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聽書
㈠ 明湖居聽書與琵琶行兩者比較,琵琶行更勝一籌,你怎麼看
《明湖居聽書》中的聽眾是貴人、閑人,早為白妞那穿雲裂石的嗓音準備好了一聲喝采,所以一曲歌罷,「叫好之聲,轟然雷動」。至於白妞的個人遭際如何,與各位聽眾有無這方面的共鳴,則不必為人所詳。
《琵琶行》中的聽眾是遷客騷人,他們不是主動迎合表演的快樂,而是被音樂叩開了並不輕易坦敞的心扉,且一旦被打開,無盡悵惘便在樂曲的引導下汩汩流淌,不可遏抑,音樂既罷,正是心潮洶涌之際,於是默對秋江,悄然無聲。
於是在很多人看來,《琵琶行》中聽者曲罷默然的反應比《明湖居聽書》中「轟然雷動」的叫好更高明許多。
㈡ 關於<琵琶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琵琶行》
【內容】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賞析】:
本題為《琵琶引並序》,「序」里卻寫作「行」。「行」和「引」,都是樂府歌辭的一體。「序」文如下:「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一十二」當是傳刻之誤。宋人戴復古在《琵琶行詩》里已經指出:「一寫六百十六字。」
《琵琶行》和《長恨歌》是各有獨創性的名作。早在作者生前,已經是「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此後,一直傳誦國內外,顯示了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如「序」中所說,詩里所寫的是作者由長安貶到九江期間在船上聽一位長安故倡彈奏琵琶、訴說身世的情景。
宋人洪邁認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作者是通過虛構的情節,抒發他自己的「天涯淪落之恨」(《容齋隨筆》卷七),這是抓住了要害的。但那虛構的情節既然真實地反映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那麼就詩的客觀意義說,它也抒發了「長安故倡」的「天涯淪落之恨」。看不到這一點,同樣有片面性。
詩人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從開頭到「猶抱琵琶半遮面」,寫琵琶女的出場。
首句「潯陽江頭夜送客」,只七個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點(潯陽江頭)、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時間(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紹;再用「楓葉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環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蕭瑟落寞之感,已曲曲傳出。惟其蕭瑟落寞,因而反跌出「舉酒欲飲無管弦」。「無管弦」三字,既與後面的「終歲不聞絲竹聲」相呼應,又為琵琶女的出場和彈奏作鋪墊。因「無管弦」而「醉不成歡慘將別」,鋪墊已十分有力,再用「別時茫茫江浸月」作進一層的環境烘染,就使得「忽聞水上琵琶聲」具有濃烈的空谷足音之感,無怪乎「主人忘歸客不發」,要「尋聲暗問彈者誰」、「移船相近邀相見」了。
從「夜送客」之時的「秋蕭瑟」、「無管弦」、「慘將別」一轉而為「忽聞」、「尋聲」、「暗問」、「移船」,直到「邀相見」,這對於琵琶女的出場來說,已可以說是「千呼萬喚」了。但「邀相見」還不那麼容易,又要經歷一個「千呼萬喚」的過程,她才肯「出來」。這並不是她在拿身份。正象「我」渴望聽仙樂一般的琵琶聲,是「直欲攄寫天涯淪落之恨」一樣,她「千呼萬喚始出來」,也是由於有一肚子「天涯淪落之恨」,不便明說,也不願見人。詩人正是抓住這一點,用「琵琶聲停欲語遲」、「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寫來表現她的難言之痛的。
下面的一大段,通過描寫琵琶女彈奏的樂曲來揭示她的內心世界。
先用「轉軸撥弦三兩聲」一句寫校弦試音,接著就贊嘆「未成曲調先有情」,突出了一個「情」字。「弦弦掩抑聲聲思」以下六句,總寫「初為《霓裳》後《六幺》」的彈奏過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續續彈」、「輕攏慢捻抹復挑」描寫彈奏的神態,更用「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心中無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樂曲所抒發的思想情感。此後十四句,在藉助語言的音韻摹寫音樂的時候,兼用各種生動的比喻以加強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這個疊字詞摹聲,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語」亦然。這還不夠,「嘈嘈切切錯雜彈」,已經再現了「如急雨」、「如私語」兩種旋律的交錯出現,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比,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就同時顯露出來,令人眼花繚亂,耳不暇接。旋律繼續變化,出現了先「滑」後「澀」的兩種意境。「間關」之聲,輕快流利,而這種聲音又好象「鶯語花底」,視覺形象的優美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優美。「幽咽」之聲,悲抑哽塞,而這種聲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視覺形象的冷澀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冷澀。由「冷澀」到「凝絕」,是一個「聲漸歇」的過程,詩人用「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佳句描繪了餘音裊裊、余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令人拍案叫絕。彈奏至此,滿以為已經結束了。誰知那「幽愁暗恨」在「聲漸歇」的過程中積聚了無窮的力量,無法壓抑,終於如「銀瓶乍破」,水漿奔迸,如「鐵騎突出」,刀槍轟鳴,把「凝絕」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撥一畫,戛然而止。一曲雖終,而回腸盪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並沒有消失。詩人又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境描寫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如此繪聲繪色地再現千變萬化的音樂形象,已不能不使我們驚佩作者的藝術才華。但作者的才華還不僅表現在再現音樂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形象的千變萬化,展現了琵琶女起伏回盪的心潮,為下面的訴說身世作了音樂性的渲染。
正象在「邀相見」之後,省掉了請彈琵琶的細節一樣;在曲終之後,也略去了關於身世的詢問,而用兩個描寫肖像的句子向「自言」過渡:「沉吟」的神態,顯然與詢問有關,這反映了她欲說還休的內心矛盾:「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等一系列動作和表情,則表現了她克服矛盾、一吐為快的心理活動。「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抒情筆調,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譜寫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與「說盡心中無限事」的樂曲互相補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異常生動真實,並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過這個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藝人們的悲慘命運。面對這個形象,怎能不一灑同情之淚!
