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與冥想聽書
⑴ 生命的原力覺醒,亦真亦幻道冥想
天地、神佛
眾生、鬼怪
不過亦真亦幻
體驗真實自己
便是當下悟道
說到冥想這件事情,大家的頭腦中是不是第一反應,會跳出是僧侶或瑜伽練習者,盤腿而坐,甚至口中還念念有詞,近乎通靈呢?我也曾經這么認為!
直到來到宇宙公民,慢慢了解的冥想體驗,徹底地改變了我的生活。我知道作為一個初學者,距離高僧的四禪八定還離得很遠,也許永遠達不到這樣的境界,但我確確實實的知道,通過近一年的練習,當我在冥想時,無論是內心極為安靜的寶貴時刻,還是只得到5分鍾短暫調整的呼吸時刻,只要將注意力轉回到自己的身上,我就能重新體會到,更清晰的思維,更少的自我批判與情感消耗,隨之而來的,是能持續慢慢變長的專注能力,和更加深沉放鬆的休息!
簡單地說,冥想(無論採取任何形式),是一種不斷把我們的心「拉回當下」的練習。
頭腦透射冥想
想到在《簡單冥想術》這本書中,作者用「頭腦空間」這個比喻,來闡述我們與生活之間的關系。頭腦空間不是一種依賴於表面情感的內心狀態,無論在悲傷或是憤怒,激動或是快樂的時候,你都能清晰地感覺到它。頭腦空間與你的任何想法、感受都能和睦地共處,這正是冥想會讓人感覺舒爽的緣由。如果說情緒是白雲,是烏雲,是陽光,是雨水,頭腦空間,就是天空。一切都在天空之中上演,然而無論是風和日麗,還是傾盆大雨,天空本身,並不發生任何改變。
看過《頭腦特工隊》的你,一定都知道,生活是一場由5個情緒演員擔綱主演的劇目。我們的生命體驗被5個角色主宰——快樂(joy)、悲傷(sadness)、恐懼(fear)、厭惡(disgust)、以及憤怒(anger)。當然了,我們總是希望joy是自己的人生主宰,在核心記憶中裝滿了明亮的快樂球。然而,當外在環境發生改變時,我們的生命總會經歷種種意想不到的磨礪和困境——生命完全崩塌,那些於我們而言最重要的事情,都失去了。失去純粹的美好,失去自己的個性之島。我們開始做一些「根本就不像自己」會做的事情,開始不再知道自己是誰,開始被種種情緒主宰我們的生命,卻又反抗那些我們認為不應該出現的情緒——Fear 和 Sadness。我們站在快樂(joy)的立場上,與悲傷和恐懼戰斗,卻只能發現,每戰必敗。
因為生命,我們自己是舞台,是導演,卻不應是這場劇目中的任何一個角色。我們必須學會承擔起那個看不見的角色:是的,幕後的總導演,提供整個劇目的舞台。想想一下,此時此刻,5個情緒小人,正在上演劇目,這時,你不再去扮演它們中的任何一個人。而是站在整個舞台之下,觀察每一個角色的表演,琢磨它的表演還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那一瞬間,我們不再Lean In, 不再迫不及待。而是後退,後退,再後退,直到將整個視野和格局拉得足夠大,開始擁有全局導演的能力。
所謂生命的原力覺醒,也就是意識到——我,是超越情緒的存在。
而超越情緒的那一刻,就是我停止再與自己的情緒做戰斗的那一刻。我並不再沉迷於某種情緒,也不再試圖抵抗那些我認為是不好的情緒。站在高處,向下看,我開始明白所有的情緒都有其作用,我必須允許它們去發揮。只允許joy存在的人,會癲狂。而過度沉迷sadness的人,會抑鬱。對萬物感到disgust的人,會發現自己也是如此的disgusting。而站在導演角色的高度,就是承認和允許每一個情緒角色的表演,太得意忘形時,請出fear, 藉由恐懼之口,勉勵我們。太浮於表面快樂時,請出sadness,適度的悲傷,讓人可以進入更深層次的思索和創造。而勃發向上的生命力,對現狀的不滿,要請出anger來表達——是展翅高飛,保持憤怒。
