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翟免費小說通天仕途
Ⅰ 求問~《戰國野心家》里的墨子死在哪幾章!!
第412章 歲月無情天地煥(完) 章末
周安王九年,墨翟卒於彭城。
以寸薄棺葬於沛,無鼓樂,諸弟子服喪三日,即止。
植棗二株於塋前,以備民飢。
Ⅱ 墨子的老弟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墨子的老弟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墨子的老弟
作者:戰爭正在
序言 三個人的約會
更新時間2007-12-19 16:45:00 字數:3987
好了。還是要做一下自我介紹的。我是墨子的老弟我叫默默。我知道關於那傢伙的一切的。我可沒有騙你啊!和墨翟一起長大的。我這個哥哥聽說還是很厲害的嘛。
還創立了什麼墨家學說,對於這一點,我感到有一些不平的。因為我們小時候一起學寫字的時候每次都是要我教他怎麼寫的,而且我們的媽媽也說我比較聰明的
不過呢!我還是知道的一個人總要任命的。既然他比較厲害就比較厲害吧!我作為他的弟弟也是很榮光的
不過,說真的.我還是自己認為我比較厲害的.這本書就是我寫的關於我的故事.因為我現在已經在天堂享受天倫之樂了.
所以就決定要幹些什麼.你一定注意到了.我在的是天堂而不是仙界.因為我很不喜歡那個什麼玉皇大帝的.他真的很令我討厭的.知道嗎!他很病態的.而且行為還相當的不檢點.真的有點讓我氣憤死了.
算了,關於他的事情我以後還會提到的.不過呢!我知道你一定不知道為什麼我會沒事寫什麼書.好吧!我要告訴你,你是對的.我真就是沒有什麼事情好做的.也是太無奈了.要知道.在天堂里.能把活人淡出鳥來.
就象我這樣一個什麼風liu的啊什麼人啊的.怎麼會帶得住呢!就是真的呆不住也是沒什麼辦法了.就寫寫書吧來回憶一下我的美好人生了.
就我個人來說.我對兵法的研究已經到了那個什麼什麼的高度了.具體到了什麼樣的高度……
Ⅲ 墨家巨子到底是墨翟還是燕丹(太子丹)高漸離不是雙目失明么
墨家巨子是有很多代的,墨翟(墨子)在秦時明月里是祖師爺,早就已經死了很多年了(墨子是戰國時期的人)。至於墨家巨子是太子丹,這個應該是秦時明月自己篡改的,沒有歷史依據。從先秦典籍中可考證的墨家巨子只有三人:孟勝,田襄子,腹黃享(連墨子是不是巨子也不清楚)
高漸離確實是雙目失明了,但是在去刺秦時被秦始皇弄瞎的(高漸離准備去刺秦,表面上是要給秦始皇彈琴,秦始皇因前車之鑒,先廢去他雙目,才聽他彈琴。不過高漸離還是把灌了鉛的琴砸向秦始皇,可惜沒砸中,最後和荊軻一樣,都死了)。在片中高漸離還沒去刺秦,所以還沒有瞎。
Ⅳ 《超級機關師》最新txt全集下載
超級機關師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墨家在《史記》的記載中只有24個字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戰國時期,東周列國中最大的顯學是儒學、墨學和道學,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墨家集團不見了蹤影,墨學無人傳承,一門在戰國二百年期間轟轟烈烈展開的大眾學說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司馬遷在寫《史記》時都感嘆墨家的資料太少,連墨子這個人的生卒年月都無法確定。這種現象在中國歷史中實屬蹊蹺,在一個社會中如此轟轟烈烈存在過的一群人物和一段歷史居然被消滅地乾乾凈凈。這就令我們懷疑:除了歷史被人為地做了手腳,很難找出其他原因。
大家可以翻開《史記》看一看,關於墨子的敘述只有24個字,只是在"孟子荀卿列傳"最後提了一下墨子:"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這與其他諸子百家連篇累牘的記載比起來,司馬遷的做法真是厚此薄彼。是司馬遷有意冷落墨子,還是手頭確實沒有墨子的記載材料?
我想這兩方面的原因都有。
從觀點上講,司馬遷傾向儒家,可能從心裡反感……
應該是你需要的吧
Ⅳ 幫忙找下 魯迅《非攻》和墨子非攻的梗概 謝謝了!
