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離家出走聽書
A. 青少年離家出走怎麼辦
當青少年試圖擺脫家庭環境中對他不利的事情時,往往會採取離家出走的方式。假如離家出走的怪圈能夠被永久地打破的話,那麼這些問題便會迎刃而解。在介入之前,咨詢師必須問每一位家長以下問題:1) 「你的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是什麼?」2) 「你的家裡正在發生著哪些有潛在危害的事情?」3) 「為了使你的孩子回家並待在家裡,哪些事情需要改變?」還必須單獨向青少年問以上的問題,將「你的孩子」改成「你」來問。其中潛在危害的事情包括:◆ 父母一方或雙方過分嚴厲、苛刻,他們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缺點上,以致讓孩子感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夠好的,從根本上來說,孩子感到永遠無法達到父母的期望。◆ 父母一方或雙方總是不停地啟動孩子的開關,以致沖突變得非常負面或帶有暴力傾向,從而導致青少年孩子離家出走或被迫離家。◆ 至少父母一方對酒、毒品、賭博等成癮,從而對孩子施以暴力或極端的語言虐待。◆ 在家庭里發生著或發生過不為人知的性虐待,當父母與孩子之間發生性虐待時,孩子通常會選擇離家出走,而不會去揭露亂倫的秘密或繼續忍受被虐待。◆ 在家庭里存在著身體暴力,如夫妻暴力或兒童虐待等,◆ 存在著婚煙沖突或父母抑鬱,在一些情況下,孩子以把父母的注意力轉移到自己離家出走的方式來保護父母,一旦父母關心孩子的問題,他們就沒有時間來關注自己的痛苦。◆ 男朋友、女朋友、團伙,同伴或同伴群體都可能把孩子從家裡拉出來,例如,在某些情況下男朋友會告訴他的女朋友說,假如她不逃學到他家來的話,他就斷絕與她的關系。青少年通常寧可承受離家出走帶來的後果,而不會冒失男朋友、女朋友或其他同伴的威脅。 當遇到如以上所述的潛在危險時候,如何進行阻止,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筆者在長期的研究中,以下策略可供參考: 策略1:原子彈介入法 這些介入法包括:1) 假如青少年離家出走的話,就賣掉、抵押或拿走其最心愛的東西(如:立體聲音響、化妝品、CD唱片、電話機等);2) 安排24小時看管,或者在父親、母親、鄰居或其他人等的陪伴下方能外出,一直到再次離家出走的威脅消除為止,這包括在校期間的監督、上課時的陪坐、課間的陪伴等,目的是使其不離開父母的視線而無法離家出走;3) 除了父母選擇以後給孩子每天所穿的衣服外,把其他的衣服都拿走(如 孩子只有幾件衣服的話離家出走就會困難得多)這些介入可能會有效的理由有兩個: 第一:今天的孩子是非常物質主義的,他們不喜歡未經同意而拿走或賣掉原本屬於他們的東西; 第二:青少年希望能樹立自己的權威形象,因此,他們不喜歡父母在學校里陪伴在旁,也不願意由父母來選擇該穿什麼衣服。 拿走所有的衣服 首先,父母必須當著青少年的面具體地界定什麼叫「離家出走」。還必須清楚地告訴青少年,假如這些懲罰不能奏效的話,他再離家出走的懲罰將會更加嚴厲,青少年馬上會想知道接下來的懲罰究竟是什麼,但父母不可以向他透露。其次,當以上信息向青少年發出以後,就請他離開房間,然後咨詢師與父母共同商討可以採取怎麼樣的原子彈介入措施。 父母把規劃考慮得越詳盡越好。第三,在青少年不在場的情況下,咨詢師和父母必須對計劃加以仔細檢查,對每一個可能出現的「假如怎樣……」提出解決措施。假如青少年還是離家出走的話,咨詢師還必須概述以下程序:1) 父母必須報警,如果超過24小時的話,還必須提供一份關於失蹤者的情況報告。