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生命聽書
A. 類似,數字生命的小說
天擎 禁區之門 都是黑客類的 還不錯
B. 數字生命 全本 txt
《數字生命》【精校版】by格子里的夜晚.txt下載: http://dl.miaomiaoshuwu.com/file/22215238-406773443 點擊普通下載即可,希望您能滿意^_^
C. 高分求類似於數字生命,未來接受器一樣的小說推薦
重生之數字生命 業余探索者寫得,是都市的。
簡 介:2008年華子的靈魂讀檔回到1997年,變成15歲的初三學生,正趕上風雲巨變的激情時代。 獨一無二的數字生命,強橫無比的破壞病毒,堅韌頑強的草根生命———無奈在都市掙扎求存。 裝滿硬還有一本樓上提過了,就是《遭遇史前文明》是往事寫得,都市類型的。簡介就不寫了樓上有。說一下感給樓主從簡介中看不到的東西覺吧。
這本書的作者由於生在農村,所以寫的東西也帶有很多農村風味,其中穿插了一些農村生活的情節,讓我們生常在城市的人領略了不同的風景。就是有點種馬,可能是個人喜好的問題,我認為這本書不應有如此多的女主,完全破壞了裡面的風格...盤的未來歌曲 終
D. 數字生命的簡介
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興起了一股用非生物媒介創造新的生命形式的研究熱潮。這種新的生命形式就是所謂「人工生命」(Artificial Life)。對人工生命概念和人工生命其他問題的探討逐漸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這一研究領域的興起,引出了有關人工智慧、生命科學、認知科學、計算機科學、哲學以及倫理學等方面的許多新問題。這些問題是:人工生命如何定義?人工生命與人工智慧的關系如何?人工生命研究包括哪些研究領域?什麼是數字生命?數字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數字生命研究有何意義?如此等等。以下人們將對人工生命的一個主要研究領域——數字生命的本質及其發展進行分析,以揭示其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
數字生命的本質是什麼呢?數字生命就是人造的生命,而不是由碳水化合物有機形成的自然生命。它是具有自然生命特徵或行為的人工系統。數字生命研究是用非生物的計算機媒介來創造新的生命形式,是不是把自然界的生命分解成各個單元。它採用的是一種合成的方法而不是還原的方法。數字生命的開拓者把地球上的生命僅僅看作是具有特定載體的特定生命形式。他們認為完全可以用別的物質(例如計算機)作為載體來構造新的生命形式,賦予其生命的特徵,使其具有進化、遺傳、生殖等功能。數字生命研究並不是要去「克隆」生命。它只是用計算機媒介去構造或合成生命。簡而言之,所謂數字生命研究是指那些以計算機為媒介,以計算機程序為生命個體的人工生命研究。 數字生命思想的誕生據說與一次偶然的事故有關。1975年夏天,蘭頓(C.G.Langton)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蘭德法瑟山的一次滑翔事故中受了重傷,險些丟掉性命。但正如中國古代的哲人所說:禍兮福之所倚。這次事故催生了蘭頓後來稱之為人工生命的新學科。在康復過程中,他如飢似渴地博覽群書,其范圍涉及生物學、哲學、遺傳學、數字,甚至包括科幻小說。閱讀過程中,蘭頓越來越確信,沒有什麼生命有機體不能在計算機的「溫床」中重新創建出來。出院以後,他確定了畢生奮斗的目標:創建與地球上的自然生命相對應的「數字生命」,他把它稱之為「硅化生命」。1987年,蘭頓組織了首次人工生命研討會,提出了人工生命的概念。從此以後,人工生命作為一個學科和研究領域開始建立並逐步發展起來([1],pp.41)。
人工生命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就是數字生命的研究。數字生命的研究目前已有許多重要成果。例如,馮·諾伊曼(von Neumann)等人提出的元胞自動機(Cellular Automata)模型、劍橋大學的康韋(J.Conwey)編制的「生命」游戲程序,等等。不過,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應該是托馬斯·雷(Thomas.S.Ray)所創建的數字生命。
托馬斯·雷是特拉華大學的教授,是一位博物學家,熱帶植物學家。他一直在探尋是什麼創造了地球上的生命這一問題的答案。由於地球上生命都有同一起源,樣本量為1,當時又沒有找到外星生命作樣本加以比較,難以對地球上生命的必然屬性和偶然屬性加以區分,星際旅行考察至少在當時看來還不現實。於是,托馬斯·雷提出了在計算機上創建不同於自然界生命的數字生命的構想。
