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國通史聽書
1. 《拜占庭帝國通史》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拜占庭帝國通史》(陳志強)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2-fgCC4Qy_Dr1n7tb5l61A
書名:拜占庭帝國通史
作者:陳志強
豆瓣評分:7.7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6
頁數:476
內容簡介:
陳志強編寫的這本《拜占庭帝國通史》系《世界歷史文化叢書》之一種書。拜占庭帝國曾是中世紀歐洲和地中海世界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在中世紀歐洲歷史上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拜占庭帝國對中世紀歐洲和亞洲各國各民族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與宗教等產生了重要影響,特別是拜占庭文明,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它不僅是連接古典希臘羅馬時代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之間的橋梁,而且更重要的是推動了近現代西方文明的形成和發展,其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拜占庭帝國通史》共分10章,系統地敘述了自君土坦丁時代、狄奧多西王朝、利奧王朝、查士丁尼時代、希拉克略時代、弗里吉亞王朝、馬其頓王朝、科穆寧―杜卡王朝、十字軍狂潮、拉丁帝國、拉斯卡里斯王朝至末代巴列奧略王朝漫長而曲折的拜占庭帝國的盛衰興亡史,全面論述了奇絕獨特的拜占庭文明,包括其文學、藝術、宗教、教育、天文歷法和自然科學等各個方面,闡述了拜占庭文明的特徵、地位和影響,脈絡清晰,內容豐富,是國內拜占庭帝國歷史領域的一部權威著作,也是廣大讀者了解拜占庭帝國歷史的一部引人入勝的佳作。
2. 查士丁尼西征導致了拜占庭帝國的衰落嗎
說拜占庭帝國的衰落源自查士丁尼本人「好大喜功」,是曾經的拜占庭史學界比較常用的說法(比如全球通史)。但如今一般認為拜占庭帝國衰落的原因和查士丁尼西征服沒有什麼太大關系。國內學界從意識形態上批判查士丁尼反動的歷史觀差不多八十年代中後就開始弱了,現在人們更多的認為帝國衰落的原因是查士丁尼大瘟疫。這次瘟疫是歐洲歷史上最大的兩次瘟疫之一,另一次就是所有人都聽說過的中世紀晚期鼠疫大爆發。這次瘟疫根據記載症狀來看是一次腺鼠疫爆發。其實這次瘟疫對整個歐洲乃至波斯都有打擊,但是拜占庭比較倒霉,瘟疫的傳播是從衣索比亞進入埃及,然後從埃及傳播到整個帝國,再是西歐和波斯。可以說拜占庭是擋下了瘟疫的最兇猛第一波。而且當時就屬拜占庭人口稠密,貨幣經濟發達,城市化程度高,所以受到的打擊也就最慘重,瘟疫導致的是整個國家經濟鏈條的崩潰(帝國財政收入超過一千萬諾米斯馬金幣,瘟疫以後三百多年裡都沒有能恢復到六百萬諾米斯馬以上)。帝國人口三千多萬,瘟疫後死掉了超過一千萬,首都人口百萬,瘟疫後不足五十萬。
3. 拜占庭帝國的位置在現今哪些國家的地方
我根據地圖對比噠~拜占庭帝國曾經的領土大致在今天的這些國家境內:土耳其、希臘、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義大利、敘利亞、以色列、黎巴嫩、巴勒斯坦、俄羅斯、埃及、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西班牙、法國、利比亞、塞普勒斯、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馬其頓、波黑、梵蒂岡、聖馬利諾、 伊拉克
4. 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原因是: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的率軍攻入君士坦丁堡(今為伊斯坦布爾),拜占廷帝國正式滅亡。
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臘古城拜占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起初其疆域包括巴爾干半島、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外高加索的一部分。到了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時,又將北非以西、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東南並入版圖。
554年,擊敗法蘭克王國,拜占廷帝國的國力達到頂峰。1204年,拜占廷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直到1261年收復。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入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國正式滅亡。
(4)拜占庭帝國通史聽書擴展閱讀:
拜占庭帝國的滅亡:
拜占庭帝國的最後幾個世紀以篡權者阿萊克修斯一世開始,他引入西歐封建分封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軍隊,對突厥進行了有力的抵抗,並收復了一些東部領土。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這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起源。十字軍收復了尼西亞,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