2) 如果青少年離家出走超過了24小時,父母就找出了一張的近照,並打出來貼在學校附近以及他經常出入的地方。3) 在青少年回家以後,父母不要讓他賠罪,也不要對他進行說教、批評或訓斥,而只需要按計劃去執行原子彈懲罰。4) 父母和咨詢師必須一起努力去發現家庭里存在的破壞行事件,並加以解決。 策略2:浴室策略浴室策略不但可以有效的解決離家出走問題,而且對蠻橫無理或暴力威脅及暴力行為也很有效。這一策略通常時在離家出走行為依然持續以及其他策略均告失敗的情況下採取的最終手段,而且是在「資深」咨詢師指導下運用。基本上,青少年未經允許離家出走的時間便是要求他待在浴室里接受懲罰的時間。之所以在浴室而不是在卧室里關緊閉,是因為浴室通常時家裡最乏味的地方,而且最不容易逃走。咨詢師必須告知父母運用這一策略的理由。首先,青少年把自由看得比其他東西都重要,因此這一策略可以很快地迫使離家出走的想法泡湯,因為他再那樣做的話即表示會失去更多的自由。其次,這一策略可以反映出青少年被送進如少年看守所這樣的院舍場所的話將會怎樣,唯一的不同時父母為此支付一筆錢。最後,其他的懲罰都不可能奏效,所以必須採取不同的、極端的措施。 執行前的注意事項:在開始採取浴室策略之前,先得把浴室重新裝修一遍。「拆卸」是醫院工作人員經常用來制止極端行為以及防止病人傷害自己的非暴力方法。在「拆卸」種,先把青少年摁在地上,然後按摩他的胃部。接著父親或母親坐到他的屁股上,或者使他的身體重心往前然後抓住他的手腕,把他安全地摁倒。這樣青少年就無法動彈,也不能咬你、踢你或向你吐口水。還必須向父母展示當青少年努力擺脫「拆卸」狀態時如何做到不作反應。必須強調的時這一策略時有效的,也是非暴力的,父母自始至終都必須保持冷靜。還必須教父母如何去認識在「拆卸」中青少年的肌肉開始放鬆,指導父母詢問青少年是否已經准備好起身自願進入浴室。青少年必須能夠清楚地用平靜的聲音說出為什麼他會受到「拆卸」。 必須預先告訴父母和青少年,如果青少年在父母制止他的時候打父母,或者青少年猛烈地亂砸東西,就必須採取報警的措施,並把他打人和破壞財產的事情記錄在案。必須預先警告父母青少年經常把警察這樣的外力拉進來,形成三角關系,目的是為了削弱父母的權利和能量,把父母擺脫掉。 假如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咨詢師必須告知父母這一次事情會有所不同,主要有三個重要的理由:1、 他們會得到一份清楚地闡明浴室策略的告知單2、 咨詢師必須一周3、 如果要求幫助父母實行這一策略的話,咨詢師可以前往進行家訪。使用本步驟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 假如青少年比父親/母親強壯,那麼這個父親/母親不能單獨執行「拆卸」步驟,而必須等待父母的另一方或者社區里指派協助的人到來。2、 假如父親/母親體力上沒法執行「拆卸」,但在父母種的另一方或社區協助人緣到來前青少年採取暴力行為或者亂砸東西,那麼就必須馬上叫警察,並把事情的經過記錄在案。3、 隨著青少年年齡的增大和身體的強壯,本步驟會越來越難以奏效。4、 本步驟對父母一方或雙方無法冷靜地處理問題的家庭時不適用的,同樣對傾向與身體虐待的家庭也時不適用的。5、 假如青少年必單親母親強壯而且這位母親又沒有支持系統的話,那麼也不可以使用本步驟。
B. 學生離家出走怎麼辦
我認為,學生離家出走,最主要的還是需要先報警,希望警察介入能早一點找到孩子,不要讓孩子遇到什麼不必要的危險,還有就是動員一切可動員的力量幫助找到出走的孩子。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解決你的問題和煩惱!
