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明湖居聽書段落點評概括

明湖居聽書段落點評概括

發布時間: 2022-12-30 15:38:19

1. 《明湖居聽書》文章寫了哪些人的表演重點寫誰為什麼要描寫他人的精湛表演

劉鶚,字鐵雲,江蘇人。《明湖居聽書》選自劉鶚的小說《老殘游記》第二回。《老殘游記》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煉生。小說中主人公老殘是一個不願做官的名士,他手搖串鈴,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殘之游歷,記敘其「言論見聞」,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這種黑暗統治下,人民被塗炭的社會現實。暴露了當時丑惡的政治現實,特別是比較真實地揭示了一些所謂「清官」實為「酷吏」的猙獰,可鄙。魯迅先生把這部作品與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曾樸的《孽海花》並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1888年因治理鄭州段黃河有功升至知府。庚子(1900)年,他買谷賑濟北京飢民,後因私售倉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裡。
《老殘游記》不是作者劉鶚的自傳,但劉鶚的很多生活經歷、政治觀點和道德理想都融聚在作品當中,可以說,主人公老殘就是作者劉鶚的藝術化身。劉鶚(1857~1909),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他出身官宦之家,繼承家學且天資聰穎,但他無意於仕途,而熱衷於治河、算學、醫學等經世致用的學問,想要干一番對國計民生有利的事業;還曾經寫過我國第一部甲骨文研究著作《鐵雲藏龜》。受當時社會思潮和西文科技的影響,他建議政府借外資修鐵路、開煤礦,被時人斥為漢奸;八國聯軍侵華時,劉鸚不忍心看北京糧荒的慘狀,從俄國人手裡賤價買出大米賣給百姓,幾年後因「私售倉粟罪」流放新疆,死在那片土地上。劉鸚是一位時代的先行者,也是一個失敗的改革者,他的一生充滿了矛盾,這種矛盾和他對社會、時局、學術的很多看法,都在《老殘游記》這部他晚年的著作中反映了出來。
閱讀重點:體會作者「哭泣與醒世」的創作意向。 內容梗概 《老殘游記》從1903年開始在《綉像小說》、《天津日日新聞》等報刊上連載,共20回,以「洪都百煉生」為筆名。後來又有二集九回和外編殘稿約一回面世。據不完全統計,約有130種版本行銷世界,在國內外具有廣泛的影響。 老殘姓鐵名英,號補殘,以走江湖行醫為生。他本是江南人,因為在山東千乘郡治好了一個大戶的奇病,被留下來住。一天他與朋友相約到登州蓬萊閣遊玩,遇到一條破爛快沉的船,老殘等人好意要將羅盤借給他們,卻被斥為「賣船的漢奸」打下海去。這時老殘驚醒,才發現是南柯一夢。 過了幾天,老殘辭別主家,去濟南大明湖觀光。在那裡,他欣賞了大明湖、趵突泉等地的美景,聽到精彩的白妞說書,還為一個山東巡撫的幕僚高紹殷治好了病。經高推薦,求賢若渴的巡撫張宮保要向他求教,但老殘無意做官,往曹州而去。 在曹州一家旅店裡,老殘聽說了幾件關於地方官玉賢的故事。這位玉大人號稱清官,辦案十分厲害,到任不到一年,就用「站籠」之刑站死了兩千多人:於家4口,被強盜栽贓,王賢不問青紅皂白就治了罪;一個布販醉後說出一樁冤案的真相,也被抓來站死;雜貨鋪老闆的兒子因為說了幾句不滿的話,又被當強盜處死……曹州人個個惶恐不安,即使路上掉個包袱都不敢去撿,更不敢不說他「是個清官」。聽了這些,老殘心中非常憤慨。 進了曹州府城,老殘碰巧遇到以前認識,現在新署城武縣的申東造。在申東造的請求下,老殘向他推薦了自己的莫逆之交、武學大家劉仁甫治理盜案,並商定由申東造的弟弟申子平去送邀請信。 申子平受命去桃花山尋訪劉仁甫,因為雪路難行,又遇猛虎阻擋,只好到沿途一戶人家投宿。誰知這家做主的是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名叫王與姑,不僅相貌端莊嫻雅,而且能詩書、善音律,與申子平夜談,大膽地批評儒、釋、道三教和宋儒理學;不久又來了一位黃龍子,從山居生活一直談到「北拳南革」(指義和團與革命黨),使申子平佩服得五體投地。 。那邊老殘要回省城,走到齊河縣,卻因黃河結冰擋住去路,找旅店住了下來,又遇到一個故交、將要做知府的黃人瑞,並聽黃人瑞談起了一樁案子: 賈家十三口被人謀害,死因不明,因為驗出親家魏家送來的月餅中有半個有毒,主審官剛粥便斷定魏氏父女投毒害命;魏家家人為救主人送銀兩來疏通,更被剛粥一口咬定是犯了罪才會託人行賄,用嚴刑逼供,使賈魏氏承認因奸殺人。 因為案子疑點多,老殘不滿於酷吏草管人命,寫信請張宮保派人來重審此案,並親自出馬調查,查明是賈家女兒與人勾搭成奸,不滿嫂嫂阻攔,用一種使人昏迷不醒的葯水迷倒了家人,陷害賈魏氏。 不但查明了案子,老殘還在黃人瑞等人的協助下,救出了妓女翠環、翠花。翠環本是財主家的女兒,因為官家治黃河時不顧實際情況,照搬古法,使黃河發生水災,百姓家破人亡,翠環也淪為娼妓。經黃人瑞、翠花等人撮合,翠環嫁給老殘為妾,改名環翠
二、朗讀,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結構:
引導學生按照時間順序,台上、台下的反應來理清結構:
本文結構圖:
時間: 次日九點鍾以後
地點: 明湖居
人物: 老殘、眾多聽眾、藝人、歌女( 黑妞、白妞)
事件: 聽書( 唱書) .
聽書前:
台上: 空洞無人,設備簡陋
十點鍾
台下: 擁擠熱鬧 ( 側寫烘托)
台上: 仍空洞無人 先聲奪人)
十一點鍾
台下: 更擁擠熱鬧
台上: 男人( 醜陋、彈曲、動心)
十二點半鍾
台下: 叫好不絕
聽書時 :
台上: 黑妞姑娘( 十六七歲) ─清脆婉轉,百變不窮
彈罷數分鍾 ( 側寫正寫)
台下: 老殘感覺: 以為觀止。
兩人對話: 白妞更好. 映襯對比)
台上: 白妞姑娘( 十八九歲) ─清秀動人、唱書妙絕
正熱鬧時 無比奇妙 精彩絕妙
台下: 鴉雀無聲─暗暗叫絕─轟然雷動
聽書後:
鬧聲稍定 台下: 少年盛贊白妞,眾人交口稱是