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運激起的情感波濤中坦露了自我形象。「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的那個「我」,是作者自己。作者由於要求革除暴政、實行仁政而遭受打擊,從長安貶到九江,心情很痛苦。當琵琶女第一次彈出哀怨的樂曲、表達心事的時候,就已經撥動了他的心弦,發出了深長的嘆息聲。當琵琶女自訴身世、講到「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的時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鳴:「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同病相憐,同聲相應,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遭遇。
寫琵琶女自訴身世,詳昔而略今;寫自己的遭遇,則壓根兒不提被貶以前的事。這也許是意味著以彼之詳,補此之略吧!比方說,琵琶女昔日在京城裡「曲罷常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的情況和作者被貶以前的情況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處呢?同樣,他被貶以後的處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以後的處境是不是也有某些類似之處呢?看來是有的,要不然,怎麼會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
「我」的訴說,反轉來又撥動了琵琶女的心弦,當她又一次彈琵琶的時候,那聲音就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轉來又激動了「我」的感情,以至熱淚直流,濕透青衫。
把處於封建社會底層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壓抑的正直的知識分子的遭遇相提並論,相互映襯,相互補充,作如此細致生動的描寫,並寄予無限同情,這在以前的詩歌中還是罕見的。
㈢ 琵琶行白居易 的全篇課文
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下馬陵)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㈣ 我想要白居易最詳細的資料和《琵琶行》的譯文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屬山西),曾祖父白溫遷居下□(今陝西渭南),遂為下□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祖父□,外祖陳潤俱善詩.父季庚,做過彭城縣令,徐州,襄州別賀.白居易生於鄭州新鄭(今屬河南).自幼聰慧,5,6歲學作詩,9歲熟悉聲韻.11歲時,因兩河藩鎮戰亂,由滎陽逃難到徐州符離(今安徽宿縣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縣尉的堂兄.15,16歲時,立志應進士舉,刻苦讀書,口
舌成瘡,手肘成胝.後來,父死母病,靠長兄白幼文的微俸維持家用,奔波於鄱陽,洛陽之間,生活比較艱苦.貞元十六年,白居易29歲,進士及第.十八年(802) ,又與元稹同時考中"書判拔萃科".兩人訂交,約始於此,後在詩壇上齊名,並稱"元白".元和元年(806),罷校書郎.元和二年,帖集賢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學士.
次年授左拾遺.五年,改京兆府戶曹參軍,均依舊充翰林學士.草擬詔書,參預國家機密.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喪居家,服滿返京任太子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兩河藩鎮割據勢力聯合叛唐,派人刺殺主張討伐藩鎮割據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請急捕兇手,以雪國恥.但卻被腐朽的官僚勢力攻擊為越職言事,並捏造"傷名教"的罪名,將他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這對他是個沉重的打擊.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還京,拜尚書司門員外郎,遷主客郎中,知制誥,進中書舍人.因國事日非,朝中朋黨傾軋,屢次上書言事不聽,於長慶二年(822)請求外任,出為杭州刺史.後又做過短期的蘇州刺史.在杭州時,曾修築湖堤,蓄水灌田千餘頃;並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飲用.離蘇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書監.次年轉刑部侍郎.白居易從58歲開始,定居洛陽.先後擔任太子賓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職.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他在洛陽過著飲酒,彈琴,賦詩,遊山玩水和"棲心釋氏"的生活.時常與名詩人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他在舒適的晚年仍然時常想到人民.73歲時,還出資募人鑿開龍門八節石灘,以利行船.兩年後病終.葬於龍門香山琵琶峰(見彩圖河南洛陽白居易墓).詩人李商隱為撰墓誌.今已辟為游覽勝地.白居易一生不僅留下近3000篇詩作,還提出了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歌比作果樹,提出了"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著名論點.白居易繼承了中國古代一貫以《詩經》為主旨的比興美刺的傳統詩論,十分強調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他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白居易生前,曾對自己的詩文進行過幾次編集,初名《白氏長慶集》,後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詩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寫5部.分藏於廬山,蘇州,洛陽及其侄子,外孫的家裡,唐末動亂,抄本散亂,又經輾轉刻寫,已非原貌.現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刻本,僅71卷,收詩文3600多篇(其中還羼入幾十篇他人的作品),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曾影印出版.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馬元調重刻《白氏長慶集》71卷,與紹興本基本相同.另有日本那波道園1618年的活字覆宋刻本(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分前,後集,內容也與紹興本大體相同.清汪立名則刻有《白香山詩集》40卷,僅詩,無文,其中包括輯佚而成的《補遺》 2卷,並於原注外增加箋釋.1979年中華書局出版顧學頡校點《白居易集》,以紹興本為底本,參校各本,加以訂補;又編《外集》2卷,搜集佚詩佚文,並附白氏傳記,白集重要序跋和簡要年譜.研究資料方面,新,舊《唐書》有白居易的本傳,陳振孫,汪立名均撰有年譜.近人陳寅恪的《元白詩箋證稿》和岑仲勉的《白氏長慶集偽文》,對白居易的詩文多所考訂.今人王拾遺《白居易生活系年》,朱金城《白居易年譜》.中華書局1962年出版陳友琴所編《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白居易卷》,收集自中唐至晚清有關評論資料.另有日本花房英樹著的《白居易研究》等,都是研究白居易的較重要的參考書藉.
白居易
琵琶行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今陝西省渭南縣境)人.貞元十五年(798)進士,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因直言極諫,貶江州司馬,移忠州刺史.後被召為主客郎中,知制誥.太和年間,任太子賓客及太子少傅.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死時年75歲.
杜甫而後,白居易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裡,正是安史之亂後各種矛盾沖突急劇發展的時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時期.錯綜復雜的社會現實,在白居易詩中得到了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詩近三千首,數量之多在唐代詩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政治諷喻詩;一是以《長恨歌》,《琵琶行》為代表的長篇敘事詩.前者把當時社會病態的症結所在,幾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筆底.後者則有著曲折離奇,自具首尾的細致的情節描寫,和完整而鮮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語言和音調上又顯得特別得流暢勻稱,優美和諧.這是一種新型的詩,當時號稱"千字律詩",流傳極廣,正如宣宗李忱所說:"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擁兵割據的藩鎮吳元濟有勾結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長安城頓時一片混亂.白居易當時任東宮贊善大夫,是個陪侍太子的閑職,不能過問朝政,但他壓抑不住自己的憤怒,上書請求緝捕兇手,終以越職言事的罪名被貶為江州司馬.五年後,憲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調回長安.
以閑適詩和感傷詩為主.感傷詩:《長恨歌》《琵琶行》
閑適詩:《賦得古原草送別》
是他"獨善其身"的時期,揉和儒家"樂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來作"明哲保身"的法寶.悔恨"三十氣太壯,胸中多是非".
後期
(即自貶江州司馬到死)
以諷喻詩為主.代表作品為《賣炭翁》
仕途一帆風順,始終抱著"為民請命""兼濟天下"的宗旨.
前期
(從入仕到貶江州司馬以前)
詩歌特點
生活特點
時期
白居易生平與詩作
代表作品
長恨歌
琵琶行_
行——古詩的一種體裁.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一:"古詩或名曰樂府,謂詩之可歌也.故樂府中有歌有謠,有吟有引,有行有曲."宋趙德操《北窗炙(guǒ)》卷上:"凡歌始發聲,謂之引……既引矣,其聲稍放焉,故謂之行.行者,其聲行也."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開形式,後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
解題
詩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經過,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說明了本詩的寫作動機,定下了全詩凄切傷懷的感情基調.本詩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濃的長篇敘事詩.