1990年1月9日,世界上第1例數字生命誕生在托馬斯·雷的計算機中[2]。他設計的計算機實驗是這樣的:把關於生命進化的概念引進計算機領域,用數字計算機提供的資源(RAM單元,CPU時間以及操作系統)為數字生命提供一個生存環境。他所設計的數字生命以數字為載體,旨在探索生命進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規律以及復雜系統的突現行為。數字生命一方面以計算機程序的形式存在於隨機存取存儲器(RAM)環境中,另一方面利用中央處理器(CPU)時間來組織其在存儲單元中的行為。藉助相應的競爭策略,數字生命之間為爭奪中央處理器(CPU)運行時間和存儲空間而展開競爭。托馬斯·雷認為,這種數字生命必須被設計成適合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的某種數字代碼程序。這個程序能夠自復制,而且直接被中央處理器(CPU)執行。不僅如此,它還能夠直接觸發中央處理器(CPU)的指令系統以及操作系統的服務程序,通過對資源的佔有來體現其在進化過程中的優勢。
托馬斯·雷設計的數字生命世界叫Tierra。在西班牙語中,Tierra的意思是「地球」。([3],pp115-123)可見,它是類似於人們地球上真實生命世界那樣的數字生命世界。在Tierra的運行過程中,隨著進化的推進,數字生命種類日益增多,「單細胞」逐漸進化為「多細胞」,形成自己的數字生態環境,同時也出現類似於自然界中物種大爆炸那樣的物種爆炸現象。此外,Tierra還能產生對寄生物有免疫能力的特定生物。經過一段時間的進化,還會產生數字社會。這種數字生命世界與真實生命世界之間的相似之處還在於,在真實生命世界中,生命利用太陽獲得自己所需的物質和能量,這些自然生命形式在地球的自然環境中誕生,然後不斷進化。在Tierra中,數字生命(表現為具有自復制能力的計算機程序的形式)利用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時間去組織機器的存儲空間。在自然界中,生命逐步進化,為食物、住所、配偶而開展生存競爭。那些留下較多後代的基因型隨時間推移而不斷增加,群體中適應度低的後代其數量逐漸減少直至滅絕。在Tierra中,數字生命經歷同樣的歷程,這些(表現為自復製程序的)數字生命為爭奪中央處理器時間和內存而開展競爭。它們不斷變化自身策略以互相利用,那些能夠獲得更多時間和存儲空間的程序可以留下更多的復製品(後代)。在自然界中,生命的生存、進化依賴於自然環境;在Tierra中,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和內存構成進化過程賴以進行的物理環境(即賽場)。在自然界中,生命由碳水化合物有機合成;而Tierra的數字生命由機器的匯編語言編寫的自復製程序所組成。因此,Tierra中的生命也就是人們真實生命世界的生命形式的數字版本。換言之,與地球上真實生命相似的各種行為,自然進化中所有的特徵,都可以出現在Tierra中。
不過,數字生命在Tierra中的進化與真實生命的自然進化也有不同之處。那就是這個數字生命的結構不僅載有遺傳信息,而且還負責承擔生命的代謝活動。而在真實世界中,這兩種功能分別由兩種不同的結構行使(即分別由DNA/RNA和蛋白質行使)。
為了防止這些數字生命無端闖入它們所駐留的機器的實際硬體,托馬斯·雷對計算機系統進行了設置,使整個Tierra系統在所謂「虛擬計算機」中運行。這就意味著要在真實的計算機內,以軟體形式模擬一個計算機來存放Tierra。換言之,托馬斯·雷創建了一系列軟體指令來模擬一個物理硬體機器的操作。只要涉及真實世界中的計算機,Tierra的數字生命就是數據,與來自字處理器、圖形軟體包的數據沒有什麼兩樣。
Tierra操作系統決定生物間的通訊、中央處理器時間的分配、內存空間的配置以及其他組成數字生命操作環境的因素。因此,有必要在此討論它的主要成分:([3],pp.118-121)
1.存儲分配——細胞化
Tierra虛擬計算機所佔有的真實計算機內的存儲塊,被稱為「湯」。Tierra的每一「居民」都佔有這種湯中的某一內存塊。為了防止一個數字生命的活動輕易干擾另一生命體的活動,就要為數字生命提供真實細胞膜的一個同功異質體,從而實現細胞化。Tierra只允許生命本身具有在其內存塊上寫的特權。也就是說,其他生命體可以瀏覽任何其他生命體的結構,甚至執行那個生命體的代碼,但只有這個生命體本身才可以修改它自身的結構。
2.時間分享——分時器
為了使Tierra群體中的每個成員都能在湯中同時開展活動,Tierra操作系統應當並行運行。然而,操作系統依次將中央處理器時間分發給每一個Tierra中的生命,也就成功地模擬了一個多任務處理環境。只要時間片長度小於Tierra生育一代所需的時間,那麼這種分時模式就可以很好地模擬真實的並行計算。
3.死亡機制——收割器
