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青紗帳邊的女人免費下載
❶ 為什麼說薛寶釵是冷艷的美人,她不是對人很圓滑嗎
http://tieba..com/f?kz=241560001
冰雪招來露砌魂 ——薛寶釵之「冷」 正解(轉)
湖南理工學院中文系 楊羅生
(湖南嶽陽市 414006)
《紅樓夢》問世以來, 就有否定薛寶釵一派。一條重要依據是批判她的「冷」。她服的是「冷香丸」,治的是「胎里帶來的熱毒」,抽的花簽詩是「任是無情也動人」, 做人的原則是避嫌,「不關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金釧兒投井」,似比王夫人冷酷;柳湘蓮出走,更比薛獃子無情,簡直成了冷血動物。直使有的評論家真的從血型上去找薛寶釵之「冷」的生理學依據,或從弗洛伊德心理學中去搬運家數。
如何理解寶釵之「冷」,《紅樓夢》文本才是最可靠的依據。
「冷香丸」的製法及其象徵意義
癩頭和尚送給薛寶釵的這個「海上方」,確實見所未見,聞所未聞。請看它的製法:要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兩,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兩。將這四樣花蕊,於次年春分這日曬干,和在葯末子一處,一齊研好。又要雨水這日的雨水十二錢,白露這日的露水十二錢,霜降這日的霜十二錢,小雪這日的雪十二錢。把這四樣水調勻,和了葯,再加十二錢蜂蜜,十二錢白糖,丸了龍眼大的丸子,盛在舊磁壇內,埋在花根底下。若發了病時,拿出來吃一丸,用十二分黃柏煎湯送下。這就是那癩頭和尚說下的,叫作「冷香丸」。(第7回)
我們今天對「冷香丸」的理解過於簡單、粗糙,失其本義。我想至少下列意義不容忽略:
一、高潔:「冷香丸」是詩意的象徵、高潔的象徵。
製作「冷香丸」的四種花蕊是白牡丹、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詩人稱這些花為「冷香」,分別見於唐宋詩詞。唐代詩人薛能詩《牡丹》第四首有「濃艷冷香新蓋後,好風乾雨正開時」, 寫春日牡丹;宋代詞人姜夔的《念奴嬌》「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寫夏日荷花;王維《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雖然不見「冷香」字面,但木芙蓉花的清冷幽香透過全詩的意境凸顯;(秋花也有以「冷香」形容菊花的,如唐王建詩《野菊》:「晚艷出荒籬,冷香著秋水」。)冬日梅花則見於宋代詩僧道潛的《與元規話別》「冷香秀色誰為主,趁取花時更一來」。這四種花,本身就是詩人常詠的對象,也是高潔的象徵,其上著一「白」字,更顯淡雅素凈。正因太過淡雅,所以白居易在《白牡丹》詩中感嘆「白花冷澹無人愛,亦占芳名道牡丹」○1。這實是對世人喜濃艷而輕素樸的反諷。
以花蕊為葯,可是吃煙火人想得出者?也是吃煙火人用以為葯者?只此亦可見寶釵之超凡脫俗。
二、天巧:天意與人工的奇妙結合。
如果說,四種花蕊的採集,尚以人力可為,那調制花粉的「這等水」:「雨水」這日的雨水,「白露」這日的露水,「霜降」這日的霜,「小雪」這日的雪,那就純屬天意了。這種難得的巧合,如果不是天意成全,「冷香丸」是無法製成的。癩頭和尚竟然為寶釵製成了。這象徵寶釵的人生境界,已達到天意與人工的奇妙融合,寶釵的理性精神,雖為後天人力所為,實已進入自然天成之境。
三、神化:將寶釵代表的理性之真,與寶玉、黛玉代表的性靈之真,都作為人生的極高境界加以神化。
寶玉失玉,是癩頭和尚送來,寶釵的「冷香丸」,也是癩頭和尚制來。寶玉、黛玉是三生石畔、靈河岸邊的神瑛侍者和絳珠仙草;而「冷香丸」也是「從放春山采來,以灌愁海水和成,煩廣寒玉兔搗碎,在太虛幻境空靈殿上炮製配合者也」○2。
四、象徵理性精神對現實世界的救治作用。
「冷香丸」是為治療「胎里帶來的熱毒」——私慾的需要。人的生存需要、慾望,所謂「食色,性也」尚屬正常。但是,這種慾望,如果超出生存的正常需要,變成「熱毒」,則需要用「冷香丸」的理性精神去冷卻、去治療。此其一也。
