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陸文夫小說在線聽書
① 陸文夫作品
性 別: 男
生卒年月: 1928/3/23——2005/7/9
民 族: 漢族
簡介
江蘇泰興人,1949年畢業於蘇北鹽城華中大學。同年赴蘇北解放區參加革命。1949年渡江回到蘇州,任新華社蘇州支社采訪員、《新蘇州報》記者八年。1955年開始走上文學創作之路。1956年發表短篇小說《小巷深處》一舉成名,1957年調江蘇省文聯從事專業創作,因參加籌辦《探索者》同人刊物,被打成右派,長期下放農村、工廠勞動改造,直至1978年才返蘇州從事專業創作,並在此後主編了《蘇州雜志》。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蘇州市文聯副主席等。於2005年7月9日在蘇州逝世,享年77歲。
後參加工作,歷任新華社蘇州支社采訪員,《蘇州日報》記者、工業組組長,江蘇省文聯專業作家,蘇州市創作室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全國第六、七、八屆人大代表,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1955年開始發表作品。在五十年文學生涯中,陸文夫在小說、散文、文藝評論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以《獻身》、《小販世家》、《美食家》、《井》、《圍牆》、《清高》、《人之窩》等優秀作品和《小說門外談》等文論集飲,譽文壇。作品還被翻譯成英、法、日等語言,暢銷海外。
成就
在50年文學生涯中,陸文夫在小說、散文、文藝評論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以《獻身》、《小販世家》、《圍牆》、《清高》、《美食家》等優秀作品和《小說門外談》等文論集飲譽文壇,深受中外讀者的喜愛。
陸文夫的作品,常寫閭巷中的凡人小事,卻又深蘊著時代和歷史的內涵,不僅主題積極,藝術精湛,且以清雋秀逸、含蓄幽深、淳樸自然著稱,具有濃郁的姑蘇地方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品格,在我國當代文壇獨具風骨。
文革前陸文夫著有《榮譽》、《二遇周泰》兩個短篇小說集,反映了建國初期人們在社會生活和精神面貌上的巨大變遷。1956年的短篇小說《小巷深處》,則通過妓女徐文霞在新社會中的新生歷程與復雜的心理狀態,大膽地拓新了題材的表現領域,受到好評。但這一時期的作品從整體上沒有突破十七年文學的局限。
文革後陸文夫復出文壇的第一篇小說《獻身》反擊了知識分子在歷次運動受到的摧殘,提出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重大問題,發人深省。可貴的是,作者沒有將筆觸停留在對傷痕的控訴上,而是以知識分子神聖的獻身精神催人奮進,顯示了作者不入流俗的藝術眼光。《崔大成小記》對創作中造假的流弊作了深節的反省。崔大成寫稿的秘密就是「悉心研究報紙上的各種報道」,隨著形勢的風雲變幻而任意捏造事實,他竟憑借炮製假報道的功夫成了一時炙手可熱的人物。作者借崔大成現象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社會例題。這兩篇作品是陸文夫創作前後期的過渡性作品。
從《小販世家》、《特別法庭》開始,陸文夫的創作有了明顯謀浠�K�⒅亟�憷�納緇岜塵壩肷鑠淶睦�犯薪岷掀鵠矗�昂旯圩叛郟�⒐勐潯省保�ν紀誥蚶�肺幕�納畈愕自蹋�園敫齠嗍蘭鴕岳吹納緇嵯質到�猩羈譚此肌!緞》肥蘭搖販從車氖氫柒教�分煸創鐦蟀氡滄擁腦餳省V煸創鏌孕燎詰睦妥魑�忠患胰說納�疲�諍�淶畝�估錚���嗣撬腿ト繞�諤詰南硎埽�逖樽拋允稱淞Φ南蒼煤托判摹H歡��?0年中,作為一個個體攤販,他備受磨難和痙。朱源達最後的歸宿是到工廠里掃鐵屑混日子,端起了省心思、省力氣的永遠也不會滿的鐵飯碗,小販世家從此成了工人世家。作品不僅提示了「左」的頑症對一個普通小販的摧殘,還獨特地提示出悲劇的根源存在於每個人心中過分厚重的傳統觀念的霧障。從而形象地啟發人們:改革不僅是表層的政治經濟體制的變動,而且是深層民族精神的蛻變。
