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市讀書聽書活動
Ⅰ 張建是什麼人物
張建 (原臨夏回族自治州副州長)
張建(1878~1958),字質生,號梅林,住臨夏市光華路。祖居陝西,元末遷居狄道,清乾隆時徙居河州。曾祖父張奉明,曾隨朱貴守衛大寶山負傷,後升任洮岷協副將,戰歿於果岔。祖父張秀,襲雲騎尉世職,戰歿江南。父張大元,仍襲武職,任大通營游擊。[1]
中文名 張建 出生日期 (1878~1958) 住 址 臨夏市光華路 獎 項 光緒二十三年(1897)中秀才
質生少時隨父任所讀書,父亡歸里。光緒二十三年(1897)中秀才,應循化參將之聘教其子。後至趕坡、唐汪川、蒙城教義學。知州楊增新選優秀生員入署衙讀書,質生亦入選,並與鄧隆等賃顯慶寺僧舍,攻讀學業。光緒三十三年(1907)游幕四川之新寧、打箭爐、南充等地,為縣令王典章、鄧隆佐助兼課子弟。
辛亥革命後返回甘肅。民國元年甘肅省臨時議會成立,質生任秘書課長。次年,應寧夏護軍使署馬福祥之聘,任寧夏護軍使署副官長,後任綏遠都統署參謀長、綏遠墾務會辦、歸綏清理地畝局長、綏遠煙酒事務局長等職。後任北京政府臨時參政院參政等職。鑒於軍閥混戰,時政腐敗,民國15年辭官回蘭州,居家不出。
民國17年,馬仲英與國民軍戰於河州城,次年時逢大旱,天災人禍,鄉里塗炭。質生與鄧隆聯合旅蘭同鄉積極募捐,出任甘肅賑務會委員,奔走呼籲,以資助逃難至蘭州的災民返鄉。並同鄧隆到臨夏調查災情,組織發放賑款,掩埋餓殍。外逃難民上庄後,無籽缺種,省政府聘請質生偕委員魯光華到臨夏、寧定、臨洮等縣與當地回漢知名人士協商,調劑發放籽種,適時下種。
民國19年,與宣撫使馬麟同往臨夏地區撫慰。抗日戰爭爆發後,質生攜眷回臨夏,與地方人士創辦私立興華小學,首任董事長,還籌辦臨夏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和治理大夏河事業,均末如願。
1949年8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臨夏,質生偕同各族各界人士前往大夏河橋頭熱誠歡迎解放軍入城。同月,被任命為臨夏地區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1952年參加甘肅少數民族參觀團赴北京觀禮,返臨後,由政務院任命為臨夏專署副專員。還先後任甘肅省民族事務委員會、臨夏專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臨夏專區土地改革委員會。並被選為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屆代表。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選任副州長。在任期間雖年事已高,仍致力於臨夏建設。
1958年9月3日,張質生在家病逝。中共臨夏州委在輓詞中給予「熱愛共產黨、熱愛人民革命事業,在加強民族團結和各項社會主義事業中貢獻了很大力量」的評語。
質生擅長詩文,著有《退思堂詩集》42卷,《退思堂文稿》16卷,《枹罕碧血》2卷。參加土改賦詩百餘首,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曾作長歌祝賀。
質生好讀書,喜收藏,平生薪資所得,悉購圖書字畫。積書5000冊,藏字畫等文物500餘件。於1966年10月,由其子張思溫主動捐獻,現存甘肅省圖書館。
Ⅱ 鄉衛生院「敬老文明號」活動工作總結
篇一:敬老文明號活動總結
開展「敬老文明號」創建活動是在全社會開展的一條愛心敬老綠色通道,是以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為主題,以優化為老服務環境為目的,以行業、崗位為老服務管理規范為標准,以行業、崗位為老服務創優為重點,開展的服務性競賽活動。我院在建活動中緊緊圍繞「六個老(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目標。以「關愛老人、構建和諧」為主題,充分發揮衛生系統行業優勢,深入開展為老服務,使老年人權益得到更好保障。現就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1. 積極參加老服務自願者服務隊伍,參與我院組織的為老服務者活動。
2. 為轄區內65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體檢時,針對老年人反應遲頓、行動不便、來人太多照顧不到等特點責任到人,同時確定每天體檢20多人,並把體檢納入日常門診工作,確保體檢順利進行。醫護人員在每個體檢環節,做到檢查仔細,耐心解說,對行動不便的攙扶協助,血壓較高的給予指導用葯、如有危險及時轉診住院治療,得到了老年人普遍好評。在體檢工作結束後及時整理完善體檢資料,由醫生填寫老年人體檢結果反饋單逐一發放,並進行一對一健康指導。到目前為至共有320多老年人接受免費體檢。
3. 認真開展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工作,每月為老年人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及老年常見病知識講座。
4. 開展進村上門服務,為行動不便老人提供免費保健服務,進行平衡膳食、合理營養、戒煙限酒等健康指導。
5. 製作宣傳版面利用衛生節日、上街宣傳等活動開展健康咨詢、免費測量血壓,發放健康教育處方。
通過開展「敬老文明號」活動,增強了我們全體工作人員的敬老意識,弘揚了尊老敬老傳統美德,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為老服務社會氛圍,使老年人權益得到更好保障,老年人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老齡工作目標。得到了社區居民的廣泛歡迎,我們會一如既往做好本職服務工作。
依希來木其鄉衛生院
20XX年9月25日
篇二:慶勝社區「敬老文明號」創建活動總結
