發行。15章的《幻想翼》(美~愛克乃斯格平)在《綉像小說》1905年53期至55期上連載。

同年8月,老少年在《南方報》(1905年8月21日——1905年11月29日)上連載了11回的小說《新石頭記》,包含有科幻的成分在其中。

同年,索子(魯迅)翻譯了《造人術》(美~路易斯·托侖),在《女子世界》1905年4、5合刊上發表。

1906年,之江索士(魯迅)翻譯的在《浙江潮》雜志上連載的《地的旅行》(即《地心游記》法~儒勒·凡爾納)由上海普及書局發行。同樣,這本書的作者也屬錯了,標為英國的威男;結構仍為章回體,分為12回。

同年,蕭然郁生創作《烏托邦游記》在《月月小說》1906年1、2期上刊載,只有四回並沒有完結,小說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思想。

1903~1906年間,日本科幻作家押川春浪的《空中飛艇》、《新舞台》、《秘密電光艇》、《白雲塔》、《千年後之世界》等作品被陸續翻譯成中文;其中《空中飛艇》由海天獨嘯子翻譯(1903年,明權社)、《新舞台》由徐念慈翻譯(1904年)、《秘密電光艇》由金石和褚嘉猷合譯(1906年4月,上海商務印書館)。

1907年2月,陳鴻璧翻譯的25章《電冠》(英~佳漢)在1907年1期至1908年8期(1907年2月——1908年1月)的《小說林》上發表。周桂笙翻譯的《飛訪木星》在《月月小說》1907年5期(1907年2月27日)發表。

同年11月,周桂笙翻譯的《倫敦新世界》在《月月小說》1907年10期(1907年11月20日)上發表。

1908年1月,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翻譯了《新飛艇》,由上海商務印書館發行,共35章。

同年2月,吳趼人創作了《光緒萬年》,發表在《月月小說》1908年13期(1908年2月8日)上,體現了一定的反帝、反封建思想。這篇小說被標為「理想科學語言諷刺詼諧小說」。

同年4月,《易形奇術》(英~斯蒂芬森)被翻譯出版,共10章。

同年8月,天笑(包天笑)的《世界末日記》在《月月小說》1908年19期(1908年8月)上發表。

同年10月,吳趼人以我佛山人的筆名創作了40回的《繪圖新石頭記》,由上海改良小說社發行了單行本。笑(包天笑)在《月月小說》1908年21期(1908年10月)上發表《空中戰爭未來記》。同期的《月月小說》上還發表了闓異的《介紹良醫》。

同年,肝若創作了《飛行之怪物》,此文抨擊了支那外務大臣包媚骨以退讓討洋人歡心,表達了對腐敗的清政府的無比憎恨;碧荷館主人的《新紀元》由上海小說林社出版,20回未完。

1909年,無名氏創作《機器妻》,是一篇挺清新的小說。

同年,陸士諤的《新野叟曝言》由上海改良小說社出版,共20回。

同年10月,高陽氏不才子(許指嚴)的《電世界》在《小說時報》1909年1期(1909年10月14日)上發表,共16回。

1911年6月,心一翻譯了《黑暗世界》,在《小說時報》1911年10期(1911年6月11日)上發表。

1912年6月,《小說月報》(1912:3:3)上刊載了《秘密室》。

1915年,李薇復翻譯出了《洪荒島獸記》(即《失落的世界》英~阿·柯南道爾)。

1917年9月,《小說月報》(1917:8:9)上刊載了《科學的隱形術》。

同年,茅盾先生翻譯了《三百年後孵化卵》(即《巨鳥島》英~H·G·威爾斯),分三次連載於《學生》雜志。

1918年6月,《小說月報》(1918:9:6)上刊載了《不可思議》。

1923年1月,勁風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小說世界》第一卷第一期上刊登了《十年後的中國》,是對帝國主義暴行的痛恨的一種反映。