其二,現實世界酸甜苦辣、人生五味。面對「處處風波處處愁」的世界,就要服用「冷香丸」去冷靜地面對。正如脂硯齋在「十二分黃柏煎湯送下」句後批道:「末用黃柏更妙。可知甘苦二字,不獨十二釵,世皆同有者」(甲戌夾批)。戚序本亦有:「歷著炎涼,知著甘苦,雖離別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為香可冷得,天下一切無不可冷者」○3。
2 冰雪招來露砌魂——論寶釵之「冷」
五、「冷香丸」製作中處處突出「十二」,象徵十二金釵,象徵大觀園的所有女性。她們又何嘗沒有「胎里帶來的熱毒」,又何嘗不經歷人世的艱辛?她們也需要用理性精神去戰勝自我,消除「熱毒」;直面現實,頑強生存。
理解了「冷香丸」的豐富內涵,我們再來看寶釵之「冷」,才能掌握分析的分寸,了解形象的本質。
關於「冷」的描寫
一、「任是無情也動人」——寶玉、寶釵關系的形象寫照
此語出自第63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寶釵掣的花簽上的一句唐詩。簽上畫著一枝牡丹,題著「艷冠群芳」四字和小字鐫刻的這句詩,接著芳官唱了一首[賞花時] 。這段描寫,出神入化。寶玉先是「口內顛來倒去念『任是無情也動人』」,弄得寶玉忘乎一切,「顛來倒去念」此詩句,看來此詩為二寶關系而設,是特指而非泛指,如果將其泛化,似有任意擴大外延之嫌。接著芳官唱的曲子,寫仙人呂洞賓等人的生活,寶玉聽了,「眼看著芳官不語」。一向好動好鬧的寶玉,此刻卻沉默不語,其中含有多少人生遐思和感嘆:寶玉的壽宴上不唱祝壽詞而唱仙人生活情趣曲,預伏著寶玉出家,寶釵過著「門外即天涯」的清冷寡居生活。
我們還是回到令寶玉顛來倒去念個不休的「任是無情也動人」。這里的「無情」,乃是「道是無情卻有情」,故動人。如真以為「無情」,心似死水,或曰「虛情」、「偽情」,則純屬誤解,這種「無情」之「情」,是以理節情,是「發乎情止於禮義」之情。從第8回描寫「比通靈金鶯微露意」,寶釵把玩「寶玉」,反復念叨「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寶玉又念金鎖上的一聯「不離不棄,芳齡永繼」,又說「正好一對兒」。這種愛意,若隱若現,若即若離。到第28回「薛寶釵羞籠紅麝串」,這個「從來不愛花兒粉兒」的寶姐姐,佩戴著貴妃所賜紅麝串去王夫人與賈母處,表示自己對貴妃賜物的感激。小說描寫了一幅「任是無情也動人」的天然長軸。全幅由幾個鏡頭組成:先有寶玉黛玉互訴心曲圖,接著就是進入畫面一角的寶釵,看見了寶黛為避嫌只裝不見,低頭前行,因有金玉姻緣之說「總遠著寶玉」的寶釵,又因元春賜物獨與寶玉同而「越發沒意思起來」,並為寶玉被黛玉纏綿住了而慶幸的寶釵。這似乎是寫寶釵的「無情」,這是以理制情後的表現。不想見偏又在賈母處遇見。 寶玉要看紅麝串, 寶釵褪紅麝串。其勾魂攝魄的豐神美韻,把個寶玉看呆了。這就更顯出平日出自自然的素淡之妝,一旦裝飾,更覺動人。這些構成了第二幅:寶釵褪紅麝串,寶玉呆看獃想圖,表現寶玉「見了姐姐就忘了妹妹」的情態,極其形象地刻劃了寶釵的「無情」、「動人」。第三幅是突入黛玉叫著呆雁圖。在這幅圖中,黛玉因愛得深而生妒意,其機敏、形象的應答著實叫人愛憐,而寶釵敦厚、真誠,渾然不覺黛玉的忌妒與尖刻,反而關切地問道:「你又禁不得風兒吹,怎麼又站在那風口裡?」「呆雁在哪裡呢?我也瞧一瞧。」這一幅幅畫面中的人物全是美的,寶玉對寶釵的忘情,是自然人性對美的追求和崇拜;黛玉的妒忌尖刻,正是表現她對愛情的執著和熱烈;而寶釵的「無情」 「動人」,正是代表古典美的最高境界:大雅若俗,大智若愚,大美若朴。
寶釵和寶玉之情, 不能說就是愛情。男女間的互相愛慕, 實乃人性本然。互相關心體貼, 正是真情自然流露。寶玉挨打之後,寶釵來探病,說:「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裡也疼。」剛說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說的話急了,不覺的就紅了臉,低下頭來。寶玉聽得這話如此親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見他又咽住不往下說,紅了臉,低下頭只管弄衣帶,那一種嬌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覺心中大暢,將疼痛早丟在九霄雲外。後又拿了葯來交給襲人。襲人趕著送出院外,說:「姑娘倒費心了。改日寶二爺好了,親自來謝。」寶釵回頭笑道:「有什麼謝處。你只勸他好生靜養,別胡思亂想的就好了。」並囑咐「不必驚動老太太太太眾人」。
