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聽書
1. 小學生閱讀時間最佳為多少
小學生每天讀書或聽書至少十五分鍾。這十五分鍾,讀書速度一般的學生也能夠讀完1500字。如果是聽書,這個量就更大了。我曾經計算過,如果學生能夠每天不落的讀或聽十五分鍾書的話,一年下來至少就是54萬的閱讀量。而且這個量所佔用的時間並不多,也很容易能夠做到。這關鍵是看家長又沒有毅力,能不能堅持。
仔細思考之後,我發現如果有了家長強有力的配合,學生完成這個閱讀時間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對於小學生來說還是應該分一分層次,時間逐步家長,並且必須重視讀書興趣的培養。
假如學生不能保證一個半小時的閱讀時間的話,至少也每天應該讀夠半個小時。因為每天十五分鍾的時間真是太少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有一定的難度。
2. 喜馬拉雅聽書0.3喜點換算人民幣多少錢
喜馬拉雅聽書1喜點換算人民幣一元錢,0.3喜點換算人民幣應該是三毛錢!
3. 有關愛讀書的作文的抒情題記
1、讀•感悟
午後的陽光緩緩流動,一捧清茗,任目光輕盈地撫過書頁,心靈在溫暖的空氣中感悟、升華。
——題記
讀是感悟。
讀莊子,讀到的是空靈的澄凈,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願做一棵守護月亮的樹,他甘願「曳尾於途泥」,為的是守護那純凈的心靈之樹。
讀李白,讀到的是瀟灑與不羈。「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篷蒿人」鑄就了他的豪邁與飄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激盪著他的自信與博大。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嘯成劍氣,綉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讀司馬遷,讀到的是剛直與堅韌。面對殘酷的刑罰,面對眾人的嘲笑,他沒有屈服,他依舊屹立在歷史的巔峰上。「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剛正不阿,留作正氣滿乾坤;幽怨憂憤,著成信史照塵寰。正是太史公的凜然正氣,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嘯:「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讀李清照,讀到的是凄婉與哀傷。「花自飄零水自流」是怎樣的一絲惆悵。「梧桐更兼細雨」是怎樣的一縷憂傷。「生當人傑,死亦為鬼雄」是怎樣的一種悲壯。「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又是怎樣的一簾斷腸。
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茵。品讀蘇武,讀出的是忠誠,悟出的是偉岸。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品讀譚嗣同,讀出的是正氣,悟出的是堅韌。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品讀林妹妹,讀到的是「半卷湘簾半掩門」的羞澀,讀到的是「口齒噙香對月吟」的凄美,悟到的是「嚴寒霜劍刀相逼」的絕望,悟到的是「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儂知誰」的愁怨。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品讀三毛,讀到的是深處大漠卻熱愛生活的樂觀爽朗。讀到的是懷抱天堂鳥笑意盈盈的臉龐。悟到的卻是快樂的心底里深入骨髓的憂傷。悟到的卻是痛失愛人後彌漫在生命中的絕望。
讀書是感悟,讀人更是感悟,感是「舉手長勞勞,兩情同依依」的微笑,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彷徨,悟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朦朧,是「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的慨嘆!