自讀詩前小序,疏通文意.思考:詩前小序有些什麼內容 對全詩有何作用
文章結構
江頭送客聞琵琶
江上聆聽琵琶曲
歌女傾訴身世苦
同病相憐傷遷謫
重聞琵琶青衫濕
邀見歌女
演奏名曲
聽者陶醉
少年歡樂
晚年淪落
悲苦心境
秋江夜送客
月夜聽琵琶
月夜彈琵琶
東船西舫悄無言
凄涼話身世
我聞琵琶已嘆息
自言本是京城女……
夢啼妝淚紅闌干
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為君翻作琵琶行
卻坐促弦弦轉急
滿座重聞皆嘆息
演奏琵琶曲
調弦校音,情隨聲出
演奏名曲,傾訴悲情
珠落玉盤,急切愉悅
幽咽凝絕,幽愁暗恨
鐵騎突出,激越雄壯
曲終收撥,戛然而止
江心月白,余韻無窮
(序曲)
(總寫)
(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第三樂段)
(曲終)
(魅力)
鮮明的對比
詩歌的第三部分:自訴身世苦是為了塑造一個封建社會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的典型形象,控訴世人的重色輕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這一部分採用了對比的手法.
少年得意
老年失意
門庭若市
年輕貌美
昔日歡笑
獨守空船
今日辛酸
年長色衰
一個飄泊江湖的曾經名噪京都,紅極一時的長安歌妓.青春歡笑,老大淪落,年老色衰."重色重利"的社會使色藝雙絕的琵琶女"獨守空船",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損害的歌伎們的悲慘命運.她有一種"曾經滄海",卻仍不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莊風格的成熟美.__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
詩人著力刻畫琵琶女的目的只是為了更好地抒寫自己的天涯淪落之恨.那麼,本文的主旨句是什麼呢 __
為什麼要極力鋪寫這一形象
主題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體的長篇敘事詩,頗富抒情色彩,它是白居易感傷詩的代表作.鑒賞詩歌要准確而深入把握藝術形象.長篇敘事詩多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來表現主題.
《琵琶行》主要敘述了詩人與一飄泊江湖的長安歌伎邂逅相遇,並被其琴聲和凄苦身世感動的故事.
__ 一個是處於封建社會底層的藝伎,一個是被壓抑的真正知識分子,雖地位懸隔,在這風清月白的環境下自然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和交流,成為知音,可見其對歌伎人格尊重的進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 了封建社會壓抑人才,不容賢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蘊含著許多能使人從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時代,階級的局限,成為後世飽經憂患的人邂逅時的共同心聲.(美學價值,現實意義)
回顧全文,拓展主題
第一次(暗寫):詩人送客聞琴
"醉不成歡慘將別"(暗示淪落)
"主人忘歸客不發"(側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明寫):彼此相見,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詳寫)
琵琶女自敘身世
詩人述"遷謫意"
第三次(明寫)"感我此言""卻坐促弦"(略寫)
"江州司馬青衫濕"(側面烘托)
"同是天涯淪落人"
照應
(點明主旨)
琵琶女三次演奏
《琵琶行》里寫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樣的音響,讀者很難想像,而比之於急雨,比之於私語,比之於大小珍珠墜落在玉盤中敲出的音響,就可以使讀者感受到兩弦的美妙各具特色.詩里還用"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比喻曲調的流轉和凝澀,用"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比喻曲調的高亢雄壯,都把琵琶的聲音描寫得淋漓盡致.元稹《琵琶歌》里的"淚垂捍撥朱弦濕,冰泉嗚咽流鶯澀",李紳《悲善才》里的"秋吹動搖神女佩.月珠敲擊水晶盤",也都是以聲喻聲的.元詩比白詩為早,白詩"鶯語"二句,可能受到元詩的影響,但較元詩為勝.
鑒賞《琵琶行》的音樂描寫
以聲喻聲,不在於聲音的完全相似,不能過於黏滯.如"鶯"在"花底","泉"在"冰下","瓶"是"銀瓶","騎"是"鐵騎","佩",是"神女佩","盤"是"水晶盤"等等,有的並不直接關繫到音響,卻能夠令人從中聯想到音樂的美妙.
描寫音樂,除了較多地運用比喻之外,還運用其他的手法.妙語點睛,也是一種常用的手法.
《琵琶行》寫道:"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又寫道:"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音樂是用來抒發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夠通過演奏表達自己的哀愁或歡樂.聽曲的行家,也能夠從曲調中領會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若聽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樣的心情,那感受會是很強烈的.白居易真不愧為聽曲的行家,於琵琶未成曲調時已經感到弦聲飽含感情,於演奏的過程中又聽出琵琶女有無限心事,於演奏終結時更聽到了弦外之音,聽到了於無聲處表露的哀愁.
"同是天涯淪落人",白居易與琵琶女有類似的遭遇,所以感動得青衫淚濕.這里,用比喻已經不夠了,詩人就直接出面為樂曲解說.詩人的解說猶如畫龍點睛,點到了妙處.只輕輕一點,就提示出樂曲的無窮含蘊."未成曲調先有情","此時無聲勝有聲",已經成為千古傳誦的妙句.說一句題外話,古人有的責備白居易不該於謫居中夜入離婦之船,認為有違禮法.我們倒認為,白居易能沖破封建的等級觀念,平等地看待一個地位卑賤的琵琶女,將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為倡家女,今為商人婦的遭遇作類比,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我國古代詩人雖有自比美人芳草的傳統,但大都比的是純潔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貴婦,自比歌伎是較少見的.
《明湖居聽書》中也運用了這種手法.寫白妞開始(唱)的情景,"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也是由作者直接講出自己的感受,只是就中又使用了比喻罷了.《琵琶行》寫音樂,意不在寫音樂而在寫人,在慨嘆琵琶女身世凄涼和抒發自己的不滿.《明湖居聽書》只不過極力形容唱腔的美妙,無弦外之音.兩者相較,我以為《琵琶行》勝過一籌.