C. 有沒有適合小學生聽的評書
著名的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先生的創新評書:動畫片版的《童林傳》一共120回,建議你可以讓您的孩子聽一下。內容精彩語言生動活潑更加幽默。
《童林傳》簡介:童林傳:清康熙年間,童林(字海川)因偶然事件被迫離家出走。他絕路逢生,不僅得到武林名士何道源、尚道明相救相幫,練就「柳葉綿絲掌」、「子母雞爪鴛鴦鉞」等絕頂功夫。下山之後,童林以他正義、淳厚的為人贏得武林正派人主的信賴,使他們與他一起同各種邪惡勢力進行爭斗。在武林志士得幫助下,童林協助朝廷欽差年羹堯粉碎了英王富昌及十四阿哥的反叛陰謀。在此期間,他與雍親王胤縝相遇相知,結為至交,多次就胤縝於危難之中,為其登基成為雍正皇帝立下汗馬功勞。該書情節跌盪起伏,波譎雲詭,扣人心弦。
D. 14歲中學生離家出走怎麼辦,沒錢也沒地方去,也不想回家
在做任何重大決定之前,給自己一周的時間讓情緒冷靜下來。
通常,我們以為自己很理智的時候,其實是被情緒引導著做決定。這或許是件好事,但有時候卻不然,因為我們自欺欺人,認為自己現在是理智的。給自己一周讓情緒冷靜下來,真正地去思考可能改變你人生的決定。向你信任的人請求援助,或是和他們聊聊。在一周之後,你理智的大腦也許就能充分考慮作出決定。
心理學分析:
首先是人際關系緊張。
從調查材料來看,出走的中學生大多因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師生關系緊張及與同學相處不融洽,造成心理上的壓抑,導致棄學離家出走。
其次是人格異常與逆反心理。
人格異常的學生會對周圍的人抱有敵意和戒備心理,與學校或家庭的成員鬧矛盾而突然出走。
第三,學生感到學習負擔過重,厭學情緒就會產生,某種逆反心理也會形成,有些學生便以逃學或出走的形式表現出來。
第四,角色觀念變異與拜金心理。
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接受了大量信息後,一部分人會對讀書不感興趣,而熱衷於讀書以外的東西,比如早戀或迷戀於網吧。此外,拜金傾向嚴重的學生,在學習中經常表現出漫不經心,逃學去掙錢,或學某些歌星、影星,離家外出闖天下。
E. 青少年離家出走有哪些心理原因
導讀:中學生離家出走的原因是復雜的,從社會心理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想知道來自健康專家的建議嗎?
第一,是人際關系緊張。
從調查材料來看,出走的中學生大多因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師生關系緊張及與同學相處不融洽,造成心理上的壓抑,導致棄學離家出走。
第二,是人格異常與逆反心理。
人格異常的學生會對周圍的人抱有敵意和戒備心理,與學校或家庭的成員鬧矛盾而突然出走。
第三,厭學情緒。學生感到學習負擔過重,厭學情緒就會產生,某種逆反心理也會形成,有些學生便以逃學或出走的形式表現出來。
第四,角色觀念變異與拜金心理。
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接受了大量信息後,一部分人會對讀書不感興趣,而熱衷於讀書以外的東西,比如早戀或迷戀於網吧。此外,拜金傾向嚴重的學生,在學習中經常表現出漫不經心,逃學去掙錢,或學某些歌星、影星,離家外出闖天下。
最後,就是盲目從眾心理。
當媒體披露因片面追求升學率造成一些學生壓力太大而離家出走的消息後,有的學生就加以仿效,以為是解脫的好方法。從眾心理本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若盲目從眾,將有百害而無一利。5名女孩就是出於對尼姑的片面了解而做出輕率的舉動。
所以,家庭和社會應積極配合學校工作,尤其對於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同時學校應加強自身的教育能力,重視心理教育課程的開設,提高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高雅的生活情趣,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中學生以良好的心態度過學生生活。
關注心靈、成長、自我、心理健康,也關注燕園博思心理咨詢
你是不是困惑曾經美好的婚姻走到了十字路口;你是不是在為孩子的成長與你們之間的關系而煩惱;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的內心好像有兩個人在打架;你是不是在被某種情緒所操縱,感覺自己被困住了;你是不是對生命的意義有些擔心,生活空虛,沒有幸福感又茫無目的,感覺想要改變什麼又無從下手;你是不是感覺身體明明有難忍的病痛作怪,但醫生卻說:沒什麼大問題,你大量吃葯卻總不痊癒......這些問題如果你自己無法解決又想要解決,專業的心理咨詢正是你現在所急需的。