漫漫人生長路,在悠然的午後時光感動,在靜謐的的午夜時分流淚,在微明的晨光熹微中徹悟,不失為美麗。
因為讀書,因為感悟
心靈得以升華,生命得以升華。
品讀人生
人生如一本厚厚的大書,等待著人們親手去書寫,也等待著人們細細去閱讀、去品味。
——題記
人生這本書可能不像小說那樣情節跌宕起伏,也不像散文那樣優美深刻,不像詩歌那樣抽象晦澀,它的內容只是些平凡的人和事,甚至平淡得如一杯白開水。但只要你細細品讀,這杯「白開水」會變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無窮。
品讀人生,要先學會品讀他人。人生中的每一位朋友,師長,甚至是每一位過客,都能給我們有益的啟迪。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於是,孔子從師於不同的學者,如剡子,萇弘等,甚至從兩小兒辯日小事中了解到看問題角度不同所得的答案也不同的道理。曹懷東、朱熹平兩位教授從前人的研究中獲得啟發,最終證明了「世界七大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只要善於品讀,每個人都能給人啟迪,哪怕是廣場上賣唱的乞丐,也能讓人感受到他對生活的樂觀和對生活的熱愛。品讀他人,是一種溝通是一種學習。
品讀人生,要學會品讀失敗和痛苦。愛迪生品讀那一千多次失敗,最終成功地發明電燈;越王勾踐品讀喪國的失敗與苦澀,卧薪嘗膽,一舉滅吳,一雪前辱;蘭斯•阿姆斯特朗品讀癌症的痛苦,卻變得更加堅強,不僅戰勝了病魔更回到了深愛的自行車賽場。失敗與痛苦是一種磨礪,一種考驗,讓真金在火煉中煥發光彩,讓鳳凰在浴火中涅盤。品讀失敗與痛苦,不僅是品讀失敗的教訓,更是一種敢於面對的勇氣。品讀失敗與痛苦,是一種面對是一種感悟。
品讀人生,還要學習品讀成功與喜悅。人生道路中既有荊棘也有鮮花,品讀成功與喜悅,是讓人學會珍惜,珍惜來之不易的成功,更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同時,也讓人學會進取,不止步,不滿足,向更高的高峰發起沖擊。現代人生活條件大有改善,幸福感卻大幅降低,為什麼?因為現代人忘記了品讀喜悅,忘記了珍惜幸福。居里夫人發現放射性釙後,在獲得諾貝爾獎嘉獎後,既珍惜這一成就,又不肯停步不前,而是繼續探索,發現了更為珍貴的鐳,二度獲得諾貝爾獎。她品讀了成功,並正確認識了成功,才有了更大的成就。品讀成功與喜悅,是一種品味,更是一種超越。
品讀人生,是從他人身上汲取營養。
品讀人生,是從失敗中獲取教訓。
品讀人生,是在成功中學會珍惜。
人生之書,需要我們親手去書寫,更需要我們細細品讀。其中的每一句笑容與淚水,每一句成功與失敗,都會在反復品讀中不斷潤色,不斷美化,成為顆顆璀璨的珍珠,成為我們畢生的寶藏。
讀你,也讀我
那是很久遠的一個故事了。故事中的主人公當時正在讀大學,在那個知青下鄉的年代,他不可避免地被轟轟駛來的命運之車送到了東北。東北的生活是相當艱苦的,那是一般人根本料想不到的。天氣是要命的冷,沒有足夠的衣物禦寒,又沒有東西吃,只能湊合著吃些樹根草皮,夜晚根本不敢睡覺。一來是那裡的野獸多,二來是怕自己睡著之後永遠都醒不過來了。人在那種情況下是很容易絕望的,甚至退化到人類最原始的狀態。很多人去偷去搶,他們看到能吃的就搶,能穿的就拿。唯獨他,默默地啃他的樹皮草根,吮他手中的雪團,最終他還是活了下來,回到了城裡。當許多年後別人追問他當時為什麼不與別人一樣時,他回答說:「我始終記得自己是一個讀過書的人,那一大堆一大堆的書一直在我眼前晃動,它們讓我最終沒有越過那最後一道道德防線。它們時刻在提醒我,我是一個人,而不是野獸。」
這個故事讓我久久無言,能夠讓一個人在最困難的境地保持尊嚴的,居然是他曾經讀過的書!我不知道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他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他不是不知道啊,他的選擇,也許就是在放棄生命啊!也許有些時候,書籍什麼都不是,不是陽光,不是空氣,不是麵包,不是營養品,不是智慧,不是勇氣它只給人尊嚴,給人堅持的力量。它以它那悠遠而綿長的力量,塑造一個個健全而完整的心靈。
我一向認為,在書海遨遊過的人,至少不會泯滅所有的良知。書籍是那樣一種精靈,它總會留給我們一些讓我們為之感動,為之觸動的東西,它在不知不覺中輸給我們正義和友善,它讓我們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始終揣著一份真誠和信任。不是嗎,冰心老人為什麼到晚年還保留著那份童真童稚呢?三毛在萬水千山走遍之後依然還能交出真心呢?書籍對人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即使你走遍天涯海角,即使你歷盡滄桑變幻,它也一直都在你的靈魂深處。
哈佛大學有句校訓:人無法選擇自然的故鄉,但你可以選擇心靈的故鄉,與書籍為伴,讓心靈在一次次的洗禮中得到升華。很多年之後,你會發現,你心靈的故鄉是那麼親切和實在,你的人生是那麼美好和純潔.