三、分析文章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一)側面描寫:在白妞出場前寫戲院盛況,琴師的演奏,黑妞演唱,觀眾議論,烘托白妞高超技藝。
1、戲院盛況
(1)說明濟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熱,為了欣賞白妞演唱,人們不惜提早幾小時趕到戲院,不吃飯,烘託了白妞說書魅力無窮,為白妞出場渲染了濃烈氣氛。
(2)來的各方面人,說明白妞演唱藝術雅俗共賞,對各階層人物都有吸引力。
(3)戲院嘈雜場面描寫,為白妞出場肅靜埋下伏筆。
2、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觀眾的評論
寫琴師用先抑後楊的手法,先寫相貌,寫小調,再寫絕妙的輪指,為描寫他為白妞伴奏設下伏筆。
寫黑妞從外貌與演唱兩方面,目的在於:
(1)為寫白妞設伏筆,可以省去筆墨。
(2)把黑妞的演唱寫到嘆為觀止的地步,好像已詞盡意窮,無可復加。然後用觀眾評論(第245頁)使文章絕路逢生,從而從側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藝之高、絕妙。
第二教時
一、繼續分析文章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二)正面描寫:出場、演唱、反映三方面寫。
1、白妞出場
先寫外貿,緊接著寫梨花簡的幾聲叮當,鼓棰子的兩下輕點,兩眼一顧一盼,來寫她出場時的動作和動作所產生的結果。
2、白妞說書
描寫白妞說書是本文的重點內容。作者首先用聲音的高低、緩急,把演唱分五個部分:
(1)初不甚大:演唱開始
(2)越唱越高:演唱發展
(3)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4)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
(5)人弦俱靜:演唱的結束
使讀者從整體上體會白妞說書的全局
作者具體地從聽眾的感受出發,用大比喻,以人們的感覺、視覺形象,賦予聲,細致描寫,多處用此。
人參果:舒暢
熨斗熨:伏貼
鋼絲:尖細、高亢、有力
登泰山:險、奇、不斷升高
黃山飛蛇:輕快、回環、多變
東洋煙火:形色兼備,多姿多彩
(1)用感覺設喻:通感
(2)用視覺設喻:通感
(3)用容易體會的聲音設喻:比喻
說唱的音樂轉瞬即逝,作者卻藉助於精妙的比喻,把白妞說書的或高或低或緩或急,形象地描摹了出來。從發展、跌宕、高潮、結束,其音樂的過程一目瞭然,不能不讓人贊嘆其技藝的精湛。
作者為了突出白妞演唱還用了對比手法,層層烘托步步映襯。節選部分共寫三個人物,無論琴師、黑妞都是為了寫白妞的演唱技藝。
小結:「水漲船高」、「山外青山樓外樓」,這四處無一處寫白妞,實則處處寫白妞,這就是鋪墊,就是側面描寫,從而烘托的妞說書的精湛技藝。(再出示完整的鮮花圖)。整篇課文就是以鮮花樣凸現在大家面前,正面的描寫和側面的鋪墊,渾然一體,鮮明生動。
二總結課文:
(一)這篇課文主要寫白妞高超的歌唱藝術。為了突出這一中心,在寫演出之前,先寫場內熱鬧場面,先寫琴師和黑妞,先寫場中的議論,這些都是為突出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作烘托和鋪墊的。然後,作者集中筆力,正面寫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最後,寫聽眾的反應,高度評價白妞說書的效果。
分別分析如下:
1 . 明湖居是一個戲園子。
\' 聽書人多: 當官的;做生意的;讀書人。
下午一點鍾才開始,可十點鍾園子已坐滿。
台上、台下對比: 空洞無人 熱鬧
側寫場內熱鬧場面,有力烘托白妞說書的魅力,渲染了氣氛,與白妞出場寂然無聲形成鮮明對照。
2 . 寫琴師和黑妞,也是為白妞說書作烘托和鋪墊。
寫琴師用欲揚先抑的手法,貌甚醜陋,開始彈琴琴聲也不動人,最後輪指彈奏,動人心弦,突出輪指彈奏的高超技藝,為後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筆。
寫黑妞容貌、服裝,細致說明她朴實、純潔,為後文白妞的容貌、服裝描寫節省筆墨,以便集中筆力寫演唱,然後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轉的特點。但她的技藝遠不如白妞,因她的調門兒都是白妞教的。就這樣層層鋪墊,烘雲托月,很好發揮琴師、黑妞的陪襯作用。
3 . 借觀眾之口議論,將黑妞白妞說書互相比較。
黑妞: 好! 是白妞教的,別人可說得出,別人能學一兩句
白妞: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無法學到手 (對比、烘托、先聲奪人)
4 . 白妞說書;
⑴白妞登台: 貌不驚人 但一舉一動,一顧一盼, 就使觀眾為之傾倒。( 動作、眼睛)
⑵白妞說書: 運用大量形象、貼切而生動的比喻。
聲音: 低─高─極高─陡然一落愈低愈細─無聲─忽起─無限聲音俱來並發─霍然一聲、 人弦俱寂
說唱 ,聽覺: 感覺妙─伏貼─暢快─暗暗叫絕 ─屏氣凝神不 敢少動─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本文的比喻句,使難以捕捉的沒有實體形象的聲音美,變成了可見、可感的實體形象,藉助了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感受,引起讀者豐富多彩的聯想,深化了作品的意境,增強了作品的生動性、形象性和感染力。
5、 聽眾評價: 借一湖南少年之口用了兩個典故。
(二)《明湖居聽書》一節不涉及譴責的內容,是該書中以描摹生動而素被人所稱道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字運用了側面描寫和正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引人入勝地描繪出白妞說書的精湛技藝。所謂側面描寫,指的是文中那些鋪墊的筆墨;正面描寫,指對白妞說唱所作的直接描寫。說唱的聲音之美,並無實體形象,全靠聽覺鑒賞,直接描寫很不容易,但作者卻寫得很成功。他選用可見到的形象、可經歷的事情、可體驗的感覺作喻體,使讀者藉助其他感官來體會聲音的美妙。這是一種特殊的比喻,現在的修辭學上稱之為「通感」。課後還要對文中的側面描寫、正面描寫,特別是「通感」的修辭手段細心體會。