在Tierra中,如果不存在某種類型的死亡機制以便從湯中清除出較老的生命體,自復制的數字生命群體就會最終充滿有限的空間。因此,必須要有死亡機制,而實行這個機制的就是收割器。當這種湯填滿到某個指定水平(例如80%)時,收割器就開始清除生命體。即收回給它的存儲分配,不僅從收割器而且從分時器隊列中清除它們。
4.變異——突變器
數字生命要想進化,就必須有某種方法使其基因組產生變異,並且要有某種辦法使這種變異傳給後代。在以下兩種情況下,可以做到這一點。第一,藉助生命體本身的隨機突變。表述生命程序的二進制數串的位,以某種固定的速度隨機地從0至1或者從1到0翻轉。位翻轉的結果是阻止任何生命體長生不老。隨著生命體自身某些代碼的翻轉,生命體逐漸突變,走向生命的衰亡。第二,在復制過程中,指令執行的不完善,也可導致隨機突變。這時,Tierra生命的行為並不是完全確定的,這種隨機突變因而是不可預測的。
現在,Tierra系統有了空間環境(存儲器)、能源(CPU時間),有了資源分配的演算法(分時器),有在有限空間內保持有限數量的生命體的死亡機制(收割器),還有進化機制(突變器)。萬事齊備,只欠東風,缺的就是一個祖先生物了。
為了創建一個Tierra祖先,托馬斯·雷編寫了一個匯編語言程序。它是一段指令長度為80的具有自復制能力的程序。1990年1月的一天,他將這個祖先放入湯中,第二天,Tierra果真生出許多生命體。托馬斯·雷驚喜地發現,在上千次計算機換代之後,物種通常呈現出多樣性,有不同大小和不同規格,有不同壽命,不同的生態關系(獨立性、寄生、共生等)。他還發現,在捕食者存在的場合,物種可能進化得更快,因為捕食者要取代被捕食者得到相對優的「解」或局部最大量的位置,必然要與之激烈競爭,這就促使了它們更快地進化。
在合成數字生命的過程中,Tierra中出現的進化「跳躍」是很有意思的。數字生命經過許多代的緩慢進化或者沉寂之後會出現突變,這使人想起漸成論與災變論之爭。這種進化「跳躍」也像士兵的一生,長時期單調乏味的生活,間或點綴驚心動魄的突然事變。托馬斯·雷通過計算機實驗表明,沉寂(靜止)只是表面現象,外部不可見的遺傳變異逐漸積累,達到「臨界量」(Critical mass)就必然導致表現型的突變。
盡管托馬斯·雷的最終目標是製造新的生命。但他寧願把數字生命的研究稱作「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他並不打算合成新的碳基生物,也不打算考慮新的生物化學。在他看來,生物化學的代謝作用只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不是生命的本質屬性,生命系統應該定義為「自復制的,可以不斷進化的」系統。他在「人工生命的合成方法」一文中描述的生命以及在互聯網中傳送的「數字存儲」(Digital Reserve)所植根的生命體都滿足這些生命標准([3],pp.111-145)。因此,托馬斯·雷聲稱這些計算機物種可以稱之為生命,甚至計算機病毒也是有生命的(假如它能進化的話)。不過,由於自然界的病毒依賴非濾毒細胞而生殖,許多生物學家否認它們是活的有機生命,因而並不認為計算機病毒也是有生命的。
托馬斯·雷認為,運用軟體技術在計算機上創建數字生命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是生命過程的模擬;二是生命過程的例示(instantiation)。其對應的創造物可以叫做模擬生命和合成生命([4],pp.29-60)。生命過程的計算機模擬首先要建立所研究生命體的結構或進化的計算模型,並把它轉變為程序在計算機上運行,然後將獲得結果與觀察或實驗所得的結果進行比較,以達到對原型——所研究的生命體——的認識。早期運用計算機模擬方法研究生命現象,常常是通過建立支配所研究的生態系統或生物群落的微分方程來實現的;而新的自底向上的模擬方法則創造一個數據結構的群體,其中數據結構的每個實例對應於單個實體。這些結構包含個體狀態的變數,而規則決定個體之間以及它們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一旦模擬開始實施,這些數據結構的群體便依據局部規則發生相互作用,結果系統的整體行為就從這些相互作用中涌現出來。第二條途徑是生命過程的例示。在模擬中,創建的數據結構包含表示被模擬實體狀態的變數,這樣,計算機中的數據被看作是對某些真實事物的表徵。而在例示中,計算機的數據並不表示其他任何事物,也就是說,例示中的數據模式被認為是具有自身品格的生命形式,而不是任何自然生命形式的模型。因此,數字生命例示的基本目標之一是把生命的自然形式和過程導入計算機這樣的人工媒介,於是就產生了非碳基的數字生命形式。不過,在這樣做時,人們需要通過研究有機生命的進化來獲取思想和技術手段,但並不是迫使數字媒介對有機世界做出非自然的模擬。應該記住的是,一個新的例示並不是有機的,它在許多基本的方面與有機生命不同,例如,有機生命駐留在歐幾里得空間中,而數字生命駐留在計算機存儲器的邏輯空間中[5]。
