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在線 » 聽書美國顛覆價值觀

聽書美國顛覆價值觀

發布時間: 2022-12-19 13:46:25

A. 美國普世價值觀是什麼

普世價值,顧名思義,就是普遍適用的價值觀。它超越民族、種族、國界和信仰,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價值觀,是衡量是非善惡的最低尺度,或者說是人類道德的共同底線。具體的說,普世價值觀由三個基本要件組成:公平、正義、自由。
美國宣傳的價值觀根本不是什麼「普世價值觀」。美國的學者常常說,美國大學實行的通識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反思批判能力、理性判斷能力,等等,給人的感覺是西方那套價值觀是最客觀、最公正的,是全世界都適合的「普世價值」。其實,美國高校的價值觀教育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質上是為維護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西方高校所宣揚的價值觀,其實質就是資本主義自由、民主、人權、博愛等價值觀在高校意識形態中的反映。這種價值觀,是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貫穿於美國高校價值觀教育的全過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局限性和面臨的困境表現得更加明顯。西方有識之士認為,金融危機背後的價值根源就是個人主義。所以,不要為西方價值觀光鮮的外表所迷惑,要揭露其實質,旗幟鮮明地加以反對和批駁。

B. 美國對外輸出自己的價值觀

美國確實一直在輸出自己的價值觀,而且可以說非常非常的成功!!人類有史以來,從未有一個國家的文化能像現在的美國一樣強烈的影響世界其他國家!!

沒有你說得那麼露骨,也不是很直接。但美國確實一直在用電影等等等等一系列手段宣傳美國式的個人英雄主義和他們的價值觀。

其實美國對中國的影響就非常大。你看現在很多人在網上天天喊著「民主」「自由」「人/權」,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民主自由人/權,只是不斷的從美國各個方面的宣傳中知道有這么一些東西,而且美國說中國沒有這些東西。

現在都知道自由了,對機體的服從卻很少被人提起。都知道民主了,卻沒人知道投票不等於民主。都知道人/權了,集體利益在沒有被提起過。

因為美國之宣傳過個人英雄,為自由而戰,沒宣傳過為集體利益犧牲。因為美國告訴全世界投票選總統的國家就是民主的,沒告訴全世界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中關於投票的是全書中局限最大的一部分。

C. 我們如何看待美國的普世價值觀

美國的普世價值觀與中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差不多,中國的價值觀更全面。倆國價值觀不同的是美國價值觀是人人都是社會的主人,人大於國家,其實這也是停留在紙面上的,人個性多張揚應有尺度相控的,我相信美國那最幸福的人群是不買美國普世價值觀的賬的。

D. 美國的價值觀是什麼.是顛覆別國的政權嗎

美國人的價值觀(一)

美國200多年建國和強國的歷史,也是美國人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歷史。系統地了解美國人的價值觀,對於宿遷當前的創業文化建設,對於宿遷廣大的創業者,應該有所啟迪。
1、今世我做主。美國人不相信天命。認為,事在人為,沒有不可能的事。認準的事,無論花多大的代價,也要把它做成。美國人最瞧不起不思進取、對前途失去信心或哀嘆「命該如此」的人。自己是自己命運的主人。

2、求變。在美國人看來,變化是同成長、發展、改進、進步聯系在一起的。變,意味著條件的改善。今天,美國人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一是因為美國人認為世界上沒有他們做不到的事,二是因為美國人堅信,任何一個美國人,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有責任、都應盡力地把每一件事情做好。美國人不喜歡按部就班的、一成不變的或者連續穩定的、祖輩遺留下來的傳統的價值理念。

3、惜時如金。時間,對美國人來說,是最最重要的。在外國人看來,美國人似乎更在乎能否按計劃准時完成工作,而不願意把時間花費在內部的人和人關系協調上。工作計劃一旦制定,美國人就會去不折不扣地落實。在美國,遲到,哪怕只遲到10分鍾,也是十分不禮貌的。如果迫不得已要遲到,應該提前電話告知。在美國的詞語里,與時間有關的字或片語有:on(准時)、kept(趕上)、filled(安排滿的)、saved(節約)、used(用掉的)、spent(花掉的)、 wasted(浪費掉的)、lost(失去的)、gained(贏得的)、planned(計劃的)、given(給定的)、made the most of(充分利用) 、kill(虛度)等。

4、公平公正。人人生而平等,意味著生活中人人享有平等的成功的機會。只不過,如何將理想變為現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外國人即使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對美國人這種不問職位和社會地位信奉人人平等的價值觀感到不可思議。一個外國人特別是在本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去美國之前,一定要有「在美國是個普通人」的心理准備。