①:琴師彈奏技巧純熟,「入耳動心」,如此高明的琴師必有高超的歌手才會相稱,他為白妞的演唱做好了鋪墊。
生②:(補充)琴師彈琴時,「人也不甚留神去聽」,這節文字後文王小玉出場時「滿園子里便雅雀無聲」形成強烈的對比。
師:那麼寫黑妞的作用呢?
生③:黑妞演唱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令人聽了「以為觀止」,但這樣精彩的表演仍然「比白妞差多遠」,可以想像白妞的演技定然是爐火純青。
師:除了用人來襯托王小玉說書,文中還用了哪些內容陪襯?(加重語氣,暗示可從另一角度考慮。學生思考。片刻,有學生舉手發言。)
生④:文章開頭寫戲園子擠滿了人,有官員、讀書人、市民、生意人,下午才演出,不到十點就滿座了,以致於老殘要小小地行個賄(眾笑)才得到一個小凳子,說明大家都是慕王小玉之名而來的。所以,這里是用場面描寫來襯托重點內容。
師:說得真好!還有嗎?
生⑤:還有最後一段,聽眾引經據典高度評價白妞在襯托中心。
師:(總結)經過層層鋪墊,便給讀者造成了一個極大的懸念,人們不禁想探究:這尚未出場的白妞究竟是何等高人?為什麼她使這么多人如此沉迷?於是,當她正式演出時,作者便集中筆墨寫盡了她的風采。最後的觀眾評論,要言不煩而又十分中肯地再次渲染了本文中心。整篇文章就如一曲音樂,圍繞著主旋律,音樂家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通過各種方式去渲染烘托它,於是使主題成為立體豐滿的復調!
三、品讀重點段落
師:現在,我們進入攻堅階段,讓我們先了解王小玉其人。品一品描寫王小玉的文字,畫出其中你最喜歡的句子。
(學生讀書、動筆勾畫。稍後,有學生舉手。)
生:我喜歡「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八個字。
師:為什麼?
生:這八個字刻畫了白妞的風度神韻。
師:哦,你用了「神韻」二字,從哪兒學來的?
生:在《中國文學史》上看到的。
師:(由衷地)你閱讀面真廣,理解運用得也很不錯。確實,王小玉相貌平平,「不過中人以上」,但她身上卻有一種非凡的神韻氣質。請問,她的氣質主要表現在什麼地方?
生:通過眼睛寫她的氣質。我最喜歡的就是一句:「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
師:你覺得這句話好在哪裡?
生:用博喻描繪王小玉眼睛之美,體現她的氣質。
師:不過,用這一連串的比喻是不是嫌 唆了些?寫一句「眼如秋水」不行嗎?
(學生七嘴八舌,有說「行」也有說「不行」的。教師指定—學生回答。)
生①:我覺得可以寫簡單些,不是說簡潔是一種境界嗎?「眼如秋水」已經寫出了王小玉眼睛的美,後面就不必再重復了。
師:你認為後面幾句是畫蛇添足?(該生點頭。教師又請另一位學生發言)你的看法呢?
生②:我說不準。不過,既然劉鶚是大文學家,我想他的文章一定不會有問題吧?
(學生大笑,該生有些難為情。教師示意學生安靜下來。)
師:你這種猜想有一定道理,文學大師筆下確實不會有太多問題。但猜測是沒有說服力的,我們必須從語句本身去找根據。剛才有同學說這是一組博喻,請你說說比喻的基本特徵。
生:本體和喻體之間有相似點。
師:秋水與眼睛的相似處在哪裡?
生:(頓悟)這句話是用秋水比喻眼睛的清澈純凈。
師:(追問)那麼,「寒星」有何特徵?
生:非常明亮!
師:「寶珠」呢?
生:有美麗的光澤。
師:「白水銀里養著兩丸黑水銀」呢?
生:黑白分明。
師:僅此而已?
生:(補充)圓潤靈動。
師:分析得多好啊!(面向①)請你把他(指生②)剛才的分析綜合一下好嗎?
生①:這雙眼睛,像秋水一般清澈純凈,像天宇中的寒星一樣晶瑩明亮,像寶石一樣閃爍著美麗動人的光澤,它黑白分明、像白水銀中的黑水銀一樣圓潤靈動。
師:你還認定後面幾個比喻是蛇足嗎?
生①:(笑)這幾個比喻各自側重一個方面,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的,不能算蛇足。
師:是呵,作者用一組比喻把一雙眼睛描寫得如此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動人的眼晴是最美的風景。但是,本文中最美的還得算那動人的演唱。劉鶚用了兩大段來描寫這精妙絕倫的表演,請大家細讀這兩段文字並思考:1.演唱可分為幾個環節?2.作者是如何描寫空靈飄忽的音樂的?
(學生認真讀書、思考,偶有小聲討論,教師巡視指點。)
生:我回答第一個問題。王小玉的演唱可分為六個環節:起初低唱,接著高歌,然後降調迴旋,迴旋後越來越低直至聲音休止,短暫的沉寂之後突然爆發,最後人弦俱寂,表演結束。
(教師根據學生敘述板書音樂發展示意圖。參見文後板書。)
師:概括得很好,請坐。(另指定一學生。)在這些環節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有哪些?請按文章列舉。
生:我覺得「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一句特別生動。
師:這是從什麼角度來寫音樂?
生:(沉思片刻)從聽眾的生理感受角度。
師:不錯,入耳動聽的音樂,常常使人身心俱泰。順便問一句,這句話若能換個標點,層次似乎更清楚,能找出來嗎?
生:(略一思索,隨即搶答)「伏貼」後改分號!
師:為什麼?
生:這是一個並列復句。前一分句寫五臟六腑伏貼,後一分句寫全身毛孔暢快。用了分號層次更分明。
師:是呵,讀書作文理應一絲不苟,這種認真也應落實到標點上。(一學生舉手發言)
生:第二環節中,形容歌聲越唱越高時,用「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來比喻,我覺得特別傳神。我好像看到那根細細的鋼絲筆直地竄向天空,覺得那聲音果然高極了。
師:對!你已經道出了描寫音樂的一個重要方法,那就是狀無形之物如在眼前。音樂是無形的是飄忽易逝的,只有通過形象化的語言才能使讀者有親臨現場之感並獲得美的享受。文中還有許多類似於此的句子,大家能找出來嗎?(學生紛紛發言。)
生①:用登泰山一層高過一層來形容歌聲的節節高起。
生②:用「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比喻歌聲回環往復。
生③:用東洋煙火形容歌聲的紛鬧繁多。
生④:用「百鳥亂鳴」形容歌聲的和諧悅耳、活潑熱鬧。
師:請問,這些描寫音樂的句子大多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生:(齊答)比喻。
師:是呀,比喻是文章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善用比喻,往往能化枯澀心為靈動,化平淡為豐富。現在,同學們從這兩段文字中悟出了幾種描寫音樂的方法?請大家總結一下。
生①:要寫出音樂的表演過程和基本內容。
生②:要寫出聽音樂者的感受。
生③:(補充生②)這些感受可以從生理上寫,也可以從心理上寫。
生④:最好能運用比喻來描寫。
四、聽音樂談感受
師:我們分析了全文結構,也欣賞了作者對音樂的精彩描寫。現在,讓我們再欣賞一遍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吧!聽後,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重播音樂,學生閉目聆聽,有學生不時提筆記下瞬間感受。音樂結束後,教師不急於發問,有意留下3分鍾空白,讓學生沉浸在對樂曲的回味中,以期營造一種餘音繞梁的氛圍。)
師:說說你聽音樂時想到的內容。
生①:我好像看到茫茫的俄羅斯平原,以及平原上散發著枯葉氣息的白樺林,冰雪覆蓋的世界,飢寒交迫貧窮無助的凄苦的農人。
生②:我彷彿看見伏爾加河上一艘貨船正逆流而上,船上的船夫正吃力地撐著船,春天料峭的寒風吹在他瘦削的臉上;船尾一個小女孩托著臉望著岸上開得很早的幾點小黃花,臉上露出一絲微笑……
師:除了這些由音樂聯想起的景象外,還可以從哪些方面談?
生:聽了這段音樂,我的心不由自主地緊縮,我好像喘不過氣來,鼻子酸酸的,我想放聲大哭!
…………
(鈴聲響起。教師要求學生將以上感受整理成一段文字,並加上小標題,作為課後作文上交。)
[簡要說課]
《明湖居聽書》是一篇十分特殊的課文。
首先,它所處的單元在教材體系中位置特殊。在第三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兩個單元的小說,了解了小說的基本要素,基本上熟悉了小說的主要特點。而第五冊教材則著重學習小說的鑒賞,對學生閱讀小說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第四冊的小說單元實際上是一個承前啟後的單元,進行本單元教學便應充分考慮這一特徵。
其次,本課在單元中的位置特殊。本單元中其他三篇課文《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灌園叟晚逢仙女》均是典型的小說,惟獨此文幾近一篇描寫音樂的散文:雖有人物描寫,但主要不是為刻畫性格;也有環境描寫,卻是為寫音樂張本。況且本文結構並不復雜,語言也不艱深,完全可以突破教材編排體系,上成一堂趣味盎然的音樂欣賞課。
音樂描寫,這是本文的精彩之筆。本教案刪除一切旁枝,不講通感誇張,略講烘托渲染,將教學重點確定為「對無形音樂的傳神描寫」,擬用一課時完成三項任務:分析小說結構,欣賞一段音樂,學習描寫音樂。以音樂導入課文,以分析音樂描寫方法為課堂主體,以欣賞品評音樂結束本課教學。
本設計試圖在文學與音樂之間尋找交接點,並力求藉此培養訓練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激發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興趣。因為語文課總是以人類一切文化積累為其背景的,將教學適當地向其他藝術類延伸自有其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但無論如何,它首先還應該是語文課。細細品味語言,立足於字、詞、句、段、章,仍是本設計所始終關注的。
總之,一切教學設計都應考慮到如下因素:教材特點、學生的需要、教師自身的專長。三要素若能和諧統一,教學中使易於發掘教材魅力、體現教師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潛力,使之感受到語文學習的無窮魅力!
[專家評點]
鄧彬老師是安徽省首屆教壇新星、第二屆「語文報杯」教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執教十餘年來,他業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本課教學實際便充分體現他的教學特色。綜述起來,突出表現在以下幾點:
1.不拘一格
「教無定法」雖系一句耳熟能詳的套話,但在教學實際中卻不容易做到。只有建立在對教材深透的理解和對教學規律深刻體會的基礎上的教學,才有可能不拘一格別出心裁,這樣的教學才會蘊涵著鮮活靈動的生命力。本課教學緊扣音樂,由音樂起至音樂終,結構嚴謹自不必說,最令人稱絕的是教師巧妙地藉助音樂完成語文教學,兩大藝術門類在這堂課上結合密切,和諧有機,毫無生硬之感。
2.注重留白
很多巧妙的設計常令執教者為之著迷,最終卻忘了設計的本意。我在欣賞本設計精巧的構想之餘,尤其注重它特意留下的「空白」。教師在導入課文之後即空出一段時間供學生把握全文框架,在重點段落處又留出空白供學生品讀,其餘各處常常可見教師的「留白」。無字句處有華章。沒有空白時段供學生思想自由翻飛,一切精彩的師生交談便失去了依據;而若無教師精到的引導設問評述,這些「空白」就會變得單薄蒼白。請讀者留意這些「空白」。
3.注重歸納
教師傳授給學生的不應只是結論而更應是過程;人類的認識主要是歸納而不是演繹。要求學生學習描寫音樂,既可以先示以規律再引例佐證,也可以通過側重的是後者。他不厭其煩地引導學生去分析,最後由學生總結出操作規則,他實際上將整個思維過程演示訓練了一遍,其中合乎認知規律之處自不必多言。
如果說本課還有什麼地方需加以完善的話,我認為還可以將教學內容再集中些。既然主體是音樂描寫,則乾脆將「把握框架」一環處理為讓學生課外把握,集中力量聽音樂、評音樂,將課後練習——「寫音樂」一環置於課內。如此,課堂主體更加突出,一些精彩語段便可以讓學生品得更深更透,本課的語文味道也許會更濃更醇。