當我們開始坐下來時,將非常清晰地看到,自己內心的劇目是多麼混亂。情緒角色在舞台上相互拉扯,大打出手,我們發現每一個角色都不按照我們的預先安排在走位,在演出,毫無劇本,又毫無章法,簡直令人無法忍受。我們想跳出來,控制一切。冥想的練習,就是抑制住自己不斷想要跳上舞台,調度局面的渴望。 坐在台下,只是看著,看看劇情怎麼發展,看看演員如何表演,彷彿這場劇並不是我們的生命,甚至它與我無關。
年歲漸長,我們的控制欲太強,好奇心卻太少。還沒明白,自己的每一個情緒是如何產生,它想要些什麼,還沒學會傾聽它,觀察它,就粗暴地想要控制它,壓抑它所代表的能量,最後讓自己的內心,陷入一團糟。
第一個故事,是到一個寺廟的時候,寺廟要求來參加內觀的人,寫下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和不喜歡吃的食物。Andy非常開心,覺得自己簡直來到了寺廟中的五星級酒店。結果,寺廟送來的食物,全是他不喜歡吃的那一類——餅干、冰淇淋、巧克力。(簡直遭到了其他人的嫉妒!)Andy最開始感到憤怒,感到無法忍受。可是不得不吃這些食物充飢。漸漸地,他忽然看清楚自己的念頭中那種「不喜歡」是從何而來,可能是以往的某些觀念(認為這些食物不健康),可能是以往吃壞肚子的不好體驗。當他看到那些念頭時,他就不再對這些食物懷有強烈的不喜歡、甚至厭惡的感受。猜猜怎麼樣?——他在這些食物中,獲得了極大的滿足,也獲得了自己內心的修煉。
第二個故事,是在緬甸的寺院里,人們被要求非常緩慢地吃飯,從而去體驗吃飯中的每一個動作,和細微的感受。有一天,吃飯時候,兩位僧人分發冰淇淋給每個人,卻要求大家必須先慢慢地將自己碗里的飯吃完,才能去吃冰淇淋。在寺院里,人們要花一小時,才能吃完咖喱和米飯。冰淇淋會融化掉!這是多麼浪費食物,又多麼折磨人!望著冰淇淋的Andy,被激起了一陣深深的憤怒感,那種憤怒讓他無法享受當下正在吃的咖喱和米飯,卻又不得不等到冰淇淋再陽光下融化成一灘黏水,毫無食慾時才能端來自己的面前。這是一個多麼貼切的練習。我們對於馬上得到某些東西的渴望如此強烈,以至於讓我們失去了意識的感覺。意識的喪失不僅導致沒完沒了的精神牢騷,更讓人感覺像是坐上了情感的雲霄飛車,又找不到下車之處。
因此,開始規律性地練習冥想吧。從每天5-10分鍾的固定練習,就像你一定會每天抽出10分鍾寫日記或做一些體育鍛煉一樣,將冥想放入你的日程表中。完成固定練習的初級階段後,你將冥想的那種鎮定感,帶入自己的生活中,盡可能多地讓自己擁有清晰飽滿的意識。
(1)每天5-10分鍾冥想,當做是純粹的休息時間。
(2)你可以將冥想與日常生活中的某個場景結合起來,從而讓做冥想變得更簡單。比如,很多人喜歡在睡前冥想,腦海中就會形成(先冥想,再睡覺)的習慣,不僅容易操作,還可以發揮冥想在幫助睡眠的好效果。也有人喜歡(用冥想代替午休)這樣的習慣,都是方便的。
(3)姿勢的選擇:任何讓你感到放鬆的姿勢,都是好的。無論是坐下來,雙腿垂直,肩背部放鬆,抑或是睡前躺在床上,全身非常放鬆的感覺,都是不錯的姿勢。
(4)方法:關注自己的呼吸,5秒鍾吸氣,5秒鍾呼氣,用這樣的節拍開始引導自己的呼吸節奏慢下來,心率也會緊接著慢下來。
(5)如果你感到比較難以專注,可以選擇Mei校長高質量的冥想引導詞,來幫助你進入冥想的狀態,音樂和語音的節奏,會幫助你放慢呼吸的節奏,且引導你的意識進入更加專注的狀態。
(6)記錄自己的冥想感受,keep a track record,你將會看到自己的進步。
冥想是一項技能,和任何技能一樣,都需要經常的重復才能學好、精通。也許最開始,你每次5分鍾,都需要花4分鍾,才能擺脫各種復雜情緒的追殺。但漸漸地,你會發現自己只需要一兩次呼吸,就能進入高度平靜和專注的狀態。這時候,我們才真正擁有了生命的大格局。
學習冥想,改變人生
冥想 會改變你的人生 , 成為了成功人士中產以上家庭的必修功課,那為什麼呢?