5、張揚個性。我沒有把「Indivialism」翻譯成「個人主義」,是因為在我們的觀念中,個人主義是一個貶義詞,而實際上,「Indivialism」應該是個中性詞,把它譯成「張揚個性」更恰當些。張揚個性的價值觀起源於西方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到了21世紀的美國,這種價值觀被發展到極至。無論是思想,還是行動,美國人處處表現出與眾不同。他們會加入很多組織。但在一個組織中,他們也會顯示出與其它成員哪怕是一點點的差別、一點點的獨特、一點點的特別。美國人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絕對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到選舉美國總統時,他們會要麼投民主黨的票,要麼投共和黨的票。

6、自由競爭。在美國,學校和家庭從小就對孩子進行競爭意識教育,鼓勵孩子在課堂上踴躍回答問題。美國人相信,競爭能產生挑戰和壓力,只有競爭,才有最好。自由競爭促進了美國企業和美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同樣,也是由於自由競爭,才有了美國體育、教育和藝術的快速進步。

E. 美國的文化價值觀是什麼

你可以直接搜索 美國的文化價值觀是什麼 也會找到答案

對我們而言,美國的文化價值觀 很難注意到它們。它已成為了我們的生活背景,我們離不開它們,就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它們是一種想當然的東西,從我們的出生到最後死亡,文化一起決定著我們的生活。如何文化發生了變化,那麼我們也就不能成為現在的自己了。
美國人的種族、職業、信仰多種多樣,因此,美國文化是最多元性的文化之一。煤礦工人和公司經理、愛爾蘭血統的波士頓天主教徒和新奧爾良的科利奧爾人——他們都是美國社會的一部分,同時也為美國文化增添了光彩。但是,盡管存在著這些差異,某些共同的價值觀模式還是能夠清楚地被區分出來的。
1、美國人的傳統價值觀
羅賓·威廉斯在他的《美國社會:一個社會學的解釋》(羅賓·M·威廉斯,Jr.,1970)一書中給出了一套美國人的基本價值觀,為我們這一部分的討論提供了基礎。此外,許多其他社會學家也區分出了一系列美國人共有的價值觀。這些論斷已得到了外國遊客的贊同,他們觀察到了同樣的典型美國人的特徵。在美國人中進行的民意測驗也證實了這些價值觀,測驗結果表明美國人仍然信守岡納·莫德爾(Gunnar Myrdal,1962)所說的「美國人的信條」。威廉斯列出了如下傳統的美國人價值觀:
個人成就。個人成就是所有美國人評價最高的價值觀之一。美國人贊揚和獎勵那些才藝出眾和成就輝煌者,尤其是那些通過艱苦工作而取得成就的人。一個人的價值常常被贊同於其在商業、藝術或其他重要領域中的成就。但是,對成就的這種強調,特別是往往用經濟方面的狀況來衡量成就,就與尊重一個人僅因為是其自身的原因的觀念相沖突。
工作。美國社會是建立在艱苦工作的基礎上的。來到這片荒原的早期移民必需努力工作,這不僅僅是為了爭取較好的社會條件,更是為了能生存下去。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人們的生產提供了可能性,同時,這些殖民者也意識到,一個農民、獵人或礦工的勞動不僅僅給他自己,而且也給整個社會帶來了財富。這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價值觀,工作被視為是取得較好的社會條件的手段。這個新國家開放流動的社會結構也為那些努力工作的人們提供了出人頭地的機會。到現在為止,工作仍然是美國文化中一個重要的價值觀。
道德關懷和人道主義。作為美國人虔誠的宗教信仰的一部分,早期美洲殖民者對那些比他們不幸的人們的福利有關深切的關注。不過在實際生活中,美國人並不經常把這種價值觀付諸實施。同時,人道主義價值觀與美國人其他的一些主要價值觀存在邏輯矛盾。比如,個人成就的價值觀就使很多美國人難以接受國家福利計劃。在他們看來,讓社會的一部分人來養活那些根本不工作的人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其他人顯然是由於其自身難以抗拒的原因而陷入貧困的(例如水災受害者),則大部分美國人的態度是十分慷慨的。要解決諸如上述個人成就與道德關懷之類核心價值觀之間的沖突是很困難的,而且很容易導致個人層次的混亂和不穩定。