2. 明湖居聽書段落概括

一、導入新課:
1、

作者簡介:
2、

請學生朗讀閱讀提示,找出要點。
(1)

作者通過豐富的聯想,調動各種表現手法,或正面鋪陳,或側面烘托,或比喻、或排比,或對偶、誇張;或賦聲以形,或賦聲以色,把難以言傳的聽覺描繪得酣暢淋漓,把白妞精湛的演唱技藝表演到了極致,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2)

品味本文華麗絢爛的語言。
一、
默讀全文:
1、給生字注音:













調門






協調








2、劃分段落,概括段意,重點是什麼?
(一)(1~2)戲園子的盛況
戲園里人擠

戲園里嘈雜的場面

戲台的簡陋
(二)(3)琴師的彈奏(先抑後揚)
(三)(4)黑妞的演唱(水漲船高)

重點寫妝束
(四)(5)觀眾的議論
(五)(6)白妞的出場(重點寫眼睛)
(六)(7、8)白妞的演唱(重點)(正面描寫)
(七)(9)夢湘先生的評論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三月不知肉味

總結:本文中,白妞的演唱藝術是描寫的重點,除了從正面細致地描寫她的聲音外,還以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和觀眾的議論來烘托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藝。

3. 當闡述一個段落的作用時,如何判斷他是為後文鋪墊或埋伏筆

什麼是伏筆和鋪墊 ?
據《現代漢語詞典》,鋪墊指陪襯、襯托;而伏筆指文章里前文為後文埋伏的線索。
鋪墊和伏筆都是為下文服務的,鋪墊、設伏筆,都是解釋某句或某段話在結構上的作用。
1、鋪墊:對行將來臨的事物的襯托。
鋪墊,也稱鋪敘襯墊,是為了突出後面要出場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發生的事件,先對次要人物、事物、事件進行鋪陳描述來烘托、引出重要的情節和內容的一種表現手法。通俗地說,先描述的內容就是為主要內容做准備、打基礎、作陪襯和烘托,為主要情節蓄積醞釀氣勢。一般是起鋪墊作用的這段文字交代完之後,下面要寫的主要內容馬上就是緊承前一段文字而來的,是上一段文字刻意強調的。
例如,《孔乙己》一文中寫道:「中秋過後,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文中這里通過自然環境的描寫,暗示當時天氣已經很冷了(秋風越來越涼,初冬,靠著火,穿棉襖),為下文寫孔乙己的悲慘遭遇作了鋪墊。又如《明湖居聽書》中在王小玉出場前寫戲場氛圍、琴師的演奏、黑妞說書(次要)都是為王小玉(主要)說書作鋪墊。
【鋪墊的特點】:是為主要情節蓄積醞釀的過程。
【鋪墊的作用】:鋪墊是主要情節的基石,能突出主要人物、事件,增加情節張力,製造懸念,使情節具有合理性。
【鋪墊的原則】:要引而不發、自然合理。
【鋪墊的種類】:
1)背景式鋪墊,即交代故事發生的原因或環境。如《皇帝的新裝》第一段極力描述皇帝如何喜愛新衣服,這就交代了他被兩個裝成織工的騙子所騙,最後光著身子舉行遊行大典的原因,為故事的發生作了鋪墊。文章中的環境描寫一般是為故事作鋪墊,背景式鋪墊使故事更真實合理。
2)襯托式鋪墊,即用次要情節正面襯托主要情節。如劉鶚的《明湖居聽書》主要表現白妞出神入化的說書藝術,但文章先寫琴師的彈奏和黑妞的演唱。倆人的精彩演出更襯托出白妞說書技藝的高超,為主角白妞的出場作了絕好的鋪墊。襯托式鋪墊使文章收到「水漲船高」的藝術效果。
3)反差式鋪墊,即鋪墊的方向與情節發展的方向相反。如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於勒》開頭濃墨重彩地描述「我」一家人如何日夜盼望「發了財」的於勒回來,如何對於勒的錢擬定上千種計劃,然後筆鋒一轉,寫全家人意外地發現於勒竟是個靠賣牡蠣為生的窮水手。這樣,前面的鋪墊與後面的情節形成巨大的反差,情節跌宕,意味深長,藝術效果強烈。
4) 鋪陳式鋪墊,在抒情散文中,對景物的描寫、鋪排往往是為下文的抒情、議論作鋪墊。
2、伏筆:是指文章或文藝作品中,在前文為後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所謂伏筆,可以理解為前文為後文埋伏線索,也可以理解為前文對後文所作的提示或的暗示。它的好處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結構嚴密、緊湊,讀者讀到下文內容時,不至於產生突兀懷疑之感。伏筆是為了前後照應,在看到後面情節後恍然明白前面寫一些看似閑筆的內容原來是為此服務的。在小說中用得多。如果說被鋪墊與用來鋪墊的人或事物之間有主次之分,那麼打下伏筆可以說前面的伏筆和最後的結果同樣重要。比如說一部偵探小說,前面大部分的筆墨作者都是欲說還休,比如逐漸出現的證據、徵兆,這種就是「伏筆」,但不是鋪墊,因為作者要突出的是整個過程,而不是最後那個結果。
伏筆既有一條主線,又使這條主線只是隱約可見,具體展開時,預先對讀者作些暗示,使情節漸漸隱隱而起,讓讀者從表面看來無任何直接的聯系中發現其中存在著各種「暗示/遙應」,面對一些重大情節的發展,不致感到突然.。
伏筆的意思是,在寫文章的過程中有意的穿插些情節,以為後文出現的情節做前兆,讓人看到後面時,能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這樣讀者在讀的過程中會不斷產生疑問,直到作者把伏筆揭開,才能真正使整個文章聯系起來,讓人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
曹雪芹是用伏筆的高手,《紅樓夢》中的重要人物在書中都有伏筆。我們不妨來看看第五回中的判詞。第一首是「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毀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這里就為第七十八回晴雯的死埋下了伏筆,她的死因是毀謗,為什麼有人毀謗?是因為風流靈巧招人怨。