魯迅文集 故事新編 《非攻》
子夏〔2〕的徒弟公孫高〔3〕來找墨子〔4〕,已經好幾回了,總是不在家,見不
著。大約是第四或者第五回罷,這才恰巧在門口遇見,因為公孫高剛一到,墨子也適值回家
來。他們一同走進屋子裡。
公孫高辭讓了一通之後,眼睛看著席子〔5〕的破洞,和氣的問道:
「先生是主張非戰的?」
「不錯!」墨子說。
「那麼,君子就不鬥么?」
「是的!」墨子說。
「豬狗尚且要斗,何況人……」
「唉唉,你們儒者,說話稱著堯舜,做事卻要學豬狗,可憐,可憐!」〔6〕墨子說
著,站了起來,匆匆的跑到廚下去了,一面說:「你不懂我的意思……」
他穿過廚下,到得後門外的井邊,絞著轆轤,汲起半瓶井水來,捧著吸了十多口,於是
放下瓦瓶,抹一抹嘴,忽然望著園角上叫了起來道:
「阿廉〔7〕!你怎麼回來了?」
阿廉也已經看見,正在跑過來,一到面前,就規規矩矩的站定,垂著手,叫一聲「先
生」,於是略有些氣憤似的接著說:
「我不幹了。他們言行不一致。說定給我一千盆粟米的,卻只給了我五百盆。我只得走
了。」
「如果給你一千多盆,你走么?」
「不。」阿廉答。
「那麼,就並非因為他們言行不一致,倒是因為少了呀!」
墨子一面說,一面又跑進廚房裡,叫道:
「耕柱子〔8〕!給我和起玉米粉來!」
耕柱子恰恰從堂屋裡走到,是一個很精神的青年。
「先生,是做十多天的干糧罷?」他問。
「對咧。」墨子說。「公孫高走了罷?」
「走了,」耕柱子笑道。「他很生氣,說我們兼愛無父,像禽獸一樣。」〔9〕
墨子也笑了一笑。
「先生到楚國去?」
「是的。你也知道了?」墨子讓耕柱子用水和著玉米粉,自己卻取火石和艾絨打了火,
點起枯枝來沸水,眼睛看火焰,慢慢的說道:「我們的老鄉公輸般〔10〕,他總是倚恃著
自己的一點小聰明,興風作浪的。造了鉤拒〔11〕,教楚王和越人打仗還不夠,這回是又
想出了什麼雲梯,要聳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國,怎禁得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罷。」
他看得耕柱子已經把窩窩頭上了蒸籠,便回到自己的房裡,在壁廚里摸出一把鹽漬藜菜
干,一柄破銅刀,另外找了一張破包袱,等耕柱子端進蒸熟的窩窩頭來,就一起打成一個包
裹。衣服卻不打點,也不帶洗臉的手巾,只把皮帶緊了一緊,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
裹,頭也不回的走了。從包裹里,還一陣一陣的冒著熱蒸氣。
「先生什麼時候回來呢?」耕柱子在後面叫喊道。
「總得二十來天罷,」墨子答著,只是走。
二
墨子走進宋國的國界的時候,草鞋帶已經斷了三四回,覺得腳底上很發熱,停下來一
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腳上有些地方起繭,有些地方起泡了。〔12〕他毫不在意,仍
然走;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歷來的水災和兵災的痕跡,卻到處存留,沒有人
民的變換得飛快。走了三天,看不見一所大屋,看不見一顆大樹,看不見一個活潑的人,看
不見一片肥沃的田地,就這樣的到了都城〔13〕。
城牆也很破舊,但有幾處添了新石頭;護城溝邊看見爛泥堆,像是有人淘掘過,但只見
有幾個閑人坐在溝沿上似乎釣著魚。
「他們大約也聽到消息了,」墨子想。細看那些釣魚人,卻沒有自己的學生在裡面。
他決計穿城而過,於是走近北關,順著中央的一條街,一徑向南走。城裡面也很蕭條,
但也很平靜;店鋪都貼著減價的條子,然而並不見買主,可是店裡也並無怎樣的貨色;街道
上滿積著又細又粘的黃塵。
「這模樣了,還要來攻它!」墨子想。
他在大街上前行,除看見了貧弱而外,也沒有什麼異樣。楚國要來進攻的消息,是也許
已經聽到了的,然而大家被攻得習慣了,自認是活該受攻的了,竟並不覺得特別,況且誰都
只剩了一條性命,無衣無食,所以也沒有什麼人想搬家。待到望見南關的城樓了,這才看見
街角上聚著十多個人,好像在聽一個人講故事。
當墨子走得臨近時,只見那人的手在空中一揮,大叫道:
「我們給他們看看宋國的民氣!我們都去死!」〔14〕
墨子知道,這是自己的學生曹公子的聲音。
然而他並不擠進去招呼他,匆匆的出了南關,只趕自己的路。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歇
下來,在一個農家的檐下睡到黎明,起來仍復走。草鞋已經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
里還有窩窩頭,不能用,便只好撕下一塊布裳來,包了腳。不過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著他
的腳底,走起來就更艱難。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樹下,打開包裹來吃午餐,也算
是歇歇腳。遠遠的望見一個大漢,推著很重的小車,向這邊走過來了。到得臨近,那人就歇
下車子,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聲「先生」,一面撩起衣角來揩臉上的汗,喘著氣。
「這是沙么?」墨子認識他是自己的學生管黔敖,便問。
「是的,防雲梯的。」
「別的准備怎麼樣?」
「也已經募集了一些麻,灰,鐵。不過難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沒有。還是講空話的
多……」
「昨天在城裡聽見曹公子在講演,又在玩一股什麼『氣』,嚷什麼『死』了。你去告訴
他:不要弄玄虛;死並不壞,也很難,但要死得於民有利!」
「和他很難說,」管黔敖悵悵的答道。「他在這里做了兩年官,不大願意和我們說話
了……」
「禽滑厘呢?」
「他可是很忙。剛剛試驗過連弩〔15〕;現在恐怕在西關外看地勢,所以遇不著先
生。先生是到楚國去找公輸般的罷?」
「不錯,」墨子說,「不過他聽不聽我,還是料不定的。你們仍然准備著,不要只望著
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點點頭,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會,便推著小車,吱吱嘎嘎的進城去了。
三
楚國的郢城〔16〕可是不比宋國:街道寬闊,房屋也整齊,大店鋪里陳列著許多好東