其實很多人都認為,滿意和幸福是來自於你取得的成就,其實不是這樣子,滿足和幸福來自於內心,但是有些人對人性的一無所知,總是貪圖,妄圖通過改變外在,而不是內在的修行來追求幸福,結果總是徒勞無功,本來想擺脫痛苦卻與日俱增。如果你總是去尋找,總是去探索,總在思考思索,也許你會失去這個答案,但如果你學會放鬆下來,也許答案將會降臨。
人生=覺察+選擇+發展
覺察
我們首先只有清醒的覺察到當下的狀態,你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決策,從而在正確的道路上去發展,而這一路的發展,組成了我們沒有返航機票的人生。
比如說我們選擇今天早上5:30起,因為真的很難,但是要訓練我們的大腦,讓我們自己可以掌控人生。如果一早上就可以這樣掌控人生,那麼這一天遇到的任何困難都可以隨意的去解決它,所以選擇早上5:30起床,選擇吃健康的早飯,健康的食物,選擇跟積極善良的人一起玩,選擇做一個感恩的人,選擇不跟消極的人在一起。
你選擇做Leader,而不是一個follower,此刻你選擇是主動而不是被動,此刻你選主動而不是抱怨,此刻你選擇分享而不是封鎖信息,這一個又一個的選擇決定了你是誰,和你的人生是否精彩。
在當今快速飛奔迭代的這個文化當中,我們想獲得情緒的終極自由,首先要有意識的告訴我們,如果沒有節制沒有練習,我們的心就會經常被拉扯,存在這樣混亂的狀態中,無法做出有效的思考和判斷,我們需要提醒自己覺察當下,其實我們時刻都在主動和被動當中,與人對比、對我們建立良好的心態並無益處。
外界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對我們產生影響,不可控的感受,並不是我們應該想要的。每天冥想,學習通過培養覺察,來消除外界事物對自己情緒的改變和掌控,從而真正建立自己人生的掌控感。所以覺察它是一個強大的工具,當一個人學會覺察當下的時候,他就已經無堅不摧了。
如果說修行什麼法門,那不一定是真實的覺察,保持你對情緒、對慾望的覺察,從最真實的覺察出發,你才有可能獲得超多的勇氣,有力量,很多人去上很多課,學很多內容,找很多導師,但這一切都是術與道的關系。
如果你沒有學會覺察自己,你沒有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你沒有學會覺察自己內心的需求,學再多的內容,你都很難讓自己去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幸福,真正跟自己的內心對話,所以冥想這一課是學習高效閱讀的基礎。
世界頂級的人物都在學習冥想
世界級的領軍人物都在用冥想來改變他們的人生,美國的科技中心,矽谷的很多大公司,從谷歌到亞馬遜,他們都在公司內部推崇冥想文化,甚至有冥想中心,讓員工可以在固定的時間,去冥想中心進行冥想,甚至有學術界開始研究冥想,西點軍校專門開設了冥想課程,尤其大學專門成立了冥想研究中心。
美國的億萬富翁,全球對沖基金巨頭說,在我所有成就當中,冥想是幫助我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沒有之一,簡史三部曲的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的作者,以色列的作家說,我每天冥想兩個小時,已經堅持了很多年,如果沒有冥想,我就不會有如此高效的完成自己的創作。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說,冥想對自己的人生影響非常大,鼓勵每個人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冥想。
冥想是什麼?
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小的互動,在接下來的30秒裡面,在你的腦海裡面請不要想起粉色的大象好嗎?大腦裡面有沒有一隻粉色的大象呢?能不能讓它不要出現呢?大家的感受是如何?
我相信我們所有人腦子里正浮現出一隻粉色的大象,各種各樣的。所以你看我們的大腦思緒並不能受到控制,冥想在思緒當中獲得了平靜。
喬布斯說,冥想以後,你會看到這些所有的東西,就是這個樣子,冥想讓我們變得更加覺察,更加清晰,更加睿智。冥想本來是古老東方的休閑的方式,印度僧侶傳入西方,受到了西方精英階層的推崇,最近幾年在國內慢慢開始流行起來。
我們目前接觸的冥想大多屬於正念冥想,所以當我們真正可以用冥想來幫助自己,覺察的時候,才知道我是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情緒,甚至控制這些情緒。
冥想有三大要素
第一:有意識的覺察
第二:專注於當下
第三:不主觀評判
如果我們可以放下評判,我們真正用大愛來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你的人生會變得不一樣,你會變得更加幸福,你會吸引到很多貴人。雖然現在依然不能完全做到不評判,但是評判的時候如果可以覺察到,此刻我在評判,然後把自己拉回來,不要做評判,真正去接受對方。
當你不去評判他人和自己的時候,你的世界會變得更強大。當我們真正把注意力集中放到呼吸上的時候,思緒便不再會肆無忌憚的亂跑,我們的身心可以得到徹底的釋放和解脫,你思想裡麵包括的想法和情緒這些都不是你的,這些是什麼?