托馬斯·雷關於數字生命和數字生命世界的看法引起了極大的爭議。有些人認可他的工作,認為它是理論生物學的有用演練,但不接受他對數字生命所做的強的哲學解釋。借用塞爾討論人工智慧的說法([6],3:417-57),他們說,即便弱的人工生命在科學上有價值,強的人工生命也是不可能的。然而,人們認為,托馬斯·雷的數字生命模型畢竟是探討這種可能性的一種大膽的嘗試。
關於合成新的生命形式的懷疑主義基於這樣的假定:生命的起源如果不是奇跡,那它幾乎就是不大可能的事。要使生命出現似乎要解決許多復雜的細節問題。生命出現的可能性是天文學上的可能性,生命甚至可能是宇宙中只在地球上出現的偶然事件。但是有的人工生命學者指出([7],pp.146-172.),這種懷疑主義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在他們看來,有序狀態的出現,甚至生殖的出現,從根本上說不是唯一的、不可預見的,而是復雜系統中必然涌現出來的東西。為了研究有序狀態的自發起源,考夫曼(S.Kauffman)考慮了由許多相互作用單元構成的信息處理系統,並用各種不同層次的活力來解釋這些抽象定義的系統。考夫曼的數學模型表明,不管信息處理系統開始於何種無序狀態之中,這些穩定模式的形成都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基因之間的交互作用,才迫使細胞的基因自發地將自己組織成能夠在其環境中生存的那種穩定的模式。 第二,人們不應該僅僅把自己所處的自然生態系統看作是真實的實在;如果換一個角度,從計算機和網路所構成的虛擬世界來看,那麼數字生命所處的數字生態系統可不可以說是一種實在的呢?看來,數字生命和數字生命世界的出現已經向傳統的生命科學、生態學、哲學以及倫理學提出了挑戰,創建數字生命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在於:第一,數字生命與自然生命一樣遵循著遺傳和進化的規律,這就為深入考察生物的進化現象和復雜生命系統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實驗手段;第二,數字生命的研究確實在電腦屏幕上展示了許多生命的特徵,這就為人們深入揭示生命的本質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研究手段;第三,藉助數字生命的研究,可以為自然生命生長發育和進化規律的研究提供計算機模型和計算機網路支持環境。藉助數字生命的研究方法,探索人類生殖、遺傳、進化的機制,有助於人類的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的研究和實施,進而有助於解決物種爆炸、人口爆炸、環境污染等一系列現實問題。
E. 數字生命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內容簡介以及賞析:
小說中的男主人公托馬斯是一個外科醫生,因為婚姻失敗,既渴望女人又畏懼女人,因此發展出一套外遇守則來應付他眾多的情婦。有一天他愛上一個餐廳的女侍-特麗莎,他對她的愛違反了他制定的原則,甚至娶她為妻,但是托馬斯靈肉分離的想法絲毫沒有改變,依然游移在情婦之間,對全心愛他的特麗莎是一種傷害。特麗莎經常在極度不安的夢靨中醒來,經常猜忌與懷有恐怖想像。
此時德國政治動亂不安,在蘇黎世一位權威醫生希望托馬斯去那裡發展的呼喚下,兩人於是決定去那裡生活。但是面對陌生環境的不安與丈夫仍然與情婦私通,特麗莎決定離開,回到祖國。但是命運與抉擇讓托馬斯回去找她,此後兩人沒有再分離。他們意識到在一起是快樂的,是折磨與悲涼里的快樂,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負擔。後來他們死於一場車禍。
薩賓娜是一個畫家,曾經是托馬斯的情婦之一,也是特麗莎妒忌的對象。薩賓娜一生不斷選擇背叛,選擇讓自己的人生沒有責任而輕盈的生活。她討厭忠誠與任何討好大眾的媚俗行為,但是這樣的背叛讓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於虛無當中。弗蘭茲是被薩賓娜背叛的情夫之一,他因為她而放棄自己堅持的婚姻與忠誠,但是由於薩賓納的背棄,讓弗蘭茲發現自己過去對於婚姻的執著是可笑的,純屬多餘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對於母親理想的投射。
離婚後,自由自立的單身生活為他生命帶來新的契機,並且了解薩賓娜只是他對革命與冒險生活的追隨。後來他與他的學生相戀,在實際參與一場虛偽遊行活動後,意識到自己真正的幸福是留在他的學生旁邊。一場突然搶劫中,弗蘭茲因為想展現自己的勇氣而蠻力抵抗,卻遭到中擊,在厭惡妻子的陪伴下,無言的死於病榻上。
二、生命的輕與重
它是延伸古希臘哲學家巴門尼德(Parmenide)在西元前六世紀所提出的問題:
依照巴門尼德的說法,宇宙中分若干相反的對偶也就是分成正--負
就像 光明--黑暗,熱--冷
但"重"和"輕"哪一個才是正,那一個是負?