西,雪白的麻布,通紅的辣椒,斑斕的鹿皮,肥大的蓮子。走路的人,雖然身體比北方短小
些,卻都活潑精悍,衣服也很乾凈,墨子在這里一比,舊衣破裳,布包著兩只腳,真好像一
個老牌的乞丐了。
再向中央走是一大塊廣場,擺著許多攤子,擁擠著許多人,這是鬧市,也是十字路交叉
之處。墨子便找著一個好像士人的老頭子,打聽公輸般的寓所,可惜言語不通,纏不明白,
正在手真心上寫字給他看,只聽得轟的一聲,大家都唱了起來,原來是有名的賽湘靈已經開
始在唱她的《下里巴人》〔17〕,所以引得全國中許多人,同聲應和了。不一會,連那老
士人也在嘴裡發出哼哼聲,墨子知道他決不會再來看他手心上的字,便只寫了半個「公」
字,拔步再往遠處跑。然而到處都在唱,無隙可乘,許多工夫,大約是那邊已經唱完了,這
才逐漸顯得安靜。他找到一家木匠店,去探問公輸般的住址。
「那位山東老,造鉤拒的公輸先生么?」店主是一個黃臉黑須的胖子,果然很知道。
「並不遠。你回轉去,走過十字街,從右手第二條小道上朝東向南,再往北轉角,第三家就
是他。」
墨子在手心上寫著字,請他看了有無聽錯之後,這才牢牢的記在心裡,謝過主人,邁開
大步,徑奔他所指點的處所。果然也不錯的:第三家的大門上,釘著一塊雕鏤極工的楠木
牌,上刻六個大篆道:「魯國公輸般寓」。
墨子拍著紅銅的獸環〔18〕,當當的敲了幾下,不料開門出來的卻是一個橫眉怒目的
門丁。他一看見,便大聲的喝道:
「先生不見客!你們同鄉來告幫〔19〕的太多了!」
墨子剛看了他一眼,他已經關了門,再敲時,就什麼聲息也沒有。然而這目光的一射,
卻使那門丁安靜不下來,他總覺得有些不舒服,只得進去稟他的主人。公輸般正捏著曲尺,
在量雲梯的模型。
「先生,又有一個你的同鄉來告幫了……這人可是有些古怪……」門丁輕輕的說。
「他姓什麼?」
「那可還沒有問……」門丁惶恐著。
「什麼樣子的?」
「像一個乞丐。三十來歲。高個子,烏黑的臉……」
「阿呀!那一定是墨翟了!」
公輸般吃了一驚,大叫起來,放下雲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階下去。門丁也吃了一驚,
趕緊跑在他前面,開了門。墨子和公輸般,便在院子里見了面。
「果然是你。」公輸般高興的說,一面讓他進到堂屋去。
「你一向好么?還是忙?」
「是的。總是這樣……」
「可是先生這么遠來,有什麼見教呢?」
「北方有人侮辱了我,」墨子很沉靜的說。「想托你去殺掉他……」
公輸般不高興了。
「我送你十塊錢!」墨子又接著說。
這一句話,主人可真是忍不住發怒了;他沉了臉,冷冷的回答道:
「我是義不殺人的!」
「那好極了!」墨子很感動的直起身來,拜了兩拜,又很沉靜的說道:「可是我有幾句
話。我在北方,聽說你造了雲梯,要去攻宋。宋有什麼罪過呢?楚國有餘的是地,缺少的是
民。殺缺少的來爭有餘的,不能說是智;宋沒有罪,卻要攻他,不能說是仁;知道著,卻不
爭,不能說是忠;爭了,而不得,不能說是強;義不殺少,然而殺多,不能說是知類。先生
以為怎樣?……」
「那是……」公輸般想著,「先生說得很對的。」
「那麼,不可以歇手了么?」
「這可不成,」公輸般悵悵的說。「我已經對王說過了。」
「那麼,帶我見王去就是。」
「好的。不過時候不早了,還是吃了飯去罷。」
然而墨子不肯聽,欠著身子,總想站起來,他是向來坐不住的〔20〕。公輸般知道拗
不過,便答應立刻引他去見王;一面到自己的房裡,拿出一套衣裳和鞋子來,誠懇的說道:
「不過這要請先生換一下。因為這里是和俺家鄉不同,什麼都講闊綽的。還是換一換便
當……」
「可以可以,」墨子也誠懇的說。「我其實也並非愛穿破衣服的……只因為實在沒有工
夫換……」
四
楚王早知道墨翟是北方的聖賢,一經公輸般紹介,立刻接見了,用不著費力。
墨子穿著太短的衣裳,高腳鷺鷥似的,跟公輸般走到便殿里,向楚王行過禮,從從容容
的開口道:
「現在有一個人,不要轎車,卻想偷鄰家的破車子;不要錦綉,卻想偷鄰家的短氈襖;
不要米肉,卻想偷鄰家的糠屑飯:這是怎樣的人呢?」
「那一定是生了偷摸病了。」楚王率直的說。
「楚的地面,」墨子道,「方五千里,宋的卻只方五百里,這就像轎車的和破車子;楚
有雲夢,滿是犀兕麋鹿,江漢里的魚鱉黿鼉之多,那裡都賽不過,宋卻是所謂連雉兔鯽魚也
沒有的,這就像米肉的和糠屑飯;楚有長松文梓榆木豫章,宋卻沒有大樹,這就像錦綉的和
短氈襖。所以據臣看來,王吏的攻宋,和這是同類的。」
「確也不錯!」楚王點頭說。「不過公輸般已經給我在造雲梯,總得去攻的了。」
「不過成敗也還是說不定的。」墨子道。「只要有木片,現在就可以試一試。」
楚王是一位愛好新奇的王,非常高興,便教侍臣趕快去拿木片來。墨子卻解下自己的皮
帶,彎作弧形,向著公輸子,算是城;把幾十片木片分作兩份,一份留下,一份交與公輸
子,便是攻和守的器具。
於是他們倆各各拿著木片,像下棋一般,開始鬥起來了,攻的木片一進,守的就一架,
這邊一退,那邊就一招。不過楚王和侍臣,卻一點也看不懂。
只見這樣的一進一退,一共有九回,大約是攻守各換了九種的花樣。這之後,公輸般歇
手了。墨子就把皮帶的弧形改向了自己,好像這回是由他來進攻。也還是一進一退的支架
著,然而到第三回,墨子的木片就進了皮帶的弧線裡面了。
楚王和侍臣雖然莫明其妙,但看見公輸般首先放下木片,臉上露出掃興的神色,就知道
他攻守兩面,全都失敗了。
楚王也覺得有些掃興。
「我知道怎麼贏你的,」停了一會,公輸般訕訕的說。「但是我不說。」
「我也知道你怎麼贏我的,」墨子卻鎮靜的說。「但是我不說。」
「你們說的是些什麼呀?」楚王驚訝著問道。
「公輸子的意思,」墨子旋轉身去,回答道,「不過想殺掉我,以為殺掉我,宋就沒有
人守,可以攻了。然而我的學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經拿了我的守御的器械,在宋城上,等
候著楚國來的敵人。就是殺掉我,也還是攻不下的!」
「真好法子!」楚王感動的說。「那麼,我也就不去攻宋罷。」
五
墨子說停了攻宋之後,原想即刻回往魯國的,但因為應該換還公輸般借他的衣裳,就只
好再到他的寓里去。時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覺得肚子餓,主人自然堅留他吃午飯——或者
已經是夜飯,還勸他宿一宵。
「走是總得今天就走的,」墨子說。「明年再來,拿我的書來請楚王看一看。」〔2
1〕
「你還不是講些行義么?」公輸般道。「勞形苦心,扶危濟急,是賤人的東西,大人們