效率和實用主義。美國人傾向於用實用主義來評價事物:這是否可行呢?是否值得這么做?這種價值觀很大程度上是受美國邊緣地區傳統的影響。邊緣地區的危險環境使當時的殖民者對那些缺乏效率和不夠實用的工具、武器甚至人都十分輕視。
作為一個實用主義者,美國人喜歡盡快解決手頭上的問題。結果,美國人往往比較注重技術,並有一種想控制物質世界的強烈慾望。美國人一般不願意追求長遠的、不切合實際的目標。
進步和物質增長。作為一個建立在希望之上的國家,美國一直對進步的思想感興趣。這種思想的源泉之一就是對工作的重視,它直接導致了這樣一種觀念,即艱苦的工作將有助於建立一個美好的世界。早期的美國人努力提高他們的物質繁榮和享受的水平,這種努力使進步的思想和技術革新相聯系起來:如果一種事物是新的,那它肯定就是好的。由於進步的思想和物質增長是緊密相關的,所以它們都意味著「美好生活」。由此,在美國的公司和企業中出現諸如「進步是我們最重要的產品」這樣的口號也就不足為奇了,廣告也竭力使我們購買它所宣傳的產品,因為它是「新的」和「進步的」。
平等。由於早期的美國殖民者大多來自殖民國的中下層階級,所以他們大多反對嚴格劃分階級的觀念。因此,「舊世界」的許多不平等現象在美國則不是問題。另一方面,由於這個國傢具有大量的自然資源能夠為所有人提供充足的供應,從而更增強了平等的觀念。
和許多其他主要價值觀一樣,平等觀念也和其他一些價值觀存在沖突,而且也往往在實踐中難以得到體現。這里,我們再次看到了理想價值觀和現實價值觀之間的沖突。一種認為美國人生活中明顯缺乏平等的觀點指出,要體現平等價值觀就要求每個人都能有一個平等的機會去爭取成功,但實際上即使以這個最普通的標准去衡量,大多數美國人也很難做到這一點。許多中上層階級的成員把他們在社會中的優越地位解釋為對他們更高個人成就的一種獎勵,而這種個人成就觀點也是美國人的主要價值觀之一。
自由。在所有美國人價值觀中,自由占據了最重要的位置。對美國人而言,自由意味著行為不受約束,又代表著一個明確的、完全的自由體制,包括:新聞自由、和平集會的自由、維持多黨政府的自由以及私人經營企業的自由等。
雖然美國人也接受一些對其自由的限制,但他們對任何過分強權的、直接要求他們如何生活的政府則表示出完全的不信任。這種不信任建立這樣一種信仰之上,即人們應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
美國人的這種對政府控制的懷疑態度必然會產生這樣一種沖突,即文化中自由價值觀和平等價值之間的沖突(利普斯特,1963)。如果沒有政府管理,一部分人會變得極端富有甚至專權。極端的財富緊接著就會帶來對窮人、下層階級的壓迫。這就違背了我們所接受的平等價值觀或至少是違背了平等機會的觀念。
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大部分美國人相信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而且應被其他國家沿用。即使到今天,那些對美國社會提出建設性批評的美國公民有時會被認為是不愛國的。
最近的一些社會學研究已發現了美國人和英國人的個人價值觀之間存在許多相同點。正如表3-2顯示的那樣,在12種價值觀中,兩國的城市居民都把「身體健康」和「婚姻幸福」列在最重要的選擇,而把「道德目的」、「團隊工作的意義」、「賺大錢」列在最後。然而,兩國公民對具體各項價值觀的重視程度是不一樣的。婚姻和朋友對英國人而言更為重要;美國人則更注重「有意義的生活」。可以推斷,這些區別反映了兩種文化間深層次的差異:美國文化更偏向於集體主義,而美國文化更偏向於個人主義。
2、對美國人價值觀的其他分析
盡管羅賓·威廉斯曾經指出,我們前面所討論的某些價值觀之間存在著沖突,但他並沒有過多地強調這些沖突,從而把它看作是美國文化的主要要素。他也沒有對價值觀之間的相互關系展開足夠的討論。但近年來,價值觀之間的相互沖突和相互聯系已成為其他社會學家們分析的焦點。同時,研究者們還指出,美國人的主要價值觀正處在巨變過程中。
帕森斯的觀點
塔爾科特·帕森斯(1964,1967)(他的社會理論很強調文化價值的意義)認為美國社會的主導價值觀可稱為「工具性能動主義」(instrumental activism)。所謂「能動主義」,帕森斯是指美國人傾向於對周圍環境進行控制,而不是佛教徒那樣的被動的生活方式。所謂「工具性」,帕森斯是指這樣一種事實,即美國社會並不追求一種高層次的或者說是「最終的」目標或價值觀,相反,它追求一種非常普通的「改善」或「進步」。美國社會所主張的主要價值觀——如效率、經濟發展、科學進步及追求知識等——都是為了獲得個體或集體的人類幸福的工具。