巴門尼德認為輕是正,重是負,但米蘭坤德拉不這樣認為。
故事中,我認為薩賓娜是巴門尼德哲學下的實踐者(不如說是米蘭坤德拉詮釋輕的實踐者),選擇輕盈生活但卻終生沉溺在虛無的蒼涼感。而托馬斯是靈肉分離的信奉者,並發展出一套外遇守則來應付他眾多的情婦,但對於特麗莎的愛,最後他放棄了自己的原則,選擇負擔、與順從自然。托馬斯在生命歷程中看開事業及外物的束縛,並且享受這樣隨遇而安的生活。托馬斯是故事中一個很理想的對於「重」的生活方式與典型,在抉擇時有著灑脫和覺悟,不毀恨也不留戀。
弗蘭茲是理想主義者,個性有許多良善的部分,卻也有著致命的浪漫與聯想力。他生命中的「重」,是出於一種誤解與理想投射,在他意識到非現實的虛偽而想珍惜眼前生活時,卻又因一種對於理想必然的抉擇而喪命。
其實在我感覺里,特麗莎是比較活生生的角色,也許因為她對於自身女體的羞恥感與束縛,讓同樣是女人的我感同身受。在和工程師的外遇中,她選擇抵抗和跳脫,但仍然無奈的淪為一種恐怖的想像與猜忌。
是的,在我們有限的記憶里,人生的確只有存在一次,即使是24個比利,雙方彼此也沒有記憶。德國諺語說:只發生一次的事情等於沒有發生。面對人生看似無意義的選擇與存在的虛無感,讓人覺得所被重視歷史上的事件、人性情慾都淡薄的可笑。在直線式的時間觀里,一切都預先的被原諒,一切都可笑的被允許。故事裡的主角一生就是這樣命定,他們的人生就是如此,主角們面對無從比較的選擇,一步一步建構自己的人生。於是托馬斯、特麗莎註定死於車禍、弗蘭茲死於重擊、薩賓娜死於自然,面對生命的輕與重,他們都付出了代價。
但米蘭坤德拉給了選擇重的人們,有生命充實與甜蜜負擔的悲涼。給選擇輕的人們,有生命輕盈快樂卻終生虛無感。不試著去猜想米蘭坤德拉意圖定論什麼,而是主角面對自己所選擇的人生,是灑脫的,面對變化是隨遇而安的。我想這就是面對抉擇時,所要的心理准備,每一個時刻的選擇都無從比較。歷史事件是沒有重復的,只是近似,也意味在直線時間觀里,每一個人事物也都是獨特的,我們選擇革命和內心始終燃起希望就是因為那份獨特意義。
雖然托馬斯曾經反映出人與人的相遇有許只是偶然的虛無,只是因為六個巧合,所謂得天獨厚的時機只是一種雷同機率的排列,我們人生怕被註定,卻又渴望命運的必然性。但我認為那份偶然卻讓特麗莎全心全意投入他,他仍然是得天獨厚,因為在人生只有一次的條件里,在每個選擇都無從比較里,他還是大獲全勝。
三、媚俗
所謂的媚俗是作勢討好大眾的行為,政客是極佳的代表。當然我還聯想到選美小姐的得獎心得:我希望世界和平!
我想人都逃脫不了這樣的媚俗,說著漂亮話,抑或討好大眾,這是必然的。除了商業利益、信仰、交際、流行種種,人都渴望活在群眾里,有著相同認同會感到安定、喜悅、驕傲,人只要活在世俗就很難逃脫與背棄。當然過度的媚俗是很膚淺浮濫的,媚俗也是有程度的,比媚俗又更加媚俗時,它的動機與企圖、它的罪惡、它的欺瞞是讓人深痛惡絕的。意識形態是一種媚俗,取悅著社會階層的高地位的人-統治階層,所以媚俗和政治成了緊密相隨的關系,是一種相對的曖昧。媚俗討好大眾、也控制大眾,告訴人們隨著流行的中心走你就能安然無恙,所以面對撒賓娜的反叛與自覺,我感到同情,因為過多的脫離媚俗,會讓自己遭到不幸。
而我也有這樣的反叛性,反叛權威,但卻又不自覺的使用媚俗的手段。於是我知道唯有離開這里(人世),才能脫離反叛找到真正寧靜。
四、誤解
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和看法有時候是出於一種誤解,在自己想像的國度里,所有的事件都有我們詮釋的意義。隨著年紀與時機,弗蘭茲無法參與薩賓娜過去經驗,因此面對符號的象徵意義是沒有共識的。於是我想到,經常有人這麼說:「雖然你的過去我沒有參與,但你的未來一定有我。」這必須出自一個前提,必須極有相同的經驗與詮釋在能讓彼此相容,否則就如同特麗莎認為的:應該用偉大的愛成就自己的愛人。但她沒有做到,因為在生命的抉擇中,我們必然的會這麼做,為了生活的意義,也是為了自己的情緒而活著,我們的過去是有極大意義的,因為它象徵充實又飽暖的累積。所以有著同樣的過去的人們應該竊喜,因為彼此可以證明彼此的存在,所以人必須是社會性且團體性的,這是擁有思想與情緒的人們追尋存在意義的必要條件。