琵 琶 行 作者:白居易
Translated Text
譯 文
原 文
Original Text
上一頁<< >>下一頁 [1/4]
元和十年,我被貶到九江當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個夜晚,到湓浦口送一個朋友,聽見船中有人彈琵琶,那聲音,錚錚縱縱,很有京城裡的韻味。問那個人,才知道她原來是長安歌伎,曾經跟曹、穆兩位名師學彈琵琶,年紀漸大,姿色衰退,只好給一個商人當老婆。我便吩咐擺酒,讓她暢快地彈幾只曲子。她彈奏完畢,十分憂傷。敘述了年輕時侯的歡樂情景;可是如今呢,飄零憔悴,在江湖中間輾轉流離!我從京城裡貶出來,已有兩年,心情平靜,安於現狀。聽了她的話,這天晚上,才感覺到被貶謫的味道,因而作了這首長詩送給她,共計六百一十二字(按:實際上全詩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晚間在潯陽江邊送別友人,楓葉荻花,在秋風里沙沙抖動。主人下了馬,走進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卻沒有音樂助興。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悶悶地喝醉了,凄凄慘慘地將要分別,將分別的時候,茫茫的江水裡沉浸著明月。忽然聽見水面上飄來琵琶的聲音。主人忘記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跟著聲音悄悄地詢問是什麼人在彈琵琶,琵琶聲停止了,想說話卻遲遲地沒有說話。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近船隻,請那個人相見。添酒、挑燈,又擺上酒宴。再三呼喚,她才肯走出船艙,還抱著琵琶,遮住半邊臉龐。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擰轉軸子,撥動了兩三下絲弦,還沒有彈成曲調,已經充滿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嘆息,每一聲都在沉思,好象在訴說不得意的身世,低著眉隨著手繼續地彈啊,彈,說盡那無限傷心的事件。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盡事。
輕輕地攏,慢慢地捻、又抹又挑,開頭彈的是《霓裳》,後來彈的是《六么》,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風驟雨,細弦切切,好象是兒女私語。嘈嘈切切,錯雜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滿了玉盤.花底的黃鶯間間關關——叫得多麼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麼艱難!流水凍結了,也凍結了琵琶的弦於,弦子凍結了,聲音也暫時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種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愁恨,這時候沒有聲音,卻比有聲音的更激動人心。突然爆破一隻銀瓶,水漿奔進,驟然殺出一隊鐵騎,刀槍轟鳴。
輕攏慢拈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灘。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子彈完了,收回撥子從弦索中間劃過,四根弦發出同一個聲音,好象撕裂綢帛。東邊西邊的船舫里都靜悄悄沒人說話,只看見一輪秋月在江心裡閃耀銀波。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疑疑吞吞地放下撥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來顯得十分肅敬。她訴說:「本來是京城裡的姑娘,家住在蝦蟆陵附近。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客。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歲就學會了彈琵琶的技藝,名字登記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彈罷曲於,曾贏得曲師的贊揚,妝梳起來,常引起秋娘的妒嫉。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少年,爭先恐後地贈送禮品,一隻曲子,換來無數匹吳綾蜀錦。打拍子敲碎了鈿頭雲篦,吃美酒潑臟了血色羅裙。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啊,明年歡笑,輕輕地度過了多少個秋夜春天;兄弟從了軍,阿姨辭別了人世,無情的時光,奪去了美艷的紅顏。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弟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的車馬,越來越稀,嫁了個商人,跟他到這里。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別離,上個月又到浮梁,去買茶做生意。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留下我在江口,獨守這空盪盪的船倉,繞船的月光白得象霜,江水也那麼寒涼。深夜裡忽然夢見少年時代的往事,滿臉淚水,哭醒來更加悲傷。……」
去來江口空守船,繞船明月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聽了琵琶聲已經嘆息,又聽了這番話更加歔欷。同樣是失意人流落在遠方,碰在一起啊,從前不認識那又何妨!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自從去年辭別了京城,貶官在潯陽,一直卧病。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哪有音樂,一年到頭,也聽不見管弦奏鳴。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居住在湓江附近,低窪潮濕,院子周圍,盡長些黃蘆苦竹。早上晚間,在這兒聽見的都是什麼?除了杜鵑的哀鳴,就只有猿猴的悲哭。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廬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來,卻往往自酌自飲。難道說沒有山歌?也沒有村笛?嘔啞嘲哳,那聲音也實在難聽!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晚上聽了你用琵琶彈奏的樂曲,象聽了天上的仙樂,耳朵也頓時清明。不要告辭,請坐下再彈一隻曲子,我替你譜寫歌詞,題目就叫作《琵琶行》。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聽了我的話長久地站立,又坐下撥弦索,撥得更急。凄凄切切,不象剛才的聲音,滿座的聽眾,都忍不住哭泣。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這當中哪一個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馬的眼淚啊,濕透了青衫!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㈤ 點明《琵琶行》與《老殘游記》寫作上的不同
《琵琶行》
1大量運用比喻,化抽象無形為具體可感。
2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相結合。
3巧用疊詞,使音節悅耳動聽富有節奏感。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情色彩濃厚。
5結構嚴謹,一明一暗,兩條線索運行。
《老殘游記》
運用游記散文的筆法,對自然景物進行細微描寫,其小說中大段的心理描寫,長篇的對話和獨白等,都是傳統小說所沒有的,這些非情節的成分,對於傳統小說的藝術形式都是破壞性因素,具有革新的意義。
一、它表現出中國小說開始由傳統的權威敘事向人物敘事過渡;
二、它打破了傳統小說統一的故事性敘事框架,促進了小說功能由「講述」向「顯示」的轉變;三、它體現了中國小說由傳統藝術構思向現代化藝術構思轉換,帶動了小說觀念的變革。
《老殘游記》中《明湖居聽書》與《琵琶行》運用「比喻」的不同特點。
《琵琶行》重在貼切表現樂聲的質地,喻體多顯人們熟悉的聽覺、視覺形象。王小玉例重在表現對唱調的美妙感受,喻體有視覺形象,更有內部感官反應,誇張也恰切
兩篇比喻共同特點:
1.總的就是胡適說的音樂只能聽,無可視形象,不容易用文字表現,所以要用許多具體的物事來譬喻。
2.喻體多為美好的事物,且都有一系列的比喻,產生疊加效應,使所喻事物的特性顯得格外鮮明。
3、都表現了音樂的從高到低,從底到高。
兩篇的比喻區別如下:
1、《琵琶行》重在表現琵琶樂聲本身的音樂質地,即音色、亮度等等,具體如沉重、激越、清脆、清亮、婉轉、幽微、高亢、凄厲等。所以其喻體多呈現人們熟悉的聽覺形象、視覺形象,也不太誇張,而比較貼切,如珠落玉盤等等。
2、王小玉例重在表現那節節攀高,又節節降低,再從無到有,由低忽高的美妙唱調給人的極致感受,因此喻體除了有可見的視覺形象外,主要還呈現了內部感官的反應,而且多恰切用了誇張修辭手法。如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處不暢快,如比喻為一峰一峰攀登泰山,天外有天,愈翻愈險,愈險愈奇,如像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中盤旋向下,這些比喻都有視覺形象,更有內部感官的體驗,誇張效果也好。
3、《琵琶行》很好表現了音樂停息後,聽者的情緒體驗仍在延留,仍沉浸在藝術享受中,但未用比喻;王小玉例未寫「延留」。
4、通過其他感覺,特別是內部感官的感覺來體驗音樂的聽覺感受,就是過去講過的「通感」(包括兩篇,包括後面將提到的);在通感上王小玉例突出得多。
5、其他:比喻由低忽高,《琵琶行》用銀瓶破裂,聽覺、視覺結合,仍重在音樂質地的貼切轉換;王小玉例用忽地五光十色、天女散花的東洋焰火,仍重在通過視覺形象獲得對音樂的感受。又,音樂漸漸停息,前者有比喻,主要呈現視覺形象(冰下難流等),也重在感受,寫出了漸漸停息之美;後者無比喻。又,音樂漸漸由無到有,前者未寫;後者用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發出作比,屬聽覺,仍重在感受,寫出了音樂由無漸生之美。
㈥ 聲音的形象性藝術——《明湖居聽書》、《琵琶行》
聲音沒有實體,是無形的,又一發即逝,難以捕捉,古人是怎樣描繪聲音使之形象、可感呢? 我們又可以從古人描繪聲音的文字中學到哪些呢?