帕森斯強調指出,美國社會一直受到新教教義的道德和精神傳統的強烈影響。新教徒認為人是神的意志的工具,因此,人類應為建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工作,他們的目的是在現世建立一個上帝的王國,而不是期待來世。新教徒相信,個人能夠而且也有責任把自己的行為引導到這種基本的宗教義務上來。因此,所謂工具性能動主義就闡發了這樣一種觀念,即一個理想的社會應當是一個每個成員都能為了一個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工作的社會。
批評的觀點
丹尼爾·貝爾在其《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一書中提出了對美國文化沖突的尖銳批評(丹尼爾·貝爾,1978)。他指出,主導美國經濟的資本主義體制在其發展的不同過程中強調了兩種相互沖突的文化價值觀。在其早期階段,資本主義強調獨立、工作、成就、節儉和節制,這促成了較高的生產力水平,並使資本家把獲得的利潤不斷地進行再投資,從而積累資本。但是當美國社會由早期資本主義發展到大規模的資本聯合時期時,就需要更多的資金來維持企業的運轉,需要支出大量的廣告費用以鼓勵消費者購買商品和服務。這就引發了一系列新的價值觀,包括個人享樂、自我表現和自我沖動。
人們不斷被勸告要增加消費,要好好消遣,要旅行、喝酒、享受生活,這一切都使美國人發現自己已陷於與原有價值觀——艱苦工作、勤儉和謙虛——的劇烈沖突之中。為了獲得享受新價值觀的手段,人們反而又必須繼續遵循舊的價值觀。但是,這兩種價值觀在許多方面顯然是相互矛盾的,很難把它們融合在一起。此外,這種明顯向貝爾所說的享樂主義——認識個人享樂是最高利益的觀點——發展的長期趨勢,最終將會威脅到美國社會的資本主義制度。即時享樂的願望將會使人們喪失努力工作、節儉的動力。如果貝爾的上述論斷是正確的,那麼美國文化就已遠遠背離了新教徒的信仰和實踐。
貝爾並不是唯一的一位認為美國的基本價值觀正在潛移默化地向享樂主義轉變的當代社會學家。社會歷史學家克里斯托弗·拉什在其最暢銷的著作《自戀主義文化》中指出:長期主導著美國人生活的個人主義價值觀正在讓位於「純粹的個人專注」,或者說讓位於所謂對自我實現的追求(克里斯托弗·拉什,1979)。甚至我們關於成功的定義也正在從通過艱苦工作和推遲享受以求得自我實現,就直接追求報酬和滿足的自我實現。
作為這種不斷增長的自我專注的結果,自我實現的流行觀念,如健康食品、強調個人舒適和學會溝通等正成為一種時尚。拉什把這種價值觀的變化視為一種個性失調,稱之為「自戀主義心態」,或者說是極端的自我中心主義。反過來,這種自我中心主義價值觀的不斷增長是和我們社會的更大變化直接相關的,特別是與我們大多數人在其中工作的大型官僚體制的興起密切相關。現代社會中官僚體制的巨大規模,使人們對舊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在這么一個已發生巨大變化的社會環境中是否依然能發揮作用而產生懷疑。同時,具有自戀主義心態的人們則發現他們操縱他人的能力可使他們在這個共同世界中走向成功。
最近,由羅伯特·貝拉(Robert Bellah)領導的研究小組進一步發展了這一對英國人價值觀的廣泛批評。在一本名為《心靈的習性》(1986)的書中,貝拉和他的同事們同意貝爾和拉什關於自我實現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主要價值觀的觀點。貝拉和他的同事們認為自我實現是個人主義的現代發展形式,而後者一直是美國社會的一個中心觀念。在他們看來,這種當代形式的個人主義的問題是,人們已越來越對社會的集體目標缺乏關心,並退回到他們的私人生活中去了。他們認為,在美國早期歷史中,這種與個人主義與生俱存的自我中心主義受到了人們與家庭、教會及當地社會較強聯系的制約。然而,隨著這些社會機體的日益衰弱,人們越來越把公共關懷(如照顧窮人)放在一邊,而這對於一個自由、民主社會的生存而言是必需的。
在上述對美國文化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貝拉和他的同事們在《美好社會》一書中強調了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的重要性,該書認為強有力的制度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它們能壓制人們自私的沖動,並促進公共利益。作者還詳盡描述了發生在我們周圍的制度弱化的結果:家庭、商業組織和國家都陷入了債務的泥潭中;貧困、無家可歸和污染持續惡化;美國的兒童也處於困境中;自然資源難以更新。他們強調認為,只有為我們的社會負更大的責任,才是真正對自己負責。