「不必驚動老太太太太眾人」,足見只為寶玉。 這應看作發自內心的關心。而這種關心, 在那「男女之大防」 的時代, 在謹守閨范的寶釵看來,似乎巳超出其理性精神,故「忙咽住」 。 這, 大概就是「冷香丸」的神奇效用。
3 冰雪招來露砌魂——論寶釵之「冷」
縱觀寶釵對寶玉之情,既不是放縱自己的感情,也不是放任寶玉性靈之情,而更體現在一再見機勸導:寶玉挨打後深情式勸導,起詩社時「富貴閑人」、「無事忙」的幽默式勸導,稱贊香菱學詩時的感嘆式勸導,第118回討論人品根柢時的論辯式勸導等等。寶釵深知其不可勸而勸之,體現了儒家「鐵肩擔道義」的孜孜兀兀精神,更體現了視寶玉為「真人」、為親人才恨鐵不成鋼的深摯之情。
二、「只愁我人人跟前失於應侯」:似冷實熱。
這是「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風雨夕悶制風雨詞」一回(第45回)中,寶釵向黛玉說的。黛玉有感於寶釵的勸導,又從病理上指導她用食補法治病,又准備送燕窩,故黛玉十分感動地說:「東西事小,難得你多情如此。」寶釵道:「這有什麼放在口頭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於應侯罷了。」有評論者在「只愁失於應侯」六字下加著重號以提示讀者與「多情」無涉,只是「應侯」罷了○4。
如何理解這句話,這位評家倒是故意挑刺。為了適應批判的需要,將日常人物對話應取的謙遜態度也較起真來,真的看作只是「應侯」罷了。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應是寶釵愁的是不能在人人跟前做到周全服務。這就回答了黛玉的對她個人的「多情如此」,表達了為眾姐妹做點有益之事的想法○5。
這種想法十分可取。代表了傳統文化的仁愛精神。在實際生活中,寶釵的服務精神似體現如下特點:既有真情、深情的一面,也有平衡關系應酬的一面;既不顯得過分親密熱烈,也不顯得過於冷淡疏遠;不表現誰厚誰薄,誰親誰疏,她把自己的感性行動也用嚴格的理性精神規范制約。有時看似冷淡有餘,實則熱情內蘊。
送禮時,她不忘送給賈環一份(第67回);品螃蟹時不忘送給趙、周二位「苦瓠子」姨娘(第38回);她為岫煙贖當(第49回);為湘雲作東(第38回);送黛玉燕窩(第45回)。誰有困難,她都慷慨相助。她卻嫌厭湘雲嘴多聒噪,名之曰「瘋湘雲之話多」(第50回);雨夜也不去造訪黛玉,雖然白天剛剛締結金蘭契(第45回)。因為這些都不符合她的理性精神。後四十回寫寶釵打發老婆子送壹瓶荔枝蜜餞給黛玉,卻讓老婆子對黛玉說還送兩瓶給寶玉(第82回),這種描寫故意顯示誰厚誰薄,不知不覺中偏離了曹雪芹筆下的人物形象。如第67回寫分送土儀,把黛玉的特「加厚一倍」,也只是作者的敘述語,而非送禮人直接向黛玉表述其親厚過於他人。
三、「不關已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避嫌
對容易引起矛盾、誤會的人和事,寶釵常常採取迴避態度,表現為冷淡、冷漠甚或冷
峻。
《紅樓夢》以其冷峻的現實主義如椽巨筆,極其深刻地揭示了賈府形形色色的犬牙交錯的尖銳激烈的矛盾糾葛:主與主、主與仆、仆與仆、父子、母子、夫妻、妻妾、謫庶,長、幼、老、少構成你中有我,錯綜復雜的矛盾關系網。這里嗔鶯吒燕,那裡召將飛符;茉莉粉事件未清,茯苓霜竊案又生;賈赦欲娶鴛鴦女,廉恥不顧,誰敢多言;賈璉偷娶尤二姐,鳳姐潑醋,誰敢阻諫?邢夫人虎視眈眈,就是平日念《金剛經》的王夫人又何嘗不是「要害咱們的」。 更何況人性自身的局限, 即使是姐妹們之間, 也會因性格、學識、經歷等不同而產生誤會, 甚至互相猜忌, 互相攻訐。處在這樣一種充滿矛盾是非之境地的大觀園女兒們,寶釵最清醒,她的「不關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避嫌」策略,對賈府是非曲直的冷漠,對「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白」的荒淫主子的冷峻,正是她既保持自己的清高、潔身自好,又冷眼旁觀世道人心,不捲入剪不斷、理還亂的是非之中的清醒的處世之道。
清末紅學家劉履芬評翠亭撲蝶時說:「寶釵見寶玉進瀟湘館,即抽身走回。聽小紅同墜兒私語,便假裝尋人,善於避嫌,是寶釵一生得力處。」○6