1932年8月,《現代》雜志開始連載老舍先生的《貓城記》,次年載畢,並由現代書局發行了單行本,共約十一萬字。《貓城記》寫了「我」流落到火星後在貓國的種種奇遇。作者藉助於幻想,辛辣地諷刺了當時的社會,有著很深的思想內涵。

1934年陳望道在上海創辦了《太白》半月刊,「以反映社會現實,並使科學及歷史與文藝相結合的刊物」,特辟「科學小品」一欄,每期皆有科學小品創作,希冀以小品文形式來普及科學,至1935年停刊止,共出版24期,合計發表66篇。

1940年,顧均正先生將其發表於《科學趣味》雜志的科幻小說選出三篇編入《和平的夢》科幻小說集,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這本集子含有《和平的夢》、《在北極底下》和《倫敦奇疫》。當時中國抗戰烽火正烈,世界大戰的危險也正在逼近,顧均正的上述作品均能夠及時反應時代特點。同年,在《科學趣味》1940年第二卷1、2、4、5、6期上還連載了顧先生的《性變》。

同年,施洛英譯述了《兩年假期》(法~儒勒·凡爾納),由上海啟明書局出版。

1942年2月,許地山先生在《大風》半月刊發表了《鐵魚的鰓》,這篇小說以潛水艇中的氧氣提取裝置為科幻創意,通過對一名科學家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舊社會科學家報國無門的悲慘處境。

同年,王晉翻譯了《老朱漫遊物理世界》(即《湯普金斯先生奇遇記》美~G·蓋莫夫)。

中國科幻小說發展是從翻譯外國優秀科幻小說開始的,這符合發展的規律。許多當時世界上有名的科幻作家的作品均不同程度的被譯成中文,如:儒勒·凡爾納、H·G·威爾斯、押川春浪、瑪莉·雪萊等等;尤其是儒勒·凡爾納的作品被翻譯的最多,這也使得人們一提到科幻小說總是會先想到他。

這些西方優秀作品的傳入,使得中國科幻從中汲取了許多養分,再加上眾多第一流的文學名家對科幻小說的推崇和倡導(魯迅、梁啟超、徐念慈、茅盾、老舍……),因此,當中國自己的科幻小說出現時,起點並不低,時間也不算很晚。但由於客觀歷史條件所致(如政治環境、人文環境、科學氛圍、國民整體素質等),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原創科幻小說的數量並不太多。科幻小說的作者也大多是偶然而為之,屬於個人行為,並沒有出現專業的科幻小說作家,因此科幻文藝的規模還不大。

縱觀這50年中國科幻的發展,我們可以大致的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晚清時期,二是民國初至建國。這兩個階段的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既有其共性,也有很大的不同。

晚清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在政治上處於上升期,這種上升表現的一個方面就是企圖使中國人民有近代科學的概念。其科幻小說創作或翻譯的題材大多集中在科學救國的呼籲、民族意識的覺醒、政治改革的寄託和女權思想的促發等方面。魯迅就曾經說過,「導中國群以進行,必自科學小說始。」這便是一種進化論思想的體現,借科幻小說以激勵人們奮斗、進取、圖強,最終改良社會。正是由於這個思想,此時的科幻小說大多還是以傳授觀念為主,而且科幻小說作家也並不是真正的科學工作者或者說是職業科幻小說作者,所以大多作品都是作者從大眾媒體獲得一些科學術語或者粗淺介紹,並引此薄弱的科學知識作為科幻推理的依據;這就導致這個時期的科幻作品往往是對科技成就的直接幻想,迴避了科學原理的說明,甚且還虛構出一些科學理論作為個人科幻推理的基礎。