民意測驗的觀點
貝爾所發現的美國文化中日益增長的享樂主義與拉什所看到的正在出現的自戀主義傾向顯然是相互聯系的,兩者都和貝拉所說的新個人主義有關。但是,這些分析都只能說是針對特殊情況的,是建立在個人觀察和推理的基礎上的。即使是對貝拉小組而言,他們的結論也僅僅是建立在對幾百個美國人觀察的基礎上的。作為這些論斷賴以存在基礎的數據本身的脆弱性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民意測驗所反映出來的美國人態度和價值觀的變化,在多大程度上支持了他們的觀點?
在對從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後期美國人價值變化進行的測量中,民意測驗起居室丹尼爾·揚克羅維奇發現了他所提出的美國價值觀正在進行「文化革命」的依據(丹尼爾·揚克洛維奇,1981)。他把這場革命視為一種由我們的新教徒先輩的「自我剋制」觀念向自我實現倫理的轉變。他所引用的部分論據是,他在研究中發現相信「勤勞致富」的美國人的數目從58%下降到42%,或者說還不到美國人口的半數,而80%以上的美國人在某種程度上已認同了自我實現的觀念。但是,他保持了相對樂觀的態度,認為這種變化已得到了扭轉,並相信美國人正在變得更少一些自我中心主義,而且正在向責任倫理轉變。
不論美國人是否真的願意向責任倫理轉變,他們顯然正在變得更為憤世嫉俗,也日益從對公眾社會的幻想中醒悟過來。通過對美國人觀念在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期間變化的研究,研究者發現了日益增長的超然態度和對美國社會信任程度的減弱(哈里斯,1987;黑斯廷斯等,1991)。例如,對醫生的信任程度由73%下降到30%;對商業領袖的信任程度由55%下降到16%;對聯邦政府技術部門的信任程度由41%下降到17%;對工會領袖的信任程度(從來都沒有達到過較高水平)由22%下降到10%(參見圖3-1)。
一種新的文化轉變?
在最近的一篇向布魯科林斯研究所提交的報告中,丹尼爾·揚克羅維奇(1994)為他的樂觀觀點提出了一個新的依據,認為我們正處在向一種新文化轉變的邊緣——如果說不是要回到傳統價值觀,至少也可以說是背離了最近幾十年的激進個人主義傾向。這一新趨勢得到了大眾媒介的鼓吹,他們持續報道美國人正變得日益「家庭中心主義」,且不熱衷於「物質主義」。如果這一變化確實已在發生,則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在相對表面的層次上,這一變化可能和二戰後及60年代期間美國生育高峰期間出生的那一代人已逐漸成人有關,由於他們人數眾多,因此正在嚴重影響美國人的文化模式。過去幾十年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的發展可能和這一代人還是青少年、大學生或未婚人員這一事實有很大關系,因為他們相對來說還未受到工作、家庭這一現實的束縛。進入90年代以來,這一代人中的大部分已開始安定下來,參加了工作,組織了家庭,並已生兒育女,這就促使他們轉向一種更偏向於集體評價的價值觀。
揚克羅維奇提出了另一種較為可信的解釋,認為這一變化更多是取決於經濟基礎的變化而不是人口代際變化。在他看來,推動文化變遷的動力是經濟發展的程度,這一變化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在美國,這一階段發生於高度繁榮的50年代),富裕經濟是一個新事物,人們並不指望它能永遠持續下去。因此他們傾向於堅持諸如家庭穩定、努力工作和自我犧牲的價值觀。在第二階段(在美國,這一階段發生於60年代後期到80年代),人們已開始習慣了繁榮,而且認為這種繁榮會無限期地持續下去。根據這一看法,在這一階段人們更傾向於個人選擇而不是社會契約。「他們和他們的國家現在可以隨意消費,根本不用顧慮明天……他們認為他們可以任意揮霍,以彌補逝去的時光」。在第三階段,一種對繁榮可能已失去的恐懼產生了。人們認為他們可能由於個人原因而喪失了許多機會,從而又必需依賴別人。由此,他們開始修正自己的價值觀,背離個人主義,轉而強調社會聯系。
由於日益增長的經濟問題,美國顯然已開始進入第三階段。揚克羅維奇這樣寫道:「美國人正在降低他們的期望值,以使自己逐步適應在他們看來是困難變大、開放程度降低、公平度下降、壓力更大的經濟環境」。然而,到底這一變化能走多遠,是否會導致美國社會制度的全面革新,這還將拭目以待。