這些只是你的情緒部分,你需要檢查它就可以了,所以在必要的時候你要學會找到大腦裡面off的那個開關,清理情緒的主人把它關掉,而不是成為情緒的奴隸,當我們覺察當下思想是靜止的,我們的觀點,此刻我們進而就不會產生評判,只是成為一個平和幸福的觀察者,學會把自己跟自己的思想分開是很重要的一步。
比如說我們都是被我們大腦裡面的問題牽著走,當別人來問你的時候,你會一定給出答案,我們的大腦就是這樣運作的。但是很多時候其實我們的大腦產生一個問題,然後你就被他繞著走,牽著走,你這個時候就成為你情緒的奴隸了。
一旦覺知和你自己對話,你才可能不會成為情緒的奴隸,變得更加覺察當下,真正可以活在當下,每個人都在說活在當下,怎麼做到很難,當繁忙的我們想過的幸福,我們就應該更好的體現自己,幸福不是來自外在,而是來自自己的內心。
當我們想要提高自己時間管理技能,我們需要提高單位時間的工作效率,注意力才是其本質,而不是任何時間管理的技巧。
有效的思考才能更好的解決人生的問題,我們思考投入需要專注,保持投入需要不斷的專注,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越強就越容易投入,所以冥想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幸福與平靜,它還可以幫我們的工作效率提高,所以讓我們去尋找並獲得更多的幸福。
happiness no reason幸福不需要理由,幸福並不是你取得了這個成就,我獲得了那個物品,幸福是一個人的決定,幸福是一個人的態度,我想提問個問題,你見過多少成功的人真正的幸福?
所以很多人在探索真正的幸福之路,擁有豪宅、跑車、包包不會讓你獲得真正的幸福,一定是你的情緒管理讓你真正的獲得平靜幸福,所以你見過真正多少人獲得很大的幸福,能保持很久的幸福呢?結果導向的幸福總是稍縱即逝,而是善變的外界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對你產生影響,掌控了你的情緒,這樣幸福感是完全不可控的,
冥想簡單來說就是放鬆,觀察自己的呼吸,每日重復練習,讓你獲得平靜甚至幸福
如果讓你每天花一些時間坐下來靜靜的觀察,不去碰你的手機,你會發現自己的心裡有多麼的焦慮,但是沒有關系繼續練習,一旦你學會了開始關注和聆聽你的呼吸,你的心裡會逐漸的平靜下來。
你的世界視野,不僅僅是你眼睛看到的地方,是會極大的延伸,不斷的練習,你就會進入這種狀態,所以當你在最開始練習的時候,你只要學會聆聽你的呼吸就已經很棒了。
冥想像呼吸一樣,那麼怎麼樣進入這個呼吸一樣的生活方式呢?
首先先觀察自己的呼吸,我們很多人其實這輩子可能都沒有聽過自己的呼吸,每天呼吸來支撐我們的生活,是我們呼吸的狀態,所以那現在我們就試一下好不好,呼吸、接納、在此刻,此刻才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一部分。
呼吸、接納、在此刻!
下一次你想生氣想發怒的時候跟自己說這個咒語,他就會幫助你平靜下來,呼吸接納在此刻的這個咒語,它將改變你的人生!
冥想具體步驟
第一,靜坐閉目
第1步,靜坐閉目,雙腿盤坐於舒適的地面或坐墊上雙腿著地,如果坐在椅子上也是可以的。
第2步,挺直並舒展背部,平時我們很喜歡弓背駝背,那這個樣子是不利於我們的呼吸,對我們的身體也不好。
第3步,肩部自然放鬆,不用緊張,稍微甩一下扭一下
第4步,有意識的放鬆放鬆胸部。
第二部,就是覺察練習呼吸
正念冥想
如果我們每天僅僅花30秒、一分鍾、5分鍾、10分鍾幫助我們檢查,我們真正會變得更加平靜,人生就是一個練習場,然後我們通過練習不斷的變得美好,變得強大,不斷的去散發能量,影響別人。
每一次教誨我都覺得自己變得更強大,我都在迭代,我都在變得更美好,希望你也可以感受到這個能量,更加熱愛自己,更多的可以給予,更多的去幫助身邊的人,更好的接納當下的自己。
感恩冥想呼吸法
當我們在冥想的時候,想像一下我們今天最感恩的三個人是誰呢?
每天都用感恩開啟這一天,我們的人生會變得不一樣,抱怨總會到來,困難總會到來,磨難總會到來,但如果我們學會隨時隨地勇敢去面對這些消極的情緒,我們就會成為人生的掌控者。
當我們生氣的過程當中,想像那個幫助了我們人生的那個人,他是真正真實的在我們眼前,我的嘴角帶著微笑,我的身體充滿著如果此刻你充滿感恩平靜。
雙手搓熱,雙手覆蓋我們的眼睛,等眼睛適應外界的光亮光環,睜開嘴角的每一個微笑,眉梢微笑睜開眼睛,感恩迎接新的一天!
踐行感恩
感謝父母和公婆幫忙帶孩子,在後方默默支持,為我們一直做鋪路磚,你們辛苦了;
感謝老公,這么多年無條件全力支持我的方方面面,讓我大膽前行!
感謝我的好友Ira給我推薦了宇宙公民高效閱讀營這么好的平台,讓我收獲滿載!