雖然阿萊克修斯的孫子曼紐爾一世是十字軍的朋友,但雙方都不能忘記他們互相革除了對方的教籍,拜占庭對源源不斷經過其領土的羅馬天主教十字軍的意圖很持懷疑。11世紀和12世紀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德意志人和來自西西里島和義大利的諾曼人不斷攻擊帝國,並對帝國的省份進行掠奪。
亞歷克修斯給予貿易專權的義大利城市國家尤其成為反西情緒的對象。他們成為「法蘭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威尼斯人尤其受反感——盡管威尼斯的船隻是帝國艦隊的骨幹。與此同時,突厥依然是一個威脅,1176年他們擊敗了曼紐爾。
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企圖征服拜占庭帝國,但給帝國帶來最大摧殘的卻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這次東征的目的是佔領埃及,但威尼斯人獲得了領導權。在他們的慫恿下十字軍1204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他們建立了一個短期的封建王國(拉丁帝國)。
被徹底削弱的拜占庭帝國四分五裂:尼西亞帝國、伊庇魯斯和特拉比松同立。前者由帕里奧洛加斯王朝統治。1261年他們收復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戰敗了伊庇魯斯,恢復了帝國。但他們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歐洲,而把他們在亞洲的敵人忘了。
這時他們倖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穆斯林內部分裂。當奧斯曼帝國建立後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占庭帝國幾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奧斯曼帝國佔領了。拜占庭向西方求救,西方提出的條件是兩個教會必須統一。
拜占庭雖然頒布法律統一教會,但拜占庭的居民並不接受羅馬天主教。一些西方的僱傭軍來到拜占庭,但西方大多數人對此無動於衷,但是教皇還是承諾會給予必要援助,但是教皇的援助顯得那麼遙遠和寒酸。
一開始奧斯曼帝國認為攻擊君士坦丁堡代價太大,不值得,君士坦丁堡的城牆非常堅固,除十字軍外上千年中沒有人能夠攻克它。但隨著版圖的擴張,君士坦丁堡漸漸處在了奧斯曼帝國版圖的中心位置,同時火炮的出現,這古老飽經戰亂的雄偉城牆的驚人防禦力被大大削弱。
1453年5月29日,經過兩年的包圍,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1461年特拉比松也被穆罕默德二世佔領了。穆罕默德二世將自己看做是東羅馬帝國的合格的繼承人。
此時,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布成為東正教的保護人。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將成為俄羅斯的第一位沙皇。他的繼承人認為他們是羅馬帝國和君士坦丁堡的合格的繼承人,是第三個羅馬帝國。一直到20世紀初它們的覆亡,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認為自己是拜占庭的合理繼承人。
拜占庭帝國在將經典知識傳遞給伊斯蘭世界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印象卻是東正教會。早期拜占庭的傳教士將東正教傳給了斯拉夫人。到今天為止,大多數斯拉夫人以及希臘人信奉東正教。而東羅馬帝國的建立年代和滅亡年代被定義為中世紀的開始和結束。
5. 拜占庭文明的歷史影響
拜占庭帝國早期亦稱東羅馬帝國,其後極盛時發展成為一個橫跨亞非歐三洲之大帝國。版圖之內,民族眾多,造就了拜占庭文化的多樣性。欲闡明拜占庭文化的歷史地位,必先系統歸納拜占庭文化的大致發展過程,以期從中獲得其文化的特點。
4、5世紀,拜占庭帝國在原東羅馬帝國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經濟穩定,基督教始終在王權控制之下,這一切都為拜占庭帝國由希臘—羅馬古典文明向具有其特點的拜占庭文明的過渡奠定了基礎。這是一個多種文化沖突和融合的過程。在狄奧多西二世以後,拉丁文地位不斷下降,逐步被希臘文取代。希臘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東方異教文化,逐漸融合成獨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6世紀的優士丁尼時代是拜占庭文化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期。由於優士丁尼進行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措施,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優良的環境。此時歷史、地理、建築藝術、法律諸多方面有驕人的成就。歷史學家普羅科匹厄斯繼前人之成就,尤其是修昔底德和波里比阿的垂訓史觀,寫出了《戰爭》、《秘史》、《建築》三本史書,為後人了解優士丁尼時代社會和宮廷諸多方面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地理學家科斯馬斯著《基督世界地誌》,記述了基督教世界的地理。建築藝術方面最為人稱道的乃是聖索菲亞大教堂。其建築之華麗宏偉固然體現出當時建築水平之高超。由聖索菲亞衍生出的諸多神話故事傳入了俄羅斯及其他斯拉夫人的文學之中,也傳入了阿拉伯文學之中,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內容之一,其建築風格對歐洲和西亞有重要影響。另外,此時最突出的文化成就當屬《優士丁尼法典》。法典編纂者審定了自哈德良皇帝以來400多年羅馬歷代皇帝和元老院決議,以及歷代法學家解釋法律的論文匯總,編纂成歐洲歷史上第一步系統完備的法律文獻,對後世立法影響深遠。