不是自己寫的,可都很好,總之望採納,謝謝
4. 親可以發一份3毛的夢里不知身是客嗎謝謝了喲
歡迎點擊這里,瀏覽更多您可能喜歡的詩文
夢里不知身是客
作者: 三毛
提筆的此刻是一九八三年的開始,零時二十七分。
我坐在自己的書桌前,想一個願望。
並不是新年才有新希望,那是小學生過新年時,作文老師必給的題目。過年不寫一年的計劃,那樣總覺得好似該說的話沒有說。一年一次的功課,反復的寫,成了慣性,人便這么長大了,倒也是好容易的事情。
作文薄上的人生,甲乙丙丁都不要太認真,如果今年立的志向微小而真誠,老師批個丙,明年的本子上還有機會立志做醫生或科學家,那個甲,總也還是會來的。
許多年的作文簿上,立的志向大半為了討好老師。這當然是欺人,卻沒有法子自欺。
其實,一生的興趣極多極廣,真正細算起來,總也是讀書又讀書。當年逃學也不是為了別的,逃學為了是去讀書。
下雨天,躲在墳地里啃食課外書,受凍、說謊的難堪和煎熬記憶猶新,那份痴迷,至今卻沒有法子回頭。
我的《紅樓夢》、《水滸傳》、《十二樓》、《會真記》、《孽海花》、《大戲考》、《儒林外史》、《今古奇觀》、《兒女英雄傳》、《青紅幫演義》、《閱微草堂筆記》……都是那時候刻下的相思。求了一個印章,叫做「不悔」。
紅紅的印泥蓋下去,提起手來,就有那麼兩個不——悔。好字觸目,卻不驚心。我喜歡,將讀書當作永遠的追求,甘心情願將餘生的歲月,交給書本。如果因為看書隱居,而喪失了一般酬答的朋友,同時顯得不通人情,失卻了禮貌,那也無可奈何,而且不悔。願意因此失去世間其他的娛樂和他人眼中的繁華,只因能力有限,時間不能再分給別的經營,只為架上的書越來越多。我的所得,衣食住行上可以清淡,書本里不能談節儉。我的分分秒秒吝於分給他人,卻樂於花費在閱讀。這是我的自私和浪費,而且沒有解釋,不但沒有解釋,甚且心安理得。
我不刻意去讀書,在這件事上其實也不可經營。書本里,我也不過是在遊玩。書里去處多,一個大觀園,到現在沒有游盡,更何況還有那麼多地方要去。
孔夫子所說的游(游)於藝那個游字,自小便懂了,但是老師卻偏偏要說:工作時工作,游戲時游戲。這兩件事情分開來對付,在我來說,就一樣也不有趣。不能游的工作,做起來吃力,不能游的書本,也就不去了。
常常念書念白字,也不肯放下書來去查查辭海,辭海並不是不翻,翻了卻是看著好玩,並不是為了只查一個發音。
那個不會念的字,意思如果真明白了,好書看在興頭上,擱下了書去翻字典,氣勢便斷,兩者舍其一,當然放棄字典,好在平凡人讀書是個人的享受,也是個人的體驗,並不因為念了白字禍國殃民。念書不為任何人,包括食譜在內。念書只為自己高興。
可是我也不是刻意去念書的,刻意的東西,就連風景都得尋尋切切,尋找的東西,往往一定找不到,卻很累人。
有時候,深夜入書,驀然回首——咦,那人不是正在燈火闌珊處嗎?並沒有找什麼人或什麼東西,怎麼已然躲在人的背後,好叫人一場驚喜。
迷藏捉到這個地步,也不知捉的是誰,躲的又是誰,境由心生,境卻不由書滅,黃梁一夢,窗外東方又大白,世上一日,書中千年,但覺天人合一,物我兩忘,落花流水,天上人間。賈政要求《紅樓夢》中的寶玉念「正經書」,這使寶玉這位自然人深以為苦。好在我的父親不是賈政,自小以來書架上陳列的書籍,包括科學神怪社會倫理宗教愛情武俠偵探推理散文手工家事魔術化學天文地理新詩古詞園藝美術漢樂笑話哲學童謠劇本雜文……真個驚鶩八極,心游萬仞。