且看賈璉偷娶尤二姐之後,鳳姐生氣,鶯兒送土儀時見出端倪向寶釵匯報:「剛才我到璉二奶奶那邊,看見二奶奶一臉的怒氣。我送下東西出來時,悄悄的問小紅,說剛才二奶奶從老太太屋裡回來,不似往日歡天喜地的,叫了平兒去,唧唧咕咕的不知說了些什麼。看那個光景,倒象有什麼大事的似的。姑娘沒聽見那邊老太太有什麼事?」寶釵聽了,也自己納悶,想不出鳳姐是為什麼有氣,便道:「各人家有各人的事,咱們那裡管得。」(第67回)(襲人得知消息則立即去向鳳姐問安。)
後來,酸鳳姐將苦尤娘賺入大觀園,園中姊妹皆以為鳳姐是好意,然而寶黛一幹人暗為二姐擔心。雖都不便多事, 惟見二姐可憐,常來了,倒還都憫恤她(第64回)。
「那裡管得」 、「不便多事」, 雖然「寶黛一幹人」 另具慧眼,深知鳳姐原本「卧榻之側, 豈容他人酣睡」 的本性, 但事涉璉、鳳夫妻矛盾, 甚至這是封建婚姻制度造成的妻妾矛盾, 盡管識破了鳳姐笑裡藏刀之奸惡, 也只能暗為 「擔心」, 私下「憫恤」 。避嫌, 完全只是不得巳罷了, 它與無是非、無同情心毫不相涉。
對寶釵某些看似「避嫌」 的舉動, 似乎還不能僅以「避嫌」 目之。 如第62回寫寶釵一進角門, 便命婆子將門鎖上,把鑰匙要了自己拿著。寶玉忙說:「這一道門何必關,又沒多的人走。況且姨娘、姐姐、妹妹都在里頭,倘或家去取什麼,豈不費事。」寶釵笑道:「小心沒過逾的。你瞧你們那邊,這幾日七事八事,竟沒有我們這邊的人,可知是這門關的有功效了。……縱有了事,就賴不著這邊的人了。」當寶玉說到寶姐姐也知道近日丟了東西時,寶釵笑道:「你只知道玫瑰露和茯苓霜兩件,乃因人而及物。若非因人,你連這兩件還不知道呢。殊不知還有幾件比這兩件大的呢。 若以後叨登不出來,是大家的造化,若叨登出來,不知里頭連累多少人呢。你也是不管事的人我才告訴你。平兒是個明白人,我前兒也告訴了他,皆因他奶奶不在外頭,所以使他明白了。若不出來,大家樂得丟開手。若犯出來,他心裡已有稿子,自有頭緒,就冤屈不著平人了。你只聽我說,以後留神小心就是了,這話也不可對第二個人講。」
這段話雖短,信息量卻非常豐富。寶釵清楚一切卻決不介入,而是要把自己的角門牢牢鎖上,用「關門主義」來求得自身的清白與太平——「縱有了事,就賴不著這邊的人了」,保持界限,保持距離,乃是自我保護的良方。寶釵並非完全不介入,她把一些情況告訴了平兒, 因為「平兒是個明白人」,為平兒協理家政時提供信息, 也是為了避免「冤屈」「平人」,實際上在賈府的諸種沖突中起了她所能起到的「健康」作用。除了平兒,她告訴了寶玉,因為寶玉「也是不管事的人」, 亦即心地善良、息事寧人而又大大咧咧、不善觀察之人(承擔玫瑰露竊案即是明證);實際上這也是和寶玉的結盟,顯示自己的高尚與清明,也顯示自己對寶玉的信任與親昵。同時她又深知寶玉說話不防頭(尤三姐事件中, 寶玉就曾因此無意中惹禍),故鄭重囑托「不可對第二個人講」, 目的還是怕因此生事, 傷害他人。做人做事能達到如此境界,能用心術、城府解釋得了嗎?甚至僅看作「避嫌」 不也片面嗎?不能否認寶釵對他人的善意,對自己的節制,出污泥而不染的清高,息事寧人的處世哲學。○7
寶釵善於避嫌, 這只是一個方面;她還有不避嫌疑的一面, 常為評論者忽略。在眾姐妹之間除了鳳姐,包括第42回交心後的黛玉, 她都能赤誠相見。如第57回寫寶釵在眾人面前隱瞞岫煙被迫當棉衣一事,卻把真相原原本本告訴了黛玉和湘雲。互相了解的姐妹間有個一差二錯、不周不到之處, 她都能直言相勸, 從不隱瞞自己的看法。如勸黛玉不要看雜書, 又贊同黛玉譏諷充當女篾片相公的劉姥姥用的是「春秋的法子」, 並當著眾姐妹批評鬧劇的策劃者王熙鳳是「一味市俗取笑」 ( 第42回) 。她還公開贊賞湘雲說王夫人「屋裡人多心壞」 的意見, 認為這是湘雲這個無心人的「有心」 之論(第49回)。再如鳳姐過生日潑醋打了平兒,寶釵不避嫌疑相勸。 我認為,寶釵對平兒的開導正因對平兒有情, 又深知鳳姐與平兒之間的確存在真情, 其說詞句句實在,既能安慰平兒, 又起到了息事寧人作用, 與寶玉為平兒理妝看似判然有別, 其真情實無二致。而在王夫人、鳳姐等管家主子面前, 在是非面前, 倒真是避之唯恐不及。
如此看來,「不關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第55回),出自鳳姐之口,其深意我們也可得知一二了。
四、「分離聚合皆前定」,「何必枉悲傷」 !