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鄉!」
「那倒也不。絲麻米穀,都是賤人做出來的東西,大人們就都要。何況行義呢。」〔2
2〕
「那可也是的,」公輸般高興的說。「我沒有見你的時候,想取宋;一見你,即使白送
我宋國,如果不義,我也不要了……」
「那可是我真送了你宋國了。」墨子也高興的說。「你如果一味行義,我還要送你天下
哩!」〔23〕
當主客談笑之間,午餐也擺好了,有魚,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魚,只吃了
一點肉。公輸般獨自喝著酒,看見客人不大動刀匕,過意不去,只好勸他吃辣椒:
「請呀請呀!」他指著辣椒醬和大餅,懇切的說,「你嘗嘗,這還不壞。大蔥可不及我
們那裡的肥……」
公輸般喝過幾杯酒,更加高興了起來。
「我舟戰有鉤拒,你的義也有鉤拒么?」他問道。
「我這義的鉤拒,比你那舟戰的鉤拒好。」墨子堅決的回答說。「我用愛來鉤,用恭來
拒。不用愛鉤,是不相親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不相親而又油滑,馬上就離散。所以
互相愛,互相恭,就等於互相利。現在你用鉤去鉤人,人也用鉤來鉤你,你用拒去拒人,人
也用拒來拒你,互相鉤,互相拒,也就等於互相害了。所以我這義的鉤拒,比你那舟戰的鉤
拒好。」〔24〕
「但是,老鄉,你一行義,可真幾乎把我的飯碗敲碎了!」公輸般碰了一個釘子之後,
改口說,但也大約很有了一些酒意:他其實是不會喝酒的。
「但也比敲碎宋國的所有飯碗好。」「可是我以後只好做玩具了。老鄉,你等一等,我
請你看一點玩意兒。」
他說著就跳起來,跑進後房去,好像是在翻箱子。不一會,又出來了,手裡拿著一隻木
頭和竹片做成的喜鵲,交給墨子,口裡說道:
「只要一開,可以飛三天。這倒還可以說是極巧的。」
「可是還不及木匠的做車輪,」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說。「他削三寸的木
頭,就可以載重五十石。有利於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於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壞
的。」〔25〕
「哦,我忘記了,」公輸般又碰了一個釘子,這才醒過來。「早該知道這正是你的
話。」
「所以你還是一味的行義,」墨子看著他的眼睛,誠懇的說,「不但巧,連天下也是你
的了。真是打擾了你大半天。我們明年再見罷。」
墨子說著,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辭;公輸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
出了大門之後,回進屋裡來,想了一想,便將雲梯的模型和木鵲都塞在後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歸途上,是走得較慢了,一則力乏,二則腳痛,三則干糧已經吃完,難免覺得肚
子餓,四則事情已經辦妥,不像來時的匆忙。然而比來時更晦氣:一進宋國界,就被搜檢了
兩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國隊〔26〕,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關外,又遭著大雨,
到城門下想避避雨,被兩個執戈的巡兵趕開了,淋得一身濕,從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1〕本篇在收入本書前沒有在報刊上發表過。〔2〕子夏姓卜名
商,春秋時衛國人,孔丘的弟子。〔3〕公孫高古書中無可查考,當是作者虛擬的人名。
〔4〕墨子(約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戰國之際魯國人,曾為宋國大夫,我國古
代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始者。他主張「兼愛」,反對戰爭,具有「摩頂放踵,利天下,為
之」(孟軻語)的精神。他的著作有流傳至今的《墨子》共五十三篇,其中大半是他的弟子
所記述的。《非攻》這篇小說主要即取材於《墨子·公輸》,原文如下:「公輸盤為楚造雲
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齊(按齊應作魯),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
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願借子殺之。』公輸盤不
說(悅)。子墨子曰:『請獻十金。』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
『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按即楚國)有餘於地,而
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
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子墨子曰:『然
乎,不已乎?』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見我於王?』公
輸盤曰:『諾。』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敝 而欲竊之;舍其錦
綉,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王曰:『必為竊疾
矣。』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 也;荊有雲
夢,犀、兕、糜、鹿滿之,江漢之魚、 、黿、鼉,為天下富,宋所為無雉、免、狐狸(按
狐狸應作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 、豫章,宋無長木,此