⑵ 冥想的時候可以聽書嗎
冥想的時候能不能聽書?這怎麼可以呢?冥想的時候正是你屏蔽所有雜念的時候,讓你的雜念不產生的時候,你去聽書,那如果說這個聽書的內容是跟冥想有關的,是一種引導語,那可以聽,但是一般來講引導語都是在前面,當你進入冥想以後他就不會再出現了,所以說聯想的時候是不能夠聽書的,因為聽書會干擾你,冥想對你來講,冥想是沒有作用的,你還不如專心去聽書,不要冥想。所以冥想的時候是不能夠聽書的,對你是有害處的。
⑶ 推薦幾部(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
克里希那穆提的中文版著作: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重新認識你自己》
《一生的學習》
《心靈自由之路》
《愛的覺醒》
《愛與寂寞》
《最初和最終的自由》
《教育就是解放心靈》
《面對危機中的世界》
《超越時空》
《從破碎到完整:人生的轉化》
《你就是世界-- 如何對待你的生命》
《謀生之道》
《關系之鏡:兩性的真愛》
《覺醒與冥想》
《靜謐之心》
《生命的注釋:單純的品質》
《生命的注釋:思考從結論開始嗎》
《生命的注釋:浩渺無垠》
《生命的注釋:愛與思》
《智慧的覺醒》
《自由是什麼》
《最後的日記》--心靈導師最後的生命感悟
《生命之書》
《喚醒能量》
《般若之旅》
克里希那穆提:屈服於自身的局限,我們就無法理解別人、理解自我
克里希那穆提:關系是建立在依賴之上,回到內心,才能找到和諧
克里希那穆提看破慾望的一段話,"我"即慾望,製造出混亂和痛苦
克里希那穆提:我們每個人都在以各自方式破壞著自己的人生
克里希那穆提看透關系的10段話:關系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清自己
克里希那穆提談痛苦,睿智深刻:"認識痛苦,便是認識我們自己"
克里希那穆提:什麼是真正的自知
克里希那穆提:人只要缺乏自知,就會製造對立
克里希那穆提:若沒有認識自我,就無法理解世界,世界是我們自己
⑷ 讀《認知覺醒》| 獲取人生如何成長的密鑰
第2篇讀書心得
讀《認知覺醒》時,有這樣一句話:「每讀一本書實際上就是在進行一次名人訪談,就是在和頂級的專家交流談話」。
照此而言,之前讀《被討厭的勇氣》,我是在與「哲人」探討人生的困惑。
而讀《認知覺醒》,則是我在聽周嶺老師傳授人生如何成長之道。
即「早冥讀寫跑,人生五件套——成本最低的成長之道」
在這個「熬夜」成為主流的時代里,「早起」越來越成為現代人稀缺的習慣之一。
但是要想實現成長,「早起」不可或缺。
縱觀各領域的名人,無不都有著早起這一習慣。
投資界的股神巴菲特每天6:45起床;
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喬布斯每天六點左右開始工作;
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堅持早起跑步近40年,每天寫作4000字的文章;
……
我們應該都聽到過這樣一句話:「自律的人不一定優秀,優秀的人一定自律」。
由此而言,名人能夠成為名人是有其道理的。
每天多早起一分鍾,就比別人多了一分鍾學習和工作的時間。
《哈佛凌晨四點半》一書描寫哈佛校園凌晨四點半的情景:
美麗的校園沉靜於晨光曦色中,湖邊、路邊,許多學子正在聚精會神地晨讀著。走進藏書逾千萬冊的哈佛大學圖書館,只見每間閱覽室都燈火通明,每個座位上都坐著看書的學子……
這樣的一所大學,能夠培養出詩人拉爾夫•愛默生、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作家林語堂、文學家梁實秋等眾多優秀人才,不是沒有緣由的。
當然,現實的我們可能很難做到像他們一樣四點半起床。
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習科學規律,找到適合自己最佳的起床時間。
《認知覺醒》里提到了芝加哥大學的克雷特曼與德門克發現的「快速眼動睡眠」和「非快速眼動睡眠」規律。
「根據這個規律,人在睡眠後的3小時、4.5小時、6小時、7.5小時這幾個節點醒來,就會覺得神清氣爽、精力充沛。」
知道這個規律時,我很好奇,於是當天就嘗試了一下。
我照往常一樣,晚上23:30開始睡覺,睡之前,把鬧鍾給關了。
結果,半夜我微微醒了,一看是2:19分;然後繼續睡,後面又醒了,一看手機4:25分。
經實證之後,我同書中的作者一樣,感到很驚訝!