弗蘭茲是聰明也是愚昧的,在他良善又過度羅曼蒂克的想法里,有著別於其他人的極大誤解,但是他卻也為這樣的人生勇敢付出並努力不懈。我認為他象徵很多芸芸眾生,許多有著對偉大信仰而有偉大誤解的人們,他們享受人生體驗,即使出自非精確的自覺與聯想,也賣力的活著,也是世俗里,絕大多數的「好」人。
五、性愛二元論
我不是絕對的信仰者,對於這一部分,我仍然追尋自己的認同與情緒,也許會和人發生單指性的經驗,也許有出自愛的肉慾經驗,我都不排斥,但必須有很多的前提,就像那六個巧合一樣,歷程必須有著舒服愉悅的感覺。
討論時,我都說我外在想奉行薩賓娜,但內在確是標準的特麗莎,這是一種矛盾,也因為這樣的矛盾讓我想嘗試不同的形式與愛情,或許我是十分貪心的,想將好處一並占盡。
六、我的選擇
其實我這二十二年人中當中,絕大多數的時候都處在一種虛無感,對我而言這是十分不幸的。但是我卻不斷的選擇背棄與逃脫,選擇離開強大的質量引力,選擇讓自己像是氫氣一樣,因為我害怕被註定。
在我思維里,歷史是永劫回歸的浩劫,不斷的傷害,卻又不斷的被遺忘,每當時間淡薄每一種激情時,我都特別害怕它(事件)將卷土重來。我知道我會隨著歲月與必然,慢慢的挑起重,選擇無可避免的人生,我也仍然樂觀期望。
七、對作者的寫作手法心得
這本書既倒敘又插敘,第三人稱中又夾雜自己議論,讀起來不是很好懂。要多看幾次才能明了他們人物間的關系,而作者寫作又擅長諷刺與夾雜嚴酷的真理,所以某方面是很沉重的看完這本故事。但是在與小組討論的時候,除了逐漸釐清一些脈絡,也對故事中性愛方面的露骨寫法進行十分大膽的討論。例如弗蘭茲騎著薩賓娜背叛他的妻子,薩賓娜騎著弗蘭茲背叛弗蘭茲本身這一句話非常帶有趣味與反諷,還有對於托馬斯和薩賓娜大膽的情慾表現與滿足,讓我感到一種羨幕。
當然我對故事中歷史戰爭背景也有很深的感受,但是不能因此有過多同情而忘記四個人物的一生抉擇才是故事重點。其實我蠻欣賞作者某些對事物看法的犀利和諷刺,雖然過度定義某些角色的心情或是想法會使讀者的詮釋有點偏狹,以及議論式的導讀故事讓讀者缺乏自由,不過作者本身的思想內涵和素養都極佳的狀況下,我認為還是可以被允許的,甚至成為一種特色。只是看的時候真的要多瀏覽幾次,並思索才能更精確的貼近作者欲表達意念。
這裡面夾雜許多有趣的想法,例如糞便,是一種形而上的媚俗,還談到亞當和夏娃就是因為吃了善惡果,懂得羞恥才對排泄產生骯臟感覺,或許在天堂里,沒有所謂的偏見、刻板印象、意識型態,人類十分純粹,以及真正自由。但是不管怎樣想,我們活在這里、在這當下,我們必須擺脫原罪對我們的束縛,擺脫人類對人類的束縛,而不要無條件投降。
而且我想作者是不是深深痛惡笛卡爾,指責「我思,故我在」的理論貶低了動物的靈性,使人們成為自然界的權威,擺弄其他的生物自主權。還有讓托馬斯奉行這樣的原則殘害特麗莎。而偏重於尼采「悲劇可以激發力量」,背負重擔可以充實人生的美學概念。總之不管怎麼說,我覺得這是一本十分有趣的書,激盪出很多不同想法,真的很有趣。
八、角色分析-個人課堂分析部分
特麗莎
餐廳女招待 / 攝影師
美麗、佔有欲強,看似柔弱的女子,愛情是她生命的全部,經常對不忠的丈夫感到無奈與悲傷,妒忌與不安化為她的夢饜。她也經常利用她的柔弱讓托馬斯產生同情來掌握他。有一天意識到偉大的愛是成就對方時,托馬斯卻告訴他說其實他很幸福,讓特麗莎有一種悲涼的快樂。
母親
特麗莎的母親年輕時候是個美麗卻又放盪的女人,因有了孩子嫁給了特麗莎的父親。隨著歲月老去,特麗莎的母親變成粗俗又低劣的女人,對特麗莎充滿憤恨與怪罪,認為是特麗莎的誕生造成她悲慘的結局,特麗莎因此經常想逃脫那樣的環境。
邂逅
托馬斯與特麗莎初識於三個星期前捷克的一個小鎮上,兩入呆在一起還不到一個鍾頭,她就陪他去了車站,一直等到他上火車;十天後她去看他,而且兩人當天便做愛。不料夜裏她發起燒來,是流感,她在他的公寓裏呆了十個星期。
她原本是一個布拉格酒店的侍女,在自認許多機緣下(書、六、長凳、貝多芬音樂),遇見她在等待的男人-托馬斯,於是特麗莎和托馬斯燃起一段激情,並且在托馬斯幫助下當了攝影師,然而事業不是她的理想,托馬斯才是她的全部。而托馬斯與多位女性保持性友誼的關系特麗莎充滿妒嫉和難受,經常有著恐怖的夢靨,夢靨就是讓自己變成行屍走肉的軀體。
認識的第七年,她和托馬斯離開去蘇黎世生活,特麗莎不安痛苦的心情經常在忌妒情緒下不斷壓抑,有一天她選擇離別想要擺脫這樣的恐懼與不安。但她內心知道托馬斯會回來找她,於是他們又共同生活。
夢靨