猶錦綉之與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王曰: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於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
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公輸盤
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
子禽滑 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楚王
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子墨子歸,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納)
也。」按原文「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三事」兩字,前人解釋不一;《戰國策·宋策》作
「臣以王吏之攻宋」,較為明白易解。在小說中作者寫作「王吏」,當系根據《戰國策》。
又,《公輸》敘墨翟只守不攻;《呂氏春秋·慎大覽》高誘注則說:「公輸般九攻之,墨子
九卻之;又令公輸般守備,墨子九下之。」小說中寫墨翟與公輸般迭為攻守,大概根據高
注。〔5〕席子我國古人席地而坐,這里是指鋪在地上的座席。按墨翟主張節用,反對奢
侈。在《墨子》一書的《辭過》、《節用》等篇中,都詳載著他對於宮室、衣服、飲食、舟
車等項的節約的意見。〔6〕墨翟和子夏之徒的對話,見《墨子·耕柱》:「子夏之徒問於
子墨子曰:『君子有斗乎?』子墨子曰:『君子無斗。』子夏之徒曰:『狗[豕希]猶有斗,
惡有士而無斗矣!』子墨子曰:『傷矣哉!言則稱於湯、文,行則譬於狗[豕希],傷矣
哉!』」〔7〕阿廉作者虛擬的人名。在《墨子·貴義》中有如下的一段記載:「子墨子仕
人於衛,所仕者至而反。子墨子曰:『何故反?』對曰:『與我言而不當。曰待女(汝)以
千盆;授我五百盆,故去之也。』子墨子曰:『授子過千盆,則子去之乎?』對曰:『不
去。』子墨子曰:『然則非為其不審也,為其寡也。』」〔8〕耕柱子和下文的曹公子、管
黔敖、禽滑 ,都是墨翟的弟子。分見《墨子》中的《耕柱》、《魯問》、《公輸》等篇。
〔9〕計愛無父這是儒家孟軻攻擊墨家的話,見《孟子·滕文公》:「楊氏(楊朱)為我,
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10〕公輸般般或作班,《墨
子》中作盤,春秋時魯國人。曾發明創造若干奇巧的器械,古書中多稱他為「巧人」。〔1
1〕鉤拒參看本篇注〔24〕。〔12〕關於墨翟趕路的情況,《戰國策·宋策》有如下記
載:「公輸般為楚設機,將以攻宋。墨子聞之,百舍重繭,往見公輸般。」又《淮南子·修
務訓》也說:「昔者楚欲攻宋,墨子聞而悼之,自魯趨而往,十日十夜,足重繭而不休息,
裂裳裹足,至於郢。」〔13〕都城指宋國的國都商丘(今屬河南省)。〔14〕這里曹公
子的演說,作者寓有諷刺當時國民黨政府的意思。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我國東北
後,國民黨政府採取不抵抗主義,而表面上卻故意發一些慷慨激昂的空論,以欺騙人民。
〔15〕連弩指利用機械力量一發多欠的連弩車。見《墨子·備高臨》。〔16〕郢楚國的
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境。〔17〕賽湘靈作者根據傳說中湘水的女神湘靈而虛擬的人名。
傳說湘靈善鼓瑟,如《楚辭·遠游》中說:「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下里巴
人》,是楚國一種歌曲的名稱。《文選》宋玉《對楚王問》中說:「客有歌於郢中者,甚始
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18〕獸環大門上的銅環。因為銅環銜在銅制
獸頭的嘴裡,所以叫做獸環。〔19〕告幫在舊社會,向有關系的人乞求錢物幫助,叫告
幫。〔20〕關於墨翟坐不住的事,在《文子·自然》和《淮南子·修務訓》中都有「墨子
無暖席」的話,意思是說坐席還沒有溫暖,他又要上路了(《文子》舊傳為老聃弟子所
作)。〔21〕關於墨翟獻書給楚王的事,清代孫詒讓《墨子間詁》(《貴義》篇)引唐代
余知古《渚宮舊事》說:「墨子至郢,獻書惠王,王受而讀之,曰:『良書也。』」據《渚
宮舊事》所載,此事系在墨翟止楚攻宋之後(參看孫詒讓《墨子傳略》)。〔22〕墨翟與
公輸般關於行義的對話,見《墨子·貴義》:「子墨子南遊於楚,見楚獻惠王,獻惠王以老
辭,使穆賀見子墨子。子墨子說穆賀,穆賀大說(悅),謂子墨子曰:『子之言則成(誠)
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賤人之所為而不用乎?』子墨子曰:『唯其可行。譬若
葯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順其疾。豈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農夫入其稅於大人,大人
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豈曰賤人之所為而不享哉?』」小說採取墨翟答穆賀這幾句話
的意思,改為與公輸般的對話。〔23〕關於送你天下的對話,見《墨子·魯問》:「公輸
子謂子墨子曰:『吾未得見之時,我欲得宋;自我得見之後,予我宋而不義,我不為。』子
墨子曰:『翟之未得見之時也,子欲得宋;自翟得見子之後,予子宋而不義,子弗為,是我
予子宋也。子務為義,翟又將予子天下!』」〔24〕公輸般與墨翟關於鉤拒的對話,見
《墨子·魯問》:「公輸子自魯南遊楚,焉(於是)始為舟戰之器,作為鉤強之備:退者鉤
之,進者強之,量其鉤強之長,而制為之兵。楚之兵節,越之兵不節,楚人因此若勢,亟敗
越人。公輸子善其巧,以語子墨子曰:『我舟戰有鉤強,不知子之義亦有鉤強乎?』子墨子
曰:『我義之鉤強,賢於子舟戰之鉤強。我鉤強:我鉤之以愛,揣之以恭。弗鉤以愛則不
親,非揣以恭則速狎,狎而不親則速離。故交相愛,交相恭,猶若相利也。今子鉤而止人,
人亦鉤而止子;子強而距人,人亦強而距子。交相鉤,交相強,猶若相害也。故我義之鉤