認識到這個規律之後,我踐行多次,最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早起時間點。
後面竟能夠做到每天都不用鬧鍾,在早上6點左右醒來,並且完全沒有「沒睡醒」的感覺。
既然要每天早起,就必然要每天早睡,於是我主動開始將睡覺時間提前了半小時。
通過運用規律,我成功實現再也不需要靠鬧鍾、靠意志力來堅持早起。
常言「一年之季在於春,一日之季在於晨」
成長,先從「早起」開始,從迎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開始。
《認知覺醒》里講:「冥想就是一條隱藏的成長快車道」
當我看到「冥想」時,我並沒有感到很意外。
在過去,自己經常刷視頻的時候,刷到過有關於「冥想」的相關小視頻,講訴成功人士的秘訣,其中之一就有「冥想」。
但是,過去自己對「冥想」一直是停留在知道的層面,從未去實踐過。
因為我一直認為這是一件沒有意義且浪費時間的事情。
「閉眼靜坐,專注於自己的呼吸,每天持續15分鍾以上」
是不是覺得很容易,起初我也是這樣想的。
但直到我去嘗試後,才發現,不是想的那麼容易。
「冥想」主要鍛煉的是一個人的專注力,即保持注意力一直在一件事情上的能力。
劉未鵬作家的《暗時間》里提到:「能夠迅速進入專注狀態,以及能夠長期保持專注狀態,是高效學習的兩個最重要的習慣」
認識到「冥想」是關於專注力的鍛煉,我突然明白,自己的學習效率總是很低的原因所在。
學習過程中,思維跳躍,注意力容易被其他周圍的事物所吸引,不能夠長時間保持專注地做一件事情。
第一次「冥想」時,我清晰地發覺腦袋裡的思緒,像一團無頭蒼蠅,到處亂飛。
注意力才集中沒多久,經常一首歌、一個人、一部電視劇……四處亂竄,紛亂復雜。
經實踐後,我察覺這是極不好的,毅然地決定要開始每天「冥想」,提高自己的專注力。
我想,如果一個人的注意力總是四分五散,長期如此的話,我們將會很難再有耐心地去專注做一件事情。
TED演講《每天給自己十分鍾》:
「冥想提供了一個機會,提供退一步的潛力,獲得看事物的不同角度,看到事情不總是它們外在表象的那樣……這就是冥想、專注力的潛力」
「每天花十分鍾,思緒中退一步,熟悉自己所處的「現在」,體驗更多的專注、平靜和清澈」
千萬不要覺得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當你去做了之後,你會發現不一樣,並從中有所收獲。
「冥想「,這雖然是一條隱藏的成長快車道,但是需要每天「堅持」。
作家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可見,要想進步就不能不讀書。
小時候,我們就學過,西漢著名的經學家匡衡鑿壁借光讀書;
近代的大文學家魯迅先生,小時通過吃辣椒驅寒來堅持夜讀;
央視綜藝《朗讀者》的主持人董卿每天抽一個小時來讀書;
世界著名小說家比爾•蓋茨說自己每年大概讀五十本書,只讀紙質版。
……
古往今來,優秀的人還有堅持「閱讀」這一重要習慣。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這相當於每讀一本好書,我們就是在與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交流對話。
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我們將會收獲許多於自身有益的東西。
我在讀《認知覺醒》時,自己的認知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收獲了人生如何成長的密鑰。
比爾•蓋茨說「突破人生局限的最好辦法就是讀書」
這一點,我在堅持讀了幾天書後,深有體會。
通過閱讀《被討厭的勇氣》,我對原本迷茫的人生有了新的認識;
通過閱讀《認知覺醒》,我得知了最低成本的成長之道。
我通過閱讀好書,踐行自己受到感觸最深的點,開啟了新的選擇。
聊到閱讀,不免要提到如何閱讀。
《認知覺醒》里提:「一、讀書要先學會選書;二、閱讀是為了改變;三、高階讀書法」
過去,我認為讀書就是一字一句的讀完全書就算讀了。
現在,我懂得讀書的本質應該是為了「改變」,讀完一本書,它能夠讓你改變什麼是最為重要的。
一種認識、一個習慣、一種思考……
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在《如何贏得朋友和影響他人》中說:「只是讀這本書並沒有用,關鍵是你必須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書中所講到的處事原則」
亦是這個道理,讀書最重要的是去踐行。
從古至今來看,「讀書」可以說是花費最低成本來達到自我提升的一條高速公路。
人生路上,要想獲得改變與成長,必然不能丟下「讀書」。
詩人陸游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回到最重要的一點,閱讀是為了改變,而只有實踐才能夠帶來改變,進而帶來成長。
從前,一支筆,一張紙,就能寫。
現在,一部手機,一台電腦,就能寫。
《認知覺醒》里這樣說到「一個人想要真正成長,一定要學會寫作,因為「只讀不寫」的學習是不完整的,是低效的」
想一想,確實如此,如果只是不斷的輸入,不做輸出。
那我們所知道的東西始終都是停留在書面上,不輸出自己的思考,過不了多久也許就會遺忘。
我想起自己曾經看過的書,努力回想講了什麼內容?自己從書里受到過什麼啟發?
想了半天,我也只想起了個大概,可是書中對自己曾有過啟發的點,全然想不起。
所以為了讀了的書不白讀,我決定主動輸出。
在過去,我一直認為寫作是一件很難的事,「畏難」情緒重,不願意花費精力去寫,所以一直都是心情好就寫,心情不好就懶得思考。
現在開始主動去寫,結果是發現更難了。
但是我卻沒有再逃避,而是開始主動克服困難,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寫。
在寫的過程中,我能明顯的感受到我在聯想、思考、專注……
這不就是一種潛在的自我成長嗎?