F. 中學生為什麼要離家出走離家出走有哪些危險
除了極端的原因,小學生離家出走的還是比較少的。與此相比,這幾年中學生夜逃外出,數日或數周不歸的現象卻越來越呈上升的趨勢。導致中學生出走的原因很多,既有社會家庭的因素,也有中學生自身的問題。出走的類型主要有這樣幾種: 一是賭氣出走。這樣的學生原本處於一個較好的家庭環境,只是父母一方好埋怨孩子,對孩子的生活方式愛挑剔。子女在兒童期的時候,往往能順從忍受這種教養方式,但到了青春期之後,開始頂嘴、反抗。家長如果不了解子女此時的心理特點,就會認為孩子無法無天。在這種背景下,往往因為不公正的待遇、不適當的批評,孩子覺得再也受不住了,因而情急之下離開家庭,以此作為反抗。 二是一種潛在憤懣、壓力的發泄。有的學生生長在父母關系長期不和的家庭中,生活在情感壓抑的環境里,討厭與父母相處。有的父母每天只知道督促孩子學習,面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心理從不關心,使孩子感到壓力非常大。還有的家庭中,父母每天只干自己的事情,拚命的賺錢,根本很少問孩子。至此他們便用背離家庭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三是威逼夜逃。常有的家長對孩子不滿時,動輒即罵,重者則打,甚至有時順口說出「給我滾」等語言,子女聽後產生逆反情緒,「滾就滾,有什麼了不起」。這種不自覺的威逼孩子出走的情況造成了許多的既成事實。四是同伴引誘。這常有個別因環境不良而有離家習性的學生帶頭,慫恿、引誘較小或沒有擅自離家習慣的孩子一起離家外出,去遊山玩水或探險。 離家出走的潛在危險性是非常大的。這些孩子缺乏生活經驗及自我控制能力,真偽的辨別力非常低,容易被壞人誘騙或教唆,學習一些不良行為甚至違法亂紀。因此,防止學生離家出走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家庭要保持穩定狀,改變一些不良的教育方式。特別是父親嚴厲,母親包庇的矛盾教育方式,更容易使孩子兼有反抗、放縱的性格。這兩個特徵正構成了子女輕率離家出走的心理品質。 其次,要減輕孩子們的心理壓力。孩子們進入中學後,學習競爭更加激烈,有些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也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家長老師要了解子女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的教育,光憑壓是不行的。而且也要諒解他們的難處,學習成績的好壞並不是一個人成長的唯一條件。 作為青少年自身來講,要加強心理素質的穩定性和承受能力,客觀的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和教師家長的教誨。把他們看成是自己成長路上不可缺少的導向和坐標。
G. 中學生離家出走怎麼辦
導語:中學生正好處於青春期,這時候孩子的父母是最為難的。而孩子們在學校里,難免會遇見不順心的事情,早戀被老師和父母干涉,學習成績不好無顏面對老師和父母,和同學的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在這些種種的壓力之下,喜歡離家出走的中學生不在少數,而中學生的自理能力畢竟有限,離家出走遇到的危險重重,一旦出走,萬一杳無音信怎麼辦?很多家長都頭疼。中學生離家出走原因一:人際關系緊張 從調查材料來看,出走的中學生大多因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師生關系緊張及與同學相處不融洽,造成心理上的壓抑,導致棄學離家出走。這時候的中學生,對自己格外關注,也是性格最為敏感的時期,一旦遭遇他人的否定,就會對孩子們造成他們自以為致命、難以承受的打擊,無法面對時,他們就會選擇離家出走。對策:平時多多注意中學生的情緒變化,老師和父母在對待中學生的時候,要多以鼓勵為主,即使是批評孩子,也要考慮方式方法,委婉實施,切不可粗暴對待孩子,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中學生離家出走原因二:人格異常與逆反心理 人格異常的學生會對周圍的人抱有敵意和戒備心理,與學校或家庭的成員鬧矛盾而突然出走。對策:現在的學校當中,多備有心理咨詢室。像這種人格出現異常的中學生,可以通過測查手段分析他們的心理,對於具有反社會人格等的中學生,要重點關注,特別對待,多找他們談心,多和他們進行精神層面的溝通,利用心理方面的技術,逐漸改變他們的人格。而這些中學生出現了一些異常的行為的時候,老師和父母切不可簡單對待,以免孩子下次再次造成離家出走,甚至更嚴重的事件。中學生離家出走原因三:厭學 中學生感到學習負擔過重,厭學情緒就會產生,某種逆反心理也會形成,有些孩子便以逃學或出走的形式表現出來。