強,賢子舟戰之鉤強。』」據孫詒讓《墨子間詁》,「鉤強」應作「鉤拒」,「揣」也應作
「拒」。鉤拒是武器,用「鉤」可以鉤住敵人後退的船隻;用「拒」可以擋住敵人前進的船
只。〔25〕關於木鵲,見《墨子·魯問》:「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
下。公輸子自以為至巧。子墨子謂公輸子曰:『子之為鵲也,不如匠之為車轄,須臾劉
( )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為功,利於人謂之巧,不利於人謂之拙。』」〔2
6〕募捐救國隊影射當時國民黨政府的欺騙行為。在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面前,國民黨政府
實行賣國投降政策;同時卻用「救國」的名義,策動各地它所控制的所謂「民眾團體」強行
募捐,欺騙人民,進行搜括。
墨子非攻
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入人欄廄,取人馬牛者,其不仁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殺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矣,罪益厚。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
Ⅵ 墨子的老弟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墨子的老弟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墨子的老弟
作者:戰爭正在
序言 三個人的約會
更新時間2007-12-19 16:45:00 字數:3987
好了。還是要做一下自我介紹的。我是墨子的老弟我叫默默。我知道關於那傢伙的一切的。我可沒有騙你啊!和墨翟一起長大的。我這個哥哥聽說還是很厲害的嘛。
還創立了什麼墨家學說,對於這一點,我感到有一些不平的。因為我們小時候一起學寫字的時候每次都是要我教他怎麼寫的,而且我們的媽媽也說我比較聰明的
不過呢!我還是知道的一個人總要任命的。既然他比較厲害就比較厲害吧!我作為他的弟弟也是很榮光的
不過,說真的.我還是自己認為我比較厲害的.這本書就是我寫的關於我的故事.因為我現在已經在天堂享受天倫之樂了.
所以就決定要幹些什麼.你一定注意到了.我在的是天堂而不是仙界.因為我很不喜歡那個什麼玉皇大帝的.他真的很令我討厭的.知道嗎!他很病態的.而且行為還相當的不檢點.真的有點讓我氣憤死了.
算了,關於他的事情我以後還會提到的.不過呢!我知道你一定不知道為什麼我會沒事寫什麼書.好吧!我要告訴你,你是對的.我真就是沒有什麼事情好做的.也是太無奈了.要知道.在天堂里.能把活人淡出鳥來.
就象我這樣一個什麼風liu的啊什麼人啊的.怎麼會帶得住呢!就是真的呆不住也是沒什麼辦法了.就寫寫書吧來回憶一下我的美好人生了.
就我個人來說.我對兵法的研究已經到了那個什麼什麼的高度了.具體到了什麼樣的高度……
Ⅶ 墨子的著作是什麼
墨子的著作是《墨子》。《墨子》內容廣博,包括了政治、軍事、哲學、倫理、邏輯、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後學的重要史料。此書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記載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
另一部分《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稱作墨辯或墨經,著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還包含許多自然科學的內容,反映了後期墨家的思想。西晉魯勝、樂壹都為《墨子》一書作過注釋,已散失。如今的通行本有孫詒讓的《墨子閑詁》,以及《諸子集成》所收錄的版本。
(7)墨翟免費小說通天仕途擴展閱讀
墨家著作在六朝以後逐漸流失,明正統十年(1445年),張宇初奉敕,將《墨子》刻入《道藏》。現代所傳的《墨子》只剩下五十三篇,這些篇幅是因為被道家著作《道藏》所收錄,才得以留傳下來。汪中將墨子書分為內外二篇,著有《墨子表徵》一卷。現存《墨子》53篇,記載了墨子及其後學的言行。
自秦以後,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論,散見於各種典籍之中,如見於《新序》《屍子》《晏子春秋》《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列子》《戰國策》《諸宮舊事》《神仙傳》等等。西漢劉向的《漢書·藝文志》將散見各篇著錄成《墨子》共七十一篇。
經歷代亡佚,到宋時,只存六十篇,如今只存五十三篇,已亡佚十八篇。其中已亡佚的有:《節用》下篇,《節葬》上、中篇,《明鬼》上中篇,《非樂》中、下篇,《非儒》上篇,除此八篇外,另十篇連篇目皆亡佚,在這十篇中,只有《詩正義》曾提到過《備衛》此篇目,其餘無可考。
Ⅷ 求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墨子,韓非的故事及主要思想
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的姓名分別是李耳,莊周,孔丘,孟軻,墨翟,荀況.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作品:《道德經》、《莊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作品:《韓非子》
名家,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
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張儀。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
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
農家,