《明湖居聽書》節選自劉鶚的長篇小說《老殘游記》的第二回,文章描寫了當時著名曲藝人王小玉的演唱技藝。《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描述了琵琶女的彈奏技藝。兩篇文章一為小說,一為詩歌,但在描寫音樂藝術方面有許多相同之處。
一、大音希聲淡然開場
王小玉「把兩塊頑鐵丁當了兩下,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琵琶女「低眉信手」似漫不經心地「轉軸撥弦三兩聲」,便「未成曲調先有情」。兩人技藝絕妙,都似隨手拈來,輕輕兩下,便吸引了聽眾。
二、抑揚頓挫戚然全過程
《明湖居聽書》先寫「聲音初不甚大」到「漸漸的越唱越高」,再寫「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到「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 ,然後是「忽又揚起」到「霍然一聲,人弦俱寂」止。《琵琶行》則從「弦弦掩抑聲聲思」到「嘈嘈切切錯雜彈」,再到「凝絕不通聲漸歇」,然後是「銀瓶乍破水漿迸」到「曲終收撥當心畫」。兩者都描寫了音樂聲調由低到高再到低的抑揚疾徐變化的全過程,通過這樣生動而細致的過程描寫,讀者可以全面地感受一段音樂的內涵,體味蘊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比喻生動如夢似幻
劉鶚是一位善用比喻的高手,《明湖居聽書》中「彈三弦的一臉疙瘩」,在他的筆下是「風乾的福橘皮」;黑妞演唱的聲音清脆婉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白妞的眼睛清澈水靈、神采飛揚,「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真是絕妙之極。當然,更絕的還是對白妞的演唱聲音的描述。比如,他用「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來比喻聲音的高亢激越,用「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盤旋穿插」來比喻聲音的婉轉回環。《琵琶行》中,用「如急雨」的比喻來表現聲音的粗重和急促;用「如私雨」的比喻來形容聲音的輕柔舒緩;用「鶯語」來表現樂曲的婉轉悠揚;用「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比喻來形容小弦大弦交錯彈撥聲音的圓潤錯落;用「泉流冰下」和「冰泉冷澀」來表現樂聲的緩慢、凝滯;用「裂帛」來比喻四弦齊撥的聲音的清脆悅耳。
除此,《明湖居聽書》還運用了通感。如用感覺來寫聽覺,如「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得入耳有說不出的妙境:五臟六腑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帖;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個毛孔不暢快」。把美妙的聲音寫得那麼具體,那麼活靈活現。「這一出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想到東洋煙火那光影迷亂的形狀和顏色,我們就已經陶醉在白妞那迷人的唱腔中了。這是以視覺印象來寫聽覺印象。「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這也是以視覺印象來寫聽覺印象,將無形之聲描繪得具體有形,生動地寫出了那節節高起、出神入化的境界。
四、烘雲托月曲未盡
在演奏、說唱後又有一個烘托,《明湖居聽書》說「台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人們對說唱拍案叫絕;台下的議論「三月不知肉味」,更顯出小玉的說書打動人心,攝人魂魄。《琵琶行》中則說「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四周靜悄悄,人都沉浸在回腸盪氣、驚心動魄的音樂聲中。
㈦ 《李憑箜篌飲》《明湖居聽書》與《琵琶行》中對音樂的描寫有何相同與不同
《李憑箜篌飲》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琵琶行》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疑絕,疑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明湖居聽書》就不懂了,希望能幫到你啊
㈧ 求琵琶行的全文及譯文
琵琶行
《琵琶行·並序》 白居易
【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琶琵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徒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注釋】
1、左遷:貶官。
2、凡:共。
3、間關:鳥鳴聲。
4、蝦蟆陵:下馬陵,其附近乃歌女聚居地。
5、秋娘:歌妓們的通稱。
6、爭纏頭:競相贈送財物。
7、鈿頭銀篦:婦女頭上飾物。
8、浮梁:江西景德鎮。
9、嘔啞嘲哳:形容聲音嘶啞雜亂刺耳。
10、向前:剛才。
11、青衫:唐官員以等級穿著不同顏色衣裳。青衫是最低一級的服色。
12、湓:(pén)
13、謫:(zhé)
14、荻: (dí)
15、嘈: (cáo)
16、篦:(bì)
17、鈿: (diàn)
【譯文】
元和十年,我被貶到九江當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個夜晚,到湓浦口送一個朋友,聽見船中有人彈琵琶,那聲音,錚錚縱縱,很有京城裡的韻味。問那個人,才知道她原來是長安歌伎,曾經跟曹、穆兩位名師學彈琵琶,年紀漸大,姿色衰退,只好給一個商人當老婆。我便吩咐擺酒,讓她暢快地彈幾只曲子。她彈奏完畢,十分憂傷。敘述了年輕時候的歡樂情景;可是如今呢,飄零憔悴,在江湖中間輾轉流離!我從京城裡貶出來,已有兩年,心情平靜,安於現狀。聽了她的話,這天晚上,才感覺到被貶謫的味道,因而作了這首長詩送給她,共計六百一十二字(實際上全詩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晚間在潯陽江邊送別友人,楓葉荻花,在秋風里沙沙抖動。主人下了馬,走進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卻沒有音樂助興。悶悶地喝醉了,凄凄慘慘地將要分別,將分別的時候,茫茫的江水裡沉浸著明月。忽然聽見水面上飄來琵琶的聲音。