為了鍛煉和提升自己的寫作學習能力。
我踐行了周嶺作家在看了成甲的《好好學習》一書之後,推薦的「每日反思」這個習慣。
我在開啟了日更挑戰,當作「每日反思」來寫。
剛開始的時候,每天只有三五百字。而到後面,我發現,有時竟能寫到一千字左右。
通過每日反思,通過每日反思,不僅提高了我對生活細節的感知,而且喚醒了我對一些往事的思考,並從中獲得了新的認識。
我深深感受到了「寫」給自己帶來的進步與成長。
中國作家羅蘭說:「寫作是一條認識自己,認識真理的路,你只要喜歡寫,應該隨時動筆去寫」
寫作這條路,想寫很容易,難的是如何才能寫好,這就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探索。
但是,我想只要開始「行動」,堅持去寫,久而久之,你便會發現,自己和從前不一樣了。
關於運動,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作家村上春樹,自從他決定開始跑步,就常年如一日,堅持晨跑。
跑步,不僅讓他收獲了健康的身體,還從中得到了很多思考。
他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里寫到:「我寫小說的許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著跑道跑步時學到的,是自然地,切身的,以及實際地學到的」
他的自律不禁讓很多人羨慕。
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是羨慕歸羨慕,總歸自己還是不願意讓身體去運動。
而最後讓我開始嘗試運動的是認識到運動可以變「聰明」。
只能說,自己從前的認識層面實在太低了,居然想當然地隨大眾認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認知覺醒》里說:「運動能夠使大腦長出更多新的神經元,這意味著運動可以在物理上讓人變得更「聰明」」。
這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我信之不疑,於是為了變得更「聰明」,我決定驅動我那懶惰的身軀到操場上去跑步。
當然,我並不是一開始就堅持每天跑步。
我想,如果一開始就每天跑,後面可能只能靠意志力來支持,最後的結果,可能會走向放棄。
於是,制定了「一周跑兩到三次,一次跑兩三公里」的計劃。
堅持跑了兩周,我明顯感覺到自己的精神狀態比以前好了許多。
注意力、思考力、反應力都多多少少有所變化。
我真切地體會到了運動確實有讓我有變得「聰明」了一點。
有一句古希臘的格言這樣說:「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
周嶺作家在書中說到:「運動更大的意義不在於健身而在於健腦。」
所以,如果想要成長,變得更「聰明」,那就運動起來吧!
在看完人生成長五件套之後,我認為還有一件套——終身學習,不可缺少。
成長這條路沒有終點,除了「閱讀」、「寫作」,我們還可以去嘗試學習一些新的東西。
比如:語言、繪畫、樂器、攝影、烹飪……
始終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並嘗試去學習新的技能。
俗話說:「技多不壓身」。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里,一切都在飛速發展,我們需要有不斷地接受和學習「新」的能力,才能不被這個時代所拋棄。
不斷地學習並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不僅能夠進一步提升自己,還能夠增強我們在這個時代里的不可替代性。
企業經營者白輅在她的《破格》里有一節「優勢的稀缺性」。
「我始終希望能夠為自己創造出足夠的稀缺性」
我想,當一個人身上有了常人所沒有的「稀缺」,那他的「不可替代性」將會增強,進而他的人生道路可能走的也更加順暢。
未來,我們的社會將會是學習型社會,所以我們需要有持續性學習新事物的能力。
終身學習,終身成長。
我看訪談節目《十三邀》的時候,有一期對羅翔老師的采訪,他說:
「我覺得人最大的痛苦,就是無法做到知道和做到的鴻溝」
「很多人所謂的被你影響了,那隻是片刻感動了,最後還是投入到自己以前的生活」
聽到這些話時,我聯想到《認知覺醒》里的一句話「道理都是空頭支票,「改變」才是真金白銀」」
不管是認識到了什麼深刻的道理,如果不能夠去「做到」,那將很難實現真正的改變與成長。
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而當代的我們就像「知道」這句話的含義,但是行為上卻依舊沒有任何改變。
與其不斷地去聽更多的真理,不如先選擇已知的一點道理去實在地踐行一次。