小說家,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鉅)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後,分裂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游俠。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專制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
《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游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
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於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
《戰國策》對其活動有大量記載。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縱橫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雜家是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漢書.藝文志》及顏師古注)而得名。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雜家著作集。
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記有許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並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了農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也注意記錄和總結。《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為是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小說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漢書·藝文志》雲:「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產生原因:
(1)經濟原因:生產力的發展。
(2)政治原因:奴隸制進一步崩潰,封建制逐步形成,歷史經歷著劃時代的變革。
(3)階級原因: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思想家對當時的變革發表不同見解,形成不同派別,從而出現了「諸子百家」。
(4)環境原因:在諸侯割據稱雄的時期,統治者不可能推行封建文化專制主義,相反,各諸侯國競相招攬人才,禮賢下士成為社會風尚,使各個學派都有了發展機會。
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人。
孔子是個大思想家,他創立了儒家學派。首先,他提出「仁」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度壓迫剝削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的學說後來成為我國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對後世影響極大。
孔子又是個大教育家。在奴隸社會里,只有貴族子弟能夠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壟斷了。孔子興辦私學,廣收門徒,突破官府的壟斷,擴大了教育對象的范圍。據說孔子主張「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他教育學生:學習知識要經常復習,「溫故而知新」,學習態度要老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要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
相傳,孔子晚年編訂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詩》、《書》等幾部書,還根據魯國的歷史材料編成《春秋》一書。這對古代文化的保存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孟子
孟子(約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軻,鄒(今山東鄒縣)人。約生於周烈王四年,約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游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最後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時代,百家爭鳴,「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場加以激烈抨擊。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孟子把倫理和政治緊密結合起來,強調道德修養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後來《大學》提出的「修齊治平」就是根據孟子的這種思想發展而來的。