進入民國時期直至建國,中國的科幻小說的創作環境沒有什麼突破性的改善,科幻小說的創作也還是屬於偶然的個人行為。五四時期所倡導的「科學」思潮,雖然未能直接促進科幻小說的發展,卻為中國的科學文藝創作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和社會基礎,至三十年代起,各種科學文藝形式開始嘗試創作,科幻小說也展現了新的風貌,濃厚的西化色彩與嚴謹的科幻態度成為這個階段科幻小說的特徵之一。政治改革的寄託、民族意識的覺醒、封建迷信的破除、科學運用的反思等等題材也大量被體現。在這期間,抗戰與內戰延阻了科幻小說的發展,直到三四十年代,隨著科學環境的成熟,以顧均正為代表的一些作家擁有了更扎實的科學素養,在科幻創作中無論是科學原理還是科學推理都更加准確合理、嚴謹詳實。

顧均正曾經強調「尤其是科學小說中的那種空想成份怎樣不被誤解,實是一個重大的問題。」這是中國首次對如何進行科幻構思發出了呼籲,從某種程度上承認了科學幻想的存在價值。這段時期,人們賦予科幻小說的科普目的仍沒改變,並沒有分辨出科幻小說與科普讀物的差異,沒有真正認識到科幻小說的文學性。

不管怎樣,中國早期科幻小說的發展受西方科幻小說的影響很大。例如《月球殖民地小說》模仿了《氣球上的五星期》,《和平的夢》近於凡爾納的風格、《貓城記》則威爾斯的意味很重、《新法螺先生譚》更是連名字都承繼了《法螺先生譚》。

中國早期科幻小說的代表作有:《月球殖民地小說》、《貓城記》、《和平的夢》、《鐵魚的鰓》等。

2. 最早的科幻小說是什麼

中國古代最早的科幻小說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是公認的
中國最早的科幻小說
中國近代最早的原創科幻小說是1904年發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說》,作者筆名「荒江釣叟」。

3. 中國科幻文學的科幻文學進程

科幻小說作為西歐「工業革命」後才有的文化現象,和中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打開國門,學習西方的歷史大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為中國科幻敲響第一聲鑼鼓的是思想家、著名學者梁啟超。本世紀初葉,他用文言文翻譯了凡爾納的《十五小豪傑》。從那時算起中國科幻可以說已經走過了一個世紀的歷史。
五四時期宣揚「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的文化思潮,客觀上為科幻文學在中國的發展、普及作出了貢獻。新文化運動為科幻在中國的萌發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很多著名的文學名匠都曾翻譯或寫作科幻小說。
1903年,在日本弘文書院留學的青年魯迅將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大炮俱樂部》和《地底旅行》由日文,用文言文的體例翻譯成中文。魯迅將這兩部小說改編成章回本,並配了詩詞,使其完全中國化。魯迅翻譯了很多威爾斯和凡爾納的經典小說,並在他的雜文中提倡發展科幻小說。
中國最早的原創科幻小說是1904年發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說》,作者筆名「荒江釣叟」。中國最早的純文學刊物《小說林》的創辦人徐念慈不僅翻譯國外科幻小說,本人還創作有科幻小說《新法螺先生譚》。著名作家老舍也創作過一本名為《貓城記》的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說。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科幻文學仍然以欣欣向榮的姿態發展。這一時期的文學體裁更接近科普小說,大多是向低年齡段讀者普及科學知識和預構社會主義國家的美好未來。在主題上比較接近於同時期的蘇聯「社會主義文學」風格。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國大陸的科幻文學的發展陷入停滯。
中文科幻雜志《科幻世界》2004年8月號封面文革後,葉永烈的兒童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標志著中國科幻文學的復興。鄭文光在大陸被稱為「中國科幻小說之父」,他50年代就致力於科幻創作。70年代他重新投入創作,發表了多部重要科幻作品,1980年成為世界科幻小說協會(WSF)成員。代表作有《飛向人馬座》。童恩正的作品《珊瑚島上的死光》曾被改編為中國內地第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電影。中國其他重要的科幻作家還有:劉興詩、王曉達等人。
倪匡,出生於中國大陸的香港作家,自70年代起創作大量科幻小說,多以衛斯理和原振俠為主人公,形成了數量可觀的系列作品。他本人也以勤於筆耕著稱,曾自稱「中國寫漢字最多的人」。代表作有《藍血人》等。倪匡作品深受中文讀者歡迎,被翻拍成多部香港電影及電視劇集。
1983~1984年間,中國科幻文學被貼上「精神污染」的標簽,受到嚴厲懲處的事件,這次「抵制精神污染」的「政治運動」幾乎使整個中國科幻事業夭折。運動產生的經濟和文化後果則無法估量。再如,主流科幻作家中,鄭文光因此一病不起,葉永烈、童恩正、劉興詩、肖建亨等受到不實污衊和指控。
1978年在大陸創辦的《科學文藝》雜志成為科幻文學最主要的期刊,編輯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該雜志後改名為《科幻世界》(SFW),在20世紀90年代初成長為全球發行量最大的科幻雜志。在《科幻世界》雜志的推動下,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中國新生代科幻作家,如星河、劉慈欣、王晉康、唐風、姚海軍、錢麗芳、羅隆翔、何夕等人。雜志在引介國外優秀科幻作品、出版名家名作、普及科幻和科學知識方面多年來做出了大量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分別於2000年在北京、1991年、2007年兩次在成都承辦了世界科幻年會。