在我看來,好書就是好書,形式不是問題。自然有人會說這太雜了。這一說,使我聯想到一個故事:兩道學先生議論不合,各自詫真道學,而互詆為假,久之不決,乃共請正於孔子。孔子下階,鞠躬致敬而言曰:「吾道甚大,何必相同,二位先生真正道學,丘素所欽仰,豈有偽哉?」兩人大喜而退。弟子曰:「夫子何諛之甚也?」孔子曰:「此輩人哄得他去夠了,惹他甚麼?」
讀盡天下才子書,是人生極大的賞心樂事,在我而言,才子的定義,不能只框在純文學這三個字裡面。圖書館當然也是去的,昂貴的書、絕版的書,往往也已經采開架式,隨人取閱,只是不能借出。去的圖書館是文化大學校內的,每當站在冷門書籍架前翻書觀書,身邊悄然又來一個不識同好,彼此相視一笑,心照不宣,亦是生活中淡淡的欣喜。
去館內非到不得己不先翻資料卡,緩緩走過城牆也似的書架,但覺風過群山,花飛滿天,內心安寧明凈卻又飽滿。
要的書,不一定找得到,北宋仁宗時代一本《玉歷寶鈔》就不知藏在那一個架子上,叫人好找。找來找去,這一本不來,偏偏另一本,東隅桑榆之間,又是一樂也。
館里設了閱覽室,放了桌子椅子,是請人正襟危坐的,想來讀書人當有的姿勢該如是——規規矩矩。這種樣子看書,人和書就有了姿勢上的規定,規定是我們一生都離不開的兩個字,並不嚇人。可惜斜靠著看書、叭在地上看書、躺在床上看書、坐在樹下看書、邊吃東西邊看書的樂趣在圖書館內都不能達到了。我愛音樂,卻不愛去聽音樂會大半也是這個理由。圖書館其實已經夠好了,不能要求再多。只因為我自己的個性最怕生硬、嚴肅和日光燈,更喜深夜看書,如果靜坐書館,自備小台燈,自帶茶具,博覽群書過一生,也算是個好收場了。心裡那個敲個不停的人情、使命、時間和責任並沒有釋放我,人的一生為這個人活,又為那個人活,什麼時候可以為自己的興趣活一次?什麼時候?難道要等死了才行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就——
不太向人借書回家。借的書是來賓,唯恐招待不周,看來看去就是一本紙,小心翼翼翻完它,仍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不能入化境。也不喜歡人向我借書。每得好書,一次購買十本,有求借者,贈書一本,賓主歡喜。
我的書和牙刷都不出借,實在強求,給人牙刷。
人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偏要二分。其實行路時更可兼讀書,候機室里看一本阿嘉莎·克利絲蒂,時光飛逝。
再回來說圖書館。知道俞大綱先生藏書,是在文化大學戲劇系國劇組的書館里。初次去,發覺《紅樓夢》類書籍旁邊放的居然是俞先生骨灰一盒,涔然心驚,默立良久,這才開框取書。
那一次再看脂硯齋批的紅樓,首頁發現適之先生贈書大綱先生時寫的話,墨跡尚極清楚,而兩人都已離世。這種心情之下遇到書,又有書本之外的滄桑在心底絲絲的升上來。大綱先生逝後贈書不能外借,戲劇系守得緊,要是我的,也是那個守法。大綱先生的骨灰最先守書,好。
看書有時只進入裡面的世界去遊玩一百一千場也是不夠的。古人那麼說,自己不一定完全沒有意見,萬一真正絕妙好文,又哪忍得住不去贊嘆。這種時候,偏偏手癢,定要給書上批註批註。如果是在圖書館里,自然不能在書上亂寫,看畢出來,散步透氣去時,每每心有餘恨。
屬於自己的書,便可以與作者自由說話。書本上,可圈、可點、可刪,又可在頁上寫出自己看法。有時說得痴迷,一本書成了三本書,有作者,有金聖嘆,還有我的嚕嗦。這種劃破時空的神交,人,只有請來靈魂交談時可以相比。