對「命」——生活中的偶發事件,偶發悲劇○8,她不沉溺於命運的偶然性帶來的痛苦,而是直面現實的人生,表現出令人驚奇難解的冷靜。
這也是為評論家誤解較多的。被作為寶釵「冷酷」的鐵證的有金釧兒投井、柳湘蓮出走、沖喜時向寶玉遽告林姑娘死了,以致有的論者把寶釵看得比王夫人、薛獃子還要「冷酷」,還要沒有人性,甚至認為寶玉出走,寶釵守活寡乃罪有應得,視為「活該」的大快人心之事。
從文本看,這些事件都有一個總的前提:首先這都是命運中偶然發生的悲劇,悲劇發生的原因,與寶釵絲毫無涉,並且寶釵也不希望這些悲劇發生。其次,悲劇既然已經發生,就不是傷心流淚,甚至忘乎一切,沉浸於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可以解救的。眼淚不能令死者復生,悲哀亦不能感召回出走者。這種對命運悲劇無可奈何而又冷靜處置的理智態度,應該說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 它與缺乏人性的冷酷無情風馬牛不相及。我在《會做人——人性美的閃光》○9一文中對「金釧兒投井」事件作過較詳細的分析,這里且以柳湘蓮出走為例,看看「冷酷說」實在無法叫人信服。
為了全面、准確把握,先從第47回「呆霸王調情遭苦打,冷郎君懼禍走他鄉」說起。 薛姨媽見薛蟠被柳湘蓮痛打,又是心疼,又是發恨,罵一回薛蟠,又罵一回柳湘蓮,意欲告訴王夫人,遣人尋拿柳湘蓮。寶釵忙勸道:這不是什麼大事, 是咱們家的無法無天,當件大事告訴眾人,倒顯得媽偏心溺愛,縱容他生事招人,今兒偶然吃了一次虧,媽就這樣興師動眾,倚著親戚之勢欺壓常人。一席話勸醒了薛姨媽,躺在病榻上的薛蟠還在大嚷大叫,命人報復柳湘蓮, 也 被軟言勸住。
正是薛寶釵的寬厚豁達、冷靜理智,警醒了薛姨媽,制止了不義的報復行動。化解了一場沖突。其結果,不僅沒有使泛交變為仇家,而且當薛蟠生意途中遭遇劫匪時,柳湘蓮拔刀相助,二人結為生死弟兄○10。
我們再回到事件的正文,第66回寫「情小妹恥情歸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門」,第67回接敘薛姨媽聞知湘蓮已說定了尤三姐為妻,心中甚喜,正是高高興興要打算替他買房子,治傢伙,擇吉迎娶,以報他救命之恩。忽然得知「三姐兒自盡了」, 還得知柳湘蓮也出走了。寶釵從園里過來,薛姨媽告知此事。寶釵見母親悲傷,便勸道:「俗話說的好,`天有不測風雲, 人有旦夕禍福。這也是他們前生命定。前日媽媽為他救了哥哥,商量著替他料理, 如今已經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說,也只好由他罷了。媽媽也不必為他們傷感了。倒是自從哥哥打江南回來了一二十日,販了來的貨物,想來也該發完了,那同伴去的伙計們辛辛苦苦的,來回幾個月了,媽媽和哥哥商議商議,也該請一請,酬謝酬謝才是。別叫人家看著無理似的。」
對於這一事件,明曉如劉敬圻亦認為對尤三姐之死過分寡情○11。深刻如王蒙也認為寶釵「過分了一點」,薛蟠請客,「只是為了反襯寶釵之冷、之自私。」○12
我認為,如果從傳統文化的理性精神來理解,寶釵只是冷靜理智得似乎達到了不近人情的程度。
我們且以儒家對「命」的闡釋來理解寶釵的態度。
李澤厚在《論語今讀》解「伯牛有疾」章時,李先生作「記」曰:「孔子遠非教主或神仙,並不能使盲目明,病者起,而只能慨嘆命運的無據,這本就是人生和生活。所以『盡人事而聽天命』乃儒學義理。『命』者,偶然性也,既非宿命,也非神意。即使盡力而為,也總有各種不可抗禦、不可預測的偶然,人生常如此,只有深深感慨而已。偶然性之不可測,才有『命』的慨嘆,可見『命』非理也,它與『氣』相連而使人難以解懷。出生、經歷,此身存在,莫不偶然也。所謂『天不易知』 ,『命不可測』,只好奮力人事,知其不可而為之,仁學之悲愴情懷,苦難意識,固樂感文化之不可缺欠之因素。」○13
既然已經「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也只好面對現實,丟開悲哀,去盡眼前的人事,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宴請共同擔驚受怕辛辛苦苦幾個月的「同伴去的伙計們」,「別叫人看著無理似的」。這里的「無理」實是「無情無義」。伙計們辛苦幾個月,回來又已有一二十天,貨也發完了,於是就丟開不理睬了,這不是忘恩負義么?而柳湘蓮出走是人力無法挽回的,不能為此而誤了應盡的人事。寶釵提出宴請伙計正是人情之常。酒席上伙計們提及柳二爺(柳湘蓮),薛蟠長吁短嘆,無精打采,飲不甘味,亦是人情之常。