主人忘記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著聲音悄悄地詢問是什麼人在彈琵琶,琵琶聲停止了,想說話卻遲遲地沒有說話。 移近船隻,請那個人相見。添酒、挑燈,又擺上酒宴。再三呼喚,她才肯走出船艙,還抱著琵琶,遮住半邊臉龐。擰轉軸子,撥動了兩三下絲弦,還沒有彈成曲調,已經充滿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嘆息,每一聲都在沉思,好象在訴說不得意的身世,低著眉隨著手繼續地彈啊,彈,說盡那無限傷心的事件。輕輕地攏,慢慢地捻、又抹又挑,開頭彈的是《霓裳》,後來彈的是《六么》,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風驟雨,細弦切切,好象是兒女私語。嘈嘈切切,錯雜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滿了玉盤.花底的黃鶯間間關關——叫得多麼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麼艱難!流水凍結了,也凍結了琵琶的弦於,弦子凍結了,聲音也暫時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種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愁恨,這時候沒有聲音,卻比有聲音的更激動人心。突然爆破一隻銀瓶,水漿奔進,驟然殺出一隊鐵騎,刀槍轟鳴。曲子彈完了,收回撥子從弦索中間劃過,四根弦發出同一個聲音,好象撕裂綢帛。東邊西邊的船舫里都靜悄悄沒人說話,只看見一輪秋月在江心裡閃耀銀波。
疑疑吞吞地放下撥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來顯得十分肅敬。她訴說:「本來是京城裡的姑娘,家住在蝦蟆陵附近。十三歲就學會了彈琵琶的技藝,名字登記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彈罷曲於,曾贏得曲師的贊揚,妝梳起來,常引起秋娘的妒嫉。五陵少年,爭先恐後地贈送禮品,一隻曲子,換來無數匹吳綾蜀錦。打拍子敲碎了鈿頭雲篦,吃美酒潑臟了血色羅裙。今年歡笑啊,明年歡笑,輕輕地度過了多少個秋夜春天;兄弟從了軍,阿姨辭別了人世,無情的時光,奪去了美艷的紅顏。門前的車馬,越來越稀,嫁了個商人,跟他到這里。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別離,上個月又到浮梁,去買茶做生意。留下我在江口,獨守這空盪盪的船倉,繞船的月光白得象霜,江水也那麼寒涼。深夜裡忽然夢見少年時代的往事,滿臉淚水,哭醒來更加悲傷。……」
我聽了琵琶聲已經嘆息,又聽了這番話更加歔欷。同樣是失意人流落在遠方,碰在一起啊,從前不認識那又何妨!我自從去年辭別了京城,貶官在潯陽,一直卧病。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哪有音樂,一年到頭,也聽不見管弦奏鳴。居住在湓江附近,低窪潮濕,院子周圍,盡長些黃蘆苦竹。早上晚間,在這兒聽見的都是什麼?除了杜鵑的哀鳴,就只有猿猴的悲哭。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來,卻往往自酌自飲。難道說沒有山歌?也沒有村笛?嘔啞嘲哳,那聲音也實在難聽!今晚上聽了你用琵琶彈奏的樂曲,象聽了天上的仙樂,耳朵也頓時清明。不要告辭,請坐下再彈一隻曲子,我替你譜寫歌詞,題目就叫作《琵琶行》。
聽了我的話長久地站立,又坐下撥弦索,撥得更急。凄凄切切,不象剛才的聲音,滿座的聽眾,都忍不住哭泣。這當中哪一個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馬的眼淚啊,濕透了青衫!
【評析】
詩人在這首詩中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過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藝人的悲慘命運,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情。詩的開頭寫「秋夜送客」,「忽聞」「琵琶聲」,於是「尋聲」「暗問」,「移船」「邀相見」,經過「千呼萬喚」,然後歌女才「半遮面」地出來了。這種回盪曲折的描寫,就為「天涯淪落」的主題奠定了基石。
接著以描寫琵琶女彈奏樂曲來揭示她的內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調」之「有情」,然後「弦弦」「聲聲思」,訴盡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無限事」,展現了琵琶女起伏回盪的心潮。
然後進而寫琵琶女自訴身世:當年技藝曾教「善才服」,容貌「妝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然而,時光流水,「暮去朝來顏色故」、最終只好「嫁作商人婦」。這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描寫,與上面她的彈唱互為補充,完成了琵琶女這一形象的塑造。
最後寫詩人感情的波濤為琵琶女的命運所激動,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抒發了同病相憐,同聲相應的情懷。 詩韻明快,步步映襯,處處點綴。
既層出不窮,又著落主題。真如江潮澎湃,波瀾起伏,經久不息。反復吟誦,盪人胸懷,情味無限。語言鏗鏘,設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語」、「水漿迸」、「刀槍鳴」、「珠落玉盤」、「鶯語花底」。讀來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屬山西),曾祖父白溫遷居下□(今陝西渭南),遂為下□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祖父□,外祖陳潤俱善詩.父季庚,做過彭城縣令,徐州,襄州別賀.白居易生於鄭州新鄭(今屬河南).自幼聰慧,5,6歲學作詩,9歲熟悉聲韻.11歲時,因兩河藩鎮戰亂,由滎陽逃難到徐州符離(今安徽宿縣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縣尉的堂兄.15,16歲時,立志應進士舉,刻苦讀書,口
舌成瘡,手肘成胝.後來,父死母病,靠長兄白幼文的微俸維持家用,奔波於鄱陽,洛陽之間,生活比較艱苦.貞元十六年,白居易29歲,進士及第.十八年(802) ,又與元稹同時考中"書判拔萃科".兩人訂交,約始於此,後在詩壇上齊名,並稱"元白".元和元年(806),罷校書郎.元和二年,帖集賢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學士.