《特別法庭》通過對師兄弟汪昌平和許立言不同的處世態度及不同遭遇的審視,表達了囿於傳統社會心理的積淀的悲哀,和擺脫傳統束縛獲得自由的願望。《一路平安》里的戀人華家乙和范萍幾十年前毅然掙脫封建家庭的羅網,投身革命。幾十年後他們重逢時,華家乙試圖將范萍再一次從世俗的大網中掙脫出來。小說留下了一個餘味未盡的結尾,傳統與世俗是那麼容易掙脫的嗎?《不平者》里的小汪,以武力打抱不平,橫掃鄉間的關系網,結果非但沒有成功,自己也成為關系網中牢固的一角,將網織得更嚴密。小說的反諷意味是不言而喻的。《唐巧娣》則從另一角度提示了傳統張力有時表現為撲朔迷離的怪圈,置人於身不由己的尷尬境遇。沒有文化曾經是唐巧娣值得炫耀的醬和消災免禍的法寶。然而,當倒置的價值觀念重新翻轉過來之後,唐巧娣終於嘗到了沒有文化的苦。在《萬元戶》中,陸文夫通過孫萬山幾天內從「萬元戶」變成「零元戶」的鬧劇,提示了平均主義的傳統觀念、浮誇風和吃大戶所帶來的危害。陸文夫針砭世俗的目光具有很強的穿透性,他不僅把批判的目光指向文化落後而造成的愚昧無知,也指向了知識分子中潛藏的惰性。《圍牆》中,作者嘲笑了那些只尚空談,不思進取,一有成績便搶在前面的空談家們,指出正是這種習慣勢力和惰性擋住了改革前進的道路。這些作品反映了民族傳統心理的根深蒂固,人們可以用暴力手段摧毀舊的社會結構和建立新的社會結構,但很難人為地消除一種源遠流長的傳統。陸文夫通過反思民族的傳統文化心理,提出了一個個意味深長的命題。
《美食家》是陸文夫小說創作的一個高峰。小說通過對一位嗜吃如命的吃客朱自冶的描繪,藝術地概括了建國以來幾個歷史階段的經驗教訓,具有深廣的歷史內涵與社會內容。朱自冶解放前是一個房屋資本家,除了吃一無所長。解放後,高小庭針對他這樣的「美食家」發起了「飯店革命」,從形式到內容採取了一系列革命行動。原以為可以阻止朱自冶紙醉金迷的生活,卻革去了飯店的傳統特色,革去了飯店的正常秩序和工作人員的事業心、責任感。朱自冶轉而與燒得一手好菜的孔碧霞結婚。困難時期,他只能以吃飽為最大享受。文革後,朱自冶又身價陡漲,當上烹飪學會會長。作品以人們的美食權利為切入口,通過朱自冶吃客生涯的一波三折,反映了國家歷史命運的變動脈搏,具有深遠的社會歷史意義。作家在《美食家》和其他作品中也精緻描摹了古城蘇州的風土人情,園林風景、吳越遺跡、風味小吃、吳儂軟語、石板小巷、小橋流水……無不栩栩如生。這些蘇州特有的文化與風俗,成為他小說中的重要的情節要素,具有獨特的文化地域魅力,使其小說贏得了「小巷文學」和「蘇州文學」的美稱。
1985年發表的《井》,是繼《美食家》之後的又一次創作高峰。陸文夫試圖從民族文化心理多種角度考察社會生活。女主人公徐麗莎因家庭成分不好和海外關系的陰影倍受歧視,家庭生活的不幸更使她鬱郁寡歡。改革後,她重新撿起了自己的專業,成為事業的強者,與此同時,也萌發出追求新的愛情生活的渴望。這種正常的人性的舒張卻因其丈夫捏造桃色新聞而橫遭挫折,流言蜚語不僅扼殺了她剛剛萌芽的愛情,也無情地摧毀了她事業上的一切成功與努力。更可怕的是,這一切壓力都是無形的,她無從對質,也無處投訴,只得投向深井。徐麗莎的悲劇在於她所反抗的不是某一個具體的人或機構,而是沉重的集體無意識的壓迫。《畢業了》也反映了類似的主題。陸文夫通過揭露長期形成的習慣勢力和心理惰性對人性的壓抑與束縛,折射出其考察生活的新視角。
陸文夫小說的創作特色首先在於針砭時弊的准確與深刻。他善於從歷史的變遷角度考察生活,小中見大,反映出深廣的社會歷史內涵和思想意蘊。其次,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幽默感。陸文夫自稱為「糖醋現實主義」[8]。他善於從普通人帶喜劇色彩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深層的悲劇因素,輕松中見鋒芒,笑聲中有反省。顯示出一種機智幽默的風格。再次,陸文夫的小說中有著深厚的文化地域特色。他不僅著力於蘇州的地方風物的描摹,更關注這一地域居民的情感態度與生存境況。他的小說創作,准確傳達了變化中的蘇州的文化情境,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小說。