再看下一首是「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這又是一個伏筆。這個伏筆和其它的判詞不一樣:其它都是一詞一人,這個是寫的兩個人,即林黛玉和薛寶釵。她們的結局都很凄涼.。
伏筆的感覺像是提前隱藏一些與後文相關的信息,但這個信息在後文的哪裡出現,就不得而知了。但總之不會馬上出現。例如,《社戲》里,月下航行時,魯迅寫到了碧綠的豆麥田,這就是伏筆,為後文看戲歸來偷豆吃埋下伏筆。《項鏈》文中有三處為文末說項鏈是假的埋下了伏筆。
使用伏筆應注意:
(1)有伏必應,如果你在開頭提到了槍,那麼在後文就要提到開槍,不伏不應是敗筆,只伏不應同樣也是敗筆。
(2)伏筆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顯露。伏筆一般做到別人無法輕易覺察到,要做到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筆要有照應,前後不宜緊貼。如果伏筆前後貼得過近,反而會使文章顯得呆板,讀起來反而顯得枯燥。
怎樣區分埋伏筆和做鋪墊?
三點區別: 1、從形式來看,用作伏筆的,言語不多,有隱含性,不注意看不出來,所以,伏筆一般是「細節」;用作鋪墊的,語句較多,可以鋪陳,如情節高潮的前奏,如一些表現人物的景物環境描寫,它沒有隱含性,一看就知道是為了下文的鋪墊。 2、從運用來看,伏筆與下文承的「點」有一段距離,甚至是文首與文尾;而鋪墊一般是緊接著,如前面寫環境景物他人,接著就寫主要人物。 3、從作用來看:伏筆主要是謀篇布局即結構上的技巧,使文章前後照應,結構嚴謹;鋪墊是寫作方法上的技巧,主要是對主要內容起烘托作用,比如推動情節,為下文做鋪墊,突出人物等等。
如何區分做鋪墊、埋伏筆和設懸念?
做鋪墊就是為後文講清前奏,為情節打下基礎,埋伏筆是為下文內容需要提前講出一些線索,一發展情節。設懸念就是給你個問題卻不回答,給你無限的遐想。
埋伏筆和做鋪墊的區別?
鋪墊是給下文做了引子,不會使下文某個情節來的莫名其妙,鋪墊會讓下文的情節出現的合情合理。 伏筆含有暗示的意思,也就是下文出現的情節在上文中有跡可循。
做鋪墊和埋伏筆有什麼區別?
做鋪墊指寫作手法中的烘托手法,為了表現主要寫作對象而提前做得基礎性描寫。就是先寫下的文字給人交代了後面所敘述的背景,一方面讀者不覺得唐突,另外一方面層層深入交代文字內容引人深入~
「伏筆」是寫作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它可以理解為前段文章為後段文章埋伏線索,也可以理解為上文對下文的「暗示」。它的好處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結構嚴密、緊湊,讀者讀到下文內容時,不至於產生突兀懷疑之感。
作鋪墊、埋伏筆與暗示的區別?
這是兩種文學手法。 鋪墊:顧名思義是用來襯托、引出下面主題的。好比說你要形容冬天冷,你不直接說冷,而可以通過描敘冬天裡萬物蕭索,一點一點、步步達到目的。 伏筆:強調的是上文對下文的暗示、交待,有伏必有應。好比你在上文里埋了顆雷,下文說到雷爆炸了,如果上文沒提埋雷,直接說雷爆炸了---這不很奇怪? 兩者都帶有暗示的意味,也都是行文的手法。鋪墊「層層遞進」、修飾烘托主題的效果的意味更濃些;而伏筆單指「線索」,使上下文有呼應,讀者讀來不會有突兀的感覺。
埋下伏筆和做鋪墊有什麼區別?
二者區別是細微的,都是寫作的技法,講究一個行文的前後呼應。區別在於,鋪墊是前面有所交代,打好基礎,以便後面的高潮。而伏筆是埋下關子,設下包袱,你後面得抖開包袱。

4. 明湖居聽書主要寫什麼

一、導入新課:
1、 作者簡介:
2、 請學生朗讀閱讀提示,找出要點。
(1) 作者通過豐富的聯想,調動各種表現手法,或正面鋪陳,或側面烘托,或比喻、或排比,或對偶、誇張;或賦聲以形,或賦聲以色,把難以言傳的聽覺描繪得酣暢淋漓,把白妞精湛的演唱技藝表演到了極致,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2) 品味本文華麗絢爛的語言。
一、 默讀全文:
1、給生字注音:

揖 嘁 喳 橘 抑 挫 髻 褂 錚

羯 遽 調門 耍 媚 煞 皓
協調
熨 囀 仞 騁 匝 塢
2、劃分段落,概括段意,重點是什麼?
(一)(1~2)戲園子的盛況 戲園里人擠
戲園里嘈雜的場面
戲台的簡陋
(二)(3)琴師的彈奏(先抑後揚)
(三)(4)黑妞的演唱(水漲船高)
重點寫妝束
(四)(5)觀眾的議論
(五)(6)白妞的出場(重點寫眼睛)
(六)(7、8)白妞的演唱(重點)(正面描寫)
(七)(9)夢湘先生的評論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三月不知肉味
總結:本文中,白妞的演唱藝術是描寫的重點,除了從正面細致地描寫她的聲音外,還以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和觀眾的議論來烘托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藝。

5. 明湖居聽書的段落大意是什麼

第1段:琴師的演奏。

第2段:黑妞的演唱。

第3段:觀眾的議論。

第4段:白妞的出場。

第5段:白妞的演唱。

第6段:夢湘先生的評論。

原文:

話說老殘在漁船上被眾人砸得沉下海去,自知萬無生理,只好閉著眼睛,聽他怎樣。覺得身體如落葉一般,飄飄盪盪,頃刻工夫沉了底了。只聽耳邊有人叫道:「先生,起來罷!先生,起來罷!天已黑了,飯廳上飯已擺好多時了。」

老殘慌忙睜開眼睛,楞了一楞道:「呀!原來是一夢!」 自從那日起,又過了幾天,老殘向管事的道:「現在天氣漸寒,貴居停的病也不會再發,明年如有委用之處,再來效勞。

目下鄙人要往濟南府去看看大明湖的風景。」管事的再三挽留不住,只好當晚設酒餞行;封了一千兩銀子奉給老殘,算是醫生的酬勞。老殘略道一聲「謝謝」,也就收入箱籠,告辭動身上車去了。