對策:的確現在的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是很大的,而這個時候的中學生,追求的是主動性,如果老師和父母扼殺了他們的主動性,很容易就造成叛逆的行為,你們讓我讀書,我努力了你們還不滿意,我就乾脆不讀書了。從而對學校也產生了厭惡情緒,離家出走的主題,更多是為了離開學校。所以老師和父母不應對中學生施加過多的壓力,應該更多培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從動力學的角度督促他們去更加努力地學習。中學生離家出走原因四:角色觀念變異與拜金心理 一些中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接受了大量信息後,一部分人會對讀書不感興趣,而熱衷於讀書以外的東西,比如早戀或迷戀於網吧。此外,拜金傾向嚴重的孩子,在學習中經常表現出漫不經心,逃學去掙錢,或學某些歌星、影星,離家外出闖天下。對策:未雨綢繆,是對待這樣的中學生最大的方法。過於關注外界的信息,源自於內部對其的淡漠。平時,老師和父母應該多關注中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地對孩子的愛好加以引導,培養孩子正確價值觀的良好形成。中學生離家出走原因五:盲目從眾心理 當媒體披露因片面追求升學率造成一些孩子壓力太大而離家出走的消息後,有的孩子就加以仿效,以為是解脫的好方法。從眾心理本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若盲目從眾,將有百害而無一利。對策:平時中學生課堂上的讀報時間,老師應該對這些現象加以中肯的分析和正確的引導,並且教給孩子究竟該怎麼樣緩解自身的壓力。孩子有了正確的減壓方法,錯誤的方法自然就不復存在了。結語: 家庭和社會應積極配合學校工作,尤其對於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同時學校應加強自身的教育能力,重視心理教育課程的開設,提高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高雅的生活情趣,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中學生以良好的心態度過學生生活,讓你的孩子不再離家出走。有困惑?來提問吧!不要再猶豫!
H. 初二的學生動不動就離家出走,這種孩子該怎麼教育
如果你的孩子離家出走,你會怎麼樣?這叫「換位思考」,同時也是冷靜處理。對很多叛逆孩子,只有生活的苦難能教會他們生活。最終導致孩子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沒有目標和方向。這是我一直以來對孩子內疚的地方。如果家長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小孩會以哭鬧的形式,逼迫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最好跟孩子的老師多加強交流,了解孩子平時在學校的表現。這樣才能對症下葯。
家長一定要認識到,孩子心智還不成熟,一定要有足夠的心准備。在順著他們的同時,再做細致的教育。結果可想而知,爸爸更受不了了,歇斯底里地趕兒子出門,揚言不要這樣忘恩負義的東西!找到了這個內因,才能對症下葯釜底抽薪,否則用打罵、遷就妥協讓步的揚湯止沸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跟他說為什麼他犯錯的時候我沒有像別的家長那樣去打他。是因為我知道這是青春期孩子都會犯的錯。
I. 中學生因學習壓力離家出走怎麼辦
別給他太大的壓力了~~~真的啊~~~
我是一個高中生
當初在上初三的時候,成績很好的,
為了考上重點我是很努力的,最後是考上了啊~~~
可是在高中我的成績一直不如意啊~~~~~
我有一回也離家出走了在外面待了4天
後來回家了,在家裡,家裡人對我是來回勸
後來他們知道成績不是一切~~~
希望你們能明白的,現在的成績好與壞不能代表將來的發展,只能說是給他一更好的選擇機會而已,
希望做為他的家人,你能明白這點
讓他自己去學習,他是知道的,我相信!
他考不好,再加上你們對他的態度,
真的會毀掉他的~~~~~~
這才是他成績會一直往下的真正原因~~~~~~~~~~家人對學生的態度是他是一切,是他得以學習的最好動力~~~
你們對他如果絕望,或是老是說他怎麼老怎麼怎麼不好
這只會讓他一直墮落下去,他是在叛逆期啊~~~~
好了,就說到這里吧,這也只是我親身經歷過的事而有感所發的,也不一定是正確的答案,不過希望對你有所幫助~~~~BYE BYE!!!!!
J. 學生離家出走了,班主任怎麼辦
學生離家出走了,如果是從學校出走的或者上下學途中出走的,班主任要第一時間與家長取得聯系,必要時可以協助家長報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