2005年7月9日,我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陸文夫因病醫治無效,在蘇州逝世,享年77歲。
② 美食家的作者簡介
《美食家》作者陸文夫(1928—2005),江蘇泰興人。50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1956年出版第一個短篇小說集《榮譽》,同年又發表短篇小說《小巷深處》,頗受好評。
1977年重返文壇後,在創作上不斷探求和突破,發表了一系列有影響的「小巷文學」作品。已出版小說集《榮譽》、《二遇周泰》、《小巷深處》、《特別法庭》、《小巷人物誌》(一、二集)及四卷本《陸文夫選集》。
陸文夫注重發揮小說的批判功能,但總是帶著微笑針砭積弊;堅持從日常生活中取材,將平凡的人和事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上去描寫,追求意蘊豐厚和「多主題的統一」。小說精於構思,有意借鑒話本和蘇州評彈的表現方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風味,就像一個個構築精巧的「蘇州園林」,艷麗別致。在中國當代小說中獨樹一幟。
③ 有關美食的有聲小說
美食家 作者:陸文夫
朱自冶卻認為這些還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吃「頭湯面」。千碗面,一鍋湯。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話,那面湯就糊了,下出來的面就不那麼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面湯氣。朱自治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湯氣的面,他會整天精神不振,總覺得有點什麼事兒不如意。所以他不能像奧勃洛摩夫那樣躺著不起床,必須擦黑起身,匆匆盥洗,趕上朱鴻興的頭湯面。吃的藝術和其他的藝術相同,必須牢牢地把握住時空關系。
④ 如何評價陸文夫和他的小說《美食家》
這部小說盡管著力刻畫了蘇州的美食,且以美食家作為題目,但如果僅僅把它理解成一部尋常的出自所謂美食撰稿人之手的流水賬,就失之千里了。
陸文夫先生談吃,一有傳承,六十年代和周瘦鵑先生同席得了蘇州文人飲食的真傳;二有沉澱,陸先生本人在歷次運動中受到的打壓和苦難無數,其恬淡來自於對生活的大徹大悟,不是今日之人輕易能體會;三有慨嘆,時移世易,無數人的命運被歷史惡意地裹挾壓迫和扭曲,到頭來卻是一個無所事事飽食終日只動腸胃不動腦筋』對社會毫無貢獻也毫無貢獻之慾望『的朱自冶屢屢能置身事外,到頭來還得了個美食家的雅稱,這是陸先生的諷刺。
⑤ 有關陸文夫的美食家
紅燒沙光魚 ·金腿脊梅燉腰酥 ·清燉狼山雞 ·春筍白拌雞 ·文思豆腐 ·荷花白嫩雞 ·椒雪肉片 ·酒凝金腿 ·豆苗山雞片 ·涼瓜河鮮蝦 ·松子魚米 ·雞汁煮干絲 ·腐皮燴雞丁 ·清燉獅子頭 ·砂鍋豆腐 ·天下第一菜 ·櫻桃肉 ·荷花集錦燉 ·拔絲楂糕 ·鏡箱豆腐 ·棗方肉 ·雪花豆腐 ·雞瓜菜 ·三鮮脫骨魚 ·金陵圓子 ·三絲炒鴿松 ·野鴨菜飯 ·鮮豆腐皮炒青蟹肉 ·炒雞腦 ·清湯金錢魷魚 ·白燒四寶 ·紅果拌梨絲 ·雙皮刀魚 ·花生米牛肉湯 ·灌蟹魚圓 ·金陵鹽水鴨 ·鹽水蝦 ·炒蝦蟹 ·酒蒸全雞湯
⑥ 《美食家》主要內容及人物事例形象
《美食家》簡析