4. 中國科幻文學的科幻文學之父

當74歲的中國「科幻文學之父」鄭文光老先生默默地離開人世,人們才開始重新思考他的價值。對於原本寂寞蕭條的中國科幻文學來說,又失去了一筆寶貴的財富。有人說,「前輩走了,他創造的世界卻留了下來。」
1954年,鄭文光發表了新中國歷史上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由此把幾千年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中國人的視線拉向了宇宙,並用精確的技術語言,描述了惟妙惟肖的「小康」和「大同」社會理想。
他的短篇小說《火星建設者》在20世紀50年代年獲得「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科幻大獎」,這使他成為迄今唯一榮獲國際科幻獎的中國科幻作家。
《飛向人馬座》鄭文光科幻小說系列的代表之一,堪稱中國科幻文學中的史詩性作品,榮獲「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
鄭文光還是中國科幻文學理論的主要探索者。1998年,由於他對科幻文學的重要貢獻,獲得了至今為止中國科幻領域惟一的「終身成就獎」。鄭文光在讀者心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他是世界科幻小說協會(WSF)的會員,作品曾經被翻譯成英、法、德、日、捷克等多種文字。

5. 中國最早出版的科幻小說集是哪部

中國最早出版的科幻小說集是:《
和平的夢

6. 中國大陸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的名字是什麼

《飛向人馬座 》
該書是由「中國科幻之父」鄭文光於1978年發表的一部科幻小說。

本篇描寫的未來戰爭中,人類要爭奪太空,主人公邵子安在結束一場戰爭後立即投入裝備儀器,最後又率隊趕去人馬星救援被困人員,留給心上人的只能是簡短的幾句話,表現了一種崇高的愛情奉獻。

【故事內容】

這部小說虛構了一個速度的故事:3個因為某一種速度被拋在太陽系外的少年,憑借另一種速度在5年後回到了地球。5年的外太空流浪涉及悲傷、忠誠、堅定、涉及愛因斯坦和人類的成長,因為這也是一個有關人類廣闊性的故事。

【作者簡介】

鄭文光,1929年生於越南。1954年開始發表科幻小說。1983年因患腦血栓停止創作。主要作品有《火星建設者》、《猴王烏呼魯》,中篇《飛向人馬座》、《命運夜總會》,長篇《神翼》《戰神的後裔》等。另有學術著作《康德星雲說的哲學意義》、《中國古天文學源流》,翻譯作品《宇宙》、《地球》等。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世界科幻小說協會會員。鄭文光是出生在越南海防的華僑,解放初回國。鄭文光受過系統的天文學教育,象當時的很多科幻作者一樣,學術研究是他的主業。鄭文光自幼喜文,十一歲就在越南的《僑光報》上發表作品。這樣的經歷使鄭文光具有超過一般自然科學家,甚至超過一般科普作家的功底。