F. 怎樣理解美國獨一無二論,其價值觀和歷史觀

第一條,美國始終有人批判美國獨一無二論,而且是精英批判,草民鼓吹,因此這個現象本身就說明美國獨一無二,自信的在上層,警醒的也是上層。無論哪個國家的下層,都是無知無產且無畏的。現在美國的狀況是精英要給草民潑冷水,告訴大家美國沒太多獨一無二的,總這么想只會讓自己蠢,就像整天宣傳地大物博只會養一堆嗷嗷叫的敗家子。

第二條,美國獨一無二論(適用於任何偉大論),都是雙刃劍(不小心會砍到自己),而諾頓1996出版的李普賽特著作里系統闡述了美國的根本價值觀念,是這幾個根本價值觀念讓美國確實有獨到之處,分別為:自由,平等,民粹,個人主義和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注意,和雞尾酒一樣(不像白酒),或者和中醫里的神醫(不是中醫里的巫醫)一樣,配方里處處有制衡,否則會死人的。這裡面要講到的是把自由放在所有價值觀第一位是西方和東方的根本區別,東方認為秩序是第一位,因此很多問題雞同鴨講。另一個,是美國並不避諱自己很多時候在打民粹牌,美國比歐洲俗,但也比歐洲成功就是這個道理,底層玩民粹,上層講個人英雄主義,這是美國價值觀。反過來,上層玩民粹,鼓勵中產階級有獨立思維,我不知道那叫什麼。最後一個,是居然美國也相信萬物皆有定勢,不要過多干預,這似乎和漢初之無為而治有點像。當然如果大家都寄望於ZF是救世主願意供養大ZF那也是老百姓選擇(漢武帝搞的大官僚系統最後皇帝長臉百姓挨餓),蠢就一個字而已。

第三條,「The United States is truly remarkable, a nation founded on a set of Enlightenment ideals so beautifully expressed by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nd codified in the U.S. Constitution. We should feel good about our ideals, even when we don't quite manage to live up to them.」 沒法用精確且優美的語言翻譯,只好照抄。中國那些對美國的批判家,從來搞不清美國驕傲(傲慢)是因為它至少有個崇高的理想而且能拿上檯面,而且自己承認「很多時候並不達標」,而中國人認為全世界都是「故意」說一套做一套因此借機抹黑別人的理想,中國人的說謊,才是永遠的「新常態」和「檯面下的普適價值」。

第四條,美國人自認在歷史的大多數時刻和其他人有同樣毛病,尤其是「西方的勝利往往是以原住民的犧牲作為代價」(其實這個也挺獨一無二的,相比在全世界撒紅包讓自己人受窮那個二),因此強調讓中學生不斷學習自己歷史的陰暗面不忘歷史。個人認為,自由派在這一點做過了頭(雖然出發點是好的),美國現在的白內疚(white-guilt)泛濫,一切都是黑人有理,窮人有理,甚至伊斯蘭有理都來自這個教育理念。但是,這並非它偽善而是因為矯枉過正後的腦殘。這個歷史觀,和我們「一切都是別人的錯」,「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觀形成鮮明對照。任何有點思考的人讀我們的歷史書,很容易就看出我們是一群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堅定信奉者,而且絕無反省這個教育理念的意圖。

G. 誰知道有聲書這個概念的來龍去脈

1。有聲書
有聲書是一種個人或多人依據文稿,並借著不同的聲音表情,和錄音格式所錄制的作品,常見的有聲書格式有錄音帶、CD、數位檔(例如MP3)。有聲書一詞約在1980年代出現,意謂著這是一本用聲音來表達內容的書。

2。有聲書主要是由有聲書出版社或盲人圖書社團出版。一本有有聲是依靠講者的聲音而存在,講者是聽者和文稿的媒介,講者的聲音具有吸引聽者、使聽者著迷的本質。有聲書的內容可以是朗讀、廣播劇、或是專題報導來呈現。

目前,在美國,雖然有聲書只佔該國圖書銷售總量的3%,但它的普及以及快速增長速度驚人。在中國,有聲書的歷史雖然只有短暫的十多年,但由於數字音頻能夠存放在MP3播放器中,也自然吸引了不少的愛好者,發展前景也相對樂觀。

書籍,已不僅僅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而存在,對我們這些生活在信息過剩時代里的人來說,聽書,實際上意味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有聲書,加入到聽有聲書的行列,達到風聲、雨聲、聽書聲,聲聲入耳的完美境界!

在日前英國召開的一次有聲書論壇上,與會者認為,數字出版是內容提供商未來業務的一個主要增長點。隨著MP3隨身聽、手機及各種閱讀器的日益普及,出版商急需對有聲書及電子書等新的圖書形式引起關注。

據統計,2005年美國有聲書的銷售為8.71億美元,英國是7000萬英鎊(約合1.33億美元)。原瓦特斯通采購商斯格特·派克認為,出版商應挖掘新技術的潛力,不要認為有聲書只是紙質書的有聲版。實際上,它是產品再創造的過程,可以把內容傳遞到廣大的非圖書讀者手中。

有聲產品雖然有諸多方面的優勢,但借鑒音樂界的經驗,有50%的CD都是免費下載的,CD形式的有聲書只有兩三年的生存壽命,因此,出版商應當抓緊時機。同時與會者還認為,目前一些軟體公司在為產品增設防拷貝功能的同時,也限制了汽車或隨身聽用戶的收聽。有人預測,將來可能不需進行防拷貝保護,但若有盜版行為,盜版者將遭嚴懲。