《美食家》作者陸文夫,1928年生,江蘇泰興人。50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1956年出版第一個短篇小說集《榮譽》,同年又發表短篇小說《小巷深處》,頗受好評。1977年重返文壇後,在創作上不斷探求和突破,發表了一系列有影響的「小巷文學」作品。已出版小說集《榮譽》、《二遇周泰》、《小巷深處》、《特別法庭》、《小巷人物誌》(一、二集)及四卷本《陸文夫選集》。陸文夫注重發揮小說的批判功能,但總是帶著微笑針貶積弊;堅持從日常生活中取材,將平凡的人和事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上去描寫,追求意蘊豐厚和「多主題的統一」。小說精於構思,有意借鑒話本和蘇州評彈的表現方法,題的統一」。小說精於構思,有意借鑒話本和蘇州評彈的表現方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風味,就像一個個構築精巧的「蘇州園林」,艷麗別致。在中國當代小說中獨樹一幟。
《美食家》堪稱陸文夫「小巷文學」的代表作。小說巧妙地將一個純朴、耿直的革命幹部高小庭和一個一輩子沉緬於吃喝的資本家朱自冶四十餘年的生活浮沉扭結在一起,構成曲折復雜的矛盾糾葛,從一個特殊的角度解剖了近半個世紀的社會生活,並巧妙地通過高小庭的眼睛去審視「美食家」朱自冶各個時期的行為和心理。朱自冶是個房產資本家,一生以吃為業,乃至吃成了「精」。進入改革開放年代之後,「會吃」也成了一門專長,他被尊稱為「美食家」,出任烹飪學會會長。朱自冶的沉浮,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和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這種變化糾正了一種偏見;不要單從人生觀方面去鄙視這類人物,還要看到他從吃成「精」中所積累的豐富的美食文化,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應當受到愛護和尊重。朱自冶價值的被發現、被肯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改革開放的深入與發展,從這一人物好吃的不變性中非常生動深刻地揭示了歷史的多變性。
高小庭在審視朱自冶的過程中也照見了自己。他極其厭惡朱自冶之類的生活方式,在極左思潮的影響下,他發表「反吃喝宣言」,不做名菜,實行「大眾化」。但菜餚的單調、貧乏,反把自己置於蘇州美食文化的對立面。他只看到朱自冶這類寄生蟲好吃圖享受的一面,卻看不到吃好也是人民大眾的願望這一面。經歷了種種曲折之後,他終於懂得了「吃的文化」應該保存和發展。高小庭思想的幾番波折,反映了建國以來幾個歷史階段的「左」傾危害和經驗教訓,是歷史的一面真實的鏡子。
作品以人物命運的曲折發展為主線,將朱自冶有吃、無吃的不斷反復的過程和高小庭的反對美食到重視美食的過程交錯推進,並將歷史與現實溝通起來,從中顯示出豐富的社會內涵。小說以蘇州的風土人情、園林景緻、名菜佳餚、歷史古跡等營構獨特的景觀,造成作品特有的情調、意境和韻味,加上吳語的運用舒捲自如,為作品增添了濃郁的地方色彩。
⑦ 陸文夫為什麼寫《美食家》
當年,一部中篇小說《美食家》,使陸文夫「會吃」的名聲遠播文壇內外。自那以後,陸文夫每到一家飯店用餐,廚師聞知陸文夫來吃飯,便有些惶惶然,大有美食家面前班門弄斧之感,倘若做壞了一道菜,會壞了自己的名聲。[2]
陸文夫對各地富有特色的民間小吃,很有興趣,走到哪吃到哪,總有品不足、嘗不夠的感覺。他是真正做到了「行萬里路,嘗百口鮮」。「對於陸文夫,茶,必不可少,朋友們都知道他愛茶之切,每有好茶,總要給他留著,「因為只有陸文夫才不致委屈了好茶」。他喝茶不是單純為了消渴,滋味深長的閑飲,可以助談,且帶有幾分雅意。他以和、清、靜寂為茶之三味,如芝蘭蕙萱、松菊竹梅可喻人品,可言心志,令人神融心醉。陸文夫愛酒在作家中是出了名的,他酒齡長、酒量大,故有人送他個「酒仙」的雅號,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可以列入酒仙的行列」。[1]