【目錄】

總序

一 風雪的黃昏
二 上海小姑娘
三 宇航時代的奇跡
四 總工程師邵子安
五 三個意外的乘客
六 嚴峻的道路
七 一場爭論
八 「東方號」上的圖書館
九 一堂天文課
十 在宇宙船外面
十一 岳蘭的實習飛行
十二 搶救
十三 超新星
十四 天文台
十五 前方有一顆恆星嗎
十六 在戰火紛飛的日子裡
十七 稠密的星際雲
十八 中微子電訊機
十九 遙遠的太陽
二十 和黑洞搏鬥
二十一 女飛行員程若紅
二十二 亞光速飛行
二十三 「H」
二十四 秋天?還是春天

後記

7. 中國的第一部科幻小說叫什麼名字

1951年,鄭文光回到了北京,開始擔任中國科普協會編輯,同時開始了科幻創作。1954年,他發表了新中國的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在這一時期他的科幻作品以天文學為主,包括《第二個月亮》《征服月球的人們》《太陽歷險記》《飛上天去的小猴子》《火星建設者》等,這主要是作者的專業使然。1957年他還發表過以普及地質常識為目的的兒童文學作品《黑寶石》等。其中《火星建設者》獲得了1957年世界青年聯歡節大獎,是我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科幻小說。鄭文光的早期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那個時代其他科幻作家一樣,他的作品有濃重的科普教育味道和兒童文學味道,大多使用天文題材也是他的重要特點。 1979年在中國的第二次科幻浪潮中,鄭文光再次成為中流砥柱,在這一年他發表了中國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飛向人馬座》,這部小說講述了在一艘意外發射的宇宙飛船上的三個年輕人的宇宙探險經歷,小說情節緊湊引人入勝,人物形象鮮明,書中還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大量的天文知識。這部小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獲得了全國少年兒童文學創作一等獎。鄭文光還在這一時期發表了《古廟奇人》《太平洋人》《史前世界》《蚩尤洞》《命運夜總會》等重要作品。

8. 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歷程(急)

我認為我們是從90年代以後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進入到非常新的時期,1956年到1957年政府當時講「向科學技術進軍」,繁榮科普、繁榮兒童文學,科幻也跟著走向高潮。通過一些兒童讀物,當時的科幻非常家喻戶曉。

我覺得在這個時代,最紅的明星還是上一代的劉慈欣。他在粉碎「四人幫」後最早的那個10年就已經開始寫了。從《三體》開始,科幻作為類型文學這種特殊的文學形式開始出現。以前科幻小說不是類型文學,沒有類型文學的一系列特點,特別是粉絲文化,過去是沒有的,今天粉絲文化已經非常強烈了。

今天其實應該全方位發展科幻,不能放棄少兒科幻這一塊。劉慈欣的書為什麼賣的不好?就是因為現在的社會還不知道科幻這個東西。

9. 中國科幻的發展史

第一時期起源於1902年,而第二時期起源於1979年。

1902年,魯迅在《月界旅行·辯言》中透露出非常欣賞西方的科學技術,希望能向國人廣泛傳播的態度。由於過分懼怕科學讀物的文本在的中國讀者中無法獲得接受,魯迅希望科幻小說這種載體,能以糖衣炮彈的方式將先進的西方科學技術傳達給國民。

1979年,童恩正在《人民文學》發表了《我對科幻文藝的看法》。這個短文結束了「功利主義」時期,開創了第二時代。第二時代要求科幻小說找到比科學普及更加根本的價值觀念,童恩正疑惑地認為,這種新的價值可能是去「普及科學的人生觀」。