特麗莎對於自己的肉體有一種莫名的羞恥感,她在與母親作戰,是在期待著找到一個與別人不同的軀體。母親對肉體暴露的忝不知恥的行為在特麗莎心中留下巨大的陰影,所以對於托馬斯外遇的行為,使她聯想自己只是物化的肉體,是巨大肉體集中營的女人,她想解放的是封閉在肉體內的靈魂。
背叛
特麗莎想知道托馬斯外遇的感覺,於是和一個自稱是工程師的男人上了床,但是不安的猜忌讓特麗莎陷於一種恐怖的想像之中,深怕會因此失去托馬斯,她認為托馬斯愛的是她的忠誠。
她的全部
特麗莎對托馬斯說,「你的工作對你來說意昧著一切;我不在乎我干什麼,我什麼都能幹。我只失去了一樣東西,你失去了所有的東西。」
軟弱
她總是對自己說,她用了自己一生的軟弱來反對托馬斯。我們所有的人總是傾向於認為,強力是罪犯,而軟弱是純真的受害者。但現在特麗莎意識到,在她這裏真理恰恰相反。即使是她那些夢,在一個男人的感覺中僅僅是軟弱而非堅強的夢,也展示了她對托馬斯的傷害,迫使他退卻。她的軟弱是侵略性的,一直迫使他投降,直到最後完全喪失強力,變成了一隻她懷中的兔子。她無法擺脫那個夢。
卡列寧
托馬斯買來安慰和陪伴特麗莎的一條狗,是特麗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後來因為癌症死去。
終局
後來特麗莎說服托馬斯搬到鄉村過著寧靜恬淡的鄉村生活,特麗莎過的與羊群、牛等與動物相處的生活。然而怕丈夫不忠的不安從未停止,她一直誤會丈夫與情婦通信,後來誤會解開後,她發現自己經常用軟弱來禁錮丈夫的行為,當她以為自己使對方陷於不幸時,托馬斯卻說他很快樂
F. 對於那些講生命數字騙人的怎麼辦,報警我媳婦被洗腦了,三天課程就要1萬五,還要坐車去北京學。
你要報警,把銀行卡都收起來,如果她不給你拿就去銀行掛失,讓她取不了,然後找機會跟蹤她,看她到底幹嘛,也可以打電話給記者,請他把事情記錄下來
G. 決定生命數字的法則的書
書名是《生命數字密碼》。
《生命數字密碼》是2011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醒。該書描述了總有一個數字掌控著你的命運,生命數字是來自古西方最精準的人生預言,是歐美、日韓流行指數最高的數字讀心術,它就隱藏在你的生日里!你的個性、情感、財富、運勢、潛能,甚至健康,都能透過生命數字找到答案!
簡介:數字,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時間,年齡,樓層,房間號,公交線路,車牌號碼,電話號碼,價格。但你知道嗎,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最根本最直接影響的,是生命數字。生命數字就隱藏在你的生日里。每個人從出生時起,便有了一串屬於自己的數字,這就是生命數字。生命數字有著一套非常簡單的計算方法,它包括出生日期中的每一個數字、生日數、星座排行數、天賦數、命運數等,這一串數字,就猶如你的生命密碼,你的個性、情感、財富、運勢,甚至健康,都寫在了你的生命數字里。
H. 數字生命是什麼
人一生的時間,從搖籃到墳墓,大概有24.75576億秒。這個龐大數字,令人驚詫。然而對於宇宙來說,它不過如大海聚沫,剎那生滅。
我們一生都在做夢,到了78.5歲時,我們編織的夢將有104390個。夢幻和記憶一樣,給人的感覺是虛無縹緲的。但事實上,記憶和夢幻是我們所能擁有的最不朽的東西。
現代生活創造出了一些物美價廉而又方便的食品,如富含高蛋白的罐裝豆子等。日啖黃豆300顆,我們一生要吃掉的豆子,大概就足以填滿一個大浴缸。美中不足的是,豆子會引發令人尷尬的生理現象——放屁。不過,人孰無屁呢?平均下來,我們一天要放12次屁,釋放氣體總量約1-1.5升。如果有誰把每個屁都收集起來,然後點燃,將會看到一個體積達35815升的火球。
現在,人類的平均壽命達到78.5歲。這些年中,我們要撕去4239卷衛生紙。我們一生的糞便重量絕對令人暈眩——2865千克。考慮到我們攝入的食物超過50噸,此數也並不算大。這也表明,我們的身體的確是一部高效能的機器。
在全球范圍內,平均每人一生認識的人為1700個。而且不論何時,你的社交圈裡大概都會常有300個與「你來我往」。人類的語言極為豐富,每種語言平均擁有約2.5萬個單詞或者字。世界上單詞量最多的語種是英語,超過50萬個。我們一天要說4300個詞語,一生可能用到的詞彙總量是1.232億多個。