根據《臨夏市關於開展創建「敬老文明號」活動的實施意見》和《慶勝社區「敬老文明號」創建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充分體現黨和政府對老年人的關心、關愛,社區扎扎實實地開展敬老工作,並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六送」活動,組織開展一系列敬老愛老活動。現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 嚴密安排,高度重視
我社區行動迅速,組織學習了《慶勝社區「敬老文明號」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安排「敬老節」活動相關事宜,讓老年人積極參與,社區領導親自參加活動,帶頭慰問老年退休幹部,充分體現了社區對老年人的關愛,為社區老年人送上政府的關心和厚愛。
二、 認真組織,扎實開展
1、送政策、送法律
根據發放《慶勝社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六送」服務卡》,並印發涉及群眾路線、惠民政策、安全生產等知識內容的宣傳彩頁1000餘份,組織黨員幹部走家入戶時,將各類知識宣傳進家家戶戶,提高居民政策知曉率;創建「敬老文明號」期間,我社區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權益保障法》、《甘肅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等有關
老年人權益的法律、法規製作成手冊在社區分發,廣泛地進行宣傳。組織老年法律援助和涉老政策、法律咨詢活動,以保障老年人權益不受侵犯。
2、送真情、送服務
社區積極開展走訪慰問送溫暖活動。社區領導紛紛上門入戶慰問老年人,給他們送去溫暖,切實關心老年人生活,傾聽他們的心聲,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讓他們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青年志願者到空巢老人、五保老人、孤寡老人家中,幫助老人做日常生活中的瑣事,為他們清潔打掃、做飯、免費送餐,陪他們聊天,為老人干實事,做好事,盡孝心,獻愛心,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3、日間照料 服務老人
我社區於2012年6月成立了慶勝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活動中心,並於今年進行了改擴建。中心位於明豐花園內,佔地面積300平方米,設有日間休息室、心理疏導聊天室、書畫琴韻室、休閑娛樂室、圖書閱覽室、健身康復室和配餐室等。社區配備專職服務人員2名、健康顧問1名。
日間照料中心採用一種適合老年人白天在中心接受照顧和參與活動,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中心主要面向轄區內60歲以上的老年人開放,為他們提供「日間休息」、「其牌游藝」、「讀書閱覽」、「書畫創作」為一體的文化娛樂服務。利用敬老志願者隊伍,對轄區內三無老人及高齡老人開展親情敲門活動,為他們提供上門服務。
今年以來,我們嘗試對轄區內三無老人及高齡老人提供免費早餐、日常配餐等服務;醫護人員對老年人的飲食安全,日常保養知識進行指導培訓,並未部分老年人做了健康體檢。
總之,創建「敬老文明號」活動的開展,給老年人帶來了幸福和歡樂,營造了敬老愛老的氛圍,讓老年人感受到黨和政府以及社會的關懷和溫暖。
城南街道辦事處慶勝社區二零XX年九月十六日
篇三:敬老文明號活動總結
我科通過院里開展的「敬老文明號」活動,大力弘揚了我們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結合我科的'工作特點,在活動期間組織開展,重健康,送溫暖,關愛老人等活動。
20XX年10月23日上午 科主任護士長要求全科人員,熟悉掌握為老年人優待服務的內容,發揚敬老愛老的服務精神。在實際工作中,對每一位老年手術患者,都要細心耐心講解手術過程,全心全意為老人服務,做到術中無痛苦。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並且科室統一組織為敬老院老人進行一次上門健康服務,包括健康體檢(量血壓等),健康咨詢,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健康干預指導,健康預約服務等。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尊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年人是社會的寶貴財富。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會發展的規律,就是尊重歷史。他們曾經為社會主義建設,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建立了光榮的業績。今天他們雖然老了,離開了工作崗位,但仍然為社會做著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非常值得我們去尊重和愛戴。
此次活動不但能讓他們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同時也使他們感受到了,社會這個大家庭的溫暖。祝老年人健康快樂!手術室麻醉科
Ⅲ 各地過年風俗習慣
祭灶 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的祭灶。這一天,老人們會 「請」(其實是買)一幅灶王爺、灶王奶奶的畫,恭恭敬敬掛在廚房,這天是灶王爺上天奏事的日子。廚房內方桌上,擺上紅棗、核桃、柿餅、灶糖等四盤「乾果」,前三樣可隨機變化,但灶糖(芝麻糖)必須有,這是因為芝麻糖又黏又甜,可以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供桌正中,除了自家做的甜、咸兩種祭灶餅外,必須有一隻殺過的公雞。因為傳說中,灶王爺是騎公雞上天的。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窗花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倒貼「福」字 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