2016年,在央視節目《2015科幻盛典》中,科幻作家韓松與生產出液態機器的科學家進行了科幻與科學的一次握手。

(9)中國最早出版的航空科幻小說是擴展閱讀

中國最早的科幻小說:

中國最早的原創科幻小說是1904年發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說》,作者筆名「荒江釣叟」。中國最早的純文學刊物《小說林》的創辦人徐念慈不僅翻譯國外科幻小說,本人還創作有科幻小說《新法螺先生譚》。著名作家老舍也創作過一本名為《貓城記》的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說。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科幻文學仍然以欣欣向榮的姿態發展。這一時期的文學體裁更接近科普小說,大多是向低年齡段讀者普及科學知識和預構社會主義國家的美好未來。在主題上比較接近於同時期的蘇聯「社會主義文學」風格。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國大陸的科幻文學的發展陷入停滯。

10. 有關飛機誕生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人類征服天空的歷史,就是不斷探索、在失敗基礎上不斷努力的歷史。所以,對於年輕人來說,永遠保持探索精神,是人類生命意義的象徵。直到今天,我們在飛機的發展上已經取得了100多年以前人們幻想都想不到的成就,然而,人類至今也沒有停止繼續探索飛行奧秘的腳步。

1874年,法國海軍軍官克魯瓦研製的載人飛機,在布雷斯特由一位年輕水手操縱,從山坡上往下助跑起飛,作了最早的短距離「跳躍飛行」(即因升力不足形成的非持續性離地飛行,所以一概不視為成功的飛行)。該機由一台蒸汽機驅動,單層機翼,已經設計有平尾及方向舵等部件。

1876年,俄國的「飛機之父」、海軍軍官亞歷山大·菲德羅維奇·莫扎伊斯基的飛機模型載著他的那柄佩劍,公開作了穩定飛行表演。1881年,莫扎伊斯基在俄國獲得「飛行機」設計專利。1882年夏季,莫扎伊斯基發明的飛機由戈盧別夫駕駛,在彼得堡市郊的練兵場上,沿一個設置在斜坡上的導軌向下滑動助跑,進行了又一次著名的飛機飛行嘗試,但只跳躍了幾次,並未持續離開地面自由飛行。所以除前蘇聯之外,不被認為是一次成功的載人動力飛行。該機翼展12.2米,全重943千克,擁有21.1千瓦英國制蒸汽機2台。

1875年,英國人托馬斯·莫伊的一架54.5千克重的以蒸汽機驅動的串翼(前後翼)飛機,在地面環形滑軌上不載人離地0.152米飛過一段距離。該機名為「空中汽船」。1877年,羅什提出用動態系統穩定性分析的著名理論,為飛機的穩定性研究建立了最早的理論基礎。

1886年開始,法國電話工程師阿代爾先後研製過四架不同的蝙蝠形飛機,其中第一架「阿維昂-1號」翼展6米,裝有14.7千瓦蒸汽發動機2台,可惜在試飛中撞上了障礙物,造成發動機破損。1889年,「阿維昂-4號」在試飛中只離地跳躍了幾下。直到1890年10月9日,他駕駛一架「伊奧利」號蒸汽動力單翼機,才首次在阿爾曼維利耶林苑平地上,依靠自身動力水平起飛成功,並短暫地向前「躍飛」了一段距離(一說50米)。因為仍然不屬於水平持續飛行,與發明人類第一架飛機之殊榮失之交臂。但阿代爾依然是航空史上一位著名的先驅人物。