我們經常沐浴,如果我們用一隻小鴨子來代表你洗過一次澡,那麼這些小傢伙的數量加起來將是7163隻。洗這么多次澡,要使用將近100萬升水。每次洗澡使用沐浴液時,都應該念叨一遍:其化學成分要用800年的時間才能完全溶解於水。為了塑造百變形象,我們必須擁有一個巨大的衣櫃。為了洗衣服,每個人又要向水中注入570千克化學品。
我們一生平均要用壞3.5台洗衣機、3.4台電冰箱、3.2台微波爐、4.8台電視機、9.8台DVD機、15台電腦。製造一台個人電腦平均需要至少240千克石油和22千克化學品,再加上在生產過程中需要1.5噸水,因此你的台式電腦在出廠之前,所耗的原料就已經有一輛大型汽車那麼重了。每個人一生都要製造40噸垃圾,可以把兩個集裝箱填得滿滿當當。
現在,我們無須走出大門,就能了解全世界。我們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平均是148分鍾,一年就是900小時,一生就是2944天。也就是說,我們要在這個盒子面前坐上整整8年。
電視魅力巨大,但它並沒有完全取代書本。一生中,我們平均要讀533本書。除了書,我們一生當中平均讀到的報紙大概有2455份,總重量達到1.5噸。然而問題是,為了製成533本書和2455份報紙,我們需要砍掉24棵大樹。
一般說來,我們一生平均會看314次病,而每次我們都會拿到一張處方。到了60歲,我們看病的次數將達到一年35次。我們一生吃下的葯片大概有3萬粒。
有趣的數字生命
I. 生命數字1-9號人生命解析是什麼
生命數字1-9號人生命解析是:
1號個性獨立、有主見、自主能力強、生命力旺盛、積極進取、有領導潛力。如能正確發揮自己的領導力,必能獲得成功。負面呈現的行為:固執、個人利己主義、太專注個人的目標,獨斷專行。
2號人依賴心比較強,耐心不足,有時表裡不一,無法獨立生活。
3號人雷厲風行,想像力豐富,足智多謀,多才多藝,大方得體,樂觀向上,具有強烈的與眾不同的藝術家氣質和風范,樂於激發他人,適應能力強。
4號人聰明正直、思維縝密、善於策劃、上智下愚、實事求是,守秩序,按章辦事,邏輯思維能力強,喜歡用標准衡量事物。
5號人非常聰明,朝氣蓬勃,喜歡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口才一流,幽默風趣,多才多藝、具吸引力、友善熱情、敏感、受歡迎,喜歡新鮮事物,熱愛自由和冒險,特別熱衷於到處旅遊。
6號人正直忠誠、智慧靈感的化身、善解人意、慈悲為懷、個性溫和、寬容慷慨,樂於助人、個性沉穩、注重承諾、家庭責任感特重。喜歡替別人出頭,喜歡替別人做決定,喜歡付出,愛別人勝過愛自己。
7號人冥想、感知、靈性、謙和有禮、誠實智慧擅長給予他人建議,有一股天生的魅力,可以誘發別人最好的一面。
8號人是責任型的人,他們一旦答應了人,就一定去完成,不然就會坐立不安,企圖和原動力的組織者,超人的商業頭腦,聰明練達,深具信心和決斷力,擁有一切成就大事業的特質,相當的誠懇,特別傾向於成為提供者與成立家園的人。
9號人天使般的人物,超級服務高手,性格開朗、活潑大方、機敏智慧、善於交際應酬,隨機應變能力強。任何話題都可以與他人互動並可以談的很投機。
數易文化
「一切皆有定數」。數易文化運用了獨特的運算方式,將每個人的出生日期計算出九個和宇宙信息,人類生命信息有關的數字,並由此組成具有內在聯系的組合數易生命信息,通過認識這些數字中所攜帶的宇宙能量信息,准確解讀他所包含的人類潛能,能力,性格,情緒,愛好、人際關系、家庭關系、健康狀況等等……
在西方,生命數字與塔羅、星座並列為三大神秘學,有著精準的預測性,與中國的易經有異曲同工之妙,堪稱西方的命理學,被廣泛用做發現自我、提升自我的工具。
生命數字不是宿命論,它就像一把探索心靈的鑰匙,幫助我們看清自己,發現潛藏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價值和能量,實現一個更好的自己;也幫助我們認識別人,更智慧地與他人相處。
J. 數字生命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數字生命》【精校版】by格子里的夜晚.txt: http://dl.miaomiaoshuwu.com/file/22215238-406773443 免費的,直接點擊普通下載就行。◕‿◕。