絕版書不一定只有古書,今人方莘的詩集《膜拜》,大學時代有一本,翻破了,念脫了頁,每天夾來夾去擠上學的公車,結果終於掉了。掉了事實上也沒有關系,身外之物,來去也看因緣,心裡沒有掉已是大幸。一九八○年回國,又得方莘再贈一本,他寫了四個字——劫後之書。
這一回,將它影印了另一本,失而復得的喜悅,還是可貴,這一劫,十六年已經無聲無息的過去。
又有一本手做的,彩色紙做出來專給我的書,書還在,贈書的人聽說也活著,卻不知在哪裡了。也自己動手做一本彩色的空白書,封面上寫著「我的童年」,童年已經過去了,將逝去的年年月月一頁一頁在紙上用心去填滿.十分安然而欣慰。還說不借書給人的,出國幾年回來,藏書大半零落。我猜偷書的人就是家中已婚手足,他們喊冤枉,叫我逐家去搜,我去了,沒有搜出什麼屬於自己的舊友,倒是順手拎了幾本不屬於自己的書回來。這些手足監視不嚴,實在是很大的優點。人書神遊,批書獨白,卻也又是感到不足。詩詞的東西本身便有音樂性,每讀《人間詞話》《詞人之舟》,反復品賞之餘,默記在心之外,又喜唐詩宋詞新詩都拿出來誦讀,以自己的聲音,將這份文字音節的美,再活出它一次重新的生命。母親只要我回家居住時,午夜夢回,總要起身來女兒卧室探視熄燈。這是她的慈心,是好奇心,也是習慣使然。腳步如貓,輕輕突然探頭進來,常常嚇得專心看書的人出聲尖叫,每有怨言,怪她不先咳一聲也好。
那夜正在誦讀一首長詩,並不朗聲;母親照例突襲,聽見說話聲,竟然自作聰明,以為女兒夜半私語是後花園偷定終身,嚇得回身便逃,不敢入室。這一回輪到我,無意中嚇退母親,不亦快哉!其實,讀書並不是急著生吞活剝,看任何東西,總得消化了才再給自己補給。以前看金庸先生,只看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後來倪匡先生訓人,說武俠也得細看過招。他的話有道理,應該虛心接受。一日看見書中主角一招「白鶴掠翅」打翻對方,心裡大喜,放下書本,慢打太極,演化到這一個動作,凝神一再練習,念書強身又娛樂,是意想不到的收益,金庸小說,便能這般奇門幻術,謝謝。
說到書本所起的化學作用,亦得看時看地看境遇,自小倒背如流的長恨歌,直到三年前偶爾想到裡面後段的句子,這才頓然領悟,催下千行淚。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常聽人隨口說,拓蕪的白話寫得順口,天文天心丁亞民只是才情,卻沒有人平心靜氣的想一想,這一群群文字工作者,私底下念了多少本書。天下萬事的成就,都不是偶然,當然,讀書之外,那份生來的敏銳和直覺卻是天生的,強求不得,苦讀亦不得。
念書人,在某種場合看上去木訥,那是無可奈何,如果滿座衣冠談的盡是聲色犬馬陞官發財,叫那個人如何酒逢知己千杯少?其實一般通俗小說里,說的也不過是酒色財氣,並不需要超塵。但是通俗之艷美,通俗之極深刻;飯局上能夠品嘗出味道來的恐怕只是粘滴滴的魚翅。
看書,更說書,座談會上沒有人要聽書,不可說。
座談會不能細講警幻仙子和迷津,更不能提《水滸傳》中紅顏禍水,萬一說說咕汝寧波車(義為上師寶)、西藏黑洲佛燈之傳播,聽的人大概連叫人簽名的書都砸上來打人去死。不可說,不可說,沉默是金,沉默看花一笑吧。
書到無窮處,坐看雲起時,好一輪紅太陽破空而出,光芒四射,前途一片光明,彼岸便是此身。
涅何處在,牧童遙指杏花村。