須知薛蟠不是無情人而是濫情人。我們怎能因寶釵未附和薛蟠的「濫情」 式真情就加以「無情」 的帽子呢?正如孔子在《論語》最後告誡弟子的:「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朱熹注引尹氏曰:「知斯三者,則君子之事備矣。弟子記此以終篇,得無意乎?」「命」是偶然性,「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就是說不懂理、不認識外在力量的這種非可掌握的偶然性(及其重要),不足以為君子。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關於「命」 的學說,提出「立命」 、「正命」 、「造命」 (孟子以「求」 「得」 立言),這才算是「知命」○14。就人生總體來講,總被偶然性影響著,支配著。尤三姐自刎, 柳湘蓮出走, 這正是命運中的偶發悲劇。 薛姨媽悲傷, 薛蟠更是痛不欲生, 但如死者、走者何?寶釵在此事件全過程中(包括勸阻報復行為)表現出的理性精神, 不僅當時, 即使今天仍有極強的現實意義,這正顯示出人的主體性的崇高強大,勇敢鎮定地承受命運悲劇的頑強毅力。○15
「知命」就需「立命」,「正命」,「造命」,努力盡其人事,這是寶釵一生堅持的原則。對人如此, 對己更是如此。第120回寫寶玉出家,寶釵被遺棄。對寶釵來說,可謂天崩地裂的變故,她雖然「哭得人事不知」,但她端莊樣兒一點不走,她「思前想後,寶玉原來是一種奇異的人,夙世前因自有一定,原無可怨天尤人。更將大道理的話告訴他母親了」。第4回引出寶釵來賈府前寫李紈,其用意亦有預示寶釵之結局的暗示作用:寶釵將按封建道德規范,守著活寡,盡心盡意去教育寶玉的遺腹子賈桂,使之蘭桂齊芳,家道復興,藉以完成她的「造命」重任。正如第119回寶玉別李紈時說:「只要有了個好兒子,能夠接續祖基,就是大哥哥不能見,也算他的後事完了。」清代後期批評家劉履芬說:「有好兒子能接祖基,為內子懷孕而發,自可後顧無憂,彼空門有梵嫂,其意將無同?」○16
我們當然不能認同寶釵的「造命」方式,但她不沉溺命運的悲劇,冷靜地對待命運悲劇,勇敢地承受命運悲劇的精神,應該還是可取的。
五、「淡極始知花更艷」——「冷艷」的自我追求
上文我們從對寶玉以理制情、以冷制熱;對眾姐妹似冷實熱、博愛為仁;對賈府之復雜人事矛盾採取「避嫌」策略處之,冷淡甚或冷峻;對「命」,生活中的偶發悲劇,冷靜理智處之,「知命」而致「立命」,「正命」,「造命」; 本節則著重從寶釵的生活目標:對「冷艷」——「淡極始知花更艷」的追求,更深刻地認識寶釵的人生態度。
「淡極始知花更艷」,是寶釵《詠白海棠》(第37回)詩中的句子,是她對生活美的追求。她「從來不愛花兒粉兒」(第7回),「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衣服頭飾等「一色半新不舊,看去不覺奢華」(第8回)。特別是第40回,借賈母等人之眼看蘅蕪院:「異香撲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蒼翠 」,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中供著數枝菊花, 並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床上只吊著青紗帳幔, 衾褥也十分樸素。」賈母認為「倘或來一個親戚,看著不像」,「年輕的姑娘們, 房裡這樣素凈,也忌諱」,「不要很離了格兒」。
第57回寶釵見到春寒料峭時就窮得典當棉衣的岫煙,裙上卻系著一個碧玉佩,教導她:「你看我從頭至腳可有這些富麗閑妝!……咱們如今比不得他們了,總要一色從實守分為主,不比他們才是。」
「從實守分」,做人的重要准則,古人常常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東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守拙歸園田」(《歸園田居》)。明代後七子之一的宗臣面對群小巴結嚴嵩,丑態百出,提出「吾惟守分而已」(《報劉一丈書》)。寶釵勸導岫煙「從實守分」的諄諄告誡,在人慾橫流的今天,我想仍不失其啟發意義。
正如曹雪芹在【終身誤】曲中詠唱的寶釵是「山中高土晶瑩雪」,雪雖冷,但它是純凈的天然水冷卻而成。
……………………
後文完整請看 http://tieba..com/f?kz=241560001
❷ 青紗帳邊的女人全文閱讀—村姑野外幽會小說
求給鏈接!感謝萬分!