1891年,美國航空先驅者蘭利教授在華盛頓出版了《空氣動力學試驗》。他在連續試驗了80餘個飛機模型之後,終於在1896年5月6日試飛了第一架採用0.735千瓦蒸汽發動機作為驅動的串翼布局飛機模型,該機的螺旋槳直徑1.2米,轉速1200轉/分鍾,翼展4.3米。經彈射起飛後可飛出1600米遠。1898年,他得到政府50000美元的資助,於是投入到載人飛機的研製中去。1891年,德國航空開拓者李林塔爾發表了《鳥類的飛行—航空的基礎》一文並正式開始研究滑翔飛行。他每次飛行一般為半分鍾,滑翔距離在200~300米。1894年,他用改進後的滑翔機從山坡上跳下,竟然滑翔了350米遠,獲得巨大的成功。1896年8月9日,李林塔爾在試飛中受傷,於次日去世。在6年中間,他堅持進行滑翔實驗達2000餘次,先後使用過18架滑翔機,其中12種是單翼機。李林塔爾是人類早期探索飛行史上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並為後人發明飛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1892年,俄國航空學者茹科夫斯基的《論鳥類的飛行》一文發表,分析了鳥與飛機飛行的理論拋物線,並預言了空中翻筋斗飛行的可能性。

1893年,英國人菲利浦製成由50塊彎板組成的獨特的「百葉窗型」飛機,名為「威尼斯百葉窗」。飛機翼展5.7(一說6.7)米,翼弦長僅0.038米,全重150千克,裝4.1千瓦發動機1台。在用沙袋代替人體試飛時,飛行距離達到4.5~75米,飛行高度0.3~1米,但仍然屬於不成熟的「跳躍飛行」。菲利浦為了給飛機選擇翼型,用風洞找到9種上凸下凹的翼型方案,是曲面翼型理論的倡導者。

1893年,澳大利亞人哈格里夫為美國氣象局建立了17個風箏氣象站,並使用他發明的箱式風箏,直至1933年。這種結構後來廣泛用於雙翼飛機的機翼設計。

1894年7月31日,旅英美國人、機關槍發明人馬克辛姆研製了一架四座大型飛機,在600米長的鐵軌上作了「受升力限制」的(不載人)滑行,測出升力有5000千克。該機翼展31.7米,翼面積511平方米,機長44米,全高10米,採用132千瓦蒸汽機2台,凈重2268千克、總重3629千克,採用多張線布局。由於試飛時僅離地跳躍前進,並且掀翻了導軌,所以還沒有達到可以載人飛行的程度。

1896年5月,美國人蘭利經5年試驗後,他的第五和第六號動力模型飛行成功。兩個模型都飛到20米高,而且飛了3圈,距離760多米。11月28日,在又一次試飛中,飛行時間長達1分45秒,距離1800米。這是重於空氣的(無人)飛行器首次用自身動力作了持續而穩定的飛行。

1896年,美國土木工程師、滑翔飛行者查紐特開始試飛自己的滑翔機。第二年,其最大飄飛距離可達120米。他的滑翔機的構型是早期滑翔飛行器中最先進的。查紐特曾於1894年出版了《飛行機器的發展》一書,這是歷史上第一部航空史著作。

1896~1897年,美國人夏尼特自行設計並試飛了滑翔機,試飛次數多達1000次。1898年,其助手赫林加裝了壓縮空氣發動機,改成一架雙翼機,但沒有飛行成功。

1897年,俄羅斯航空先驅人物齊奧爾科夫斯基建成俄國第一個風洞。1902年,俄國聖彼得堡大學建成全俄第一個屬於官方使用的風洞。1897年,美國人卡帕特森設計出帶側板的氣墊飛行器,被認為是現代側壁式氣墊飛行器之父。1897年10月14日,法國航空先驅人物阿代爾的雙螺旋槳3號飛機在巴黎郊外跑馬場上的滑跑中,曾在300米距離內數次「躍離地面」,作了斷斷續續地飄飛。由於他的飛機一直沒能研製成功,軍方撤銷了對他的資助。