及至7世紀至9世紀中期,隨著社會動盪和聖像破壞運動的興起,藝術文化成就相對較少,故有人稱之為「黑暗時代」。然而此時的歷史學、教育的發展仍然不容小覷,與聖像破壞運動對應的有關聖像崇拜的文獻、作品也有所保留,為馬其頓王朝的第二個文化黃金期的產生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歷史學家們記述了整個拜占庭帝國的產生到聖像破壞運動時期的歷史,其記述年代前後銜接,是歷史連貫性的體現,有助於後世史學家完整地了解那一階段的歷史。而四本史書的記述年代又有重疊之處,這為後世史學家的研究提供了同一時期不同方面的資料,有助於其深入地、對比地研究。這些著作不僅反映了拜占庭內部社會的方方面面,例如狄奧方內斯的《編年通史》包括阿拉伯史料;修士喬治的《編年史》除提到聖像破壞運動的傳播、寺院制度,還提到伊斯蘭教的擴張、東方君主的生活等等,並且對斯拉夫史學尤其是羅斯史學影響深遠。
另外,此時「大馬士革的約翰」作為一名聖像崇拜者,給後人留下一些聖詩作品,其最重要的著作《知識的起源》作為一本神學著作,對13世紀的經院哲學家、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及其著作《神學大全》有極大影響。教育方面,在阿摩里亞王朝,米凱爾三世的舅父凱撒·巴爾達斯在君士坦丁堡宮廷創立了一所高等學校,開設「七藝」,即語法、修辭、辯術、算術、幾何、天文、音樂七門課,對希臘—羅馬古典文明進行充分繼承,使得諸多古典著作得以流傳。
聖像破壞運動之後的馬其頓王朝是拜占庭文化發展的第二個黃金期,繼之的科穆寧王朝和安基魯斯王朝的文化亦有較大成就,與優士丁尼時代的文化成就遙相呼應,確立了拜占庭文化在世界文化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一席。
藝術方面,巴西爾一世建立的教堂具有東方亞美尼亞風格。此時馬其頓王朝的建築克服了6世紀藝術的笨拙形式,帶來一種庄嚴與典雅、嚴謹與流暢的藝術新風貌,並且具備了古典希臘文化所不具備的嚴謹。從這一點充分反映出拜占庭文化對古典文化的繼承發揚,乃至於創新。文學方面,11世紀康斯坦丁·塞勒斯的《邊防戰士迪吉尼斯》對阿拉伯文學名著《一千零一夜》亦有影響,這可說明拜占庭文化與東方異教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綜上,正是由於拜占庭所處的地理位置、社會環境,造就了拜占庭文化具有一系列特點:其一,保存了古希臘、古羅馬古典文化精髓,在繼承古典文化的過程中對其進一步發揚;其二,正是由於拜占庭保留了許多西歐已經流失的古典文化,這些文化在交流的過程中傳回了西歐,為西歐基督教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其三,由於拜占庭與伊斯蘭世界的頻繁接觸,使她不自覺地吸收了異教文化,起到東西方橋梁的作用。而正是基於以上所述的拜占庭文化特點,使得拜占庭文化在世界文化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6. 古代西方三大帝國是哪些
1.首先是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395年),同時並存的有波斯帝國,秦、漢帝國,迦太基帝國等;
再是西、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395年-476年)先於東羅馬帝國(395年-1453年)滅亡,東羅馬帝國也稱拜占庭帝國,這期間有晉、隋、唐、宋、元、明等帝國
2緊接著西羅馬帝國的是查理曼帝國(法蘭克王國),800-843年,分裂成法國、義大利和德國的雛形,這期間有唐帝國;
3.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年)自稱是西羅馬帝國的繼承者,這期間有宋、元、明、清帝國;
7. 結合材料三,分析拜占庭帝國從繁盛到滅亡的原因有哪些
原題
材料三 拜占廷明顯缺乏古典時期雅典的生氣和光輝,盡管相比之下,後者在領土和年代上顯得微不足道。原因是拜占廷的作用是絕對保守的。這並不是說它靜止不變。它自始至終都在使自己適應時代和環境的變化。但命運註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創新。它誕生在一個古老的國度,生活在過去的勢力和榮譽的陰影之中,這種勢力和榮譽正是它所試圖維持和恢復的。它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領袖人物——行政官員、軍事將領、學者和神學家,但由於處在上述環境之中,他們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創造力。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第八卷
答案
(3)拜占廷帝國封閉保守,故步自封,不肯吸收其他文明的先進成果,看重對舊傳統的保存。又由於查士丁尼頻頻用兵,導致民窮財盡。以後幾個世紀中,內憂外患接踵而至,國力日漸衰落。
8. 陳志強的國籍
天津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世界歷史文化叢書:拜占庭帝國通史國內拜占庭帝國歷史研究領域的一部權威著作,也是廣大讀者了解拜占庭帝國歷史的一部引人入勝的佳作。作者簡介陳志強,天津人,1994年畢業於希臘亞里士多德大學哲學院,取得歷史與考古學博士學位。
9. 拜占庭帝國通史的衰亡三史家是哪幾個
簡單的說,內部因素,其統治區域內的人民不堪忍受殘暴統治紛紛起義,主要的戰將也因為各種原因或老或死,其統治難以維持。外部因素,阿拉伯帝國和法蘭克帝國的興起,中歐斯拉夫民族的不斷侵襲,這使得其統治區域不斷被蠶食,在中世紀其統治區域基本保留在現在土耳其外加巴爾干半島的東南部。另一個轉折點是十字軍東征,其對拜占庭造成了極大破壞,第四次東征曾經將君士坦丁堡夷為平地,並建立了一個拉丁帝國,雖然最後拜占庭最終復國成功,但從此拜占庭帝國一蹶不振,完全的衰落下去。後來,塞爾柱突厥人和奧斯曼突厥人興起,將拜占庭帝國的統治區域不斷蠶食,最終在1453年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