次年授左拾遺.五年,改京兆府戶曹參軍,均依舊充翰林學士.草擬詔書,參預國家機密.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喪居家,服滿返京任太子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兩河藩鎮割據勢力聯合叛唐,派人刺殺主張討伐藩鎮割據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請急捕兇手,以雪國恥.但卻被腐朽的官僚勢力攻擊為越職言事,並捏造"傷名教"的罪名,將他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這對他是個沉重的打擊.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還京,拜尚書司門員外郎,遷主客郎中,知制誥,進中書舍人.因國事日非,朝中朋黨傾軋,屢次上書言事不聽,於長慶二年(822)請求外任,出為杭州刺史.後又做過短期的蘇州刺史.在杭州時,曾修築湖堤,蓄水灌田千餘頃;並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飲用.離蘇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書監.次年轉刑部侍郎.白居易從58歲開始,定居洛陽.先後擔任太子賓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職.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他在洛陽過著飲酒,彈琴,賦詩,遊山玩水和"棲心釋氏"的生活.時常與名詩人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他在舒適的晚年仍然時常想到人民.73歲時,還出資募人鑿開龍門八節石灘,以利行船.兩年後病終.葬於龍門香山琵琶峰(見彩圖河南洛陽白居易墓).詩人李商隱為撰墓誌.今已辟為游覽勝地.白居易一生不僅留下近3000篇詩作,還提出了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歌比作果樹,提出了"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著名論點.白居易繼承了中國古代一貫以《詩經》為主旨的比興美刺的傳統詩論,十分強調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他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白居易生前,曾對自己的詩文進行過幾次編集,初名《白氏長慶集》,後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詩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寫5部.分藏於廬山,蘇州,洛陽及其侄子,外孫的家裡,唐末動亂,抄本散亂,又經輾轉刻寫,已非原貌.現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刻本,僅71卷,收詩文3600多篇(其中還羼入幾十篇他人的作品),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曾影印出版.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馬元調重刻《白氏長慶集》71卷,與紹興本基本相同.另有日本那波道園1618年的活字覆宋刻本(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分前,後集,內容也與紹興本大體相同.清汪立名則刻有《白香山詩集》40卷,僅詩,無文,其中包括輯佚而成的《補遺》 2卷,並於原注外增加箋釋.1979年中華書局出版顧學頡校點《白居易集》,以紹興本為底本,參校各本,加以訂補;又編《外集》2卷,搜集佚詩佚文,並附白氏傳記,白集重要序跋和簡要年譜.研究資料方面,新,舊《唐書》有白居易的本傳,陳振孫,汪立名均撰有年譜.近人陳寅恪的《元白詩箋證稿》和岑仲勉的《白氏長慶集偽文》,對白居易的詩文多所考訂.今人王拾遺《白居易生活系年》,朱金城《白居易年譜》.中華書局1962年出版陳友琴所編《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白居易卷》,收集自中唐至晚清有關評論資料.另有日本花房英樹著的《白居易研究》等,都是研究白居易的較重要的參考書藉.
白居易
琵琶行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今陝西省渭南縣境)人.貞元十五年(798)進士,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因直言極諫,貶江州司馬,移忠州刺史.後被召為主客郎中,知制誥.太和年間,任太子賓客及太子少傅.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死時年75歲.
杜甫而後,白居易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裡,正是安史之亂後各種矛盾沖突急劇發展的時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時期.錯綜復雜的社會現實,在白居易詩中得到了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詩近三千首,數量之多在唐代詩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政治諷喻詩;一是以《長恨歌》,《琵琶行》為代表的長篇敘事詩.前者把當時社會病態的症結所在,幾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筆底.後者則有著曲折離奇,自具首尾的細致的情節描寫,和完整而鮮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語言和音調上又顯得特別得流暢勻稱,優美和諧.這是一種新型的詩,當時號稱"千字律詩",流傳極廣,正如宣宗李忱所說:"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擁兵割據的藩鎮吳元濟有勾結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長安城頓時一片混亂.白居易當時任東宮贊善大夫,是個陪侍太子的閑職,不能過問朝政,但他壓抑不住自己的憤怒,上書請求緝捕兇手,終以越職言事的罪名被貶為江州司馬.五年後,憲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調回長安.
以閑適詩和感傷詩為主.感傷詩:《長恨歌》《琵琶行》
閑適詩:《賦得古原草送別》
是他"獨善其身"的時期,揉和儒家"樂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來作"明哲保身"的法寶.悔恨"三十氣太壯,胸中多是非".
後期
(即自貶江州司馬到死)
以諷喻詩為主.代表作品為《賣炭翁》
仕途一帆風順,始終抱著"為民請命""兼濟天下"的宗旨.
前期
(從入仕到貶江州司馬以前)
詩歌特點
生活特點
時期
白居易生平與詩作
代表作品
長恨歌
琵琶行_
行——古詩的一種體裁.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一:"古詩或名曰樂府,謂詩之可歌也.故樂府中有歌有謠,有吟有引,有行有曲."宋趙德操《北窗炙(guǒ)》卷上:"凡歌始發聲,謂之引……既引矣,其聲稍放焉,故謂之行.行者,其聲行也."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開形式,後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
解題
詩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經過,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說明了本詩的寫作動機,定下了全詩凄切傷懷的感情基調.本詩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濃的長篇敘事詩.
自讀詩前小序,疏通文意.思考:詩前小序有些什麼內容 對全詩有何作用
文章結構
江頭送客聞琵琶
江上聆聽琵琶曲
歌女傾訴身世苦
同病相憐傷遷謫
重聞琵琶青衫濕
邀見歌女
演奏名曲
聽者陶醉
少年歡樂
晚年淪落
悲苦心境
秋江夜送客
月夜聽琵琶
月夜彈琵琶
東船西舫悄無言
凄涼話身世
我聞琵琶已嘆息
自言本是京城女……
夢啼妝淚紅闌干
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為君翻作琵琶行
卻坐促弦弦轉急
滿座重聞皆嘆息
演奏琵琶曲
調弦校音,情隨聲出
演奏名曲,傾訴悲情
珠落玉盤,急切愉悅
幽咽凝絕,幽愁暗恨
鐵騎突出,激越雄壯
曲終收撥,戛然而止
江心月白,余韻無窮
(序曲)
(總寫)
(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第三樂段)
(曲終)
(魅力)
鮮明的對比
詩歌的第三部分:自訴身世苦是為了塑造一個封建社會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的典型形象,控訴世人的重色輕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這一部分採用了對比的手法.
少年得意
老年失意
門庭若市
年輕貌美
昔日歡笑
獨守空船
今日辛酸
年長色衰
一個飄泊江湖的曾經名噪京都,紅極一時的長安歌妓.青春歡笑,老大淪落,年老色衰."重色重利"的社會使色藝雙絕的琵琶女"獨守空船",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損害的歌伎們的悲慘命運.她有一種"曾經滄海",卻仍不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莊風格的成熟美.__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
詩人著力刻畫琵琶女的目的只是為了更好地抒寫自己的天涯淪落之恨.那麼,本文的主旨句是什麼呢 __
為什麼要極力鋪寫這一形象
主題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體的長篇敘事詩,頗富抒情色彩,它是白居易感傷詩的代表作.鑒賞詩歌要准確而深入把握藝術形象.長篇敘事詩多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來表現主題.
《琵琶行》主要敘述了詩人與一飄泊江湖的長安歌伎邂逅相遇,並被其琴聲和凄苦身世感動的故事.