還是要說書。家中手足的孩子們,便將我當作童話里的吹笛童子,任何游樂場誘之不肯去,但願追隨小姑聽故事。我們不講公主王子去結婚,我們也不小婦人也不苦兒尋母,每一個周末,小小的書房裡開講猶太民族的流浪、以色列復國、巴勒斯坦游擊隊、油漆匠希特勒。也有東北王張作霖、狗肉將軍張宗昌、慈禧和光緒、唐明皇與楊貴妃、西安事變同趙四小姐、寶玉黛玉薛寶釵沈三白雲娘武松潘金蓮……
不怕孩子們去葬花,只怕他們連花是什麼都不曉得。
自然明白看書不能急躁,細細品味最是道理。問題是生而有涯,以百年之身,面對中國的五千年,急不急人?更何況中國之外還有那麼一個地球和宇宙。
有一日,堂上跟莘莘學子們開講《紅樓夢》,才在游園呢,下課鍾卻已驚夢。休息時間,突然對第一二排的同學們沖出一句話來:要是三毛死了——當然是會死的——《紅樓夢》請千萬燒一本來,不要弄錯了去燒紙錢。
談到身後事,交代的居然是這份不舍,真正不是明白人。
寶玉失玉後,變得迷迷糊糊,和尚送玉回來,走了,過幾日偏偏又來吵鬧。寶玉聽說和尚在外面吵,便要把玉還給和尚,說:「我已有了心,還要這塊玉做什麼?」
失了欲,來了心,大夢初醒,那人卻是歸彼大荒去也——
那個玉字,在上一行里寫成了欲,錯了沒有還是不要去翻字典,看看胡菊人先生書中怎麼講《紅樓夢》里的這個字,比較有趣。我為何還將這一方一方塊的玉守得那麼緊呢?書本又怎麼叫它是玉呢?玉字怎麼寫的,到底是玉還是欲?不如叫它磚頭好了,紅磚也是好看的建材。
書,其實也是危險的東西,世上獃子大半跟讀書有點關系。在我們家的家譜里,就記著一個祖先,因為一生酷愛讀書,不善經營,將好好的家道弄得七零八落,死了好多年了,譜里還在怪他。那麼重的磚頭壓在腦袋裡,做人還能靈活嗎?應該還是靈活的,磚頭可以壓死人,也可以蓋摩天大樓,看人怎麼去用了。過年了,本想寄一些書給朋友們,算作想念的表示。父親說你千萬不要那麼好意,打麻將的人新年收到書不恨死你才怪。這個世界的色彩與可觀,也在於每一個人對價值的看法和野心都大異其趣。有人愛書,有人怕輸,一場人生,輸贏之間便成了競獸場。競爭不適合我的體質。那份十彩喧嘩叫人神經衰弱而且要得胃潰瘍。書不和人爭,安安靜靜的,雖然書里也有爭得死去活來的真生命。可是不是跟看書人爭。
也有這么一個朋友,世間唯一的一個,不常見面。甚而一年不見一次,不巧見了面,問候三兩句,立即煮茶,巴山夜雨,開講彼此別後讀書心得。講到唇焦舌爛,廢餐忘飲,筋疲力盡,竟無半句私人生活,時間寶貴,只將語言交給書籍幻境,分手亦不敢再約相期,此種燃燒。一年一次,已是生命極限的透支。分手各自閉門讀書,每有意會,巧得奇書,一封限時信傾心相報。神交至此,人生無憾,所謂笑傲江湖也。
走筆到現在,已是清晨六時,而十時尚有塵事磨人。眼看案上十數本待讀新書,恨不能擲筆就書,一個字也不再寫下去。但願廢耕入夢——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啊!
自然,定會有某種層次的讀者看了這篇文字,會說:三毛,以前你的一篇《雲在青山月在天》狠狠放筆賓士了一場,忽東忽西捉摸不定,好一場胡鬧。現在怎麼又來了?
寶玉在《紅樓夢》中最後一句話是說:「好了,好了,不再胡鬧了,完事了——」仰面大笑而去。許多人不給我仰面大笑,也不舍我走,那麼總得給人見見性情,明心不夠,下面兩個字才是更看重的。我還是一定要走。書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讀者朋友們封封來信都是討故事——南美洲亞馬遜熱帶雨林的旅程老是藏著不肯寫,不要你一下《紅樓夢》,一下又出來了個和尚,一下又要走了,到底在說什麼嘛?