次日清晨起來,吃點兒點心,便搖著串鈴滿街蜇了一趟,虛應一應故事。午後便步行至鵲華橋邊,雇了一隻小船,盪起雙槳,朝北不遠,便到歷下亭前。止船進去,入了大門,便是一個亭子,油漆已大半剝蝕。

亭子上懸了一副對聯,寫的是「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上寫著「杜工部句」,下寫著「道州何紹基韋」。亭子旁邊雖有幾間房屋,也沒有甚麼意思。

復行下船,向西盪去,不甚遠,又到了鐵公祠畔。你道鐵公是誰?就是明初與燕王為難的那個鐵鉉。後人敬他的忠義,所以至今春秋時節,土人尚不斷的來此進香。

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字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裡面,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

正在嘆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誰知那明湖業已澄凈的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裡,顯得明明白白,那樓台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千沸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

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卻有一層蘆葦,密密遮住。現在正是開花的時候,一片白花映著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粉紅絨毯,做了上下兩個山的墊子,實在奇絕。

出處:出自清末劉鶚的《老殘游記》中的《明湖居聽書》。

(5)明湖居聽書段落點評概括擴展閱讀:

賞析:

《明湖居聽書》描寫民間藝人王小玉精妙絕倫的鼓書技藝,有「文章絕調」之譽。藝術上的成功,很赤濟呈度上得力於「博喻」、「通感」等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

例如,在再三鋪墊、反復烘托之後,寫小玉登台說書:「王小玉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象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

三萬六千個毛孔,象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劉鸚十分善於通過「比喻(博喻)」使只可意會、難於言傳的聽覺形象轉換為具體可感、易於體會的其它感覺。

「聲音」「入耳」感到「伏貼」、「暢快」原是聽覺感知,但作者卻說成是「五臟六腑」感到「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覺得「暢快」。

寫白妞說書的精湛技藝 ,寫得非常成功。全文從寫作方法上看,襯托方法有其顯著特色:用動襯靜 ,環境烘托,蘊含狂熱觀眾,襯托說書魅力。說唱的聲音之美,並無實體形象。

全靠聽覺鑒賞,直接描寫很不容易,因而小說開頭落筆不凡,極力描寫戲園的盛況,聽書的很早就到了戲園。不過 10點,「園子里已經坐得滿滿的了」 。

11點鍾,許多官員也「陸續進來」,不到 12點 ,「前面幾張空桌俱已滿了」。其實,白妞說書是在下午1點鍾。聽書的人多。園內已經坐滿,但「不斷還有人來」。

因為人多 ,「看坐兒的也只是搬張短凳,在夾縫中安插」。老殘也是使了錢 ,「才弄了一張短板凳,在人縫里坐下」。聲音嘈雜。人們彼此招呼,高談闊論,說笑自如,嘰嘰喳喳,亂扯閑話。

6.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在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簡單的一段話,道出了閱讀與寫作的密切關系。可如今,不少語文閱讀課過於偏重於內容、情感,而不教語言,不導寫法,不練表達。而作文教學,卻只注意去研究如何上好作文指導課,而不注重從經常的大量的閱讀教學中教學生學作文,「作文難」成為了學生們普遍的心聲。可見,作文難的症結其實還在閱讀教學中。那麼,如何在閱讀中滲透作文教學呢?葉聖陶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既然是「例子」就意味著它隱含某種規律,意味著它就是一種示範。從「例子」中可以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可以領悟到表達的思路,還可以模仿到寫作的技巧……總之,「例子」是學生的閱讀和寫作之間的一座橋梁。因此,我們天天進行的閱讀教學,既要教讀,也應教寫,把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任務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語文知識的傳授與作文基本功的訓練科學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去領會寫作技巧,並用學到的知識去寫作,才可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7. 明湖居聽書是選自《老殘游記》,他的段落大意是什麼

明湖居聽書 劉鶚
需要這篇的大意,大概150自以內,差不多都可,我時再看不出有什麼大意可以寫,幾乎都是寫音樂,的聲音表達,我不太能了解,希望有人能幫個忙謝!
最佳解答

本文節選自老殘游記第二章,敘述作者路過濟南,在大明湖明湖居聽說書的情景。文章首先敘述彈三弦者的形貌和彈奏的技巧;接著描寫黑妞說書的好處作為陪襯;最後描寫白妞(王小玉)的說書,是全文的主題,將白妞的形貌、眼神及說書的神采,描寫得極為傳神,尤其善於運用具體的形象來形容抽象的聲音,令人嘆為觀止。

--第一段大意--
點明時間.地點後,即描述彈三弦者之形貌與 琴藝;情節安排曲折,聽眾心理描寫貼切.
第二段
順序法,時間為線索,故以[停了數十分鍾]開頭
--黑妞之說書—
有限度贊美,除[新鶯出谷,乳燕歸巢]句較深入,其餘不似描述白妞時之細膩
說明其年齡外,先述形貌,後述衣著;略異於首段,以增加變化,避免刻板

--第二段大意—
描寫黑妞說書之技巧
第三段
提及聽眾:
因本文題[說書],說書必有聽眾;若未提及, 取材不免偏廢

人聲嘈雜:後文伏筆,加強聽眾之感染力

--第三段大意—
插敘(插入問答),答者始得機會說明白妞技藝之高妙,為黑妞望塵莫及

第四段
--白妞出場--(視覺描寫白妞之美,情節淡→ 濃)
形貌
[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清秀
妖媚
淡雅
寒酸
向台下一[盼]:
詩經衛風碩人-[美目盼兮]
→ 晶亮,柔和富情感
(眼睛)
1.如秋水→ 明澈有神
2.如寒星→ 清澈晶亮
3.如珠寶→ 光彩照人
4.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 黑白分明
--第四段大意—
描寫白妞弄簡點棰之妙,顧盼動人之姿
即將進入全文主題!
沖啊~!!
第五段
描寫說書聲音轉變無窮之狀,分七層次
*第一層次*---[啟朱唇]~[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1.始唱時,作者何以述及唇齒 (應為理所當然)
→目的在說明其唇之紅潤.齒之皓白,以增美感
2.聲音本身未加形容
3.觀眾之感受,反應聲音之妙
-內心(以實像遇感受)
-表體
→ 渾身感暢快
(濃筆形容)
*第二層次*---[唱了十數句之後~不禁暗暗叫絕]
以快速筆法狀其聲,與第一層次之描述,繁簡有別.
*第三層次*---[哪知他於那極高的地方~愈險愈奇]
在此極高處,回轉述轉後,又能節節升高; 重迭復嶂之勢,誠為絕唱.故作者以實體之峰巒層出喻 之 (以由傲來峰登泰山之景喻之.)
*第四層次*---[那王小玉唱到……]~[周匝數遍]
章調陡落之大轉變間,尚如奔馬疾馳其千迴百折之神韻.此變換繁雜之聲音,不宜純以靜態之山巒相喻,故作者以靜態為經(黃山);動態為緯(飛蛇).

*第五層次*---[從此以後]~[不敢少動]
未用譬喻,以聽眾[屏氣凝神,不敢少動]之反應表現其感受力.第一層寫聽眾的感受之情,第二層寫聽眾對唱聲之欣賞,皆以淡筆贊嘆;此則以[動作]表之.如此交替變換,足見作者之匠心.