「做成一件事真的很不容易」
註:①《認知覺醒》,作者周嶺,人民郵電出版社,其內容覆蓋腦科學、神經學、心理學范圍,從人的內在機制研究出發,闡述現實生活中人的情緒與行為的動因,並給出了如何改變、成長的具體對策,科學說理,實操性強。
②周嶺,一個36歲認知覺醒,進行改變,寫作3年,影響數萬人的中年大叔,「清腦」公眾號創始人。
⑸ 獵魂覺醒冥想特效場景怎麼換
1、點擊獵魂覺醒游戲頁面左下角的向上的箭頭。
2、打開箭頭上拉彩蛋的第二個,也就是有幾個小正方形的那個選項。
3、選擇更換特效場景就完成獵魂覺醒冥想特效場景的更換了。
⑹ 求介紹克里希那穆提的主要作品和相應的主要思想
克里希那穆提的中文版著作: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重新認識你自己》 《一生的學習》 《心靈自由之路》 《愛的覺醒》 《愛與寂寞》 《最初和最終的自由》 《教育就是解放心靈》 《面對危機中的世界》 《超越時空》 《從破碎到完整——人生的轉化》 《你就是世界——如何對待你的生命》 《謀生之道》 《關系之鏡:兩性的真愛》 《覺醒與冥想》 《靜謐之心》 《生命的注釋:單純的品質》 《生命的注釋:思考從結論開始嗎》 《生命的注釋:浩渺無垠》 《生命的注釋:愛與思》 《智慧的覺醒》 《自由是什麼》 《最後的日記》——心靈導師最後的生命感悟 《最初和最終的自由》 《生命之書》 《喚醒能量》 他留下來的六十冊以上的著作,全是從空性流露的演講集和講話集,在歐美、印度及澳洲也都有推動他志業的基金會和學校。他們一直強調克氏教誨的重點:人人皆有能力靠自己進入自由的了悟領域,而所謂的真相、真理或道,都指向同一境界。 蕭伯納稱他為最卓越的宗教人物,又說:「他是我所見過最美的人類。」亨利·米勒說:「和他相識是人生最光榮的事!」赫胥黎則說:「他的演說是我所聽過最令人難忘的!就像佛陀現身說法一樣具有說服力。」 紀伯倫甚至這樣形容:「當他進入我的屋內時,我禁不住對自己說:『這絕對是菩薩無疑了!』」 J·克里希那穆提,這位被譽為歷史上旅行次數最多,晤面人數最多的世界導師,不喜歡被人們稱為「大師」。他雖然備受近代歐美知識分 克里希那穆提
子的尊崇,然而真正體悟他教誨的人,至今寥寥無幾。「般若智慧」本就是最不容易契入的,不僅要身心得到均衡,又要有化繁為簡的直心和赤子心以及獨立自主的勇氣,才能不受人類數千年文明的污染,當下承擔那本來「面目」 他一直對世人講話,一直到1986年過世,享年九十歲。他的六十冊以上的著作,全是從空性流露的演講集和講話集結而成,目前已譯成了四十七國語文,在歐美、印度及澳洲也都有推動他志業的基金會和學校。
⑺ 冥想,覺醒則明
在《瓦爾登湖》里,梭羅曾說:「蒙昧則暗,覺醒則明。」如果我們想在短暫的一生里明悟生活的真諦,就需要每時每刻保持清醒的狀態。否則,一時不察,時間就會悄悄溜走。
要保持這個狀態,切實可行的辦法是觀察他人,對自己發起疑問。自己看見的究竟是他們本身還是腦海中幻想的他們。我們好像帶著一副有色眼鏡,透過這副眼鏡,看到的一切都是想像中的,想像的家人、朋友、工作。有時候想像也會發生變化,也只不過讓想像變得更加真實、生動。想像中的夢境,讓我們如痴如醉。如果我們能摘掉這副眼鏡,也許現實會呈現在我們面前。
要做到這一點,梭羅認為:遠離煙火之地,到深山老林隱居一段時間。在隱世之地,才能獲得更清醒,直面生活本質。
但這個方式對於我們並不適用。生活的壓力在伴隨著我們,遠離了世俗連生存可能都存在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冥想不失為一種好的修習方式。冥想不會屏蔽問題,但是可以清楚看待問題,以及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與問題之間的關聯。
每天感受呼吸的頻率,嘗試進入冥想的狀態。冥想當下的狀態是清醒的,近期所經歷的事情也歷歷在目,該如何處理心裡也有所考量。
冥想的核心是與壓力共處,擁抱壓力。可以把內心必做一面平靜的湖面或海面,有時起波紋,有時驚濤駭浪。水面波動因風而導致,正如生活中的「壓力」可以比作風,它影響著我們,激起我們內心的波動。
不了解冥想的人會以為它是精神控製法,可以抑制內心的波浪。但波浪怎麼會因外力阻擋而停止波動呢,我們的內心波動自然不會因此受到改變。這不代表冥想無用,只是通過冥想抑制內心活動的做法是錯誤的。
我們應該通過冥想去尋找心靈的港灣,即使海面波濤洶涌,我們依然有一片安身之處。內心的躁動因為缺乏持續的動力會漸漸平息。生活中的風波以及壓力不可避免,那我們就盡力去做最好的自己。冥想的本質也證實了這一點,並且希望和諧共處。
正如聖沙特奇阿南達所說:「你無法遏制波浪,但你可以學會沖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