按照原著作長度製作的(未縮減內容的)有聲書在銷量和銷售額上都處於領先地位,磁帶的銷售低於CD,但數字產品的增長非常強勁。只是價位過高,就會無人問津,如一本有聲書超過15英鎊,銷量就不會太大。未縮減內容的有聲書許多是通過下載實現銷售的,有聲書面臨許多大的變革,因此,有人認為,大膽地創新思考很重要。

身處快節奏的社會,終身學習的時代,你會不會經常這樣感嘆:擁有一段靜謐的時光讀讀書,充充電,已經成了一種奢侈的慾望,而每天你心愛的雙眼面對不得不閱讀的大量信息又使它不堪重負……那麼,你是否嘗試過用耳朵去「閱讀」?現在圖書市場上方興未艾的有聲書,它的出現,讓你一定會感受到在人類認知社會的第二空間里———聽覺所帶來的魅力,從深情悠揚的聲音中把握管理之道的玄機,領悟勵志信念的精髓,讓你寶貴的時間在堵車、長途旅行的無聊和疲倦中產生最大的價值,豈不妙哉?

什麼是有聲書呢?有聲書一詞約在上世紀80年代出現,是一種個人或多人依據文稿,並藉助不同的聲音表情和錄音格式所錄制的用聲音來表達內容的書。據了解,在歐美國家,有聲書進入大眾消費領域,在不長時間內卻獲得了巨大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個總值近20億美元的市場,甚至連全球最時髦的數碼產品iPod也內建了有聲書功能。

在我國,雖然有聲書的出版也有一些歷史,但它從前只局限於包括外語在內的教材、少兒益智類和文藝類的小說、評書等休閑產品上,管理類、勵志類的有聲書在市場上還不多見,因此其市場格局一直很單一,似乎與傳統出版業不搭界,沒有引起廣大消費者的注意。但近年來激烈的出版競爭,使得出版人已經很難在出版形式上推陳出新,而另一方面,人們在工作、生活中又存在著大量無法有效利用的時間,如乘車、步行、排隊等時間,這就為有聲書提供了很好的市場基礎。一些市場敏銳的出版社發現了在市場細分中有聲書的特定讀者,將一些經典的管理和勵志類圖書以聲音的形式開發製作成系列有聲產品,一經推出,立即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像熱銷的管理書《略勝一籌》、《我貴我值》、《企業三說》以及華人第一勵志大師陳安之的勵志書《我一定要》、《把自己激勵成超人》、《創業成功的36條鐵律》、《如何做個賺錢的總裁》、《賣產品不如賣自己》等有聲書系列,上市以來都取得了不俗成績,贏得了口碑。

有聲書為何在市場上能取得熱銷?據在勵志類有聲書推廣上頗有建樹的深圳夢工廠文化公司介紹,有聲書的熱銷,首先因為它符合快速獲取信息的需要,攜帶方便,「閱讀」起來不太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看看大城市每天堵車的情況誰都明白,大量的時間被浪費掉,但需要學習和充實的東西卻更多,有聲書正好可以彌補二者之間的矛盾,讓忙碌的商務人士在工作或休閑的同時能夠感受另外一種閱讀方式。其次,傳統的圖書往往只注重文字閱讀,而忽視了以聽覺為依託的第二閱讀空間的開發。第三,「有聲書」滿足了人們一心多用的心理,是典型的伴隨型產品。傳統紙介圖書與有聲圖書並不矛盾,二者是合理的補充,有時候用耳朵去「閱讀」有聲書更意味著「精準化」,更具有細節的力量。假如說傳統閱讀曾經是一場饕餮的盛宴,它在如飢似渴的時代里填補了人們空虛的胃,而面對現在快節奏的社會和無休止的大量資訊,人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像一個美食家一樣不斷淺嘗輒止。有聲書閱讀不是林中路,而是交叉閱讀的小徑,在一眼忘不到盡頭的閱讀迷宮中,深入淺出和行走自如是必由之路。

「閱讀」有聲書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閱讀變革,同時也是在信息大爆炸社會背景下所衍生出的一種閱讀現象,它的出現和流行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有聲書閱讀的群體正迅速膨脹,而這些人群卻恰恰多是知識階層。有聲正在成為時尚一族的最愛。