陸文夫在蘇州度過了60多年的時光,在許多作家和讀者的心目中,「蘇州」和「陸文夫」幾乎是同義語。從水道到小巷,從評彈到吳語,從飲食到民風……蘇州的點點滴滴已經化入他的骨血。和陸文夫有過長期交往的作家范小青說:「蘇州只是他觀察世界的窗口,只是他通向更廣大境界的出發地。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金炳華說:「蘇州是陸文夫一生熱愛的地方,他為蘇州傾注了畢生的感情。」他主持創刊的《蘇州雜志》,到2005年6月份已經100期了,每期雜志他從組稿、看稿甚至校對都親力親為,這樣的工作一直到他病重住院時才不得不停止。」[2]
⑧ 陸文夫巔峰之作:美食家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陸文夫巔峰之作:美食家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我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陸文夫因病醫治無效,於7月9日在蘇州逝世,享年77歲。蘇州市文聯已成立治喪委員會,初步確定遺體告別式於7月13日上午舉行,之後還將舉行陸文夫追思會。
陸文夫1928年生於江蘇泰興,1948年赴蘇北解放區參加革命。1955年他開始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發表於1956年的短篇小說《小巷深處》讓他一舉成名,但很快被打成「右派」長期下放農村、工廠勞動改造,1978年才返蘇州從事專業創作。
陸文夫大半生生活在蘇州,他以蘇州小巷人物為背景創作了一系列小說,如《小巷深處》、《臨街的窗》、《美食家》等。《美食家》是他的巔峰之作,1983年發表於《收獲》,獲得全國第三屆中篇小說獎,並隨著時間的流逝顯示出永恆的魅力,「美食家」這個稱謂也由此風行。《美食家》被收入各種文集,並翻譯成英法日等語言,暢銷海外,單行本亦即日發行。
他的去世在文壇引起不小哀聲,從作協領導到多年好友,無不難抑悲聲。
為人為文,溫婉如蘇州園林 陳建……
需要別的再問
⑨ 《美食家》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美食家》(陸文夫)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A940uAeATJqDKEzOH4ceHQ
書名:美食家
作者:陸文夫
豆瓣評分:8.1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6-1
頁數:189
內容簡介:
對於吃,陸文夫很是講究,他認為,對於一個有文化的食客來說,吃,應求一種境界,或稱為環境、氣氛、心情、處境。他主張,飲食飯店一定要講究氣氛,只有環境環境幽雅,氣氛濃郁,食客吃起來才會有興致,吃得舒服,吃得開心。陸文夫對各地富有特色的民間小吃,很有興趣,走到哪兒吃到哪兒,總有品不足、嘗不夠的感覺。他真正做到了「行萬里路,嘗百口鮮」。難怪朋友都稱他是「玩家」、「吃家」。
作者簡介:
著名美食作家、老蘇州弘文有限公司董事長陸文夫7月9日在蘇州去世,享年78歲。他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中篇小說《美食家》是陸文夫的巔峰之作,1983年發表於《收獲》,享譽全球,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顯示出某種永恆的魅力。
蘇州出了名的有兩個文人,一個是鴛鴦蝴蝶的周瘦鵑,一個是貪吃的美食家陸文夫。
⑩ 哪裡可以看陸文夫的<<美食家>>
http://www.jxgdw.com/lady/nrsw/2005-07-12/3000053394.html《美食家》
http:http://www.wensou.com/a47.htm<<不是我教你詐>>
只找到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