*第六層次*---[約有兩三分鍾之久]~[俱來並發]
未述感受,徑喻煙火上天,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譬喻之後,又回筆描述其聲一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並發].本層安排之手法有異於前:前者,描述聲音之後,或述感受,或予譬喻,未再描寫聲音;此則先描述聲音,次譬喻,末復描述聲音.蓋此為描述白妞個人唱聲之最後一層,故回歸於聲音之主體上,與第一層之「聲音」相呼應,復與下文彈弦相應和.
*第七層次*---[那彈弦子的]~[這時台下]
描述唱聲與弦聲相和之情.
承上層次之遺緒而來,因與弦聲相和而述,有異於前,故另立一層次.
[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霎時結束,最能使聽眾深長回味
人弦俱寂---台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對比)
與[霍然].[寂靜],動靜相稱,人聲弦聲更寂靜;叫好之聲更響亮

--第五段大意--
描寫王小玉說書技巧之精妙,藉各種實像之比喻以描繪抑揚頓挫之聲,為本文重點.
白妞就是王小玉.濟南市曲藝團的薑桂成團長說,白妞王小玉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王小玉,山東鄆城人,早在進入濟南之前就已在臨清闖出了名頭.來到濟南後,在大明湖畔明湖居演出,清末鳧刀刃道人在《舊學庵筆記》中說,歷城有白妞,黑妞姐妹,奏技於明湖居,傾動一時.與王小玉同時的文人王以敏觀看了她的演出後題詩留念,並在著作中說,王小玉技藝高超,名噪濟南數年.劉鶚聽到了白妞的鼓書,以白話文章留下了記載,更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黑妞在歷史文獻中著墨甚少,在《老殘游記》中,黑妞成了白妞出場前的鋪墊.
第六段
夢湘先生之語:插序(插說明)
--第六段大意—
作者藉第三者贊揚王小玉(比作者直接贊揚易為讀者所接受,更具有贊揚之效果.)
第七段
[眾人以為…]~[一鬨而散]
1.以淡筆托出白小玉在眾人心目中之地位
2.實為第三回內容
第二回結尾:[這時不過五點鍾光景,算計
王小玉應該還有一段.不知那一
段又是怎麼好法.究竟如何,且下回分解.]

--第七段大意—
描述[黑驢段]之內容與說書技巧,並以眾人尚盼望王小玉再唱一段而未能如願,來表示眾人對其說書,意猶未盡.

8. 明湖居聽書 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用了什麼手法寫了什麼

運用了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一)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藝術,作者是怎樣側面進行了細致的描寫的?
分析:白妞出場之前,作者先以戲園的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和觀眾的議論來烘托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藝.
先寫戲園的盛況:白妞說書本來是下午一點才開始,可是老殘進園子時,才不過十點,這個大戲園子已經坐得滿滿的了,他好不容易花了二百個錢,才弄了一條短板凳,在人縫里坐下,到十一點,那些一向等他們到齊了才准開演的官員們,也都提前著了便衣,帶著家人,陸續來了,不到十二點鍾,幾張空桌俱已滿了,還不斷有人來,只好搬張短凳,安插在夾縫中.
來的人有當地官員,有生意人,也有讀書人.
來的人有的彼此招呼,有的高談闊論,有的嘁嘁喳喳,什麼話都聽不清楚.
作者通過這一張時間表,一個人物分析,幾筆動態描寫說明了以下幾點:
(1)說明在濟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熱,為了欣賞白妞的演唱,人們不惜提早幾個小時趕到戲園,就是那些早已在戲園定了桌座的撫院、學院的貴人們也不例外;甚至有些連飯也顧不得吃,匆匆忙忙在戲園里買燒餅油條充飢.這就有力地烘托出白妞說書的無窮魅力,為白妞出場渲染出濃烈的氣氛.
(2)說明白妞的演唱藝術雅俗共賞,對各階層的人都有吸引力.從側面襯托出其藝術造詣之高.
(3)對戲園里嘈雜場面的描寫,為白妞出場的肅靜埋下了伏筆.一個是「什麼都聽不清楚」,一個是「連一根針吊在地上都聽得見響」,兩相對照便襯托出白妞演唱技藝的高超.
再寫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和觀眾的評論.寫琴師用先抑後揚的手法,先寫他「甚為醜陋」的外貌和令人「不甚留神」的一兩個小調;然後就寫他那絕妙的輪指,「抑揚頓挫,入耳動心」,引起台下不絕於耳的叫好聲.為描寫他為白妞伴奏埋下伏筆.
寫黑妞,也是從兩方面入手:先描繪她的外貌,再重點寫她的演唱,「字字清脆,聲聲宛轉」,「轉腔換調」,「百變不窮」.聽了她的演唱,就覺得「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
作者這樣描寫黑妞的作用,在於:①詳寫黑妞的外貌,是為白妞出場時的裝束描寫作伏筆,後面用「裝束與前一個毫無分別」,就可以省去不少筆墨.②把黑妞的演唱寫到嘆為觀止的地步,好像已詞盡意窮,無可復加.然後結合觀眾的評論,說明:「他的調門都是白妞教的」;「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使文章絕路逢生,從而從側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藝的絕妙.
(二)文中白妞進行了哪些正面描寫?其作用是什麼?
分析:文中的正面描寫從出場、演唱和反映三方面來描寫白妞的演唱技藝.
(1)白妞出場:對於白妞的出場,先寫她的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然後著重以梨花簡的幾聲丁當,鼓錘子的兩下輕點以及兩眼的一顧一盼,來寫她出場時的動作和這些簡單的動作所產生的效果.
(2)白妞說書:描寫白妞說書是本文的重點內容,也是本文的精華所在.為了更清晰地表現這轉瞬即逝,只可意會的聽覺形象,作者首先根據白妞演唱時聲音的或高或低、或緩或急,把整個演唱過程分為:
「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發展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
「人弦俱寂」——演唱的結束
五個階段,完整地表現了演唱的全過程,這樣就便於讀者從整體上體會白妞說書的全局.
當然光有這樣段落的劃分,還不能表達白妞演唱技藝的高超,如果在描寫上不比對黑妞演唱的描寫更加具體與美妙,便不會產生「山外青山樓外樓」的效果,觀眾所說的黑妞「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在寫作上,就沒落到實處.為此,作者又從聽眾的感受出發,用了大量的比喻,以人們的感覺和視覺形象,賦形於聲,把每一個階段又作了聲聲入耳,歷歷在目,句句銘心的細致描寫.
作者設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
①有的用人們的感覺(感受)設喻,比如王小玉初唱時那種並不甚大的聲音,聽起來使人感到甜潤、舒暢,聽起來「五臟六腑,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作者通過這個比喻把人們的感覺器官與聽覺器官溝通起來,使音樂成為一種不但可以用耳聞聽,而且可以用心來感受,從聲音中體驗到身心的愉悅與歡暢.
(2)有的是用視覺設喻.比如描寫那「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的聲音時,說它「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在描寫那「迥環轉折」,「節節高起」的聲音時,又用「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作比,這樣就把轉瞬即逝,過而難留的音樂,用層層疊疊的山峰形象凝固了下來,形成一幅由聲音構成的立體圖畫.
如果說用層層疊疊的山峰來比喻一句比一句更高的演唱,在讀者面前所出現的,還只是凝固的、靜止的畫面,那麼,當作者在描寫那「陡然一落」,「千迥百轉」的聲音時,就選用了一個活動畫面,用一條「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的飛蛇作比,把白妞那輕快、曲折、甜潤、宛轉的歌聲寫活了.
作者以視覺設喻不但善於繪形,而且還點染以色彩.比如描寫「陡然落下」,「忽又揚起」的聲音時,作者就選用了一個「東洋煙火」上天的比喻,使揚起的聲音形、色兼備,更體現了白妞演唱的美妙.
(3)作者也選用了一些在生活中常見的容易體會的聲音作比,來描繪那些不容易體會的、難以描述的演唱,如用「花塢春曉,百鳥亂鳴」來比喻白妞的演唱和琴師的輪指彈奏相和相合的聲音,以「百鳥」突出多種聲音交相配合的音樂效果.
作者通過這多角度的描寫,精彩的設喻,便淋漓盡致地描繪出白妞演唱的妙處.通過他的描寫,觀眾對白妞的演唱,似乎不但能聽到甜潤清麗的歌聲,而且可以看到參差錯落,起伏跌宕的形象,不但可以欣賞到那委曲宛轉,盤旋穿插不斷流動的音響,而且可以體會到沁人肺腑,令人輕松暢快的感受.
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在描寫中除了運用大量比喻以外,作者也還反復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層層烘托,步步映襯.
從總體上說,作者一共寫了三個人物,但卻並不平均使用精力,寫琴師是為了襯托白妞,寫黑妞更是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技藝.
具體來說作者運用對比,又有以下幾種不同的情況:(1)在對同一人的描寫中進行對比.如寫老琴師,初時「隨便和了和弦,彈了一兩個小調,人也不甚留神去聽」,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這樣前後一比就突出了老藝人演奏的成功.寫黑妞的表演,是用「錚錚 」,「丁丁當當」看似平常的伴奏和那「百變不窮」嘆為觀止的演唱進行對比,來突出黑妞的動人歌喉.寫白妞則是以她那相貌的平常和演唱的絕妙進行對比,以增強讀者的美感享受.(2)通過人物的評論進行對比對黑妞的演唱,人們議論說:「他(黑妞)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議論的重點不在黑妞而在白妞,處處說白妞的好處;而對白妞的演唱,在觀眾中也有議論,議論的重點仍在白妞,總覺得聽了白妞的演唱那「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三日」,改為「三月」才透徹些.通過議論的對比就更突出了白妞的演唱的精妙.(3)通過觀眾的不同反映進行對比對琴師的彈奏,台下是「叫好的聲音不絕於耳」;對黑妞的演唱,台下是「談心的談心,說笑的說笑』,「滿園子里聽來都是人聲」,而對白妞的演唱,台下卻是「叫好之聲,轟然雷動」.通過觀眾對三人演出的不同反映,也突出了白妞演唱的技藝