H. 求思維嚴密,對邏輯概念精通的朋友幫我看看這句話哪裡別扭,

這句話前面有「融入」這個詞,後面又有「愛國」這個詞,這是前後矛盾,如果想融入其他國家就說明你不愛國了,如果愛國怎麼會想要融入其他國家呢?這里的愛國應該說是愛的只是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傳承的文明。也許可以改成下面這句:
價值觀更貼近哪個國家 就能更好的融入這個國家 而不需要為了其他因素而影響自己的價值觀。
其實這個問題的本質是換國籍的本質,如果我是因為價值觀更貼近日本而放棄美國國籍,那當時加入美國國籍時難道價值觀就不貼近美國么,意思是價值觀變了?如果價值觀變了那說明可以為了「愛國」或其他因素影響或放棄自己的價值觀。
很多時候底線就是底線,當你突破它的時候不代表它不是底線了,只能說明這個人毫無底線。
第一次換國籍可能大家覺得這是慎重的決定,這個人有自己的價值觀和立場沒問題,當你第二次換的時候,大家只能覺得這個人做事不成熟,換國籍這種事都這么隨便。

I. 如何看待美國傳統的價值觀自由與平等

如何看待美國傳統的價值觀自由與平等。
對於美國人來說,平等是是他們最珍視的價值觀念之一。平等這個概念對於美國人對於美國的重要性堪比宗教對於教徒的重要性。他們堅持所有人都是「生來平等」,每個人都應該享有同等公平的機遇。美國人相信上帝平等看待所有的人,不考慮智慧、身體條件或者是經濟地位。這種信念被轉化成一種主張——所有人有平等的機會在生活中獲得成功。許多美國人在怎樣實現理想的問題上有很大的分歧,但是所有人都同意平等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准則。
許多高地位的外國人到美國以後都會被服務人員對待自己的態度激怒,比如飯店的服務生,商店的店員和計程車司機等等。美國人討厭用恭敬的態度對待地位高的人,相反的,用這樣的態度對待地位低下的人好像是他們所看重的。外國的貴人應該准備好在這個國家裡被認為與所有人普通人一樣受到平等的對待。
個性的自由
如果一個英國人來到美國,會發現美國人是極其隨意的,並且可能會感覺他們在有些高雅場合的行為甚至是失禮的。美國人是世界上最不正式、最隨便的民族之一,即使他們的文化來源於西歐。
像這個不拘禮節的例子是美國城市中最常見的,可能也是令人震驚的。例如,一個人是交響樂團中的一員,在任何的美國大城市他都會發現聽眾中有許多穿著藍色牛仔褲,短袖襯衫並且不打領帶的美國人。
在美國人的問候語中也會出現非正式語。更正式的「你怎麼樣?」已經大部分被一個不正式的「你好」取代。美國人會把這樣的不正式當做是一種恭維。這些足以顯示美國人個性的自由、不拘泥於細枝末節的態度和大氣、自信的展露。

J. 美國的主導價值觀是什麼

美國的核心價值觀憲政民主、普世價值、公民社會、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

在當今中國,西方價值觀念主要是指來自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政治思潮,尤其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宣揚的「憲政民主、普世價值、公民社會、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政治思潮及其宣揚的西方政治價值觀,而並不包括那些正確的西方社會科學知識。

美國價值觀並不是「普世價值觀」:

美國宣傳的價值觀根本不是什麼「普世價值觀」。美國的學者常常說,美國大學實行的通識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反思批判能力、理性判斷能力,等等,給人的感覺是西方那套價值觀是最客觀、最公正的,是全世界都適合的「普世價值」。

其實,美國高校的價值觀教育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質上是為維護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西方高校所宣揚的價值觀,其實質就是資本主義自由、民主、人權、博愛等價值觀在高校意識形態中的反映。

這種價值觀,是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貫穿於美國高校價值觀教育的全過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局限性和面臨的困境表現得更加明顯。

西方有識之士認為,金融危機背後的價值根源就是個人主義。所以,不要為西方價值觀光鮮的外表所迷惑,要揭露其實質,旗幟鮮明地加以反對和批駁。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李傳柱:美國價值觀並不是「普世價值觀」

熱點內容
道教小說在線聽書 發布:2025-01-21 17:53:38 瀏覽:108
懶人聽書二維碼 發布:2025-01-21 16:48:59 瀏覽:470
男頻的女強玄幻小說 發布:2025-01-21 16:31:22 瀏覽:660
國外科幻小說完本 發布:2025-01-21 16:31:07 瀏覽:162
現代重生豪門復仇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21 15:50:34 瀏覽:213
帶著兒子穿越到古代的小說 發布:2025-01-21 15:25:59 瀏覽:601
專門推薦小說的微博 發布:2025-01-21 15:16:43 瀏覽:773
斗羅大陸之絕世唐門同人小說推薦 發布:2025-01-21 14:36:11 瀏覽:825
金庸武俠小說斗酒僧 發布:2025-01-21 14:36:10 瀏覽:606
短篇英語科幻小說 發布:2025-01-21 13:56:06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