❸ 形容畫中人的詩句
1、畫中人
作者:胭脂小馬 現代
畫舫只容下一葉陽光
兩片花香
開滿清風,墨入水渡
半壺紗傾倒
梨花風起,你挽著水袖
沐風而立
把卷珠簾的身影
瘦成千年的光陰
2、畫中人
作者:礪影 現代
你面色憂戚,像退潮的海水
露出生活的暗礁
你習慣用左手寫字,習慣報喜
不報憂
戰火中的人,己久無音信
你穿素服,不思茶飯
窗口吹笛,寫寄不出的信
在人前強笑
眼前己是深秋景色
3、畫中人
作者:紫藤羅 現代
城牆根兒的畫齋里
與你邂逅
那一望便是一生的相守
是誰丹青妙筆
把你繪在我的生命中
從此你我不分離
你是我靈感的緣由
似蹙似怨的黛眉
寫滿你的憂愁
4、畫中人
作者:郝紅英 現代
你來
如一葉白帆
高舉一片海的深沉
留下一朵浪的蒼茫
你走
如一片落葉
丟下一秋的遐思
留下一陣風的沉默
天山外
一指柔情
搖落一地淺秋
弄疼滿胸膛的花事
5、畫中人
作者:魏娜 現代
在畫里,有些奢望真的可以實現
比如,春天不倒,年華不老
在畫里,美好並非看上去的那樣美好
比如,一個凡人,卻如仙
沒有愛恨情愁,沒有出生入死
是件極其痛苦的事兒
在畫里,有些悲哀不是眼睛所能看見
比如,沒有皺紋的笑顏,藏著多少心酸
畫中人已笑得太久,卻不能喊累
❹ 青紗帳邊的女人全文閱讀—村姑野外幽會小說如何
既然亂干,那就亂看
❺ 香山社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香山社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香山社
作者:戒為師
《金剛經》
更新時間2008-8-19 13:31:20 字數:7283
《金剛經》
--------------------------------------------------------------------
第一品法會因由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現啟請分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第四品妙行無住分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
❻ 形容人如畫中一般。的詩句。
1、畫中人
文/胭脂小馬 現代
畫舫只容下一葉陽光
兩片花香
開滿清風,墨入水渡
半壺紗傾倒
梨花風起,你挽著水袖
沐風而立
把卷珠簾的身影
瘦成千年的光陰
水窗低欄,石榴開遍
你初睡起,倦懶彈琴
把紛紛紅紫的往事
化作萬里的塵埃
蕊寒枝瘦的梅你拿一朵
寒風而露,占盡小院風情
把隔萬里的杳杳東風
化作家門巷的春天
把疏星淡月和萬里江山
化作夜夜心
把月光煮進茶里吧
隔著半城花,我在等你
在畫里
你著羅裙戴銀簪
拿書冊伶伶而行
變換著表情和我談起歸宿。
2、畫中人
作者:礪影 現代
你面色憂戚,像退潮的海水
露出生活的暗礁
你習慣用左手寫字,習慣報喜
不報憂
戰火中的人,己久無音信
你穿素服,不思茶飯
窗口吹笛,寫寄不出的信
在人前強笑
眼前己是深秋景色
南飛雁,為秋風讓出足夠的天空
你為秋風讓出一個人的跑道
我是最懂你的人,那一年的冬天
我代替你,走進人間
3、畫中人
作者:紫藤羅 現代
城牆根兒的畫齋里
與你邂逅
那一望便是一生的相守
是誰丹青妙筆
把你繪在我的生命中
從此你我不分離
你是我靈感的緣由
似蹙似怨的黛眉
寫滿你的憂愁
黑色的衣裳裹著孤獨
緋紅披紗才是你內心的流露
玉手香腮
羞得花落滿地
沉沉的相思卻躲在你眉間眼眸
愛與哀愁的糾纏
涼透了秋
心疼如我哀哀不休
花獨自悲傷著飄零
水無奈黯然流走
誰遺落了馨香孤獨了西樓
看新月如勾
青花瓷里的殘藕老去
雁也消失在天空盡頭
嘆息著歲月漫漫
只有硯墨填詞
暗香盈袖
西風里薄雲濃霧
你瘦比黃花
卷簾處你難消殘酒
痴問海棠應是綠肥與紅瘦
思念難解你獨上蘭舟
苦盼著雁飛回
奈何錦書難收
夫君與你再也沒聚首
乍暖還寒時
你聲聲慢里尋尋覓覓
訴說梧桐雨漏
鳳凰台上你欲說卻還休
行行句句片片愁
讀你從宋到今
讓人怎離手
4、畫中人
作者:郝紅英 現代
你來
如一葉白帆
高舉一片海的深沉
留下一朵浪的蒼茫
你走
如一片落葉
丟下一秋的遐思
留下一陣風的沉默
天山外
一指柔情
搖落一地淺秋
弄疼滿胸膛的花事
青紗帳邊
我撲騰著
折斷在你文字里的雙翅
躍躍欲試
柔軟的惆悵
撩撥一地
郁結的相思
我試著
把一副畫
揉進
一首詩
5、畫中人
作者:魏娜 現代
在畫里,有些奢望真的可以實現
比如,春天不倒,年華不老
在畫里,美好並非看上去的那樣美好
比如,一個凡人,卻如仙
沒有愛恨情愁,沒有出生入死
是件極其痛苦的事兒
在畫里,有些悲哀不是眼睛所能看見
比如,沒有皺紋的笑顏,藏著多少心酸
畫中人已笑得太久,卻不能喊累
被固定得太久,早已沒有未來和過去
但燈火輝煌的時候,畫中人也會柔軟
她記得每一個經過的人,對她的贊美
她更記得,畫她的人
一筆一畫,愛得多麼細膩
而畫中人想得最多的,是誰能畫一個黑夜
彷彿死亡,可以讓她完美沉睡
一個畫里的女人,不會死,但會舊
「由來只有舊人哭」。她以笑的方式在哭
哭在一張紙里耗盡的顏色,哭她終守冷牆一生
畫里的紅顏,未必都是禍水
但都命薄如紙
形容畫中美女詩句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衛風·碩人》所謂美女,應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
俏麗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嫻靜猶如花照水,行動好比風扶柳.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香。
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沉魚落雁鳥驚喧,羞花閉月花惆悵.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轉眄流精,光潤玉顏。
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華容婀娜,令我忘餐.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