孟子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是天。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殘留的人格神的含義,把天想像成為具有道德屬性的精神實體。他說:「誠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誠這個道德概念規定為天的本質屬性,認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觀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體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倫理思想,都是以天這個范疇為基石的。
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陽,謚曰聃,約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間,《史記》載「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楚國苦縣厲鄉,即現今的亳州市渦陽縣閘北鄭店。老子曾擔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圖書典籍,學問淵博,見周王室衰微,棄官西去,至函谷關遇見關令尹喜。尹喜請求他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最終成了隱士,「莫知所終」(《史記》)
《道德經》又名《老子》,文約義豐,雖僅五千言,卻包含著十分豐富深刻的哲學思想。老子哲學的核心思想是「道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說,把宇宙看成一個自然產生、自然演變的過程,天地萬物是依照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學的精髓是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後相隨」 ,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條件。還提出對立面雙方可以互相轉化,事物總要走向它的反面。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張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認為「柔弱勝剛強」。這種觀點在一定條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視矛盾雙方的斗爭,把轉化看成是無條件的循環往復。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張「無為」,認為只有無為才能無不為,反映了當時統治者的無力,企圖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但他對「侯王」的告誡,如「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卻是很精闢的。《老子》的歷史觀是落後的,要求回到「小國寡民」的時代,「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死不相往來」。老子哲學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後代不少哲學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響。自漢以後注釋《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國古籍中是罕見的。老子不但創立了我國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說影響了後來整個中國哲學史的發展,深深地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
莊子
(約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縣城東郊人(今城關鎮東城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 莊子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 這部文獻的出現,標志著在戰國時代,我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玄遠、高深的水平,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我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吏、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莊子做過蒙城漆園(在今縣城渦河北岸的漆園故址)吏的小官,但不久辭去。他布衣草鞋,糝湯野菜,安居陋巷著書。生活難以維持時,曾向監河侯借過糧食。楚威王聞境內莊周是有學識而賢德的人,就遣使備千金厚禮前來漆園(蒙城),請莊子為楚國宰相。使者言明楚王許以為相的旨意後,莊子笑謂楚使說:「千金可算是重禮了,相位可謂尊貴至上。可是,你沒見祭祀時的牛嗎?人們把牛喂養肥了,祭祀時披紅掛彩,還不是牽到太廟殺了作祭品?我寧願在淡泊無為中度日,不去做犧牛」莊子在談笑中「喻牛辭相」,終未為楚國宰相。 戰國初年,諸侯兵戎相見,戰亂頻繁,社會動盪不安。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學術思想空前活躍,學術流派競相而起,形成了他獨特的哲學體系和思想畔,相距僅百里,故又稱他們的學術思想為「老莊渦河之學」。 莊子晚年常垂釣於濮水(今城南芡河)、渦水,游於濠梁(今安徽鳳陽臨淮城西南)觀魚,與魚鳥共樂,甘於清靜閑居的生活。唐天寶元年(742年),玄宗皇帝頒布沼書,賜號莊子為「南華真人」,稱其書曰《南華真經》。歷代均有一些研究莊子的學者,其著作數百種,近年又有《莊子白話》、《莊子現代版》等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