__ 一個是處於封建社會底層的藝伎,一個是被壓抑的真正知識分子,雖地位懸隔,在這風清月白的環境下自然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和交流,成為知音,可見其對歌伎人格尊重的進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 了封建社會壓抑人才,不容賢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蘊含著許多能使人從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時代,階級的局限,成為後世飽經憂患的人邂逅時的共同心聲.(美學價值,現實意義)
回顧全文,拓展主題
第一次(暗寫):詩人送客聞琴
"醉不成歡慘將別"(暗示淪落)
"主人忘歸客不發"(側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明寫):彼此相見,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詳寫)
琵琶女自敘身世
詩人述"遷謫意"
第三次(明寫)"感我此言""卻坐促弦"(略寫)
"江州司馬青衫濕"(側面烘托)
"同是天涯淪落人"
照應
(點明主旨)
琵琶女三次演奏
《琵琶行》里寫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樣的音響,讀者很難想像,而比之於急雨,比之於私語,比之於大小珍珠墜落在玉盤中敲出的音響,就可以使讀者感受到兩弦的美妙各具特色.詩里還用"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比喻曲調的流轉和凝澀,用"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比喻曲調的高亢雄壯,都把琵琶的聲音描寫得淋漓盡致.元稹《琵琶歌》里的"淚垂捍撥朱弦濕,冰泉嗚咽流鶯澀",李紳《悲善才》里的"秋吹動搖神女佩.月珠敲擊水晶盤",也都是以聲喻聲的.元詩比白詩為早,白詩"鶯語"二句,可能受到元詩的影響,但較元詩為勝.
鑒賞《琵琶行》的音樂描寫
以聲喻聲,不在於聲音的完全相似,不能過於黏滯.如"鶯"在"花底","泉"在"冰下","瓶"是"銀瓶","騎"是"鐵騎","佩",是"神女佩","盤"是"水晶盤"等等,有的並不直接關繫到音響,卻能夠令人從中聯想到音樂的美妙.
描寫音樂,除了較多地運用比喻之外,還運用其他的手法.妙語點睛,也是一種常用的手法.
《琵琶行》寫道:"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又寫道:"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音樂是用來抒發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夠通過演奏表達自己的哀愁或歡樂.聽曲的行家,也能夠從曲調中領會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若聽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樣的心情,那感受會是很強烈的.白居易真不愧為聽曲的行家,於琵琶未成曲調時已經感到弦聲飽含感情,於演奏的過程中又聽出琵琶女有無限心事,於演奏終結時更聽到了弦外之音,聽到了於無聲處表露的哀愁.
"同是天涯淪落人",白居易與琵琶女有類似的遭遇,所以感動得青衫淚濕.這里,用比喻已經不夠了,詩人就直接出面為樂曲解說.詩人的解說猶如畫龍點睛,點到了妙處.只輕輕一點,就提示出樂曲的無窮含蘊."未成曲調先有情","此時無聲勝有聲",已經成為千古傳誦的妙句.說一句題外話,古人有的責備白居易不該於謫居中夜入離婦之船,認為有違禮法.我們倒認為,白居易能沖破封建的等級觀念,平等地看待一個地位卑賤的琵琶女,將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為倡家女,今為商人婦的遭遇作類比,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我國古代詩人雖有自比美人芳草的傳統,但大都比的是純潔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貴婦,自比歌伎是較少見的.
《明湖居聽書》中也運用了這種手法.寫白妞開始(唱)的情景,"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也是由作者直接講出自己的感受,只是就中又使用了比喻罷了.《琵琶行》寫音樂,意不在寫音樂而在寫人,在慨嘆琵琶女身世凄涼和抒發自己的不滿.《明湖居聽書》只不過極力形容唱腔的美妙,無弦外之音.兩者相較,我以為《琵琶行》勝過一籌.
琵 琶 行 作者:白居易
元和十年,我被貶到九江當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個夜晚,到湓浦口送一個朋友,聽見船中有人彈琵琶,那聲音,錚錚縱縱,很有京城裡的韻味。問那個人,才知道她原來是長安歌伎,曾經跟曹、穆兩位名師學彈琵琶,年紀漸大,姿色衰退,只好給一個商人當老婆。我便吩咐擺酒,讓她暢快地彈幾只曲子。她彈奏完畢,十分憂傷。敘述了年輕時候的歡樂情景;可是如今呢,飄零憔悴,在江湖中間輾轉流離!我從京城裡貶出來,已有兩年,心情平靜,安於現狀。聽了她的話,這天晚上,才感覺到被貶謫的味道,因而作了這首長詩送給她,共計六百一十二字(按:實際上全詩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晚間在潯陽江邊送別友人,楓葉荻花,在秋風里沙沙抖動。主人下了馬,走進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卻沒有音樂助興。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悶悶地喝醉了,凄凄慘慘地將要分別,將分別的時候,茫茫的江水裡沉浸著明月。忽然聽見水面上飄來琵琶的聲音。主人忘記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跟著聲音悄悄地詢問是什麼人在彈琵琶,琵琶聲停止了,想說話卻遲遲地沒有說話。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近船隻,請那個人相見。添酒、挑燈,又擺上酒宴。再三呼喚,她才肯走出船艙,還抱著琵琶,遮住半邊臉龐。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擰轉軸子,撥動了兩三下絲弦,還沒有彈成曲調,已經充滿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嘆息,每一聲都在沉思,好象在訴說不得意的身世,低著眉隨著手繼續地彈啊,彈,說盡那無限傷心的事件。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盡事。
輕輕地攏,慢慢地捻、又抹又挑,開頭彈的是《霓裳》,後來彈的是《六么》,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風驟雨,細弦切切,好象是兒女私語。嘈嘈切切,錯雜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滿了玉盤.花底的黃鶯間間關關——叫得多麼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麼艱難!流水凍結了,也凍結了琵琶的弦於,弦子凍結了,聲音也暫時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種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愁恨,這時候沒有聲音,卻比有聲音的更激動人心。突然爆破一隻銀瓶,水漿奔進,驟然殺出一隊鐵騎,刀槍轟鳴。
輕攏慢拈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灘。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子彈完了,收回撥子從弦索中間劃過,四根弦發出同一個聲音,好象撕裂綢帛。東邊西邊的船舫里都靜悄悄沒人說話,只看見一輪秋月在江心裡閃耀銀波。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疑疑吞吞地放下撥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來顯得十分肅敬。她訴說:「本來是京城裡的姑娘,家住在蝦蟆陵附近。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客。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歲就學會了彈琵琶的技藝,名字登記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彈罷曲於,曾贏得曲師的贊揚,妝梳起來,常引起秋娘的妒嫉。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少年,爭先恐後地贈送禮品,一隻曲子,換來無數匹吳綾蜀錦。打拍子敲碎了鈿頭雲篦,吃美酒潑臟了血色羅裙。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啊,明年歡笑,輕輕地度過了多少個秋夜春天;兄弟從了軍,阿姨辭別了人世,無情的時光,奪去了美艷的紅顏。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弟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的車馬,越來越稀,嫁了個商人,跟他到這里。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別離,上個月又到浮梁,去買茶做生意
http://..com/question/95894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