我要說,人到了這個地步,哀不哀樂已經瞭然,可是「自由的能力」卻是一日壯大一日。偶爾放縱自己,安靜痴戀讀書,興之所至,隨波逐浪,這分興趣並不至於危害社會。就算新年立個舊志向。也不會有人來給你打個甲乙丙丁戊,更沒有人藉關心的理由來勸告你人情圓通前程慎重功名最要緊那樣的廢話,這一點,真是太好了。
但願一九八三八四八五和往後的年年歲歲,風調雨順,國泰平安,世界祥和,出版興旺,各人在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崗位上,活出最最燦爛豐富的生命來,這樣是世紀的歡喜了。
5. 有哪些比較好的有聲小說APP
喜馬拉雅FM很不錯,比如:十點讀書,默默道來,都比較適合睡前
聽。十點讀書,都是節選一些作家的文章,比如:龍應台、三毛、史鐵生……睡前聽對眼睛也好。
還有很多不錯的書《在絕望中尋找希望》比較適合年輕人聽,還有很多小說《瀝川往事》,《至此終年》。
最近聽了本墨寶非寶的小說《一厘米的陽光》,故事情節很不錯,是個溫暖的故事。個人覺得和最近播的《太陽的後裔》有那麼點相似,都是心中有大愛的人。
6. 求三毛全集 請發郵箱:[email protected] 謝謝
三毛的小說很吸引人,雖然她離開我們很久,但她的作品卻經久不衰,前幾天我在 惠天聽書有聲故事網 聽了很多三毛的作品,後來發現下載也很方便就下載下來了。因為他的作品太多了,打包發郵件不方便,傳送很慢,建議還是下載很方便。
7. 讀了那麼多書,可沒記住多少,怎麼辦
一個家庭的好壞往往不僅僅靠一個人努力。兩個人從兩情相悅到組建一個家庭,這期間往往經歷很多艱難險阻。兩個人之間好過,但是涉及到對方家庭的時候就很難說。有人說讀了那麼多書,經營不好家庭怎麼辦?
首先,要懂得大局上過得去,小事上懶得理
有時候家庭的事情雖然看似小事,但是卻影響到一個人的幸福感。能否經營好一個人的家庭這與讀書多少沒有關系。家庭中的矛盾如果不是夫妻雙方之間的,其實都是小事。你不必太在意對方家庭的眼光,也不要以他們的標准而活。如果感覺實在受對方的家庭影響很大,那麼你們就分開過。減少不必要的接觸,眼不見心不煩。
其次,要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要知道有了婚姻之後,也不要把婚姻看得太重。想一想從前的你是什麼樣的狀態。不要因為婚姻而迷失了你自己。要知道,幸福感終究是靠自己構建,只有這樣,你的內心才會足夠強大。當你發現你不能從家庭中得到更多的快樂的時候,至少你會懂得,其實這一生不應該僅僅因為家庭而活著。你也應該有你自己的世界,有你自己的愛好。即使日子再煩悶,這些愛好至少可以支撐著你把未來的日子過好。
再次,你可以成熟,但是不必太勉強自己
如何經營幸福的婚姻?要知道有時候婚姻中的很多問題,不是完全在於你。自古以來,幸福的家庭不多,要知道每個家庭多少都會有一些問題。大家之所以能夠忍受,而是因為學會了睜隻眼閉隻眼。如果你不能接受對方的弱勢和弱點,你就無法理解對方為什麼會這樣,從而自己也會很難過,如果你學會了不去計較,懶得計較,你自己還照樣可以把你的日子過的紅紅火火。
最後,價值觀有分歧,爭執毫無意義
要知道家庭里的事情爭吵的多了,對自己毫無意義。有時候如果是因為你和對方的家庭知識差距很大,那麼你要懂得價值觀根本就不可能相同。或者說跟一個價值觀不同的人去溝通,有時候就是對牛彈琴。當你懂得對牛彈琴是多麼的郁悶時,你何不自己培養點閑情逸致,幹嘛去想太多那些瑣碎的問題。之所以痛苦,是因為計較。其實,如果你不計較了,這些事情和問題根本傷害不到你。而且要知道的是,讀書多的人往往心情高傲,容不得別人有不同意見。但是如果你能懂得遠離這些是非,何嘗不是一種睿智呢?
家庭的問題看小但是卻事情大。如果你無法經常接觸一個開心的人,何不讓自己學會轉移?另外,管不了的事情就不管,想不開的事情就不想。讀書可以認真,但是家庭的事情千萬不可認真。否則,你就成了地道的失敗者。
轉載請註明原文出自續緣婚戀研究中心
8. 番茄小說真的可以賺錢嗎
看番茄小說賺錢是真的,但不是很多,大概一萬金幣三毛左右。我主要是看裡面小說比較全,聽小說比較方便。
9. 頭條抖音流量包闊喜馬拉雅聽書嗎
這些東西我都試過了,千萬不要上當受騙,這是提前的話,一天也最多提個三毛兩毛的,而且要聽書好長時間。
10. 求懶人聽書中的好聽內容
規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