9. 河大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6課《明湖居聽書》的教案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作者用生動的感受和形象的比喻表現人物的方法。

2.學習場面烘托、人物映襯、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

【課文提示】

1.劉鶚,清代學者,被海內外學者譽為「小說家、詩人、哲學家、音樂家、醫生、企業家、數學家、藏書家、古董收藏家、水利專家、慈善家」。

2.本文節選自《老殘游記》。《老殘游記》,是我國十大古典白話長篇小說之一,中國四大諷刺小說之一。魯迅將《老殘游記》和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曾樸的《孽海花》,並稱為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

【正音正字】

鶚 髻 鏦 棰 羯 遽 皓 熨 霍

【積累詞語】

抑揚頓挫 入耳動心 不絕於耳 粗布衣裳 毫無分別 鴉雀無聲

暗暗叫絕 千迴百折 轟然雷動 餘音繞梁 三日不絕

【朗讀課文】

【課文分析】

這篇文章,是按照說書人出場先後的順序來寫的。

第1段,先介紹一個彈三弦的男人的形態、技巧。這名男子長相醜陋,但氣質沉靜;一出台貌不驚人,彈奏三弦也無人留神聽,後來用輪指,才看出其功力不凡,叫好聲不絕於耳,仍壓不下琴聲,這的確是很高的境界。但這才是開場鑼鼓。

第2段,寫黑妞的出場和演出效果,也是先抑後揚。黑妞的出場,衣著打扮,並無驚人之處,取琴彈唱,只是一般聲響,直到後來,才漸漸顯出她的真本事。從「羯鼓一聲」 響起,到「以為觀止」,極言黑妞彈唱的美妙,已經不亞於白居易《琵琶行》中對彈唱技藝的'描寫。不料黑妞也是陪襯,是為描寫白妞再作鋪墊,好戲還在後面。

第3段,通過聽眾的議論,為寫白妞的高超技藝設置懸念。文章先讓觀眾誤以為黑妞即白妞,誇贊她的技藝高不可比。一句「黑妞是白妞教的」,說明白妞遠遠超過同門學藝的姐妹。接著再議論黑妞唱是「可學」的歌唱,而白妞則是「不可學」的天籟神韻。最後說以賣唱為生的人只能學到黑妞的一點兒,而黑妞則是學白妞的,白妞的水平,真是神乎其神。這段議論層層追加,登峰造極。

第4、5段,是正面寫白妞說書,這是文章的重頭戲。先寫白妞登台,也是貌不驚人。但一舉一動,一顧一盼,竟然使觀眾為之傾倒,正是未曾出聲,光是眼神就攝人心魄。後來寫白妞說書時,作者運用大量新穎的、貼切而形象的比喻。

第6段,把對白妞的誇贊再推進一層,即借一個懂得音樂的湖南少年之口,把白妞的高超技藝加以既理性,又十分誇張的總結。唯有理性的分析,才使誇張可信。

文章極善於運用鋪墊和襯托的手法刻畫主要人物,如以琴師襯托黑妞,以黑妞襯托白妞。而每一個段落里又有鋪墊襯托,層層而上,達到登峰造極的效果;作者還善於使用側面描寫手法,通過觀眾的議論,感受演唱者的成功;作者也善於用形象的比喻來寫聲音。聲音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要寫好聲音,一般離不開形象。如用「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來寫白妞的高音部,將聲音的魅力渲染到極致,與歐陽修的《秋聲賦》、白居易《琵琶行》可謂異曲同工。

【課外作業】

1. 完成「學習建議」。

2. 通過圖書館、網際網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 (根據學生情況,選擇若干討論)

1. 「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這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它們的作用是什麼?

2. 「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掉在地下都聽得見響」,這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它的作用是什麼?

3. 最後一段是什麼描寫?它的作用是什麼?

4. 作者把白妞的演唱與登泰山聯系起來。這二者的聯系點在哪裡?

5. 本文以寫聲音為主,聲音看不見摸不著,而讀來十分真切。請你找出例句說明原因。

6. 文章描寫白妞的聲音有什麼變化?它們有什麼作用?

7. 觀看白妞的表演,台下聽眾的感覺有什麼變化?它們有什麼作用?

【課外預習】

1. 讀一遍《可愛的地球》,掃除文字障礙。

2. 大概理解新課文的內容,思考「學習建議」。

熱點內容
寫日本古代的小說 發布:2025-01-21 05:36:10 瀏覽:383
主受重生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5-01-21 05:19:56 瀏覽:996
現代哪個作家的小說好看 發布:2025-01-21 05:13:41 瀏覽:67
老闆免費閱讀小說 發布:2025-01-21 03:57:29 瀏覽:881
奇幻玄幻完結小說 發布:2025-01-21 03:57:27 瀏覽:672
退役軍人的小說完結小說 發布:2025-01-21 03:12:49 瀏覽:293
科幻小說失樂園 發布:2025-01-21 02:43:50 瀏覽:751
侵佔小說無防盜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01-21 02:39:18 瀏覽:308
推薦京味兒濃厚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1-21 01:45:15 瀏覽:498
2019宮斗宅斗小說推薦 發布:2025-01-21 01:39:41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