1901年,美國的萊特兄弟製成一座風洞,用雙缸煤氣機進行抽風,以實現吹風實驗。其模型實驗段的橫截面達到103平方厘米,長2.4米,為萊特兄弟後來研製和發明飛機提供了有效的空氣動力實驗手段。

1901年,中國最早專門介紹飛機的文章《飛機考》被收編在《皇朝經濟文編》中。這是中國人撰寫的第一篇研究航空和飛機的文章。

1901年8月14日清晨,旅美巴西人懷特海德經多年努力,駕駛自製的單翼飛機在美國布里奇波特海灘試飛成功,據稱飛行距離達800米,高度16米。該飛機造型呈蝶形,翼展10.7米,長4.9米,有雙座封閉機身,採用15.7千瓦乙炔發生器動力2台。韋斯科普夫雖早於萊特兄弟首次飛行二年,但因缺乏見證,未獲世界公認。

1901年10月7日,由美國航空先驅者蘭利研製的第一種採用汽油內燃機為動力的「空中旅行者」全尺寸載人飛機開始試飛,但是到12月8日,他的這架飛機還是沒有飛上天空,美國政府因此終止了對他的經濟援助。

1902年1月17日,據旅美巴西人懷特海德稱:他的「22型」飛機在美國長灘海灣滑行20米後,離地升空飛行3000米後才降落在海面。後一次試飛竟飛過11200米,升高135米。但此項紀錄未獲見證和國際承認。成為後人有爭議的一個歷史研究話題。

1903年,中國開始出現航空題材的科幻小說,如明權社的《空中飛艇》和進行社出版的魯迅大作《月界旅行》等等。西方世界的飛行探索已經引起中國人的關注。

1903年3月23日,美國的萊特兄弟向政府申請飛機設計專利,該飛機設計基於他們的第三號滑翔機。不久,由他們建立的美國的第一家飛機工場在俄亥俄州的代頓注冊。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時35分,德裔美國人、自行車修造匠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兄弟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基蒂霍克一處叫做「斬魔山」的小山坡上,以重物下落形成的引牽力,將自製飛機「飛行者」號推離地面,進行了被世人公認的人類首次有動力飛機載人飛行。人類從此有了飛機。當時的首飛駕駛者為奧維爾·萊特。他在12秒的時間內飛出36.58米遠,當時的目擊者有6人,並拍下照片作證。當日共飛行了4次,最佳飛行成績為:續航時間59秒,飛行距離260米,飛行高度3.8米,速度48千米/小時。該機採用雙層機翼鴨式氣動布局,一台8820瓦的內燃機通過2副自行車鏈條帶動2副空氣螺旋槳。而飛行員則俯卧在下層機翼上操縱飛機飛行。飛機的翼展為12.29米,自重274千克。萊特兄弟與他們的「飛行者」號飛機就此名垂青史。他們因此於1909年獲得美國國會榮譽獎。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這是人類在飛機發展的歷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初期的飛機都使用的是單台發動機,在飛行中,常常會出現發動機突然關車的故障。這對飛行安全始終是個威脅。

熱點內容
文筆好的gl現代小說 發布:2024-11-28 09:28:01 瀏覽:467
全本免費科幻小說下載網站 發布:2024-11-28 08:58:15 瀏覽:12
英雄志小說在線閱讀全文 發布:2024-11-28 08:51:58 瀏覽:738
暢度聽書 發布:2024-11-28 07:46:05 瀏覽:333
公主穿越gl小說完結 發布:2024-11-28 06:58:23 瀏覽:577
男法醫穿越古代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11-28 06:32:48 瀏覽:511
有什麼好看的女主沙雕小說 發布:2024-11-28 05:29:41 瀏覽:566
古代偵探推理小說 發布:2024-11-28 05:10:52 瀏覽:668
徐鳳秋江炎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4-11-28 04:50:38 瀏覽:126
玄幻言情小說有哪些 發布:2024-11-28 04:08:24 瀏覽: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