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編貝。
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
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
——摘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楊玉環出自白居易的《長恨歌》嘴不點而含丹,眉不畫而橫翠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雲情意。
舉措多嬌媚。
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輕風西施詠 王維 艷色天下重,西施久寧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子著羅衣.君寵亦嬌態,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綉幕芙蓉一笑開, 斜偎寶鴨親香腮, 眼波才動被人猜。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出自《詩經 碩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
(莊子—逍遙游)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雪河清清水, 空谷幽幽人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於是屏翳收風,川後靜波。
馮夷鳴鼓,女媧清歌。
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
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
於是越北沚。
過南岡,紆素領,回清陽,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
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
悼良會之永絕兮。
哀一逝而異鄉。
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璫。
雖潛處於太陽,長寄心於君王。
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
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
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督。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
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有女妖且麗,裴回湘水湄。
水湄蘭杜芳,采之將寄誰。
瓠犀發皓齒,雙蛾顰翠眉。
紅臉如開蓮,素膚若凝脂。
綽約多逸態,輕盈不自持。
嘗矜絕代色,復恃傾城姿。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憶兒家。
效顰莫笑東鄰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講西施的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開。
風卷葡萄帶,日照石榴裙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輕羅小扇白蘭花,纖腰玉帶舞天紗.疑是仙女下凡來,回眸一笑勝星華.俊眉修眼,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臉若銀盤,眼似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
《清平調詞三首》 ——李白描寫楊貴妃的美貌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農艷露凝香, ( 【禾農】一作紅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沈香亭北倚欄干。
《卜運算元》 王觀 宋詞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最是那低頭一笑, 千種風情繞眉梢。
香腮冰潔,胭脂無染去粉飾; 雲鬢浸漆,青絲如瀑落玉簪。
纖指若蘭透骨香, 凝眸似水剪心愁。
暮雲拈花倦霓裳, 無語別院倚西樓。
君不見, 六宮粉黛無顏色, 再唱黃昏美人吟!一剪梅·陳紫函風姿綽約小天仙。
美目流盼,靈秀天成。
紅妝淺笑人未識。
孤芳自賞,對鏡垂憐。
❼ 《魔欲沉淪曲》txt全集下載
魔欲沉淪曲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魔欲沉淪曲最新章節TXT----- 山村,遙遠僻靜。
貧窮是它最真實的面貌,自龍家任鎮長以來,這個地方就更窮了。
阡陌小路,繞山而過是碧綠的青紗帳,玉米剛開始發苞,但農人們知道,離秋收的日子已不算太遠了。
日子方出,自村口小路,一個年輕的女人提前一個竹籃緩步走進這青紗環繞的田間小路。
初秋時節的天氣還是那般炎熱,這女人穿的比較單薄,青花短袖的薄衫包裹著她那青春豐滿的身材,晨光自東方稍高的地方灑了下來,照在這女人的臉上。
這是一個漂亮的女人,清澈的眼波卻有種讓人犯罪的沖動。
走走停停,女人將採挖的幾種平常草葯隨手放進籃里,站起身來,不由嘆了口氣。
小路的盡頭,此時現出一個健碩的人影,這個高大的男人遠遠看了專心采葯的女人一眼,嘴角牽出一絲陰笑,步子一轉,消失在稠密的玉米叢中。
女人邊走邊采,渾然未覺在數米的背後,一雙禽獸的眼睛,正盯著她彎腰時那滾圓挺翹的臀部。
初秋時節的清晨沒有早起的人,鋤草的時節已過,現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